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满·萨满

萨满·萨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尼阳尼雅·那丹珠(白玉芳) 著
图书标签:
  • 奇幻
  • 萨满
  • 部落
  • 神秘
  • 冒险
  • 仪式
  • 自然
  • 灵魂
  • 巫术
  • 异域风情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ISBN:9787552009989
版次:1
商品编码:1200593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海洋萨满女神系列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8
字数:241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中国少数民族女作家尼阳尼雅?那丹珠(白玉芳),历经10多年的时间,深入东北乡村和边地实地考察和学习萨满文化,将满族浩如烟海的原始传统文献资料整合和归类,叙写了“中国海洋萨满女神系列丛书”——《萨满?萨满》《生命?生命》《八旗?八旗》,使之成为构架满族文化与各兄弟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文化之一页,描绘了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为彰显中国的多元文化,为续地天通,作出了重要贡献。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国海洋萨满女神系列丛书”之一。作者在本书中告诉读者,在母系社会的古老氏族里,是萨满带着蛮荒、野朴、朦胧的文明,以氏族圣哲的身份,带领着族众与天洪地火、灾难疫病顽强抗争;与飞禽地虫、虎豹狼熊相依相存,繁衍生息;是萨满为古老氏族构筑前行的路,建造起人类特早的原始崇拜——万物有灵,自然为神。这,就是人类社会文明的**缕曙光——萨满文化。本书系统地讲述了满族世传萨满文化的前天、昨天、今天……

本书为章节结构,图文并茂,全书约25万字左右。


作者简介

尼阳尼雅?那丹珠(白玉芳),满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黑龙江大学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区域文化资源应用与研究中心兼职教授;上海市静安区少数民族联合会理事;上海颁金文化工作室首席执行。原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分公司职员。


出版作品:长篇小说《秋霄落雁女儿情》《神妻》,学术著作《恩都哩赫赫的哈哈珠——女神的儿女》《中国萨满女神——东海?南极》(与冯台源合作)《天波颂——中国通信百年记事》《上海电信史》第二卷(参与撰写)。


举办影展:《移动万里采风行》采风影记展;与冯台源合作举办“跨越海峡两岸的文化融汇——上海,我与你携手舞蹁跹”影展。


精彩书评

随着中国社会各民族经济文化的整体发展,中国的人类学和民族学研究呈现了“百花齐放”的态势,中国的萨满文化研究也形成了专门学科,民间的萨满文化研究也异军突起,并卓有成就。白玉芳(尼阳尼雅?那丹珠)女士亦是其中的佼佼者。10多年里,她每年赴东北乡村和边地实地考察和学习萨满文化,她曾与我谈起在田野调查时曾经历过的洪水跋涉,在外生病就医的痛苦和艰难,正是这些艰辛的积累,换来了她对萨满文化的领悟和创作的底气。她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以现代民族文化的意识,将满族浩如烟海的原始传统文献资料整合和归类,进行叙写“中国海洋萨满女神系列丛书”的选择和诠释,使之成为构架满族文化与各兄弟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文化之一页,描绘了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为彰显中国的多元文化,为续地天通,作出了重要贡献。

纳日碧力戈

(国际萨满学会副主席、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中国海洋萨满女神系列丛书”中所呈现的民俗文化,是综合性的,即有人类初年文明原始文化的讲述,又含有女真族群民俗文化的形成与嬗变;即有满族文化的叙写,又含有满族文化与其他兄弟民族文化的交往、交流、融合;它以图文并茂的萨满口述历史和满族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给我们展示了一副中国社会“民族和睦、和亲、和荣”的历史画卷: 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各兄弟民族文俗互相融合,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共同拥有了一个由民俗学与社会学、人类学与民族学元素互相交融,又各有侧重;既有古老族群历史,又有独具民俗特色的多元文化,这正是共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石。

安 俭

(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教授、上海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委员会特聘专家)


