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電路設計與電子工藝基礎

硬件電路設計與電子工藝基礎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曹文  著
圖書標籤:
  • 硬件電路
  • 電子工藝
  • 電路設計
  • 電子技術
  • 基礎知識
  • 實操
  • 入門
  • DIY
  • 電子製作
  • 電路原理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286087
版次:1
商品編碼:11938809
包裝:平裝
叢書名: 電工電子基礎課程規劃教材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64
字數:657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高職學院、各類職業技能培訓學校的電子、通信、物聯網、自動化、電氣、檢測技術、光電信息、測控技術及儀器、計算機、機電一體化等專業的電子技術課程設計與電子工藝實訓教材,可麵嚮電子設計基礎、電子技術綜閤訓練、電子技術課程設計(模擬、數字)、電子創新實驗、電子係統設計、電子工程技能培訓等課程。本書也可作為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的賽前訓練、“卓越工程師”計劃、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的參考資料;對廣大的電子製作愛好者而言,本書也不失為一本全麵的入門讀本,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提供配套電子課件、習題解答、授課視頻、器件文檔等;重點突齣“實作”、“實操”、“實用”特色。

內容簡介

全書圍繞“電路設計”、“電子工藝”兩個並重的關鍵詞,本著夠用、實用、易用的原則,貫穿完整的硬件電路設計、仿真、製作、裝接、調試流程,帶動讀者循序漸進地學習領會相關知識與技能,達到拓展知識麵、提升工程實踐能力的目的,也為後續更專業的學習夯實基礎。 全書共12章,主要包括:電子係統設計概論,電子元器件的分類、功能及選型,模擬電路功能模塊設計,數字電路單元設計,電源電路設計基礎,電路設計與軟件仿真,計算機輔助電路PCB設計,電路PCB加工及製作工藝,元器件裝配、焊接及拆焊工藝,元器件參數測試、質量檢測及等效代換,電路係統調試工藝,電子電路課程設計示例。作為一個從理論到實踐再到創新的學習、訓練體係,本書與電路、模電、數電、電工學等基礎課程形成緊密互補的依托關係,同時為傳統的電路、電子、電工實驗注入一股開放、創新、強化的新鮮力量。本書提供配套電子課件、習題解答、授課視頻、器件文檔等豐富教學資源。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高職學院、職業技能培訓學校的電子、通信、物聯網、自動化、電氣、檢測技術、光電信息、測控技術及儀器、計算機、機電一體化等專業的電子技術課程設計與電子工藝實訓教材,可麵嚮電子設計基礎、電子技術綜閤訓練、模電/數電技術課程設計、電子創新實驗、電子係統設計、電子工程技能培訓等課程。本書也可作為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的賽前訓練、“卓越工程師”計劃、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的參考資料;對廣大的電子製作愛好者而言,本書也不失為一本全麵的入門讀本,具有較高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曹文,西南科技大學信息工程學院電子工程係,副教授。四川省電子學會會員。長期講授電子技術綜閤訓練、電子設計基礎、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等課程,曾獲得西南科技大學第一屆教學質量奬。

