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历史、酒文化爱好者 红学大师冯其庸先生为本书撰写书名,著名文艺理论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党圣元为本书写推荐语“实乃书香之醉人,而非酒之醉人也”。一本大家小书,带你领略明朝酒文化的风俗画卷。
内容简介
《明朝酒文化》是著名文史学家王春瑜先生关于明朝酒文化的一本专著。作者以“滴酒观世界”,小中见大,从酒的角度剖析明朝社会的横断面,处处留意,将酒文化置于明朝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审视,以酒为媒,以诙谐轻松的笔墨描绘了明朝社会生活的风俗画卷。
作者简介
王春瑜,江苏省建湖县人,1937年生于苏州。196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1963年毕业于该校研究生班元明清史专业,获得博士学位。在上海师范大学任讲师。1979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工作,1988年晋升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92年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出版集团学术顾问,新闻出版署国家出版基金评审专家。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神州何处无酒家—酒与明朝社会
第一节 酒的生产 / 1
一、酒商制作 / 1
二、富民自酿 / 3
三、农家制酒 / 9
第二节 酒的销售 / 13
一、酒佳不怕路遥 / 13
二、处处酒帘在望 / 14
三、自古奸商花样多 / 20
四、酒的计量 / 21
第三节 酒与法 / 22
一、酒与犯罪 / 22
二、阳间最后一碗酒 / 26
第四节 酒与妓 / 27
一、《桂枝香·嘲酒色》 / 27
二、刘峣的悲剧 / 27
三、齐雅秀、钱福的喜剧 / 29
第二章 酒海卷起千丈波—酒与明朝政治
第一节 酒与皇帝 / 31
一、内法酒 / 31
二、御酒一瞥 / 31
三、宣宗《酒谕》 / 33
四、状元酒 / 34
五、头脑酒 / 37
六、太祖、武宗逛酒店 / 39
七、小吏张泽的历史眼光 / 39
第二节 酒与宦官 / 40
一、酒醋面局 / 40
二、勒索、受贿、贸易 / 41
三、生漆酒 / 42
四、干醡酒 / 43
五、宦官与酿酒业的发展 / 44
第三节 酒与政风 / 44
一、孙慧郎 / 44
二、严嵩置酒高会 / 45
三、况钟禁酗酒 / 47
四、东袁载酒西袁醉 / 47
五、县官卖酒 / 49
六、京官的长夜之饮 / 50
七、明朝官场吃喝风考略 / 51
第四节 酒与外交 / 54
一、宴请来使 / 54
二、光禄寺的花招 / 54
第三章 月斜不靳酒筹多—酒与明朝文化艺术
第一节 酒具 / 56
一、五花八门的酒具 / 56
二、黑玉酒瓮 / 57
三、玛瑙酒壶、犀杯、美人杯 / 57
四、平心杯 / 58
五、子孙果盒 / 59
六、金莲杯 / 59
七、成窑酒杯 / 60
八、王银匠 / 61
九、瓦羽觞 / 62
一○、品官与酒具 / 62
一一、一则笑话 / 62
第二节 酒社 / 63
一、“吃会”、莲花酒社 / 63
二、酒社的政治色彩 / 64
第三节 酒德 / 65
一、酒之辱 / 65
二、以酒虐人 / 67
三、苏氏之德 / 67
四、鼻饮 / 68
五、方廉之廉 / 68
六、陆深与酒 / 69
第四节 酒品 / 69
一、酒色 / 69
二、酒味 / 71
三、谢氏品酒 / 71
四、宋氏品酒 / 72
第五节 酒与礼俗 / 74
一、乡饮酒礼 / 74
二、酒与节日 / 78
三、酒与祭祀 / 80
四、以水代酒 / 80
第六节 酒与文学 / 81
一、酒令 / 81
二、酒对联、骈语 / 88
三、酒与戏曲 / 90
四、酒与小说 / 92
五、酒与诗歌 / 97
六、酒与民间文学 / 100
第七节 酒与艺术 / 104
一、酒与画 / 104
二、酒与制陶 / 107
三、酒与音乐 / 108
四、酒与戏术 / 110
第四章 天涯谁是酒同僚—酒与医学、园林、旅游
第一节 酒与医学 / 112
一、药酒 / 112
二、特种药酒 / 114
三、龟龄集酒 / 116
四、醒酒方 / 119
五、饮酒忌 / 120
六、迷药与蛊毒 / 121
七、由你奸似鬼,吃了老娘洗脚水—蒙汗药之谜 / 123
八、蒙汗药续考 / 128
第二节 酒与园林 / 130
一、酒文化的宝贵史料 / 130
二、无数离情细雨中 / 133
三、流觞 / 134
四、酒店新开在半塘 / 134
第三节 酒与旅游 / 136
一、徐弘祖与酒 / 136
二、酒与旅游点 / 137
三、携酒而游的千古佳作 / 138
