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赫兹的这部作品是一部很好的钢琴技术训练教程,它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手指独立性练习、颤音练习、五个音范围内的五指练习、平稳的双手三度及其他双音练习、在重复级进音型过程中双手的移动、音阶预备练习、大小调音阶、不同音程关系及反向音阶、半音阶、分解和弦练习、三度双音音阶、手腕练习共12个钢琴技术课题。是一本非常值得选用的钢琴基本练习教材。
亨利·赫兹的这本《钢琴音阶与练习》包含手指独立性练习,三度、六度和十度音阶,颤音练习及分和弦练习等 12个部分,共 361条练习。从实用性的角度来说,我们在教学中除了学习最基本的音阶琶练习以外,常见的手指基本练习在这本书中都有体现,可以作为各种程度钢琴演奏者的日常练习;从特方面来说,此书在一定程度上既囊括了什密特(Aloys Schmitt, 1788-1866)《五指预备练习》(Preparato Exercises for Five-Finger)中的手指独立性练习,也包括了一部分类似我们最为熟知的哈农(Char Hanon, 1819-1900)《钢琴练指法》(The Virtuoso Pianist)中按照模进进行的上下行练习。与大家不太熟知,但在国外比较常见的辟什纳(Josef Pischna, 1826-1896)《48首钢琴技巧预备练习》和《 60首钢琴技巧进练习》两本练习相比,亨利·赫兹的这部作品包含了前两者的部分精华。同时,又与我们推出的昆兹(Konr Max Kunz, 1812-1875)《钢琴进阶短小二部卡农练习 200首》相辅相成,各有特色。
就音阶练习而言,赫兹的这部作品并不拘泥于传统的形式,例如第 190和第 191两条练习,就颇似以大调的每一个音级为基础向上构成的中古调式。有的练习也标上了力度记号,可见作者在简单的练习中同样强调音乐的感觉和乐句的方向性。在一些练习中,作曲家要求演奏者保持大指和小指演奏的音符值,在某种程度上说,有时是有强调主旋律之意,这将对往后学习多声部音乐作品起到一定的预备作用。部分练习中,左右手声部各有两种建议的指法,如第十一部分的练习,原则上练习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左手声部还是右手声部的指法,都需要统一,要么统一采用声部上方的指法要么统一采用声部下方的指法。如果可能的话,建议两种指法都尝试练习,以尽可能达到演奏自如的效果。
关于学习周期,笔者建议长期使用;关于何时可以入门,笔者建议可以参考以上四本练习的正常学习间来定;关于如何与其他手指练习相互穿插学习,笔者建议任意一个技术课题,几本教材都应酌情交叉学习关于其他练习注意事项,笔者认为,刚开始时做到扎扎实实地每一个音慢练,并反复数十遍是不无必要的。不久之后,我们还会为不同程度和层次的钢琴演奏者出版介绍更多的手指练习,如普莱蒂(Louis Plaid 1810-1874)《钢琴技巧练习教程》、斯塔玛蒂(Camille-Marie Stamaty, 1811-1870) 《钢琴节奏训练教程》(品 36)、库拉克(Theodore Kullak, 1818-1882)《钢琴八度技巧练习教程》(作品 48)、科勒(Louis K?hl 1820-1886)《钢琴左手练习教程》(作品 302)、阿尔弗莱德·科尔托(Alfred Cortot, 1877-1962)《钢琴技的合理原则》、玛格丽特·隆(Marguerite Long, 1874-1966)《钢琴技巧练习》等等。我们所希望的并不是每一位学习者都去练习以上所有的教程,一来每个人的精力和时间很有限,二来也没有必要都兼顾。做到“症下药”才是硬道理。这也是“并非每本书适合所有人,任何人不可能也没必要涉猎所有”的道理。我们提倡的是因材施教,学生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去夯实基础。“多元化学习”一直是我们所秉承的宗旨。
我最近一直在探索古典钢琴曲目,并且对巴赫的作品情有独钟。尤其是他的《哥德堡变奏曲》,那份精妙的结构和丰富的音乐语言总是让我沉醉其中。每一次弹奏,我都能发现新的层次和细节,仿佛每次都是一次全新的旅程。从最开始的咏叹调,到那些复杂精巧的赋格,再到最后那个回归的咏叹调,每一个变奏都像是一颗璀璨的宝石,闪烁着不同的光芒。我尤其喜欢那些快速而技巧性强的变奏,它们挑战着我的手指灵活性和精准度,每一次成功驾驭都带来巨大的满足感。同时,那些慢板、抒情的变奏则让我感受到音乐中深沉的情感和宁静的美。我经常会反复聆听大师们的演绎,比如古尔德的版本,那独特的思考方式和清晰的线条总能给我带来启发。虽然《哥德堡变奏曲》对技术要求很高,但我相信通过不懈的练习和深入的理解,一定能逐渐接近它所蕴含的音乐魅力。我对其他巴赫的作品也同样着迷,比如他的《平均律钢琴曲集》,里面的赋格和前奏曲每一首都独具匠心,展现了他惊人的作曲天赋。
