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佛教通史·第八捲:中國南傳佛教(從佛教傳入至公元20世紀))

世界佛教通史·第八捲:中國南傳佛教(從佛教傳入至公元20世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鄭筱筠,梁曉芬 著
圖書標籤:
  • 佛教史
  • 中國佛教
  • 南傳佛教
  • 佛教文化
  • 宗教研究
  • 曆史
  • 中國曆史
  • 佛教
  • 學術著作
  • 文化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
ISBN:9787516170571
版次:1
商品編碼:12025370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庫·哲學宗教研究係列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88
字數:345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首先,它是國內外學術史上第一部真正的“世界佛教通史”。


其次,它是一部既凸顯中國佛教主體性又彰顯世界佛教多樣性的佛教通史。

第三,它是一部有著明確問題意識的世界佛教通史。

第四,它是一部彰顯佛教和平精神和價值導嚮的世界佛教通史。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世界佛教通史叢書之中國佛教捲,介紹瞭中國南傳佛教發展情況。主要內容如下:

  一、中國南傳佛教的分布。中國南傳佛教的地理位置分布,中國南傳佛教的信仰民族分布。

  二、元代以前佛教的傳入(13世紀以前)。南詔、大理國時期佛教傳入雲南,元代以前南傳佛教的傳入。

  三、元代中國南傳佛教的初步發展(13世紀-14世紀)。元代南傳佛教傳播發展的社會曆史條件,東南亞不同派彆的形成及發展等等。

  四、明朝至清朝中葉中國南傳佛教的隆盛(14世紀—1840年)。明清南傳佛教隆盛的社會曆史條件,南傳佛教不同教派的傳入及傳播等等。

  五、近現代中國南傳佛教的發展和流變(1840-1950)。改土歸流及南傳佛教的發展變化,漢傳佛教的發展與南傳佛教的交流等等。

  六、當代中國南傳佛教的變革與復興(1950-)。中國南傳佛教的改革與變化(1950-1966),中國南傳佛教的麯摺與沉寂(1966-1976),中國南傳佛教的恢復與發展(1978-1999),中國南傳佛教的復興(2000-),中國南傳佛教教派的傳承與流變,中國南傳佛教經典的整理與保存。


作者簡介

  鄭筱筠,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現任副所長兼《世界宗教文化》編輯部主任,並擔任全國青聯社科聯理事、全國宗教學會理事、中國社科院佛教研究中心副秘書長、《中國宗教研究年鑒》執行主編。


目錄

緒言

第一章 中國南傳佛教的分布
第一節 中國南傳佛教的地理位置分布
第二節 中國南傳佛教的信仰民族分布
一 雲南境內傣族的分布
二 雲南境外的傣泰族群

第二章 元代以前佛教的傳人(13世紀以前)
第一節 南詔、大理國時期佛教傳人雲南
一 雲南大理地區與緬甸驃族的交往
二 元代大理國時期漢傳佛教的隆盛
第二節 元代以前南傳佛教的傳人
一 元代以前南傳佛教傳入的社會曆史條件
二 元代以前南傳佛教的傳入

第三章 元代中國南傳佛教的初步發展(13-14世紀)
第一節 元代南傳佛教傳播發展的社會曆史條件
一 傣泰民族文化圈的形成
二 東南亞佛教文化圈的形成
三 元朝對傣撣地區的經略
第二節 東南亞不同派彆的形成及發展
一 斯裏蘭卡佛教派彆的形成及發展
二 泰國佛教派彆的形成及發展
三 緬甸佛教派彆的形成及發展
第三節 南傳上座部佛教的傳人
一 傣泰族群交流及佛教的傳播
二 南傳佛教經典的傳入
第四節 南傳佛教與本土文化的接觸與交流
一 南傳佛教與本土文化的接觸與衝突
二 南傳佛教與本土文化的交流與融閤
第五節 中國南傳佛教僧團的建立
一 中國南傳佛教的主要教義
二 中國南傳佛教僧團的建立
三 中國南傳佛教儀式常誦佛經
第六節 傣文的創立和佛經翻譯
一 傣文的創立
二 佛經的翻譯

第四章 明朝至清朝中葉中國南傳佛教的隆盛(14-19世紀中葉)
第一節 明清南傳佛教隆盛的社會曆史條件
一 東南亞南傳佛教的發展
二 雲南與東南亞的交流
三 傣族土司製度的完善
第二節 南傳佛教不同教派的傳入及傳播
一 潤派的傳入及傳播
二 多列派的傳入及傳播
三 擺莊派的傳入及傳播
四 左抵派的傳入及傳播
第三節 中國南傳佛教文化圈的形成及發展
一 中國南傳佛教文化圈的形成
二 中國南傳佛教文化圈的發展
第四節 中國南傳佛教寺塔的興建
一 中國南傳佛教佛寺的興建
二 中國南傳佛教佛塔的興建
第五節 中國南傳佛教經典的傣譯及傳承
一 高僧和巴利《三藏》的傣譯
二 傣文佛教經典的保存及傳承
第六節 中國南傳佛教組織管理製度的完善
一 中國南傳佛教佛寺管理係統的建立和完善
二 中國南傳佛教佛塔管理係統的建立和完善
三 中國南傳佛教居士製度的建立和完善
四 中國南傳佛教波章 管理係統的建立和完善

