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人生:蘇軾

詩意人生:蘇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薑正成 著
圖書標籤:
  • 蘇軾
  • 宋詞
  • 詩歌
  • 文學
  • 傳記
  • 曆史
  • 文化
  • 人生
  • 古典詩詞
  • 中國古典文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財富齣版社
ISBN:9787504759900
版次:1
商品編碼:11922869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華聖賢傳奇係列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3-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245
字數:224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中小學生、大學生、曆史愛好者、關羽研究愛好者

  蘇軾從小研讀經史,受儒學理想影響較深,以天下為己任,仗義執言,奮不顧身,不肯做圓滑的官僚,不盲從,不徇私,始終保持黑白分明、錶裏如一。

內容簡介

  蘇軾從小研讀經史,受儒學理想影響較深,以天下為己任,仗義執言,奮不顧身,不肯做圓滑的官僚,不盲從,不徇私,始終保持黑白分明、錶裏如一。在地方官任上,他也始終關心民間疾苦,努力興利除弊。作為一個負有社會責任感的士大夫,他擁有堅定執著的品格。而另一方麵,經曆多年宦海風波和人生挫辱的蘇軾,也清楚地看到政治鬥爭中不可避免的陰暗、卑瑣和險惡,感受到人生的無奈。他因此從老莊哲學、佛禪玄理中追求解脫,把老莊哲學從無限的時間與空間的立場,看待人生的苦難與歡樂及世間的是是非非,與禪宗以“平常心”對待一切變故、順乎自然的生活態度結閤起來,求得個人心靈的平靜。當種種不幸襲來之時,他都以一種曠達的宏觀心理來對待。既然人隻是暫時寄居在這個世界,那又何必過分執著呢,不如詩意地棲居,

  追求藝術化的人生。蘇軾為後來在類似社會條件下生存的文人提供瞭一種典範,因而獲得他們普遍的尊敬。蘇軾的思想性格是極其豐富、多麵的,林語堂說:“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傢、創新的畫傢、造酒試驗傢、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佛教徒、巨儒政治傢、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醜。但是這還不足以道齣蘇東坡的全部……蘇東坡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多麵性天纔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

作者簡介

  薑正成,江蘇人,1957年5月齣生,1982年畢業於華東理工大學。有過非凡的人生經曆,長期從事科技、公安及文化事業工作。曾成功策劃齣版瞭“青春有約”係列、 “青少年讀史嘗鮮”係列,著有長篇偵破小說:《紅顔》、《紅眉》、《紅乳》。現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愛心企業傢俱樂部副會長、北京526圖書聯盟副會長,北京圖強文化齣版有限公司總經理。

目錄

巍巍峨眉山下,有一條由大西北奔騰而至的江水,縱貫一座小城,匯入長江。這條江叫岷江,這座城便是眉山。在中國文學史上,這座小城以當地一個傑齣的文學世傢齣瞭名。這一傢便是蘇傢。蘇傢的父子三人,即人所周知的“三蘇”。父親蘇洵,生有二子,長子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次子蘇轍,字子由,晚號潁濱遺老。父子三人占唐宋八大傢中的三席之地。


第一章立誌求學

眉山三蘇…………………………………………………………………002

發奮求學…………………………………………………………………004

學習古文…………………………………………………………………006

傢庭風波…………………………………………………………………009

進京趕考…………………………………………………………………011

蘇軾應製科考試後不久,被任命為大理寺評事、鳳翔府判官。大理寺評事是掌管刑獄的京官,是個虛職;判官是州府幕職,掌管文書,佐助州官,相當於市政府秘書長。這是以京官身份去州府簽判,比起中進士後所授的河南宜陽縣主簿來,職位明顯提升瞭,而且也更能展示他的纔能,蘇軾感到很是滿意。


第二章初入仕途

王安石的變法,使得朝廷之上形成瞭新黨和舊黨兩個派彆。舊黨是反對變法的,其代錶人物是司馬光。新黨是堅決主張變法的,其首領是宰相王安石。王安石也是一位學者、詩人。朝廷中兩黨相互攻擊,黨同伐異,鬧得烏煙瘴氣。蘇軾對此非常反感,他深知曆史上的朋黨之害,堅持自己的原則,不參與任何朋黨。


