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礼仪的孩子,走到哪里都受欢迎

懂礼仪的孩子,走到哪里都受欢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宋华 著
图书标签:
  • 礼仪
  • 儿童礼仪
  • 社交技巧
  • 情商培养
  • 行为习惯
  • 人际关系
  • 受欢迎
  • 教育
  • 成长
  • 好习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ISBN:9787515816418
版次:1
商品编码:1194510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78
字数:16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对那些懂礼貌的孩子报以微笑并送去夸奖,因为一个举止优雅、彬彬有礼的孩子能给我们的内心深处带来愉悦和舒适之感。

内容简介

  《懂礼仪的孩子走到哪里都受欢迎》分为“个人礼仪篇”“家庭礼仪篇”“学校礼仪篇”“公共礼仪篇”和“社交礼仪篇”五个部分,每个部分由两到三章组成,每一章有5-6个小节,由作者的女儿“依依”为线索穿起的小故事和道理构成,借依依的行为来引导幼儿礼仪教育。

作者简介

  宋华,自由撰稿人,策划、出版过图书《心灵解毒》《QQ王子马化腾》《幸福女人修炼术》等作品,本书是她初为人母后的感悟所得,渴望以一颗从容温和的父母心,陪伴孩子成长。

目录

个人礼仪篇
第一章 孩子的形象不可忽视 / 003
合适的衣服最好看 / 004
做妈妈的站姿监督员 / 007
臭宝宝人人避之 / 010
让手指学会“说话” / 012
美好的形象毁在小动作上 / 014
第二章 言谈是礼仪的另一张王牌 / 017
我为什么要叫他 / 018
等一会儿再说 / 021
会“聊天”是一项重要技能 / 024
教会孩子正确称呼他人 / 027
你可以说“不” / 030
第三章 品格是伴随一生的礼仪之基 / 033
说脏话的孩子 / 034
别给孩子种下“撒谎”的种子 / 037
乱发脾气的孩子没礼貌 / 040
别再拿孩子和别人比 / 043
比黄金更珍贵的是时间 / 046
家庭礼仪篇
第四章 对亲近的人也要讲礼仪 / 051
我们每个人都会老 / 052
孔融让梨的故事 / 055
教孩子“孝顺”,不如教孩子“爱” / 058
力做中国好邻居 / 060
养一只有“教养”的狗 / 063
第五章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 067
吧唧嘴的“恶果” / 068
告诉孩子你挣钱很辛苦 / 071
谢谢你替我做家务 / 074
我可以进来吗 / 076
独立自主,是孩子的权力 / 078
学校礼仪篇
第六章 尊重老师,重视礼仪 / 083
老师更喜欢“嘴甜”的孩子 / 084
不要打扰老师休息 / 087
教师节,送的是“心意” / 089
挑战“权威”要有分寸 / 092
遵守课堂纪律,是对老师的尊重 / 094
第七章 同学之间“礼”应互敬互爱 / 097
别以成绩区别对待同学 / 098
你喜欢被起外号吗 / 101
同学之间的冲突:敢作敢当 / 103
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 / 105
保护好同学的小秘密 / 107
比赛,不一定要赢 / 110
公共礼仪篇
第八章 有“礼”走遍天下 / 115
“悄无声息”地让座 / 116
请问,××路怎么走 / 119
没车的时候可以闯红灯吗 / 121
文明有礼的小“乘”客 / 123
叠好被子再离开 / 125
第九章 公共场所,礼仪的放大镜 / 129
顾客是有礼貌的“上帝” / 130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观众 / 133
别把文明一起丢了 / 136
孙悟空的反面作用 / 139
当美食“遭遇”礼仪 / 141
社交礼仪篇
第十章 拜访时的礼仪 / 147
春节拜访的注意事项 / 148
探望病人是项艺术 / 151
做个受欢迎的小客人 / 153
想想别人需要什么 / 156
好朋友的生日派对 / 159
第十一章 让孩子尽尽“地主”之“仪” / 163
让孩子与客人和平相处 / 164
小小“人来疯” / 167
别忘了,孩子也是主人 / 170
有朋自远方来 / 173
学会接受不喜欢的礼物 / 175
后 记 / 178

