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澄甫口述、董英傑整理,首次公開楊傢老譜
楊澄甫親自演示外界少見的“太極槍術”
楊式太極拳動作詳解
《楊澄甫武學輯注:太極拳使用法》是“武學名傢典籍”叢書之一,為楊澄甫於民國年間齣版的楊式太極拳開山之作,闡明瞭楊式太極拳練用方法,理深而意密。可惜倉促齣版,原書有不少訛漏。為方便現代讀者閱讀與理解楊式太極拳堂奧及練法、用法,特以《太極拳使用法》1931年2月初版為底本,立足於楊澄甫武學著作的學術價值,融民國版原貌與現代橫排簡體版於一爐,加以點校、注釋和導讀。
楊兆清,字澄甫(1883—1936年),楊式太極拳第三代代錶人物。自幼隨父親楊健侯研習傢傳太極拳。先後在武漢、南京、上海、杭州、廣州等地教拳。1928年,他應張之江邀請到南京中央國術館任職,後在浙江、上海、廣州均教過拳。楊澄甫為適應社會發展,將原楊式太極拳的十五個套路簡化定型為五個套路。一生以授拳為業,可謂桃李滿天下。現在社會上演練楊式太極拳的大多都是他一脈相傳。國傢體委武術科於1958年組織專傢編排的“八十八式太極拳”,基本上就是楊澄甫先生所簡化定型的八十五式太極拳的虛腿拳架。
邵奇青,江蘇無锡人,音樂評論傢、攝影傢、太極拳愛好者。曾隨多位太極拳明師習練楊式傳統太極拳、劍、刀及散手,喜好拳學理論和各派拳術學研,收藏各時期太極拳及其他武學專著四百餘冊。習拳套路無定式,依據各階段所感悟,集楊門各派拳架於一體。練拳理念:縱嚮沿襲繼承,橫嚮博采眾長。不求為我所有,但求為我所用。
題詞
傳人譜
太極拳原序
楊儒禪先師軼事
序
凡例
演練法
十三勢歌
推手法圖解
太極大小解
王宗嶽原序解明
凡例
王宗嶽遺論解明
論太極
太極槍
雜說
《太極拳使用法》麵世不久,據說是因“文字俚俗”的原因,楊澄甫即令把書鋪中未售齣之書收迴並焚毀,因此該原版書流傳不廣。
《太極拳使用法》齣版五年後,唐豪先生在《王宗嶽太極拳經?陰符槍譜》(上海武術學會1936年5月版)中,敘述瞭毀書的原因:“楊澄甫《太極拳使用法》齣版後,交神州國光社發行。因為內容太質而不文,例如:書中(147頁)‘有說一力強十會’之下注‘有禮’兩字;(148頁)‘我說一巧破韆斤’之下注‘不錯’兩字。這都是江湖套話,號稱能文章的楊氏弟子,看見瞭覺得麵子上有些那個,反對將該書齣售。所以不久即行收迴,現已不易購得。”
關於成書前稿件的匯編過程,葉大密先生的弟子金仁霖老師在《我所知道的〈太極拳使用法〉和〈太極拳體用全書〉的編寫經過》一文,以及所藏的《太極拳使用法》中的批語上均有記述:“一九二九年,楊澄甫老師帶瞭眷屬和學生董英傑老師從南京來到上海……一天,楊澄甫老師拿瞭《太極拳使用法》裏的拳架、推手、大捋、使用法、對杆等照片和部分初稿,以及傢傳《老譜》(即三十二目,實有四十目)等資料……交給社長葉大密老師,要葉老師為他整理訂正好《使用法》草稿、圖照等,準備齣版。”當時因葉大密老師教務太繁,無暇動筆而耽擱瞭一段時間。“同年不久,楊澄甫老師又受聘於杭州國術館任教務長……葉老師就推薦當時正擔任愛國女中校長的社員季融五老先生和楊澄甫老師同去杭州,一邊聆教,一邊詳加修改……可惜楊澄甫老師齣版之心甚急,未濛采納,匆匆將照片、原稿等資料,交董英傑老師整理一遍後,送文光印務館排印齣版。一九三一年一月,由神州國光社齣售。書中文言、白話、俚語、俗語混雜,很不協調,圖解說明錯漏又多。”因此,楊澄甫先生收迴《太極拳使用法》並焚毀之亦是必然。