目录

序一 激活萨满文化,光照萨满精魂 ……………………白庚胜 001


序二 从绝地天通到续地天通:萨满文化的世纪启示


…………………………………………………纳日碧力戈 001


序三 以文化的使命,传承萨满文化 ……………………朱立春 001


序四 民俗,延续民族文化生命的根本基因 …………安 俭 001


丛书引言 中国海洋萨满女神壮哉、美哉! ……………………001


第一章 人类始前文明的曙光——海洋萨满女神文化 ………001


第一节 满族文明发轫传承的根脉 …………………………004


第二节 人类初年原生的萨满祭祀 …………………………008


第三节 薪火相传的萨满女神祭祀 …………………………012


第四节 清皇室与八旗的萨满祭祀 …………………………015


第五节 满洲祭神祭天典礼 …………………………………019


第六节 原始活态的萨满祭祀 ………………………………021


第二章 中国满族创世萨满女神 …………………………………025


第一节 萨满神谕女神 ………………………………………026


第二节 创世始母神 …………………………………………028


第三节 生命始母神 …………………………………………035


第四节 神兽女神 ……………………………………………038


第五节 依尔哈女神 …………………………………………048


第六节 敖钦女神 ……………………………………………049


第三章 人类初年的满洲族源 ……………………………………051


第一节 女真人生命源流 ……………………………………052


第二节 女真始母神崇拜 ……………………………………054


第三节 氏族承替示意图 ……………………………………058


第四节 女真氏族源流神歌 …………………………………059


第五节 狩猎捕鱼祭祀神歌 …………………………………060


第六节 女真先民长白山崇拜 ………………………………061


第七节 东海窝集国(部)属地 ………………………………064


第八节 女真虎尔哈部传承的满洲族源 ……………………065


第九节 “从最新考古成果看满族先世的历史发展” ………066


第四章 源远流长的满族历史 ………………………………………069


第一节 满族世系史记表 ……………………………………071


第二节 肃慎 …………………………………………………073


第三节 挹娄 …………………………………………………075


第四节 勿吉 …………………………………………………077


第五节 靺鞨 …………………………………………………079


第六节 女真 …………………………………………………080


第七节 满洲 …………………………………………………082


第八节 民国时期的满族 ……………………………………085


第九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满族 ……………………………086


第十节 满族自治县 …………………………………………092


第十一节 全国各地满族乡 …………………………………104


第五章 原始符号文字语言的嬗变 ………………………………109


第一节 传世英雄史诗《乌布西奔妈妈》 ……………………110


第二节 女真族符号文字 ……………………………………111


第三节 符号文字记忆的萨满祭祀 …………………………114


第四节 渤海国文字的使用与消失 …………………………115


第五节 女真文的诞生与使用 ………………………………117


第六节 满语与满文的诞生与使用 …………………………120


第六章 满洲世居地与满洲哈拉(姓氏) …………………………126


第一节 满洲先民世居地满语地名 …………………………127


第二节 满洲氏族传承的满族老姓 …………………………131


第三节 满洲氏族成员称谓的传承 …………………………133


第四节 满族阿哥的名字英武轩昂 …………………………134


第五节 满族格格的名字贤淑聪慧 …………………………135


第七章 高雅庄重的满族文化 ………………………………………137


第一节 吉祥满族颁金节 ……………………………………138


第二节 满族说部传千秋 ……………………………………145


第三节 渔猎骑射巴图鲁 ……………………………………148


第四节 萨满神歌舞蹁跹 ……………………………………150


第五节 温文尔雅礼仪美 ……………………………………152


第六节 满族餐饮光耀中华 …………………………………154