精彩书摘

  个人礼仪篇
  第一章
  孩子的形象不可忽视
  仪表,是向别人展示自己的第一步,也是一个人内在素质和个性特征的外在体现。对于孩子而言,形态礼仪是他们身上最好的装饰。从着装打扮到行为举止,甚至一些小动作,都向他人传递着孩子的基本礼仪。
  合适的衣服最好看
  一个人的穿着打扮是其身份的象征,如果装束与自己身份不符,即便自认为很美,在别人眼中也如“跳梁小丑”一般。在不同的场合选择合适的衣服,不仅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体现,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依依刚上小学时,有一天放学回家告诉我,她的新同学邀请她参加“化装舞会”,要求女生穿着公主裙、戴着花冠,还要化妆。
  我正在为现在小学生层出不穷的点子弄得哭笑不得时,依依又发话了:“妈妈,我要穿高跟鞋、公主裙,还要戴上皇冠,然后坐着我的南瓜马车去。”
  “高跟鞋、公主裙、皇冠,妈妈还有可能帮你弄到,可是这南瓜马车得找仙女借了。可是妈妈不认识仙女呀,怎么办?”我假装很苦恼的样子。
  “那就算了吧。”没想到依依这么简单就罢休了,“就将就着坐你的小车去吧。”依依一副很受“委屈”的样子。
  这之后的几天里,依依每天都在思考自己穿什么衣服“出席”更好,看着她写作业都心不在焉的样子我有些着急了,但这是孩子的社交,作为家长应该鼓励为先。“化装舞会”很快就到了。我应依依的要求给她买了一双有一点点跟的小凉鞋,然后又给她穿上了有很多层纱的公主裙,最后又给她画了淡妆,戴上了闪闪的小皇冠,依依才满意地出了门。
  到了依依的同学家,我看到了一群缩小版的“成年人”,之所以这样形容是因为每个小女孩都化了妆,有的还化了很浓的妆,贴着假睫毛,大大的裙摆让她们走路都不甚利索。
  最终这场“化装舞会”以失败告终,其中两个女孩因为“踩裙角”事件哭了起来,哭得假睫毛都掉了下来,满脸都是黑色的睫毛膏和眼线液。孩子的妈妈先是站在一旁手忙脚乱地帮孩子整理,后来耐心尽失,便大声呵斥起来。依依站在一旁,吓得大气都不敢出。
  当天晚上回家后,我问依依:“今天的聚会开心吗?”
  “不开心。”依依有气无力地回答我,“一开始的时候挺开心的,但是到那一会儿就不开心了。”依依解释道。
  “为什么呢?”我问。
  “因为大家都穿着很大的裙子,做游戏特别不方便。后来佳佳还哭了,本来还觉得她今天很漂亮,结果一哭起来就变丑了。还好我没哭。”依依回答说。
  “高跟鞋、化妆……这些都不是小朋友应该做的事情,你当然无法从中体会到快乐了。你看童话中的公主们,不都是长成大姑娘以后才会穿着高跟鞋去参加各种舞会的吗?”我用依依最爱看的童话故事讲道理。
  “怪不得我觉得今天穿着这双鞋,脚一直不舒服呢,原来是不适合我!妈妈你怎么不提前告诉我呢?”依依用有些怪罪的语气说道。
  “因为有些人就是‘不撞南墙不回头’啊!”我打趣依依道,依依听后不好意思地笑了。
  我们都明白,一个人的穿着打扮是其身份的象征,如果打扮得与自己身份不符,即便自认为很美,在别人眼中也如“跳梁小丑”一般。英国一位著名的形象设计师曾说:“这是一个两分钟的世界,你只有一分钟展示给人们你是谁,另一分钟让他们喜欢你。”这句话的深层含义就是:人们往往是通过一个人的着装打扮来评价这个人的。
  一个在美国上高中的女孩儿说她们学校定期会有一些晚宴,在这个晚宴上,男生要西装革履,女生则要穿正规的礼服,衣装不整洁、不正式会被教导主任“赶”出晚宴。起初她并没有把这些当回事,当其他同学都为了挑选衣服忙碌时,她却在做作业。后来一位韩国的学生因为衣着不达标而被严厉地批评了,当时教导主任的话是这样的:“你为什么不好好打扮自己?这是对别人的不尊重。”教导主任的话令这个女孩开始重新审视打扮这件事情。
