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天衣的作文课(套装全5册)

朱天衣的作文课(套装全5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天衣 著
图书标签:
  • 作文指导
  • 小学作文
  • 写作技巧
  • 思维导图
  • 亲子教育
  • 朱天衣
  • 教材教辅
  • 思维训练
  • 语言表达
  • 学习方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贵州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5602111
版次:1
商品编码:11979691
品牌:阳光博客(sunnbook)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00
套装数量:5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来自文学世家的朱天衣老师,给孩子上一堂不一样的作文课!

  ★作者朱天衣从事作文教学25年,独创"说故事玩作文"法,风靡台湾;

  ★用引导的方式,让孩子发挥写作的本能,让作文如同呼吸、说话一般自然;

  ★60个主题,涵盖各种作文类型,用说故事的方式进行引导启发,让你写什么题材都信手拈来;

  ★精心设计的文字游戏,寓教于乐,在练习中提高孩子的语文能力;

  ★"给父母的温馨小叮咛"环节,把作文变成亲子互动游戏,让教孩子写作文不再成为令人头疼的事情。

  ★2007年首次出版,十年畅销不衰!


  朱天衣的作文课6大特色

  ●作文课+游戏题,看、读、写多元练习;

  ●60个主题,一周一课,一周写一篇,轻松学习没压力;

  ●透过说故事的引导方式,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下笔更容易;

  ●由朱天衣老师亲自讲述,犹如亲临课堂,容易吸收理解;

  ●收录"给父母的小叮咛",让亲自共享写作的乐趣!

内容简介

  拥有二十余年儿童作文教学经验的朱天衣,主张以启发引导、说故事的方式,让孩子发挥想象力,写出与主题相关的文字描述。她认为,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觉得写作文是一件快乐的事。

  在本套书中,朱老师精心挑选了60个主题,写成文本,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心得融会贯通,穿插在60个主题中,让小朋友一边兴趣盎然地看朱老师的故事,一边联想构思自己的精采内容。当然,偶有某些题目,小朋友比较不容易发挥,朱老师还会依据她丰富的教学经验,给对父母的小提示,让父母和孩子一起动脑,搭建一座包罗万象、五花八门的作文世界。

  除了这60个主题,朱老师还精心设计了数十种文字游戏,包括字词接龙、多音字、同音易错字、反义词、标点符号、猜灯谜、声音描述等等,让孩子能一边轻松玩游戏,一边还能借着游戏,增长语文基本功,打好语文运用的基础。


  如何使用这套教材

  1.一个星期消化一个单元。

  2.让孩子坐在桌前,备好纸、笔、橡皮擦,看完一个单元就动笔练习写。

  3.不会的字先以注音代替,全篇完成后再查字典,中途尽量不中断。

  4.低年级以下的小朋友,可以练习口说作文,父母代为记录后再念给孩子听。

作者简介

  朱天衣,出生于文学世家,耕耘作文教学达20余年,2000多位学生。全年在各地演讲、带领文学营、小小记者营等活动,以独创"说故事玩作文"法,引领小学生喜爱作文、写好作文。2007年在脸谱出版《朱天衣的作文课1》,年销售三万多本,其简体版在大陆更是创下首印16万本的佳绩。

