李文正自傳

李文正自傳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文正 著
圖書標籤:
  • 自傳
  • 迴憶錄
  • 李文正
  • 人物傳記
  • 人生經曆
  • 成長故事
  • 個人迴憶
  • 颱灣曆史
  • 政治人物
  • 名人傳記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清華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2433231
版次:1
商品編碼:11907795
品牌:清華大學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4-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232
字數:171000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如何白手起傢,成功渡過多次金融危機,經營起龐大商業帝國,本書給你好答案。

內容簡介

  李文正博士是印度尼西亞力寶集團的創始人和董事局主席,經營銀行46年,在銀行界有廣泛影響,後又經營土地和信息資源,其産業延伸到地産、百貨、超市、醫療、教育、傳媒、網絡、科技等領域。本書是作者傾注其心血的親筆佳作,總結瞭其白手起傢、經營起龐大企業王國的曆程和心得以及對人生的深切感悟,引人入勝。本書既適閤作為高等院校MBA教學案例使用,也適閤商業人士在創業創新過程中藉鑒和學習。本書所錶達的人生感悟和企業傢精神,以及企業管理中所融會的中華傳統文化,價值獨到,對一般讀者也頗有啓發。

內頁插圖

目錄

自序
我一生的大背景 / 4
第一部分 第一個20 年(1929—1950 年):
艱辛和苦難的童年與青年時代
將來用什麼燒飯 / 10
9 歲失去媽媽的痛苦 / 12
一張彩票的故事 / 13
日本軍隊的殘酷 / 14
沒有父母的小賭徒 / 15
我的校長羅異天先生 / 15
到南京中央大學求學 / 16
麗梅的信救瞭我一命 / 19
第二部分 第二個20 年(1951—1970 年):
與印尼共和國同步建設民族經濟
走遍爪哇島 / 22
我的婚姻 / 23
盆栽的樹長不大 / 25
夢想成為銀行傢 / 28
銀行的商品是信用 / 29
騎馬追馬 / 31
宇宙銀行的故事 / 34
泛印銀行的故事 / 38
父親的教誨 / 41
麗梅的妻道與母道 / 43
第三部分 第三個20 年(1971—1990 年):
在經濟全球化大潮流中發展事業
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 / 46
建立一傢支付清算中心 / 50
中央亞細亞銀行壯大的秘訣 / 52
落後中的機遇 / 62
爭取鹽倉成為客戶的故事 / 65
爭取聯閤利華成為客戶的絕招 / 67
國民儲蓄運動 / 69
BCA 信用卡,ATM,電子銀行 / 71
利用外國的資金 / 73
第一次到美國買銀行的經曆 / 74
Union Planters 銀行的故事 / 75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躍進 / 78
金融業的大開放和“PACTO 88 條例” / 79
12 個月內中亞銀行成功開設150 傢分行 / 81
中亞銀行在美國紐約開設分行 / 83
與林紹良先生分傢 / 84
力寶集團的定位 / 86
猶太人在美國發展事業的模式 / 87
日本人在美國發展事業的模式 / 88
中國人在美國謀生的模式 / 89
Stephen 公司的模式 / 90
我心目中的比爾?剋林頓總統 / 91
與李嘉誠先生的友情 / 93
企業全球化的三部麯 / 95
力寶銀行的前身 / 96
銀行的商品與功能 / 99
在哈佛大學的演講 / 103
(附演講原文:Future Development and Trends In the Pacific Basin)
印尼商業銀行的業務改革計劃 / 121
招兵買馬 / 123
銀行業務的信息化 / 124
12 個月內力寶銀行開100 傢分行 / 125
力寶銀行上市瞭 / 126
再一次騎馬追馬 / 129
力寶人壽保險公司的成功秘訣 / 130
利用境外資金支援銀行的策略 / 133
信息科技與多極公司 / 134
澳門誠興銀行的故事 / 137
香港華人銀行的故事 / 139
“人退我進”的理念 / 141
香港力寶廣場的故事 / 142
第四部分 第四個20 年(1991—2010 年):
從大西洋轉到太平洋的時代
中國因素的世紀 / 144
中國經濟有五個扭麯 / 146
從投資湄洲灣發電廠看中國的改革 / 149
與習近平主席的忘年之交 / 153
發展當格朗卡拉瓦奇為高檔住宅區 / 155
發展力寶芝加朗成為印尼最重要的工業園區 / 158
把荒地變成美麗的陵園 / 159
土地資源的開發業務 / 161
危機中的生機 / 162
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的理念 / 163
1995 年大擠兌的啓示 / 164
企業的健康體檢 / 168
力寶銀行的瘦身 / 171
1998 年亞洲金融風暴中的印尼 / 171
土地是資源,也是原材料 / 175
土地資源衍生齣來的産業集群 / 177
醫院是公益,也是産業 / 178
教育的心願 / 182
我和印尼國立大學 / 185
在東南大學探討“納米科技與企業管理” / 191
希望之光大學(UPH) / 193
希望之光中小學(SPH) / 195
瑪中大學和瑪琅中學校友會 / 198
李白和李棕的工作精神 / 200
孩子們比我強 / 202
李棕選擇新加坡為發展基地 / 205
新加坡的産業裏程 / 207
最重要的裏程碑——收購新加坡華聯 / 208
李棕的挑戰 / 210
提升新加坡華聯市值的措施 / 212
洛杉磯的摩天大樓 / 213
麗梅隻想做個賢妻良母 / 214
第五部分 第五個20 年(2011 年至今):
成為子孫模範的老人時代
全球經濟進入新時代 / 218
亞投行與印尼的海上和平走廊 / 220
印尼中産階級的形成 / 224
傢族企業的長青 / 225
後 記 / 229

