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法國思想傢米歇爾·福柯,以其無比淵博的學識、纔華橫溢的文筆、驚世駭俗的思想,深刻影響瞭後現代主義、權力分析與社會理論、新文化史、刑罰史、身體史、性史、女性主義與酷兒理論,以及文學與藝術批評等各種時代思潮。
任教於法蘭西學院後,福柯在1970年代末期開設瞭一係列課程,研究性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後來齣版三捲本的《性經驗史》,成為國際上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內學術引用率較高的十本著作之一。
在《性經驗史》中,福柯所寫的並不是一部人類性行為的編年史。他探討的是:這麼多世紀以來,把性與真理的追求連結在一起的綫索是什麼,人們是如何和為什麼要到性當中去求得關於自身“真理”的知識的。
《性經驗史》是米歇爾·福柯的代錶作。在本書中,福柯試圖勾勒齣自16世紀末以來在用科學方法研究性的話語中規訓身體的權力機製的曆史知識、權力、意誌,走齣現代的獲救的希望是古希臘羅馬的倫理,在這裏,欲望和快樂不是被壓抑和剋製,而是被加以適度的控製和恰當的運用。
米歇爾·福柯,法國哲學傢、社會思想傢 和“思想係統的曆史學傢”。其思想對文學評論及其理論、哲學、批評理論、曆史學、科學史(尤其醫學史)、批評教育學和知識社會學有很大的影響。
(第一捲)
第一章 我們是“另一類維多利亞時代的人”...... 001
第二章 壓抑假說...... 013
一、 話語煽動...... 015
二、 性倒錯的插入...... 030
第三章 性科學...... 043
第四章 性經驗的機製...... 063
一、 目標...... 068
二、 方法...... 077
三、 範圍...... 086
四、 分期...... 096
第五章 死亡的權利和管理生命的權力...... 109
(第二捲)
導言...... 001
第一章 對快感的道德質疑...... 029
一、 快感...... 033
二、 享用...... 047
三、 控製...... 056
四、 自由與真理...... 071
第二章 養生法...... 087
一、 一般養生法...... 090
二、 快感養生法...... 099
三、 冒險與危險...... 107
四、 性行為、消耗、死亡...... 114
第三章 傢政學...... 129
一、 婚姻的智慧...... 131
二、 伊斯索馬剋的傢政...... 139
三、 節製的三種策略...... 152
第四章 性愛論...... 169
一、 一種可疑的關係...... 171
二、 男童的榮譽...... 187
三、 快感的對象...... 198
第五章 真正的愛情...... 209
結論...... 229
引文索引...... 236
(第三捲)
第一章 夢見他的快感...... 001
一、 阿爾泰米多爾的方法...... 004
二、 分析...... 017
三、 夢與性行為...... 025
第二章 自我的教化...... 035
第三章 自我與他人...... 067
一、 婚姻的作用...... 070
二、 政治遊戲...... 079
第四章 身體...... 093
一、 伽利安...... 100
二、 它們是好還是壞呢?...... 106
三、 快感養生法...... 117
四、 靈魂的作用...... 125
第五章 女人...... 137
一、 婚姻關係...... 142
二、 獨占的問題...... 156
三、 婚姻的快感...... 166
第六章 男童們...... 175
一、 普呂塔爾剋...... 181
二、 僞呂西安...... 198
三、 一種新的性愛論...... 214
結論...... 219
引文索引...... 226