内页插图

目录

《美食》

前言 1

1.美食 001  

2. 最好玩的地方 009 

3. 害怕 017 

4. 脸红的时候 025 

5. 风 031

6. “新”卖火柴的小女孩 039 

7. 我记得…… 047

8. 我开了一家店 055 

9. 蚊子 063

10. 我的偶像 069 

11. 时光之旅 077

12. 我是一张纸 085


文字好好玩游戏本

一 字词接龙 095

二 叠字词 097

三 多音字 100

四 同音易错字 104

五 改错字 108

六 反义词 114



《我的心爱宝贝》

前言 1

给父母的话 4

1. 我的心爱宝贝 001  

2. 妈妈的心情 009

3. 爸爸的拿手绝活 017 

4. 梦 025 

5. 圣诞佳节 033 

6. 魔法世界 041 

7. 欢乐新春 059 

8. 迎向春天 057 

9. 烦恼 065 

10. 六十年后的我 73 

11.如果有一天…… 081 

12.我的桃花源 089


我的私房书单文字好好玩游戏本

一 《少年小树之歌》 100

二 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白牙》 102

三 劳伦兹——《所罗门王的指环》《当人遇见狗》《雁鹅与劳伦兹》 104

四 吉米·哈利——“大地系列” 106

五 “魔戒”“哈利·波特”“向达伦”“黄金罗盘”“龙骑士” 108

六 “小淘气尼古拉”——戈西尼的文字 桑贝的插画 110

七 《佐贺的超级阿嬷》《床边的小豆豆》《东京塔》 112

八 张曼娟——“奇幻学堂” 114

九 侯文咏——《顽皮故事集》《淘气故事集》《天作不合》《大医院小医师》 116

十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稻草人手记》 118

十一 中国的章回小说——《三国演义》《隋唐演义》《西游记》 120

十二 金庸的武侠世界——《书剑恩仇录》《射雕英雄传》 122



《走春》

前言 1

1.走春 001 

2.无价之宝 009 

3.手足之情 017 

4.秘密花园 025  

5.听海 033 

6.台风天 041  

7.伤疤 049 

8.秋凉 057 

9.发明大王 065 

10.台湾之光 073 

11.我喜欢 081 

12.营养午餐 089


文字好好玩游戏本

一 标点符号 099

二 数字成语 练习 104

三 字音辨正 109

四 部首 113

五 单位量词 119

六 猜灯谜 123



《和书中人物做朋友》

序 写作是一件自然好玩的事 1

1.和书中人物做朋友 001

2.拥抱大自然 009

3.三十年后的我 015

4.我是一只流浪狗 021

5.小溪的哭诉 029

6.感官之旅——嗅觉 035

7."大题小作"与"小题大做" 043

8.吟诗庆端阳 051

9.游泳池畔 059

10.伤心 067

11.闻香下马 075

12.幸福公式 081


文字游戏

一 成语练习——纸上动物园 091

二 灯谜 095

三 字音辨正 099

四 改错字 105

五 部首——猜猜看 111

六 部首——拆字游戏 117

七 成语练习——纸上植物园 120

八 同义词 124

九 同义成语 126

十 双关语 130

十一 色彩的描述 132

十二 酸甜苦辣留言板 134



《花花世界》

序 写作是一件自然好玩的事 1

1.花花世界 001

2.清明扫墓 008

3.挑食大王 013

4.雨 019

5.暑假的美好时光 025

6.鬼门开 031

7.特别的老师 037

8.月 043

9.我是一棵树 049

10.圣诞天使 055

11.冷冬 061

12.除旧布新 067


文字游戏

一 成语练习 075

二 灯谜 079

三 字音辨正 084

四 改错字 090

五 部首猜猜看 096

六 谚语接接看 102

七 成语练习 105

八 反义词 109

九 反义成语 115

十 色彩的联想 118

十一 声音的描述 121

十二 古字猜一猜 124

精彩书摘

  给父母的话

  孩子什么时候开始写作最合适?

  写作是自我表现很自然的一种方式,简单来说,会说话就应该可以提笔写书,而文字只是工具,如果孩子已会使用注音符号或简单的汉字,应该就可以开始写作。甚至,在识字前亦可让孩子口述,而由父母记录成文字,再念给孩子听,这会是很有趣的经验。但前提是,整个过程要以游戏好玩的心情进行,切莫勉强给孩子压力。

  如果是要送孩子去补习班学作文,则以三年级开始会比较合适,因为这样年纪的孩子已习惯于团体学习,且表达能力较成熟,所认识的字词也大致够基本写作所需,学习过程较不容易产生挫折感。

  对写作帮助最大的是什么呢?

  我以为除了阅读,还是阅读。

  阅读除了可以丰富写作的内涵,对写作技巧的帮助更是毋庸置疑。但我所指的阅读,不是范文,也不只是所谓的优良读物,而是广泛的阅读、大量的阅读,范文容易局限孩子的想象空间,尤其模仿力强、较稚龄的孩子,很可能因为常参读范文,写作变得制式化,未来难以超脱这框架。

  其实阅读对孩子的帮助不只于写作,它可以增加孩子的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受益的不仅是文科,对数理的帮助也出奇的大,在我教过的数千个学生中,只要拥有阅读习惯的孩子,不只写作能力好,在课业方面各科表现都十分优异,几乎无一例外,阅读真的可以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年来,各国在评比孩子未来是否具备竞争能力时,阅读能力的考察便占了极大的比重,因为这些先进国家相信,一个拥有阅读习惯的孩子,具备了终生学习的能力。因此,为了增强孩子的写作、学习能力,阅读习惯的养成绝对有其必要。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呢?