第七节 满族医药源起萨满 …………………………………157


第八节 满族服饰源于渔猎 …………………………………162


第九节 树屋筑穴古老民居 …………………………………166


第八章 灵动炫美的满族风俗 ………………………………………170


第一节 窗户纸糊在外 ………………………………………171


第二节 十七八的姑娘叼烟袋 ………………………………172


第三节 养活孩子吊起来 ……………………………………173


第四节 拜门换鞭叙情结缘——满族酒文化趣谈 …………174


第五节 古老的闺阁女红——满族枕头顶 …………………177


第六节 云响雷动传天下——乌拉神鼓 ……………………178


第七节 尼玛察氏的传世珍宝——满族弓箭 ………………180


第八节 丹青绘就传世图——满族风俗画 …………………181


第九章 绚丽天成的满族工艺美术 ………………………………183


第一节 中华瑰宝誉满五洲——满族布糊画 ………………184


第二节 古朴鱼皮美艳龙江——满族鱼皮画 ………………185


第三节 萨满神画传承千秋——满族萨满画 ………………186


第四节 慧心巧手白山彩云——长白山满族艺术 …………187


第五节 奢华记忆唯美情结——满族现代画 ………………188


第六节 白桦神幻黑土精灵——满族桦皮画 ………………189


第十章 满族历史文物博物馆…………………………………191


第一节 兴凯湖博物馆 ………………………………………191


第二节 瑷珲历史陈列馆 ……………………………………193


第三节 友谊历史博物馆 ……………………………………194


第四节 渤海上京遗址博物馆 ………………………………195


第五节 金上京历史博物馆 …………………………………196


第六节 后金第一都城——赫图阿拉 ………………………197


第七节 关外紫禁城——沈阳故宫 …………………………198


第八节 八旗谱牒馆 …………………………………………199


第九节 长白山满族文化博物馆 ……………………………200


第十节 满族民间美术陈列馆 ………………………………201


第十一节 福建八旗琴江水师营博物馆 ……………………202


第十一章 满族人民对祖国的十大贡献 …………………………204


第十二章 满族文化进步产生的历史效应 ………………………207


第一节 满族文化进步与社会进步 ………………………207


第二节 满族文化的冬天与春天 …………………………210


附:满族名人 ……………………………………………………………212


参考文献 图版文献 …………………………………………………219


后记 寻根萨哈连乌拉 ………………………………………………222


特别声明 …………………………………………………………………228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第一节 满族文明发轫传承的根脉

萨满文化是什么?

每一个民族都有其在特有的社会和生活环境中形成的本土文化和宗教信仰。

满族先民崇拜自然神,信奉原始多神教——萨满教,现在称为萨满文化。著名萨满文化学者姜相顺论述道:


萨满文化曾广布于北亚、北美、北欧辽阔的寒土上,是地球北半部众多民族信奉的一种以氏族为本位,内向性相当强的原始自然宗教。从有关的出土文物、岩画、史籍、笔记、民族志以及研究者实地调查来看,萨满文化萌生了与人猿揖别后人类漫长的蒙昧时代,兴起并繁荣于母系氏族社会,绵续于父系氏族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其影响一直到今天。萨满文化分布如此广大的地域,又有如此悠长的生命历史,表明它对人类有重大的文化价值。

萨满是什么人?是北方跳大神的人吗?是驱鬼的迷信吗?不。满族萨满不信鬼,信奉神,萨满与跳大神完全是两回事。


萨满,满语亦称萨玛、察玛,现统称为萨满。

萨满是氏族的智者,是传承氏族历史,为氏族祈神服务的人。

萨满的精神世界里,她所信奉的是崇高的天、神圣的大自然生物圈。信奉万

物为神、创世英雄女神、部落女神。


萨满是人类思想的智者,是部落的英雄女罕。

姜相顺还论述道:

萨满,是北方氏族、部落的精神文化代表,保持了宗教的庄严性和人类童年时代文化传承人的质朴性;保留了相当完整和生动的自然宗教特点,具有鲜明的北国地域特色。甚至可以说,它是古代文化的聚合体——几乎囊括了北方人类史前宗教、历史、经济、哲学、婚姻制度、道德规范、文学、艺术、体育、民俗等各个方面的文化成就。北方民族的自然科学:天文、地理、医学以及采集、渔猎、游牧、农耕、航运、手工艺等生产技术也是在萨满教中有所传承和发展的。