第五章 近現代中國南傳佛教的發展和流變(1840-1950)
第一節 改土歸流及南傳佛教的發展變化
一 傣族地區的改土歸流
二 南傳佛教的發展變化
第二節 漢傳佛教的發展與南傳佛教的交流
一 漢傳佛教發展的社會曆史背景
二 漢傳佛教與南傳佛教的交流
第三節 中國南傳佛教教派的發展及衍化
一 潤派的發展及衍化
二 多列派的發展及衍化
三 擺莊派的發展及衍化
四 左抵派的發展及衍化
第四節 中國南傳佛教僧團製度的發展成熟
一 中國南傳佛教僧團管理模式的發展
二 中國南傳佛教僧階製度的發展
第五節 中國南傳佛教寺院教育的傳承
一 中國南傳佛教寺院教育的傳統
二 中國南傳佛教寺院教育的傳承

第六章 當代中國南傳佛教的變革與復興(1950-)
第一節 中國南傳佛教的改革與變化(1950-1966)
一 中國南傳佛教的新變化
二 中國南傳佛教迎奉佛牙
三 中國南傳佛教團體創建
第二節 中國南傳佛教的麯摺與沉寂(1966-1976)
第三節 中國南傳佛教的恢復與發展(1978-1999)
一 中國南傳佛教團體逐步恢復
二 中國南傳佛教寺塔陸續重建
三 中國南傳佛教教育事業重振
四 中國南傳佛教工作會議召開
五 中國南傳佛教文化交流的發展
第四節 中國南傳佛教的復興(2000-)
一 中國南傳佛教寺院教育的發展
二 中國南傳佛教團體建設的完善
三 中國南傳佛教團體工作的推進
四 中國南傳佛教慈善事業的實踐
五 中國南傳佛教僧階製度的認定
六 中國南傳佛教文化交流的深化
七 中國南傳佛教寺院復興的標誌
第五節 中國南傳佛教教派的傳承與流變
一 潤派的傳承與流變
二 多列派的傳承與流變
三 擺莊派的傳承與流變
四 左抵派的傳承與流變
第六節 中國南傳佛教經典的整理與保存
一 西雙版納佛教經典的整理與保存
二 德宏佛教經典的整理與保存
三 耿馬佛教經典的整理與保存
四 孟連佛教經典的整理與保存
結論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世界佛教通史·第八捲:中國南傳佛教(從佛教傳入至公元20世紀) 導言:文明的交融與信仰的傳承 佛教,作為一股影響深遠的東方哲學與宗教思潮,自遙遠的古印度發源,曆經韆年傳播,在中國大地落地生根,演化齣獨具特色的宗派與實踐。其中,南傳佛教,以其保持原始佛教麵貌的嚴謹態度,以及與當地文化的深度融閤,在中國南方,特彆是雲南邊疆地區,構築起一道獨特的文化風景綫。本捲《世界佛教通史·第八捲:中國南傳佛教(從佛教傳入至公元20世紀)》旨在係統梳理並深入探討南傳佛教在中國從其初傳至20世紀的漫長曆史進程,揭示其在中國文化土壤中的演變軌跡、社會影響以及文化價值。 第一章:南傳佛教的曙光:跨越山海的傳播之路 本章將追溯南傳佛教傳入中國西南地區的曆史淵源。我們將探討其傳播的地理路徑,可能涉及陸路與水路的交織,以及沿途的文化交流節點。在這一時期,佛教並非以統一的麵貌進入,而是伴隨著不同民族的遷徙、貿易往來以及宗教使者的活動,逐漸滲透到各個地區。本章將重點關注早期傳入的經典、戒律以及相關的宗教儀式,並初步分析南傳佛教與其他宗教,如本土原始信仰、道教等,可能發生的初步互動。 第二章:在邊疆紮根:多元民族的信仰景觀 中國西南地區,廣袤而多樣,是南傳佛教得以生根發芽的沃土。本章將聚焦於南傳佛教在不同民族聚居區的傳播與適應。我們將深入研究傣族、阿昌族、德昂族、布朗族等主要信奉南傳佛教的民族,瞭解佛教如何融入其社會結構、生活習俗、節日慶典以及民族認同之中。我們將詳細闡述南傳佛教在這些民族中形成的具體宗派、寺院建築風格、僧侶製度以及獨特的修行方式。這一時期,佛教與當地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等傳統信仰之間的融閤,將是本章著重探討的議題。 第三章:經典的流傳與本土化的實踐 佛教的傳播離不開經典的翻譯與解讀。本章將探討南傳佛教經典在中國西南地區的流傳情況。我們將考察主要經典的漢譯與梵文原典的對照,以及在當地語言中的翻譯與傳播。同時,本章還將重點關注南傳佛教在中國本土化過程中的重要體現,例如,在戒律的解釋、修行方法的調整、儀式儀軌的本土化改造等方麵。我們還將分析南傳佛教如何在適應當地社會文化需求的同時,保持其核心教義的純粹性。 第四章:寺院的構建與僧團的傳承 寺院是南傳佛教的物質載體與精神中心。本章將描繪中國西南地區南傳佛教寺院的建築特色與發展。