  孩子的阅读最早可以从床边故事开始,每晚让孩子自己挑选一册绘本共享亲子阅读,绝对会比放一片CD听故事,更容易让孩子进入阅读的世界。

  孩子大了,能认得注音符号及一些字时,便可亲子共读,甚至可以请他们讲给我们听;当孩子已能独自并且享受阅读时,就尽量别打断他们,至少让他们能持续沉浸在书海中一段时间,若担心视力问题,可以提醒他们中间稍作休息。

  较大的孩子若还未有阅读习惯,那么每天试着关掉电视、电脑半小时、一小时,陪他静坐在桌前一起阅读,你看你的书、他看他的书,一开始父母或许必须忍受他频繁地换书,或"一目十行"地快速阅读,一天两天、一周两周下来,他便能慢慢进入状况,静下心看完手中的书了,这期间别去考察他看了多少,除非他主动想讨论、分享,不然父母就仅仅做一个伴读者就可以了。

  在现今的环境里,阅读习惯绝对是需要培养的,因为有太多更容易、更好玩的事随时可取而代之,像电视、电玩、漫画、网络游戏等,阅读较之于它们的确是需要更多的脑力、精神才能进行的,以人们好逸恶劳的天性来说,阅读真的很容易就会变成劣币逐良币的牺牲者,所以阅读习惯的养成,真的需要加倍的耐心与恒心。

  之所以不把漫画当作是阅读的一部分,是因为它以图像取胜,若孩子在阅读习惯尚未养成前,即沉迷于漫画,那么他将视文字多过图像的书籍为畏途,这是很可惜的事,所以我建议在孩子还未享受到以文字为主的阅读乐趣前,对漫画的摄取还是要做控管。

  需要为孩子们选书吗?

  当孩子愿意主动阅读时,选书的动作,我以为还是尽量交给孩子们掌控,别太担心他们的阅读胃口过偏,尤其在刚开始时,尽量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类书入门,"主动"绝对是学习能力的来源,但基于环保及经济的考量,父母亲真的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及书店,尤其现在许多的书店都设有阅读区,让人能长时间且舒适地阅读,若真遇到值得反复阅读的书籍再购买也不迟,借书、交换书也都是很好的选读方式,如此日积月累,不仅能增加阅读量,更可以拓展孩子的阅读视野。

  那么阅读后需要强制孩子写读书心得吗?或者检验他是否真读懂了书籍内容?

  在问这问题时,也许我们大人应该先将心比心,如果当我们每看完一本书都需要写报告的话,我相信没有一个大人会想阅读的,而且一本书所影响、所给予的,有时并不是在当下,它也许要经过一段时间发酵,短则几天,长则数年、数十年,甚至有可能是一辈子,所以何苦在孩子们刚进食时便做催吐的动作呢?这只会让他们对阅读这件事反胃而已。

  而且同样一本书,常会因为阅读时的年龄不同,所得亦不同,像中国的章回小说或西方的古典名著,孩时感兴趣的和成人所关注的重点就不可能相同,随着年岁渐长,反复阅读后,所得自然增加甚或有所改变,所以验收成果何必急于一时呢?

  所以,我以为阅读习惯的培养和阅读心得的书写是分开来的两件事,千万别让心得报告干扰了阅读的乐趣;其实书写心得报告也没那么困难,只要套上公式、写出一篇制式的报告,对高年级以上的孩子应该都不是问题,但是我真的想建议学校的老师们,别急着在孩子组织、逻辑观念还不是那么成熟时,便给予孩子这样的课程,这只会事倍功半或适得其反。

  如何培养写作的乐趣?

  如果我说上作文课是一件痛苦的事,相信包括大人、小孩都不会反对,在成长过程中,鲜少有人能在作文课中真正享受书写的乐趣,为什么呢?也许是我们给予写作太多的名目,比赛、考试、分数,当要下笔时,第一个想到的是大人会怎么看待?阅卷老师会怎么评比?这和躲房间里写私密日记、写情书的心情完全不同,如果写作仅只是一种记录、一种抒发、一种分享,那么它应该不会让我们如此怯步呀!

