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不想变成你喜欢的那种人

我就是不想变成你喜欢的那种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岸见一郎 著,邓一多 译
图书标签:
  • 成长
  • 自我
  • 独立
  • 女性
  • 生活
  • 散文
  • 治愈
  • 观点
  • 真实
  • 反思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ISBN:9787538590470
版次:1
商品编码:1192807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7-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192
字数:148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大众
  1.台湾诚品书店励志榜单首位!
  2.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心理学智慧,曾深深影响戴尔?卡耐基、史蒂芬?柯维等心理学家。
  3.日本人气作家励志大作!在亚洲备受青年人的喜爱!
  4.这一生,你只需要完成的是做好你自己!
  5.也许我们不能改变这世界,但也不能让这世界就这样改变我们。
  6.每天开始练习爱自己,不受他人左右,你的人生才完全属于你自己!

内容简介

  很多人觉得越活越失去了生活的乐趣,越活越感受不到自己想要的状态,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本书是日本著名哲学家岸见一郎对阿德勒心理学智慧的当代解读,给出你的困惑——因为你一直以来不喜欢自己,没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一味按照他人的意见而生活;你一直在逃避的问题,就是你痛苦的原因。当你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正视这背后的原因,你就会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以及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当你将自我从过去、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情感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将人生责任和生活方式的选择的权力交给你自己时,你也就开始了喜欢自己,越来越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自爱的练习:当你开始爱自己时,世界是暖的
  你喜欢自己吗?
  没有必要接受别人给自己定义的属性。
  *自信的练习:你就是你,不需要迎合他人
  大胆地说出你的主张。
  所有的事情,都是由你自己决定。
  *自在的练习:从容自在,不畏惧生死
  死亡,它也是人生的一部分。
  在有生之年去努力地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
  *自强的练习:请停下脚步,设计自己的生活方式
  请不要安于现状。
  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是举世无双的。

作者简介

  岸见一郎,哲学家。
  1956年生于日本京都,现居京都。
  1989年起致力于研究专业哲学和阿德勒心理学。主要活动领域是阿德勒心理学及古代哲学的执笔与演讲,同时还在精神科医院为许多青年做心理辅导。日本阿德勒心理学会认定顾问。著有《阿德勒心理学入门》等多部作品。

目录

作者序 1
阿德勒是个什么样的人 7
序章 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是独一无二的 1
第 1 章 自爱的练习:当你开始爱自己时,世界是暖的 5
幸福与生存方式?7
你喜欢自己吗??8
如何才能喜欢自己??11
评价自己的两个标准?12
换个角度看自己?14
不要拘泥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16
做真实的自己?17
感受不同的光线?18
没有必要接受别人给自己定义的属性?20
被讨厌是常有的事?22
自己内心的声音?24
来自社会的压力?25
这样的你就很好?27
这样的你真的好吗??29
归属感是人最基本的欲望?31
重新看待自己?32
自身价值是通过对他人的奉献而表现出来的?33
奉献是自己定义的?35
不刻意要求也会得到认可?37
第 2 章 自信的练习:你就是你,不需要迎合他人 39
如何看待他人?41
摆脱自我中心主义?44
自己对他人的影响?46
用语言请求帮助?48
一个人是无法生存的?49
世界很危险吗??50
我能做些什么呢?52
人生的课题?53
事例?55
即使有自卑感也没关系?57
什么是自卑感情结?59
逃避问题的那些人的过去?61
对他人的关心?63
被溺爱的孩子?66
假象因果论?68
应该怎么做??71
恋爱与结婚?73
对等关系?76
找到共鸣?78
伴侣的选择?80
男女是平等的?82
为结婚而做的准备?84
不要陷在人生的课题中?87
克服自卑感?89
认为自己能做到便可以做到?91
不要去竞争?93
喜欢的事情不需要勉强?95
不要害怕失败?97
从权力争夺中跳出来?99
大胆地说出你的主张?102
愤怒使人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104
什么才是履行责任?106
奉献感的含义 ?109
第 3 章 自在的练习:从容自在,不畏惧生死 111
衰老会带来什么?113
再次谈谈归属感?115
与年轻时所不同的奉献感?117
如何面对衰老取决于生活方式的差异?119
生病的时候?121
恢复健康?124
生病的意义?127
生命的可贵?129
在没有时间的岸边?130
我们能够为他人奉献?133
死亡是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的?136
克服对死亡的恐惧?138
不要让死亡无效化?139
如果没有回报?140
死亡并不是个人的问题?141
给下一代能留下些什么?142
“活得很精彩”的具体内容 ?146
第 4 章 自强的练习:请停下脚步,设计自己的生活方式 149
请暂时停下脚步?151
时间是否是无限的?153
双重生存方式?155
聚焦于目的和目标?157
人生的困难?160
变革世界?162
现在就能获得幸福?163
娱乐也是人生的课题之一?166
一切都取决于你自己?168
后记 170