第三章變法風波

鳳翔赴任…………………………………………………………………016

情係民生…………………………………………………………………018

蘇軾與陳太守……………………………………………………………021

韜光養晦…………………………………………………………………025

執拗王安石………………………………………………………………030

變法大幕拉開……………………………………………………………033

“烏颱”一場噩夢醒來,蘇軾帶著長子,啓程前往黃州。黃州地處長江邊上,地方偏遠,氣候潮濕多雨,城小民貧。黃州徐太守仰慕蘇軾多時,所以對蘇軾十分熱情,把他安排住在一座寺院裏。寺院環境清幽,正好適宜剛剛從牢獄中脫離齣來的蘇軾休養。蘇軾和蘇邁就在這裏等待傢人的到來。


第四章貶謫之旅

青苗之議…………………………………………………………………037

君子不黨…………………………………………………………………043

反對酷刑,清靜無為……………………………………………………045

杭州通判…………………………………………………………………049

密州射獵…………………………………………………………………052

悼念亡妻…………………………………………………………………056

光耀黃樓…………………………………………………………………059

文壇盟主…………………………………………………………………062

烏颱詩案…………………………………………………………………068

東坡農場…………………………………………………………………079

也無風雨也無晴…………………………………………………………088

誰道人生無再少…………………………………………………………094

三詠赤壁…………………………………………………………………098

書畫巨擘…………………………………………………………………103

神宗皇帝一去世,執政的高太後便盡廢新法,改弦更張。以七品禮部郎中被召入京的蘇軾,在入京當月就升至六品起居捨人,還沒來得及換好官服,就再次越級升為四品中書捨人,直接進入瞭中央決策層。這種升官速度,實屬罕見,或可稱之為“東坡速度”。隻有東坡,纔可享受如此待遇。


第五章元祐大臣

王閏之陪伴蘇軾經曆瞭宦海的大起大落。他們共同生活瞭二十六年,先後曆經著名的“烏颱詩案”和“黃州貶謫”,經濟最睏難時,和蘇軾一起采摘野菜,赤腳耕田,變著法子給蘇軾解悶。她去世時,葬禮極為隆重,蘇軾親自寫瞭祭文《祭亡妻同安郡君文》,承諾“唯有同穴,尚蹈此言”。


第六章再度貶謫

淚彆黃州…………………………………………………………………110

夜遊石鍾山………………………………………………………………112

金陵遇荊公………………………………………………………………114

此生何寄…………………………………………………………………119

翰林學士…………………………………………………………………122

“司馬牛”………………………………………………………………126

乏味程頤…………………………………………………………………130

太後倚重…………………………………………………………………132

人心險惡…………………………………………………………………137

蘇軾六品上的官帽還沒戴多久,第二道聖旨就下來瞭,令他以左承議郎的身份擔任英州知州,雖還是六品,但已為六品下瞭。於是,年近六十的東坡從河北定州前往廣東英州。從定州到英州,幾乎縱貫瞭中國南北,路途迢迢幾韆裏!酷暑已至,這漫漫長路,年老體弱的東坡該怎麼走?


第七章天涯海角

如果說,在北宋的文學變革中歐陽修是一個中樞式的人物,那麼蘇軾則代錶著這場文學變革的最高成就。蘇軾是一個富於浪漫氣質和自由個性的人物。一方麵,他作為士大夫集團的成員,抱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積極地參與國傢的政治活動與文化建設;另一方麵,他比當代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地體會到強大的社會政治組織與統治思想對個人的壓抑,而走嚮對一切既定價值準則的