目錄

目 錄

第1章 電子係統設計概論 1
1.1 電子係統設計的基本工作流程 1
1.2 分析設計任務、查找參考方案、擬定初步設計方案 2
1.3 單元電路仿真及係統集成仿真 2
1.4 設計電路PCB 4
1.5 元器件選型 5
1.6 加工、製作電路PCB 6
1.7 電路的裝配、焊接及調試 6
1.8 修改、升級原先的設計方案,整理並完成設計文檔 6
第2章 電子元器件的分類、功能及選型 7
2.1 元器件的分類、參數及封裝 7
2.1.1 元器件的參數標稱值 7
2.1.2 元器件的型號及參數標注 9
2.2 電阻器 13
2.2.1 電阻器的常見類型 14
2.2.2 電阻器的主要參數 16
2.2.3 電阻器的串聯與並聯 17
2.2.4 電阻器的選型 19
2.2.5 排阻 20
2.2.6 保險管 21
2.2.7 熔斷電阻 22
2.2.8 敏感電阻 23
2.3 電位器 26
2.3.1 電位器的內部結構及工作原理 27
2.3.2 電位器的基本工作電路 27
2.3.3 常用電位器的分類 28
2.3.4 電位器的主要參數 32
2.3.5 電位器的選型 34
2.4 電容器 35
2.4.1 電容器的功能概述 36
2.4.2 電容器的主要種類 36
2.4.3 電容器的主要參數 44
2.4.4 電容器的串聯與並聯 46
2.4.5 電容器的選型 47
2.5 電感器 49
2.5.1 電感器的結構 49
2.5.2 電感器的主要參數 52
2.5.3 電感器的串聯與並聯 55
2.5.4 常用電感器 56
2.5.5 電感器選型及注意事項 58
2.6 變壓器 58
2.6.1 變壓器的種類、特性及設計 59
2.6.2 變壓器的主要參數 59
2.6.3 變壓器的主要分類 60
2.7 晶振 62
2.7.1 無源晶振 62
2.7.2 有源晶振 63
2.7.3 常用的晶振頻率 63
2.8 電聲器件 63
2.8.1 麥剋風 63
2.8.2 揚聲器 65
2.8.3 蜂鳴器 66
2.9 半導體二極管 67
2.9.1 二極管的結構工藝及封裝 67
2.9.2 二極管的分類 68
2.9.3 二極管的參數及選型 71
2.9.4 二極管使用時的注意事項 71
2.10 發光二極管 72
2.10.1 LED的外形特徵 72
2.10.2 LED應用電路 72
2.11 三極管(雙極型晶體管) 73
2.11.1 三極管的常見類型 74
2.11.2 三極管型號的識彆 75
2.11.3 三極管的選用原則及注意事項 75
2.12 場效應管 75
2.12.1 場效應管的分類 76
2.12.2 MOSFET的正確使用 76
2.13 集成芯片 76
2.13.1 常用集成芯片的基本分類及使用 77
2.13.2 集成芯片的型號命名規則 77
2.13.3 常用集成芯片的封裝及引腳排列規律 78
2.13.4 集成芯片的正確使用 79
2.14 接插件 80
2.14.1 排針與排插 81
2.14.2 排針與杜邦綫 81
2.14.3 接插件的防呆工藝 82
2.14.4 集成芯片插座 82
2.14.5 其他常用接插件 84
2.15 開關與繼電器 84
2.15.1 翻轉開關 85
2.15.2 自復位按鈕 88
2.15.3 電磁繼電器 89
2.15.4 開關的機械抖動與消抖 91
習題 93
第3章 模擬電路功能模塊設計 94
3.1 模擬電路設計概述 94
3.1.1 模擬電路的基本結構 94
3.1.2 模擬電路的發展趨勢 95
3.2 集成運放基礎 96
3.2.1 集成運放電路的實用分析方法及步驟 96
3.2.2 集成運放的電源供電 96
3.2.3 集成運放的輸齣調零 97
3.2.4 集成運放的負載驅動能力 98
3.3 電壓放大及轉換電路設計 99
3.3.1 同相比例運算放大電路 99
3.3.2 同相交流放大電路 100
3.3.3 反相比例運算放大電路 101
3.3.4 反相交流放大電路 102
3.3.5 交流信號分配電路 102
3.3.6 反相加法電路 103
3.3.7 差動減法電路 103
3.3.8 儀錶放大器電路 105
3.3.9 反相積分電路 106
3.3.10 反相微分電路 106
3.3.11 峰值檢測電路 107
3.3.12 精密整流電路 108
3.3.13 電流-電壓轉換電路 109
3.3.14 電壓-電流轉換電路 110
3.4 電壓比較器電路設計 111
3.4.1 單限電壓比較 111
3.4.2 遲滯電壓比較 113
3.4.3 窗口電壓比較 114
3.5 功率放大電路設計 115
3.5.1 OTL功放 115
3.5.2 OCL功放 116
3.5.3 BTL功放 117
3.6 有源濾波電路設計 118
3.6.1 濾波電路的計算機輔助設計 119
3.6.2 低通濾波電路(LPF) 122
3.6.3 高通濾波電路(HPF) 123
3.6.4 帶通濾波電路(BPF) 123
3.6.5 帶阻濾波電路(BEF) 124
3.7 波形發生器電路設計 125
3.7.1 正弦波振蕩電路 125
3.7.2 矩形波振蕩電路 127
3.7.3 三角波發生電路 128
3.8 晶體管驅動電路設計 129
3.8.1 晶體管反相驅動電路 129
3.8.2 功率負載驅動電路 130
習題 130
第4章 數字電路單元設計 131
4.1 CMOS邏輯門 131
4.1.1 邏輯門的特殊類型 132
4.1.2 邏輯門的等效替換 133
4.1.3 提高CMOS邏輯門的驅動能力 134
4.2 組閤邏輯電路設計 134
4.2.1 二進製譯碼器74HC138 135
4.2.2 顯示譯碼器 137
4.2.3 數值比較器74HC85 139
4.2.4 數據選擇器74HC151 140
4.3 計數器設計 142
4.3.1 同步計數器74HC160/161 142
4.3.2 可逆計數器74HC192/193 143
4.3.3 計數器級聯 144
4.4 移位寄存器設計 144
4.4.1 串入-串/並齣8位移位寄存器74HC164 145
4.4.2 串入-並齣8位移位寄存器74HC595 145
4.4.3 串/並入-串齣8位移位寄存器74HC165、74HC166 146
4.4.4 雙嚮4位移位寄存器74HC194 147
4.4.5 十進製脈衝分配器CD4017 149
4.5 鎖存器設計 150
4.6 觸發器設計 151
4.7 單穩態觸發器設計 152
4.7.1 不可重復觸發單穩態觸發器 152
4.7.2 可重復觸發單穩態觸發器 153
4.8 多諧振蕩電路設計 154
4.8.1 CD4047構成多諧振蕩電路 154
4.8.2 CD4060構成多諧振蕩/分頻電路 154
4.8.3 邏輯門構成多諧振蕩電路 155
4.8.4 采用晶振的多諧振蕩電路 157
4.9 模擬開關設計 159
4.9.1 4路雙嚮模擬開關74HC4066 159
4.9.2 單8/雙4路模擬開關ADG608/609 160
4.10 555定時器設計 161
4.10.1 多諧振蕩電路設計 161
4.10.2 單穩態電路設計 162
4.10.3 施密特觸發器設計 163
習題 163
第5章 電源電路設計基礎 164
5.1 綫性直流電源電路設計 164
5.1.1 整流電路 164
5.1.2 濾波電路 167
5.1.3 電壓基準TL431 168
5.1.4 串聯反饋型穩壓電源電路 169
5.1.5 固定電壓集成穩壓芯片 169
5.1.6 電壓可調集成穩壓芯片 170
5.1.7 低壓差LDO集成穩壓電路 170
5.2 開關電源電路 171
5.2.1 降壓型BUCK電路 171
5.2.2 升壓型BOOST電路 172
5.2.3 負電源轉換電路 173
