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英汉科技大词典(第2版)

综合英汉科技大词典(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明鑑,魏向清 编
图书标签:
  • 科技词典
  • 英汉词典
  • 双语词典
  • 专业词汇
  • 科技翻译
  • 工具书
  • 词汇
  • 汉英词典
  • 参考书
  • 第二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19313
版次:2
商品编码:11987652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6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综合英汉科技大词典》(第2版)为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是《综合英汉科技大词典》的修订版,由周明鑑、魏向清主持修订,50多位科技、英语方面的专家参加修订,历时四年完成。

  51学科,全面系统:既有数理化天地生等基础学科,又有航海、计算机、建筑、冶金、医学等应用学科;

  收词21万余条,精准可信:根据quan威专业工具书及已公布的国家标准和规范逐一核查;

  65000音标,准确规范:解决科技词汇较难发音的问题;

  11项附录,简明实用:包括“中国法定计量单位”、“常用化合物名词的词头和词尾”以及“常用数字、数学符号和数学式的读法”等附录。

  本词典定位为以求解为主,注重查得率和准确性,为大学生、研究生、科技工作者、翻译工作者在阅读或翻译科技文献时使用的中型工具书。


作者简介

  周明鑑,浙江定海人,1935年出生,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 。分配在煤炭工业部系统从事地质工作。1978年进入科学出版社,从事图书编辑工作,后从事辞书编纂工作。曾任科学出版社词典室主任、副总编辑,中国辞书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现任中国辞书学会顾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辞海编辑委员会委员。曾参与《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辞海》《新华词典》《新时代汉英大词典》科技部分的审定工作,以及新闻出版总署组织的有关辞书的评奖、质量检查等各项工作。
寰宇译海:一部跨越时空的语言百科全书 《寰宇译海》,并非一部专注于科技领域的词典,而是一部宏大而精微的语言工具书,旨在为深度阅读者、资深译者以及所有对语言奥秘保持好奇心的人士,构建一座连接不同文化和知识体系的桥梁。它将视野投向了人类知识图谱中更为广袤和深邃的领域,专注于那些在通用词典中往往被忽略、但在特定语境中具有关键意义的词汇、概念以及文化负载词。 本书的编纂理念建立在“深度语境化”之上。我们深知,语言不仅仅是符号的堆砌,更是思想的载体和历史的沉淀。因此,《寰宇译海》的核心目标是将那些在特定文化、哲学、历史、艺术乃至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关键节点”角色的词汇,进行详尽的剖析和多维度的翻译呈现。 卷一:历史的褶皱与思想的深度 本卷聚焦于对理解人类文明进程至关重要的概念。例如,在阐释“启蒙”(Enlightenment)一词时,我们不仅提供了其在哲学史上的标准译法,更深入探讨了其在不同国家(如法国的“Lumières”与苏格兰的“Enlightenment”)的语境差异及其对政治结构的影响。 书中收录了大量古代制度、社会结构和政治哲学的核心术语,如对不同形式的“封建主义”(Feudalism)在欧洲、日本乃至中国语境下的细微差别进行辨析。对于古希腊的“Polis”(城邦)、“Oikos”(家室)到中世纪的“Scholasticism”(经院哲学),每一词条都附有简短的词源追踪和在后续思想流变中的地位分析。 我们特别关注那些难以直译的文化核心词。例如,对日语中的“侘寂”(Wabi-Sabi)或德语中的“Sehnsucht”(渴望而不可及的乡愁)的解析,绝非简单的词义对应,而是力求还原其背后的审美情趣与情感张力。这种处理方式,使得读者在面对这些词汇时,能触及到其深厚的文化土壤。 卷二:人文艺术的精微表达 艺术与文学是语言最具创造力的展现。《寰宇译海》投入大量篇幅解析文学批评、艺术史及音乐理论中的专业术语。 