评分我对肖邦的夜曲情有独钟,尤其是那些中后期创作的夜曲。肖邦的夜曲简直是为钢琴而生的,它们将钢琴的歌唱性发挥到了极致。每一首夜曲都像是一首动人的诗篇,充满了忧伤、温柔、浪漫的情感。我尤其喜欢《降E大调夜曲,Op.9 No.2》,那旋律流畅而优美,仿佛低语着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而《升c小调夜曲,遗作》则充满了哀婉的思绪,每一次弹奏都让我感受到一种深刻的孤独和怀念。肖邦的夜曲不仅仅是旋律优美,它对和声的运用也极具特色,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转折,增添了音乐的层次感和深度。我尝试着去弹奏其中的一些片段,但要达到肖邦那种自然的呼吸感和细腻的情感表达,需要大量的练习和对乐句的处理。每次弹奏,我都试图去理解肖邦当时的心情,去感受他笔下那充满诗意的世界。我也开始探索肖邦的其他作品,比如他的玛祖卡舞曲,那些充满波兰民族风情的舞曲也让我着迷。
评分最近我对爵士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对迈尔斯·戴维斯的《Kind of Blue》这张专辑爱不释手。这张专辑简直就是爵士乐史上的里程碑,它的开创性在于其“调式爵士”的理念。与以往复杂的和声进行不同,《Kind of Blue》更多地运用了音阶式的即兴,给乐手留下了极大的自由度,创造出一种更加空灵、舒缓的氛围。每次听到《So What》的开场,那种简洁却极富感染力的旋律,仿佛就把我带到了一个烟雾缭绕的爵士酒吧,空气中弥漫着慵懒而迷人的气息。比尔·埃文斯的钢琴演奏在这张专辑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他的和声色彩和触键方式为整张专辑注入了独特的诗意。而约翰·柯川的萨克斯风,则展现了其标志性的、充满力量与情感的吹奏。我尝试着去模仿专辑中的一些乐句,虽然离真正的爵士即兴还有很远的距离,但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了乐趣,让我开始理解即兴创作的逻辑和表达方式。我也开始听一些其他优秀的爵士乐手,比如约翰·柯川早期的作品,还有一些现代爵士的代表,比如肯尼·巴伦。
评分我最近迷上了德彪西的《月光》。这首曲子虽然不长,但却充满了梦幻般的意境。第一次听到的时候,就被它那种宁静、柔和的氛围深深吸引。它仿佛描绘了一幅静谧的月夜图景,月光洒在湖面上,泛起粼粼的波光,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种安详之中。德彪西在这首曲子中运用了大量的琶音和柔和的音色,营造出一种飘渺、空灵的感觉。我尝试着去弹奏它,但要弹奏出那种“月光”的质感,需要非常细腻的触键和对音色的精准控制。我发现,在弹奏的时候,我需要放慢速度,用一种更轻柔、更富有想象力的方式去处理每一个音符。每一次弹奏,我都会闭上眼睛,试图去想象那月光下的场景,让自己的情感融入到音乐中。这首曲子给了我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感,让我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了片刻的喘息。我也开始探索德彪西的其他印象派作品,比如他的《儿童的角落》,那些充满童趣和想象力的音乐也让我十分喜爱。
评分我最近在钻研德彪西的钢琴作品,尤其是他的《前奏曲集》。德彪西的音乐充满了印象派的色彩,他的和声语言和音色运用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聆听他的作品,就像是在欣赏一幅幅流动的画卷,画面中光影斑驳,色彩变幻莫测。《亚麻色头发的少女》那轻柔的旋律,《塔》那宏伟的音响,《水中倒影》那迷离的意境,每一个标题都恰如其分地描绘了音乐所传达的画面感。德彪西的音乐对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它挑战了我以往对音乐结构的认知,让我开始关注音乐的“感觉”和“氛围”。我尝试着去弹奏其中的一些简单片段,但要真正把握住德彪西那种微妙的触键和细腻的音色变化,需要非常精细的控制。我发现,理解德彪西的音乐,需要一种更开放的心态,去感受那些不易察觉的情感变化和细微的色彩差异。我也开始对印象派绘画产生了兴趣,试图将音乐与绘画在我的脑海中联系起来,寻找它们之间的共鸣。
评分图兔兔图图的人都是你的问题了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还行。。。。。。。。。。
评分很好
评分商品很快送到
评分非常喜欢,买琴谱上瘾了,都是首选京东,因为服务一流
评分经典的钢琴曲教程,我很满意
评分还行。。。。。。。。。。
评分正品,质量杠杠滴!
评分包装很好 质量也上乘 以后还会来的 真的不错 !支持京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