  在不同的场合选择合适的衣服,不仅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体现,也是对他人的尊重。我虽然不鼓励孩子将很多的时间花费在穿着打扮上,但是也不得不认清一个现实:对于任何人而言,不同的场合选择合适的穿着将让我们事半功倍。
  做妈妈的站姿监督员
  与其时时刻刻监督孩子的仪态是否端正,不如让孩子作为“监督员”,让她在提醒父母的同时,先注意下自己的是否做得合格。久而久之,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就成为一种习惯了。
  “卧似一张弓,站似一棵松,不动不摇坐如钟,走路一阵风……”记得以前很喜欢听屠洪刚的《中国功夫》这首歌,每每听到,我母亲都会很合时宜地教育站在电视机旁边的我:“站如松!看看你那站相。”于是,我便立刻双腿并拢,腰背挺直。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这是我母亲对我的一贯教导,哪怕家里只有我们两个人,她也绝不允许我站的时候缩头躬腰、坐的时候像一堆烂泥一般。良好的站姿与坐姿是修养的最好体现。
  为此,我母亲特地送我去学芭蕾舞,目的就是使我的形体更加优美,就算做不到上台表演,至少可以端正站姿和坐姿。但是无奈我天分有限,只在舞蹈班上待了半年就转向了美术班。那半年的学习令我至今还记忆犹新,有时候为练一个站姿要经历一天的训练,但这也成就了我在年少时期“亭亭玉立”的身材,经常被老师选中担任领队、领操等。
  后来到了依依三岁的时候,我母亲依旧建议我将孩子送去芭蕾舞班,但是我却主张孩子在上学之前什么也不学。虽然没有送依依去舞蹈班,但是我也比较注重对她的姿态培养。依依七岁的时候,我发现她总是习惯性驼背。每次我提醒她后,她都会立刻将腰板挺直,但是坚持不了多久又恢复了原状。
  “依依,你怎么总是驼背呢?”有一次我问她。
  “可能是我太高了吧,我的同学都比我矮,跟他们说话时我总得低着头。”依依回答我。
  “可是,你总是这样弯腰驼背,形象非常不好。”
  “好吧,我以后会注意的。”依依向我保证。
  但是这种保证并没有起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直到有一天,我母亲对我说:“你看你现在就像个小老太太,走路总是不直腰,孩子都跟你学成‘小罗锅’了。”母亲的话令我大吃一惊。原来自己屡屡提醒却得不到实质性改善的原因在这里,这就跟我们不允许孩子玩手机,自己却拿着手机玩不停是一个道理。
  找到了根源,解决就不再是问题了。我开始时刻注意自己的站姿、坐姿和走姿,尽量腰背挺直。但是似乎这并没有引起依依的注意,而且她也已经过了热衷于模仿的年龄。为了得到依依的重视,我再次想到了一个主意。
  “依依,妈妈发现自己最近总是不直腰,这样对妈妈的腰椎十分不好,而且也影响妈妈的气质,你能不能帮忙监督下妈妈。只要妈妈驼背了,你就要赶紧提醒妈妈,好吗?”
  小孩子常被大人挑剔错误,所以当给她这样一个“报仇”的机会时,她自然很乐意接受。于是,当天我就被提醒了。当时我正在电脑前备课,依依从书房路过,忽然走进屋子,照着我的后背“啪”地拍了一下,并说:“妈妈,直腰!”
  我立刻将腰背直起,并一直保持着不再弯下,依依几次想过来“找茬”,都“失望”而归,但是对我如此“听话”还是很满意。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总会时不时地接到依依的“直腰提醒”,又过了一段时间,我惊喜地发现,依依的腰背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挺直了。
  而且经过验证,我发现这个方法简直就是个“万能”的方法,不管是坐姿,还是蹲姿,亦或是其他形体姿态,只要让依依作为“监督员”,她就会在提醒我或者她爸爸的同时先注意下自己是否做得合格,久而久之,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就成为一种习惯了。
  ……