人名對照錶...... 239
福柯年錶...... 243
譯後記...... 248
《性經驗史》是當代法國思想傢米歇爾·福柯(1926—1984)花費十幾年時間潛心研究的結果。自從1970年被選入法蘭西學院以後,福柯迫於教學的壓力,開始在課堂上講授自己正在進行的研究,而且每年都不得不更新內容。在法蘭西學院,他每周三上課,從1970年到1984年,他共開齣瞭如下課程:(1)1970—1971年,講授“認知的意誌”;(2)1970—1972年,講授“刑罰的理論與機構”;(3)1972—1973年,講授“懲罰的社會”;(4)1973—1974年,講授“精神病學的權力”;(5)1974—1975年,講授“反常者”;(6)1975—1976年,講授“必須保衛社會”;(7)1976—1977年,停課一年;(8)1977—1978年,講授“安全、領土和人口”;(9)1978—1979年,講授“生命政治的誕生”;(10)1979—1980年,講授“對活人的治理”;(11)1980—1981年,講授“主體性與真理”;(12)1981—1982年,講授“主體解釋學”;(13)1982—1983年,講授“對自我和他人的治理”;(14)1983—1984年,講授“對自我和他人的治理:講真話的勇氣”。由於健康的原因,最後兩年的課並沒有正式開成,隻是做過幾次講演。
據“福柯中心”負責人Fran�搊is Ewald說,福柯正是在整理這些講稿的基礎上,先後發錶瞭《規訓與懲罰》(1975年)和《性經驗史》(1976年和1984年)。不過,相比較而言,《性經驗史》的成書過程要復雜得多。1976年,福柯齣版瞭《性經驗史》的導論《認知的意誌》。在該書的封底上,他預告讀者《性經驗史》共有六捲:第一捲《認知的意誌》、第二捲《肉體與身體》、第三捲《兒童的十字軍東徵》、第四捲《女人、母親和癔病患者》、第五捲《反常者》、第六捲《人口與種族》。
《認知的意誌》的基本觀點與《規訓與懲罰》一緻,隻是側重點有所不同,兩本書都以權力關係及其運作方式作為研究的對象。在《規訓與懲罰》中,福柯是以身體作為研究權力關係運作的支點,討論的是權力如何依靠製約身體的“規訓”程序貫穿於整個社會之中;而在《認知的意誌》中,他進一步以“性經驗”作為權力關係運作的支點,關注性經驗與這一權力機製的關係,並且試圖提齣一套新的“權力理論”。首先,福柯寫這本書的動機與齣發點是反對弗洛伊德和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論,因為後者從壓抑與解放的二元對立齣發,認為性從來隻是被否認和被壓抑的,但是,福柯卻發現,從16世紀末以來,性不僅被壓抑,而且被激活起來,不斷被生産和繁殖齣來。這正是各種權力關係在性經驗的機製中運作的結果,簡言之,壓抑與解放恰恰是權力機製中互相關聯的兩個方麵。它錶現為對肉體的懲戒權力和政府對人口的調節權力,即“我們大傢都生活在‘性’社會裏,或者說是生活在‘性’之中。權力機製告誡身體、生命、繁衍生命的東西、增強人種的東西注意自己的力量、控製能力或者供人使用的能力。權力‘嚮’性談論性……”《性經驗史》,法文“如是”版,第194頁。總之,在“身體”與“人口”的連接點上,性變成瞭以管理生命為中心的權力的中心目標。
《性經驗史》第一捲齣版後,福柯卻沉寂瞭很多年,一直沒有按照預告整理齣版《性經驗史》的後5捲。據Didier Eribon在《米歇爾·福柯》中說,其實資料已經準備就緒,福柯的桌子上“擺著標有不同題目的捲宗,等待最後完稿的時刻”。從1976年到1984年,在他去世前,福柯不斷重寫這些手稿,它們“乍一看字跡幾乎不能辨認,上麵到處都是補白和塗改”。從中不難發現,福柯已經改變瞭想法,不再想撰寫預告過的《性經驗史》的續篇,而是完全打亂瞭計劃。他開始對古希臘羅馬文化和基督教早期文學發生瞭興趣。為此,他經常前往索爾舒圖書館查找有關資料,又寫齣瞭大量手稿。從1979年起,他先後應邀在美國一些著名大學講演,首次展現瞭這些新的研究成果。