5.3 電流檢測電路設計 174
5.4 電池 174
5.4.1 堿性電池、碳性電池 174
5.4.2 鎳氫電池、鎳鎘電池 175
5.4.3 鉛蓄電池 175
5.4.4 一次性鋰電池 175
5.4.5 可充電鋰電池 176
5.4.6 銀鋅電池 176
5.4.7 太陽能電池 176
習題 176
第6章 電路設計與軟件仿真 177
6.1 Multisim仿真軟件基本操作 177
6.1.1 軟件使用須知 177
6.1.2 軟件操作界麵 177
6.1.3 仿真元器件庫 180
6.1.4 虛擬仿真儀器庫 183
6.2 模擬電路的仿真 184
6.2.1 電氣連綫、電氣節點的放置與刪除 185
6.2.2 電源、信號源、參考地的設置 185
6.2.3 虛擬示波器的設置 187
6.2.4 虛擬萬用錶的設置 192
6.2.5 電位器的參數調整 193
6.2.6 模擬電路的仿真、調試 193
6.3 數字電路的仿真 194
6.3.1 數字集成芯片 194
6.3.2 時鍾源、電源及數字地 194
6.3.3 虛擬邏輯分析儀 195
6.3.4 虛擬函數信號發生器 196
6.3.5 運行數字電路仿真 197
6.3.6 繪製總綫 198
6.3.7 按鈕與開關在數字電路中的應用 200
6.4 子電路的創建 202
6.4.1 子電路的創建 202
6.4.2 搭建子電路的內部電路結構 202
6.4.3 子電路輸入/輸齣端口設定 203
6.4.4 調用子電路完成電路的仿真 203
習題 204
第7章 計算機輔助電路PCB設計 205
7.1 印製電路闆設計概述 205
7.1.1 PCB的演變曆史 205
7.1.2 PCB設計的任務及要求 205
7.1.3 基於Altium Designer的PCB設計流程 206
7.2 電路原理圖設計 206
7.2.1 創建並保存PCB工程、原理圖設計文件 207
7.2.2 加載原理圖庫文件 210
7.2.3 原理圖庫元器件在繪圖工作區中的操作 213
7.2.4 電氣連綫 221
7.3 設計PCB 224
7.3.1 PCB設計流程 224
7.3.2 新建PCB文件 224
7.3.3 PCB的長度計量單位 227
7.3.4 PCB闆外框的規劃設計 227
7.3.5 將電路原理圖導入PCB設計文件 229
7.3.6 元器件在PCB中的布局 231
7.3.7 設定PCB的布綫規則 234
7.3.8 對PCB進行電氣布綫 238
7.4 編輯原理圖庫元器件 245
7.4.1 新建原理圖庫文件 245
7.4.2 創建並編輯原理圖庫元器件 246
7.4.3 修改並編輯係統自帶的原理圖庫元器件 251
7.5 創建PCB封裝庫元器件 253
7.5.1 新建並保存PCB庫文件 253
7.5.2 PCB封裝庫元器件的創建流程 254
7.5.3 加載自製的PCB封裝庫文件 257
習題 257
第8章 電路PCB加工及製作工藝 258
8.1 PCB製闆工藝概述 258
8.1.1 敷銅闆 258
8.1.2 電路PCB 259
8.2 絲網印刷製闆工藝 261
8.2.1 單層PCB的絲網印刷工藝 261
8.2.2 雙層PCB的絲網印刷工藝 262
8.2.3 多層PCB的絲網印刷工藝 262
8.3 手繪製闆工藝 262
8.3.1 鴨嘴筆手繪製闆工藝 262
8.3.2 手繪製闆工藝的應用範圍及局限性 263
8.4 紫外曝光製闆工藝 263
8.5 雕刻製闆工藝 264
8.5.1 手工雕刻PCB製闆工藝 264
8.5.2 機械雕刻PCB製闆工藝 265
8.5.3 激光雕刻PCB製闆工藝 265
8.6 熱轉印PCB製闆工藝 265
8.6.1 熱轉印PCB製闆工藝的特點 265
8.6.2 針對熱轉印工藝對PCB闆圖進行修改 266
8.6.3 熱轉印PCB製闆工藝的基本流程 267
8.7 金屬墨滴PCB製闆工藝 273
習題 273
第9章 元器件裝配、焊接及拆焊工藝 274
9.1 裝配工藝 274
9.1.1 直插元器件在PCB中的插裝 274
9.1.2 元器件插裝前的準備工作 277
9.1.3 元器件插裝過程中的典型故障 279
9.2 常規電子焊接工藝 280
9.2.1 電子焊接工藝概述 280
9.2.2 常用焊接工藝的分類 280
9.2.3 锡焊的原理及基本條件 281
9.2.4 焊料 283
9.2.5 助焊劑 285
9.2.6 電烙鐵 286
9.2.7 其他焊接輔助工具 292
9.2.8 手工焊接工藝 298
9.2.9 特殊元器件的焊接工藝 303
9.3 拆焊工藝 304
9.3.1 毀壞式拆焊工藝 304
9.3.2 手工逐點拆焊工藝 304
9.3.3 局部集中加熱拆焊工藝 307
9.3.4 拆焊工藝的特點 307
9.4 錶麵貼裝焊接工藝 308
9.4.1 貼片元器件的特點 308
9.4.2 貼片元器件的手工焊接及拆焊工藝 309
習題 313
第10章 元器件參數測試、質量檢測及等效代換 314
10.1 電阻類元器件的測量與測試 314
10.1.1 固定電阻的檢測 314
10.1.2 固定電阻的故障判彆及其替換 316
10.1.3 熔斷電阻器的檢測 316
10.1.4 敏感電阻的檢測 317
10.1.5 電位器的檢測 317
10.2 電容器的測量與測試 318
10.2.1 使用數字萬用錶對電容器進行參數測試 318
10.2.2 使用模擬萬用錶對電容器進行性能評估及故障檢測 319
10.2.3 電容器的故障類型及判彆方法 320
10.2.4 采用觀察法識彆電容器故障 320
10.2.5 電容器的等效代換原則 321
10.3 電感器與工頻變壓器的檢測 321
10.3.1 電感器的故障類型及檢測 321
10.3.2 工頻變壓器的檢測 322
10.3.3 工頻變壓器的主要故障及維修 323
10.4 二極管的識彆與測試 323
10.4.1 利用數字萬用錶的二極管擋測試普通二極管 323
10.4.2 利用模擬萬用錶的歐姆擋測試普通二極管 324
10.4.3 穩壓二極管的檢測 324
10.4.4 LED的檢測 324
10.4.5 橋堆的檢測 325
10.5 三極管的引腳識彆及質量檢測 325
10.5.1 三極管的引腳排列規律 325
10.5.2 雙極型三極管的檢測 326
10.5.3 MOSFET場效應管的檢測 327
10.6 集成芯片的測試 327
10.7 駐極體麥剋風的簡單性能檢測 328
10.8 開關類元器件的檢測 328
習題 328
第11章 電路係統調試工藝 329
11.1 電路係統調試人員需要具備的基本技能 329
11.2 常用的電路係統調試儀器儀錶 330
11.3 電路係統調試的基本步驟 331
11.3.1 預檢查 331
11.3.2 通電調試 332
11.3.3 整機聯調 334
11.4 電路調試過程中的常見故障排查 334
11.4.1 觀察法 335
11.4.2 測量法 336
11.4.3 替換法 337
習題 338
第12章 電子電路課程設計示例 339
12.1 電子電路課程設計概述 339
12.2 電子電路課程設計示例 340
12.3 電子電路課程設計的總結與展望 346
習題 346
附錄A 模擬電路常用元器件的內部結構及引腳排列 347
附錄B 常用數字集成邏輯電路的型號及功能 348
附錄C 元器件常見封裝前綴的含義及尺寸 350
附錄D 常用穩壓二極管的標稱穩壓值 351
附錄E 元器件單位的數量級標識 352
附錄F Altium Designer軟件中的常用原理圖庫元器件 353
附錄G 常用元器件在Altium Designer軟件中的封裝參數(單位:mil) 355
參考文獻及網站資源 358

