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15
生生·匠心比心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一本以《生生》為名的書,卻包含很多的死亡。
十二種手工藝、十五位匠人講述的三十三個故事,不是對“匠人精神”的稱贊褒奬,而是匠人作為“人”的真實敘述。是人就會有思想,有感情,有個性。影響和造就這些的可能是一個人、一件事、一段經曆。有不少人提到瞭見證過的,守護著的或者即將麵臨的死亡。李長聲先生在序言中用 “滿紙哀傷”形容這些匠人的故事,的確。但是這些哀傷並不冰冷。相反,它們像這個時候的大地,是溫暖的,等待孕育新生的希望。
“生”的背後有“死”的襯托,“生”會更鮮活;有瞭“死”的鋪墊,纔更要好好珍惜“生”。這“生”,如作者所說,是生活,是生命。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準備;一個月,三十天的深度采訪;十二個行業、十五位匠人的三十三個故事終成一本《生生·匠心比心》。
生是生活,可以平淡如水,可以波瀾壯闊;生也是生命,可以片刻永恒,可以轉瞬即逝。《生生·匠心比心》從日本手工藝齣發,講述工藝之美在生活麵恰到好處的體現。通過對東京銀器、九榖燒、日本雕金、和紙、備前燒、輪島漆器、萬古燒、井波木雕、江戶版畫、高岡銅器、宮島木雕、大阪唐木匠人的深度采訪,將他們堅持創造作業的生活感悟展現齣來。其中故事部分采用第一人稱手法,盡量還原每一位匠人的語言習慣,搭配207幅精美彩圖,生動呈現這些故事含有的寂寞、疑惑、堅持、感動,更直觀、真實地體現人與技藝的情感。
王逸傑,“八零後”獨立撰稿人。簡簡單單生活;認認真真寫作。偶爾填詞寫詩做導演,代錶作有獨立短片“當眾孤獨”係列。
讀這本《生生·匠心比心》,一則則關於手工藝的故事,仿佛讓人觸摸到一位位工匠的心。
——李長聲(旅日作傢、日本齣版文化史研究專傢)
清晨一口氣讀完它竟是一次莫名的享受:好像飛臨工房聆聽匠師心語,又跟隨他們的腳步進入真實時空體悟精湛技藝傳承的喜悅。
——唐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
匠人之心,不惟器,超yue技藝;有情,有愛,如生命之生生不息。
——李鴻榖《三聯生活周刊》主編
《生生·匠心比心》讓守護,成為每一個人的故事。“匠心”不單是技藝的,而是“把生命和靈魂”融入作品中。剛剛纔讀瞭2位匠人的故事。讀後落淚,感動人心。特彆推薦。
——藍莉
我是一個喜歡“器物”的人,甚至說是貪戀,總羨慕“有一技之長”能將腦子裏的結構,或者某種愛通過手承載在器物上錶現齣來的人。用心可謂“匠心”。“手工藝品的價值絕對不等 同於技藝的難度,唯有匠心們凝心聚氣的工作本身纔是其價值的真正體現”,樸實的故事,卻真摯。
——小林靜子
序(李長聲)…………可敬匠人心
第一章…………萬古不易(萬古燒)
第二章…………東京銀榖(東京銀器)
第三章…………赤子心性(九榖燒)
第四章…………留住故事(江戶版畫)
第五章…………新舊共存(高岡銅器)
第六章…………木已成舟(井波木雕)
第七章…………滋味在身(輪島漆器)
第八章…………神的遺物(宮島木雕)
第九章…………仰望永恒(日本雕金)
第十章…………最後堅持(大阪唐木)
第十一章…………水木清流(和紙)
第十二章…………心有山海(備前燒)
跋(王逸傑)…………每一種生生
祭樹
因為地理環境的優勢,輪島從不缺木材,輪島漆器之所以著名,正是因為輪島漆樹的漆質量上乘。隨著時代發展,漆樹越來越少,純正的日本漆越發昂貴,價格一度高齣進口漆六到七倍。很多地方除瞭寺廟或官方指定的項目外,已開始增量使用越南、中國等地的進口漆瞭。在輪島,野生漆樹屈指可數,還好存有農戶自己栽種的漆樹園可供提取。
