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振兴临证医案(部位分类卷)

赵振兴临证医案(部位分类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赵振兴 著
图书标签:
  • 中医
  • 医案
  • 临证经验
  • 赵振兴
  • 病例分析
  • 传统医学
  • 疾病诊断
  • 部位分类
  • 临床实践
  • 中医药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7753388
版次:1
商品编码:11988464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67
字数:34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赵振兴临证医案(部位分类卷)》所载医案为赵振兴先生2009至2011年间在某国医堂会诊的全部病例。按人体部位将病症分为头部、面部、胸胁部、腹部等病症。
  《赵振兴临证医案(部位分类卷)》所述病例,从辨征到论治,从连方到用药,皆可见其识证之准确,用药之玄妙。赵老的验案传法,处处彰显大家之风范。

作者简介

  赵振兴,主任中医师,石家庄市名中医,石家庄市中医院名誉副院长,全国劳动模范。
  幼承民间中医、外祖父崔正元家学,后就读张家口医学院,曾侍诊张家口市李春茂老中医、石家庄市刘景兰老中医门下。他信仰中医,潜心中医临床,30多年来一直在门诊一线工作,擅长治疗内科疑难杂病、良性肿瘤、情志病,对老年病的防治有独到之处望舌缨线诊治心理病为其独创,运用中医理法方药诊治疾病独具特色。
  他视病人为亲人,千方百计为患者提供“简、便、廉、验”的中医特色服务其爱心仁术,百姓称道,被誉为“人民的好医生”。

目录

头部篇
一、头晕
案1.头眩晕伴呕吐
案2.眩晕、头痛、上吐下泻
案3.眩晕如坐舟船、干呕、腹泻
案4.反复外感见头痛头晕
案5.头晕、呕吐、乏力、苔腻
案6.头晕欲呕、食多症剧
案7.头晕、心慌、食饱欲吐
案8.头晕、恶心、脘腹胀满、寐浅多梦
案9.头蒙头晕、食后胃胀
案10.头晕、目涩、视物模糊
案11.头晕目眩、转头则剧
案12.眩晕欲仆、胸闷心慌
案13.眩晕、颈背不适,纳少、疲倦
案14.眩晕频作、心烦口苦
案15.头晕、前额发蒙,胸胁胀痛
案16.头晕、肢胀、大便头干后溏
案17.头晕时作、晨漱干呕
案18.头蒙、寐差、脘满、咽干、纳少多饮
案19.头晕、颈僵、寐难、心烦、喜静畏光
案20.头晕寐差、午心慌、午后腿胀
案21.鼻塞、头晕、寐差、纳少
案22.头晕、面红、午时明显,失眠、尿频
案23.头晕头蒙、多语症重
案24.头晕时作、耳鸣如蝉,便黏不爽
案25.头晕、心烦易怒
案26.头晕、健忘,咽部有痰
案27.头晕心烦、寐浅梦多、浮肿、肢软
案28.头晕、口干、牙龈肿痛
案29.浴后受凉头胀
案30.眩晕、郁闷、胸胁不适
案31.头晕、寐差,大便不爽
案32.一过性头晕、头右侧麻木、多虑、健忘
案33.头沉头晕、心慌、胁胀
案34.失眠、噩梦、烦躁不宁、便干、黏痰、头皮发木
案35.头蒙、胁痛、耳痒、尿赤
案36.头晕气短、面色晦暗
……

