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歇后语谚语俗语惯用语词典(第2版)
定价:35元
作者:杭晶波,周谦编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4年07月
ISBN:9787517600848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精装
开本:64开
商品标识:
编辑推荐
暂无
内容提要
暂无
目录
第2版说明
第1版说明
凡例
词目首字音节索引
词目首字笔画索引
词典正文
作者介绍
杭晶波,毕业于吉林大学文学院,博士学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系副教授;主要从事比较语言学的研究与教学。曾参与编纂《汉语谚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小学生谚语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署名窦康)等。
文摘
媒体推荐
暂无
说实话,我买书一向是抱着极度审慎的态度,尤其对于这种号称“工具书全集”的书籍,总担心它会像很多市面上的版本一样,内容陈旧、收录标准混乱。但这次的新华书店版本(特指第二版)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我主要对比了几个我手头现有的老版本,新版在收录的广度和准确性上,提升是肉眼可见的。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对“惯用语”这一块的扩充。很多我们现在日常挂在嘴边,但仔细一琢磨却说不清来历的短语,比如“一拍两散”、“不打不相识”,新版都做了非常细致的考量。我尤其注意了那些带有地域色彩的表达,比如我老家那边流传的一个说法“猫哭耗子——假慈悲”,老版本解释得比较单薄,但新版不仅解释了,还附带提到了这种表达在不同省份的细微语意差别。这表明编纂者下了大功夫去进行田野调查和多方求证,而不是简单地堆砌资料。对于一个追求精准表达的写作人来说,这本词典的价值就在于它的可靠性和细致入微的辨析能力。它让你确信,你使用的每一个俗语,都是有据可查、有源可溯的。
评分我最近在准备一个关于地方戏曲语言特色的学术报告,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处理那些穿插在唱词和对白里的陈年旧俗语。戏曲的魅力就在于它的程式化和对传统的继承,所以里面的很多用词都是现代人难以理解的“老古董”。说实话,我尝试过好几本老旧的民间俗语集,但很多都因为年代久远,纸张酥脆,而且解释太过简略,根本无法满足严谨的学术要求。这本第二版的词典,尤其是它对惯用语的收录,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不仅解释了“三句不离本行”这类经典,还收录了大量与传统手工业、商业买卖相关的行话俗语,这些内容在一般的语言学著作里是很难找到的。更关键的是,它在释义时,往往会补充一句“多用于某某场合或人物之口”,这种语境的提示对于还原戏曲人物的身份和语气至关重要。我感觉我的报告的深度和厚度,因为有了这本书的支撑,立刻提升了好几个档次,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唱词,现在在我的阐释下变得生动起来。
评分老实说,我买工具书的习惯是希望它能“长寿”,能用很久很久,而不是用一年就过时了。这本《歇后语谚语俗语惯用语词典(第2版)》正好符合我的期待。它没有追逐那些稍纵即逝的网络热词或最新的流行语(我个人认为工具书应该保持对经典和基础的坚守),而是专注于对汉语深层结构和文化积淀的梳理。这种专注带来的好处就是内容的稳定性和权威性。我发现它在对一些具有争议性的俗语来源进行考证时,非常严谨,会列出不同的说法,并倾向于选择考据最扎实的解释。这让我对它的内容深信不疑。我曾经试图用几个自己都不太确定的俗语去考证我爷爷以前留下的笔记,结果发现,新版词典的解释比我记忆中模糊的含义更加精确和丰富。一本好的工具书,应该是时间的沉淀和智慧的结晶,这本词典做到了这一点,它提供了一种坚实可靠的语言基石,让你在探索语言的广袤世界时,永远有一个可以信赖的参照点。
评分这本工具书简直是我的“救命稻草”,尤其是在我开始接触一些年代久远的老文献和地方志时。我以前总觉得自己的文学素养还过得去,可一旦遇到那些夹杂着大量民间俗语和老旧表达的文字,就彻底抓瞎了。手头的这本《歇后语谚语俗语惯用语词典(第2版)》就像是一个藏在袖子里的秘密武器。我记得有一次校对一份清末的乡绅信函,里面用了好几个我完全摸不着头脑的歇后语,什么“瞎子摸象——不全面”、“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之类的,单独看字面意思还能猜个七七八八,但放在特定的语境里就味道全变了。幸好翻开这本词典,结构清晰,不仅解释了词义,还给出了出处和具体的应用场景。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对很多已经基本不再使用的“死语言”也进行了收录和考证,这对于做历史文化研究的人来说,其价值简直无法估量。它不是那种浮光掠影的浅尝辄止,而是扎扎实实地挖掘了语言背后的文化土壤和历史脉络。我甚至在整理家谱时,发现一些老一辈人偶尔脱口而出的怪话,居然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源头。它不仅仅是词汇的集合,更像是一部活态的民间文化史。
评分作为一个自学汉语的外国人,我发现市面上的教材往往只教你最标准、最常用的普通话,对于民间那种充满烟火气和人情味的表达方式,简直是避之不及。这导致我学到的中文读起来总像教科书上的样板句,缺乏“地气”。直到我偶然接触到这本收录了海量歇后语和谚语的词典,我才感觉自己终于“入门”了。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把那些蕴含着深刻生活智慧的民间语言给“翻译”了出来。比如,一个关于天气的谚语:“霜降不是霜降,小雪不下雪,大雪节气才见雪”,如果死抠字眼,你只会觉得它在说气象知识,但结合词典里的解释,我明白了这是一种对季节更替规律的民间总结和朴素哲学。对我来说,这本书不只是查字典,更是一堂生动的中国民俗文化体验课。它的分类清晰,即便是初学者,也能通过索引迅速定位到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比如关于农耕、关于人际关系、关于节气等等,太方便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