  如果写作只是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它就像呼吸、说话一样自然,那么孩子们就不会将他视为畏途了,所以在孩子初学写作时,我们要告诉他们写作就像说话一样,而且要鼓励孩子们用他们的语言,写出自己的心情、自己的想法,而不是要他们装大人模样、说大人的话语。

  越是稚龄的孩子越是要鼓励他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也许一开始,他们会说很多而且说不清楚,没关系,让他们继续说、继续写,这时千万别嫌他们啰唆、教他们精简,以我们所谓的标准文章格式要求他们,该如何破题、如何叙述、如何结语,那么孩子们将会困在其中,难以提笔。

  面对孩子的写作千万别心急,只要孩子愿意写、不断地写,就算小学六年仍写不出个所谓"标准完美"的文章又如何呢?当他们持续书写至青春期,思考逻辑能力突飞猛进时,不待你提醒,他们自会去芜存菁地写出一篇简洁达意的文章来,对父母、老师而言,这绝对不是卸责,为了呵护那小小写作欲望的火苗,而不强加干涉,这是作为旁观者的我们最难做到、也必须要隐忍的。

前言/序言

  从开始陪伴孩子写作,成为所谓的"作文老师",到今天已是第二十个年头了,不细数,真的感觉不到二十年就这么过去了,也许就因为始终是和孩子为伴,岁月格外匆匆。

  即使已为人"师"七千多个日子,"教"过两千多位学生,但至今听到别人称我"朱老师",却仍有脸红的羞赧,因为自始至终我都不觉得自己称得上是一位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这么多年来,我自许只是个陪伴、分享孩子成长的大朋友,若说在写作上对孩子们有什么助益,我也只愿意把自己定位为是个引导者,而不是教导者。

  会这么说,绝对不是谦辞,因为我始终以为写作这件事应该是人的本能,只要识字、只要愿意,任何人都可以像呼吸、说话一般地写出自己的想法,只要我们别把写作赋予太多的名目或意义,写作其实可以是很自然、很愉悦的。

  也因此,我发现自己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花费最大心力之处,不是在教授写作技巧,而是努力地在"除魅",也就是帮孩子祛除一些不必要的障碍,包括心理层面的恐惧、厌恶,也包含外在对写作这件事的任何束缚,当我看到孩子们从抗拒到愿意且喜欢写作时,便是最大的报偿。

  写作是很生活的,也是很贴近心灵的,能在孩子的成长中陪伴他们一段,并分享他们的心灵活动,真的是很快乐的事。但我仍不满足,我常叹息自己无法像学校的老师或孩子的父母,可以拥有更稳定、更长久的关系陪伴他们长大,但我同时也知道自己该知足了,因为绝大多数的父母已给我超出想象的信赖及时间,让我能放手和孩子们翱翔在写作的天地间。

  如今,我会很希望与孩子在写作互动中所获得的喜乐,和所有的父母分享,只要愿意,任何人都可以扮演如我般的陪伴者、分享者角色,只要多给孩子一点空间,多为他们空出一点自己的时间,在写作的天地里,你和孩子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本书附加了为父母预备的说明,在"给父母的话"中,所提到的关于写作的问题,多半是平日演讲或上课时,父母关心提问最多的,所以我便直接以问答方式处理;至于"给父母的小叮咛"则是担心孩子在看过文章后仍觉得下笔困难时,父母可从旁助一臂之力的小贴士,当然若孩子完全无此需要,那这所谓的"叮咛"就可弃而不用了。

  至于要如何使用孩子这部分的教材呢?我的建议是:一个星期消化一个单元,当然这可视孩子课业压力随时作调整。此外,当孩子真的要借由读物的引导进入写作时,请先安排他坐在桌前,准备好稿纸及铅笔、橡皮擦,当他一看完一个单元时即刻就动笔,那应该是最适合下笔的时刻,若孩子的专注力够、学习能力也强,当然可以不必受此束缚,但透过读物和直接在课堂上引导毕竟有所不同,因此这样要求孩子是不得已的举措。

  当孩子真正进入写作状态后,便尽量别中断,期间有不会的字可先以注音代替,等全篇文章完成后再教他或查字典补上汉字即可。较稚龄的孩子在初学阶段,或可以陪伴他一起完成这件事。但记得哟!只是陪伴,而不是指导,做父母的可以在一旁阅读自己的书,或书写自己的文字,别让孩子有受到监督的压力,让他觉得这是一段亲子共享的宁静时光。

  现在坊间有太多因为学校考试而出版的各式作文教材,选择这样的时刻出这套书,其实心底是有些急切的,我真的希望提供给孩子一个不一样的选择,让他在写作的路途中,走得更自在、更快乐,也更顺畅,我始终相信愉悦绝对是孩子学习的最大动力,它不仅是学习的前提,更是必要条件,如果我们能经由快乐达到同一个目标,那何乐而不为呢?