鼻、眼、耳篇
颈肩背、腰、身四肢篇
口咽篇
口腔(齿)篇
胃脘篇
胸部篇
心部篇
肝部篇
脐腹肠篇
皮肤篇

前言/序言

  赵振兴先生是石家庄市十大名中医,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模,河北省第九届、十届人大代表,2006年被卫生部授予“全国健康卫士楷模”,并在全国进行巡回报告。他的荣誉很多,多的则是病人对他的赞扬和依赖,他在哪里出诊哪里就是一个“人满为患”的场所。
  迈过花甲之年以后,赵振兴先生对于中医学术传承的紧迫感日渐加深,他认为这是一种历史责任。为了把中医诊治疾病的经验传承下去,他和弟子们一起,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不分昼夜,笔耕不辍,连续整理编撰出《赵振兴中医心得》《中风病治疗经验集》《小柴胡汤临证应用》和《赵振兴临证医案》等几部学术著作,总名为《赵振兴医书四种》,即将付梓出版,与海内外同道互相交流,为神州杏林增添一朵奇葩。
  我和赵振兴先生相识和交往的一些故事片段,收载于《赵振兴临证病案实录与效方》的序言之中,当然我对赵先生的钦佩之情,绝不限于这段短浅的文字。
  几年来,赵先生每有佳作写成,往往会送我一阅,无论是只言片语,还是临证经验,或者是荟萃心得,都能给我正能量,启发我思考。
  《赵振兴中医心得》是赵先生读书、治病的心得体会,或者是他沙里捡金的记录,尤其是很多“医心良方”,面对浮躁的世界,读一读这些散金碎玉一般的警句名言,很多人就会找到打开心结的钥匙,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只言片语都是精华,它凝聚着一个老中医的智慧,是中医版的醒世恒言。
  《中风病治疗经验集》汇集了赵振兴先生关于中风病的诊治经验,其中既吸收了历代中医名家的很多经验,是一部集大成之作,又有赵先生自己独特的认识。这是通过对一个疑难病症的剖析,展示中医临床思路的一部佳作。
  《小柴胡汤临证应用》是赵先生从临证实际出发,无论外感还是内伤,都用小柴胡汤为基础进行治疗,加减变化得心应手,如神龙出海、天马行空,既足以羽翼仲景,也可以垂范后学。恰如古人所云,没有不可用之方,只有不会用之人。
《赵振兴临证医案(部位分类卷)》简介 本书精选国医大师赵振兴先生在中医临床一线数十年积累的宝贵医案,经系统梳理与分类,集结成册,呈现于读者面前。全书以人体部位为纲,将赵老治验丰富的各类病案,分门别类,条理清晰地进行展示,旨在为广大中医同仁及爱好者提供一份严谨、实用、可资借鉴的临床参考。 编辑理念与内容构成: 本书的编撰,秉承着“传承经典,启迪临床”的宗旨。我们深知,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生动体现,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赵振兴先生作为当代中医的杰出代表,其临证思路、用药章法、辨证施治的独特造诣,对后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海量的医案若无系统梳理,则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因此,本次编纂,我们聚焦于“部位分类”这一核心维度,力求将赵老治疗不同身体部位疾病的经验,以最直观、最易懂的方式呈现。 本书在内容上,精选了赵老在内科、妇科、儿科、外感热病、皮肤科、骨伤科等多个领域,针对特定部位出现的病症所诊治的典型医案。每个医案都力求包含以下要素: 病案主体: 详细记录患者的初诊、复诊情况,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诊脉、舌象、神色、体征等,力求还原真实的临床诊断过程。 辨证论治: 深入剖析赵老基于中医理论,对患者病症进行的精准辨证。论述其如何通过望闻问切,层层剥茧,洞悉病机,确立治则。 方药运用: 详尽列出赵老临床处方,包括药物名称、剂量、用法、剂数等。同时,重点阐述赵老选用特定药物的理由,以及组方的精妙之处,如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药物的性味归经,以及针对病机变化的加减变化等。 病程记录与疗效评价: 详细记录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病情变化,以及最终的疗效。部分医案还会附带赵老对疗效的总结性评价,以及对后续调理的建议,体现了中医“治已病,更治未病”的思想。 赵老临证心得: 部分医案旁,我们会酌情摘录或提炼赵老在诊治该类病症时的独到见解、经验体会,以及防治要点。这些心得往往是赵老多年临床实践的智慧结晶,对于读者理解其治疗思路至关重要。 部位分类的意义与价值: 将医案按部位分类,是本书的一大特色,也是其重要的临床价值所在。中医辨证论治,讲究“循经络”、“辨脏腑”,人体部位的划分,恰恰与这些理论紧密相连。通过部位分类,读者能够: 系统学习特定部位的常见病证: 例如,读者若对“头面部”疾病的治疗感兴趣,可以集中查阅与此相关的医案,了解赵老如何针对头痛、眩晕、面瘫、鼻渊等病症进行辨证施治。 掌握特定部位的辨证要点: 不同部位的疾病,其病因病机、辨证侧重点往往有所不同。通过本书的分类,读者可以清晰地认识到,例如,腰腿部疾病的论治,与脾胃疾病的论治,在辨证思路上有何异同。 学习赵老针对特定部位的经验方药: 许多经验方药,往往是针对某一特定部位的病症而创立或发挥其独特功效。本书的分类,有助于读者发掘和掌握这些珍贵的经验方药。 提升临床思维能力: 通过对比不同部位的病案,读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同一病机在不同部位的表现形式,以及同一治则在不同部位的具体应用。 适用读者群体: 本书适用于以下人群: 广大中医临床医师: 无论您是初出茅庐的青年医师,还是经验丰富的资深专家,本书都将为您提供源源不断的临床灵感与启迪。 中医药院校学生: 作为学习中医的宝贵教材,本书能够帮助您将书本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打下坚实的临床基础。 中医药爱好者: 如果您对中医的独特魅力充满好奇,渴望了解名老中医的临床智慧,本书将是您绝佳的入门读物。 结语: 《赵振兴临证医案(部位分类卷)》是赵振兴先生在中医园地辛勤耕耘的硕果,也是我们致敬经典、传承名家经验的诚意之作。我们深信,通过学习和研读本书,广大读者定能在赵老精湛医术的指引下,不断提升自身的临床辨证能力和治疗水平,更好地为人民的健康服务。