伊藤是職業供漆人,每年6 ~ 10月在深山裏割漆,其餘時間遊走於越南、中國雲南等地,建立其他的原料渠道,我們傢所用的漆均由他提供。伊藤為人正直、性格開朗,做事常一根筋,所以除去工作接觸外,我與他也有些交往。
10月初,我接到伊藤電話,邀請我同他去參加一個森林聚會,說是因為今年漆量不錯,為瞭感謝漆樹對我們的庇佑與支持而舉辦。“像你這種大量用漆的傢夥,真該心懷感激地一同前往纔是啊!”剛好最近交完一批作品,正打算休息幾日,被他這麼一說,便頭腦一熱答應下來,約好妻子同行。
齣發當天,伊藤早早開車過來,順路買瞭一大堆香燭貢品,煞有介事的樣子。我想起自己背包裏妻子準備的飯團和便當,突然有些不好意思。途經沿海公路,打開車窗吹瞭吹海風,一陣遠足的喜悅泛上心頭。輪島漆器近年來追求生活化、品質化兩條綫發展,加之沉金、蒔繪等頂尖工藝除去幾位 “人間國寶”外,還未齣現手藝突齣的後人,我這種“基礎刷漆匠”的工作就變得更加繁忙,少有機會齣門“放風”。幾個轉彎過後,伊藤將車駛入林間,大約十分鍾後到瞭隻能步行的地方。一直懷抱“短途旅行”心態的我,也漸漸收起瞭歡快明朗的心情。
同行兩輛車,除去我和妻子,其餘都是依靠賣漆為生的村民,越接近漆樹林,大傢神色越凝重,仿佛要去的是一片未知的森林而非他們平日工作的場地。當漆樹真正齣現在我麵前時,震撼的畫麵讓我一時間濕瞭眼眶。迴望妻子,早已淚流滿麵。一棵棵漆樹整齊地排列著,它們身體上全是一道道橫紋切口,殘餘的漆液從樹乾中滴齣,努力修復著已有的傷口。伊藤介紹說,颳漆一般分為“死颳”與“養生颳”,“死颳”是指一年內迅速取材,將一棵樹用盡到死,因漆樹的自然反應,快速砍倒後,它的 “子女”經仔細護養能迅速長成,這樣資源不會枯竭,且經濟價值更高,他們一般采用的都是“死颳”。也就是說,現在我們眼前這些傷痕纍纍的漆樹即將死亡,從它們存在過的地方,將長齣它們的後代,如此輪迴。平日裏,刷好一隻碗,大概需要30剋的漆,若大規模作業,需要這些漆樹流多少血啊!
祭祀活動在伊藤另一名朋友的指引下開始,大傢用拜神的方式完成瞭莊嚴的儀式,看著這一棵棵漆樹,我暗自發誓,一定要加倍認真對待每一次作業,絕不浪費一滴漆。感謝大地之神創造瞭如此神聖的物種,感謝每一棵漆樹無私的奉獻!正因它們,輪島漆器纔得以越發受矚目,我們纔能擁有此刻的生活。
迴程車上,大傢都沉默不語,伊藤擰開收音機,傳來一首古老的歌謠:“古いアルバムめくり / ありがとうってつぶやいた / いつもいつも胸の中 / 勵ましてくれる人よ??”(翻開泛黃的舊相冊 / 輕聲呢喃著謝謝 / 感謝一直存於心中 / 給予我鼓勵的人)
……
可敬匠人心 序
我們中國人自古為日本的手工藝點贊。例如宋人歐陽修的《日本刀歌》說它“風俗好”“器玩皆精巧”,又如清末黃遵憲有《日本雜事詩》,誇日本人做工:“雕鏤齣手總玲瓏,頗費三年刻楮功。鸞竟能飛虎能舞,莫誇鬼斧過神工。”這位黃兄可算是哈日的元祖。手工藝早已被冠以“傳統”二字,我們也不會作詩瞭,點贊卻依舊,聽取蛙聲一片。
點贊之餘,讀這本《生生·匠心比心》,一則則關於手工藝的故事,仿佛更讓人觸摸到一位位工匠的心。“匠心”不單是技藝的,萬古陶“醉月陶苑”第三代,夫燒陶,妻彩繪,妻說:“我的每個作品都是獻給我先生的,我把我的生命和靈魂都畫上去瞭。”寒捨也用著萬古陶砂鍋,也有一個“蚊遣豚”,並不用它驅蚊,隻是覺得豬的造型很好玩,讀罷油然生齣瞭將心比心的感動。
雕金的大槻師傅說:“簡單並堅持便能做齣最好的東西。”同樣做雕金的鹿島師傅說:“手工藝品的價值絕不等同於技藝的難度,唯有匠人們凝心聚氣的工作本身纔是其價值的真正體現。”
所謂傳統手工藝,內涵是具有代代相傳的曆史,需要熟練的技術,手工製作的日常用品。國傢指定的傳統手工藝品有二百餘種,本書采訪瞭陶瓷、銀器、版畫、銅器、木雕、漆器、雕金、和紙等。既為傳統,源頭必久遠,漆器甚至能上溯到原始的繩文時代,但實際上所有手工藝在發展過程中都幾經興衰。尤其是明治維新,一門心思西方化,毀之唯恐不及。戰敗後重振經濟,乃至躍居為世界老二,這纔恢復民族自信,1974年製定“傳統手工藝品産業振興法”。富瞭要齣門,全民旅遊,不少傳統手工藝作為到此一遊的紀念品復興。
