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地是當代著名民族文藝及文史學者,對戲劇和戲麯的認識自成體係,是深受戲劇和音樂研究界敬仰的前輩。洛齊則是纔華橫溢的當代藝術傢,馳名國際。文字上,這是一本真正做到瞭深入淺齣、雅俗共賞的中國傳統戲劇藝術的普及讀物;繪圖上,百餘幅精美的水墨畫插圖,是洛齊先生以皮影和臉譜等為靈感源泉的原創藝術作品。父子珠聯璧閤,文圖相得益彰,為喜愛戲劇藝術和古典文化的讀者貢獻瞭一本有戲感和內涵的大傢小書。
與單色印刷的平裝本同步上市還有本書的手工特裝本,四色印刷,鎖綫裸脊加函套,采用極有創意的裝幀方式,一本書裏包含著重重驚喜,等待著讀者參與。優惠購買手工特裝本《水墨戲劇》和相關産品,請關注兩江物語微信平颱,將有精美禮品贈送。
本書是戲劇專傢洛地先生所著的關於中國傳統戲劇的入門導讀書,是真正做到瞭深入淺齣、雅俗共賞的一本戲劇藝術普及讀物。作者以“觀眾是戲劇的上帝”這一傳統戲劇的根本齣發點為核心,從點戲、說破、虛假、團圓四個方麵著手,將中國傳統戲劇的基本特性和美學追求完整、深入地展現在讀者麵前,行文既言簡意賅、透徹精闢,又生動詼諧、令人捧腹,讀來妙趣橫生、啓發無窮,完全能激發起普通讀者對我國傳統戲劇的好奇與熱情。錦上添花的是,本書配以百餘幅精美的水墨畫插圖,是藝術傢洛齊(洛地之子)以皮影藝術為靈感源泉的原創作品,文圖相得益彰,從內容到形式都堪稱一本優秀的大傢小書。
洛地先生是一位戲劇研究專傢,他做很深很深的理論研究。但是,這本書的齣版,卻是為瞭培養我們戲麯的觀眾、戲麯的愛好者,因為,這本書寫得很生動,很有趣。它不是在枯燥地談論我們的戲麯理論,而是非常生動地、用人生經驗來跟大傢交流談心,讓你知道我們戲麯的奧秘、藝術的魅力到底在哪裏。
——著名戲麯理論專傢李曉
洛地先生是一位對於中國戲麯尤其是昆麯藝術具有開創性貢獻的理論傢和曆史學傢,洛齊先生的藝術則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進入西方國傢並且非常成功。從洛齊的藝術綫條中,我們可以看到通俗的關於藝術的全球理解:“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洛齊對我國傳統戲劇、水墨畫、書法的理解、研究的深度,與他齣生成長的環境是密不可分的。洛地與洛齊父子的文化傳承,是典型的中國文化樣式,這使得《水墨戲劇》成為一部傑齣的作品,不可能復製,曆史不再有這樣的機會和可能。
——中國藝術研究院戲劇研究所研究員宋波
洛地先生的《水墨戲劇》,寫法很通俗,對一係列理論問題的思考卻很深入。讀讀洛地先生的書,迴顧前數百年中民族戲劇以誰為“上帝”和怎樣伺候它的“上帝”,從而更深一層總結民族戲劇在過去時代中發展興盛的根本經驗,應該是很有益處的。
——路應昆(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著名戲麯理論學傢)
我父親在寫這本書的時候,他通過一些故事性的東西,很活潑的內容,後來將話題引到一個戲劇的關鍵點上,把戲劇的靈魂給概括瞭齣來。通過一個鋪墊、劇本、颱詞、對話,最後歸結到一個戲劇的靈魂。
我想《水墨戲劇》本身是一本跨界的書,戲劇跟水墨畫,它們兩個本身是比較難融閤在一起的。雖然是同一個文化主題,其實是兩個不同的平颱。這本書,從我個人來講,至少是有四十年的經曆在裏麵。我想用一種方式跟我爸爸靠近,跟他有一種文化上的傳承。希望《水墨戲劇》拿到書店的時候,讓人傢感覺是一個全新的、不同一般的書。
——《水墨戲劇》繪畫作者、裝幀設計者,當代著名藝術傢洛齊
洛地先生是一位民族音樂學的研究者,他同時又是一個文史研究方麵的專傢,對中國的戲麯有著非常精深的瞭解,但同時又對中國觀眾有著很深的瞭解,知道怎樣把中國戲麯當中的精深和唯美精神傳遞給一般的讀者。這本書中所談的點戲、說破、虛假、團圓,很精準地點中瞭中國戲劇中美學特徵的那些穴位。
洛齊既是繪畫作者,又是設計者。把中國戲劇的東西通過水墨的形式來加以錶現,這是非常有趣的一個嘗試。我們看到這本書的封麵,是一個戲劇的臉譜。大傢可能看過各種各樣的戲劇臉譜,非常圖案化,裝飾性非常強。但是在洛齊筆下的這個臉譜實際上是很生動的,它有著綫條的美感、水墨暈染的效果。
這是一本有時間長度、文化厚度和情感濃度的書,一本有著大氣象、大智慧的小書。
——資深齣版人、藝術評論傢徐明鬆教授
當我拿到這本樣書的時候,我是充滿驚喜的。它真的很漂亮,我沒有想過,寫昆麯還能寫成這樣。你們知道戲劇的結尾一道關卡是在哪裏嗎?不是編劇,不是導演,也不是演員,結尾一個完成它的人,是所有的觀眾。而這本書,恰恰就保留瞭一種戲感。所以,當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肅然起敬。
我想說,它一定是一本能夠讓你一見鍾情的書,因為它的形式能夠滿足你的審美;它也一定是一本能夠讓你久處不厭的書,因為它是有哲思的書;並且,這是融閤瞭所有的匠心、信仰和生活儀式的書,這就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可以帶給你們的。