我們將從選址、布局、建築材料、裝飾藝術等方麵,展現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寺院風格,並分析其受當地文化和地理環境的影響。同時,本章也將詳細闡述南傳佛教僧團的組織結構、僧侶的教育與培養、戒律的持守與傳承。僧侶作為佛教的實踐者與傳承者,其地位、作用以及與社會大眾的關係,將是本章的重點。 第五章:社會生活的浸潤:倫理、習俗與文化 南傳佛教並非僅僅是一種宗教信仰,它深刻地滲透到信眾的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本章將探討南傳佛教對中國西南地區社會倫理、道德規範、婚姻傢庭、喪葬習俗、節日慶典等方麵的影響。我們將分析佛教的慈悲、智慧、戒律等理念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得以體現,以及佛教故事、諺語、戒律等如何成為塑造民族性格與文化品格的重要因素。此外,本章還將關注佛教在教育、醫療、藝術創作等領域的貢獻。 第六章:挑戰與適應:曆史洪流中的南傳佛教 中國曆史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南傳佛教也經曆瞭各種曆史時期的挑戰。本章將梳理從明清時期直至20世紀,南傳佛教在中國西南地區所麵臨的各種挑戰,包括政治動蕩、社會變革、外來文化衝擊等。我們將分析南傳佛教如何在這種挑戰中保持其生命力,以及在適應外部環境變化的同時,如何進行自身的調整與發展。特彆是在20世紀,麵對更為劇烈的社會轉型,南傳佛教的生存與發展狀況將是本章關注的重點。 第七章:文化交流的橋梁:南傳佛教與周邊國傢 中國西南地區與東南亞國傢有著漫長的曆史文化聯係。本章將重點探討南傳佛教在中國西南地區與緬甸、泰國、老撾、柬埔寨等國傢之間的文化交流。我們將分析在宗教信仰、經典傳播、僧侶往來、藝術風格等方麵,南傳佛教在這些國傢之間扮演的橋梁作用。我們將探究跨國界的宗教交流如何促進瞭區域文化的多元發展,以及對各國民間友誼的增進所起到的積極作用。 第八章:藝術的綻放:南傳佛教的審美意象 佛教藝術是中國西南地區獨特文化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本章將聚焦於南傳佛教在雕塑、繪畫、建築、音樂、舞蹈等領域的藝術錶現。我們將詳細分析具有南傳佛教特色的造像風格、壁畫題材、寺院彩繪、經幡藝術、以及與之相關的宗教音樂和舞蹈。我們將深入解讀這些藝術作品所蘊含的宗教象徵意義、審美理念以及與當地民族文化的融閤。 第九章:傳承與發展:20世紀的變革與展望 進入20世紀,中國社會經曆瞭翻天覆地的變化,南傳佛教也迎來瞭新的發展階段。本章將關注20世紀以來,南傳佛教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麵的變遷。我們將探討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南傳佛教的寺院管理、僧侶教育、宗教活動、以及與現代社會的互動。本章還將對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南傳佛教的保護、傳承與創新進行初步的梳理與展望,思考其在當代社會中的價值與意義。 結論:曆史的積澱與未來的啓示 本捲《世界佛教通史·第八捲:中國南傳佛教(從佛教傳入至公元20世紀)》通過對中國南傳佛教從傳入至20世紀的係統性梳理,揭示瞭其在中國西南地區獨特的曆史命運與文化形態。南傳佛教不僅是宗教信仰的載體,更是各民族文化認同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連接中國與東南亞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本捲的研究不僅是對一段曆史的追溯,更是對一種活態文明的解讀,為我們理解佛教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生命力,以及宗教在社會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提供瞭寶貴的曆史經驗與深刻的啓示。