《写出灵魂深处的动人故事:朱天衣的作文课》 这是一套为所有渴望表达、追求真挚情感和深刻思想的写作者量身打造的作文指导书籍。它不仅仅是一本教你如何遣词造句、如何组织段落的书,更是一扇通往内心世界的门,指引你如何发掘那些被忽视的、独一无二的生命体验,并将其转化为触动人心的文字。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被海量的信息包围,却常常感到自己内心的声音被淹没。我们渴望与他人建立真正的连接,渴望被理解,更渴望将那些在心中翻腾的独特感受、奇特想法、珍贵回忆,用最恰当、最动人的方式表达出来。然而,很多人在动笔时却感到无从下手,或者写出的文字空洞乏味,无法真正传达内心的真实。 《写出灵魂深处的动人故事:朱天衣的作文课》正是为了解决这一痛点而生。它由在文学创作和教学领域享有盛誉的朱天衣老师倾心打造,历经多年实践与沉淀,凝聚了她对语言、对生命、对教育的深刻洞察。这套书以其独树一帜的教学理念和行之有效的实践方法,帮助无数读者跨越了写作的障碍,找回了文字的力量,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自我表达的勇气与智慧。 这套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写作的重心从“技巧”转移到“生命体验”本身。 朱天衣老师深信,最动人的文字,源于最真实的生活。她鼓励学习者放下对“写得好”的刻意追求,转而关注“活得真”。通过一系列深入浅出的引导,她将带领你一起: 挖掘生命中的“小确幸”与“大悲情”: 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常瞬间,蕴含着最丰富的情感和最深刻的哲理。学会敏锐地捕捉生活中的细节,从中提炼出打动人心的故事。无论是清晨的一缕阳光,还是与家人的一顿晚餐,甚至是生活中一次不经意的擦肩而过,都可能成为你创作的宝贵素材。 理解并抒发内心的“情绪能量”: 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都是构成我们生命底色的重要元素。学习如何识别、接纳并转化这些情绪,让它们成为你笔下充沛的能量,而不是压抑的负担。书中将提供多种方法,帮助你梳理复杂的情感,让它们在文字中得到舒展和升华。 从“自我”出发,建立独特的“观察视角”: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拥有与众不同的经历和看待世界的方式。这套书将引导你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观察视角,用全新的眼光审视周遭。 掌握“情境”与“氛围”的营造能力: 文字的魅力在于能够将读者带入一个特定的时空,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中的情景和情绪。书中将详细讲解如何通过细腻的描写,构建生动的生活场景,营造引人入胜的氛围,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学会“意象”与“象征”的运用,提升文字的深度与广度: 优秀的作品往往能够通过具象的意象来表达抽象的意义,借助象征手法赋予文字更深层的含义。本书将带你领略如何巧妙地运用这些文学手法,让你的文字更具艺术感染力,引发读者的联想与思考。 拥抱“不完美”与“留白”,让文字拥有“呼吸”的空间: 真正的艺术往往是留有余地的,它不强求一次性地说尽所有,而是给读者留下想象和解读的空间。学习如何适度地“留白”,让文字本身具有生命力,能够与读者产生共鸣。 克服写作中的“自我怀疑”与“恐惧”,培养持续创作的信心: 写作之路并非总是一帆风顺,许多人会被“写不好”的念头所困扰。本书将为你提供强大的心理支持,帮助你认识到写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鼓励你勇敢地尝试,从错误中学习,不断进步。 这套书的每一本都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层层递进,互相呼应,共同构建起一套完整的作文指导体系。 