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商人 1912-1949

民国商人 1912-1949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傅国涌 著
图书标签:
  • 近代史
  • 民国史
  • 商业史
  • 经济史
  • 人物传记
  • 社会文化
  • 历史研究
  • 企业家
  • 中国近代史
  • 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ISBN:9787505737167
版次:1
商品编码:1200121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追溯中国近现代工商业历史与中国企业家精神本土传统的著作。
  作者以历史观察者和记录者的角度,用平实的语言、编年史的书写方式,详细记录了自1912年至1949年这段历史时期,中国现代工商业的萌芽、发展、辉煌与衰落,从实业家整体的角度,描绘他们在那个复杂动荡年代中处境与命运、抗争与妥协、创新与贡献:在短短半个世纪中,他们创立了中国企业家精神的本土传统,引入了西方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打造了一个近乎奇迹的民族工商业繁荣时代!他们敌不过历史的洪流,却为我们留下来宝贵的精神财富与传统。

作者简介

  傅国涌,历史学者,独立撰稿人。1967年生于浙江乐清,主要关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转型,特别是百年中国言论史、知识分子的命运史、企业家的本土传统等。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19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百年辛亥:亲历者的私人记录》《百年寻梦》《笔底波澜——百年中国言论简史》《追寻失去的传统》《主角与配角》《文人的底气》《从龚自珍到司徒雷登》《民国年间那人这事》《帝国尽头是民国》《金庸传》等,编有《过去的中学》《过去的小学》《追寻律师的传统》等

目录

前言 万金散尽不再来——民国企业家的聚散之道
1912年:荣德生的三个提案
1913年:暧昧的工商界
1914年:“海归”登台
【年度人物】夏瑞芳:中外合资第一个样板
1915年:银行是一针见血的组织
1916年:民营企业的品牌意识
【年度人物】银行家张公权的底气
1917年:“大世界”开场
1918年:工商界推动“南北议和”
【年度人物】郭氏兄弟:永安百货的“创世记”
1919年:“爱国之心,未敢后人”
1920年:“新商人派”
【年度人物】时代浪尖上的聂云台
1921年:先开锣“跳加官”的工业救国者
1922:年:走向国际舞台的努力
1923年:昙花一现的“商人政府”
【年度人物】简氏兄弟:商场如战场
1924年:从科学管理找生机
1925年:提倡国货的天赐良机
1926年:张謇之死
1927年:卢作孚的北碚建设
【年度人物】陈光甫的服务之道
1928年:倡裁兵
1929年:“中华工业总联合会”
1930年:刘国钧的三个“一点点”
1931年:杜重远忍痛别窑
【年度人物】郭家:从商业向工业拓展
1932年:项松茂赴义
1933年:永安“富二代”接班
1934年:“申新搁浅”
1935年:“抵羊”毛线进万家
【年度人物】 宋棐卿:抵羊 抵洋
资耀华临危受命
1936年:“劳工自治”不是梦
【年度人物】 都锦生:拴铜钱的包袱布
1937年:“特别训练队”到大西迁
1938年:“中国实业上的敦刻尔克”
【年度人物】卢作孚首倡人的现代化
1939年:西南成为企业新中心
1940年:“孤岛”繁荣昙花一现
1941年:大老板成为小伙计
1942年:“迁川工厂出品展览会”
1943年:大后方企业界大联合
【年度人物】 创下“天”字号的吴蕴初
1944年:展望战后工业化
1945年:企业家与行政院长对话
1946年:接收! 接收!
1947年:侯德榜到日本拆机器
1948年:最后的选举
1949年:去留之间
【年度人物】 卢作孚自杀之谜
后记