懷疑、厭倦與捨棄,努力從精神上尋找一條徹底解脫齣世的途徑。


第八章蘇軾的文學成就 

杭州太守…………………………………………………………………142

山雨欲來…………………………………………………………………146

“老妻”王閏之…………………………………………………………154

萬裏南遷…………………………………………………………………160

患難夫妻…………………………………………………………………166

天涯孤侶…………………………………………………………………172

生命的終點………………………………………………………………177

蘇軾的詩歌………………………………………………………………186

蘇軾的詞…………………………………………………………………192

蘇軾的散文………………………………………………………………195



蘇軾從小研讀經史,是一個標準的儒傢士大夫。經曆多年宦海風波和人生挫辱,蘇軾清楚地看到政治鬥爭中不可避免的陰暗、卑瑣和險惡,感受到人生的無奈。他因此從老莊哲學、佛禪玄理中追求超越的解脫,以“平常心”對待一切變故,順乎自然,求得個人心靈的平靜。當種種不幸襲來之時,他都以一種曠達的宏觀心理來對待。


第九章蘇軾的思想特徵

蘇軾與自己初登仕途時的頂頭上司鳳翔府知府陳希亮之間,發生過不愉快。因蘇軾與陳希亮之子陳慥成為好友,與陳希亮的一些芥蒂也就都從好的方麵去理解瞭。後來蘇軾應陳慥之請為陳希亮作傳,皆為好評。王安石在早期與蘇軾雖為政敵,而到晚年則成為良友,互相唱和,甚至要毗鄰而居,劫波度盡,相逢一笑泯恩仇。這是兩位大政治傢和大文學傢胸襟博大、人品磊落的錶現。


第十章蘇軾的情感世界

蜀學曾領風騷……………………………………………………………200

道傢思想…………………………………………………………………206

佛教思想…………………………………………………………………209


007

?

敬重恩師…………………………………………………………………214

寬待僚友…………………………………………………………………218

濃濃的親情………………………………………………………………224

蘇軾年譜…………………………………………………………………231

參考文獻…………………………………………………………………251

後?記……………………………………………………………………252


精彩書摘

  巍巍峨眉山下,有一條由大西北奔騰而至的江水,它縱貫一座小城,匯入長江。這條江叫岷江,這座城便是眉山。在中國文學史上,這座小城以當地一個傑齣的文學世傢齣瞭名。這一傢便是蘇傢。蘇傢父子三人,即人所周知的三蘇。父親蘇洵,生有二子,長子蘇軾,字子瞻;次子蘇轍,字子由。父子三人占唐宋八大傢中的三席之地。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宋仁宗景祐五年(1038年)十二月十九日誕生於一個富有文化傳統的傢庭。如果按公曆算來,他應該是1037年齣生。蘇傢是個小康之傢,自己有田産。蘇軾降生時,祖父蘇序仍然健在,正是六十三歲,以前年輕時,生得高大英俊,身體健壯,酒量極大,慷慨大方。蘇傢有許多田地,年景好時,收獲很多,蘇序卻不像彆人那樣儲存稻米,而是將米都換成稻榖,存在米倉裏。等到瞭荒年歉收時,他就開倉放糧,先給自己的族人,然後給妻子娘傢人,再給佃戶和窮人,使他們都安全度過荒年。這時,大傢纔明白他為何要以米換榖,因為稻榖可以存放很多年,而稻米容易受潮發黴。生活悠閑、慷慨善良的蘇序最大的愛好就是與友人飲酒談笑。蘇軾

  第一章立誌求學

  的曠達、樂觀和天真,一定都脫胎於他的祖父。蘇序有三個兒子,長子蘇澹,是個平凡人;次子蘇渙,努力求學,24歲那年進士及第,在眉山引起瞭很大的轟動。蘇軾在《謝範捨人書》

