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肥料使用技術手冊(第二版)

新編肥料使用技術手冊(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迪軒,何永梅,李建國 編
圖書標籤:
  • 肥料
  • 施肥技術
  • 農業技術
  • 作物營養
  • 土壤改良
  • 第二版
  • 新編
  • 實用手冊
  • 農業生産
  • 植物營養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281739
版次:2
商品編碼:12026043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80
字數:639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本書適閤農民、基層農技人員與農業管理人員、農資經銷商學習使用,可作為肥料有關資訊查詢的工具書,供肥料生産企業參考。
1.本書作為肥料使用技術的實用手冊,內容全麵,權wei,新穎,具有很高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
2.本書從國傢、行業、部門頒布的新的標準入手,結閤生産實踐,力求使本書具有新穎性和先進性。

內容簡介

本書在版的基礎上,根據農業實際生産需要,詳細介紹瞭當前常用肥料品種及新型肥料,包括肥料的特點、分子式、分子量、反應式、理化性質、質量標準、施用方法、簡易識彆要點、定性鑒定及使用注意事項等內容,重點介紹瞭相關肥料品種的施用技術。本書為農民購買閤格肥料、掌握其施用要點及企業生産閤格肥料提供參考。
本書適閤農民、基層農技人員與農業管理人員、農資經銷商學習使用,可作為肥料有關資訊查詢的工具書,供肥料生産企業參考。

作者簡介

王迪軒,湖南省益陽市赫山區蔬菜局,副局長,研究員,1989年畢業於西南農業大學,益陽市赫山區蔬菜局副局長,高級農藝師,蔬菜栽培技術專傢。在蔬菜栽培、植保、貯藏加工、土肥、食用菌生産等方麵具較強的理論基礎和實際操作能力。培養和推介瞭大量蔬菜生産、加工、銷售大戶。在國內專業刊物《中國蔬菜》《蔬菜》等發錶蔬菜文章300餘篇,在《農民日報》等報刊發錶蔬菜科普文章及圖片新聞達2000餘篇幅。有11個市以上項目獲科技進步奬,3個項目獲市農業豐收奬,16個項目獲區科技進步奬。先後獲湖南省青年星火帶頭人標兵、全國農村科普工作先進個人稱號,湖南省注冊科技谘詢師資格,益陽市專傢聯閤委員會會員,多次獲《湖南農業》《湖南科技報》《益陽科普》《農藥市場信息》通訊員,《蔬菜》雜誌技術顧問,全國科普日先進個人。經常下鄉講課或現場指導蔬菜生産,先後引進蔬菜新品種100餘個,新農藥120多種,新肥料12種,推廣蔬菜配套栽培技術30多套,主要參與益陽市20種蔬菜栽培技術規程的製定。參與編寫湖南省蔬菜辦主編的《蔬菜實用技術》一書。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大量元素肥料/1
第一節氮肥1
1.碳酸氫銨7
2.改性碳酸氫銨顆粒肥11
3.氯化銨12
4.硫酸銨15
5.氨水18
6.液體氨19
7.氮溶液21
8.尿素21
9.硝酸銨27
10.農業用含磷型防爆硝酸銨30
11.農業用改性硝酸銨31
12.硝酸鈉33
13.農業用硝酸鈣35
14.氰氨化鈣38
第二節磷肥44
1.肥料級商品磷酸50
2.過磷酸鈣52
3.重過磷酸鈣56
4.鈣鎂磷肥59
5.肥料級磷酸氫鈣62
6.鈣鎂磷鉀肥64
7.鋼渣磷肥65
8.脫氟磷肥66
9.偏磷酸鈣67
10.磷礦粉67
11.骨粉69
12.鳥糞磷肥70
13.節酸磷肥70
14.鈣鈉磷肥71
第三節鉀肥71
1.氯化鉀77
2.硫酸鉀79
3.碳酸鉀82
4.鉀鎂肥84
5.硫酸鉀鎂肥84
6.鉀鈣肥87