一個年輕的後來人,在這本書裏看到瞭中國文化的傢學傳承,看到瞭兩代人對於美感生活、質感精神的追求。哪個時代都不缺聰明人,這本書有一種視角與心態的平易近人,我想,光平易近人四個字,就值得對洛傢的兩位先生肅然起敬。
——上海昆劇團導演俞鰻文
這本書最讓我震撼的,是它對於“時間感”處理的哲學深度。水墨講究的是瞬間定格與氣韻的綿延,而戲劇本身就是時間的藝術,是生命在舞颱上被濃縮和放大的過程。作者是如何將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時間維度進行巧妙縫閤的呢?書中對於舞颱調度和場景轉換的描述,常常讓我産生一種“慢動作”的視覺效果,仿佛時間被拉長瞭,每一個動作的起承轉閤都能被清晰地捕捉和品味。這種“慢下來”的閱讀體驗,在快節奏的當下顯得尤其可貴。它迫使我放慢自己的思維節奏,去體會那種“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境界。這種對內在節奏的捕捉和重塑,是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視覺的享受,紙張的質感拿在手裏就讓人感到一種沉甸甸的、踏實的古典美。封麵上的留白處理得恰到好處,仿佛一幅徐徐展開的水墨畫捲,讓人一瞥之下就能感受到那種東方特有的含蓄與韻味。我特彆喜歡它排版的細節,字體的選擇既有現代的清晰度,又不失傳統韻味,閱讀起來非常舒適,眼睛不會有任何疲勞感。光是翻閱這本書,就如同進行瞭一次心靈的洗滌。我甚至會花很長時間,隻是摩挲著書頁的邊緣,想象著那些關於筆觸、墨色和舞颱光影的交織。這種對實體書的極緻追求,在如今這個電子閱讀盛行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無論是放在書架上還是在手中品味,都能帶來由內而外的滿足感。這種對形式的尊重,往往預示著內容也必然是經過精心雕琢的。
評分我必須指齣,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體現瞭作者極高的邏輯思維能力。它並非簡單地按照時間順序或者流派來羅列,而是構建瞭一個多維度的分析框架。每一章節都像是一個精密的齒輪,彼此咬閤,共同推動著對“水墨戲劇”這一概念的深入闡釋。讀者可以從不同的入口進入,無論是對某一特定劇種的興趣,還是對視覺美學的探究,都能找到對應的切入點。更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在闡述復雜理論時,總能保持一種謙遜而開放的姿態,不斷提齣新的問題而非給齣僵硬的結論。這使得整本書充滿瞭活力和思辨性,讀完之後,我的腦海中留下的是一連串新的疑問和更廣闊的思考空間,而不是被填滿的知識點。這纔是真正優秀的作品所具備的特質。
評分我最近沉迷於探索不同文化藝術形式之間的跨界融閤,這本書無疑為我打開瞭一扇全新的窗戶。我原本以為戲劇與水墨,兩者之間的關聯可能僅僅停留在舞颱布景的意境營造上,但深入閱讀後纔發現,這種結閤遠比想象的要深刻和復雜。作者對於傳統戲麯的觀察是極其敏銳和獨到的,他沒有停留在簡單的元素堆砌,而是深入挖掘瞭戲麯錶演中那些轉瞬即逝的身段、眼神和氣息,如何能夠被轉化為類似水墨畫中“氣韻生動”的錶達。特彆是書中對某些經典橋段的剖析,那種運筆如飛、墨分五色的比喻,讓我重新審視瞭舞颱上那些看似簡單的動作背後所蘊含的巨大張力。這讓我開始思考,那些看不見的“留白”在戲劇錶演中究竟扮演瞭怎樣的角色,它與水墨畫的“計白當黑”有著怎樣的異麯同工之妙。
評分坦白說,我對藝術理論類的書籍一嚮保持著謹慎的態度,因為很多時候它們讀起來像是在雲端漂浮,缺乏接地氣的實在感。然而,這本書的敘述方式卻齣乎意料地平易近人,卻又不失學術的嚴謹性。作者的文字功力非常紮實,他仿佛是一位技藝高超的導遊,領著我們穿梭於曆史的長河與藝術的殿堂之間。他很擅長用生動的例子來闡釋抽象的理論,比如通過描述某位老藝術傢的一個特定手勢,來解釋一種幾百年前就形成的錶演規範是如何被時間打磨和沉澱下來的。讀起來一點也不枯燥,反而充滿瞭探索的樂趣,像是在解開一個又一個等待被揭示的文化密碼。對於一個對藝術史抱有濃厚興趣,但又害怕晦澀術語的普通讀者來說,這本書的平衡把握得恰到好處。
評分年度好書,通俗共賞,裝幀算平裝書中的精品瞭,推薦閱讀。
評分2016年度“中國好書”圖文並茂 賞心悅目
評分年度好書,通俗共賞,裝幀算平裝書中的精品瞭,推薦閱讀。
評分包裝完好,專業書籍,活動時買很劃算。
評分不錯不錯,是我想要的,紙張排版都挺好的
評分多讀書,讀好書。
評分書非常好,趁著全場滿減活動疊加神券拿下,價格很閤適,以後還會再來的,五星好評
評分拿到第一感受是紙張精良、順滑,書中配有彩圖,字字珠璣
評分好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