精彩書摘

  我生於1929年。從有記憶力開始,我所經曆的就是戰爭,就是逃難,就是災難,就是死亡與貧苦。生命的旅途就是顛簸,充滿變數,前途總是渺茫莫測……
  這與我目前的境遇完全是兩極相反。
  到2015年5月12日,我已在世上足足活瞭86年。我從未想過會活到這麼久,全傢四世同堂共96口人,還掌握這麼多的事業。
  20多年來,我偶有與新老朋友閑談往事,多位友人都勸我寫自傳,特彆是母校東南大學(前身是南京中央大學)的校長顧冠群先生。但我始終認為,天有不測風雲,因前途未定而不敢枉自撰寫。我的故事最好是待蓋棺論定,再由彆人執筆。
  2014年春,定居美國的餘潔齡兄弟邀我去中東做“《聖經》尋根之旅”。十二天的旅行中,我們朝夕相處,每天遊覽《聖經?舊約》中所敘述的古跡,沿途路上,博學廣識的餘兄弟隨處給予很生動的解釋,印證《聖經》的記載。我們早晚都享受神的話,得益良深。在旅途中,餘潔齡兄弟總是引我閑聊往事,我也無章地隨意敘述。想不到分手20天後,餘潔齡兄弟竟寄給我106頁的《李文正兄弟行口述記錄》,閱後既高興且感動。這本口述記錄給我一個啓發:或許我這一生87年的經曆仍有引人入勝之處,更重要的是,能通過迴憶往事,起碼讓我的子孫知道今天我這個龐大的傢族事業是如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曆經韆辛萬苦,經過一生坎坷纔纍積起來的。我希望能夠讓子孫們真正瞭解“勤以靜心,儉以養德”的真諦。此外,我的父親盡父職的故事和他的為人之道,或許可以感染我的子孫後代,期盼他們世代相傳,都能盡責做個好爸爸或好媽媽,都能做個盡責的國民。
  我經曆瞭多次殘酷的戰爭,這些經曆讓我一生嚮往和平。世界和平、社會和諧和傢庭和睦是我最大的夢想,我所能做到的就是努力引導傢庭和睦、企業和諧、同事和同業間和諧,盡量做到尊重他人的立場,求同存異,可以殊途但要同歸。我希望這本《自傳》能夠拋磚引玉,把這個理念提到更深一層和更豐富的範圍。
  這本書的寫成,要感謝我的夫人和孩子們給予我精神上的支持與鼓勵,也要感謝我的助理周鵬先生的校正工作和陳楷纔先生的印尼語翻譯工作。
  我的經曆分成五個階段,每個階段恰好是20年:
  第一個20年(1929—1950年):艱辛和苦難的童年與青年時代
  第二個20年(1951—1970年):與印尼共和國同步建設民族經濟的時代
  第三個20年(1971—1990年):在經濟全球化大潮流中發展事業的時代
  第四個20年(1991—2010年):從大西洋轉到太平洋的時代
  第五個20年(2011—至今):成為子孫模範的老人時代
  正文
  我一生的大背景
  87年一瞬間就過去瞭。曆曆往事,就像存積在檔案室裏沒有整理過的記錄文件,零亂無章。我從來沒有想過要寫自傳,連寫日記的習慣都沒有,更沒有寫傳記的經驗。如何整理與敘述,其實真不輕鬆。
  印尼於1945年8月17日宣布獨立,隨即發行瞭印度尼西亞共和國貨幣(ORI,OEANGREPUBLICINDONESIA),逐步換迴在日本侵占印尼時期日本軍政府發行的鈔票。當時荷蘭占據的區域也發行瞭自己的叫NICA的鈔票,所以從1949年到1951年期間,印尼的市麵上同時有三種不同的鈔票流通。當時印度尼西亞共和國貨幣因印刷低劣,易於僞造,所以市麵上有大量的僞印度尼西亞共和國貨幣鈔票流通,加上8年半的連續戰爭導緻生産低落、物資奇缺,由此引起瞭嚴重的惡性通貨膨脹,民不聊生。
  1950年3月10日,印度尼西亞財務部部長Sjafruddin先生采取瞭貨幣改革措施,把票麵5印尼盾(Rp5)以上的NICA鈔票予以腰斬,鈔票的左邊半張以票麵額的50%照舊流通,而鈔票的右半張按照票額的50%款額嚮印尼銀行兌換40年期年息3%的國債。這一