7.窯灰鉀肥87
第二章中量元素肥料/89
第一節鈣肥89
石灰94
第二節鎂肥97
1.農業用硫酸鎂101
2.硝酸鎂103
第三節硫肥104
1.石膏108
2.硫黃109
第三章微量元素肥料/112
第一節鋅肥112
1.硫酸鋅116
2.氧化鋅119
3.氯化鋅122
第二節硼肥124
1.硼砂128
2.硼酸131
3.硼泥133
4.速樂硼133
5.多聚硼134
6.持力硼135
7.活力硼137
8.稼加硼138
9.埃施得無水硼砂139
10.黃金硼140
第三節鉬肥141
1.鉬酸銨144
2.鉬酸鈉147
3.三氧化鉬148
第四節錳肥148
硫酸錳152
第五節鐵肥154
硫酸亞鐵158
第六節銅肥160
硫酸銅164
第七節氯肥166
第四章有益元素肥料/169
第一節矽肥169
第二節稀土175
第五章復閤肥料/180
第一節復混肥料(復閤肥料)180
1.尿素-過磷酸鈣�猜然�鉀復混肥187
2.氯化銨-過磷酸鈣�猜然�鉀復混肥187
3.尿素-磷酸銨�擦蛩峒馗椿旆�188
4.含錳復混肥料188
5.含硼復混肥料189
6.含鉬復混肥料189
7.含銅復混肥料190
8.含鋅復混肥料190
第二節摻混肥料191
第三節復閤肥料194
1.磷酸一銨195
2.磷酸二銨198
3.硝酸磷肥200
4.硝酸磷鉀肥203
5.多磷酸銨204
6.農業用硝酸鉀205
7.農業用硝酸銨鈣208
8.氨化硝酸鈣210
9.氨化過磷酸鈣211
10.磷酸二氫鉀212
11.氮磷鉀三元復閤肥216
12.高氮復閤肥217
第四節有機-無機復混肥料217
第六章微生物肥料/224
1.農用微生物菌劑233
2.根瘤菌肥237
3.固氮菌肥料240
4.抗生菌肥244
5.磷細菌肥料246
6.矽酸鹽細菌肥料249
7.光閤細菌菌劑252
8.復閤微生物肥料255
9.增産菌259
10.有機物料腐熟劑262
11.土壤酵母265
12.生物有機肥266
第七章有機肥料/277
1.人糞尿279
2.廄肥280
3.傢畜糞尿282
4.禽糞284
5.漚肥286
6.沼氣發酵池肥286
7.堆肥293
8.秸稈肥295
9.餅肥298
10.綠肥300
11.草木灰302
12.土雜肥305
13.泥炭306
14.商品有機肥309
第八章葉麵肥料及水溶性肥料/316
第一節葉麵肥料316
第二節水溶性肥料330
第三節大量元素水溶肥料337
第四節中量元素水溶肥料342
第五節微量元素水溶肥料344
第六節含腐植酸水溶肥料345
第七節含氨基酸水溶肥料348
第八節含氨基酸葉麵肥料350
第九節微量元素葉麵肥料352
第九章緩控釋肥料/355
第一節緩控釋肥料355
第二節緩釋肥料360
1.脲醛緩釋肥料365
2.草酰胺369
3.硫包衣尿素370
4.長效碳酸氫銨373
5.長效尿素375
6.長效復閤肥376
7.無機包裹型復混肥料(復閤肥料)377
第三節控釋肥料380
第四節穩定性肥料384
第十章新型肥料/388
第一節海藻肥388
第二節甲殼素肥料393
第三節腐植酸肥料396
1.腐植酸銨400
2.硝基腐植酸銨401
3.腐植酸鈉、腐植酸鉀402
4.腐植酸復混肥404
第四節土壤調理劑405
1.免深耕土壤調理劑408
2.水稻苗床調理劑411
3.壯秧肥414
4.水稻壯秧劑415
5.農林保水劑416
6.花卉苗木農林保水劑420
7.磷石膏土壤調理劑422
第五節配方肥料423
第六節液體肥料432
1.尿素硝酸銨溶液(UAN)439
2.衝施肥料441
第七節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446
第八節藥肥450
1.阿維菌素有機肥451
2.具有除草功能的肥料453
3.“枯黃萎剋星”多功能肥料454
4.氨基酸無公害藥肥455
第九節種子包衣劑457
附錄/462
一、本書所涉及的標準一覽錶462
二、肥料標識·內容和要求465
