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易经》是最高深的一门学问,要深入堂奥,必须有名师教导。如不能亲得名师教导,从本书读起,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易经》的书很多,必须选择一门深入。在《易经》二派六宗的许多派别里,如没有得到一个善本,作为进入《易经》的门户,就会迷路,甚至形成偏见,终生不见大道之要,不亦悲乎!
《来氏易经发微》将研究《易经》的方法,即象数、图书、公式、定理和占卦、断卦的方法,进行详细地介绍,确立研究汉易宋易的基础。把《易经》图书象数之学,做个解说,使学者容易理解来知德《周易集注》和所有《易经》之书。
作者简介
徐芹庭,台湾师范大学教授,著名易学专家,国际易经学会台湾总会理事长,全球华人联合会易经文亿委员会荣誉委员,全球华人联合会易经研究院荣誉院长。著有《细说易经六十四卦》《汉易阐微》《周易举正评述》《周易口诀义疏证》等。
内页插图
目录
一 《易来氏学》序
二 治学以《易经》为极归
三 治《易》以一家易通全体
四 来易价值
五 来知德传
六 《易卦启蒙》注
七 《易注嚼英》序
八 来氏《周易集注》序
九 来氏上下经篇义
十 《易经发微》原序
十一 识原
(一)太极八卦论
(二)六十四卦论
十二 明卦
十三 知爻
十四 本翼
十五 通象
(一)取象之范畴
(二)取象之种类
(三)易象之杂例
十六 明辟卦以探天行之消息
十七 研易数以索数理之精蕴
(一)八卦之数
(二)六爻之数
(三)天地之数
(四)九六之数
十八 占卦的方法
(一)筮卦法三变
(二)三变成一爻
(三)十八变成卦
十九 断卦的方法
二十 研卜筮以极大易之神奇
廿十一 观图书以会大易之妙谤
精彩书摘
四 来易价值
梁山来知德矣鲜,隐万县深山中,以二十九年之精研,冥心力索,纵横推阐,成《周易集注》一书。探汉象之精义,研宋理之英华,广征博引,备极蕴奥,实赅二派六宗之义。其余各家,皆各有所长,言其大体,则鲜能备善。唯来氏《周易集注》一书,实兼备众家之长,何也?其《易注》既远绍汉儒之薪传,略取焦、京之机祥,又穷造化之妙奥,参证史事之征验,更从而以人事明之,本儒理述之。其注广取先儒之说,多至三四十家。而二派六宗之精义,于兹兼备。此详于《来氏易学渊源》之中,今不具述。是知来氏之易,实兼备众家之长。此其一。
子日:“《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以圣人之言,验之古今易家,其兼备圣人之道者盖寡,而专明一义者实繁。大抵古今名家之易,王弼、程子,则专尚夫辞;朱子《本义》,则务明于占;而汉儒之注,多明象义;虞翻之书,与汉上易说兼取变义。其余今存易家,亦鲜能外于斯例。唯来氏之注,辞变象占,四者具全。其取胡瑗、程子之说,而畅述无余。使人无有远近幽深,遂知取则者,此尚夫辞者也。其采朱子《本义》之说,而于书中多言占者如何,教人步贞一之正道,及趋吉避凶之理者,此明乎占者也。其注中论阳极变阴,阴极变阳之理,乃至叁伍错综,使人通变,而遂知天地之文者,此明乎变者也。其书广采汉儒之象,以推明易道者,此取诸象者也。且其书更屡言,《易》之为道,辞变象占,四者而已。是来氏之书,辞变象占,四者咸具,而圣人之道广备,实有以兼包诸家之易,而高出众注之上也。此其二。
易之为书,穷天地造化之理,以明人事者也。自孔子以《十翼》赞《易》,其理益著,后学遂有准的。先儒多以为,凡本于《十翼》以解经者,为易学之正传。详玩来氏之书,.其言多本之《十翼》,合于费氏之家法,(见《来氏易学渊源》四)而尤能另以人事发挥之。推阐详尽,使其理愈著,其义愈明,而切合于人世之日用。如:坤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前言/序言
《易经》是最高深的一门学问,要深入堂奥,必须有名师教导。如不能亲得名师教导,从本书读起,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易经》的书很多,必须选择一门深入。在《易经》二派六宗的许多派别里头,如没有得到一个善本,作为进入《易经》的门户,就会迷路,甚至形成偏见,终生不见大道之要,不亦悲乎!