用户评价

评分

《赵振兴临证医案(部位分类卷)》这本书,以其独特的部位分类方式,为我们梳理中医的临床思路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不过,在我仔细品读后,我发现书中对于某些复发性疾病的治疗,虽然提供了有效的方药,但在探讨其复发的原因以及如何进行长期调理和预防方面,我觉得还有提升的空间。例如,对于一些容易反复发作的慢性病,例如哮喘、湿疹等,书中是否能更详细地分析导致其反复发作的内在因素和外在诱因,并就如何通过调整生活习惯、饮食起居以及长期服用调理方剂来达到“治未病”的效果,提供更具指导性的建议。我设想,如果能在案例分析中,进一步延伸到对患者长期健康管理的指导,那这本书的价值将不仅仅停留在治病层面,更能帮助我们构建一个更完整的健康维护体系。此外,书中对于一些非典型的症状表现,以及如何从看似微小的症状中洞察到疾病的本质,这部分内容如果能再增加一些赵老先生的思考过程和经验总结,对于我们这些希望提升临床敏感度的读者来说,将是宝贵的财富。

评分

我最近在拜读《赵振兴临证医案(部位分类卷)》,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医临床实践的窗户。但是,在阅读过程中,我注意到书中对于一些现代医学中常见的疾病,在中医辨证论治的视角下,其分类和治疗思路,似乎与我以往接触到的部分中医文献有所差异。我理解中医的辨证论治具有其独特性,但对于一些希望将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知识相结合的读者来说,如果书中能在病例分析时,适当提及现代医学对该疾病的认识,或者在解释病机时,与现代医学的生理病理知识进行一些关联性探讨,或许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医的治疗思路。此外,书中在一些涉及多系统疾病的案例中,对于证候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演变过程的描述,我觉得可以更加清晰和系统。例如,当一个疾病同时影响了肝、脾、肾三个脏腑时,赵老先生是如何判断哪个脏腑是主病,哪个是兼病,以及如何根据证候的轻重缓急来调整治疗方略,这些细节的阐述,对于我们学习如何进行复杂的辨证施治非常有价值。

评分

《赵振兴临证医案(部位分类卷)》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其案例的丰富性和针对性。然而,当我深入研究其中的一些案例时,我发现部分篇幅在论述疾病的病因病机时,可能略显抽象。例如,对于一些慢性疾病的长期演变过程,以及外邪内伤在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书中虽然点出了关键,但在解释其具体作用机制和相互影响方面,我认为还有进一步深化的空间。我尤其期待,如果能在案例分析中,更详尽地阐述赵老先生是如何通过望闻问切,捕捉到那些细微的、常人易忽略的体征,并从中推导出疾病的根本病机。此外,书中对于某些方剂的药物选择,虽然给出了经典配伍,但如果能更深入地探讨这些药物在具体患者身上的药理作用,以及为何选用这些药物而不是其他类似的药物,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解释,对于提高读者的理论理解和临床运用能力将大有裨益。

评分

我最近读到一本叫做《赵振兴临证医案(部位分类卷)》的书,虽然我一直以来对中医理论和实践都有浓厚的兴趣,但说实话,这本书的某些部分让我陷入了沉思,甚至产生了一些疑问。比如,书中在论述某些疑难杂症的治疗思路时,虽然提到了许多经典的方剂和穴位,但对于具体药物的用量、炮制方法以及加减变化,似乎留有相当大的阐释空间。我理解中医的精髓在于辨证施治,因人而异,但对于初学者或者希望系统学习的读者来说,这种“留白”可能并不太友好。我总觉得,如果能将一些具体案例中,赵老先生是如何根据患者的细微差别调整方药的细节,以及他判断病机转化的依据再详尽地阐述一下,那么这本书的实用价值会大大提升。尤其是在一些复杂病证的处理上,仅仅给出诊断和治则,而对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复、转机以及应对策略的描述过于简略,让我感觉意犹未尽,甚至有点“纸上谈兵”之感。我个人认为,一本好的医案集,不仅要展示“是什么”,更要深入剖析“为什么”和“怎么做”,并且最好能涵盖一些“万一”的情况。

评分

翻阅《赵振兴临证医案(部位分类卷)》,我被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严谨与深邃所吸引,赵老先生的临床智慧仿佛跃然纸上。然而,在细读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书中在介绍一些辨证论治的思路时,虽然列举了大量的方剂,但对于这些方剂的配伍原理、君臣佐使的运用逻辑,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似乎未能做到充分的解释。我明白,医案的重点在于体现医生的临证经验,但对于我们这些希望从中汲取养分、提升自身理论功底的读者而言,如果能对那些经典方剂的内在机理再做一番细致的阐发,例如,为何在某个特定病证下选择这个药物作为君药,它的作用机制是什么,以及臣药、佐药、使药是如何协同发挥疗效的,这些都能大大加深我们对中医方证结合的理解。同时,书中对于一些疾病的归类,虽然以部位分类,但某些疾病的兼夹证、多发证的辨识和处理,似乎可以再细化一些。例如,同一个部位出现的不同证型,或者一个证型可能涉及多个部位的病变,书中是否能提供更清晰的界定和区分方法,这对于临床实践中的精准诊断和治疗无疑至关重要。

评分

书很好,正版,很愉快的购物

评分

书很好,正版,很愉快的购物

评分

书很好,正版,很愉快的购物

评分

书很好,正版,很愉快的购物

评分

书很好,正版,很愉快的购物

评分

书很好,正版,很愉快的购物

评分

书很好,正版,很愉快的购物

评分

书很好,正版,很愉快的购物

评分

书很好,正版,很愉快的购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