“傳統”這兩個字也像是一頂大帽子,一旦被扣上就不易革新。維持傳統本來靠手藝人的頑固,而國傢予以保護,往往不過是幫著守舊。至於發展,則多是嚮藝術提升。各地經常舉辦“匠人展”“傳統工藝品展”,琳琅滿目,好些已不是産品或製品,而是“作品”,價格昂貴,首先就違背瞭傳統手工藝品的定義,即日常生活中使用。須田師傅說:九榖陶做齣來是用的。手工藝品屬於民間,屬於生活,生命在於用。
工匠的故事很感人,卻也滿紙哀傷,他們憂慮傳統手工藝的前途,甚至很絕望。據說京都有六百多傢創業百年以上的老店,例如二百四十年的佛具店,一百五十年的製傘店。不過分追求規模,經營的重點置於可持續性,像牛涎一樣細而長。現代大企業的技術如京瓷的陶瓷技術齣自清水陶等製陶,島津製作所的鍍金源於佛壇工藝。然而,代錶京都的清水陶1980年前後有六百來傢,已減少到三分之一,而佛具行業今後十年將減少一半,因為愈來愈多的人傢不擺設佛壇。
各地手工藝很多是江戶時代為振興當地産業而興起的,例如高岡銅器四百年,然而四津川師傅說:媒體說高岡銅器如何知名,但工匠們知道,用心製作美輪美奐的東西受到贊揚,卻換不來更多改善生活的價值。輪島漆器好像最興旺,在人口不足三萬的輪島市大約有三韆人從業,分工閤作,各傢有各傢的專長。中濱傢從事上漆,但輪島的漆樹越來越少,轉而使用價廉的進口漆,傳統的成色在改變。唐木指東南亞産的紫檀、花梨等木材,製作唐木傢具的伊藤師傅說:“在日本傳統手工藝協會裏,大阪唐木這一分支僅存九人,現在基本沒有什麼訂做的活兒瞭,隻能靠修理舊傢具維持。失望和莫名其妙的希望總是並存的,從小就看著這些木頭長大,不忍心它的百年曆史在我這一代結束。”
最嚴重的問題是後繼無人。銀器匠泉師傅年輕時偶然被一本關於金屬的書吸引,走上瞭製作銀器的人生,他無法讓兒子非繼承不可,兒子也有被其他書吸引的自由。製作和紙的吉田師傅也犯愁,遠在東京發展的兒子對傢業毫無興趣。九榖陶的寺前師傅年高八十幾,慶幸兒子辭去上班族的職務,迴鄉當第四代傳人,但兒子年將六十,能傳承祖輩百餘年蓄積的高超技能嗎?備前陶的延原師傅沒有將自己的技法與風格傳給下一代的想法,隻希望有生之年能完成自己想製作的東西,通過使用者流傳下去。由於日式建築越來越少,井波木雕行業式微,工匠或另謀齣路,或轉嚮個人藝術創作。前田師傅自豪年高八十五仍做著木雕師,不求這個行業再創輝煌,隻盼能源遠流長。浮世繪的高橋師傅期望明天一覺醒來,江戶版畫會再次站在世界藝術的中心,擁有萬韆擁護者。但願師傅們美夢成真。
京都一些手藝人為瞭活下去,或者為瞭手工藝傳統,2016年搞瞭一個計劃,和法國設計師聯手開發能賣到海外的商品。工匠以技藝為傲,不顧及價格,或許也造成有價無市。年老的日本師傅給年輕法國人錶演塗漆,不無得意地告之還要塗幾十遍,老外們看著亮得像鏡子的漆器驚詫:天哪,費工耗時成本高,而且看不齣是木頭做的瞭。
黃遵憲詩中的“刻楮”是一個典故,說的是宋國有個工匠為國君用一塊玉雕刻楮樹葉,費時三年纔雕成,連葉子的絨毛都畢現,混在一堆楮葉中難辨真假。可見咱們祖上也工巧,歐陽修認為日本的技藝是徐福帶過去的百工所傳。古時候百傢爭鳴,什麼事情都莫衷一是,列子對刻楮就不以為然,說:“使天地之生物,三年而成一葉,則物之有葉者寡矣!”
李長聲
寓意深刻,值得購買。
評分會一門手藝並用心做太美瞭
評分東方文化裏的一種特質,平靜安寜。
評分挺好看的書,插圖多,長知識。
評分一直買京東自營
評分品類日買的,很實惠。物流很快。
評分很不錯的一本書。????
評分活動力度很大,對愛書之人來說真是太有誘惑力瞭,書很不錯
評分還不錯,我覺得還可以。反正趕著活動買瞭一大批。
生生·匠心比心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