  中談道:“天聖年間,我的伯父進士及第,得官迴鄉。鄉裏的人都贊嘆不已,觀看的人塞住瞭道路。”也就是在這時,蘇軾暗想:“將來我也要像伯父一樣,考取進士,光耀傢門。”可見伯父的科舉中第,對蘇軾少年時代的苦學是一個很大的鞭策。蘇序的三子叫蘇洵,就是蘇軾的父親。他是一個老大發奮、大器晚成的人,27歲纔明白讀書的重要性,在經曆瞭一段遊蕩的生活後悟齣:“作為一個有誌氣的人,不能默默無聞,埋沒一生,應當緻力學業,改變命運,並對事業功名有所渴求。”就這樣,蘇洵直到27歲纔下定決心,讀書求學,建功立業。通過20年的艱苦努力,蘇洵終於成為北宋著名的文學傢。從上可以看齣,蘇軾的祖父、伯父、父親都是通過立誌求學改變命運,並成為博學而有為的人。蘇傢憑藉一代代的詩書求取功名的過程,成為當地有名的“書香世傢”。蘇軾正是齣生在這樣一個大傢族裏,在書香氣氛中接受熏陶,耳濡目染,深感書香世傢的榮耀。這使年少時代的蘇軾覺悟到,作為後代,有義務把傢族的傳統發揚下去,這也是蘇軾勵誌苦學的根本動機之一。同時,蘇軾也從祖父、父親、伯父的身上,看到瞭知識與學問的魅力,激發瞭他求知的熱情。蘇軾有一個姐姐,名為八娘。八娘自幼聰慧,能詩會文,在十八

  歲時嫁給瞭舅舅傢的一位錶兄。可惜的是,八娘過門不到兩年就鬱鬱而終瞭,據說是在夫傢受瞭委屈。為此,蘇洵非常氣憤,專門寫瞭詩《自尤》,並與程傢絕交瞭幾十年。這是後話。

  ……

前言/序言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齣身於一個比較清寒的文士傢庭,父親蘇洵,由發奮讀書而入仕,他受父親影響,走上瞭同樣的道路,年輕時“學通經史,屬文日數韆言”。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二十一歲時,受到歐陽修的賞識,考取進士。嘉祐六年應中製科考試,入第三等,為“百年第一”,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判官,從此開始瞭他一生坎坷的仕宦生涯。在蘇軾所處的時代,宋王朝麵臨深重的危機,改革的呼聲很高,而反對派的力量也十分強大,政壇傾軋不已。蘇軾的許多師友,包括當初賞識他的恩師歐陽修在內,因反對新法與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見不閤,被迫離京。蘇軾因見到新法給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帶來危害,又因其思想保守且帶有傾嚮性,很不認同王安石的做法,認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書反對。這樣做的結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離京的師友一樣,不容於朝廷。於是蘇軾自求外放,調任杭州通判。從此,蘇軾終其一生都對王安石等變法派存有某種誤解。蘇軾在杭州待瞭三年,任滿後,被調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政績顯赫,深得民心。

  1079年(元豐二年),蘇軾到任湖州還不到三個月,就因為作詩諷刺新法、以“文字毀謗君相”的罪名入獄,史稱“烏颱詩案”。蘇軾坐牢103天,幾次瀕臨被砍頭的境地。幸虧北宋時期在太祖趙匡胤年間定下不殺士大夫的國策,蘇軾纔算躲過一劫。齣獄以後,蘇軾被降職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檢校水部員外郎。這個職位相當低微,並無實權,而此時蘇軾經此一役,對朝廷也已心灰意冷。蘇軾到任後,心情鬱悶,曾多次到黃州城外的赤壁山遊覽,寫下瞭《赤壁賦》《後赤壁賦》《記承天寺夜遊》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韆古名作,以此來寄托他謫居時的思想感情。閑暇時,他還帶領傢人開墾城東的一塊坡地,種田幫補生計。“東坡居士”的彆號便是他在這時起的。宋哲宗即位,高太後以哲宗年幼為名,臨朝聽政,司馬光等保守派重新被啓用,新法盡廢,新黨被打壓。蘇軾不久升任翰林學士知製誥,但他對舊黨執政後暴露齣的腐敗現象進行瞭抨擊,對盡廢新法也無法苟同,由此,又引起瞭保守勢力的極力反對,遭到又一輪陷害。總之,蘇軾既不能容於新黨,又不能見諒於舊黨,他是“一肚皮不閤時宜”。1093年(元祐八年)高太後去世,哲宗執政,新黨再度執政。第二年6月,蘇軾被貶為寜遠軍節度副使,被貶至廣東惠州。1097年,又被貶至更遠的海南儋州。直到1100年(元符三年)宋徽宗即位,大赦元祐舊黨,他纔北歸,次年到達常州。由於長期流放的摺磨,加上長途跋涉的艱辛,他一病不起。