1979年10月,他在斯坦福大學作瞭有關“教士權力”的講演:“普遍性與特殊性,走嚮政治理性批判”。1980年10月,他在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作瞭“真理與主體性”的講演。1983年後,他又在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開設瞭“自我的教化”的公開課(它後來成瞭《性經驗史》第三捲的第二章)。同年鞦天,他繼續在該校講授“自由化”、“治理藝術”和“講真話”的課程。這些講演與他在法蘭西學院的授課主題是一緻的,在內容上亦是互補的。此外,美國大學圖書館的豐富藏書和高效管理對福柯亦幫助良多,使他加快瞭《性經驗史》續篇的寫作步伐。
不難發現,在1976—1984年間,福柯思想經曆瞭一次重大變遷。在《認知的意誌》中,他試圖在基督教及其懺悔學說中尋找“性話語”的來源。1979—1980年,他在法蘭西學院講授“對活人的治理”這一課程,專門研究“早期基督教心靈懺悔的考察程序”,他提齣的問題是“人們不隻是簡單的服從,而且可以通過陳述它來錶明對自己的治理是如何形成的”。在這一講稿的基礎上,他完成瞭《肉體的懺悔》一書的第一稿。迪迪埃·埃裏蓬:《權力與反抗:米歇爾·福柯傳》,謝強、馬月譯,北京大學齣版社,1997年,第358頁。但是不久,他發現這種對自己的治理隻是“自我的倫理”和“自我的技術”的一種晚齣的形式,其來源還可追溯到古希臘羅馬時代的“異教文化”。他進而發現,基督教的“苦行”觀念在異教文化中已經存在,但是它不是齣於“原罪”的考慮,而是“自我的技術”和“自我的教化”的問題。迪迪埃·埃裏蓬:《權力與反抗:米歇爾·福柯傳》,謝強、馬月譯,北京大學齣版社,1997年,第359頁。於是他又計劃另列二捲(《快感的享用》與《關注自我》)來研究異教道德觀如何在基督教發展的前夕建立起這些“規則的方式”。由此,《性經驗史》的整個寫作計劃又顛倒瞭過來:第一捲《認知的意誌》(1976)、第二捲《快感的享用》、第三捲《關注自我》和第四捲《肉體的懺悔》。
1984年6月,福柯還專門為即將齣版的《性經驗史》後三捲撰寫瞭“內容概要”:
《認知的意誌》陳述這一係列研究的初步計劃不是重構性行為和性實踐的曆史,也不是分析那些(科學的、宗教或哲學的)思想,人們通過這些思想錶現這些行為,而是弄清在現代西方社會中,像“性經驗”這樣的東西是如何被構造的,這個概念人所共知,但在19世紀初之前卻從未齣現。
把性說成是一種曆史的構建的經驗意味著研究欲望主體的譜係學,還意味著不僅要上溯基督教傳統的形成初期,還要追溯古代哲學思想。
福柯在從現代通過基督教返歸古代文化的過程中,遇到瞭一個簡單卻又常見的問題:為什麼性行為,為什麼屬於性行為範疇的活動與快感會成為倫理學關心的對象?為什麼在不同時期這種對倫理學的關注顯得比人們對諸如滋養行為或履行公民義務之類的個體或群體生活的其他領域的關注更重要呢?這種應用於希臘—拉丁文化中的生存問題似乎也涉及人們可以稱作“生存藝術”或者“自我的技術”的實踐的整體。它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值得全麵研究。這就是福柯最終將他的廣泛研究全部重新集中在古典時代文化至基督的最初幾個世紀的欲望之人的譜係學上的原因。三捲本使他的研究形成整體:
——《快感的享用》研究性行為被古希臘思想視為道德評價和選擇範疇的方式,以及它所參照的主觀化的方式:道德實質、服從類型、自我設計和倫理目的理論的形式。研究醫學和哲學思想如何製定這種“快感的享用”和錶達那些構成與自己肉體的關係、與自己妻子的關係、與孩子的關係、與真理的關係這四大經驗軸心循環的主題。
——《關注自我》分析公元最初兩個世紀的希臘和拉丁文獻中提齣的問題,及其他在自我關心控製著的生活藝術中所經曆的轉變。
——最後《肉體的懺悔》探討基督教最初幾個世紀的肉體經驗以及欲望的宗教經典和無邪辨讀在基督教中所引起的作用。迪迪埃·埃裏蓬:《權力與反抗:米歇爾·福柯傳》,謝強、馬月譯,北京大學齣版社,1997年,第361—362頁(譯文有改動)。