前言/序言


《烽火与市井:民国风云下的商潮涌动》 序言:时代巨变中的商人身影 1912年,辛亥革命的炮声刚刚落下,一个崭新的国家——中华民国,在历史的洪流中蹒跚起步。这是一个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时代,一个旧秩序崩塌、新秩序尚未稳固的时代。在政治舞台风云变幻的同时,经济领域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型。传统的农耕经济模式受到冲击,近代工业、商业、金融业开始萌芽并蓬勃发展。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浪潮中,涌现出无数具有远见卓识、敢于冒险开拓的商人。他们是时代的弄潮儿,是经济发展的推动者,也是社会变迁的记录者。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回那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年代,探寻那些活跃在民国风云下的商界精英,他们的创业历程、经营之道、人生哲学,以及他们与那个时代的紧密联系。 第一章:乱世中的机遇——从旧式商号到近代企业 民国初年,尽管政局动荡,但随着列强在华势力的消长和国内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一些新的商业机会随之而来。传统的钱庄、当铺、米行等老式商号在适应时代变化中艰难前行,而一批新兴的民族企业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旧时余韵与新生力量的交织: 读者将了解到,在许多城市,依然保留着一批世代经营的老字号。这些商号往往拥有深厚的家族传承和固定的客户群,它们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凭借着“信”字当头的经营理念,努力维持着传统商业的脉络。然而,当新兴的机器生产、蒸汽动力、电报电话等近代科技进入商业领域时,这些老字号也面临着被淘汰的危机。 实业救国的呼声与民族资本的崛起: 许多有识之士将发展民族工业视为国家富强的根本。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批具有爱国情怀的商人,在资金、技术、人才都相对匮乏的情况下,毅然投身于纺织、面粉、化工、矿业等领域。他们冒着巨大的风险,克服了重重困难,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例如,早期纱厂的兴建,不仅满足了国内日益增长的纺织品需求,也间接刺激了棉花种植业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初步的产业链。 商业模式的革新: 除了在生产领域的投入,商业经营模式也在发生变化。股份公司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合伙经营模式,使得资本的募集更加便捷,企业的规模也得以扩大。新的营销方式,如广告宣传、商品展销会等,开始被运用,以吸引消费者。铁路、轮船、汽车的出现,也极大地改变了商品流通的速度和范围。 第二章:商海弄潮——叱咤风云的商界巨擘 在1912年至1949年间,中国涌现出了一批在各自领域呼风唤雨的商界巨擘。他们不仅仅是财富的拥有者,更是那个时代商业精神的代表,他们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 金融巨头的崛起与帝国: 读者将深入了解那些在金融领域叱咤风云的人物,他们如何利用国家政策的变动,如何整合资源,建立起庞大的金融帝国。从银行家到证券交易所的操盘手,他们的每一个决策都牵动着整个经济的命脉。例如,在北洋政府时期,以及后来的国民政府时期,几大家族如何通过控制银行、钱庄,影响国家的货币发行和信贷政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左右政府的财政支出。 实业家的雄心与坚守: 那些致力于实业发展的企业家,他们的故事往往更加艰辛。他们可能从一个小小的作坊起步,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不懈的努力,将企业发展壮大。例如,一些早期的煤矿大王,他们在动荡的环境下,如何勘探、开采,如何应对劳工问题和安全隐患,如何将煤炭源源不断地运往市场,支持着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又或是那些建立起大型纺织厂的企业家,他们如何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如何培训工人,如何与外国商品竞争,将“中国制造”推向世界。 商业巨子的经营哲学: 本章还将剖析这些商业巨子的经营哲学。他们是如何看待风险与机遇的?他们是如何平衡个人利益与国家、社会责任的?他们的决策是如何受到当时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的?例如,一些商人可能在战争期间,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将工厂迁往内地,支持抗战;另一些商人则可能在特殊时期,利用信息差和资源优势,赚取了巨额利润。他们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和对商业规律的深刻理解。 第三章:时代洪流中的个人命运——商人的生活与选择 民国商人并非总是光鲜亮丽的。他们身处一个剧烈变革的时代,他们的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他们的生活方式、人生选择,都打上了时代的深刻烙印。 富贵与风险并存的生活: 读者将看到,民国商人的生活并非一成不变。在和平年代,他们可能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参与社交活动,成为社会名流。然而,在战乱年代,他们可能面临着企业被毁、家产被掠夺、甚至生命受到威胁的危险。例如,一些在沿海城市发家的富商,在战争爆发后,不得不抛弃家业,远走他乡。 家族传承与事业延续: 许多民国商人都非常重视家族的传承。他们会将自己的商业经验和财富传给子孙后代,希望家族事业能够世代延续。然而,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这种传承并非易事。父子之间、兄弟之间,对于企业经营的理念可能产生分歧,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时有发生。 投身政治与社会参与: 一些民国商人,在积累了足够的财富和影响力后,也积极投身于政治和社会活动。他们可能成为议员,参与国家政策的制定;也可能通过捐资兴学、扶贫济困等方式,回馈社会。他们的这种参与,既是出于个人情怀,也可能带有维护自身商业利益的考量。 艰难的抉择与时代的烙印: 随着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民国时期的商业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曾经叱咤风云的商人,面临着新的政治制度带来的挑战。他们的财富被重新分配,他们的经营方式被彻底改变。一部分人选择接受改造,融入新的社会;一部分人则选择了离开,远赴海外。他们的个人命运,也成为了那个时代变迁的生动注脚。 第四章:商道之外的时代缩影 民国商人的故事,不仅仅是关于商业和财富的故事,更是那个时代社会、文化、政治变迁的缩影。 城市的面貌与商业空间的变迁: 随着商业的发展,中国的城市面貌也在发生变化。新的商业街区、百货公司、咖啡馆、舞厅等应运而生,它们不仅是商业活动的场所,也成为了那个时代人们生活方式的体现。读者将看到,上海、天津、广州等地的繁华商业街区,如何吸引着国内外商人,成为当时中国最国际化的城市。 信息流通与广告文化的兴起: 报纸、杂志、广播等媒体的发展,为商业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渠道。广告开始作为一种重要的营销手段被运用,各种新奇的商品、服务通过广告进入人们的视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时尚。 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许多民国商人,特别是那些与西方国家有贸易往来的商人,深刻地体验到了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他们可能学习西方的管理模式,可能引进西方的商品,也可能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推向世界。这种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文化面貌。 法律法规与政策环境的影响: 商业的发展离不开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的支持。民国时期,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如《公司法》、《合同法》等,试图规范商业行为,保护商人的合法权益。然而,政局的不稳定,政策的频繁变动,也给商业活动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结语:历史的回响与当下的启示 1912年至194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特殊的时期。在这个充满动荡与变革的年代,民国商人以他们的智慧、勇气和毅力,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商业史诗。他们的创业故事、经营之道、人生选择,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财富,也为当今的商业发展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读者将不仅仅看到一个个鲜活的商业人物,更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脉搏,理解历史的变迁。那些在烽火与市井中崛起的商潮,它们的回响,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他们的成功与失败,他们的选择与放弃,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借鉴。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到《民国商人 1912-1949》这个书名,我的脑海中立刻涌现出一幅幅历史画面。那个年代,既有实业救国的宏大理想,也有纸醉金迷的十里洋场;既有战乱带来的生灵涂炭,也有民族工业的艰难崛起。我特别想知道,在这样的背景下,民国商人是如何与时俱进、抓住机遇的?他们有没有受到西方商业思想和模式的影响?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他们在金融、贸易、实业等领域的具体运作方式?我更关注的是,在政治动荡、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商人们是如何处理与政府、与社会各阶层以及与其他商人的复杂关系的?这其中一定充满了智慧、权谋,甚至是无奈。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感,仿佛打开了一扇尘封的历史之门,让我有机会去窥探那些在时代浪潮中搏击的商业灵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超越简单的经济史叙述,更深入地挖掘出那个时期商人的精神世界,他们的价值观,他们的奋斗历程,以及他们所面临的挑战与抉择。

