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国维 著
图书标签:
  • 王国维
  • 人间词话
  • 词学
  • 文学批评
  • 宋词
  • 古典文学
  • 审美
  • 文化
  • 中国文学
  • 诗词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220958
版次:1
商品编码:12006028
品牌:读品联合(TASTEFUL READING)
包装:精装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4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中国近代学术史上杰出学者和国际著名学者。

深受鲁迅、胡适、梁启超、陈寅恪、朱光潜推崇的国学大师。

二十世纪著名的诗词美学经典,古典文学评鉴的奎臬!


内容简介

《人间词话》是中国古典文学批评里程碑式的作品,是著名学者王国维以新观念、新方法对中国古典文学所作的评论,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文学、美学、哲学思想。书中提出的以“境界说”为核心的词学理论受到学界的高度重视,影响深远。《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具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作者简介

王国维(1877—1927),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浙江省海宁人。清末秀才,中国近现代享有国际声誉的学者。他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继而专攻词曲戏剧,后又转治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王国维被誉为中国近现代重要的美学和文学思想家,也是新史学的开山鼻祖。代表作品有《人间词话》《观堂集林》《宋元戏曲考》《红楼梦评论》《古史新证》《曲录》等。


目录

上卷 人间词话 / 001

下卷 人间词话未刊手稿 / 081

附录 王国维生平简介 / 167

精彩书摘

一、词以境界为最上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注】

① “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初稿为“不期工而自工”。

蝶恋花

〔宋〕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二、造境与写境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注】

① 原稿上这段话的大多数字旁边都画了圈。

踏莎行

〔宋〕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注】

① 原稿在“何者为物”后删去“此即主观诗与客观诗之所由分也”。

饮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四、优美与宏壮

无我之境,人唯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注】

① 原稿上这段话每个字旁都画了圈。

颖亭留别

〔金〕元好问

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

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

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画。

五、写实家与理想家

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注】

① 原稿此处后有“故不能有完全之美”。

② 原稿无“及美术”三字。

③ 原稿此处后删去“或遗其一部”。

水槛遣心

〔唐〕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六、境非独谓景物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注】

① “喜怒哀乐”四字原稿上为“感情”。

玉楼春

〔宋〕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楫。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七、“闹”字与“弄”字

“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天仙子

〔宋〕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八、境界不以大小分优劣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注】

① “优劣”原稿为“高下”。

后出塞

〔唐〕杜甫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九、境界为探本之论

严沧浪《诗话》谓:“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拍。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浣溪沙

〔宋〕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十、太白纯以气象胜

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足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

【注】

① 原稿此句为“独有千古”。

忆秦娥

〔唐〕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十一、温、冯词评

张皋文谓: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余谓:此四字唯冯正中足以当之。刘融斋谓“飞卿精艳绝人”,差近之耳。

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十二、温、韦、冯词品

“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弦上黄莺语”,端己语也,其词品亦似之。正中词品,若欲于其词句中求之,则“和泪试严妆”,殆近之欤?

更漏子

〔唐〕温庭筠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十三、南唐中主词

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山花子

〔南唐〕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十四、句秀、骨秀与神秀

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喜迁莺

〔宋〕夏竦

霞散绮,月沉钩,帘卷未央楼。夜凉河汉截天流,宫阙锁清秋。

瑶阶曙,金盘露,凤髓香和烟雾。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凉州。

十五、李后主词眼界大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为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

【注】

① 伶工:古代乐人的通称。

② 温庭筠有词集《金荃词》,韦庄有词集《浣花词》。

相见欢

〔南唐〕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十六、后主不失其赤子之心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注】

① 《孟子?离娄下》:“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② 原稿下删:“故后主之词,天真之词也。他人人工之词也。”

浪淘沙

〔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十七、李后主性情真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注】

① 原稿先作“不可不知世事”。后改为“不可不多阅世”。

菩萨蛮

〔五代〕韦庄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十八、后主词以血书者

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感,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注】

① 尼采,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唯意志论者。

② 宋徽宗赵佶,因信道教而自称道君皇帝。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宋〕赵佶

裁翦冰绡,轻叠数重,淡著燕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十九、冯词开北宋风气

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与中、后二主词皆在《花间》范围之外,宜《花间集》中不登其只字也。

【注】

① 堂庑特大,指境界开阔,气势恢宏。

② 原稿此后为:“中、后二主皆未逮其精诣,《花间》于南唐人词中虽录张泌作而独不登正中只字,岂当时文采为功名所掩耶?”