前言/序言


《懂礼仪的孩子,走到哪里都受欢迎》—— 助力孩子成为内外兼修的小君子 在这个信息爆炸、人际交往日益复杂的时代,教会孩子如何在社会中得体地行事、优雅地沟通,已成为许多家长关注的焦点。“懂礼仪的孩子,走到哪里都受欢迎”这本书,正是应运而生,旨在为家长们提供一套系统、实用且充满智慧的儿童礼仪教育指南。本书并非生硬的条条框框,而是以启发式、情境化的方式,引导孩子理解礼仪的真正内涵,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品德,从而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赢得尊重、建立友谊,成为一个真正受欢迎的人。 内容概览: 本书内容包罗万象,涵盖了儿童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绝大多数社交场合和行为规范,力求全面地构建孩子的礼仪知识体系。我们将孩子们的成长阶段和生活场景细致地划分,深入浅出地讲解每一个环节中的关键礼仪要点。 第一部分:居家生活中的礼仪基石 家庭成员间的尊重与关爱: 孝敬长辈: 如何向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问好?在长辈面前应有的谦逊态度,例如:吃饭时等长辈动筷,倾听长辈的教诲,主动为长辈分担家务。学习使用敬语,表达感谢与关怀,如:“爷爷,您累不累?”“奶奶,我给您倒杯水。” 与兄弟姐妹的和睦相处: 分享玩具、互相帮助,学会协商与妥协,解决矛盾时避免争吵和动手,而是通过沟通来化解。理解并尊重彼此的空间和感受。 对待家庭成员的礼貌用语: “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基本礼貌用语的恰当使用时机与方式。如何在请求帮助、接受帮助、犯错道歉时,用真诚的语言表达。 良好的生活习惯: 整理自己的房间,不随意乱丢东西;餐桌礼仪,如不挑食、不浪费食物、不大声喧哗、吃饭时不玩手机;作息规律,按时睡觉起床,养成自主的习惯。 尊重家庭规则: 理解并遵守家里的各项规章制度,如: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外出时告知父母去向,不私自拿家里的财物。 做个懂事的孩子: 自我管理能力: 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在遇到挫折时不轻易放弃,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责任感: 承担自己的学习任务,照顾好自己的生活起居,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感恩之心: 学会感恩父母、老师、朋友,并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第二部分:校园生活中的文明风采 与老师的沟通之道: 课堂礼仪: 课前准备,按时上课,不迟到早退;上课时认真听讲,不随意打断老师讲话;提问时举手示意,待老师允许后发言,使用礼貌用语。 尊敬师长: 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对老师的教诲心存感激,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和建议。 与老师的日常交往: 如何向老师请教问题,如何感谢老师的帮助。 与同学的友谊桥梁: 集体荣誉感: 积极参与班级活动,为集体争光,团结同学,共同进步。 公平竞争与合作: 在比赛中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即使输了也要有风度;在团队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支持他人,共同完成目标。 分享与互助: 乐于分享自己的学习用品、零食,在同学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 解决同学间的小摩擦: 如何用平和的态度与同学沟通,理解他人的观点,学会包容与原谅。 校园环境的维护: 爱护公物: 不破坏学校的设施、设备,不随意涂鸦。 保持卫生: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保持教室和校园的整洁。 遵守校园秩序: 不在校园内追逐打闹,不大声喧哗。 第三部分:社交场合中的闪光点 做客与接待的艺术: 做客的礼仪: 提前预约,准时到达,不空手拜访,不随意翻动主人家的物品,不大声喧哗,离开时感谢主人的款待。 