精彩书摘

  换个角度看自己
  即便要改变生活方式,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就从一个少言寡语的人变成一个开朗乐观的人。
  但是,我个人的例子告诉我,即使认为自己是性格“阴郁”的人也可以改变对自己的看法。我在上小学的时候,经常听别人对自己说一些过分的话,因此有许多不好的回忆。而在某一天,我仔细回想了一下,至今我从来没有一次故意地说出伤害别人的话。因为自己有过这样的经历,所以我知道说出那样的话会伤害到别人。
  相反,身边那些性格“开朗”的人却总是轻易地说出一些伤害他人的话。而我一直考虑着别人的心情,经常想着,如果说出这样的话,对方会怎么想,他们是否会接受。
  因此,我认为我的性格不是阴郁,而是温柔。说出这样的话是需要一定勇气的。在为别人做心理咨询的时候,我经常会对那些年轻人讲我的这个经历。改变对自己的看法,就可以喜欢上自己。
  当然,我并不是说性格不开朗就是不好。只是如果对阴郁的性格持有否定的看法,那么认为自己是性格阴郁的人就无法喜欢上自己。所以,我们要换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我经常想,连自己都不喜欢自己,又怎么能让别人喜欢上自己呢?当然,即使自己喜欢自己,也不能保证别人也喜欢自己。但是,至少这样别人喜欢自己的可能性就会变大。不过,如果你不与人交际,即使你喜欢自己,也没有任何意义。
  不要拘泥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即使是不喜欢自己的人,被别人当面指出缺点的时候,也会感到不高兴。我想,很多人都会在意别人怎么评价自己。但是,如果别人对你的评价好,你就开心,对你的评价不好,你就难过生气,那就不正常了。一个人的价值不依赖于他人的评价。并不是别人说你是坏人,你就是坏人;也不是别人说你是好人,你就是好人。
  在意他人的评价,就是要迎合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这就和那种放弃自己的生活方式,为了迎合别人对自己的期待而生存的人一样。而且,不只是一个人的期待,是许多人的期待。很明显,为此你必须强迫自己做出很多努力,不断地看别人的脸色行事。
  而且,即使这样努力着,最后也可能使别人对自己产生一种不信任感,因为他们发现你无论是对志同道合的人还是对与自己敌对的人都表现出一种忠诚。
  做真实的自己
  并且,不要表现得比实际上好。一定会有人喜欢现在这样真实的你。而那些惧怕听到别人评价的人,他们不会相信有这样的人存在。他们认为谁都不会真正地认可自己,身边全都是些居心叵测的人。
  虽然努力使自己变得和现在不同这件事很重要也很有必要,但是,如果你畏惧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单纯为了迎合他人而生存,那么即使你改变了,你也已经不是你自己了。
  犹太教教义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不为了你自己而生存,那么还有谁能为了你而生存呢?”你就是你自己人生的主人公,不是别人人生舞台上的配角。如果你畏惧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为了迎合他人的评价而生存,那么你活的就不是自己的人生。
  感受不同的光线
  恐怕大多数人在小时候都经常受到家长的批评吧。那是因为缺点和不足往往比优点更容易被别人发现。一些为了孩子来做心理咨询的家长,一提到孩子的缺点就有说不完的话,而被问到孩子的优点时,却完全说不出来了。
  这种家长培养出来的孩子也会说出自己许多的缺点,却想不到自己的优点是什么。即使不受家长的影响,一般来说,人们也不会在他人面前谈论自己的优点。
  可是有一天,我的一个朋友说:“我头脑聪明,语言能力也很强。”听到这话,我感到十分惊讶,原来人们可以如此轻松地说出自己的优点!即使别人不说,自己也可以觉得自己不错,就算自己说出的优点不被他人认可,也没关系。
  就像刚才我们分析的那样,你完全可以认为自己的性格是温柔的而不是阴郁的,自己是拥有决断力而不是没耐性。比如说,当你翻开一本书、刚读了几页便发现自己没有必要看这本书时,你就要有勇气合上它,不然就是在浪费时间。所以,就算你呈现给大家的是没有耐性这一面,但只要你自己觉得那是拥有决断力的表现,那就可以。另外,觉得自己胆小的人,也可以认为那是谨慎的表现;觉得自己注意力不集中的人,可以认为那是自己的放松能力……这些都是可以换个角度来看待的。
  在我上高中的时候,我的母亲为我没有朋友而感到担心,便去找我的班主任老师商量。当时,我的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那是因为他不需要朋友。”这句话让我的母亲安心了许多。而从母亲那里听到这话的时候,我感到十分惊讶,感叹道:原来还可以换个角度看待这件事!
  我曾为自己身材矮小而感到烦恼。当我找朋友诉苦的时候,朋友却一笑了之。如果当时他不停地安慰我,那我一定会对他讲一些讫今为止我因为身高问题所受到的困扰。但是,朋友没有那么做,当时我还觉得他不理解我,但是后来我想通了,其实外表对于人的价值没有丝毫的影响。
  那时的我曾因为身高这个问题逃避了许多与人交际的机会。朋友因此批评了我,同时他也对我说了这样一句话:“你有让人变轻松的本领。”这让我觉得自己至少没有给他人造成压迫感。听了朋友的话,我顿时有种没有被抛弃的感觉。而且不可思议的是,当我换个角度看待自己之后,就再也没有在意过自己身材矮小这件事。
  如前面所述,以否定的眼光看待自己,是因为不想积极地与他人交往。而为了不让自己对人际关系感到恐惧,就必须改变对自己的认识,肯定自身的价值。
  ……

