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文学史上首位“三冠王”、深受柏杨推崇的历史作家陈舜臣代表作!
★ 穷尽多国秘密档案,数次考察三国遗迹,史料+文学+实证+推理!
★ 全新视角,私家解读,挖掘你所不知的历史谜团,重构别具一格的三国真相!
《三国史秘本》共六卷。从黄巾起义始,以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终。
陈舜臣对史料的独特解读所形成的三国史观,既不尊刘,也不尊曹,从而能够比较客观自然地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来铺陈。正像作者自己说的:“不论这部书的好坏,在这里只是想说明,这本三国志故事是由陈舜臣本人创作完成的。”
陈舜臣,华裔日本作家,“日本小说界无出其右者”,日本文学史上首位“三冠王”,在日本历史小说创作领域与司马辽太郎并称双壁。他通晓日语、印度语、波斯语、汉语、英语五种语言,作品常呈现无国籍的宏观视野。他的历史作品因加入了推理的成分而自成一派,一次次在日本掀起阅读中国史的热潮,代表作有《三国史秘本》、《中国的历史》、《中国历史的教训:陈舜臣读史记》《太平天国》等。
第一卷
黄天当立
月氏美女
曹操东归
掌控洛阳
铁骑入白波
唯余白马寺
第二卷
风姬之舞
蜀道行
岘山落日
天亦有晴
背后惊雷
流浪将军
第三卷
泰山鸣动
天日为之昏暗
消失于黄河岸边的宫女
混战再起
英雄辈出
红颜祸水
第四卷
单恋之殇
刘备叛曹
黄河当渡否?
三分天下之计
少公子一马当先
魂断白狼山
喜得军师
第五卷
火映赤壁天
乱世新娘
战云西飞
建安十八年
皇后的密信
悲风长鸣
败走麦城
第六卷
悠悠四百载
巍巍白帝城
西南风疾
挥泪斩马谡
丞相奔忙
梦断五丈原
后记
译后记
直寻找的人物……”于是他便追随了曹操。“嗯!这真是可堪大用的人才。”曹操这一边也很看重陈宫,破格起用。陈宫对自己的才智充满自信,也
有足够的热情。然而,话虽如此,单靠才智与热情,并不足以平定乱世,“力量”也非常重要。陈宫想寻找一个能以自己的才智和热情掌控的“力量”,因此选中了曹操。陈宫心中有自己理想的典范。这便是在幕后掌控汉朝创始者、汉高祖刘邦,助其夺取天下的张良。张良以自己的才智,将刘邦这一“力量”作为素材,演出了一场一统天下的好戏。巨大的“力量”不是那么轻易可以掌控的东西。从某种程度上说,首先必须要全心融入这股力量之中。张良也正是因为被刘邦所倾倒,才会毫不保留地将自己全部的才智都倾注在他身上。陈宫也想效仿张良,倾服于他要掌控的“力量”——也就是曹操。然而,无论怎么努力,他都无法使自己完全融入曹操这个人物之中。这是因为曹操不仅仅拥有力量,更是个颇具智谋的人。陈宫虽然想以自己的才智驱动对方,对方却以自己的才智行动。
曹操之所以欣赏陈宫,是因为他常常有与曹操不同的看法。他固然会有选择地采用陈宫的智谋,但远不是全盘接受。陈宫因此不满。但是,曹操却对陈宫的这部分才智视若珍宝。这也算是单恋了吧。在陈宫来看,他本盼望曹操是个只有力量的人物,然而事与愿违,甚至可以说适得其反。这同样也是一种单恋。陈宫灰心丧气,寻找机会离开曹操的阵营。恰好此时曹操的父亲遇害,他攻打徐州,连屠数城,陈宫由此坚定了叛离的决心。他所选中取代曹操的人,正是吕布。吕布是一个几乎没什么才智可言,却充满了力量的人物,正适合陈宫的需要。
兴平元年(公元 194 年),陈宫与陈留太守张邈联合,挑唆吕布攻袭曹操,不过这一战最终因蝗灾引发的饥荒而不了了之。在那以后,四年过去了。这四年中,陈宫一直归于吕布帐下, 将击败旧主曹操视为自己生存的意义。 即使如此,他的耳中也常常听到身边的人这样议论,说许都的曹操经常感叹:“陈宫之才,无人可比。可惜啊。真想再将他召回来,
为我效力啊……”大概曹操知道消息一定会传到他的耳朵里,才故意这样说的吧。这种传闻当然也会传到陈珪老人的耳朵里,所以他才会用“单相思”这个词吧。“你让曹操单相思。吕布不知我心系曹操,对我单相思。”老人的话语中,包含了这两层意义。在吕布的阵营之中,本应弥补主公最缺少的“才智”的谋士集团正在分裂,这俨然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不知情的大约只有吕布本人了。
陈珪走后,陈宫来找吕布,对他说:“此刻正是攻打小沛的大好时机。”
占据小沛的是投靠曹操的刘备。“若是攻打小沛,曹操定会派出援兵。”吕布并不太感兴趣。“曹操西有刘表、张绣,北有袁绍,全都对他虎视眈眈,他无暇顾及东边的局势。”陈宫劝道。
“是吗?陈珪倒是说,如果攻打刘备,曹操定会出兵。”
“曹操若是出兵,我军可向南面的袁术求助。”
“自从拒绝了袁术的提亲,两家已经断交了。”
“提亲之事,还可再议……要将军拒绝结亲的乃是陈珪,此人有些偏袒曹操。”
“不管怎么说,去年我曾经攻打过袁术……如此还能再提结亲联盟的话吗?”