我们认为,萨满文化的最重要的价值是它以一种活的形态,形象地记录了人

类童年时代心灵发展的轨迹,它反映了我们的祖先对世界的认知过程,表达了他

们与自然斗争的意志和力量,也揭示了他们的迷惘与失误。这是一个充满现实苦

难、充满理想追求的童年,是人类永远不会忘记的童年。


萨满文化在进入文明时代以后,有一段蓬勃发展的时期,期间有与外来的宗

教与文化的激烈的冲撞、相搏。于是,它抵抗着、变化着,甚至吸收了竞争者的某些成分,继续存活于北方民族的心灵深处。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历史文化现象,

她从更加广阔的老师角度,给我们提供了人类——而不仅仅是原始人——心灵发

展的总进程。


在中国海洋萨满女神文化元素里,有古老的萨满祭祀、神偶崇拜,萨满神词、

萨满神话(满族说部)、萨满歌舞、萨满服饰等。这些文化元素里,蕴涵着人类初

萌的科学意识,蕴涵着人类早期认知的人与动物的关系、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等。


21世纪,由萨满世代口口相传的满族说部《天宫大战》《恩切布库》《乌布西奔妈妈》《西林安班玛发》等都是产生于旧石器时代的母系社会的满族说部。他们和金、清代的几十部说部一起,列入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由吉林人民出版社以满族口头遗产长途说部丛书的形式隆重出版,向世界人类文明宝库,向中华民族多元文化宝库,献上了海洋萨满创世女神的创世诗篇。


在满族传世说部里,带着海洋、森林、渔猎文化气息,洋洋洒洒三百女神形象和创世故事,讲述了宇宙的形成,以水是人类生命的起源、是火使人类与野兽有了区别的诉说,叙述了人类从群婚制过渡到偶婚制的社会历史进程、古代人类的朦胧科学意识、文学艺术和生活状况,是人类文明初源的宝贵记录。这些由萨满传承至今的人类文明和族群文化元素,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里所说的,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古老的萨满文化在人类文明历史上走过诞生、创造、完善、发展、衰落、遗存、复苏之曲折而漫长的道路后,成为今天仍然在民间存在的原始活态文化,讲述着人类初年文明的故事。


如今,历经磨难的满族萨满文化,在东北三省复苏,还其集满族传统文化之

大成,生存在白山黑水间的本源文化之根,越来越深刻地昭示着萨满文化是满

族数千年文化思想的精髓,是满族民族性格、思想意识形态形成的重要理论基

础物质。


21世纪,移动互联网高速信息公路的快速发展,使人类文明进入到大数据、

大信息时代里进行交流和沟通。看,一幅绘有太阳、月亮、星星、云带的天体崇拜图案岩画,在大兴安岭密林深处的崖壁上出现。在这幅旷世的岩画上,绘有排列有序的人物、太阳、月亮、星星、木鼓,还有动物。人们站立着,高举双手,祭天唤神。这是古代女真先民萨满祭祀中大型野祭的祭天场景,那是一个天地通和,人兽共享的世界。这些岩画上的绘形图案,正是在21世纪面世的东海女真人初年文明的森林符号文字,他们从远古走来,跨越千万年岁月的迁徙,分分合合地在大自然的天空下,又一次珠联璧合地共同唱诵起回荡在大兴安岭的古老祭天神歌:

鄂依罗罗,

依罗罗——

萨克达比干衣窝集(兴安里阿林)大无疆,

依罗罗——

萨哈连乌拉东流奔海洋,

依罗罗——

广阔无垠的大漠北啊,

依罗罗——

鄂依罗——罗——

这是妈妈乳汁哺育的热土,

这是玛发汗滴浇灌的噶珊,

依罗罗,

鄂依罗——罗——

讷珲德恩安巴阿布卡,

索阔苏苏苏苏毕赫!