  措施的目的在於統一印尼共和國的貨幣,同時藉此增富國庫,並減少貨幣流通量以遏止通脹。可惜,這一措施並沒有伴以可行的經濟建設計劃,因而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成效,未能徹底改善印尼的經濟睏境。印尼的獨立是經曆瞭5年的長期戰爭纔從荷蘭人手中奪迴瞭政權,不像其他東南亞國傢的獨立是殖民地政府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打擊後,無奈被迫以和平過渡方式給予各國獨立。因此印尼民族更具政治意識,獨立後齣現瞭48個政黨。從此印尼黨爭不休,政局不穩,極大影響瞭經濟建設,導緻金融顛簸、通貨膨脹、貨幣貶值,9年以後,西亞裏夫定的貨幣腰斬政策可以說是徹底失敗。
  1959年8月25日,印尼政府又一次采取貨幣改革措施,這次的措施是把鈔票的麵額減去一個零,即500印尼盾票額的鈔票隻剩下50印尼盾的價值,1000印尼盾票額的鈔票隻剩下100印尼盾的價值,同時客戶在銀行的存款超過25000印尼盾者予以凍結其存款。這次的貨幣改革目的主要是針對有錢階層,可惜這項措施不僅把資金嚇跑,而且國內生産滯後,經濟大局混亂,從而埋伏瞭更大的政治危機。蘇加諾總統是一位民族意識極強的政治傢,他一生與殖民主義鬥爭,強烈的反帝國主義思想使他傾嚮於社會主義。他在執政期間,極力提倡建國五項原則,潘查希拉(Pancasila)(潘查希拉:詞源來自於一個古老的印度教理想,是印度佛教的“五戒”,即古代印度的佛教徒用於描述道德經的五條戒律。1954年4月,中、印兩國簽訂瞭《中印關於中國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間的通商和交通協定》,這一協定簡稱“西藏協定”或“潘查希拉協定”,因為協定的序言中確立瞭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五項原則被印度稱為“潘查希拉”。當時的印度尼西亞政府也藉用瞭“潘查希拉”作為自己的立國原則,因此“潘查希拉”既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代名詞,也是印尼建國原則的代名詞,即“信仰神道、人道主義、民族主義、民主和社會公正”五項基本原則。)成為印尼民族的政治思想。他的外交策略是聯閤亞、非兩洲曾經被殖民主義者侵略過的民族,共同反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傢,是他倡議召開亞非會議並成立世界反帝國主義的聯盟。
  印尼在蘇加諾思潮影響下,於1963年與馬來西亞及新加坡進行對抗,並且繼續與荷蘭殖民地政府抗爭,奪迴伊裏安島。蘇加諾總統在這些政治議題上取得瞭輝煌的勝利,奠定瞭印尼民族的國際地位,加強瞭民族的自尊心。我們應承認,蘇加諾總統是印尼的民族英雄,值得我們驕傲,配得上我們的尊敬與贊揚。但是另一方麵,印尼的經濟卻陷入瞭睏境。西方各國針對印尼政府采取瞭排擠、圍攻和隔絕政策,特彆是在經濟方麵給予嚴厲打擊,更使印尼陷入水深火熱的睏境中。在1953年以前,印尼盾與美元的匯率是1美元兌5印尼盾以下;到瞭1959年,印尼盾已經貶值成為1美元兌45印尼盾;到瞭1965年後,印尼盾再貶值成為1美元兌3500印尼盾;而到瞭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時,印尼盾對美元的匯率曾經貶值到1美元兌18000印尼盾。
  1965年12月19日,印尼政府又進行瞭一次金融改革,把鈔票的票額去掉三個零,換一句話說就是貨幣貶值為韆分之一,這是印尼1945年獨立以來連續經曆的第三次貨幣大貶值,導緻瞭循環性的通貨膨脹。1966年的通脹率已達到650%,而銀行的存款利息高到月
  息20%,印尼的經濟幾乎陷入全麵破産的境地。1955年到1965年期間,各政黨之間爭鬥不休,幾乎每一年都要換內閣,政局動蕩,經濟衰退,通貨膨脹,銀根奇緊,呆賬成堆。因此,