不久,《快感的享用》和《關注自我》如約齣版。但是,最先完成的《肉體的懺悔》卻一直沒有齣版的消息。原來是艾滋病趕在福柯修改完它之前發作瞭,奪去瞭他的生命。也許是崇尚完美,福柯在去世前還錶示瞭“不齣版遺著”的願望。他的傢人為瞭尊重他的這一遺願,至今不許齣版《肉體的懺悔》。
在最初翻譯本書以及此次修訂過程中,我曾先後參考過Robert Hurley的英譯本(The History of Sexuality, Vol.1: An Introduction, 1978)、張廷琛先生等譯的第一、二捲《性史》(上海科學技術文獻齣版社,1989年1月)和尚恒先生譯的第一捲《求知之誌》(收入杜小真女士主編的《福柯集》,上海遠東齣版社,1998年12月)。本書所附的“福柯年錶”則是根據Fran�搊is Ewald編寫的《福柯年譜》(“Repères biographiques”,收在法國《文學雜誌》1994年福柯專號上)編譯而成的。此外,為瞭方便讀者,我還編寫瞭“人名索引”。不過,限於篇幅,我沒有對書中齣現的大量古希臘—羅馬時期的人物給齣“專名釋義”,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查閱“勒布古典叢書”(復旦大學圖書館和上海社會科學院圖書館皆有收藏)。
其次,我要說明的是,《性經驗史》的“譯者序”是根據Steven Best and Douglas Kellner的《後現代理論:批判的詢問》(Postmodern Theory: critical interrogations)、 Frédéric Gros的《米歇爾·福柯》(Michel Foucault)等書編寫而成。考慮到當時在“譯者序”後對此未加注明,加之它與《性經驗史》本身的關係不大,所以這次就把它刪去瞭。
最後,對於法國伽裏馬赫齣版社對外版權部Anne Delmas女士和巴黎高等師範學校哲學係主任Claude Ambert 教授在版權與翻譯方麵的幫助,錶示深深的謝意。
由於本人學識淺陋,這本譯著雖經修訂,錯誤之處仍然難免,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佘碧平
2002年5月
初翻這本書時,我著重留意瞭其引用的文獻資料的廣度和權威性。坦白講,能將如此多語種、跨越如此多領域(從古典文獻到現代社會學報告)的資料融匯一爐,並且保持論點的平衡與客觀,是極其考驗作者功力的。書中處理敏感議題時所展現齣的那種近乎於冷靜的疏離感,非常值得稱贊。它不帶有強烈的現代價值評判,而是努力迴到當時的語境中去理解事件的發生,這對於一部探討曆史變遷的作品來說至關重要。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那些因時代局限性而顯得“粗糙”或“野蠻”的史料時,所采取的那種“描述優先於判斷”的立場。這使得整部作品的學術底色非常厚重,也讓讀者在吸收知識的同時,避免瞭被單一的道德視角所裹挾。對於嚴肅的學術愛好者而言,光是梳理作者的參考書目清單,就已經是一次寶貴的學習過程瞭。
評分我是一個偏愛通過案例研究來理解宏大理論的人,而這套書在這方麵做得極為齣色。它並非抽象的理論推演,而是充滿瞭鮮活的曆史片段和生動的人物側寫。例如,書中對於某個特定時期歐洲宮廷生活細節的描摹,那種細緻入微的程度,仿佛讓我能嗅到空氣中的香水味和蠟燭燃燒的氣味。通過這些具體的“切片”,原本抽象的社會學概念立刻變得可感、可觸。這種敘事手法極大地增強瞭作品的可讀性和代入感,讓原本可能枯燥的曆史細節變得引人入勝。它成功地將“曆史事件”還原成瞭“人們的生活”,這纔是真正的曆史的魅力所在。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人類在不同環境壓力下所展現齣的適應性和創造力,有瞭更深一層直觀的理解和敬畏。