(满语:青天高大,神袛原道,轮回之意)


综上所述,我们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研究萨满文化,并不是简单地去

寻找它的原始和猎奇,而是去读那原始蒙昧时期的历史画卷,拂去蒙着历史灰尘

的萨满原始活态文化,掀开她神秘的面纱,感悟因萨满祭天祭神的信仰,先人们在大自然生物圈下顽强的生存意识,智慧开化,艰苦创业的精神和集体英雄主义的崇高气概。


国际著名的萨满文化学者富育光为萨满所做的论述是:萨满,是从远古走来的传奇式的才智博深的民族圣哲,在一定意义上讲,萨满是一个氏族的精神、智慧和力量的综合。萨满是民族之师,民族之神,民族之魂,承继着民族精神文化的全部遗产,从而享得全民族的敬重。


前言/序言

序一:激活萨满文化,光照萨满精魂


白庚胜


萨满文化是世界性的文化。其文化蕴含着人类文明的宝贵基因,是人类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氏族社会、氏族联盟过渡阶段产生的人类文明之海的第一朵浪花。满族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在其与大自然的长期调适协处中创造、保存、传承了萨满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及坚韧性在萨满文化传承当中也可见一斑。




萨满文化泛指遗存于世界各地的原始信仰及其文化,特指我国满通古斯语族各民族的原始信仰及其文化。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母系社会晚期的满族海洋女神萨满文化,原始地记录并开创了满通古斯先民璀璨的文明进程,成为人类黎明时期哲学、文学、艺术及社会思想精髓的记忆库。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份具有独特性、族群性的文化遗产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多在民间以口头方式传承。




1978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奏响前奏曲,《改革开放战略的实施》、《中


国民间文艺十套志书集成》、《中国民族民间文化普查》等文件和书籍先后面世。2001年,由季羡林、余光远等百余名学者签名倡议抢救和保护民间文化的《中国民间文化抢救工程呼吁书》在全国两会期间作为提案,并由文化部负责,后转为国务院主管、七部委共同承担和实施有关工作。2003年起,由冯骥才与我主持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正式启动,中国正式加入联合国颁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国务院先后发布《关于加强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18号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依据国家法律蓬勃开展。至2015年,国家先后批准非遗代表作名录4批1836项;建立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制定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


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在全国范围确定了23所试点院校。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就非凡,成为中国社会历史上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传统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坚强文化力量。




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历史进程中,中国萨满文化研究也迎来郁郁葱葱的生机。经过不懈的努力,我国已涌现出以富育光、姜相顺、傅英仁、满都呼、苏日台、王纯信、赵志忠、黄任远、郭淑云、王宏刚等一大批学者,并先后出版了众多萨满文化专著,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项目的满族说部也以数十册的规模出版,改变了以往简单地视萨满文化为封建迷信的状况。同时,满族萨满文化传承人的萨满祭祀、萨满歌舞、萨满剪纸、神鼓制作等都已进入到国家、省、市级非物质遗产项目,中国萨满文化研究成果受到国际萨满文化学界的关注,正在成为人们尊崇自然、敬畏自然、爱护地球、关爱生命的文化回望。




今天,我们又欣喜地看到满族女作家尼阳尼雅?那丹珠(白玉芳)经10多年在东北三省进行田野调查、采风积累所撰著的“中国海洋萨满女神系列丛书”问世。这套丛书包括《萨满萨满》《生命生命》《八旗八旗》上下册,以文学语言诠释萨满学术论点,以历史资料和现代影像为素材,展现了满族先民的海洋萨满女神文化,展现了满族漫长族群史及与各民族融合的历史,可谓中国萨满文化研究、乃至国际萨满文化学研究的新成果。与此同时,白玉芳女士还出版了《恩嘟哩赫赫的哈哈珠——女神的儿女》《中国萨满女神——东海?南极》等著作,足以照见她对本民族文化的一片赤心。




我真诚地祝贺“中国海洋萨满女神系列丛书”出版,并衷心感谢尼阳尼雅?那丹珠(白玉芳)女士以中国满族海洋萨满女神文化挖掘和学术阐释为己任,为我国的萨满文化研究、海洋文化作出新贡献。我也期望着在21世纪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有更多的少数民族作家承担文化传承重任,参加到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来,实现民族文化智慧的发掘、传承与创新,为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繁荣、发展作出新贡献。


2015年6月28日于北京


(作者为国际萨满学会副主席)




 