三、肥料閤理使用準則通則470
四、固體化學肥料包裝474
參考文獻/479

前言/序言

前言
近幾年來,我國農業種植結構不斷調整優化,肥料新品種不斷湧現,肥料品種結構也發生瞭很大的變化。除瞭農民熟悉的傳統的氮、磷、鉀、鈣、鎂、硫等單質肥和復混(閤)肥外,近年來,一些新型的肥料品種,如緩釋肥、控釋肥、水溶性肥、大量元素肥、中量元素肥、微量元素肥、微生物菌肥、液體肥料、清液肥、懸浮液肥、配方肥、衝施肥、土壤調理劑、藥肥、海藻肥、甲殼素肥等令人目不暇接。
肥料的國傢標準、行業標準、部門標準不斷更新,市場上也時常齣現假冒僞劣肥料,給農民造成瞭較大的損失。為瞭幫助農民較為全方位地正確認識肥料品種,瞭解其特性,掌握其正確的施用方法,筆者從國傢、行業、部門頒布的新的標準入手,結閤生産實踐,於2010年編寫瞭《新編肥料使用技術手冊》一書。
近幾年來,本書涉及肥料品種的一些國傢標準、行業標準又有瞭較大的變化,其中29個標準尚未過期,有17個已經進行瞭更新,增加瞭9個新的標準,淘汰瞭2個肥料品種及標準。
肥料應用也齣現瞭一些新的政策和變化。2015年,農業部製訂的《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的技術路綫中提到要“調整化肥使用結構,優化氮、磷、鉀配比,促進大量元素與中微量元素配閤。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引導肥料産品優化升級,大力推廣高效新型肥料”。還要“通過閤理利用有機養分資源,用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實現有機無機相結閤。提升耕地基礎地力,用耕地內在養分替代外來化肥養分投入”。其技術措施包括“推廣秸稈還田技術,推廣配方肥、增施有機肥,恢復發展鼕閑田綠肥,推廣果茶園綠肥;利用鈣鎂磷肥、石灰、矽鈣等堿性調理劑改良酸化土壤,高效經濟園藝作物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要求加快新産品推廣,如示範推廣緩釋肥料、水溶性肥料、液體肥料、葉麵肥、生物肥料、土壤調理劑等高效新型肥料,不斷提高肥料利用率,推動肥料産業轉型升級。
有機肥料的推廣應用重新得到重視。國傢正大力推進化肥的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水溶性肥料、液體肥料等新型肥料受到市場的大力推介,由於這些新的政策和變化,原書需要進行較大的修訂。
本次修訂在版的基礎上,一是增加瞭有機肥料章節和內容;二是對原書中涉及的國傢或行業標準以現行標準進行修訂和補充;三是增加瞭一些肥料品種的定性鑒定方法;四是由於本書是工具書,故對原書各章節中的肥料種類盡量補充完整,特彆是對近幾年齣現的一些新肥料做一些介紹。
由於編寫人員水平有限,書中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6年10月


版前言
中國目前年化肥用量過1.5億噸,居全世界位,是世界的化肥進口國和氮肥生産國。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農業大國,用占世界7%的土地養活瞭占世界22%的人口,糧食問題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大事,在人增地減的情況下,糧食的增加必須通過提高單産來解決。我國化肥的生産與消費多年位居世界首位,肥料對作物增産貢獻率達到40%以上,這使得化肥在糧食生産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近幾年來,中國化肥工業通過技術更新、産品開發,高效、節能、復閤型肥料如緩釋肥料、有機�參槁�復閤肥、葉麵肥料等肥料新品種不斷湧現,肥料品種結構也發生瞭很大的變化,肥料的國傢標準、行業標準、部門標準不斷更新,市場上也時常齣現假冒僞劣肥料,給農民造成瞭較大的損失。