第一册:【专注挖掘内心真实的自我】 这一册将是你的“破冰之旅”,它将帮助你打碎固有的写作思维模式,重新认识写作与生命的关系。我们将一起探索那些被忽略的内心声音,学习如何捕捉稍纵即逝的情感火花,以及如何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出那些足以打动人心的“小故事”。你会发现,原来写作并非遥不可及,它就藏在你最真实的生命体验之中。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唤醒你内在的观察者,让你学会用全新的视角审视自己和世界。 第二册:【聚焦生命体验,构建动人叙事】 在建立起与内心连接的基础上,这一册将引导你如何将零散的生命体验转化为有血有肉、有情感张力的叙事。我们会深入探讨如何构建故事情节,如何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以及如何运用细腻的描写来渲染场景,营造氛围。你将学会如何捕捉那些微妙的人物情感变化,如何让你的故事线索清晰且引人入胜,让读者情不自禁地跟随你的文字,一同经历故事中的起伏。 第三册:【抒发深刻情感,点亮文字灵魂】 文字的最高境界在于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这一册将专注于如何将你内心的深刻情感,无论是欢喜、悲伤、感动还是愤怒,用真挚而有力的方式表达出来。我们将学习如何运用恰当的语言、生动的意象和富有感染力的修辞手法,让你的文字充满情感的温度,直击读者的心灵。你将学会如何让你的文章不再是干巴巴的陈述,而是充满了生命的力量,让读者在阅读时感受到你的情绪,甚至与你的情感产生碰撞。 第四册:【拓展思想深度,提升文章格局】 优秀的文章不仅能打动情感,更能引发思考,拓展视野。这一册将引导你如何将个人的生命体验与更广阔的社会、人生议题相结合,提升文章的思想深度和格局。我们会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论证,如何提出有见地的观点,以及如何通过文字传递积极的价值观。你将学会如何让你的文章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命题”,它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甚至改变他们看待问题的方式。 第五册:【打磨语言精粹,成就隽永之作】 在内容和思想都得到充分挖掘和梳理之后,这一册将专注于文字的“雕琢”与“升华”。我们将学习如何选择最精准、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何运用富有节奏感的句式,以及如何通过精巧的比喻和象征,让你的文字更具艺术美感和生命力。我们将一起探讨如何让你的文章经得起反复品味,成为真正能够流传下去的隽永之作。你将学会如何让你的文字如同艺术品般,在细节处闪耀光芒。 这套书的语言风格朴实而富有智慧,充满了引导性和启发性。朱天衣老师的文字充满了温度和力量,她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用她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刻的教学经验,陪伴你一起踏上这场精彩的写作之旅。 无论你是正在为升学考试而发愁的学生,还是希望在工作中提升表达能力的职场人士,亦或是渴望记录生活、抒发情感的普通写作者,这套书都能为你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和行之有效的指导。 请相信,你的笔下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打开《写出灵魂深处的动人故事:朱天衣的作文课》,你将开启一段发现自我、表达自我、成就自我的非凡旅程。它不仅能教会你如何写出好作文,更重要的是,它将帮助你学会如何更深刻地体验生活,更真挚地表达自我,从而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用户评价