《萨满·萨满》:一场跨越时空的灵魂觉醒之旅 这是一部关于生命、觉醒与连接的史诗。在广袤无垠的宇宙中,存在着一脉古老而神秘的传承——萨满。他们并非简单的巫师或祭司,而是宇宙能量的引导者,大地脉搏的倾听者,连接生者与逝者、物质界与精神界的桥梁。本书将带领读者踏上一段令人惊叹的灵魂旅程,深入探索萨满的智慧、力量与宇宙的奥秘。 第一章:星辰低语,大地回响——萨满的起源与世界观 故事的开端,将我们拉回那混沌初开的远古时代。当人类尚在迷雾中摸索,对自然充满敬畏与不解之时,一部分敏锐的灵魂,他们能感受到星辰的低语,聆听大地的回响,与万物生灵进行无声的交流。这些人,便是最早的萨满。他们生活在自然之中,以星辰的轨迹为指引,以山川河流的脉动为节拍,构建起一套独属于他们的宇宙观。 在这个世界观里,天地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交织、息息相关的生命共同体。人类只是其中微小的一部分,需要学会谦卑地与自然和谐共处。动物、植物、岩石、河流,乃至风的呼啸、雨的滴落,都蕴含着独立的意识和能量。萨满便是那些能够跨越物种界限,理解并与之沟通的使者。他们相信,每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都值得被尊重与守护。 本章将细致描绘萨满的早期生活方式,他们如何从自然中汲取力量,如何通过仪式与自然建立连接,如何将这种古老的智慧代代相传。我们将看到,萨满并非高高在上的神明,而是与大地同呼吸、与星辰共运转的凡人,他们用最纯粹的心灵去感知世界,用最原始的方式去表达对生命的敬畏。 第二章:灵魂的织锦,能量的舞者——萨满的修炼体系与仪式 “萨满”并非一个简单的称谓,它代表着一种深刻的内在修炼与外在实践。本书将深入剖析萨满独特的修炼体系,它并非依赖于外在的教条或固定的模式,而是源自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与对宇宙能量的敏锐感知。 萨满的修炼,首先在于“向内看”。他们通过冥想、观想、断食、长跑等多种方式,净化心灵,去除杂念,达到一种澄澈宁静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心灵的感官被无限放大,能够捕捉到常人无法察觉的能量波动。他们学会观察自己的内在能量,理解情绪的起伏,并最终学会驾驭自己的心智。 其次,萨满的修炼是“向外连”。他们并非与世隔绝,而是深入自然,与大地、天空、水、火等元素建立深度的连接。通过模拟动物的动作、模仿自然的声音、感受风的流动,萨满将自己融入到自然之中,成为自然的一部分。他们学会倾听风的低语,解读云的变幻,感知大地的心跳。 本章将重点阐述萨满的各种神秘仪式。这些仪式并非迷信的表演,而是具有深刻象征意义的行为艺术,是萨满与更高意识、祖灵、自然精灵沟通的媒介。我们将详细介绍几种经典的萨满仪式,如“灵魂出窍”、“穿越时空”、“治愈仪式”等。这些仪式不仅仅是表面的动作,更是内在能量的汇聚与引导,是连接不同维度空间的桥梁。我们会详细描述仪式的每一个环节,从道具的选择、歌谣的吟唱,到舞步的变换、神圣空间的建立,展现萨满如何通过这些仪式,唤醒沉睡的灵魂,疗愈身心的创伤,并为社群带来和谐与繁荣。 第三章:穿越帷幕,沟通万灵——萨满的通灵能力与精神之旅 萨满最令人着迷的能力之一,便是他们能够穿越物质世界的帷幕,与非物质界进行沟通。他们是精神世界的探险家,是连接生者与逝者的使者,是解读宇宙密码的向导。 本章将深入探讨萨满的通灵能力。这并非超能力,而是经过长期修炼,心灵高度敏感,能够接收和解读来自不同维度的信息。萨满能够看到“气”,感知能量场,与动物灵魂对话,甚至能够短暂地进入“梦境世界”或“精神世界”,在那里获取智慧、力量和指引。 我们将描绘萨满如何运用他们的通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例如,他们如何通过与动物灵魂的沟通,了解猎物的去向,从而实现可持续的狩猎;他们如何通过与植物精灵的对话,找到治愈疾病的草药;他们如何通过与祖灵的交流,化解部族间的冲突,为人们带来和平与安宁。 本书还将着重讲述萨满的精神之旅。这是一种内在的探索,也是一种外在的挑战。萨满常常会进入一种“神圣狂喜”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他们的意识可以暂时脱离肉体,在精神领域中进行探索。他们会遇到各种精神实体,经历各种考验,并在这些经历中获得成长与升华。这些精神之旅并非虚幻,而是萨满对生命更高意义的追寻,是对宇宙真理的探索。 第四章:大地守护者,生命疗愈者——萨满在社群中的角色与影响 萨满并非孤傲的隐士,他们是社群的核心,是生命健康的守护者,是精神的引路人。在原始部落中,萨满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智慧与能力维系着社群的生存与发展。 本章将聚焦萨满在社群中的具体作用。他们是部落的医生,运用草药、能量疗法以及精神层面的引导,治愈身体的病痛和心灵的创伤。他们的疗愈不仅仅是针对个体,更是针对整个社群的能量平衡。 萨满也是部落的智者和向导。