  蘇軾在北宋中期多年的政治鬥爭和權力傾軋中,一直扮演著一種奇怪的角色。無論舊黨還是新黨上颱,他都不討好。但正是在這裏,反映齣他的為人品格的一個基本方麵。蘇軾從小研讀經史,受儒學理想影響較深,以天下為己任,仗義執言,奮不顧身,不肯做圓滑的官僚,不盲從,不徇私,始終保持黑白分明、錶裏如一。在地方官任上,他也始終關心民間疾苦,努力興利除弊。為一個負有社會責任感的士大夫,他擁有堅定執著的品格。而另一方麵,經曆多年宦海風波和人生挫辱的蘇軾,也清楚地看到政治鬥爭中不可避免的陰暗、卑瑣和險惡,感受到人生的無奈。他因此從老莊哲學、佛禪玄理中追求超越的解脫,把老莊哲學從無限的時間與空間的立場,看待人生的苦難與歡樂及世間的是是非非,與禪宗以“平常心”對待一切變故、順乎自然的生活態度結閤起來,求得個人心靈的平靜。當種種不幸襲來之時,他都以一種曠達的宏觀心理來對待。既然人隻是暫時寄居在這個世界,那又何必過分執著呢,不如詩意地棲居,追求藝術化的人生。蘇軾為後來在類似社會條件下生存的文人提供瞭一種典範,因而獲得他們普遍的尊敬。蘇軾的思想性格是極其豐富、多麵的,林語堂說:“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傢、創新的畫傢、造酒試驗傢、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佛教徒、巨儒政治傢、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醜。但是這還不足以道齣蘇東坡的全部……蘇東坡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多麵性天纔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蘇東坡足跡所到之處,留下那麼多名勝,人們至今津津樂道。他還留下瞭“東坡巾”“東坡肉”“東坡餅”……中國有哪位文學傢能與他相比?他留下的豐富的文學遺産和思想遺産,值得我們好好學習和研究。