前言/序言

前 言


雖然當前就業形勢總體嚴峻,但基礎知識全麵、工程能力紮實的工科院校畢業生卻備受用人企業青睞,這也使得很多學校在新一輪人纔培養方案調整中,逐步壓縮理論學時數,轉而大幅增加實訓、實驗、課程設計等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比重,以培養動手能力強、創新意識突齣、綜閤素質全麵的高質量工程技術人纔,貼近企業的實際需求。


電子技術課程設計與實訓環節有彆於傳統的驗證性電子技術實驗,強調工程實踐與理論基礎的緊密融閤,是電類、近電類專業學生進行工程技能培訓的重要實踐性環節。在傳統的課程體係中,學生們雖然具有一定的模電、數電、電路等課程的理論基礎,但由於受到指導教材匱乏、整體重視程度不夠等因素製約,在麵對一個實際的電子技術課程設計題目時,卻往往無從下手。有鑒於此,我們在組織電子技術課程設計與實訓指導教材的編寫及整理時,重點突齣“實作”、“實操”、“實用”的特色,將電路設計與仿真、電子元器件型號及參數選型、電路PCB設計與加工製作、電路裝配焊接工藝、電路測試及調試工藝等知識結構納入一個交叉融閤的有機整體,並按照實際的工作流程連貫地展示給讀者,旨在嚮每位讀者提供一套完整、基礎、係統的入門培訓與設計指導,使其熟悉電路及電子産品設計流程,掌握基本的工作方法與技巧,降低或消除對硬件係統的原發性恐懼。


全書由西南科技大學尚麗平教授主審,西南科技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曹文副教授對全書進行總體規劃與設計,並得到瞭清華大學自動化係任艷頻高級工程師、西南科技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姚遠程教授、四川長虹電子集團何金華國傢技能大師工作室專傢們的悉心指導。本書的第2章、第5章由曹文執筆,第1章由西南科技大學王銀玲執筆,第3章、第4章、附錄A~D由西南科技大學劉春梅執筆,第6章由西北民族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張國恒教授執筆,第7章、附錄E~G由天津天獅學院馮芳、郝張紅共同執筆,第8章由深圳嘉立創科技有限公司袁江濤高級工程師執筆,第9章由西南科技大學閻世梁執筆,第10章由綿陽師範學院劉剛執筆,第11章由長虹集團嚮永龍高級技師執筆,第12章由西南科技大學黎恒高級工程師執筆。全書的視頻錄製及課件製作由曹文和劉春梅完成。周自剛、邱榮、魏鼕梅、鬍莉、羅亮、胥學金、劉涇對本書的編寫提齣瞭許多寶貴意見,在此錶示衷心感謝。本書提供配套電子課件、習題解答、授課視頻、器件文檔等豐富教學資源,請登錄華信教育資源網(http://www.hxedu.com.cn)注冊下載。


美國德州儀器(TI)公司大學計劃的謝勝祥工程師為本書的編寫提供瞭大量有益的素材、資料,同時還就本書的內容提齣瞭許多建設性意見。特彆感謝電子工業齣版社的王曉慶編輯,她的精心策劃和細緻的編輯工作,為本書增色不少。


為瞭讓教材圖文並茂、通俗易懂,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廣泛參閱瞭許多相關文獻資料,但限於篇幅無法一一列齣,特彆是很多生動、形象的圖片和資料經過多次傳播已經無法獲悉原作者及齣處,在此特嚮本書引用資料的所有原作者們錶示深深的敬意與感謝!


本書獲得西南科技大學2014年度教材建設基金(xnjc1405)的資助,同時還得到教育部高等學校電子信息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2015年度“重大、熱點、難點問題”研究課題的支持。


電子行業及高校教學改革的高速發展有目共睹,但作者自身的水平和經驗有限,書中齣現的錯誤及不足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朋友踴躍地批評指正。對本書的任何意見和建議,敬請發送郵件至caowen@swust.edu.cn、530149775@qq.com,我們將在後續的印刷及再版中及時改正、改進並緻謝!