近段時間,從不少報刊上看到識彆肥料真僞的文章,其中提到復混肥料(復閤肥料)的國傢標準為GB 15063—2001,有機�參槁�復混肥料的國傢標準為GB 18877—2002,事實上這兩個標準均已過時,新的標準分彆為GB 15063—2009和 GB 18877—2009,或許編輯也未注意到這個細節問題,農民在購買肥料的時候更很少關注這方麵,但正是這些細節成為規範市場肥料質量的重點,幫助農民打假識真的關鍵點。當然,這僅僅與編者編寫本書的初衷相巧閤而已。
基肥可不可以用碳酸氫銨?蓮藕田用硫酸鉀肥好,還是氯化鉀肥好?復混肥可不可以自己隨便混?復閤肥畝施150韆剋有沒有問題?購買什麼復閤肥好些?哪些葉麵肥好些?等等,編者經常遇到農民在使用肥料品種方麵的睏惑。為瞭幫助農民較為全方位地正確認識肥料品種,瞭解其特性、標準,掌握其正確的施用方法,筆者從國傢、行業、部門頒布的新的標準入手,結閤生産實踐,編寫瞭《新編肥料使用技術手冊》一書。
本書根據目前生産上的需要,從肥料的特點、分子式、相對分子質量、結構式、反應式、理化性質、質量標準、施用方法、識彆要點及使用注意事項等方麵,較為全麵地介紹瞭常用的幾十種肥料品種。為農民購買閤格肥料、掌握其施用要點及企業生産閤格肥料提供依據。
參與本書編寫工作的作者還有何永梅、徐一鳴、李金娟等同誌。由於時間倉促和編寫人員的水平有限,書中錯漏在所難免,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1年9月
農作物生長背後的科學:土壤健康與作物營養的深度解析 每一株作物的茁壯成長,都離不開一個健康、肥沃的土壤環境,以及精確、科學的營養供給。本書並非市麵上常見的肥料使用指南,而是深入探究作物生長原理、土壤科學以及營養元素對植物生理生化過程的影響。我們將從微觀的細胞層麵,宏觀的農田生態係統,全麵解析影響作物産量的關鍵因素,並在此基礎上,引導讀者理解並應用科學的農作方法,實現作物産量與品質的雙重提升。 第一章:作物生長的奧秘——細胞、組織與生理過程 萬物生長皆有其法。本章將帶領讀者走進植物的微觀世界,解構作物生長的基礎——細胞。我們將詳細介紹植物細胞的結構與功能,探討細胞如何進行光閤作用、呼吸作用,以及水分和養分的吸收與運輸。從細胞壁的構成到細胞核的遺傳信息傳遞,從葉綠體的能量轉化到液泡的滲透壓調節,每一個微小的細節都關乎著作物的生命力。 進一步,我們將聚焦於作物的組織層麵。根、莖、葉、花、果、種子的形態與功能差異,以及它們之間如何協同工作,共同支撐起作物的生長發育。我們將解析根係的吸水吸肥機製,莖的支撐與輸導作用,葉片的能量捕獲與轉化,以及花、果、種子在生命周期中的關鍵角色。讀者將瞭解到,作物並非被動接受外界環境,而是擁有著一套精密的生理調控係統,能夠對光照、溫度、水分、養分等環境因素做齣響應,並進行相應的生長調整。 本章的重頭戲將是作物生長發育中的關鍵生理過程。光閤作用,作為植物獲取能量的根本途徑,我們將深入探討其光反應和暗反應的機理,以及影響光閤速率的環境因素。呼吸作用,則是作物進行生命活動、消耗能量的過程,其與光閤作用的平衡關係直接決定瞭作物有機物的積纍。蒸騰作用,水分在植物體內的運輸和散失,對作物的水分平衡和養分運輸至關重要。生殖生長,從開花到結果,再到種子成熟,這一係列復雜的生理變化,是作物實現繁衍的關鍵。通過對這些生理過程的深入理解,讀者將能更深刻地體會到,為何肥料的使用需要與作物的生長周期和生理需求緊密結閤。 第二章:土壤的生命——結構、肥力與生態環境 土壤,是作物生長的載體,也是養分的寶庫。本章將從土壤學的基礎齣發,係統闡述土壤的組成、結構以及其對作物生長的影響。我們將解析土壤的物理性質,如土壤質地(砂、粉、黏的比例)、土壤結構(團粒結構)、土壤孔隙度、土壤密度等,如何影響土壤的通氣、透水、保水、保肥能力。一個良好的土壤結構,是作物根係健康生長、充分吸收養分的前提。 土壤的化學性質是影響土壤肥力的核心。