  在1967年發生瞭一次銀行大擠兌風暴,在15天內連續倒閉瞭17傢銀行,如果當時中央銀行不齣手相救,我相信印尼的所有銀行都會倒閉。尤其是1998年發生的亞洲金融危機又侵襲瞭印尼的銀行業,當時整個行業陷入萬劫不復的狀態中,連印尼的中央銀行和財政部都
  陷入破産的境地,必須請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以及世界銀行(WorldBank)齣手援救。經濟危機引發政局動蕩,最終導緻蘇哈托政權倒颱。
  印尼獨立以來,很多的時間都處在高通脹的經濟狀態中,最受害的就是工薪階層,特彆是國傢公務員。很長時間裏,公務員每月所得薪水隻夠七天的開銷,其餘的就要靠變賣傢裏的舊東西過活。久瞭,傢裏的東西也賣完瞭,所以公務員身在辦公室,心在惦記傢裏的親人要麼是病瞭無錢醫病,要麼是孩子沒有錢交學費,物價天天漲,薪水又不漲,真是苦不堪言。這些公務員最後纔發現,他們手上掌握的權力是可以賣錢的,換來錢後日子過得很好。於是一人做百人學,上行下效,從此印尼陷入官場貪汙腐敗的泥潭,這些腐敗的官僚又加深瞭印尼經濟的萎靡不振。印尼人民現在正通過KPK(肅貪委員會)大力整治官僚的腐敗行為,我深信這將是印尼獨立以來的另一次勝利。我一生的第三個20年經曆瞭經濟全球化的時代,第四個20年經曆瞭世界經濟中心從大西洋盆地轉到太平洋盆地的時代。麵對時代的大轉變以及印尼的政局動蕩和經濟顛簸,這些壓力使得我養成瞭高度的危機感,前程似乎總是風雲莫測、禍福未蔔。但是我也從中悟齣:危機就是生機的源泉,危機中總隱藏著巨大的生機。
  印尼民族在過去的65年裏,不論是經濟或是政治都經曆瞭大風大浪的考驗,這似乎是一個民族成長過程的必經之路和百煉成鋼的必然現象。今天,印尼民族可以自豪地說,我們是世界上最成熟的民主國傢之一,同時也是世界上第十大經濟體,印尼正在邁進一個新的大世紀。
  力寶集團是隨著印尼共和國的經濟與政治的成長而成長的,可以說是與印尼共和國共患難、同成長。幾十年來,同樣也經曆瞭大風大浪,勤儉苦鬥纔有今天的力寶。
  印尼共和國65年的艱辛曆史就是我一生經曆的大背景。我一生的經曆與印尼共和國的65年曆史息息相關。這是我提筆寫自傳的起點與動力。我一生的頭20年是艱辛和苦難的童年與青年時代。我經曆瞭四次戰爭,首先是中國的軍閥割據戰爭,其次是世界二戰中日本侵占印尼的戰爭,再次是印尼獨立革命戰爭,第四次是在南京念大學時遇到的國共內戰。戰爭給我的體驗是殘酷、破壞、飢餓、死亡。經過戰爭的痛苦,我徹底瞭解和平的可愛與幸福,也讓我信守一生不與人爭的哲理,確信忍讓和解纔是成功的根基。
  第一部分(第一個20年1929-1950):艱辛和苦難的童年與青年時代
  將來用什麼燒飯
  我5個月大的時候,祖父(李進財)在老傢福建省莆田縣江口鎮新店村病重,父親(李亞美)帶著全傢從印尼東爪哇省瑪琅縣迴老傢探望祖父。不久祖父病逝,母親與我留在傢鄉陪伴祖母。這一住就是6個年頭,到1935年我們纔迴到印尼瑪琅。在這6年裏,舊中國地方軍閥割據,戰火連綿,社會動蕩,白天怕軍警,夜裏怕土匪。新店村緊靠福廈公路,是兵傢必經之地,村子裏約有兩百戶人傢,除瞭一傢姓陳的外,其他全是姓李的。我傢是從郊上村移居到新店村,到我父親這一輩已經是第6代瞭。村子是一條長街,兩端築有堡壘,鄉親們輪流值夜防匪。印象中,村民都有槍械以自保,生活過得很不安寜,經常要逃到山上墓穴裏躲避各派軍閥的爭戰。在這個戰火紛飛的情形下,慈愛的祖母催促父親盡早把我們帶迴印尼。
  祖父有一位哥哥叫李添丁,他的一位長孫名叫李文熙,攻讀軍校畢業後官至少校營長,是村子裏唯一的軍人。我有兩個堂叔李仲芳和李青鬆,是唯一到上海受過高等教育的。我祖父是村裏的第二富農,據說擁有大約30畝田地,傢裏祖業木匠,也經營放租,也就第一個20年:艱辛和苦難的童年與青年時代是農村裏的放貸業務。記憶中的祖母很有智慧並且威望很高,村子裏的族親們都很尊重她。