四、旅游酒具 / 139
五、酒与地方美食 / 140
附录 蒙汗药与武侠小说 / 142
精彩书摘
四月
三、龟龄集酒
谈论明朝酒文化,龟龄集酒也值得一说,而要说清楚龟龄集酒,则需从老君益寿散说起。
今日,山西出产的龟龄集酒,享誉国中。然述其来源,则可谓久矣。
由宋真宗景德进士张君房主持所编的《云笈七签》,是一部大型道教类书。据《云笈七签》卷74方药部记载,古有老君益寿散者,为养生助阳之滋补药品,因得以在宫中流传。而到了嘉靖年间,该滋补药品更是颇得嘉靖皇帝的青睐。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骢,少年登基,好道教,耽溺于斋祀玄修诸事,并以迷恋女色为长生不老之途径。正是由于此缘故,嘉靖皇帝朱厚熜向天下颁诏,征集名医仙药,时有方士邵元节和陶仲文便将道家类书《云笈七签》中所记载的“老君益寿散”重新调配,制成了可“长生不老”的所谓“仙药”,献给嘉靖皇帝。“老君益寿散”传为葛洪所创,据相关典籍记载,其配方、炮制之法、效用如下:
天门冬五两(去心,焙),白术四两,防风一两(去芦头),熟地黄二两,细辛三分,干姜一两(炮裂,锉),桔梗一两(去芦头),天雄半两(炮裂,去皮脐),桂心半两,远志一两(去心),肉苁蓉—两(酒浸,去皱皮),泽泻一两,石斛半两(去根锉),柏实半两,云母粉半两,石韦半两(去毛),杜仲半两(去粗皮锉),牛膝半两(去苗),白茯苓半两,菖蒲半两,五味子半两,蛇床子半两,甘菊花半两,山茱萸半两,附子一两半(炮裂,
去皮脐)。右件药捣,罗为散。平旦酒服三钱,冬月日三服,夏平旦一服,春、秋平旦日暮各一服。药后十日知效,二十日所苦觉灭,三十日气力盛,四十日诸病除,六十日身轻如飞,
七十日面光泽,八十日神通,九十日精神非常,一百日已上,不复老也。若能断房,长生矣!
用人乳配制而成。
邵元节和陶仲文将此“仙药”方进献给嘉靖之前,对药方作了一些改进,而改良后的药方效果更好,朱厚熜十分高兴。为了强健身体,嘉靖皇帝服用了不少老君益寿散,并将此药方取名为“龟龄集”,意思是寿比龟长。从此,龟龄集方遂被明宫奉为“秘享之宝”。
此事,嘉靖时曾擅专国政达二十年之久被称为“青词宰相”的权臣严嵩在其文集《嘉靖奏对录》有记载,这里不赘。此书原刻本现藏图书馆本部。
到了清朝,又有两位皇帝对龟龄集相当着迷,一位是雍正皇帝,一位是乾隆皇帝。然而,彼时的龟龄集实际上长期搁置,而酷想长寿不老的雍正皇帝,便于雍正八年(1730)要求宫廷御医张尔泰等人在明朝龟龄集28味方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并且终于研制成功。
据相关记载,作为清宫“御用圣药”的龟龄集方,使用了当归、杜仲、青盐、生地、锁阳、熟地、补骨脂、川牛筋、枸杞子、天门冬、肉苁蓉等三十三味中药,除了用到人乳而外,还有醋、井水、河水、烧酒等。这种药的炮制工序十分复杂,不仅需要炼“三十五天”,而且取出来之后还需要放进干涸的水井中“浸埋七日”。不但如此,而且整个炮制过程还非常神秘,需要选“吉日良时,入净室修合一处,忌鸡、犬、孝服妇人见之”。
龟龄集须与黄酒一起服用。据宫中档案《龟龄集方药原委》所记,服下此药之后,“浑身燥热,百窍通和,丹田温暖,痿阳立兴”。由此来看,该药应该有“壮阳”之功效,否则嘉靖皇帝以及后来的雍正、乾隆二帝,又为何如此嗜食呢?在清代,龟龄集方是宫廷秘方,秘不外传,雍正帝对其兴趣最大,乾隆帝则更是对其迷信到了“不可一日不用”的地步。
龟龄集方中,重要的配料之一是“人乳”,因此可以说,服用该药的帝王们实际上就是天天服用人乳。
此秘方后来流落到山西太谷县,龟龄集成了山西特产的一种著名中药。而值得一提的是,经现代科学检测龟龄集方确是一副妙药。此方目前系中药“四大保密品种”之一,但现代配方中已经放弃了“人乳”。
正是:
嘉靖皇帝杯中物,人间苍凉五百年。
当年温情今何在?龟龄集酒暖心田。
……
前言/序言
序同饮明朝酒
晚明时江南名士袁中郎在《觞政》中说:“饮不能一蕉叶,每闻鈩声辄踊跃,遇酒客与留连,饮不竟夜不休,非久相狎者,不知余之无酒肠也。”1如此看来,中郎好酒,实属有酒心无酒量者。前辈风流,我辈后生小子,岂能企及?以不才而论,比起中郎,惭愧的是,我并不好酒,只是岁月催人老,每感供血不足,为了活血化瘀,才喝点酒,但一瓶茅台,自斟自饮,半年才能瓶空。因此,我谈酒—可以说好谈酒,与传统文人就酒谈酒不同,也无曹孟德煮酒论英雄的豪气,而是“三句不离本行”,用自己的职业本能—明史学者的眼光,回眸几百年前明朝的酒文化。语曰“滴水观沧海”,滴酒也可观世界。透过明朝的酒,我们可以看到明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若干层面或剪影:用毒酒让政敌闭嘴;贪官治酒高会;十字坡下的黑店用蒙汗药酒麻翻投宿者;多少雅士饮酒高歌,多少落魄者借酒消愁;“头脑酒”让今人似乎摸不着头脑;夕阳下乡间树梢上的“酒望”,给田夫野老带来几多欢欣、几多温暖……朋友,让我们端起明朝酒杯,浅斟低酌,细品明朝酒文化,感悟明朝风流余韵,面向未来,祝福炎黄儿女明天月常圆,人长久!