前言/序言

  序章: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是独一无二的
  有的人可能会想,人们看待自己和世界的方式不是多种多样的吗?但是,如果一个人想得到幸福,那么就并不是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可以的。刚才我们也提到过,有些人虽然也想变得幸福,但是他们却选错了方式。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要把自己不幸福的原因归结于生活方式,因为,那是你自己选择的。
  阿德勒将幸福与生活方式的关联总结如下:
  “人生其实并不复杂,而是我们将它变得复杂了。幸福地生活也因此变成了一件难事。如果我们能改变自己赋予人生的意义,世界会变得令人难以置信的简单。”
  “令人难以置信的简单”这句话来自于曾与阿德勒在维也纳共事的莉迪亚?吉哈(因为我对这句话印象深刻,所以在《阿德勒心理学入门》一书中也引用了此话)。
  吉哈于某个星期六阅读了阿德勒的著作《神经质性格》,当时刚好星期一也放假。
  “虽然天气酷热难耐,但我很庆幸能一个人独处。我将阿德勒的书从头到尾看了三遍。星期二的早晨,当我从椅子上站起来的时候,我发现整个世界都变得不同了……阿德勒让我知道,原来世界竟是令人难以置信的简单。”
  我们所赋予人生的意义,就是如何看待自己和看待世界的一种表现。即使拥有同样的经历,每个人赋予这段经历的意义也都不尽相同。当遇到挫折时,有的人可能只会看到挫折本身,而有的人却能从挫折中学到许多东西。有的人可能会认为身边都是些居心叵测的人,而有的人却会觉得身边的人都在保护着自己。
  由此可见,人们看待事物的角度是不同的。如果将它与幸福相关联的话,就会出现“重要的是自己的心境”这种说法。其实这是不正确的。阿德勒认为痛苦的人生不可能因为心境的改变而变得轻松。
  如果通过心境就可以使人变得幸福,那么幸福就变得与现实无关,而成为主观上的感觉。假如你被其他人认为是幸福的,那么你也许会感觉到幸福。然而,就如食物一样,关于它的酸甜苦辣,即使不同的人说法不同,也不会产生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关于它对身体的利害,就不是主观可以决定的了。幸福也是一样,如果没有实际生活的幸福,那就毫无意义可言。
  想要改变对世界和对自己的看法,就不得不改变自身的行为和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接下来我们就要思考究竟如何改变才能得到幸福。
  如果按照阿德勒的主张,人们在四五岁的时候选择了生活方式,那么可能会有人进行反驳说:“四五岁那个年纪,语言能力都尚未发育完全,即使选择了某种生活方式,不是也无法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吗?”
  关于这点,阿德勒认为,如果我们“现在”了解了自己的生活方式,那么我们就应该对“今后”怎么做而产生一种责任感。在这里,我们引用一句阿德勒所说的话:
  “是否能够下决心纠正现在的‘生活方式’,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
  这句话中就包含着如何得到幸福的提示。