评分

一本偶然翻到的书,却意外地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对写作的原始渴望。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不善于言辞的人,即使脑海中思绪万千,落到笔尖却总是显得笨拙而空洞。这份不自信,像一道无形的藩篱,将我与文字世界隔离开来。然而,这本书以一种温和而有力的方式,向我展示了写作并非遥不可及的技艺,而是一种可以被引导、被唤醒的能力。它没有直接给我“要怎么写”的套路,更多的是通过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深入浅出的道理,让我开始重新审视“写”这个行为本身。我开始思考,写作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情感的表达、思想的梳理、乃至灵魂的对话。书中那些关于观察、关于感受、关于表达的细致描绘,让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忽略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那些被我匆匆带过的情绪,那些我未能清晰捕捉的画面,原来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源泉。它没有教我写出惊世骇俗的篇章,但它教会了我如何去“看”,如何去“听”,如何去“感受”,然后,如何去“写”。这种循序渐进的引导,让我逐渐卸下了对写作的恐惧,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跃跃欲试的兴奋。我开始尝试用文字记录下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不再担心是否完美,只专注于将内心的感受尽可能真实地呈现出来。这种转变,对我而言,是意义非凡的。

评分

我对本书最大的感受,是它赋予了我一种“勇气”。长久以来,我总是害怕写出不够好的作品,害怕被他人评判,因此迟迟不敢大胆尝试。这本书,用一种充满鼓励和支持的语气,告诉我,写作是一场不断尝试和进步的旅程,每一次的尝试,即使不完美,也是宝贵的积累。它让我明白,完美的写作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无数次的实践和反思,逐渐达成的。书中的一些观点,让我开始放下了对“完美”的执念,转而拥抱“过程”的重要性。我不再害怕失败,而是将其视为学习的机会。我开始更积极地去动笔,去记录我所思所想,去勇敢地表达我的观点。这种勇气的获得,让我从一个被动观望者,变成了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我相信,通过不断地练习和探索,我一定能在写作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启发”。它并非提供了一套死板的写作公式,而是打开了我看待写作的全新视角。我过去常常陷入“写什么”的困境,感觉生活平淡无奇,无处可写。而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写作的可能性无处不在。它引导我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日常生活,去发现那些隐藏在平凡中的不平凡。我开始留意身边发生的事情,去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去感受自然的变化。我发现,原来写作的素材,就蕴藏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这本书,就像一位智慧的引路人,点亮了我对写作的感知力,也让我对未来的写作充满了期待。我相信,在它的指引下,我将能够不断地发现新的写作灵感,也能够写出更多有意义、有价值的作品。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改变,在于它重塑了我对“表达”的认知。我过去常常陷入一种“想说却说不清”的窘境,总觉得自己脑袋里有很多想法,但一旦要用文字表达出来,就变得支离破碎、逻辑混乱。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引领我一步步地梳理我的思绪,然后用清晰、准确的语言将其呈现出来。它强调了“清晰”和“准确”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帮助我们达到这两个目标。我学会了如何构建文章的框架,如何组织段落的逻辑,如何在词语的选择上做到恰如其分。这些看似基础的内容,却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的文章不再是杂乱无章的堆砌,而是变得更有条理,更容易被理解。更重要的是,我发现当我的表达变得清晰时,我的思考本身也得到了升华。我开始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想法,也更愿意与他人分享我的观点。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让我体会到了文字的力量,也让我对未来通过文字与世界沟通充满了期待。

评分

在我过去对写作的认知里,总是充满了各种“禁忌”和“应该”。例如,“写作文要用华丽的辞藻”,“要引用名言警句”,“要避免口语化”等等。这些条条框框,反而让我失去了写作的自由,也束缚了我个性的表达。这本书,以一种打破常规的姿态,向我展示了写作的无限可能性。它鼓励我摆脱那些僵化的思维模式,去尝试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去表达。书中对一些“非常规”写作手法的剖析,让我看到了文字的另一种生命力。它让我明白,写作并不一定要遵循固定的套路,关键在于能否触动人心,能否真诚地表达。我开始尝试在我的文字中注入更多的个人情感,去运用更贴近我内心语言的方式。这种“解放”的感觉,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和愉悦。我不再害怕犯错,而是乐于尝试,乐于探索。这本书,就像一位叛逆的艺术家,鼓励我撕掉标签,用我自己的方式去创作。

评分

我一直以来都对如何捕捉和运用生活中的细节感到困惑。我总觉得自己的文章缺乏生动性,像是一张张没有灵魂的白纸。书中的某些章节,恰恰点破了我这个症结所在。它不是简单地罗列一些写作技巧,而是通过剖析一些真实的案例,让我看到了那些优秀的作者是如何从日常的点滴中汲取灵感的,又是如何将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巧妙地融入到文章之中,从而赋予作品生命力的。我记得其中有一个例子,作者详细地描述了一片落叶的形状、颜色、以及它在风中飘落的轨迹,寥寥数语,却勾勒出一幅极富画面感的场景。这让我突然意识到,原来写作的魅力,就隐藏在这些细微之处。我开始有意识地去观察生活,去留意那些我曾经习以为常的景象。我会去捕捉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洒下的光斑,去聆听雨滴敲打窗户的声音,去感受微风拂过脸颊的触感。然后,我尝试将这些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虽然刚开始显得生涩,但每一次尝试,都让我离“生动”更近了一步。这本书,如同在我心中点燃了一盏灯,照亮了我观察世界的眼睛,也让我对写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浓厚的兴趣。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受益匪浅的部分,在于它教会了我如何“深入”。我过去写文章,往往停留在表面,只是简单地描述事物,而没有去挖掘其背后的意义和情感。它让我认识到,真正动人的文字,往往蕴含着作者对生活深刻的洞察和独到的理解。书中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让我看到了那些优秀的写作者是如何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的表达出来,又是如何将平凡的事件,赋予深刻的寓意。我开始尝试去“挖掘”我所观察到的事物,去思考它们为何会存在,它们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它们又带给我怎样的触动。我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记录,而是渴望去理解、去感悟。这种“深入”的训练,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能够写出更有厚度和深度的文章。我的写作,不再是简单的文字游戏,而是一种对生命、对世界、对自己更深层次的探索。

