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新康德主义弗莱堡学派创始人文德尔班的代表作,与广为人知的《哲学史教程》相互配合,构成新康德主义哲学的基本纲领,对哲学入门者也有很好的引导作用。全书以存在(理论)问题和价值问题的区分为基础,以价值的存在与存在的价值之间的关系立论,探讨了本体论、发生论、认识论、伦理学、美学、宗教等各类哲学问题。作者关注重大哲学主题所蕴含的内在力量,以日常生活和科学中的朴素预设为出发点,从哲学史的流变入手,试图解释处理这些问题的各种趋势及其分歧,并将生命中的基本问题简明扼要地呈现出来,旨在呼唤读者思索生命中的重大问题。
文德尔班(WilhelmWindelband,1848—1915),德国哲学家、新康德主义弗莱堡学派创始人,1848年生于波茨坦,早年在耶拿、柏林和哥廷根等大学学习,受教于费舍和洛采,后历任苏黎世、弗莱堡、施特拉斯堡和海德堡大学教授。文德尔班认为哲学问题就是价值问题,任何知识都要以价值为标准,提出社会历史科学也是关于价值世界的科学的观点,不仅在哲学史中具有重要地位,对近代社会学和历史学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主要著作有:《序论》(1884)、《哲学史教程》(1892)、《历史与自然科学》(1894)、《论意志自由》(1904)、《哲学导论》(1914)等。
施璇,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后,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西方哲学史,代表著作《笛卡尔的心物学说研究》。
文德尔班是新康德主义弗莱堡学派的创始人,也是著名的哲学史家。他既否定把哲学当作无所不包的形而上学的倾向,也反对用专门科学取消哲学的企图,而是认为哲学有其特有领域,即研究宇宙人生的一般问题,把价值问题当作哲学的根本问题。
——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刘放桐
《哲学导论》既不是对历史的纵览,也不是对某个特殊体系的辩护,而是向读者介绍哲学化的科学,介绍鲜活的反思活动,介绍对哲学的主题、思想的张力以及试图缓解张力的各种方案的直接理解。它必须从哲学的立足点出发,从关于世界和人生的质朴观念所包含的矛盾出发,指出推动人类思想发展的必然性。
——文德尔班
简目
前 言
第一部分 理论问题
第一节 实在与表象
第一章 本体论问题
第二节 实体和表象
第三节 存在的量
第四节 实在的质的规定
第二章 发生论问题
第五节 事件
第六节 因果性
第七节 机械论与目的论
第八节 心物事件
第三章 知识论问题
第九节 真理
第十节 知识的来源
第十一节 知识的有效性
第十二节 知识的对象
第二部分 价值论问题
第十三节 价值
第一章 伦理学问题
第十四节 道德原则
第十五节 公共意志
第十六节 历史
第二章 美学问题
第十七节 美学的概念
第十八节 美的事物
第十九节 艺术
第三章 宗教问题
第二十节 神圣
第二十一节 宗教真理
第二十二节 实在与价值
出版后记
这本书的注释和附录部分,简直是为有进一步求知欲的读者量身打造的宝藏地带。我注意到,对于一些历史背景较为复杂的概念,或者原文中略显晦涩的引用,作者都提供了详尽而又不累赘的脚注。这些注释不是简单的翻译或解释,很多时候它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学术视野,指引读者去探寻更专业的文献。更值得称赞的是,附录中关于哲学史研究方法的讨论,这部分内容在许多导论书籍中往往被忽略。作者在这里分享了如何有效阅读哲学原著、如何辨别不同学派的论证结构等“元知识”。这不仅提升了我的阅读效率,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以一个哲学学习者的身份去面对未来遇到的任何新的哲学文本。可以说,这本书不仅教了我哲学本身,更教了我如何去学习哲学,这才是真正的“授人以渔”。
评分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出乎意料地流畅自然,完全没有一般哲学导论书籍那种艰涩难懂、佶屈聱牙的感觉。作者似乎深谙如何用最朴实的语言去阐释最复杂的思想脉络。我尤其欣赏它在引入不同哲学流派时所采用的“故事化”叙事方式,仿佛不是在读枯燥的理论,而是在聆听一场场智者间的精彩辩论。比如,在讲解某个早期思想家的理论时,作者会先勾勒出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甚至引用一些生动的历史轶事,让抽象的概念瞬间“活”了起来。这种叙事技巧极大地降低了我的心理门槛,让我能够以一种更放松、更具好奇心的姿态去探索那些深奥的命题。读完一个章节,常常有一种茅塞顿开的畅快感,而非是强行灌输知识后的疲惫。这种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真的非常难得。
评分这本书对于构建一个系统的哲学思考框架实在是太有帮助了。很多时候,我们接触哲学知识是碎片化的,东听一点,西看一点,导致脑子里一堆名词概念,却搭不成一张清晰的地图。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它提供的“导航系统”。它不仅仅是罗列知识点,更像是在引导读者亲手去绘制一张知识树状图。在每一个单元的结尾,它都会用一个精妙的小结来总结本单元的知识点是如何承接上文、为下文铺垫的。更妙的是,书中穿插了许多“思辨练习”环节,虽然没有直接要求解答,但那些发人深省的问题总是能在我合上书本后,继续在脑海中盘旋。这促使我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地去质疑、去连接、去构建自己的理解体系。这种从“知晓”到“理解”再到“内化”的转变过程,是这本书给予我最宝贵的财富。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用心了,从封面到内页的排版,都透露着一种古典与现代交融的美感。特别是封面那深邃的靛蓝色,配上烫金的书名,拿在手里就感觉沉甸甸的,仿佛能触摸到思想的重量。我特别喜欢它选用的纸张,那种略带纹理的触感,翻页时发出的沙沙声,都让人心生敬畏。内页的字体选择也颇为考究,清晰易读,但又不失书卷气,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惫。而且,书中的一些关键概念和术语,都有用不同字号或加粗来突出,这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能让人迅速抓住重点,不至于在浩瀚的哲学体系中迷失方向。装帧上的每一个细节,都仿佛在无声地告诉我,这是一本值得郑重对待的智识宝典。对于我这种偏爱实体书的读者来说,这样的用心简直是加分项,让我更愿意花时间沉浸其中,享受阅读的过程。
评分坦白说,我一开始对这类导论类书籍抱持着谨慎的态度,担心内容过于“面面俱到”而缺乏深度,最终沦为一本泛泛而谈的概述集。然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预期。它在宏观架构上做到了全面覆盖,从古希腊的理性之光到近现代的现象学转向,主要的思想脉络梳理得井井有条,保证了读者不会错过任何关键环节。但更令人惊喜的是,在每一个重要转折点或核心理论的阐释上,作者都精准地切入,提供了一种超越一般教科书的洞察力。它不像某些导论那样仅仅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为什么会这样发展”的内在逻辑,甚至是不同思想家之间那种微妙的继承与批判关系。这种兼顾广度与深度的平衡把握,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极强的教学天赋。
评分新康德主义代表人物,可以与他的《哲学史教程》并读、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新康德主义代表人物,可以与他的《哲学史教程》并读、
评分京东物流一如既往的快快快!非常满意,书品不错。快递小哥人很好。
评分字 纸都很好,定价感觉有些高
评分书还可以
评分书还可以
评分非常给力
评分挺好的,送货挺快的,质量也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