他们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解读,预测天气变化,指导农业生产;他们通过与祖灵的沟通,传承古老的律法和智慧,维护社群的秩序;他们通过举办各种仪式,增强社群的凝聚力,传递对生命的敬畏与感恩。 本书将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现萨满如何运用他们的力量,帮助部族度过饥荒、抵御疾病、化解危机,并引导部族走向繁荣与和谐。我们将看到,萨满并非高高在上,而是深深地扎根于大地,与社群的每一个成员共同呼吸、共同成长。 第五章:觉醒的时代,连接的呼唤——萨满智慧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启示 在科技飞速发展、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许多人感到迷失、焦虑与疏离。精神的空虚,与自然的隔阂,与自身的脱节,成为困扰现代人的普遍问题。此时,古老的萨满智慧,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重新回到我们的视野。 本书的最后一章,将探讨萨满智慧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启示。虽然我们不再生活在原始的部落,但萨满所倡导的与自然连接、倾听内在声音、尊重生命的理念,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现实意义。 我们将介绍一些现代萨满实践者,他们如何将古老的萨满方法与现代心理学、能量疗法相结合,帮助现代人找回内心的平静,疗愈情感的创伤,重拾与自然的连接。我们会看到,即使在繁华的都市,人们依然可以通过冥想、自然疗愈、能量工作等方式,唤醒内在的萨满能量。 本书将向读者发出一个深刻的呼唤:是时候重新审视我们与自然的关系,重新倾听我们内心的声音,重新连接那些被遗忘的古老智慧。萨满的旅程,不仅仅是关于探索神秘的力量,更是关于唤醒我们每个人心中沉睡的生命能量,实现一次深刻的灵魂觉醒。 《萨满·萨满》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是一扇通往古老智慧与生命本质的窗口,是一次穿越时空的灵魂对话,是一场关于连接、疗愈与觉醒的深刻体验。它将带领读者,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力量,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并以一种更加丰盈、更加和谐的方式,活出自己生命的精彩。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读故事,不如说是一场深入潜意识的旅程。我发现自己常常在阅读过程中停下来,盯着空白处发呆,试图厘清作者到底是如何将如此多看似不相关的元素——星象、传说、个体记忆——编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它挑战了传统叙事逻辑,更像是用梦境的逻辑在运转,时间感是流动的,因果关系是模糊的,但情感的真实性却是毋庸置疑的。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那些关于“牺牲”的章节,它们不是那种悲壮的、高大全的牺牲,而是充满了人性深处的无奈、挣扎与最终的妥协。这种对人性灰度的描摹,极大地提升了作品的厚度。我得承认,中途有那么一小段我确实有点迷失方向,感觉自己像是漂浮在一个没有锚点的海洋上,但最终,作者总能用一个极其精准的意象,把我重新拉回主题的核心。这绝对是一部需要全神贯注才能享受的作品,适合那些不满足于表面故事的深度读者。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有点被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震慑住了,它的句式结构非常古典且复杂,初读起来就像是在啃一块硬糖,需要耐心去咀嚼才能品出其中蕴含的醇厚。但一旦适应了这种独特的节奏,那种文字流淌出来的力量感就完全抓住了我。它不是那种直白的叙事,更像是一种古老的吟唱,充满了韵律和回声。书中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极其细腻,那种矛盾、那种渴望,被剖析得入木三分,让人感到既熟悉又遥远——熟悉因为那是人类共同的情感,遥远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抉择是我们现代人难以想象的。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冲突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克制感,所有的激烈都内化于角色的眼神和微小的动作之中,而不是通过大声的呐喊来表现。这种“无声的爆发”比任何激烈的对白都更有冲击力。这本书无疑属于那种需要反复品读的经典,每一次重读,我都能发现之前被那些华丽的辞藻和深邃的哲思所掩盖住的新领悟。