作 者




《數字信號處理:原理與實踐》 簡介 本書深入探討數字信號處理(DSP)的核心理論與實際應用,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套全麵而深入的理解框架。數字信號處理是現代電子工程、通信、音頻、圖像、控製係統等眾多領域不可或缺的關鍵技術,其重要性日益凸顯。本書從基礎概念齣發,逐步深入到高級主題,並輔以大量的實例和實踐指導,確保讀者能夠掌握理論知識,並將其應用於解決實際問題。 章節概覽 第一章:數字信號處理導論 本章首先介紹信號及其分類,包括模擬信號與數字信號的定義、特點及轉換過程。 闡述數字信號處理的基本流程和重要性,以及其在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例如語音識彆、圖像壓縮、通信係統中的調製解調等。 介紹采樣定理,這是數字信號處理的基石,詳細解釋瞭奈奎斯特采樣率的原理及其重要性,以及過采樣和欠采樣的概念。 討論量化誤差的産生原因和影響,並介紹常用的量化方法,如均勻量化和非均勻量化。 第二章:離散時間信號與係統 本章深入研究離散時間信號的數學錶示和特性。 詳細介紹基本的離散時間信號,如單位衝激信號、單位階躍信號、指數信號、正弦信號等,並分析它們的性質。 定義並分析離散時間係統的基本概念,包括因果性、穩定性、綫性時不變(LTI)係統等。 重點介紹捲積運算,它是LTI係統分析的核心,提供詳細的計算方法和性質。 引入差分方程和係統框圖,這是描述和實現離散時間係統的常用工具。 第三章:傅裏葉分析 本章聚焦於信號的頻域分析,這是理解信號特性的重要手段。 詳細介紹傅裏葉級數(FS)和傅裏葉變換(FT),解釋它們如何將時域信號分解為不同頻率的正弦分量。 講解離散傅裏葉級數(DFS)和離散傅裏葉變換(DFT),以及它們在數字信號處理中的應用。 深入探討快速傅裏葉變換(FFT)算法,這是DFT的高效計算方法,並介紹其不同算法的原理和復雜度。 分析傅裏葉變換的性質,如綫性、時移、頻移、捲積定理等,並展示其在信號分析中的應用。 第四章:Z變換 Z變換是分析離散時間係統頻率響應和穩定性的強大工具。 本章詳細介紹Z變換的定義、收斂域(ROC)及其重要性。 推導Z變換的基本性質,如綫性、時移、尺度變換、捲積等,並展示如何利用這些性質簡化係統分析。 討論逆Z變換的計算方法,幫助讀者將頻域錶示轉換迴時域。 通過Z變換分析離散時間係統的頻率響應,判斷係統的穩定性,以及求解綫性常係數差分方程。 第五章:數字濾波器設計 本章是數字信號處理的核心應用之一,介紹如何設計用於信號濾波的數字濾波器。 區分並介紹兩種主要的數字濾波器類型:無限衝激響應(IIR)濾波器和有限衝激響應(FIR)濾波器。 詳細闡述IIR濾波器和FIR濾波器的設計原理、特點、優缺點及其在不同場景下的適用性。 介紹幾種經典的IIR濾波器設計方法,如巴特沃斯(Butterworth)、切比雪夫(Chebyshev)、橢圓(Elliptic)濾波器。 介紹幾種常見的FIR濾波器設計方法,如窗函數法(漢寜窗、海明窗、布萊剋曼窗等)和頻率采樣法。 討論濾波器的性能指標,如通帶紋波、阻帶衰減、過渡帶寬度等,以及如何根據這些指標進行濾波器設計。 第六章:數字信號處理的實際應用 本章將前麵章節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於實際問題。 通信係統: 介紹數字信號處理在調製解調、信道均衡、誤差糾正等方麵的應用。 音頻信號處理: 探討迴聲消除、降噪、音頻壓縮(如MP3)、音效處理等技術。 圖像與視頻處理: 介紹圖像濾波(銳化、模糊)、邊緣檢測、圖像壓縮(如JPEG)、運動補償等。 控製係統: 討論數字控製器設計、係統辨識、狀態估計等。 生物醫學信號處理: 介紹心電圖(ECG)、腦電圖(EEG)等信號的分析和處理。 本書特色 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 從基礎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復雜的理論和技術,適閤不同背景的讀者。 豐富的理論闡釋: 對每一個核心概念都進行深入細緻的數學推導和物理意義解釋。 大量的例題與習題: 每一章都配有精心設計的例題,用於鞏固和應用所學知識,並提供大量習題供讀者練習。 實踐導嚮: 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閤,通過實際應用案例展示DSP的強大威力。 清晰的數學錶述: 使用規範的數學符號和語言,幫助讀者準確理解和掌握公式。 易於理解的語言: 避免過度使用專業術語,力求語言清晰、準確,便於讀者理解。 目標讀者 本書適閤於高等院校電子工程、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自動化等相關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從事相關領域工作的工程師、研究人員。對於希望係統學習數字信號處理知識的自學者,本書也將是理想的選擇。 通過學習本書,讀者將能夠: 深入理解數字信號處理的基本原理和數學工具。 掌握離散時間信號與係統的分析方法。 熟練運用傅裏葉分析和Z變換進行係統分析。 理解數字濾波器的設計原理和實現方法。 瞭解數字信號處理在各領域的實際應用,並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用戶評價

評分

從“電子工藝基礎”這個角度來看,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份非常寶貴的入門指南。我最先被吸引的是關於焊接技術的講解。書中詳細介紹瞭不同類型的焊接方法,比如手持烙鐵焊接、迴流焊、波峰焊等,並且針對每種方法都列舉瞭操作的要點和注意事項,比如如何選擇閤適的焊锡、助焊劑,如何控製焊接溫度和時間,以及如何避免虛焊、橋接等常見的焊接缺陷。這對我這樣一個在傢中嘗試DIY項目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讓我對自己的焊接能力有瞭更強的信心。書中還對PCB(印刷電路闆)的製造工藝進行瞭詳細的介紹。它不僅僅是告訴我們PCB長什麼樣,而是深入地講解瞭PCB的層數、材質、銅厚、錶麵處理等關鍵參數的含義,以及如何根據電路設計的需求來選擇閤適的PCB規格。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還描繪瞭PCB從設計到生産的整個流程,包括圖形轉移、蝕刻、鑽孔、電鍍、阻焊層和絲印層印刷等各個環節。這讓我明白,一塊小小的PCB背後蘊含著多麼復雜的工程技術。對於元器件的貼裝,書中也提供瞭詳細的指導。從通孔元器件的插件到錶麵貼裝元器件(SMD)的貼焊,都進行瞭詳細的講解。特彆是SMD元器件的貼焊,因為其尺寸小、引腳密集,對操作要求非常高,書中提供的技巧和注意事項,例如如何使用鑷子、點膠機、熱風槍等工具,以及如何進行锡膏的印刷和迴流焊的操作,都非常實用。我特彆關注瞭書中關於抗靜電(ESD)防護的部分。電子元器件非常容易受到靜電的損害,書中詳細介紹瞭靜電的産生原因,以及如何通過使用防靜電腕帶、防靜電墊、防靜電包裝等措施來有效預防靜電的發生。這一點對於保證電子産品的可靠性至關重要,讓我學到瞭很多之前不知道的知識。此外,書中對産品組裝和測試的流程也有所涉及,例如如何進行元器件的檢驗、如何進行整機組裝、以及如何進行功能測試和可靠性測試等。這些內容為我提供瞭一個從設計到最終産品的完整視角,讓我對電子産品的生産製造有瞭更全麵的瞭解。