  四叔給我講過一段我小時候的事情。約莫4歲的時候,有一天我突然很認真地問祖母:“咱們村子的人現在都靠山上的木材燒飯,但山上的木材幾乎都要砍光瞭,將來我們要靠什麼燒飯?”當時祖母很鎮定地迴答說:“孩子,你問得好。神造宇宙是完美的,已經為人做瞭完整的安排,樹燒光瞭可以再生長,並且必定有其他的東西可以代替,你不用擔心。”
  我是傢裏的長子長孫,也是唯一的男孫,所以祖母最疼愛我,無微不至地照顧我的生活,揀最好的食物給我吃。在傢鄉的6年,我幾乎都是陪祖母睡,她庇護我,誰都不敢責罵我。1935年當父親要帶我們迴印尼時,我連著哭瞭好幾天,拖著祖母不放,捨不得離開她。
  有一天,祖母帶著我去一個寺廟,那裏很清靜,風景秀美。我至今很清楚地記得她認真對我說:“孩子,傢鄉雖然很美,但是你看這裏的人因為沒有本領所以都很窮。你必須到外國去學本事,學好本事再迴來,替傢鄉做事。孩子,齣去是為瞭迴來。”
  我永遠記著祖母這句話,“齣去是為瞭迴來”,但一直不明白其間真義。1990年我又迴到莆田,踏上故鄉的熱土,一刹那我終於悟齣祖母想要告訴我的意思。傢鄉窮是因為沒有工業,沒有工業是因為沒有自來水和電。我決定邀請亞洲開發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子公司國際金融公司(IFC)共同集資建設莆田湄洲發電廠,希望把湄洲灣建成中國的石化工業中心和鋼鐵工業中心。鄉親們在傢鄉的自來水廠大門前放置瞭一塊大石頭,上麵刻著“飲水思源”四個大字作紀念,看到這四個字就想起祖母叮囑我的那句話,“齣去是為瞭迴來”。
  1935年,一傢人曆經韆辛萬苦又迴到瞭印尼。同船百餘乘客都是從廈門上船,在泗水港口上岸。泗水天氣炎熱,我們滿身汗漬,必須耐心地排隊接受荷蘭殖民地政府移民官的審查。這是我第一次看到紅毛藍眼、又高又大的白種人,他們都神情高傲、盛氣淩人,把中國人當成犯人看待。當時我好怕好怕,天氣又悶熱,不由得想起祖母與傢鄉,我又哭瞭,媽媽抱著我安慰我,叫我不用怕。
  到瞭瑪琅我就去南強學校念書,認識瞭許多同學。其中有一位傢裏開餐館,有一次在他傢做遊戲玩耍時,突然聽到前麵餐廳的荷蘭人大吵大罵,原因是服務員端食物時把拇指壓在瞭盤子上,荷蘭人認為這是不衛生、不禮貌,但這在當時的印尼是很正常的事。那時,荷蘭人經常會因為芝麻小事而鬧事,因為他們自認是統治者,總想高人一等。
  9歲失去媽媽的痛苦
  我9歲的時候,媽媽懷上妹妹,那時鄉下沒有醫院,婦女分娩都在傢裏請接生婆助産。當時一傢人都在房外等待,隻聽媽媽在房裏大聲喊痛,聽說是難産,父親坐立不安,一傢人都很焦急,但又無可奈何。最後妹妹生齣來瞭,但媽媽卻永遠離開瞭我們,從此我就成瞭沒有媽媽的孩子。父親在屋中央掛瞭母親的照片,擺設香桌,在七七四十九天中,他每天不到淩晨5點就早早準備瞭素菜,燒香第一個20年:艱辛和苦難的童年與青年時代點燭,念經超度。父親常呆呆地凝望亡妻遺像,獨自流淚。七七過後很長很長的歲月裏,父親想起母親仍常暗自流淚。
  父親從此既當嚴父又是慈母,他經常要替我補衣、洗澡,晚上又要催我放尿,淩晨5點必起床燒香念經,思念亡妻,然後督促我念書。下午從學校迴傢,稍微休息一下又督促我寫一麵小楷、兩麵大楷,教我臨摹柳公權的字帖,並講解關於中國文字的布局和結構。他說中國文字中每個字就是一幅畫,隻有懂得字的布局和結構後,再練習筆力纔能寫好中國文字,他也教我念尺牘學寫信。在瑪琅的興化同鄉,隻有父親懂得書寫信函,因而每天都有鄉親帶傢信請父親解讀並復信,慢慢地我也熟悉瞭他們通信的內容以及彼此之間的親戚關係。父親指導我關於通信兩方的身份、關係和稱謂,他讓我替鄉親們代筆,那一年我纔11歲。能替父親增光,為鄉親做事,我非常高興。在學校裏我是班長,也擔任學校月刊的主筆。
  一張彩票的故事
  有一次聽說買彩票可以發財,我用積攢的一盾錢換迴一張彩票,時間到瞭我就注意查對彩票號碼是否中彩。父親看到後,怒氣衝衝地把彩票奪去,在我麵前撕碎,並打瞭我三下手,警告我:發財必須靠流汗,不可僥幸靠賭博、靠運氣,不可墜入邪途。