二○一六年
《大唐风雅:唐代酒宴与社交礼仪》 本书将带您穿越回那个盛世大唐,深入探究唐代酒宴所承载的丰富文化内涵。我们不仅仅关注酒的种类、酿造技艺,更着力于描绘酒在唐代社会生活中的多重角色——它是文人雅士抒发情怀的载体,是君臣僚属维系关系的纽带,是市井百姓欢庆喜乐的媒介。 第一部分:琼浆玉液,杯盏流韵 名酒荟萃,风味万千: 从名扬四海的“兰陵美酒”到地方特色鲜明的“枸酱”,我们将一一品鉴唐代文人墨客笔下的各类佳酿。解析这些酒的产地、原料、酿造工艺,以及它们在不同场合下的独特风味与地位。例如,我们将会详细介绍唐代对“酒”的分类,包括稻米酒、果酒、药物酒等,并对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酒品进行深入挖掘。 饮器之美,琳琅满目: 唐代的饮酒器具不仅是盛酒之器,更是艺术与工艺的结晶。本书将细致展现唐代金银器、陶瓷器、漆器等各类精美酒器的造型、纹饰与制作工艺,分析它们如何反映当时的审美情趣与社会阶层。从精致的金盏银樽到古朴的陶杯,每一件器物都诉说着一段历史。 第二部分:宴饮之礼,礼仪之邦 宫廷盛宴,礼乐合奏: 揭示唐代宫廷酒宴的规模宏大、仪式繁复,如何成为帝王彰显权势、笼络臣下的重要场合。我们将重现那些金碧辉煌的宫廷宴饮场景,分析其中涉及的朝会礼仪、音乐舞蹈、宴饮规程,以及这些规程背后的政治与社会意义。 文人雅集,诗酒唱和: 聚焦唐代文人饮酒的独特风尚,探讨酒在诗歌创作、思想交流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解读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文豪的饮酒诗篇,还原他们在酒后的豪情壮志、悲伤愁绪,以及借酒消愁、激发灵感的瞬间。我们将特别关注“酒”在唐诗中的意象,如“举杯邀明月”、“对酒当歌”、“人生得意须尽欢”等,分析其文化意蕴。 市井百态,欢歌笑语: 描绘普通百姓如何在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等场合饮酒,展现酒作为连接人际关系、调节生活氛围的重要元素。我们会深入到市井的酒肆、家庭的宴饮,感受那份朴实而真挚的喜悦。 第三部分:酒与文化,千古流传 酒道与哲学: 探讨唐代文人对酒的哲学思考,如“酒适”、“醉后悟道”等观念,分析酒文化如何与道家、佛家思想相互渗透,影响唐人的生死观、人生观。 酒与艺术: 深入分析酒在唐代绘画、雕塑、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中的表现,如何成为艺术家们创作的灵感源泉和表现对象。 酒与民俗: 梳理唐代与酒相关的民俗活动,如祭祀、祈福、节庆中的饮酒习俗,以及这些习俗如何传承至今。 本书特色: 史料翔实,考证严谨: 广泛引用唐代史书、笔记小说、诗文集等一手资料,力求还原历史真相。 图文并茂,生动再现: 结合大量精美的唐代文物图片、复原图,辅以细腻的文字描述,让读者身临其境。 视角独特,深度挖掘: 跳出传统对酒的物质层面解读,着重于挖掘酒在唐代社会、文化、思想等多个层面的深层联系。 《大唐风雅:唐代酒宴与社交礼仪》不仅是一部关于酒的书,更是一幅描绘盛唐气象的文化画卷。它将带领您走进那个充满诗意与豪情、礼仪与风情的时代,感受中国古代酒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