在文学批评部分,本书详细梳理了后结构主义(Post-structuralism)中的关键术语,如“能指”(Signifier)与“所指”(Signified)的辩证关系,以及福柯(Foucault)对“话语”(Discourse)的界定,并将其与更早期的修辞学概念(如“拟人”、“隐喻”)进行对比,展现了术语随着时代演变而产生的意义漂移。 音乐理论部分,收录了大量关于和声、对位法和曲式结构的专业词汇。例如,在介绍巴洛克音乐时,对“Affekt”(情感定调)的处理,以及对浪漫主义时期“Leitmotif”(主导动机)在瓦格纳歌剧中的应用,均提供了详尽的解释和相应的德语、意大利语原文参照。 美术史领域,书中细致区分了“印象”(Impression)、“后印象”(Post-Impressionism)与“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在色彩运用、光影捕捉及主观情感表达上的本质区别,并辅以必要的风格流派解析。 卷三:日常生活中的隐性词汇 通用词典往往会忽视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简单,但实则承载着复杂社会学意义的词汇。《寰宇译海》则力求挖掘这些“隐性词汇”的深度。 例如,对于“邻里”(Neighborhood)一词,本书探讨了其在城市规划理论中如何从地理概念演变为社会资本的载体,以及在不同社会阶层中其内涵的变化。对于“食物”(Food)这一简单词汇,书中则引入了食品人类学(Food Anthropology)的视角,解析了特定地区饮食禁忌、节日庆典食物的符号意义,以及“素食主义”(Vegetarianism)在不同文化中演变出的多元形态。 我们还收录了大量关于社会交往、礼仪和非语言交流的词汇。例如,在探讨不同文化中的“谦逊”(Humility)或“面子”(Face)时,提供了具体场景下的表达方式,帮助读者理解如何在跨文化交流中避免误解。 卷四:语言学前沿与词汇构建 本卷面向对语言科学本身感兴趣的读者。它详细解释了语言学中的核心概念,如音位学(Phonology)、形态学(Morphology)和句法学(Syntax)的基础架构,并引入了认知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等新兴领域的前沿术语。 书中对“原型理论”(Prototype Theory)和“框架语义学”(Frame Semantics)进行了清晰的阐述,这使得读者能够从更科学的角度理解词汇是如何在大脑中组织和被理解的。此外,对于“语言接触”(Language Contact)、“濒危语言”(Endangered Languages)及其保护策略的讨论,也展示了语言作为活态文化所面临的挑战。 编纂特色与价值 《寰宇译海》的每一词条都力求做到: 1. 多维释义: 不局限于单一语境,提供历史、哲学、艺术等多重解读维度。 2. 精确溯源: 追溯词汇的拉丁语、希腊语或古法语根源,理解其演化轨迹。 3. 语境范例: 引用经典文本、重要文献或历史事件作为例证,确保理解的准确性。 4. 译介辨析: 针对难以对应译词,详细分析其在目标语言中几种可能的译法及其适用范围,并指出其优劣。 本书并非旨在取代特定领域的专业词典,而是作为一部思想与文化交汇的“元词典”,它填补了那些在专业技术词典和普通双解词典之间的空白地带。它期待成为学者案头不可或缺的参考工具,也成为对世界抱有探索欲望的普通读者,手中那把开启深层理解之门的钥匙。阅读《寰宇译海》,即是进行一次跨越学科边界的知识远征。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主要接触的是信息技术和软件工程领域,这个领域的技术更新速度快到令人咋舌,常常需要阅读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技术文档,这就要求词典必须具备极强的包容性和前瞻性。很多时候,同一个英文技术词汇,在不同的技术社区里会有不同的“俚语化”表达或最新的演变含义。这本大词典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似乎拥有一个庞大的信息收集网络,总能捕捉到这些微妙的变化。例如,对于一些新兴的云计算架构术语,它不仅给出了正式的定义,还会附带说明这个词条在实际行业应用中更流行的简称或变体。我发现很多在线词典在这方面都反应滞后,要么收录不全,要么解释过时。而这本实体书,通过定期的“第二版”迭代,保证了其内容的生命力。它不仅仅是“大”,更是“活”的。对我而言,它提供了足够的深度和广度,让我能够自信地应对来自全球前沿技术文档的挑战。每一次翻阅,都能感受到编纂团队付出的巨大心血和对科技前沿的敏锐洞察力,这使得它成为了我工具箱中不可替代的核心组成部分。