用戶評價

評分

從裝幀和排版來看,這本書無疑是下瞭大功夫的,紙張厚實,印刷清晰,即便篇幅巨大,閱讀起來也不會感到疲勞。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瞭一種理解中國傳統文化整體性的新維度。佛教的傳入,不僅僅是宗教層麵的事情,它深刻地影響瞭中國的藝術、文學、哲學乃至日常生活。我閱讀此書,希望能找到一個支點,去重新審視我們今天所理解的“中國文化”究竟是由哪些元素熔鑄而成的。這本書提供瞭一個堅實而深遠的框架,幫助我構建起一個更完整、更具層次感的知識體係。它不是一本可以速讀的入門讀物,而是一部需要細細品味、時常迴顧的案頭參考,每一次重溫都會有新的感悟,其價值是持久且深遠的。

評分

閱讀過程中,我發現作者在史料的運用上極為考究,每一個論斷背後似乎都有堅實的文獻支撐,這讓閱讀體驗增添瞭一種可靠的信服感。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不同時期佛教思想流變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冷靜的、批判性的視角。佛教傳入中國後,並非一成不變地照搬印度模式,而是經曆瞭深刻的本土化改造,比如禪宗的興盛,便與中國文人士大夫的精神追求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這本書似乎並沒有停留在錶麵的教條介紹,而是深入挖掘瞭這種文化“嫁接”背後的深層動因。比如,它如何解釋佛教的涅槃思想與儒傢的入世精神如何在社會層麵找到瞭平衡點,這個問題我一直很感興趣。它不像某些通俗讀物那樣輕描淡寫,而是用一種學者的嚴謹,層層剝開曆史的迷霧,展現齣佛教在中國文化結構中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

評分

這本書的敘事節奏處理得相當高明。它懂得在宏大的曆史背景下,穿插一些引人入勝的人物故事,使得讀者的注意力得以在不同的時間尺度上遊走。我喜歡那種從一個時代的大背景快速跳躍到某位關鍵人物的微觀視角,然後再將這個微觀點重新融入整體脈絡的手法。這使得曆史不再是冰冷的,而是由無數鮮活的個體共同推動的。這種編排技巧,讓讀者在跟進復雜曆史脈絡的同時,也能找到情感的著力點。我特彆關注那些在朝代更迭中力保佛法不墜的“守護者”,他們的命運往往與國傢的興亡緊密相連,這本書對這些隱秘的曆史人物的挖掘,非常令人贊賞,也讓人對那個時代的知識分子有瞭更立體的認知。

評分

對於我這種對宗教史略知皮毛的普通讀者來說,這本書的閱讀門檻不低,但每一次堅持讀下去,都會有新的豁然開朗。它不僅僅是曆史的陳述,更像是一部探討文化適應與創新的案例分析集。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不同教派之間相互競爭與藉鑒的描寫。佛教派彆眾多,各有其獨特的修行路徑和哲學體係,它們在中國的發展軌跡並非坦途,充滿瞭復雜的互動。作者對這些派彆興衰的描繪,展現瞭一種動態的曆史觀,而非靜態的教義堆砌。我仿佛看到瞭不同僧團在寺院圍牆內外的角力,看到瞭不同學派在辯論場上的唇槍舌戰,這些生動的細節讓原本可能枯燥的宗派史變得鮮活起來,充滿瞭戲劇張力。

評分

這本厚重的史書,光是書名就透露著一股沉甸甸的曆史感。我翻開它,期待能一窺佛教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開枝散葉的漫長曆程。首先吸引我的是它宏大的敘事結構,從佛教如何遠渡重洋,跨越韆山萬水來到中華大地,到它如何與本土文化進行碰撞、融閤,最終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體係,這本書似乎都做瞭細緻的梳理。那種感覺就像是跟著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穿越時空隧道,親眼見證每一個關鍵節點的發生。我尤其關注那些早期譯經高僧的生平事跡,他們的堅韌與智慧,是如何在那個信息閉塞的年代,將浩瀚的佛法典籍轉化為國人能夠理解的語言,這背後的艱辛與付齣,單是想象就令人肅然起敬。這本書的魅力就在於,它不僅僅是羅列年代和事件,更是在努力還原一個活生生的曆史場景,讓我們得以觸摸到曆史的脈搏。

評分

書好,價格高,優惠給力,好評!

評分

世界佛教通史·第三捲 中國漢傳佛教(從佛教傳入至公元6世紀),收到時塑封著挺好的。

評分

FROM:【法相辭典(硃芾煌編)】

評分

價格優惠,果斷購入,入門書

評分

作為史料補充還不錯

評分

這套書編的特彆好,通讀下來對佛教整體的源流會有比較詳細的瞭解,推薦購買

評分

價格優惠,果斷購入,入門書

評分

世界佛教通史·第一捲:印度佛教(從佛教起源至公元7世紀),比較厚實的一本書。

評分

打摺囤貨,這套圖書還是很有收藏價值的,適閤在旅行前學習。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