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6)

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俊秀,陈满琪 著
图书标签:
  • 社会心态
  • 中国社会
  • 社会调查
  • 民意调查
  • 社会发展
  • 舆论
  • 社会问题
  • 蓝皮书
  • 2016
  • 中国报告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86949
版次:1
商品编码:1202047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社会心态蓝皮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的主题十分契合当下社会的热点,集中在社会流动和社会预期上,具体细分为社会感受和生活目标、社会公平与社会信任、流动性与城市认同以及网民社会心态四大部分。可以说,本书每一部分的内容都与当下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书中四个部分均通过实证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并得出了原创性的结论。本书数据详实,作者对社会流动与社会预期进行了极为全面、详细的分析,得出了很多原创性的结论,对于了解当下中国的社会心态、社会心理预期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研究中心“社会心态蓝皮书课题组”年度研究成果《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的第五本。本年度社会心态蓝皮书战略合作单位是凯迪数据研究中心和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参与本书撰写的专家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山大学、兰州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凯迪数据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专业调查机构。本书的主题是社会流动和社会预期。本书具体被细分为社会感受和生活目标、社会公平与社会信任、流动性与城市认同以及网民社会心态四大部分。

作者简介

王俊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室主任,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目录

满足合理社会流动预期,促进社会持续发展不同的目标追求对幸福感的影响

环境因素在构成幸福感中的作用——基于北京社区环境质量与居民幸福感的调查报告

居民生活压力感:城市比较研究

社会心态与社会问题应对策略分析——基于CASS-Kdnet社会心态调查的结果

社会比较倾向与公平感的状况分析

2016中国社会信任调查报告

居住流动性与亲环境行为的关系研究

关系流动性及其对搬迁意愿的影响

不同类型城市的城市认同感调查报告

在线城市群:中国城市网民心态研究

2015~2016年微博热点事件网民心态分析

广东省城市网民社会心态报告


《中国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6)》 内容概述 《中国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6)》是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组织编写的一部年度研究报告,旨在系统、深入地反映中国社会在2016年度的整体心态面貌。本书汇集了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学者,运用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中国社会成员在政治认同、经济发展、社会公平、文化变迁、生活满意度、价值观念等多个维度的心理感受、态度倾向和行为模式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考察与分析。 本书的研究内容聚焦于理解转型期中国社会心态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探讨影响社会心态的关键因素,并揭示其发展趋势。报告不仅呈现了宏观层面的社会心态图景,也深入挖掘了微观个体在特定社会情境下的心理反应。通过对大量一手调研数据的梳理与解读,本书力图勾勒出2016年中国社会成员在面对时代变革、挑战与机遇时的真实心理状态,为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脉络和未来走向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核心研究领域与内容分析 《中国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6)》的结构设计严谨,内容覆盖广泛,以下将对其核心研究领域和具体内容进行详细阐释: 一、 政治认同与公民意识: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2016年中国居民在政治领域的认同感和参与意愿。研究关注了不同年龄、地域、教育背景的群体对国家发展方向、政策措施、政治制度的看法。报告分析了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度,以及这种信任度如何受到经济表现、社会事件、信息传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也考察了公民的权利意识、义务感以及在公共事务中的参与热情。例如,报告可能分析了公众对深化改革的期待,以及在网络时代,公众意见表达方式的变化对政治认同的影响。 二、 经济发展与民生关切: 经济是影响社会心态的重要基石。本报告详细分析了2016年中国居民对经济发展现状与前景的普遍感受。研究关注了收入分配、就业状况、物价水平、房地产市场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经济议题,以及这些议题如何影响居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报告可能深入探讨了城乡居民在经济发展中的获得感差异,以及不同收入群体对经济增长模式的看法。此外,对创新创业、消费模式、财富观念的考察,也为理解当代中国人的经济心态提供了重要视角。 三、 社会公平与正义感知: 社会公平是衡量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社会心态的关键因素。《中国社会心态蓝皮书(2016)》重点关注了2016年中国居民对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感知程度。