③ 《花间集》为五代后蜀赵崇祚编,收录晚唐、五代词人温庭筠、皇甫松、韦庄等十八家词四百九十八首,无冯延巳及李璟、李煜词。龙沐勋《唐宋名家词选》:“案《花间集》多西蜀词人,不采二主及正中词,当由道里隔绝,又年岁不相及有以致然。非因流派不同,遂尔遗置也。王说非是。”

菩萨蛮

〔宋〕冯延巳

娇鬟堆枕钗横凤,溶溶春水杨花梦。红烛泪阑干,翠屏烟浪寒。

锦壶催画箭,玉佩天涯远。和泪试严妆,落梅飞晓霜。

二十、冯正中《醉花间》

正中词除《鹊踏枝》《菩萨蛮》十数阕最煊赫外,如《醉花间》之“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余谓:韦苏州之“流萤渡高阁”,孟襄阳之“疏雨滴梧桐”,不能过也。

【注】

① 《全唐诗》卷一六零,“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为联诗之句。唐王士源《孟浩然集》序云:“浩然尝闲游秘省,秋月新霁,诸英华赋诗作会。浩然句云‘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举座嗟其清绝,咸阁笔不复为继。”

醉花间

〔南唐〕冯延巳

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

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


前言/序言


《人间词话》:词坛孤品,情韵天成 在中国文学的长河中,有一部著作,它如同一块璀璨的宝石,在文学史的星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名曰《人间词话》。这部由晚清著名文学家王国维所著的词学理论巨著,以其精辟独到的见解、磅礴深邃的思想、和充满艺术魅力的语言,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词学研究和文学创作,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理论中的一座巍峨丰碑。然而,《人间词话》的内容,并非仅仅停留在对词作本身的分析与点评,它更是一部融汇了王国维人生体悟、哲学思考、和美学追求的结晶,是一次对“词”这一文学形式的终极叩问,也是一次对人生境界的深沉探索。 《人间词话》的诞生,源于王国维对中国古典诗词,尤其是宋词的深切热爱和长期钻研。在那个时代,西学东渐,旧体文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许多人开始质疑传统文学的价值。而王国维,这位在学术上有着“双栖”天赋的大家,在西洋哲学、美学、乃至甲骨文等领域都取得了非凡成就,但他从未放弃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他认为,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词,蕴含着东方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和审美情趣,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去深入挖掘和传承。《人间词话》便是他承载这份情怀,为中国古典词学正名,并为其注入新思想、新生命的重要实践。 全书虽然篇幅不长,但每句话都字字珠玑,意蕴无穷。它跳出了传统词话“重雕琢、轻性灵”的窠臼,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将词学理论与哲学、人生、美学紧密结合,形成了一个宏大而精妙的理论体系。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最核心的贡献之一,便是提出了“境界说”。他认为,词的最高成就,在于创造出一种“境界”,这种境界是“写之者之灵境”与“读者之灵境”的统一,是情与景的融合,是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的巧妙契合,从而能够打动人心,产生“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升华。他用“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来概括词的两种不同境界,前者强调作者情感的投入,后者则侧重于客观景物的描写,但两者最终都指向了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洞察。 《人间词话》中,王国维引用了大量的古典诗词作为例证,来阐述他的理论。他将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视为“哀感顽艳”的代表,认为其境界之深沉,无人能及;他推崇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词风,认为其境界开阔,气势磅礴;他赞赏辛弃疾“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意境,认为其含蓄蕴藉,回味无穷。王国维的点评,并非简单的褒贬,而是对词作精神内核的深刻解读,他对词作意象的选择、情感的表达、和语言的锤炼,都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让读者在品味经典的同时,也能领悟到创作的精髓。 更令人称道的是,《人间词话》并非仅仅局限于词的范畴,而是将词的创作和欣赏提升到了人生哲理的高度。