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全译本) [美]鲁思·本尼迪克特 商务印书馆

菊与刀(全译本) [美]鲁思·本尼迪克特 商务印书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鲁思·本尼迪克特 著,吕万和 熊达云 王智新 译
图书标签:
  • 文化人类学
  • 日本文化
  • 社会学
  • 行为模式
  • 文化研究
  • 民族性
  • 礼仪
  • 战争与和平
  • 历史文化
  • 社会心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时代出版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23396
商品编码:11930033209
品牌:APGTIME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用纸:胶版纸
页数:31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第1版 (2016年8月1日)
  • 平装: 310页
  • 语种: 简体中文
  • 开本: 16
  • ISBN: 7100123399, 9787100123396
  • 条形码: 9787100123396
  • 商品尺寸: 22.8 x 15.4 x 1.8 cm
  • 商品重量: 499 g

适读人群 :大众读者、文化学者、历史学者、社会学学者、政治学学者等

? 经典著作 quan威全译

? 深入浅出,深刻解读日本历史与文化

? 常读常新,至今行销三十余万册


章 任务——研究日本

第二章战争中的日本人

第三章 各得其所,各安其分

第四章 明治维新

第五章 历史和社会的负恩者

第六章 报恩于万一

第七章 “义理*难承受”

第八章 洗刷污名

第九章 人情的世界

第十章 道德的困境

第十一章 自我修养

第十二章 儿童学习

第十三章 投降后的日本人

附录一:鲁思·本尼迪克特小传

附录二:日本学者对《菊与刀》的评论索引

《菊与刀》是二战后期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奉美国政府之命,为分析、研究日本社会和日本民族性所做的调查分析报告,旨在为美国管制战败后的日本提供政策依据。

“菊”本是家徽,“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本尼迪克特以“菊”与“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又黩武,尚礼而又好斗,喜新而又顽固,服从而又不驯等等),由此入手,进而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并指出日本幼儿教养和教养的不连续性是形成双重性格的重要因素。作者把日本文化的特征概括为“耻感文化”,认为它与西方的“罪感文化”不同,其强制力在于外部社会而不在于人的内心。

本书自1946 年出版以来,在全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已经成为研究日本民族性的必读书,并被认为是社会科学研究直接运用于政治实际操作的杰出例证。

鲁思·本尼迪克特(1887-1948),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早年学习英国文学,故其作品文笔高妙,并善于作诗以及细腻的描述。她的作品中,尤以《文化模式》与《菊与刀》zui为。尽管她论述的重要性已被其他理论取代,但其著作中提出的问题与关怀,至今仍受到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的重视与关注。

译者简介:

吕万和,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天津师范大学历史系兼任教授。曾任天津市历史研究所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室、日本史研究室研究人员。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研究员、天津社会科学院咨询委员(1989年)等。出版作品有《简明日本近代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明治维新与中国》一书(日本、东京六兴出版社,1988年)等。


《菊与刀》:一部理解日本民族性的经典之作 作者简介: 露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芝加哥大学博士,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她以其在文化模式研究领域的开创性贡献而闻名,代表作《菊与刀》和《人性的图案》对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内容简介: 《菊与刀》是一部极具里程碑意义的文化人类学著作,由美国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撰写。本书并非基于直接的田野调查,而是通过对二战时期日本的文献资料、战俘访谈、电影、小说等进行深入分析,试图揭示日本民族文化的独特之处及其在战争中的行为模式。 本书的核心在于,本尼迪克特尝试理解日本民族性格的“矛盾性”与“二元性”。她观察到,在日本文化中,两种看似截然相反的特质并存且相互交织,这两种特质分别被她以“菊”和“刀”来象征。 “菊”代表了日本文化中对美、和谐、精致、短暂和情感的极致追求。这体现在日本的艺术、文学、园林艺术、茶道、花道等方面,以及对季节变化的敏感与欣赏,对生命短暂之美的感悟。它象征着日本人细腻、内敛、含蓄的情感表达,以及对和谐共处、相互尊重的社会规范的重视。 而“刀”则象征着日本文化中存在的严酷、秩序、纪律、武士道精神以及一种强烈的集体主义和责任感。这与日本社会高度的等级制度、对荣誉的看重、以及在战争中展现出的牺牲精神和服从意识紧密相关。这种“刀”的特质,也体现在其对规则的严格遵守,以及在必要时毫不犹豫地采取果断、甚至残酷行动的能力。 本尼迪克特认为,正是这两种看似对立的文化元素,共同塑造了日本独特的民族性格。她进一步探讨了这些文化模式如何影响日本人的日常生活、社会关系、道德观念以及政治行为。例如,她分析了“耻感文化”在日本社会中的作用,即个体行为更多地受到外部评价和舆论的约束,而非内在的罪恶感。她也深入研究了“恩”(giri)与“情”(ninjo)在日本社会伦理中的复杂互动,解释了为何日本人有时会陷入道德困境,需要在履行义务与个人情感之间做出艰难的选择。 本书对于理解日本的投降行为、天皇的角色、以及战后日本的转型也提供了深刻的洞察。本尼迪克特并没有将日本文化视为固定不变的,而是强调了其历史发展和文化变迁的可能性。 《菊与刀》的价值与影响: 《菊与刀》自问世以来,便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它不仅是人类学研究的经典之作,也对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国际关系学等多个学科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日本的理解: 本书为二战后西方世界理解日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文化视角,帮助人们超越了简单的战争宣传,认识到日本文化的复杂性和独特性。 文化模式研究的典范: 本尼迪克特提出的“文化模式”理论,即一种文化可以通过特定的模式和价值观来解释,对后来的文化人类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跨文化研究的启示: 《菊与刀》的分析方法,即通过对特定文化的深入剖析来理解其行为逻辑,为跨文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对后世的影响: 尽管书中的一些观点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受到修正或挑战,但《菊与刀》仍然是理解日本文化绕不开的经典著作,至今仍被广泛阅读和引用。 本书的局限性与争议: 值得注意的是,《菊与刀》是在特定历史时期,通过有限资料完成的研究。因此,书中一些观点和结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争议: 研究方法的局限: 由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敌国)和条件的限制,作者未能进行传统的田野调查,对资料的解读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泛化问题: 有评论认为,本书对日本民族性的描述可能存在过度泛化,未能充分考虑到日本国内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时代之间的差异。 过于侧重“二元对立”: 一些批评者认为,本书过于强调日本文化的“二元性”,而忽略了其内在的连续性和其他可能的解释维度。 历史观点的演变: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学术研究的深入,对于日本文化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化和更新。 尽管存在这些争议,《菊与刀》依然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刻的洞察和开创性的研究方法,在人类文化研究史上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它提供了一个理解日本民族性复杂性的重要框架,至今仍能启发读者对不同文化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用户评价