报告分析了公众对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关键领域公平性的评价,以及对贫富差距、权力寻租、腐败现象等不公平现象的态度。研究可能揭示了不同群体在公平感上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如何影响其社会参与和对社会稳定性的看法。对司法公正、社会保障体系公平性的探讨,也构成了本部分的重要内容。 四、 文化变迁与价值观念: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中国社会在文化领域也经历了广泛而深刻的变迁。本报告深入考察了2016年中国居民在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文化融合过程中的价值取向。研究关注了人们对传统美德、家庭伦理、道德规范的看法,以及外来文化、流行文化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报告可能分析了不同代际在价值观念上的冲突与融合,以及网络文化、亚文化现象对个体认知与行为的影响。对生活方式、休闲娱乐、精神追求的考察,则从更广阔的视野展现了当代中国人的文化心态。 五、 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感: 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是衡量社会成员整体福祉的重要指标。《中国社会心态蓝皮书(2016)》通过一系列指标,对2016年中国居民的总体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水平进行了评估。报告分析了影响居民幸福感的关键因素,如家庭关系、健康状况、工作压力、社会支持、精神文化生活等。研究可能揭示了不同社会群体在幸福感上的差异,以及人们对“幸福”的定义和追求。对生活节奏、压力感知、心理健康状况的考察,为理解当代中国人的生活状态提供了重要参考。 六、 社会信任与人际关系: 社会信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本报告考察了2016年中国居民的社会信任水平,包括对陌生人、熟人、权威机构的信任程度。研究分析了影响社会信任的因素,如社会交往的频率、社区的凝聚力、媒体的报道导向等。同时,报告也深入探讨了当代中国人的家庭关系、邻里关系、同事关系等主要人际关系状况,以及这些关系对个体心理健康和社会归属感的影响。 七、 特定群体心态分析: 除了对整体社会心态的描绘,本书还可能对一些特定群体的社会心态进行了专题研究。例如,可能包括青年一代(如“90后”、“00后”)的成长环境、价值追求和未来预期;中老年群体在社会转型期的适应与心态变化;农民工群体的城市融入与社会心理;以及不同地域(如城乡、东西部)居民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心态差异等。对这些特定群体的深入分析,能够更细致地展现中国社会心态的多元性与复杂性。 研究方法与数据支持 《中国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6)》的研究方法多样,通常结合了大规模、全国性的抽样调查,以及深入的个案访谈、焦点小组讨论等质性研究手段。通过对大量实证数据的科学分析,报告力求呈现客观、准确的社会心态图景。所引用的数据可能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权威研究机构的调研项目、以及本书课题组自主设计的社会调查。 价值与意义 《中国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6)》的出版,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理论价值: 本书为理解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社会心理动态提供了丰富的实证资料和深刻的理论洞见,有助于丰富和发展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体系。 现实意义: 政府决策参考: 报告的研究成果能够为各级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推进改革提供重要的民意基础和决策参考,有助于更精准地把握社会需求,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社会发展洞察: 本书为社会各界(包括企业、媒体、教育机构、非营利组织等)理解当前中国社会的心理特点、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提供了重要窗口,有助于更好地适应社会变化,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 公众自我认知: 对于普通公众而言,本书也能帮助人们更清晰地认识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理解社会现象背后的心理动因,从而更理性地思考和行动。 总而言之,《中国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6)》是一部集学术性、前沿性和社会性于一体的年度研究报告。它通过对2016年中国社会成员多维度心态的深入挖掘与分析,为理解和把握转型期中国社会的脉搏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和实践指导。

用户评价

评分

翻开内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量的图表和统计数据,这完全符合一本专业研究报告的预期。我注意到报告在方法论上似乎下了不少功夫,引用了多学科的视角来剖析社会心态的复杂性。我个人对于其中关于“代际差异”的章节特别感兴趣。在快速城市化和技术迭代的大背景下,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他们的价值取向、风险偏好乃至幸福感的定义,无疑产生了显著的分化。我想知道,2016年,父辈的“集体主义叙事”与年轻一代追求的“个人价值实现”之间,界限究竟在哪里?报告是否通过量化的指标,揭示了这种代际鸿沟在社会信任、职业选择等具体议题上的表现形式?如果报告能够深入挖掘支撑这些心态差异背后的社会结构性因素,例如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住房市场的压力等,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描述现象层面,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将大大提升。对我而言,真正有意义的研究,是能够把冰冷的数据,转化成对社会运行逻辑的深刻洞察。