  父親非常嚴肅地告誡我:不可接受彆人的饋贈,接受饋贈就會欠下人情,就易受控於人;做人必須自在、自敬。他也常常訓導我:賜比受更有福。有一次,三叔母送我一包小零食讓父親看到,他堅持要我把零食還給三叔母。我衣服破瞭或者掉瞭紐扣,都是父親在夜間替我縫補,鞋子壞瞭他也自己修理。空閑時他常常講《二十四孝》和《陶硃公理財十二則》的故事。買連環畫版的《三國演義》叫我看,然後纔看《三國演義》的正本。父親循序漸進地引導我研習中國文學和吸收中國文化。如果說今天我能有一些成就,這都是父親的功勞。他真的是一個好父親的榜樣,我虧欠他太多太多。
  日本軍隊的殘酷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軍隊占領瞭印尼,我們第一次看到日本軍人。他們在每個十字路口設立檢查站,居民過街必須對日本軍人行90度的鞠躬禮。經常有日本軍人因看不順眼就隨意打人耳光並罰站烤太陽,日本人比荷蘭人更凶,更蠻不講理。
  當時東爪哇瑪琅縣有62位興化鄉親組織瞭福建興化同鄉會,簡稱為“福興會”。福興會在日軍進駐後仍未解散,被日本軍隊誤當作是中國的抗日機構——重慶的“復興會”。有一天的淩晨5時,這62人同一時間被抓進監牢,父親與三叔也包括在其中,他們被關瞭三年,直到日本投降後纔獲得自由。這62位同鄉經受瞭非人的酷刑摺磨。據說這些酷刑包括拔指甲、走玻璃碎、反吊、灌水、毒打、火刑、餓肚、終日曬站、不讓睡覺等。福興會的主席卓剋丁鄉長被打死在牢中,其餘的放齣來後要養傷一年多纔能恢復。
  沒有父母的小賭徒
  父親及三叔被日本軍隊抓去瞭,我就必須自立謀生。在日軍占據瑪琅期間,每條街道的居民必須輪流守夜。在守夜時我認識瞭3位比我年長十多歲的同鄉,守夜無聊,他們賭牌為樂,亦教我賭牌,從此我夜以繼日地跟那3位同鄉賭牌。我賭輸瞭,已經把父親積蓄的一些金飾都輸光瞭,還欠瞭一大筆賭債。這3個人每天到傢裏窮凶極惡地討賭債,我受到威脅逃跑瞭,連續十多天都不敢迴傢。有一天,我跑到母親的墓地痛哭,突然間我清醒瞭:這是一個騙局,是成年人騙小孩子的把戲。因為當時我纔12歲,他們都已經是二三十歲的大人瞭。想清瞭這點,頓時心裏很踏實。我恨他們大人騙小孩,突然間勇氣百倍,很從容地迴到傢中,開瞭店門,繼續營業。不久這3個人就來瞭,很凶惡地嚮我討債。我很鎮定地痛責他們成年人騙小孩的惡行,警告他們:過去的事我不追究,希望他們從此不要再來,否則我將嚮在泗水的一位很有地位的叔公以及我的校長揭發大人騙小孩賭博的事情,並要求追迴我交給他們的金飾品。我的理直氣壯,竟把他們嚇跑瞭,從此再不來嚮我討債。我這個沒有父母管教的小賭徒從此得到解放,重新做人,一生不敢賭博。我永遠記住父親的那句話:發財必須靠流汗,不可僥幸靠賭博、靠運氣。
  我的校長羅異天先生
  日軍占據瑪琅期間,隻許有小學並必須加開日文課,每天早上必須在操場舉行升日本國旗並唱日本國歌的儀式。因為沒有中學可念,所以隻好留校,我小學畢業瞭三次。南強小學的校長羅異天先生是一位資深的教育傢,他的中國文學造詣很高。他教解古文很有經驗,深入淺齣,教瞭《左傳》等書目。記得我很難掌握“而”字的運用,羅校長就在我的作業上寫瞭這麼幾句:“應而而不而,不而而而,而今而後,而已而已”。看完我頓然領悟,掌握瞭這個“而”字的應用並體會到其中的奧妙。
  羅校長也嚮我傳授“三民主義”的真諦,我非常感興趣。有一次我問羅校長人類為什麼會有貧富之彆?他藉瞭一本《萍蹤寄語》讓我閱讀,這本書是中國當時一位名記者鄒韜奮先生寫的。他敘述瞭美國資本主義社會的不平等,黑人工人階級受迫害的情況,然後再介紹關於帝國主義的可怕,亞洲人受迫害的情況。我深深地認識到:一個民族必須自強,纔能擺脫帝國主義的壓迫。
  日本進攻爪哇島的初期,到處都發生搶劫,社會動亂,當時大傢都說這是印尼原住民排華。可是羅校長告訴我,這不是排華,是因社會政權真空期而引發搶劫和動亂,是窮與富對抗的必然現象。我理解瞭。
  ……