我們將深入探討土壤的陽離子交換量(CEC)、酸堿度(pH值)、有機質含量、以及各種營養元素的有效性。土壤pH值,作為影響許多營養元素在土壤中溶解度和植物吸收效率的關鍵指標,我們將分析不同pH值對土壤中養分形態的影響,以及如何通過改良土壤pH值來提高養分利用率。土壤有機質,是土壤肥力的“活源泉”,我們將揭示其在改善土壤結構、提供養分、促進微生物活性等方麵的重要作用,並探討如何通過增施有機物來提升土壤的整體肥力。 除瞭物理和化學性質,土壤的生物學特性同樣不容忽視。土壤微生物,如細菌、真菌、放綫菌、放綫菌以及土壤動物,是土壤生態係統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我們將介紹這些微生物在養分循環、有機物分解、病害抑製等方麵的作用,以及它們如何與作物建立共生關係。瞭解土壤微生物的活動規律,將有助於我們采取更可持續的耕作方式,促進土壤健康,減少對化肥的依賴。 此外,本章還將探討農田生態係統的概念。作物與土壤、微生物、其他植物、動物之間的相互作用,構成瞭復雜的農業生態網絡。我們將分析農田生態係統中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以及如何通過科學的管理,構建一個穩定、健康的農田生態係統,從而提高作物産量和品質,並降低對環境的負麵影響。 第三章:作物營養的化學——元素、形態與吸收機製 作物生長所需的所有養分,都可以歸結為一係列的化學元素。本章將係統梳理作物必需的營養元素,並深入探討它們的化學形態、在土壤中的存在形式以及在植物體內的吸收與轉運機製。 我們將首先區分常量營養元素(氮、磷、鉀、鈣、鎂、硫)和微量營養元素(鐵、錳、鋅、銅、硼、鉬、氯)。對於每一種必需元素,我們將詳細介紹其在作物生長發育中的具體功能,例如氮在蛋白質、核酸閤成中的作用,磷在能量代謝和遺傳物質中的作用,鉀在調節氣孔開度和酶活化中的作用,以及微量元素在參與酶係統和氧化還原反應中的關鍵角色。 深入瞭解這些元素的化學形態至關重要。例如,氮元素在土壤中可以以硝態氮、銨態氮、有機氮等多種形態存在,而植物主要吸收的是硝態氮和銨態氮。瞭解不同形態的化學性質和植物吸收的偏好,將直接影響肥料的選擇和施用方式。類似地,磷在土壤中容易與鈣、鐵、鋁等形成不溶性化閤物,從而降低其有效性。因此,理解磷的化學形態,是解決磷素營養問題的關鍵。 本章還將詳細講解植物如何從土壤中吸收這些元素。我們將介紹根係吸收養分的主要方式,包括主動吸收、被動吸收、離子交換、質外體運輸和體內轉運等。作物根係錶麵積的大小、根毛的分布、根係分泌物的成分,都會影響養分吸收的效率。同時,土壤溶液中養分的濃度、養分在土壤中的擴散速率、以及養分與土壤膠體的吸附狀態,也直接影響著植物的營養供給。 理解養分在植物體內的轉運和代謝過程同樣重要。一旦被吸收,這些養分將如何在植物的維管束中運輸,如何被分配到不同的器官和組織,以及如何參與到細胞的各種生化反應中,都將是本章的探討內容。例如,鈣主要在木質部中運輸,而鎂則在韌皮部和木質部中均有運輸。這些細節的瞭解,將幫助我們理解為何在作物生長不同時期,對某些養分的需求會有差異,以及為何某些營養元素的缺乏會導緻特定的生理病害。 第四章:營養診斷與肥效評價——量化作物需求與肥料作用 科學施肥,離不開對作物營養狀況的準確診斷和對肥料效果的客觀評價。本章將介紹一係列定量化的工具和方法,幫助讀者科學地評估作物的營養需求,並評價肥料的使用效果。 首先,我們將介紹作物營養診斷的常用方法。這包括: 作物外部形態診斷: 通過觀察作物的葉色、生長勢、植株形態等外部錶現,初步判斷是否存在營養缺乏或過剩的跡象。例如,葉片發黃可能意味著缺氮或缺鐵,生長矮小可能與磷、鉀不足有關。我們將提供圖文並茂的案例,幫助讀者識彆不同營養缺乏癥的典型癥狀。 土壤養分測定: 通過對土壤樣品進行化學分析,瞭解土壤中各種養分的含量及其有效性。我們將介紹土壤養分檢測的基本原理、采樣方法以及結果解讀,幫助讀者瞭解土壤的“傢底”,從而更有針對性地製定施肥計劃。 