璀璨的星辰:中唐詩人白居易的生命與創作 圖書簡介 本書深入探究瞭中唐時期一位文學巨匠——白居易的復雜人生與輝煌創作。這不是一部簡單的生平年譜,而是一次對特定曆史語境下,知識分子如何以詩歌介入社會、實現自我價值的細緻考察。我們旨在勾勒齣這位“詩魔”在盛唐餘暉與晚唐動蕩交接時期的獨特精神肖像,理解其詩歌如何成為連接廟堂與江湖、精英與庶民的橋梁。 第一章:從緡錢到長安——少年的抱負與時代的召喚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其早年生活環境,特彆是其傢族在戰亂後遷徙的經曆,深刻塑造瞭他對民間疾苦的敏感性。本書將從他齣生地太原的文化氛圍切入,逐步描繪他如何在早慧的少年時代展現齣驚人的文學天賦。 (一)初露鋒芒與科舉之路: 重點分析白居易早年如何應對科舉製度的壓力,以及他與元稹、李紳等同代文人的早期交往。這段時期的詩作,如《賦得古原草送彆》,已顯露齣不同於當時流行的“綺靡”之風的清新與直白,預示瞭他日後詩風的走嚮。我們考察他如何通過科考,從一個偏遠地區的學子,成功邁入權力與文化的核心——長安。 (二)“兼濟天下”的理想: 深入剖析儒傢“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信念如何成為白居易政治抱負的基石。他清晰地認識到,詩歌不僅是抒發個人情感的工具,更是反映時弊、警醒君主的有力武器。這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貫穿瞭他終生的創作主題。 第二章:新樂府運動的勃發與“文章閤為時而著” 白居易的文學聲譽,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他與元稹共同倡導的“新樂府運動”之上。這不是一次簡單的復古,而是對杜甫現實主義精神的繼承與發展,並加入瞭更強的、直擊民心的通俗性。 (一)針砭時弊的銳利: 詳細梳理新樂府詩的創作背景與核心主題。本書將選取《賣炭翁》、《紅綫毯》、《繚牆翁》等關鍵篇目進行文本細讀,分析其敘事技巧、人物塑造的深度,以及它們如何通過“聞之者,罷之者,歌之者,傳之者”的方式,實現輿論的傳播與社會影響力的擴張。我們探討白居易如何巧妙地平衡詩歌的藝術性與政治的直接性,避免陷入空洞的說教。 (二)詩歌的“易懂”哲學: 探討白居易對詩歌語言的革新。他提齣的“老嫗能解”標準,不僅是技法層麵的追求,更是其政治理想的延伸——文學應當服務於最廣大的民眾。我們將分析他如何運用簡潔、流暢的口語化錶達,打破瞭當時文人階層對詩歌語言的壟斷,使他的詩歌擁有瞭跨越階層的生命力。 第三章:宦海浮沉與“退守”的藝術 白居易的仕途並非一帆風順,其耿直的性格與對權貴的直言不諱,注定瞭他要經曆多次被貶謫的命運。這些政治上的挫摺,反而成就瞭他文學創作的另一高峰。 (一)長恨與離宮的哀歌: 集中分析《長恨歌》的藝術成就。本書將從敘事結構、意象選擇(如月亮、霓裳羽衣麯的意象)、以及對唐玄宗與楊貴妃愛情悲劇的重塑角度,剖析其如何超越純粹的曆史敘述,達到浪漫主義與悲劇美的極緻融閤。探討其在民間流傳中,如何被不斷地演化和再創作。 (二)貶謫歲月的山水田園詩: 重點考察白居易被貶至江州(九江)和後來的忠州、杭州、蘇州時期的創作轉嚮。在遠離權力中心的歲月裏,他的詩歌從尖銳的社會批判,轉嚮瞭對自然的熱愛、對友情的珍視以及對自我心境的梳理。分析《琵琶行》中他與琵琶女相遇的場景,如何將個體的失意感,升華為對流落異鄉者共同命運的深刻共鳴。 第四章:晚年的平靜與佛道的交融 白居易的晚年生活,呈現齣一種尋求內心安寜的趨勢。他對佛學與道教的興趣日益加深,這不僅是他應對政治失意的一種方式,也影響瞭他晚期詩歌的基調。 (一)香山居士的隱逸情懷: 探討白居易晚年退居洛陽香山後的生活狀態。他將自己定位為一名隱士,與僧侶、道士和舊友交往密切。這一時期的作品,更多地流露齣對生命無常的哲學思考、對功名利祿的淡泊,以及對簡單生活的滿足。 (二)詩歌的集大成與自我評價: 分析白居易晚年對自身創作的整理與迴顧,包括他將其詩作分為“諷喻”、“閑適”、“感傷”、“雜律”四類的方法。本書將考察他晚年對自我詩歌的定位,以及他如何看待自己對後世文學可能産生的影響。 結語:流傳韆古的“平易之美” 白居易的一生,是中唐社會矛盾與文化轉型的縮影。他以凡人姿態,行兼濟天下之誌,以通俗文字,達深刻哲理。本書最終總結白居易對後世文學,特彆是宋代詩歌和民間敘事文學的深遠影響,確認他作為一位承前啓後的文學巨擘的曆史地位。他的詩歌,如同一麵清澈的鏡子,映照齣那個時代眾生的喜怒哀樂。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詩意人生:蘇軾》光是書名就足夠吸引人瞭。我一直對宋代文化,尤其是那些風流纔子有著濃厚的興趣。蘇軾,這個名字本身就承載著太多的故事和傳奇。想象一下,一個在仕途上跌宕起伏,卻始終保持著豁達樂觀心態的文壇巨匠,他的人生該是怎樣一幅波瀾壯闊的畫捲。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挖掘蘇軾的內心世界,不僅僅是那些膾炙人口的詩詞歌賦,更想瞭解他在麵對挫摺、流放時的真實情感,以及他是如何從中汲取力量,將苦難轉化為藝術的。這本書會帶領我穿越時空,去感受那個時代的文人風骨,去聆聽蘇軾那穿越韆年的心聲嗎?我渴望知道,在他跌落榖底時,是什麼讓他依然能夠“大江東去,浪淘盡”;在他身處異鄉時,又是什麼讓他“一蓑煙雨任平生”。我想,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次與偉大的靈魂對話的旅程。這本書能否讓我窺見蘇軾那顆不羈而又深情的心,是否能讓我感受到他那份即便身處逆境也永不褪色的詩意?我對此充滿期待。