前言/序言

李文正自傳
《歲月之痕:一段生命的獨白》 在這本名為《歲月之痕:一段生命的獨白》的著作中,我們得以窺見一位在時代洪流中沉浮、在人生跌宕中砥礪前行的靈魂。本書並非簡單的曆史事件的羅列,更非枯燥的數據堆砌,而是一麯娓娓道來的生命長歌,一段真摯而深刻的內心獨白。作者以其獨特的視角和飽蘸深情的筆觸,帶領讀者穿越時空的迷霧,走進一個豐富而復雜的內心世界。 故事的開端,並非宏大敘事,而是從童年時代的一縷微光講起。在那片承載著無數迴憶的土地上,少年時的懵懂與好奇,傢庭中的溫暖與教誨,以及那個時代特有的純真與質樸,都被一一捕捉。作者細緻地描繪瞭童年歲月中那些細微的感動,或許是一次嚴厲卻充滿愛意的責備,或許是與玩伴們在田埂上追逐嬉戲的歡笑,或許是初次接觸書籍時湧上心頭的那份震撼。這些童年印記,如同種子一般,悄然埋下,孕育著日後人格的形成與價值的塑造。他筆下的故鄉,不再隻是一個地理名詞,而是變成瞭一個充滿人情味、承載著生命最初脈動的溫床。對親情的描繪,細緻入微,那些尋常的日常對話,父母臉上歲月的痕跡,都在作者的筆下煥發齣動人的光彩。這些早期的經曆,為他日後的成長奠定瞭堅實的基石,也為讀者理解他的人生軌跡提供瞭重要的情感綫索。 隨著年歲的增長,生命進入瞭更加廣闊的舞颱。作者並未迴避少年時期所經曆的挫摺與迷茫。他坦誠地記錄瞭在求學道路上遇到的挑戰,那些曾經讓他焦慮不安的考試,那些讓他徹夜難眠的難題,以及在探索未知世界時初嘗的失敗滋味。但他從未因此停下腳步。相反,這些經曆反而激發瞭他更強的韌性和更深的思考。他開始審視自己的優點與不足,開始嘗試理解人生的復雜性。對知識的渴求,對真理的追尋,在這一時期愈發強烈。每一次的跌倒,都成為他重新站起來的動力,每一次的睏惑,都促使他更加深入地探究。這段時期,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纍,更是意誌的磨礪和精神的成長。他開始理解,生活並非一帆風順,挫摺是人生的必修課,而如何麵對挫摺,則決定瞭一個人的高度。 人生的中途,往往是事業與傢庭交織的時期。作者在書中深入剖析瞭他步入社會後的種種經曆。他描述瞭初入職場的青澀與不安,如何從一個懵懂的年輕人成長為一名能夠獨當一麵的專業人士。他對工作中的機遇與挑戰,對同事間的閤作與競爭,對領導的欣賞與誤解,都進行瞭細膩的刻畫。在事業的徵途上,他經曆瞭輝煌的時刻,也遭遇過低榖的煎熬。但他始終保持著一份對工作的熱情和對理想的執著。他並不避諱談論自己在職業生涯中做齣的艱難選擇,以及這些選擇所帶來的深遠影響。同時,傢庭的溫暖與支持,也成為他奮鬥路上的堅實後盾。他對伴侶的深情,對子女的關愛,都貫穿始終,展現瞭個人生活與事業發展之間密不可分的聯係。他用真誠的筆觸,描繪瞭在傢庭中感受到的愛與責任,以及這些情感如何成為他前行的力量源泉。 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不僅僅關注個人的經曆,更將個體的命運置於宏大的時代背景之下。作者巧妙地將自己的生命軌跡與曆史事件巧妙地融閤,讓我們得以從一個微觀的視角,去觀察和理解那些波瀾壯闊的時代變遷。他並未試圖扮演曆史學傢的角色,而是以一個親曆者的身份,講述瞭那些在時代大潮中,普通人所經曆的喜怒哀樂、悲歡離閤。他記錄瞭那些曾經影響深遠的政策,那些改變人們生活的事件,以及在這些事件麵前,個體所展現齣的勇氣、智慧與無奈。他用樸實無華的語言,勾勒齣那個時代特有的氣息,讓讀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曆史的厚重與生命的頑強。他並不迴避對曆史事件中存在的爭議和復雜性的探討,而是以一種開放和包容的態度,呈現齣多維度的曆史圖景。 《歲月之痕:一段生命的獨白》還是一部關於自我反思與人生感悟的深刻篇章。作者在迴顧過往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審視自己。他坦誠地剖析瞭自己的性格弱點,那些曾經讓他懊悔不已的決定,以及在經曆風雨後,他對人生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他不再追求錶麵的成功,而是更加注重內心的寜靜與精神的豐盈。他分享瞭自己在睏境中如何尋找希望,在迷茫時如何堅定信念的經驗。這些人生感悟,並非空洞的哲理說教,而是源自於他真實的生活體驗,因此顯得格外有力量和說服力。他探討瞭關於責任、關於取捨、關於愛與寬恕的意義,這些都是生命中最本質的課題。他鼓勵讀者去思考自己的生命價值,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幸福之路。 書中的文字,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刻意的煽情,卻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作者用最樸素的語言,講述著最深刻的道理。他的敘述,時而如涓涓細流,緩緩流入心田,時而又如驚濤拍岸,激蕩起心靈的漣漪。他對人物的刻畫,飽滿而立體,每一個形象都仿佛躍然紙上,讓我們能夠感受到他們的溫度與情感。對場景的描繪,更是栩栩如生,無論是故鄉的炊煙裊裊,還是城市的霓虹閃爍,都被他刻畫得極具感染力。 最終,《歲月之痕:一段生命的獨白》獻給所有正在生命旅途中跋涉的人們。它告訴我們,生命是一場充滿未知的旅程,有陽光明媚,也有風雨交加。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在每一次經曆中成長,如何在每一次跌倒後重新站起,如何在每一個岔路口做齣無悔的選擇。這本書,是一麵映照生命過往的鏡子,更是一盞指引未來方嚮的燈塔。它鼓勵我們去珍視當下,去擁抱變化,去書寫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生命篇章。讀完這本書,或許我們會對生命有更深的敬畏,對他人有更深的理解,對自己有更深的關懷。這並非一個結束,而是一個新的開始,一個更加深刻地理解生命,更加勇敢地活齣生命的開始。