評分

在我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越來越感覺到它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在與我對話。作者在講解一些相對復雜的概念時,總會穿插一些個人經驗和實踐中的“坑”,以及如何去規避這些“坑”。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調試技巧”的章節。在硬件電路設計中,調試無疑是占據耗時最多、也最令人頭疼的環節之一。書中提供瞭一係列實用的調試方法和工具,比如如何使用示波器捕捉信號波形、如何使用萬用錶測量電壓和電流、如何利用邏輯分析儀分析數字信號的時序,以及如何通過打印調試信息來定位問題。書中還分享瞭一些“代碼調試”的經驗,比如如何閤理設置斷點、如何單步執行代碼、以及如何查看變量的值等。這些建議都非常有針對性,能夠幫助我更有效地解決開發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我特彆關注瞭書中關於“電源完整性分析”的部分。在設計復雜的電路時,電源是整個係統的生命綫。書中詳細介紹瞭電源紋波、瞬態響應、以及電源噪聲等問題,並提供瞭相應的分析方法和設計策略來確保電源的穩定性。它強調瞭選擇閤適的電源管理芯片(PMIC),以及閤理布置濾波電容的重要性。這一點對於確保電子産品的可靠運行至關重要。書中還提到瞭“熱管理”的重要性。隨著電子元器件集成度的不斷提高,發熱問題也日益突齣。書中介紹瞭不同元器件的發熱特性,以及如何通過選擇散熱材料、設計散熱結構、以及優化PCB布局來有效地散發熱量。這一點對於保證電子産品的長期穩定運行非常有幫助。最後,書中還鼓勵讀者要保持耐心和毅力,因為硬件電路設計是一個需要不斷試錯和優化的過程。它強調瞭從失敗中學習的重要性,並且鼓勵讀者不要害怕睏難,堅持下去,最終一定能夠取得成功。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吸引我,它不像某些技術書籍那樣枯燥乏味,而是充滿瞭人文關懷和對技術的熱情。作者在講解復雜的概念時,常常會用一些生動形象的比喻,或者講述一些有趣的科學史故事,這使得學習的過程不再是枯燥的記憶,而是充滿瞭探索的樂趣。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工程師的職業道德和責任”的章節。它不僅僅是關於技術,更是關於如何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工程師。書中強調瞭在設計過程中,需要考慮産品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對環境的影響,並且鼓勵讀者不斷學習,緊跟技術發展的步伐。這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在傳授知識,更是在塑造一種工程師的價值觀。書中還對“創新與發明”進行瞭探討。作者鼓勵讀者不要滿足於已有的知識,要敢於挑戰現狀,勇於提齣新的想法。它列舉瞭一些曆史上偉大的發明和創新案例,來激勵讀者在自己的領域裏發揮創造力。這一點對於我這樣一個初學者來說,非常有啓發性,讓我意識到技術進步的背後,離不開那些敢於夢想和實踐的人。我注意到書中還包含瞭一些關於“項目管理”和“團隊協作”的建議。雖然這不是硬件電路設計的核心內容,但對於任何一個希望將自己的設計轉化為實際産品的個人或團隊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書中分享瞭一些實用的項目管理方法,以及如何有效地與他人溝通協作,共同完成目標。這一點讓我覺得,這本書提供瞭一個更全麵的視角,讓我不僅僅關注技術本身,更關注如何將技術轉化為有價值的産品和解決方案。最後,書中還鼓勵讀者要保持對技術的好奇心和熱情。它強調瞭持續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閱讀技術文獻、參加技術交流會、以及參與開源項目等方式來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這一點深深地打動瞭我,讓我更加堅定地走在硬件電路設計的學習道路上。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采用瞭一種簡潔而富有科技感的配色方案,深邃的藍色背景上,銀色的綫條勾勒齣電路闆的抽象圖案,仿佛預示著即將開啓一段深入探索的旅程。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就有一種莫名的期待,因為它承諾要帶我瞭解“硬件電路設計”與“電子工藝基礎”這兩個在當今信息時代至關重要的領域。我一直對那些隱藏在電子産品背後,讓它們得以運轉的神秘力量感到好奇,從智能手機到傢用電器,再到復雜的工業設備,一切都離不開精妙的硬件電路。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充滿瞭吸引力,它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強調瞭“設計”與“工藝”的結閤,這讓我覺得它能夠提供一套係統性的知識,不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翻開第一頁,序言部分就以一種充滿激情的筆觸,闡述瞭硬件電路在現代科技發展中的核心地位,以及掌握電子工藝基礎對於任何希望在這個領域有所建樹的人來說是多麼不可或缺。作者似乎非常注重理論與實踐的融閤,這在接下來的章節內容中得到瞭充分的體現。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詳細解析各種常用元器件的原理、特性以及在實際電路中的應用,例如電阻、電容、電感、二極管、三極管、MOSFET等等,這些都是構建一切電子係統的基石。同時,對於各種傳感器、集成電路(IC)以及微控製器(MCU)的介紹,我相信也能為我打開一扇新的大門,讓我理解那些看似復雜的係統是如何被分解和實現的。書中的插圖和圖錶也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它們清晰地展示瞭電路的連接方式、元器件的布局以及生産工藝的流程,這對於我這樣一個需要通過直觀方式學習的人來說,無疑是巨大的幫助。我尤其關注瞭書中關於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電路闆)設計的相關章節,這不僅僅是簡單的連綫,更涉及到信號完整性、電源完整性、熱管理等諸多復雜的工程問題。從原理圖繪製到PCB布局布綫,再到最後的加工製造,每一個環節都充滿瞭挑戰與學問。我也對書中關於電子工藝的部分充滿期待,瞭解如何將設計好的電路轉化為實際的産品,涉及到的焊接技術、組裝流程、以及質量控製等方麵的內容,都將是寶貴的實踐指導。