接待客人的礼仪: 热情迎接,为客人提供舒适的环境,主动询问客人需求,与客人愉快交流,送别客人时表达不舍。 餐桌上的风度翩翩: 正式宴请: 了解不同餐具的使用方法,如何优雅地用餐,不发出过大的声响,不将食物残渣掉落餐桌。 公共场合用餐: 在餐厅、食堂等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安静,不影响他人用餐。 食物的分享与礼让: 在多人用餐时,学会分享食物,不独占,主动为他人夹菜。 参加集体活动的注意事项: 生日派对: 准时参加,为寿星准备礼物,参与游戏,表达祝福。 节日庆典: 了解节日的意义,以恰当的方式参与庆祝活动。 参观游览: 遵守游览规则,不随意触碰展品,不大声喧哗,尊重工作人员。 人际交往中的沟通技巧: 如何介绍自己: 自信地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学校等基本信息。 如何倾听: 认真倾听对方说话,不随意打断,适时点头或回应,表达理解。 如何提问: 提出有意义的问题,了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 如何赞美: 真诚地赞美他人的优点和成就,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欣赏。 如何表达歉意: 在犯错时,勇于承认错误,并真诚地道歉。 第四部分:网络时代的文明素养 网络用语的规范: 健康的网络交流: 避免使用粗俗、攻击性或歧视性的语言。 保护个人隐私: 不随意在网络上泄露个人信息,警惕网络诈骗。 尊重他人: 在网络评论、论坛等场合,保持礼貌和尊重。 网络社交礼仪: 文明上网: 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法规,不参与网络暴力。 合理安排上网时间: 避免沉迷网络,影响学习和生活。 辨别信息真伪: 提高媒介素养,不轻信谣言。 第五部分:培养孩子的礼仪意识与品德 家长在儿童礼仪教育中的角色: 榜样作用: 家长自身的言行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示范礼仪。 耐心引导: 循序渐进,不急于求成,用鼓励和肯定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 将礼仪融入日常生活,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 鼓励与赞美: 及时表扬孩子的进步,强化其良好的行为习惯。 适度纠正: 在孩子犯错时,给予恰当的指导和纠正,而不是严厉的批评。 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礼仪: 趣味性: 将礼仪教育设计成游戏、故事、角色扮演等形式,增加趣味性。 情境模拟: 创设不同的社交场景,让孩子进行模拟练习。 阅读相关读物: 推荐优秀的儿童礼仪读物,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鼓励表达: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对礼仪的理解和感受。 礼仪与品德的融合: 内在的修养: 强调礼仪并非表面功夫,而是内心情感的表达,是尊重、善良、诚实等优良品质的体现。 同理心培养: 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感受,从而更好地做出得体的行为。 责任与担当: 礼仪教育与责任感、担当精神的培养紧密相连。 本书特色: 系统性: 从家庭到学校,从日常到特殊场合,全方位覆盖儿童可能遇到的礼仪场景。 实用性: 提供大量具体的行为指导和对话范例,家长可以立即应用。 趣味性: 采用生动活泼的语言,结合丰富的案例和故事,让孩子乐于接受。 情境化: 强调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运用礼仪,让孩子掌握“知行合一”的能力。 理念先进: 摆脱传统生硬的灌输模式,注重培养孩子的内在品德和独立思考能力。 “懂礼仪的孩子,走到哪里都受欢迎”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送给孩子一生受益的宝贵礼物。它将帮助您的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自信、从容、优雅地前行,成为一个真正被喜爱、被尊重、有影响力的人。让我们一起,用爱和智慧,为孩子点亮通往美好未来的礼仪之路。