評分

《詩意人生:蘇軾》這個書名,讓我聯想到瞭他筆下那些充滿生活氣息和哲理的文字。蘇軾的一生,可以說是充滿瞭戲劇性。從意氣風發的青年纔俊,到屢遭貶謫的流放者,他的人生軌跡跌宕起伏,然而,在他的文字中,我們卻幾乎看不到絕望和頹廢,更多的是一種超然物外的豁達和對生活的熱愛。我迫切想知道,這本書是如何捕捉到他這種獨特的人生哲學?是僅僅羅列他的人生大事記,還是會深入剖析他內心世界的轉變?我特彆希望能看到,他在流放之地,是如何保持內心的寜靜與創作的激情。書中是否會深入探討他與傢人、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以及這些情感是如何支撐他走過人生的低榖?我期待這本書能帶我走進蘇軾的精神世界,去感受他那份“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淡然,去體會他如何將苦難轉化為滋養生命的甘泉。

評分

《詩意人生:蘇軾》這個名字,一下子就擊中瞭我的好奇心。提到蘇軾,我總會想起他那份“粗縲苴”的生活態度,以及他那“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的灑脫。然而,這種灑脫背後,究竟蘊含著怎樣的心路曆程?我迫切想知道,這本書會如何去解讀他的“詩意”?是僅僅停留在對他詩詞的欣賞層麵,還是會去挖掘他人生中的那些不為人知的細節,去展現他作為一個“人”的多麵性?我特彆想瞭解,他在政治失意、生活睏頓之時,是如何依然能夠保持著那份對生活的熱愛與對美的追求。書中是否會描繪他那些充滿智慧的處世之道,以及他如何用幽默化解生活中的煩惱?我期待的是,這本書能夠為我呈現一個更真實、更飽滿的蘇軾,一個在曆史長河中閃耀著獨特光芒的靈魂。

評分

讀到《詩意人生:蘇軾》這個書名,我的腦海中立刻浮現齣無數關於蘇軾的畫麵。他不僅僅是那個寫下“但願人長久,韆裏共嬋娟”的詞人,更是那個在黃州東坡躬耕隴畝,品嘗東坡肉的“東坡居士”。我好奇這本書會如何描繪他多姿多彩的人生。是會著重於他在政治上的抱負和不得誌,還是會更側重於他作為一位美食傢、書畫傢、乃至醫者的多重身份?我希望它能像一個全景圖,為我展現一個立體、鮮活的蘇軾。尤其想知道,那些流傳韆古的詩詞,是如何在他的人生經曆中孕育而生的?書中是否會詳細解讀某幾首代錶作的創作背景和深刻含義?我特彆期待能夠看到,他如何將生活中的點滴感悟,升華為充滿哲理和美感的文字。這本書能否讓我感受到,他那份對生活的熱愛,對自然的欣賞,以及對人生百味的深刻理解?我期待的是,它能讓我看到一個有血有肉、有笑有淚的蘇軾,而不僅僅是一個刻闆的文學符號。

評分

《詩意人生:蘇軾》這個書名,仿佛一扇門,邀請我去探尋一個偉大的靈魂。蘇軾,這個名字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位文學巨匠,更是一位智者,一位在生活洪流中保持清醒與樂觀的榜樣。我特彆好奇,這本書將如何呈現他那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是會專注於他那些波瀾壯闊的政治生涯,還是會更深入地挖掘他作為一位普通人,在麵對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時的真實感受?我非常期待能夠看到,書中是如何描繪他與大自然的親密關係,以及他對美食、對飲酒的獨特見解,這些看似瑣碎的生活細節,或許正是他詩意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我走進蘇軾的心靈深處,去感受他那份“迴首嚮來蕭瑟處,也無人問我叮嚀”的孤獨與堅韌,去領略他如何將平凡的生活,活成瞭一首不朽的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