“眼下去谈,定能谈妥。去年九月袁术为曹操所败,不复当日威势。现在袁术实力不振,岂不正在寻求同盟吗?”
“话虽如此,但袁术可是僭越帝位的逆贼啊。”
“将军何出此言?汉高祖刘邦也是庶民出身。不论曹操、刘表,抑或袁绍,他们哪个人心中不想称帝呢?”
“是吗……”吕布慢慢点头。“我也是吧……”他的心中暗想。
二
“眼下曹军人马劳顿, 正是扩展势力的大好时机。 ” 陈宫劝说道。 “这个……”吕布心情有些不痛快。“我不想再打没什么意义的仗了。今后若再打仗,也只想打些有价值的仗, 比如为了当皇帝这样的事情。 ” ——吕布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开始变得小心起来。“对了,将军,世间有些闲话,不知道将军是否听过?”陈宫说道。
“什么闲话?”
“关于刘备的武将关羽的。”
“关羽?啊,是那个大胡子男人……他怎么了?”
“将军听了可不要动怒。”
“我听了会动怒?”
“是。”
“好吧,说吧。你都说到这里了,要是吞吞吐吐的,岂不让我更加发怒。”
“是……我听说,那个大胡子关羽,说不定爱慕貂蝉夫人……”
“什么?!”吕布大叫起来。他虽然妻妾成群,但最宠爱的还是貂蝉。此刻在徐州的下邳城中,更是将貂蝉当作正室对待。这样娇宠的貂蝉,竟然有别的男人觊觎——而且那个男人竟是关羽!
“此事尽人皆知。将军若是不信,不妨随便问上一人。只是这种事情,没人敢在将军面前提起。”陈宫平心静气地说。但正是这种平静的语气,最能在对方勃然大怒的时候达到挑拨的效果。“你说,那个大胡子畜生可曾与貂蝉见过面?”吕布白皙的面庞,眼见着涨红起来。“没有见过。这件事与貂蝉夫人全然无关。 不知道关羽在什么地方看到了貂蝉夫人, 从此便开始单相思了。 ” “这个浑蛋大胡子!”吕布狠狠地往地上吐了一口唾沫。吐一口唾沫就算过去了的话,陈宫的打算也就落空了。他故意激怒吕布,让他讨伐刘备,以便引出曹操,给予打击。
“前年关羽带了十几人偷袭本城,便是打算抢走貂蝉夫人。幸好当时貂蝉夫人外出不在,躲过了一劫……”陈宫摆出欲言又止的模样。他一边说一边思量着自己挑拨的效果。他看准了最能引发吕布暴怒的时机,抛出了这句话。 “什么,此话当真!”吕布一度涨红的脸,此时又变得苍白。“除了将军之外,谁都知道此事。是否唤个下人过来,将军当面问上一问?”陈宫的声音异常冷静。
“好你个大胡子色鬼!”吕布站起身来,气得直跺脚。关羽这个贱人,单单爱慕自己宠爱的貂蝉一事,提及起来都让人觉得难堪,这厮竟然胆大包天,还要来抢夺我的爱妾。“关羽之流的下贱鼠辈,不值得将军动怒。所以我等幕僚才瞒下了此事,不想告诉将军,只在暗中防备关羽。将军适才也说关羽是个色鬼,这种色欲熏心之辈,哪里能与常人一般看待。我担心的是,不知什么时候他又要来抢夺貂蝉夫人。虽然迄今为止我等的防备都让关羽无机可乘,但时间一长,实在不敢说万无一失。我的心中,也不禁有些担心啊。”陈宫说着,垂下了头。
“什么!担心?浑蛋!”若是不能保护心爱的貂蝉,那还算什么男人?这样的事情绝不允许,绝对不能容许!