评分

《菊与刀(全译本)》这本书,我并不是一次性读完的,而是将其当作一本“常备书”,时常翻阅,每次都能从中汲取新的养分。鲁思·本尼迪克特在书中对日本国民性的剖析,并没有提供一个简单的答案,而是提出了一系列引人深思的问题。我尤其被书中关于“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对比所吸引,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对于理解日本人的行为方式,特别是他们在社交场合的表现,有着重要的启示。书的语言风格,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人文的关怀,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论述变得生动而引人入胜。每一次重读,我都会发现之前忽略的细节,或者对某个观点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层次感和深度,它并非一篇简单的文化介绍,而是一个关于人类文化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深刻探讨。它让我明白,理解一个民族,需要放下固有的偏见,用一种开放和尊重的态度去探索。

评分

当我拿起《菊与刀(全译本)》时,我并没有期待它会是一本“教你如何了解日本”的速成指南。我更将其视为一次深入文化剖析的旅程。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并没有简单地将日本文化标签化,而是试图去理解其内部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作者并非全盘赞美或批评,而是以一种近乎人类学的方法,去观察、去分析、去解释。我反复咀嚼书中关于“恩”的观念,这个概念在日本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如何影响人际关系和行为模式,这让我对“报恩”这一看似简单的词汇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书中对“武士道”精神的解读,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那些曾经被简化或妖魔化的历史叙事。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像是在解构和重构,它挑战了我固有的认知,也拓宽了我理解世界的视野。它不是一本读完就扔的书,而是会时不时地在你脑海中浮现,引发新的思考。

评分

这本书的译本质量令人惊喜,文字流畅自然,读起来毫无生涩感,仿佛原作者的声音就在耳边。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严谨的学术气息,但又不像某些枯燥的学术著作那样令人望而却步。鲁思·本尼迪克特以她敏锐的洞察力,将日本文化中一些看似对立的特质——例如,对荣誉的极端重视与对等级制度的服从,对个人情感的压抑与突然爆发的冲动——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我尤其被书中关于“耻感文化”和“罪感文化”的区分所吸引。这种理论上的区分,不仅是对日本国民性的一个深刻洞察,也让我开始反思我们自身文化中关于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根源。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于从结果来评判事物,而这本书则引导我们去探究行为背后的深层动因和文化逻辑。读这本书,就像是在进行一次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与一位智慧的智者交流,她用一种全新的视角,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国度。

评分

拿到这本《菊与刀(全译本)》已有一段时间,断断续续地翻阅,每次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书的装帧简洁大方,商务印书馆的出版物一贯的品质感扑面而来。我之前对日本文化的了解,大多是通过流行文化,比如动漫、日剧,或者一些新闻事件。总觉得日本是个充满矛盾的国度,既有精致细腻的一面,又有某种令人费解的决绝。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试图为我打开那扇隐藏在表象之下的门。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作为一个西方学者,能够深入到一个如此不同寻常的文化肌理之中,并试图以一种相对客观、冷静的视角进行剖析,这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我尤其好奇她是如何在战争期间,身处异国,却能构建出这样一套关于日本国民性的分析框架的。读的过程,有时会觉得豁然开朗,理解了一些原本模糊不清的现象,有时又会陷入沉思,反思自身文化中的某些特质。这本书的价值,或许不仅在于它对日本文化的解读,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理解和认识“他者”的思维方式,一种超越刻板印象、深入文化根源的探索。

评分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菊与刀(全译本)》,从纸张的触感、印刷的清晰度,到整体的装帧设计,都体现出了一贯的匠心。拿到手上,就能感受到它是一本值得珍藏的书。在内容方面,我尤其赞赏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在分析日本文化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进入”的姿态。她没有站在高高在上的立场进行俯视,而是努力去理解一个民族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和行为逻辑。书中关于“义理”和“人情”的辩证关系,以及它们在日本社会中所产生的微妙影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看似抽象的概念,却实实在在地塑造着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联想到自己身处的环境,思考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决策和情感是如何被塑造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认识“他者”的窗口,更重要的是,它也促使我们反思自身的文化,审视我们自己的“菊”与“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