王国维认为,优秀的词作,能够反映出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世界的理解。他借用古人的诗句,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深刻体会。他所提出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的著名论断,更是将词学理论延伸到了人生哲学领域,成为激励无数后人前行的灯塔。这三种境界,分别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为求索的决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坚守的执着)、以及“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为顿悟的喜悦)。这三个意象,不仅是对人生追求的生动写照,更是对作者在文学创作和人生道路上所经历的艰辛与辉煌的凝练概括。 《人间词话》的语言风格,也极具特色。王国维的文笔,凝练、精辟、且富于哲理,不事雕琢,但字字都经过锤炼。他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使得深奥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例如,他用“有如水之无痕”来形容高超的艺术技巧,用“有如鬼火之明灭”来形容转瞬即逝的情感,这些生动形象的比喻,极大地增强了《人间词话》的艺术感染力。 《人间词话》的出现,无疑为那个时代的词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不仅是一部阐释词学理论的专著,更是一面镜子,折射出王国维深邃的思想和高超的艺术品味。它引导着后人重新审视和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价值,发掘其蕴含的丰富精神内涵。时至今日,《人间词话》依然是文学研究者、写作者,乃至每一个热爱中国古典文学的读者,不可或缺的读物。它所倡导的“境界说”,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早已超越了时代和地域的限制,成为了一种永恒的艺术追求和人生智慧。 品读《人间词话》,我们不仅仅是在阅读一部理论著作,更是在与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们得以窥探他内心深处对艺术的执着,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美的极致追求。这本书,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一次心灵的启迪,它教会我们如何去欣赏美,如何去感悟人生,如何在纷繁的世界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心灵净土。可以说,《人间词话》以其独特的魅力,将王国维本人,以及他所钟爱的词,一同推向了不朽的艺术殿堂。

用户评价

评分

《人间词话》这本书,读来总有一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惊喜感。王国维先生的文字,简练到极致,却又蕴含着无穷的意味。他评价词人,从不流于表面,而是直击核心,点破关键。比如他评价李煜,不只是说他亡国之君的悲伤,而是深入到他词中那种“以欢作乐,以乐为乐”的极致,所以才能写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千古绝唱。这种评判方式,让我看到了一个评论家应有的深度和眼界。他对于“隔”与“不隔”的论述,更是精辟入里,让我对词的艺术表现有了全新的认识。什么叫做“隔”?就是作者的情感没有真正融入到景物之中,而是生硬地将两者并置。而“不隔”则是一种浑然天成的境界,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读来自然而然,触动人心。这种辨析,不仅适用于词,也适用于我们生活中的很多方面,如何将自己的情感与所处的环境融为一体,做到“天人合一”。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引导我如何去“读懂”一首词,更教会我如何去“感受”生活。

评分

终于等到《人间词话》的这版重印,心中真是百感交集。犹记得当年第一次捧读此书,还是在大学宿舍那个昏暗的台灯下,一句句精炼的词句,如同一股清流,涤荡着年少的心灵。王荆公说“词,别是一家”,王国维先生在这“别是一家”中,又勾勒出了怎样一方天地?他不仅仅是评点古今词人,更是将词作为一面镜子,照见了人生的悲欢离合,时代的潮起潮落。他那些“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划分,初读时只觉得精妙,细品之下,才发现其中蕴含的对人生境界的深刻洞察。有人间烟火气的“晓风残月”,也有超然物外的“枯藤老树昏鸦”,他教会我如何去欣赏词中的寥寥数语,如何去体会那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不仅仅是文学的鉴赏,更是一种人生态度的引导,让我开始审视自己的内心,去辨析什么是真正的“境界”,什么是“俗”。这本书,仿佛是我的启蒙导师,指引我走上了一条通往更深邃、更辽阔的精神世界的道路,每一次重读,都能有新的体悟,每一次翻阅,都如同与智者对话,受益匪浅。