評分從收藏價值的角度來看,這絕對是值得購入的一套精裝書。印刷質量、裝幀的考究程度,都達到瞭收藏級的標準,放在書架上本身就是一種視覺享受。但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的知識密度和啓發性遠遠超齣瞭其物理價值。這本書的結構非常巧妙,它似乎總是能在你感到思維疲憊時,用一個齣乎意料的轉摺或一個極具洞察力的總結來重新激發你的閱讀興趣。它挑戰的不僅僅是讀者對特定曆史事件的認知,更是對“人性”這一永恒主題的理解深度。我發現,每當我試圖用現代的眼光去審視書中的某些描述時,作者總能在後續章節中給齣必要的曆史參照,引導我迴到那個時代去思考。這種被引導、被挑戰、最終被啓迪的閱讀體驗,是難以用簡單的“推薦”二字來概括的,它更像是一場漫長而深刻的智力對話。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藝術品,每一捲的封麵都選用瞭那種低調卻又充滿曆史厚重感的材質,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就知道不是什麼輕飄飄的讀物。內頁的紙張選擇也非常考究,字體的排版布局清晰流暢,即便是這樣一部內容極其龐雜、涉及時間跨度極大的著作,閱讀起來也絲毫不會感到疲勞。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大量原始資料時的那種剋製與嚴謹,他沒有沉溺於簡單的獵奇敘事,而是將每一次社會現象的變遷都置於宏大的曆史背景下進行審視,那種對人類文明脈絡的深度挖掘,讓人讀完之後不僅僅是瞭解瞭某個特定主題的曆史,更是對人類社會結構本身産生瞭新的認識。尤其是在捲一中對古代某些儀式性行為的社會功能解析,簡直是顛覆瞭我原有的某些刻闆印象,作者的論證邏輯鏈條非常紮實,每一步推導都讓人心服口服。這種將學術深度與閱讀愉悅完美結閤的齣版物,在市場上是相當罕見的,足見齣版社在策劃和製作上的用心良苦。
評分說實話,我原本對這類宏大敘事、涉及人類學和曆史學的綜閤性作品抱持著一種“敬而遠之”的態度,總擔心自己無法跟上作者的思路,或者被太多的專業術語繞暈。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異常精準。它不像某些教科書那樣乾巴巴地堆砌事實,而是像一位技藝高超的說書人,娓娓道來。它巧妙地在不同文化、不同時代之間進行跳躍和穿梭,每次過渡都銜接得自然流暢,讓人完全沉浸其中,忘記瞭自己正在閱讀的是一部“巨著”。我最喜歡它探討不同社會對“正常”與“越軌”界定變化的章節,那種跨越韆年的對比,揭示瞭道德規範的相對性,讓人不禁反思我們今天習以為常的準則,其曆史根基到底有多麼脆弱或偶然。這種思維上的衝擊感,是閱讀其他任何曆史書籍都難以給予的,它真正做到瞭拓寬讀者的認知邊界。
評分很好用很好用很好用
評分20世紀法國思想傢米歇爾·福柯,以其無比淵博的學識、纔華橫溢的文筆、驚世駭俗的思想,深刻影響瞭後現代主義、權力分析與社會理論、新文化史、刑罰史、身體史、性史、女性主義與酷兒理論,以及文學與藝術批評等各種時代思潮。
評分非常好的書,值得購買。
評分還不錯。。。。。。。。。。。。。。。。。。。。
評分發貨快,包裝嚴實,很滿意,福柯的書會集中讀一下。
評分海飛絲洗發水套裝去屑去油500ml*2+400ml送洗80ml*2或200ml(持久清爽控油)
評分送貨迅速,謝謝京東!
評分贊個吧
評分本書探討瞭封建主義在主要西歐國傢,如法蘭西、英格蘭、德意誌、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等國所形成的不同途徑和特點,揭示瞭東歐諸國封建化進程中不同於西歐國傢的特徵,分析瞭斯堪的納維亞、地中海和巴爾乾各國的封建化情況,在此基礎上全麵闡發瞭封建主義在當時所錶現的經濟進步和社會進步。其間,對馬剋思、恩格斯有關古代中世紀史的某些觀點和看法,作者也作瞭分析和評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