評分

這本書對於初學者來說,無疑是一扇開啓硬件電路設計世界的大門,但同時,它也為有一定基礎的讀者提供瞭更深入的洞察。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並沒有停留在對基本元器件的講解,而是進一步深入探討瞭各種集成電路(IC)的應用,比如微控製器(MCU)和數字信號處理器(DSP)。對於MCU,書中詳細介紹瞭其內部結構,包括CPU核心、內存、輸入輸齣接口(GPIO)、定時器、中斷控製器等,並以實際的開發闆為例,講解瞭如何編寫程序來控製硬件,實現各種功能。這讓我對嵌入式係統的開發有瞭初步的認識。對於DSP,書中闡述瞭其在信號處理方麵的強大能力,以及在音頻、視頻、通信等領域的廣泛應用。書中通過一些具體的算法和應用場景,展示瞭DSP如何高效地完成復雜的計算任務。此外,書中還對“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現場可編程門陣列)進行瞭介紹。它解釋瞭FPGA是一種可以根據用戶的需求進行編程的集成電路,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和並行處理能力。書中通過一些簡單的HDL(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硬件描述語言)例子,展示瞭如何使用FPGA來實現數字邏輯電路的設計。這一點讓我看到瞭硬件設計更高級的可能性,即通過軟件編程的方式來定義硬件功能。我也對書中關於“高速數字接口”的講解非常感興趣。隨著數據傳輸速率的不斷提高,USB、HDMI、PCIe等高速接口的設計和應用變得越來越重要。書中對這些接口的物理層原理、信號編碼、以及時序要求進行瞭詳細的闡述。這讓我瞭解到,在設計高性能的電子産品時,對高速信號的處理是至關重要的。最後,書中還提到瞭“射頻”(RF)電路設計的一些基礎概念。雖然這部分內容可能比較深入,但作者用相對易懂的方式介紹瞭射頻信號的傳播特性、阻抗匹配、以及一些基本的射頻電路模塊,比如放大器和濾波器。這為我打開瞭瞭解無綫通信領域的大門。

評分

這本書的另一個亮點在於它不僅僅關注硬件設計本身,還為讀者打開瞭更廣闊的視野,觸及到瞭相關的交叉學科領域。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關於“嵌入式係統”的部分。它不僅僅是講解瞭微控製器(MCU)的硬件,更重要的是探討瞭如何將硬件與軟件相結閤,形成一個完整的嵌入式係統。書中介紹瞭操作係統(OS)的基本概念,比如任務調度、內存管理、以及設備驅動等,並以一些實際的嵌入式項目為例,展示瞭如何進行軟件開發和調試。這讓我明白,硬件電路設計並不是孤立的,而是與軟件開發緊密相連。我也對書中關於“物聯網”(IoT)的討論很感興趣。它解釋瞭物聯網是如何通過傳感器、網絡通信和雲計算等技術,將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連接起來,並舉例說明瞭物聯網在智能傢居、智慧城市、工業自動化等領域的應用。書中還探討瞭物聯網設備的設計挑戰,比如低功耗、數據安全、以及互聯互通性等。這讓我看到瞭硬件電路設計在推動新技術發展中的巨大潛力。此外,書中還對“人工智能”(AI)和“機器學習”(ML)在硬件設計中的應用進行瞭探討。它介紹瞭如何利用AI和ML技術來優化電路設計、提高芯片性能、以及實現更智能的硬件産品。例如,文中提到瞭使用AI來輔助PCB布局,或者利用ML算法來預測元器件的壽命。這一點讓我看到瞭硬件設計未來的發展方嚮,即更加智能化和自動化。最後,書中還觸及到瞭“産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的概念。它強調瞭從産品設計、製造、銷售、到售後服務的全過程管理,以及如何通過有效的PLM來提高産品的市場競爭力。這一點讓我意識到,一個成功的硬件産品,不僅僅是技術上的卓越,更需要在整個生命周期中得到有效的管理和維護。

評分

從設計流程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非常清晰的框架。它不僅僅是零散的知識點,而是將整個硬件電路設計和電子工藝的過程進行瞭係統性的梳理。我最先注意到的是書中對“需求分析”和“方案設計”的重視。在開始任何設計之前,清晰地理解用戶的需求,並在此基礎上提齣一個可行的技術方案,是至關重要的第一步。書中詳細闡述瞭如何進行需求分析,包括功能需求、性能需求、成本需求、以及可靠性需求等,並介紹瞭如何根據這些需求來選擇閤適的元器件和技術路綫。然後,書中進入瞭“原理圖設計”的階段。它詳細講解瞭如何使用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電子設計自動化)軟件來繪製電路原理圖,包括如何添加元器件、如何連接導綫、如何添加網絡標號等等。書中還強調瞭原理圖的可讀性和規範性,以便於後續的PCB設計和團隊協作。接著,書中介紹瞭“PCB布局與布綫”的關鍵步驟。它不僅僅是簡單地將元器件擺放在PCB上,而是涉及到信號的走綫、電源的分配、散熱的考慮、以及電磁兼容性的優化等多個方麵。書中提供瞭大量的實踐建議,比如如何進行元器件的擺放,如何選擇閤適的走綫寬度和間距,以及如何處理高速信號的走綫等。這一點讓我明白瞭,PCB設計是一門融閤瞭藝術和科學的學問。之後,書中對“PCB製造與組裝”的過程進行瞭詳細的介紹。它不僅描述瞭PCB的製造工藝,還包括瞭元器件的貼裝、焊接、以及最終的整機組裝。書中還強調瞭如何與PCB製造商和組裝廠溝通,以確保設計能夠順利地轉化為成品。最後,書中還提到瞭“産品驗證與測試”的重要性。從單元測試到係統測試,再到可靠性測試,每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它強調瞭如何設計有效的測試方案,以及如何分析測試結果來發現和解決設計中的問題。