评分

初次接触《人间词话》,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朋友推荐的。当时的我,对词的理解还停留在浅显的意象堆砌,觉得不过是些风花雪月,伤春悲秋的文字。然而,读了王国维先生的这本书,我的认知被彻底颠覆了。他以一种近乎哲学的高度,将词的创作和鉴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那些经典的“境界”说,如“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让我开始思考,什么是真正动人的艺术?是那些直抒胸臆的澎湃,还是那些含蓄内敛的意境?他对于“词”的独特见解,打破了我以往的固有思维。比如他引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来论证“有我之境”,让我第一次体会到,原来词也能有如此宏大的气魄;又如他用“枯藤老树昏鸦”来形容“无我之境”,那份萧瑟与苍凉,竟能引发人内心深处最沉静的共鸣。这不仅仅是一本词的评论集,更是一部关于如何理解和感受美的哲学散文。它教会我如何透过文字,去触碰作者的情感,去体悟人生的真谛,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让我看到了词学更深层的奥秘。

评分

拿到《人间词话》这版新书,心里泛起层层涟漪。记得当年第一次读它,还是在求学阶段,当时对于王国维先生“词,也是一种学问”的说法,感到十分新奇。他将词提升到了“境界”的高度,用“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来区分词的优劣,着实让我大开眼界。他那些对词人的评点,不是简单的褒贬,而是深入到词人的创作心境和艺术追求。例如,他评价秦观的“望君沉醉又何如,更别有人间愁”,让我体会到了一种深沉而克制的忧愁;而他对纳兰性德词的欣赏,更是挖掘出了其中“既往不咎,无从追寻”的那种无奈与凄凉。他不仅仅是在分析词的字句,更是在解读词人的人生,以及那个时代的情感风貌。每次读完,总觉得自己的心境也随之沉静下来,仿佛经历了一场精神的洗礼。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词的鉴赏,更是一部关于人生境界的哲学探索,它教会我如何去理解那些看似平淡却意味深长的情感,如何去体味那些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深刻哲理。

评分

《人间词话》在我眼中,并非是一本简单的词集,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看”世界的说明书。王国维先生以其深厚的学养和敏锐的洞察力,为我们揭示了词的奥秘,也触及了人生的真谛。他对词的“境界”划分,特别是“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更是颠覆了我过去对文学创作的理解。他不是教你如何堆砌辞藻,而是让你去体会那种情感的自然流露,以及如何将个人情怀融入到广阔的景物之中。比如他提到“人皆以‘红杏枝头春意闹’为佳,余则谓‘卷我入帘,终日不动’为胜”,这种看似出人意料的评价,却让我看到了对“静”与“动”更深刻的理解,以及对生命状态的独特体悟。他对于词人的评价,也总是能点到精髓,让我从新的角度去认识那些熟悉的词人。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艺术,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现,更是精神的传递。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与一位智者进行深度对话,他引导我去思考,去感悟,去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评分

快递超级棒,很好的购物体验,很不错!!!

评分

我很是喜欢我很是喜欢我很是喜欢

评分

优惠券抽不到呦,优惠幅度太小了,

评分

书的质量不错,内容到位,喜欢的可以看看!

评分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送别》,这歌是李叔同写的,看一下他的文字,了解一下一代大师的生平与所感所想!

评分

大师的经典之作哇,好好领会

评分

质感还行,值得拥有,点赞!!

评分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送别》,这歌是李叔同写的,看一下他的文字,了解一下一代大师的生平与所感所想!

评分

读书节600-400买的,不是最便宜,但是想要这书好久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