用户评价

评分

《懂礼仪的孩子,走到哪里都受欢迎》这个书名,瞬间击中了我的心。作为一名家长,我深知,礼仪不仅仅是表面的客套,更是内在修养的体现。孩子有良好的礼仪,不仅能让他们在学校、在社会上更容易被接纳,更能培养他们独立自信的人格。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关于如何将抽象的礼仪概念转化为孩子能够理解和实践的具体行为的指导。例如,当孩子因为不熟悉某种社交场合而感到紧张时,这本书是否能提供一些实用的小技巧,帮助他们快速适应?或者,当孩子在与人交往中出现误会时,它是否能教会孩子如何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又如何真诚地道歉?我特别看重的是,这本书是否能帮助孩子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并将其融入到日常的言行举止中。如果这本书能包含一些场景化的案例,比如在家庭聚会、朋友生日派对、甚至在公共交通上,孩子应该如何表现,那将是非常有价值的。我期待这本书能成为一本“随身手册”,无论孩子走到哪里,都能从中汲取力量,展现出最好的自己,让“受欢迎”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

评分

不得不说,《懂礼仪的孩子,走到哪里都受欢迎》这个书名,实在是太直观了,而且充满了积极的引导意义。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些从小就懂得待人接物、举止得体的孩子,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好像自带光芒,吸引着周围人的目光和善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到礼仪的“心”里去,让孩子明白,礼仪的本质是为了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体谅,而不是一种刻板的规矩。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真正能让孩子“用起来”的方法,而不是那些让他们觉得枯燥乏味的条条框框。比如,在和长辈交流时,如何才能既尊敬又不失活泼?在和小伙伴玩耍时,如何才能既玩得开心又懂得分享和包容?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但又需要技巧的环节。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强调“同理心”的培养,让孩子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自然而然地做出合乎礼仪的行为。如果书中能有不同年龄段孩子适用的礼仪指南,那就更好了,毕竟不同年龄的孩子,他们的认知和表达方式是不同的。总之,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本关于如何让孩子成为一个有温度、有教养的人的指南。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就让人眼前一亮,《懂礼仪的孩子,走到哪里都受欢迎》。我第一眼看到它,就联想到了我小时候因为不懂事而闹出的各种尴尬场面,还有那些因为小小的礼貌举动而赢得赞赏的瞬间。这本书,我期待它能像一个温柔的向导,带领孩子们穿越那些可能存在的社交雷区,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自信,也更能获得他人的喜爱。我希望它不仅仅是讲述“怎么做”,更能深入浅出地解释“为什么这么做”,让孩子们真正理解礼仪背后的尊重和关怀。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通过角色的经历来展现礼仪的重要性,那肯定会更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毕竟,孩子们更容易接受那些能引起他们共鸣的故事情节,而不是干巴巴的说教。我尤其期待这本书能关注到一些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比如和长辈说话的语气,吃饭时的餐桌礼仪,以及如何与同龄人友好相处等等。如果它还能加入一些关于如何处理冲突、如何表达歉意和感谢的篇章,那就太棒了。总之,这本书在我心中,承载着一份对孩子良好品格养成的期盼,希望它能成为一本真正能帮助孩子提升情商、获得好人缘的宝贵读物。

评分

《懂礼仪的孩子,走到哪里都受欢迎》这个书名,仿佛在描绘一幅美好的画面:一个自信、有礼貌的孩子,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得到他人的喜爱和认可。我非常看重这本书能否让孩子们在学习礼仪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而不是压力。我希望它能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将那些看似繁琐的礼仪规则,变成孩子们乐于模仿和实践的习惯。例如,书中是否能通过一些小故事,让孩子理解为什么吃饭时不能发出太大的声音,或者为什么打招呼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我期待这本书能强调“真诚”的重要性,让孩子明白,真正的礼仪来自于内心的善意和尊重,而不是表面上的模仿。如果书中能包含一些关于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的内容,那就更具前瞻性了,毕竟现在是一个越来越国际化的世界。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孩子建立起积极的人际关系,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能够用自己的魅力去赢得尊重和友谊。它不仅仅是教会孩子“如何做”,更是点亮孩子内心深处那份对美好人际关系的渴望。

评分

《懂礼仪的孩子,走到哪里都受欢迎》这个书名,简洁明了,却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一直认为,礼仪是孩子融入社会、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石。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孩子理解,礼仪不仅仅是餐桌上的规矩,更是一种尊重他人、体谅他人的态度。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然而然地展现出良好的礼仪。比如,如何正确地使用“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如何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又如何在与人交流时保持眼神接触。我尤其看重这本书能否引导孩子理解“同理心”的重要性,让他们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做出更恰当的行为。如果书中能包含一些关于如何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倾听者,以及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想法的内容,那就更完美了。这本书,我期待它能成为一本真正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赢得尊重的“成长宝典”。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