评分

我曾经以为,写作是一项需要天赋的技能,要么天生就会,要么学也学不会。这种想法,让我对写作望而却步,始终没有迈出真正学习的第一步。然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这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它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向我展示了写作是可以被拆解、被学习、被掌握的。书中的讲解,没有冗长的理论,也没有晦涩的术语,更多的是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讲述着写作的“为什么”和“怎么做”。它让我明白了,写作的本质,并非是凭空创造,而是对已有素材的加工、提炼与重组。它教会了我如何去思考,如何去组织语言,如何去构建文章的逻辑。即使我的文字功底并不深厚,我也能从中学到实用的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中。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把我变成一个“模具化”的写作者,而是鼓励我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同时,保持自己的个性和风格。这种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让我倍感轻松和自信。我现在不再害怕动笔,而是怀揣着一种探索的心态,去尝试、去练习、去进步。

评分

这本书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所传达的一种“尊重”。我曾几何时,对写作的理解充满了功利性,总想着如何写出高分作文,如何一鸣惊人。这种心态,反而让我失去了写作本身的乐趣,也压抑了我最真实的声音。而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写作的另一种可能——一种源于内心的、与自己对话的、自由而纯粹的表达。它鼓励我们去发现自己独特的视角,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而不是盲目地模仿或者迎合。我常常会因为觉得自己的想法不够深刻,或者语言不够优美而停滞不前,但这本书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者,轻声告诉我:“你的想法,你的声音,本身就具有价值。” 它让我意识到,写作并非一场模仿秀,而是一场属于自己的探索之旅。每一次落笔,都是一次与自我的碰撞与融合。它引导我去关注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小事”,去挖掘那些潜藏在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然后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将其转化为文字。这种“尊重个体”的理念,不仅适用于写作,也深深地影响了我对生活的态度。我开始更加珍视自己的感受,更加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再害怕与众不同。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写作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完整、更真实自我的书。

评分

我一直以来都觉得,写作需要一种“灵感”的火花,没有灵感,就写不出好文章。这种想法,让我在面对空白的稿纸时,常常感到无助和焦虑。这本书彻底打破了我对“灵感”的迷信。它让我认识到,灵感并非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建立在长期的观察、积累和思考之上的。书中的一些观点,让我开始明白,写作更像是一门手艺,需要耐心和练习,而不是等待神灵的眷顾。它教我如何主动地去“寻找”灵感,如何将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凡的素材,转化为具有价值的写作材料。我开始有意地去记录我看到、听到、闻到、尝到、触到的所有事物,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它们。当我不再依赖于虚无缥缈的灵感,而是将写作变成一种习惯,一种与生活对话的方式时,我发现,我的笔尖似乎变得更加流畅,我也能更自信地面对写作的挑战。这本书,让我从一个被动的“灵感等待者”,变成了一个主动的“灵感创造者”。

评分

这是微信里推荐的一套书也希望对孩子写作有帮助,里面的文字还是挺吸引人的纸张质量很好

评分

口口相传的作文书,希望娃能喜欢

评分

大名鼎鼎的朱天衣作文课,内容值得推荐,里面还有朱天衣老师细心讲解,60堂主题讲解课,真是超值了!声音太好听!!!!

评分

送给朋友的书,相信她会喜欢的。

评分

拥有二十余年儿童作文教学经验的朱天衣,主张以启发引导、说故事的方式,让孩子发挥想象力,写出与主题相关的文字描述。她认为,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觉得写作文是一件快乐的事。

评分

老师推荐的就买了,孩子还算喜欢看。开卷有益。

评分

孩子老师建议买的!挺好的!孩子老师建议买的!挺好的!孩子老师建议买的!挺好的!

评分

品牌保证

评分

朋友推荐的,孩子下学期就三年级了,希望对他的写作有帮助,假让他慢慢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