《我就是不想变成你喜欢的那种人》 你是否曾在成长的道路上,被无形的力量推搡着,试图塑造成他人眼中的“理想模型”? 或许是父母期待中的乖巧懂事,或许是朋友群体里 the cool kid,亦或是社会规范下“成功人士”的模板。我们被灌输着“应该”是什么样子,被告知“不应该”追求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渐渐模糊了自己的轮廓,甚至开始怀疑,那个真实的自己,是否真的那么不堪? 《我就是不想变成你喜欢的那种人》这本书,不是一本关于叛逆或者对抗的宣言,它更像是一场深入内心的对话,一次对自我边界的温柔探索。它邀请读者一同踏上一段发掘真实自我的旅程,找回那个不被外界定义、不被他人期待所束缚的你。 在这本书里,你不会找到空洞的说教,也不会看到刻意的标榜。取而代之的是,你会发现: 对“应该”的审视: 我们将一起拆解那些根植于我们内心的“应该”和“不应该”,它们是从何而来?是出于善意,还是潜移默化的控制?我们是否真的需要为了迎合他人而牺牲一部分的自我?这本书鼓励你带着好奇和批判性的眼光,重新审视这些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准则。 个体独特性的价值: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拥有的特质、兴趣、甚至是所谓的“不完美”,都是构成我们完整的个体的重要部分。本书将带领你看到,那些与众不同的地方,恰恰是你最宝贵的财富,是让你在人群中闪闪发光的独特光芒。它不是让你去“成为”某种人,而是让你去“看见”并“接纳”那个本就存在的你。 建立健康的自我边界: 懂得拒绝,懂得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维护自己的空间和感受,是成熟人格的重要标志。本书将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刻的分析,帮助你理解如何清晰地划定自我边界,如何在一个充满期待和要求的世界里,依然保持内心的宁静和独立。 摆脱“讨好型人格”的束缚: 长期以来,我们可能习惯了将他人的认可置于自身感受之上,为了获得喜爱而不断调整自己。这种模式不仅会消耗我们的能量,更会让我们迷失自我。本书将探讨这种行为模式的根源,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你学会爱自己,不再需要通过取悦他人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重塑“成功”的定义: 究竟什么是真正的成功?是世俗意义上的名利双收,还是内心深处的充实与平和?这本书将挑战那些狭隘的成功定义,鼓励你重新思考,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最能让你感受到生命意义的生活方式。 《我就是不想变成你喜欢的那种人》不是一本让你变得“更好”的书,而是一本让你“做自己”的书。 它不是教你如何去迎合,而是让你懂得如何去拒绝;不是教你如何去改变,而是让你懂得如何去接纳;不是教你如何去成为别人期望的样子,而是让你去发掘并拥抱那个最真实的自己。 如果你厌倦了在别人的目光中小心翼翼,如果你渴望找回属于自己的声音,如果你想活出一种不被定义、不被束缚的自在人生,那么,这本书或许会成为你旅途中的一位忠实伙伴,为你点亮前行的道路。 翻开这本书,你将踏上一段自我发现的奇妙旅程,你会开始明白,真正的力量,不在于改变自己去迎合世界,而在于勇敢地成为你自己,去影响你周围的世界。 请记住,你并非孤身一人。在这场追求真实的旅途中,你永远拥有选择权,选择成为那个,你自己真正想成为的人。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简直就是现代社会无数个压抑着内心声音的人们的心声写照。我们活在一个信息爆炸、观点林立的时代,每天都被各种各样的“应该”、“必须”、“最好”裹挟着。你“应该”选择一份稳定的工作,你“必须”在某个年龄结婚生子,你“最好”拥有某种外表,某种品味。然而,这些“应该”和“必须”,很多时候并非发自内心,而是外界强加的枷锁。我非常好奇,这本书究竟是如何去解构这些外界期待的?它是否会提供一些具体的分析,比如,这些期待是如何形成的?它们又对我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更期待的是,它能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帮助读者建立起强大的内心防御,不被外界的声音轻易干扰,坚定地走自己的路。也许书中会有一些挑战性的观点,会让你感到不适,但正是这些不适,才可能促使我们反思和成长。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一面棱镜,折射出我们内心深处真实的渴望,让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看见自己,并且有勇气去拥抱那个不被所有人喜欢的,但却是最真实的自己。