用戶評價

評分

《李文正自傳》給我帶來瞭一次極為深刻的閱讀體驗。這本書的敘事角度非常新穎,作者並沒有采用傳統的綫性敘述,而是通過碎片化的迴憶和對過往事件的重新審視,勾勒齣一個多層次、多維度的人物形象。這種非綫性的敘事方式,反而更加貼近真實的人生,充滿瞭偶然性和不確定性,也更能引發讀者的思考。我反復咀嚼其中的一些章節,總能從中發現新的意涵。他對於一些重大曆史事件的個人視角解讀,更是彆具一格,讓我看到瞭曆史書本之外的另一種可能性。書中對情感的細膩捕捉,特彆是對人性弱點的坦誠披露,更是讓人動容。他並沒有將自己塑造成一個完美英雄,而是展現瞭一個普通人,在時代的洪流中,如何成長、如何跌倒、如何爬起。這種真實感,讓我倍感親切,也更加敬佩。

評分

《李文正自傳》帶給我的震撼,是前所未有的。它讓我看到瞭一個生命是如何在時代的浪潮中,在重重考驗下,綻放齣獨特的光彩。作者的語言風格極其富有感染力,充滿瞭智慧的火花。他對於人生哲學的探討,看似不經意,實則字字珠璣,發人深省。我特彆喜歡他對於“堅持”和“選擇”的理解,這不僅僅是口號,而是他用一生去踐行的真理。書中對社會變遷的洞察,以及他對個體在曆史洪流中作用的思考,都讓我眼前一亮。他沒有迴避自己曾經的錯誤和迷茫,反而以一種極其成熟的姿態去反思,這更顯現瞭他的偉大。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經曆瞭一次心靈的充電,對人生充滿瞭新的期待和力量。這本書,值得反復閱讀,每一次都會有新的收獲。

評分

這本書的文字樸實無華,卻有著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李文正先生並沒有刻意去渲染什麼,而是將自己的人生故事娓娓道來,就像一位老朋友在與你促膝長談。他的敘述風格非常獨特,時而幽默風趣,時而深沉內斂,讓我在閱讀過程中情緒隨著他的經曆起伏,時而捧腹大笑,時而潸然淚下。我尤其喜歡他描述那些生活中的小細節,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卻充滿智慧的瞬間,往往能摺射齣他的人生哲學。比如,他如何在一個睏境中找到解決的辦法,如何在失意時重新振作,這些都給瞭我很大的啓發。閱讀的過程,也是一次與智者的對話,我從中汲取瞭生活的智慧和力量。這本書讓我明白,人生的價值,不在於取得多大的成就,而在於如何去麵對生活,如何去熱愛生活。李文正先生的人生,就是一本活生生的教科書,讓我受益匪淺。

評分

“李文正自傳”這本書,讀完之後,我心裏久久不能平靜。它不僅僅是一本講述個人經曆的書,更像是一麵映照時代變遷的鏡子,摺射齣無數普通人的奮鬥與掙紮。李文正先生的人生軌跡,跌宕起伏,充滿瞭傳奇色彩,但最打動我的,並非那些轟轟烈烈的事件,而是其中蘊含的堅韌不拔的精神和對生活的熱愛。從他早年的艱辛求學,到中年創業的瀝血汗水,再到晚年迴首的淡然與豁達,每一個篇章都讓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書中細緻地描繪瞭他所處的時代背景,那些熟悉的曆史片段,在他的筆下重新鮮活起來,讓我仿佛置身其中,體驗那個年代的喜怒哀樂。特彆是他對親情、友情、愛情的描繪,真摯而感人,讓我看到瞭一個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而非一個遙不可及的符號。讀完這本書,我不僅對李文正先生本人有瞭更深的瞭解,也對人生有瞭新的思考。那種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精神,著實是給瞭我極大的鼓舞。

評分

翻開《李文正自傳》,仿佛開啓瞭一扇通往舊時光的門。書中的每一個字句,都帶著歲月的沉澱和生活的溫度。李文正先生以一種極其坦誠的態度,迴顧瞭自己的前半生。那些經曆過的風雨,走過的彎路,都化作瞭他人生中寶貴的財富。我特彆欣賞他對待睏難的態度,總是能夠以一種樂觀積極的心態去麵對,從不抱怨,而是從中汲取教訓,繼續前行。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他個人的故事,更是那個時代無數奮鬥者的縮影。我看到瞭那個年代人們的淳樸、熱情和堅韌。書中的一些細節,比如他對傢鄉的眷戀,對故人的思念,都讓我感受到瞭濃濃的人情味。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也經曆瞭一次人生的洗禮,對生活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堅定的信念。

評分

精緻,實惠,好用,送貨速度快!

評分

京東速度很好,但是書籍一般,書的內容也是還好。

評分

商品好,服務好,支持正版書籍。

評分

值得一看,很好

評分

産品非常棒,品質超級好!

評分

勵誌書籍,值得翻看!

評分

不錯,多次購買瞭,第二天就到貨,沒有損傷

評分

一次性買瞭6本書,可以看很久瞭。知識就是力量。

評分

非常贊,支持京東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