评分

从整体的阅读体验来看,这本书给我一种强烈的时代“定格”感。它像是一台高精度的照相机,在2016年那个特定的历史瞬间,为中国的社会情绪按下了快门。我特别关注报告中对于“社会信任度”的测量部分。在社交媒体快速普及,虚假信息传播速度加快的背景下,人与人之间、个体与机构之间的信任基础是否正在被侵蚀?如果信任指标下降,那么报告是否进一步探讨了这种信任危机对公民参与意愿、对市场经济活力的潜在负面影响?这种层层递进的逻辑链条,恰恰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魅力所在。我希望它能提供足够的深度来佐证,社会心态不仅仅是情绪的简单加总,而是深刻嵌入社会结构和制度运行之中的复杂系统,每一个细微的波动都可能预示着未来的重大转向。

评分

坦白说,这份研究报告的厚度本身就传递了一种信息:它汇集了大量的努力和跨领域的合作。但真正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未来预期”的捕捉能力。在经济结构调整、反腐运动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2016年的中国社会对未来是持乐观的“确定性”态度,还是充满了对不确定性的“焦虑”?如果报告能区分出不同社会群体(例如,体制内人群、私营企业主、蓝领工人)对未来预期的巨大差异,并揭示这些差异如何塑造了他们当下的行为选择,那才算得上是真正抓住了“心态”研究的精髓。这种差异性的分析,远比一个笼统的“总体满意度”数字来得更有价值,因为它揭示了社会内部的动力与阻力,是理解社会韧性与脆弱性的关键所在。

评分

这本《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6)》的封面设计,乍看之下,沉稳中带着一丝严肃的气息,那种深蓝色的主色调,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学术研究的严谨与深度。我一开始拿到这本书时,主要是被“蓝皮书”这三个字吸引的。在我的印象中,这类报告通常是汇集了大量一手数据和专家分析,是观察特定社会现象的一个重要窗口。我尤其期待它能在宏观层面描绘出当时社会的主流情绪脉络,比如人们对经济发展的信心度如何波动,对社会公平正义的看法有没有发生群体性的转变,或者说,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公众的焦虑感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如果报告能清晰地勾勒出2016年中国社会的心态版图,比如“奋斗者”心态与“躺平”思潮的早期萌芽之间的张力,那它对于理解后续几年的社会变迁将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罗列数字,而是能通过精妙的数据解读,还原出活生生的社会情绪的“温度”与“质地”,让人读完后能对当时中国人的精神状态有一个立体而深入的认知,而不是停留在新闻报道的表面叙事。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风格,尽管学术性很强,但阅读起来意外地流畅,这得益于清晰的章节划分和详尽的注释系统。我注意到报告的结论部分,似乎试图对当时的社会心态进行一个宏观的定性判断。我很好奇,在那个时间点,研究者们是如何平衡“积极向上”的主流宣传口径与社会中潜在的“不满”或“迷茫”情绪的。好的研究报告应该具备一种批判性的勇气,敢于触碰那些敏感却真实存在的问题。比如,当时社会舆论对“公平正义”的讨论热度非常高,我希望能看到报告如何量化这种“公平感”的缺失,它是否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关键变量?如果报告只是给出了一个非常“安全”的总结,回避了社会深层矛盾的激化趋势,那么它作为一份“蓝皮书”的警示作用就会大打折扣。我期待的是一种基于事实的、有温度的、甚至略带忧患意识的分析。

评分

一般,有些新的数据发布。

评分

好书 推荐读物

评分

如果非专业人,没什么用,用不着买。如果是专业人士,没买的价值

评分

还不错噢?

评分

如果非专业人,没什么用,用不着买。如果是专业人士,没买的价值

评分

这本书很是好,质量好,非常适合阅读。

评分

评分

正版书,送货快

评分

不错,写东西可以用的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