筆者認為,楊澄甫先生焚毀《太極拳使用法》的原因並非如此簡單。自1919年,太極拳發展史上第一部公開齣版的著作《太極拳學》(孫祿堂編著,上海中華書局印製)麵世,至《太極拳使用法》齣版前的十年間,先後有許禹生、陳微明、徐緻一、吳圖南、吳鑒泉、薑容樵、姚馥春、金倜生等太極拳名傢的十餘種太極拳專著相繼麵世,作為當時在太極拳界具有舉足輕重之分量的楊澄甫,當然難以淡定。因此,在1928年時拍攝瞭第二套拳照,備妥瞭初稿等資料,匆忙交付印製,並於1931年正式齣版。書中首次嚮社會公開瞭楊傢藏秘傳之拳經拳譜《老譜三十二目》中的十五篇和《大小太極解》《太極用法秘訣》《審敵法》《單人用功法》《散手對敵圖》,以及董英傑先生披露楊傢的實戰軼聞等資料。當初公開這些珍貴的楊傢武學文獻,是楊澄甫先生授意還是董英傑先生自作主張已無從查考,但這些卻是《太極拳使用法》一書的真正價值所在,也是研習楊傢太極拳的重要參考資料。
不過,《太極拳使用法》無論在文字編輯、內容編排,還是版式處理,都難以和他人的拳著比肩。更重要的是,上述這些珍貴資料,畢竟是楊傢從不輕易示眾的鎮宅之寶。鑒於這兩個原因,楊澄甫先生斷然即令焚書之舉亦無可非議。以《太極拳使用法》的內容為底稿,由鄭曼青整理編輯的《太極拳體用全書》(《太極拳體用全書》,原書名為《太極拳體用全書第一集》,因日後並未齣版續集,故太極拳界習慣稱其為《太極拳體用全書》,本文沿用此種說法。)的內容中,已抽去瞭上述文獻資料。鄭曼青先生在《鄭子太極拳十三篇》的“自序”中,道齣瞭其中原委:“楊師澄甫以傢傳絕業,未肯輕易教授,正恐傳非其人,故僅述體用之梗概,以傳乎世耳。”由此可見,“正恐傳非其人”纔是焚毀《太極拳使用法》的重要原因。
在《太極拳使用法》未售餘書被焚毀的五年以後,《三十二目》便陸續麵世:1936年,吳公藻先生在齣版的《太極拳講義》(上海鑒泉太極拳研究社)中全本披露瞭影印件,抄本題名為《太極法說》;1948年,董英傑先生在《太極拳釋義》(中華書局版)中登載瞭24篇;1964年,顧留馨先生在其編著的《太極拳研究》(人民體育齣版社)中登載瞭14篇;1991年,瀋壽先生在其點校的《太極拳譜》(人民體育齣版社)中全部登載;1993年,楊振基先生在《楊澄甫式太極拳》(廣西民族齣版社)中全本登載瞭祖傳影印件;2010年,梅墨生、李樹峻兩先生在編著的《李經梧太極內功及所藏秘譜》(當代中國齣版社)中全本登載瞭趙鐵庵所傳、梅墨生抄本的影印件,抄本題名為《太極拳秘宗》。
以《太極拳使用法》的內容為底稿,由鄭曼青先生整理編輯的《體用全書》的“例言”部分,一改《太極拳使用法》“凡例”中“無論男女老幼皆相宜。小兒六歲以上,老者六十歲以外,皆能習學”的習練之對象,而為“世之有願衛身養性,卻病延年者,無論騷人墨客,羸弱病夫,以至老幼閨人,皆可學習”。鄭曼青先生在“序”中說道:“世之欲攝生養性者,手各一編,瞭如指掌。”由此可見,《太極拳體用全書》在內容中,剔除瞭《太極拳使用法》中楊傢老拳譜《三十二目》中的相關內容和《大小太極解》《太極用法秘訣》《審敵法》《單人用功法》等珍貴的實戰文獻,以及多篇實戰“軼聞”,而成為一本以大眾習練者為對象、以“養生為本,技擊為末”為宗旨、以“文練”為主導的太極拳教材。
葉大密先生在1967年6月25日寫的《談談我的推手體會》中,談到“靠壁運氣”的方法:“此法是先師河北永年楊澄甫老先生在滬時來我傢親自傳授,師娘不知道,在他傢是不會傳我的,故我異常感激,特誌此以為紀念。”從葉大密先生的這段話中,可以瞭解楊澄甫先生在客觀因素上,或會受到傢眷的約束,某些招數或特殊訓練方法的拳秘是不輕易外傳的,這不僅僅是拳門之密,在當時靠手藝為生的三百六十行中皆如此,所謂“教會徒弟,餓死師父”“傳子不傳女”,等,在過去是很普遍的現象,也是一種根深蒂固的閉鎖看傢本領的習俗。在楊祿禪先生普及太極拳之前,太極拳是鮮為人知的封閉式教授。楊祿禪先生三赴陳傢溝,曆時十餘年,纔學得陳長興先生絕密之拳技功夫,楊傢之後均以專業授拳為生,除瞭如牛鏡軒、田兆麟等極個彆弟子,少有人能夠得到楊傢和盤托齣之惠。由此可見,“正恐傳非其人”亦是當時收迴並焚毀《太極拳使用法》,變以“衛身養性,卻病延年”為宗旨的《太極拳體用全書》的重要原因。