评分

“民国商人”这个书名,立刻勾起了我内心深处的好奇。1912到1949,这三十多年的时间跨度,恰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特殊且充满戏剧性的时期。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中华民国建立,随后是军阀混战、抗日战争,最终是新中国的成立。在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商人这个群体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他们是那个时代最大的受益者,还是最无助的牺牲品?我迫切地想知道,那些在历史的缝隙中艰难前行的商业身影,是如何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生存、发展,甚至壮大的。这本书会不会揭示出一些鲜为人知的商业秘密,或者是一些被历史尘埃掩埋的商业传奇?我猜想,书中或许会描绘出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民国商人的群像,比如北方的票号、南方的丝绸、上海的洋行,以及那些活跃在基层社会的杂货铺老板、手工业者等等。通过他们的故事,我希望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经济格局、商业生态,以及这些商人对于中国近代化进程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评分

《民国商人 1912-1949》——这个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1912到1949,这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意义非凡的时期,旧王朝的崩塌与新中国的曙光交织,社会结构、经济模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个转型期,商人们无疑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我想象着,书中会呈现哪些鲜活的人物?他们是如何在那个充满机遇也充满风险的时代,开创自己的事业?是否会有关于那些传奇式巨头的崛起故事,比如他们如何抓住工业化、城市化的浪潮,如何与外国资本博弈,又如何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游走?我更感兴趣的是,普通商人在那个时代的生活是怎样的,他们的经营之道,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希望与失落。这本书的名字给我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让我渴望去了解那个时代商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他们的商业伦理,以及他们如何用自己的方式,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吸引力,《民国商人 1912-1949》。我一直对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社会转型特别感兴趣,而商人这个群体,无疑是那个时期最活跃、最接地气的参与者之一。他们不仅仅是财富的创造者,更是时代洪流中的弄潮儿,他们的兴衰起伏,在很大程度上映射着整个社会的变迁。我想象着,这本书里会描绘出怎样的一幅画卷?是那些白手起家、在乱世中捕捉机遇的传奇故事?还是那些在传统与西学、保守与革新之间徘徊的商业巨头?亦或是那些在战火纷飞中,依然坚守诚信、为社会发展默默贡献的普通商贩?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展现那个时代特有的商业精神,比如那种敢于冒险、勇于创新,同时又注重人情世故、讲究义气的商业哲学。我也很好奇,在那个政治动荡、经济改革的年代,商人们是如何应对各种挑战的?他们的商业模式和策略又是怎样的?这本书或许能带我穿越回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亲眼见证中国商业力量的萌芽与成长,理解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的商业智慧。

评分

“民国商人”——仅仅是这个名字,就足以让我对它充满期待。1912年至1949年,这三十余载,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十字路口。在这个激荡的年代,商人们不仅是财富的累积者,更是社会变革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我好奇书中是否会展现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商人形象:那些在上海滩呼风唤雨的“洋行大班”,那些在故纸堆中寻觅商机的古董商,那些在战火纷飞中坚持生产的民族资本家,以及那些在乡镇默默耕耘的小商小贩。我希望这本书能帮我理解,在那个外有列强侵略、内有军阀混战的复杂局面下,民国商人是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他们的商业策略是怎样的?他们是如何平衡自身利益与国家民族利益的?又或者,他们是否在时代的洪流中,经历了怎样的起伏和变迁?这本书的名字,让我感觉它会是一部充满人性光辉和时代厚重感的作品,带领我走进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商业世界。

评分

正版书

评分

挺好

评分

正版书

评分

评分

正版书

评分

正版书

评分

按同学书单买的,到了看闲书的年龄了!

评分

按同学书单买的,到了看闲书的年龄了!

评分

挺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