評分

從學習方法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路徑。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羅列知識點,而是通過精心設計的章節結構和內容安排,引導讀者一步步地掌握硬件電路設計和電子工藝的精髓。我最先受益的是書中關於“學習資源”的推薦。它不僅僅局限於書本知識,還鼓勵讀者去探索更多的學習途徑,比如閱讀相關的技術論文、參加在綫課程、觀看技術視頻、以及參與開源社區的討論等。這一點讓我意識到,學習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需要多方麵的資源支持。書中還提供瞭大量的“實踐案例”,從簡單的LED閃爍電路到復雜的傳感器數據采集係統,都進行瞭詳細的講解和實現。這些案例的分析,不僅讓我理解瞭理論知識的應用,更重要的是,它激發瞭我動手實踐的欲望。我常常會嘗試著去復現書中的案例,或者在案例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和擴展,這讓我學到瞭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寶貴經驗。我也對書中關於“元器件選型”的指導非常看重。在實際的硬件設計中,如何選擇閤適的元器件,直接關係到設計的成本、性能和可靠性。書中詳細介紹瞭元器件選型的原則和方法,比如如何根據性能參數、價格、供貨周期等因素來做齣決策。它還提供瞭一些常用的元器件供應商信息,為讀者提供瞭實用的參考。最後,書中還強調瞭“持續學習”和“終身學習”的重要性。它鼓勵讀者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緊跟技術發展的步伐,並且要保持對新技術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這一點讓我明白瞭,在快速發展的科技領域,停滯不前就意味著落後,隻有不斷學習,纔能跟上時代的步伐。這本書不僅僅是提供知識,更是塑造一種學習的態度和方法,讓我受益匪淺。

評分

這本書的整體結構安排得相當閤理,從基礎概念入手,循序漸進地引導讀者深入理解硬件電路設計的方方麵麵。我最先注意到的是第一部分的講解,它非常細緻地闡述瞭電學的一些基本定律和定理,比如歐姆定律、基爾霍夫定律等,並用大量的實例來幫助我們理解這些抽象的公式。這對於我這個曾經對物理有些畏懼的人來說,真的很有幫助,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配閤清晰的示意圖,將這些理論知識變得生動起來。然後,書中開始介紹各種基本的電子元器件,比如電阻、電容、電感。它不僅僅是告訴你這些元器件的符號和作用,更是深入地探討瞭它們的物理原理,比如電阻的阻值是如何産生的,電容是如何儲存電荷的,電感又是如何對抗電流變化的。這些細節的講解,讓我對這些看似簡單的元件有瞭更深層次的認識,也為理解更復雜的電路打下瞭堅實的基礎。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晶體管(BJT)和場效應晶體管(MOSFET)的章節。它們被詳細地剖析瞭工作原理,包括PN結的特性、不同工作區域的劃分,以及它們如何被用作放大器和開關。書中還提供瞭不同類型的晶體管在電路中的應用示例,這讓我能夠看到這些基本元器件是如何組閤起來實現復雜功能的。接著,書中進入瞭更高級的電路設計內容,例如運算放大器(Op-amp)的應用。它解釋瞭運算放大器的基本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在各種應用電路中巧妙地運用它,比如加法器、減法器、積分器、微分器等等。這些章節讓我對模擬電路的設計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也激發瞭我嘗試自己動手搭建一些簡單模擬電路的興趣。此外,書中對數字電路的講解也同樣精彩,從邏輯門(AND, OR, NOT, XOR等)的基礎概念,到組閤邏輯和時序邏輯電路的設計,再到觸發器、寄存器、計數器等基本數字模塊的原理和應用,都進行瞭深入淺齣的闡述。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狀態機的講解,它幫助我理解瞭如何設計復雜的數字係統,並通過狀態轉移來控製係統的行為。

評分

在深入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發現它不僅僅是理論知識的堆砌,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引導。作者在講解電路設計原理時,總是會引用一些實際應用中的案例,比如手機的電源管理模塊、電腦的主闆芯片組、或者簡單的LED驅動電路。這些案例的分析,讓我能夠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的電子産品聯係起來,從而更好地理解電路設計的目的和價值。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信號完整性”和“電源完整性”的講解。這不僅僅是簡單的連接,更是涉及到電路在高頻工作時,信號質量是否會受到影響,以及電源是否能夠提供穩定可靠的電壓。書中用大量的圖錶和仿真結果來解釋這些概念,讓我深刻地認識到,在實際的硬件設計中,這些看似細微的問題,往往會直接影響到産品的性能和穩定性。我也對書中關於“電磁兼容性”(EMC)的章節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在如今電子産品爆炸式增長的時代,電磁兼容性已經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設計指標。書中詳細介紹瞭電磁乾擾(EMI)和電磁敏感性(EMS)的來源,以及如何通過閤理的電路設計、PCB布局和屏蔽措施來提高産品的電磁兼容性。這一點對於那些希望將自己的設計産品推嚮市場的工程師來說,是必不可少的知識。書中還對“可製造性設計”(DFM)和“可測試性設計”(DFT)進行瞭深入的探討。這讓我明白,一個好的硬件設計,不僅要功能強大,更要易於生産和測試。例如,在PCB布局時,需要考慮元器件的間距、方嚮,以便於自動化貼裝和焊接;在電路設計時,需要預留測試點,以便於後續的功能測試和故障診斷。這些實踐性的考量,讓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更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最後,書中還提到瞭“低功耗設計”的重要性。在便攜式電子設備日益普及的今天,如何延長電池續航時間,降低能源消耗,是設計者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書中提供瞭一些關於如何通過選擇低功耗元器件、優化電路結構、以及采用低功耗設計策略來實現這一目標的方法。

評分

挺不錯的。

評分

內容不錯,其他老師推薦的,買來學習下

評分

書挺好的,沒有華麗的包裝,沒有紙墨的香氣,但主要的知識,是智慧,你們懂嗎

評分

評分

好書

評分

好東西,非常值得購買,贊一個

評分

比較好用的書!!!!

評分

very good,值得再次購買。

評分

好東西,非常值得購買,贊一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