评分

作为一名对学术规范有洁癖的博士生,我对于文献引用和专业术语的规范性有着近乎偏执的要求。在撰写学位论文时,最怕的就是因为对某个技术词汇的理解偏差而导致论述逻辑出现漏洞。这本《综合英汉科技大词典(第2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它在很多词条的释义后面,会用小字标注出其在不同标准组织(如ISO、IEEE等)中的官方定义或推荐用法。这对我校对和完善我的英文摘要以及关键术语表时,提供了权威的背书。更让我欣赏的是,它的排版清晰,字体选择也考虑到了长时间阅读的舒适性。我经常在深夜里对着电脑屏幕感到眼睛干涩疲劳,但翻开这本厚实的纸质词典,那种墨香和纸张的质感,反而能让我暂时从电子屏幕的蓝光中抽离出来,进行更专注、更深入的思考。它的存在,更像是一种仪式感,提醒我对待科学和语言应当抱有的敬畏之心。这本书就像是学术研究道路上的一盏明灯,确保我每一步都走在准确和规范的轨道上。

评分

这本《综合英汉科技大词典(第2版)》真是让我爱不释手,简直是科研工作者的案头必备!我记得上次为了理解一篇关于量子计算的英文文献,里头有好几个术语我查了市面上几本常见的综合词典,结果都是含糊其辞或者干脆没有收录。那时候真是急得团团转,感觉自己被困在了技术壁垒前。后来经一位前辈推荐,入手了这本“大部头”。初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清晰的排版所折服。它的覆盖面之广,简直超乎想象,从基础的物理、化学到新兴的生物信息学、人工智能,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词汇,它都能提供精准且富有上下文的解释。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很多新出现的科技概念,它都能及时更新,这点是很多老牌词典望尘莫及的。我特别喜欢它对例句的选取,不是那种生硬的、脱离实际的句子,而是直接引用自前沿的学术论文或者行业报告,这使得我在学习新词汇的同时,还能同步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语境,极大地提升了我的阅读效率和理解深度。可以说,它不仅仅是一本字典,更像是一位随时待命的专业研究助理,总能在关键时刻指点迷津。

评分

我是一个对语言的细微差别非常敏感的翻译从业者,特别是涉及到技术文档的翻译时,那种“信达雅”的要求简直是苛刻到极致。很多时候,一个词在不同技术领域里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如果翻译错误,后果不堪设想。在接触这本词典之前,我常常需要同时翻阅三四本不同领域的专业词典来交叉验证,耗时耗力,效率低下。但《综合英汉科技大词典(第2版)》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工作流程。它的编纂思路显然是站在使用者痛点的角度出发的,它不仅提供了核心的定义,还会对同义词、近义词进行区分和辨析,甚至会标注出特定语境下的最佳译法。比如,对于“optimization”这个词,它会细致区分是数学优化、算法优化还是系统优化,并给出相应的中文表达。这种颗粒度极细的解析,对于我们做高精度翻译的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而且,它的检索系统非常人性化,无论你是查英文还是中文词条,都能快速定位,这在赶稿件的时候显得尤为重要。它已经成了我工作台上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帮我筑起了一道坚实的专业词汇防火墙,让我的译文质量有了质的飞跃。

评分

说实话,我当初购买这本词典主要是冲着它“第二版”的名头去的,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毕竟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如果一本工具书不能与时俱进,那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我所在的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是材料科学与新能源技术,这个领域的新名词层出不穷,很多国际会议上的热点词汇,在网上搜索都难以得到权威解释。这本书的表现令我惊喜。它的收录速度和准确性令人印象深刻。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团队正在讨论一种新型固态电解质的稳定性问题,一个非常前沿的英文缩写我从来没见过。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查了这本书,结果不仅给出了全称和解释,还配上了相关的化学结构示意图的文字描述(虽然是文字描述,但指向性非常明确),这对我理解其工作原理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种深度整合了视觉辅助信息的编译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高难度概念的门槛。它不再是冷冰冰的词条堆砌,而是真正地在帮助读者建构起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这本词典的维护和更新成本想必很高,但它为学术研究带来的边际效益是无法估量的,绝对物超所值。

评分

送货速度很快!

评分

feichangbucuo

评分

超级厚的大词典 拿来阅读科技英语文章很合适

评分

还可以吧,厚实清楚,也比较全

评分

可以~很全面

评分

还可以吧,厚实清楚,也比较全

评分

挺好的

评分

可以~很全面

评分

还没有来得及看,不过感觉书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