“说起来,要想保护貂蝉夫人周全,办法倒是有一个。”陈宫抬起头道。
“什么办法?”吕布焦急地问。
“攻取刘备所在的小沛,杀了色鬼关羽。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唔——也只有杀了这厮,才可解我心头之恨!我要把他五马分尸!拿去喂狗!好,准备出兵!”吕布终于下定了讨伐刘备的决心。
“出兵之前, 先要与袁术交好。 我方还是派出使者, 和他再谈谈结亲之事。 ”
“知道了。这件事就交给你了。”
“我这一去,也许会有人建议将军不要出兵。务请将军不可听信。”陈宫说道。“这还用说。既然是我决定了的事情,不管怎样都要坚决执行。”吕布一边说,一边喘着粗气,怒气还未平息。
“那我这就去准备了。告辞!”陈宫施了一礼,转身刚要退下,吕布在他身后忽然问了一句:“曹操不会出兵吧?”陈宫转过身,笑了起来——这一次之所以要讨伐刘备,从他的角度来看,根本目的正是为了引出曹操。如果曹操不露面, 他的计策就落空了。 而且, 陈宫的直觉告诉他, 曹操早晚会露面的。 “就算曹操出兵,也没关系。曹操的人马最近发动了几场愚蠢的战斗,已经疲惫不堪了。顺手灭了曹操,不也是一件好事吗?”陈宫说着,走出了房间。
……
我是一名历史爱好者,更偏爱那种能清晰展示史料脉络和考证过程的作品。很多历史读物为了追求可读性,往往会过度简化或戏剧化某些事件,牺牲了历史的准确性和复杂性。我关注的点在于,作者是如何处理那些互相矛盾的史料记载的,比如对于某一事件,不同史籍给出的时间点或人物动机存在偏差时,作者采取了怎样的论证路径来得出自己的结论。这种“带着镣铐跳舞”的写作挑战,恰恰体现了一部严肃历史作品的价值所在。我希望看到的不是一个完美的、线性的历史故事,而是一个充满疑问、需要读者主动参与到“历史重建”过程中的文本。因此,如果这本书在引注和史源分析上能做到令人信服,那对我来说,它就超越了一般的通俗读物,达到了研究资料的级别。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体验。我更偏爱那种带有古典韵味的文笔,它不一定要像文言文那样晦涩,但至少要能营造出一种与现代白话文截然不同的、庄重而略带咏叹的叙事氛围。我希望作者在描述那些关键人物的功过是非时,能够采用一种近乎于“评点”的笔法,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重量感和评判的审慎。好的历史叙事,其文字本身就应该具备一种穿透力,能让读者在阅读时,脑海中自动浮现出古人的衣着、仪态和那个时代的空气湿度。我特别期待那种在叙事中穿插的、对人物性格的精准捕捉和犀利点评,而不是平铺直叙的流水账。如果文字能够做到“形神兼备”,将那个时代的精气神通过文字完美地传达出来,那阅读体验绝对是无与伦比的享受。
评分我最近沉迷于一些关于古代军事战略的思考,特别是针对曹魏、蜀汉和东吴这三方在特定历史节点上的战略抉择。我关注的焦点往往在于,如果当时的决策者在某个关键时刻采取了不同的路线,历史的天平会如何倾斜。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和叙事节奏,给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近乎于“慢镜头”回放的空间去审视这些复杂的博弈。作者在描述一些著名的战役和联盟瓦解时,那种抽丝剥茧的分析方式,让人不得不停下来思考背后的深层动因,而不只是满足于表面的胜败记录。它似乎更侧重于揭示那些驱动历史齿轮转动的、不那么显而易见的政治算计和权力制衡艺术。这种深入骨髓的剖析,比单纯的英雄事迹罗列要引人入胜得多,它让你从一个更高、更宏观的维度去理解“权谋”二字在那个时代的分量。
评分说实话,我平时对三国题材的解读多少有点审美疲劳,总觉得来来回回都是那几个老掉牙的故事和人物标签。但这次尝试,我希望能找到一些不那么主流、甚至有点“冷门”的视角来重新审视那个时代。我一直在探究那些在宏大叙事中常常被忽略的地域性影响——比如荆州士族在不同势力间的摇摆不定,或者益州内部的派系矛盾是如何长期掣肘刘备集团的军事扩张的。这类更侧重于社会结构和地方政治力量的书籍,往往比单纯的帝王将相史更让我着迷。我期待这本书能在这方面有所建树,提供一些更接地气、更具社会学视角的观察点,而不是仅仅聚焦于那些决定性的官渡之战或赤壁之战的战术复盘。那种对“人治”社会下复杂人际网络和利益纠葛的描摹,才是一个成熟读者真正想深入探究的领域。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确实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的时候就能感受到那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封面那种古朴的色调和字体选择,很能让人联想到那个金戈铁马的时代。我特别喜欢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内页的纸张选择,那种略带粗粝感的质地,读起来手感极佳,让人感觉仿佛真的在翻阅一部流传已久的古籍。而且,不同于市面上很多三国题材的普及读物,这套书的排版和注释都显得相当考究,看得出出版方在整理和校对上是下了大功夫的。对于我这种对历史细节比较较真的人来说,这种严谨的态度是相当加分的。虽然我还没完全读完,但仅仅是初步翻阅和把玩的过程,就已经是视觉和触觉上的一种享受了。它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件可以收藏的工艺品,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风景。那种对传统文化美学的尊重,在这套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很值得爱书之人珍藏。
评分货很正。非常好。很满意。谢谢!
评分买了好多书,闲时慢慢看。京东到货很快。
评分期待,期待,好好研读。
评分挺好的
评分好。。。。。
评分喜欢陈舜臣作品,希望多出版。
评分京东正品,质量好,关键是自营的产品快递非常给力,赞一个!
评分真的支持京东,从此网上购物只选京东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