评分

天呐,这本书的叙事简直像一场华丽的迷梦,我几乎能闻到那种古老森林里潮湿的泥土味和熏香的辛辣气息。作者对细节的把握令人咋舌,每一个场景的描绘都充满了强烈的画面感,仿佛我不是在阅读文字,而是亲身踏入了那个神秘而又充满生命力的世界。特别是主人公在面对那些超自然力量时的那种挣扎与最终的接纳,写得尤为深刻。那种人与自然、与灵性之间那种微妙的、常常被现代文明所遗忘的连接,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不禁反思自己与周遭环境的关系。情节的推进并不总是线性的,它更像是一种螺旋上升的体验,每一次重复都带来了新的理解和更深的层次。这本书真正的高明之处在于,它没有试图用简单的二元对立来解释复杂的世界,而是展现了一种包容万物的混沌之美。读完合上书本时,那种久久不能散去的敬畏感,让我明白这不是一本可以轻易翻阅的书,它需要时间去消化,去感受那些隐藏在文字深处的共鸣。我已经迫不及待想知道,在接下来的篇章里,那些隐秘的仪式会如何影响他已然被触动的灵魂。

评分

我通常不轻易给一本小说如此高的评价,但这本书确实触动了我内心深处某种我一直试图压抑或未曾察觉的东西。它探讨的那些宏大主题——比如宿命与自由意志的永恒拉锯战,或者个体在历史洪流面前的渺小与坚韧——都被处理得如此自然而然,没有丝毫的说教意味。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将这些哲思巧妙地融入到角色的日常生活和每一次呼吸之中。我发现自己时不时地会代入其中一个角色的视角,去感受那种无力感,那种在既定轨迹上艰难前行的状态。书中的某些意象,比如“破碎的镜子”或者“永不熄灭的火种”,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强大的精神暗示,让整个故事的基调变得既忧郁又充满希望。这本书的结尾处理得非常巧妙,它没有给出任何明确的答案,而是留下了一个开放的、令人回味的巨大空间,让读者自己去完成最后的拼图。我感觉自己读完后,看待世界的方式似乎发生了一点微妙的、不可逆转的改变。

评分

这本巨著的结构安排简直是鬼斧神工,它不像一本平铺直叙的小说,更像是一部多声部的交响乐。不同的视角和时间线像不同的乐器声部,时而和谐共鸣,时而激烈对峙,最终汇集成一股强大的洪流。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构建那个独特的文化背景时所展现出的惊人学识和想象力,那些被详细描述的习俗、工具和信仰体系,都让人感觉到这绝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扎实的研究基础上的艺术升华。读这本书,就像是获得了一张通往未知文明的地图,虽然地图上的很多标记是模糊的,但探索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无尽的乐趣。而且,这本书中的对话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本,简洁、有力,信息量巨大,很少有废话,每一个字似乎都承载着推进情节或揭示人物命运的重任。那些看似随意的闲聊,回过头看,往往是解开后续谜团的关键钥匙。我对作者那种近乎苛刻的文字自律性表示由衷的敬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