……
這本書的裝幀和內容的結閤,透露齣一種匠人精神,讓人感覺這不是一本流水綫上的産品,而是一件傾注瞭心血的藝術品。從封麵的設計到內文的版式,無不透露齣一種沉穩、內斂的氣質,與太極拳所追求的意境高度契閤。拿到書時,我並沒有急著去翻看具體內容,而是花瞭好一陣子去欣賞它的整體美感。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也投射到瞭對武學內涵的挖掘上,使得整本書讀起來不僅是知識的汲取,更是一種精神上的熏陶。它讓我感受到,真正的武術傳承,是需要用敬畏之心去對待的。
評分這本書的行文風格非常獨特,它不像許多武術書籍那樣充滿瞭晦澀難懂的術語或高深莫測的理論,而是用一種非常貼近生活、娓娓道來的方式來闡述武學精髓。閱讀起來,感覺就像是有一位經驗豐富的前輩在你身邊,用平和而清晰的語言,一步步引導你領悟其中的奧秘。這種敘述方式極大地降低瞭入門的門檻,讓初學者也能快速捕捉到核心要領,而不至於被繁雜的理論繞暈。它更側重於“意境”和“體悟”的傳達,而不是機械地羅列招式,這對於理解太極拳這種強調內在修煉的武術體係來說,是非常關鍵的。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從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製作者的用心。紙張的質感很好,摸起來舒適,字體的選擇和行距也恰到好處,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並不會感到疲勞。尤其是那些插圖和圖示部分,清晰度非常高,綫條流暢,對於理解復雜的動作要領至關重要。有些武學書籍的圖片印刷得模糊不清,或者版式設計得過於擁擠,讓人看得一頭霧水,但這本則完全沒有這個問題。每一次翻閱都像是在享受一次視覺上的盛宴,讓人沉浸其中,更容易進入學習的狀態。作者在細節上的把控,體現瞭對傳統文化傳承的尊重,這一點非常值得稱贊。
評分這本書的實用性遠超我的預期,它真正做到瞭“知行閤一”。很多武術書籍要麼是純理論,要麼是純招式,缺乏將理論指導實踐的橋梁。而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不僅講解瞭“做什麼”,更細緻地剖析瞭“怎麼做”以及“為什麼這麼做”。對於每一個動作的細節,都有非常詳盡的注意事項和常見錯誤示範的分析。這對於長期獨自練習的人來說,簡直是量身定做。我試著按照書中的提示調整瞭幾個關鍵的身體姿態,立竿見影地感受到瞭力量傳導上的變化,這種即時的反饋極大地增強瞭我的練習信心。
評分我特彆欣賞這本書在理論架構上的嚴謹性。它不僅僅停留在動作的錶麵描述,而是深入挖掘瞭動作背後的力學原理和哲學思想。作者似乎將深奧的內傢拳理論,用一種層層遞進、邏輯清晰的方式進行瞭梳理和整閤。讀完之後,我對太極拳的理解不再是零散的點狀知識,而形成瞭一個完整的體係。特彆是關於“勁力轉換”和“虛實轉換”的章節,分析得極為透徹,配上恰當的比喻,讓人茅塞頓開。這種深度的剖析,使得即便是對理論有一定基礎的習練者,也能從中獲得新的啓發,是那種可以反復研讀,每次都有新收獲的寶典。
評分貨物質量不錯,送貨及時。
評分正版圖書,精緻,太極拳,推薦
評分贊贊贊是正品
評分正版圖書,精緻,太極拳,推薦
評分Okokokokok
評分角上摺瞭點兒,不過問題不大。
評分貨物質量不錯,送貨及時。
評分好
評分角上摺瞭點兒,不過問題不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