我从前学《易经》的时候,是选择明代来知德所著的《易经集注》入门,以此为基础,深入《易经》。经过四十七年的检验,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本书将研究《易经》的方法,即象数、图书、公式、定理和占卦、断卦的方法,进入详细地介绍,确立研究汉易宋易的基础。把《易经》图书象数之学,做个解说,使学者容易理解来知德《周易集注》和所有《易经》之书。
来氏易经发微:探寻宇宙运行的古老智慧 《来氏易经发微》并非一本简单的工具书,更不是故弄玄虚的神秘学读物。它是一部深度挖掘《易经》精髓,尝试以现代视角解读其深邃哲理的学术著作。作者凭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造诣,以及对《易经》长年累月的潜心研究,试图揭示这部古老经典在理解宇宙、社会乃至个人命运方面的独特洞见。 本书的创作初衷,源于作者对《易经》“道”的感悟。《易经》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其核心在于“易”,即变化。作者认为,《易经》所阐述的并非僵化的教条,而是关于事物发展规律、变化趋势的深刻洞察。从天文地理,到人事伦理,《易经》的智慧无处不在,渗透于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与价值体系之中。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古老的文字与深邃的含义,在许多人眼中变得晦涩难懂。因此,《来氏易经发微》应运而生,旨在“发微”,即阐发细微之处,揭示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使其重新焕发生机,并为现代读者提供一套理解和运用《易经》智慧的全新框架。 本书的结构设计,力求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开篇部分,作者会简要回顾《易经》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地位,为读者建立一个初步的认识。随后,将重点介绍《易经》的基本构成,如卦象、爻辞、卦辞等,并阐述其背后所蕴含的阴阳、五行等基本哲学概念。这里并非简单地罗列概念,而是着重于解释这些概念如何构成《易经》观察世界、理解变化的基石。作者会选取一些经典的卦象和爻辞,进行细致的剖析,说明其象征意义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的引申含义。 在对《易经》基本框架有了清晰的认识后,本书将进入核心的“发微”部分。这部分是本书最富有创新性和思想性的内容所在。作者不会止步于对卦爻的字面解释,而是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视野。例如,在解读“乾卦”时,作者不会仅仅停留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字面意思,而是会深入探讨“乾”所代表的刚健、主动、创造力的宇宙原型,以及它在自然界、社会运行和个人成长中的体现。他会联系现代科学的某些发现,如熵增定律、混沌理论等,尝试从新的角度去理解《易经》中关于变化、平衡与发展的论述。 同样,在解读“坤卦”时,作者也会超越“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传统解读,而是深入阐述“坤”所代表的包容、承载、顺应的宇宙法则。他会讨论为何《易经》强调“厚德”,以及这种“厚德”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体现,例如在人际关系、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作者还会对比分析“乾”与“坤”的辩证关系,强调阴阳互根、相互转化的重要性,指出任何事物都存在对立统一的两面,理解这种辩证法是掌握《易经》智慧的关键。 本书的另一个重要特色是,作者并非孤立地解读《易经》的各个部分,而是注重整体性。他会通过对不同卦象、爻辞之间内在联系的梳理,展现《易经》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运行逻辑。例如,他可能会将“否”卦与“泰”卦进行对比,分析事物发展从否极泰来、否极泰来的周期性规律。又如,他会探讨“小畜”与“大畜”在蓄积能量、等待时机方面的异同,以及这种“蓄”的智慧如何在个人修养和事业发展中得到应用。 在“发微”过程中,作者还会引入大量的历史典故、人物事迹以及自然现象作为佐证。他会从《史记》、《论语》等经典文献中选取与《易经》思想相契合的例子,说明这些古老的智慧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得到实践和验证的。同时,他也会从现代社会的热点问题出发,如环境污染、经济波动、社会冲突等,尝试用《易经》的视角去分析其根源,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例如,在讨论“蛊”卦时,作者可能会联系当下社会中存在的腐败、混乱现象,深入剖析“蛊”卦所揭示的“以愚惑众”、“蛊而不居”等风险,并从《易经》的“以圣人 S u o 养民”等思想中寻找治理之道。 《来氏易经发微》尤其注重《易经》在个人修身养性方面的指导意义。作者会详细阐述《易经》中关于“德”、“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核心价值观与《易经》卦象、爻辞之间的联系。他会分析如何通过对《易经》的理解,来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掌握处世之道,应对人生中的各种挑战。例如,在解读“谦卦”时,作者会深入剖析“谦谦君子,卑以自牧”的内涵,并结合历史人物的例子,阐述谦逊的美德如何帮助一个人走向成功,避免骄傲自满的陷阱。 本书的语言风格力求雅俗共赏,既保留了学术著作的严谨与深度,又避免了过于晦涩难懂的术语。作者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动形象的比喻,将复杂的哲学概念具象化,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同时,他也会在文中引用一些古籍的原文,并进行详细的注释,帮助读者更好地体会原著的韵味。 《来氏易经发微》并非试图将《易经》“科学化”,也非将其“神秘化”。它所追求的,是对《易经》智慧的“再发现”与“再创造”。作者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打破人们对《易经》的一些刻板印象,例如认为它只是一种占卜工具,或者仅仅是古代的哲学糟粕。相反,他认为《易经》蕴含着一种普适性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对于现代人理解自身、理解社会、理解宇宙,依然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总而言之,《来氏易经发微》是一部力求发掘《易经》深层智慧,并将其与现代社会相结合的学术著作。它将带领读者深入《易经》的内在世界,理解其关于变化、发展、平衡、圆融的深刻哲理,并在其中找到启迪个人成长、指导社会实践的宝贵智慧。这本书是献给所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对宇宙人生充满探索精神的读者的。它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播,更是一次思想的启迪,一场关于古老智慧与现代文明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