评分

第一眼看到《我就是不想变成你喜欢的那种人》这个书名,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电影里那些个性鲜明的角色,他们可能特立独行,可能不被主流理解,但他们身上散发出的那种独特魅力,却是任何人无法复制的。这本书,我想一定是一次关于“认同”与“独立”的深刻对话。它可能不会给你提供标准答案,因为它探讨的根本问题,就没有标准答案。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听话,要乖,要符合各种各样的“好孩子”标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开始质疑,为什么一定要按照别人的剧本来生活?为什么我不能有我的想法,我的追求,我的不羁?我猜这本书会通过一些故事,一些感悟,来触及那些被压抑的内心呐喊,那些渴望挣脱束缚的灵魂。它可能是一位过来人,用温和却坚定的语气告诉你,你的与众不同,并非缺点,反而是你最宝贵的财富。它可能会让你重新审视那些曾经让你感到自卑的地方,发现它们其实是你独特光芒的来源。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那种“允许自己不完美,允许自己与众不同”的力量,那种敢于对不适合自己的标签说“不”的底气。

评分

读到《我就是不想变成你喜欢的那种人》这个书名,我感觉就像是心底被什么东西轻轻触碰了一下,然后涌起一股莫名的共鸣。它不是那种咄咄逼人的叛逆,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对自我价值的觉醒。我想,这本书一定不会是简单的“反对”或“否定”,而是在“不变成”的背后,去探寻“成为”的意义。它可能会深入剖析,为什么我们会渴望被他人喜欢?这种渴望的根源是什么?而又是什么,让我们在某个时刻,突然意识到,这种被塑造出来的“喜欢”并非真实的自我。我期待书中能够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建立健康的自我评价体系的见解,如何不依赖于他人的认可来定义自己的价值。它或许会通过一些真实的人物故事,来展现个体在追求内心真实过程中的不易,以及那些不被理解的坚持。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传递一种积极的态度,那就是“我不需要成为你期待的样子,因为我本身,就值得被爱,被尊重”。这种自信与自洽,才是“不想变成”背后,最动人的力量。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实在是太抓人了!“我就是不想变成你喜欢的那种人”,光听名字就觉得一股不羁的叛逆能量在涌动,仿佛是无数个在成长的十字路口,面对着外界的期待、社会的标签,内心发出的最直接、最响亮的回应。我猜想,这本书一定探讨了太多关于“自我”与“他人期待”的边界,关于那些我们被要求成为的样子,以及我们内心深处真正渴望成为的自己。它可能不是一本教你如何迎合他人的教科书,反而是为你撕掉那些不属于你的面具,让你勇敢地袒露真实的自我。也许书中会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故事,有那些不畏流言蜚语,坚持自己风格的先行者,也有那些在迷茫中摸索,最终找到内心声音的普通人。每一个故事,都可能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曾经的挣扎,也照亮了我们前行的方向。我尤其期待它能够深入剖析,在“不变成你喜欢的那种人”的背后,究竟需要多大的勇气,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又最终能收获怎样的自由与力量。这不仅仅是一本书名,它本身就是一种宣言,一种对个体价值的肯定,一种对僵化观念的挑战,让人迫不及待想要翻开它,去感受那份属于自己的力量。

评分

《我就是不想变成你喜欢的那种人》,这个书名自带一种无声的反抗。它不是那种大声疾呼的口号,而是带着一种不动声色的倔强,一种属于个体生命力的坚定。我猜想,这本书的内容,或许会以一种非常细腻、深入的笔触,去描绘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如何面对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甚至朋友的“期望画像”。它不会是空泛的道理,而是会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我们看到,那些“不愿变成”背后,所经历的内心挣扎、自我怀疑,以及最终破茧成蝶的勇气。我希望能从中看到,如何才能在保持独立人格的同时,又不至于完全与世界隔绝。如何平衡好“不被定义”与“与人连接”之间的关系。这本书,或许会教会我们,如何去识别那些真正适合自己的“喜欢”,而不是盲目地去迎合别人眼中的“喜欢”。它可能还会探讨,当我们勇敢地选择“不变成”的时候,我们会失去什么,又会得到什么。这种深度的探讨,让我觉得,这会是一本能够陪伴读者走过人生不同阶段,并且能从中汲取力量的读物。

评分

不错,蛮好的,没有损坏,物流很快。

评分

不错的图书,正在阅读!

评分

做自己很难,读书强化一下,支持京东。

评分

哈哈哈哈哈哈哈好

评分

看起来书的质量还挺好的、应该还不错!主要是这几本书的标题就很吸引我、正好闲来无事可以看看书、希望书里面的内容不会让我失望的!

评分

宝贝不错,搞活动很合算,会继续购买。

评分

为了学习为了学习也是拼了,苦啊苦

评分

多次回购了,京东服务妥妥的

评分

快递小哥辛苦了,书收到了,质量很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