作物組織養分測定: 通過檢測作物葉片、莖、根等不同組織中的養分含量,更直接地反映作物體內的營養狀況。我們將介紹葉片養分診斷的標準,以及不同營養元素在作物不同生長時期、不同組織中的臨界值和適宜範圍。 其次,我們將探討肥效評價的方法。肥料的使用並非一勞永逸,對其效果進行科學評價,是優化施肥方案、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關鍵。我們將介紹: 田間試驗設計與實施: 如何科學地設計肥料試驗,設置對照組和處理組,以及如何進行施肥、記錄數據和統計分析,以獲得可靠的肥效評價結果。 肥料利用率的計算: 介紹不同肥料利用率的計算方法,例如錶觀利用率、同位素示蹤法等,從而量化肥料被作物吸收利用的程度。 養分歸還與環境影響評價: 評估肥料使用後,有多少養分殘留在土壤中,以及肥料的使用對土壤肥力、地下水、大氣環境可能産生的長期影響。 通過掌握這些營養診斷與肥效評價的方法,讀者將能夠從“經驗型”施肥轉嚮“科學型”施肥,真正做到“看菜下飯”,按需供給,最大化肥料的效益,並最大限度地減少資源浪費和環境汙染。 第五章:可持續農業的營養策略——綠色肥料與環境友好型耕作 在追求作物産量和品質的同時,我們更應關注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本章將聚焦於綠色肥料和環境友好型耕作策略,旨在構建一個既高效又環保的農業生産體係。 我們將首先介紹綠色肥料的概念及其重要性。綠色肥料,是指通過種植特定的綠肥作物,然後將其翻入土壤中腐解,從而增加土壤有機質,改良土壤結構,並為作物提供養分。我們將詳細介紹各類綠肥作物的特點,如豆科綠肥(如苜蓿、三葉草)能夠固氮,菊科綠肥(如油菜、黑麥草)能有效改良土壤結構,以及它們的種植、管理和翻壓時間。 其次,我們將深入探討有機肥料的科學應用。有機肥,包括堆肥、廄肥、沼渣沼液等,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我們將分析不同有機肥的養分含量、分解速度和對土壤的影響,並指導讀者如何科學地製作、貯藏和施用有機肥,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其養分供給、土壤改良和生態效益。 生物肥料,作為一種利用微生物改善作物營養的新興技術,也將是本章的重點。我們將介紹固氮菌、解磷菌、解鉀菌、菌根真菌等生物肥料的作用機理,以及它們在提高養分利用率、促進作物生長、增強抗逆性方麵的潛力。 此外,本章還將推廣環境友好型耕作模式。這包括: 測土配方施肥: 強調根據土壤養分狀況和作物需求,精確計算施肥量和肥料種類,避免過量施肥和養分流失。 精細耕作與免耕/少耕: 探討不同耕作方式對土壤結構、水分保持、減少水土流失的影響,以及如何選擇適閤的耕作措施。 水肥一體化技術: 介紹滴灌、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與肥料施用的結閤,如何實現養分的高效利用,減少養分淋溶和揮發。 秸稈還田與保護性耕作: 鼓勵將作物秸稈進行粉碎還田,增加土壤有機質,減少化肥使用,並保護土壤結構。 通過踐行這些綠色肥料和環境友好型耕作策略,我們不僅能夠生産齣安全、健康的農産品,更能夠守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土地和生態環境,為子孫後代留下綠水青山。 本書的目標,是為讀者提供一個關於作物生長、土壤健康和營養科學的全麵視角。我們鼓勵讀者將書中的知識融會貫通,結閤實際的生産情況,靈活運用所學,最終實現作物産量、品質和環境效益的和諧統一。科學的農業實踐,源於對自然規律的深刻理解和對生命過程的尊重。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相當樸素,那種感覺就像是直接從某個專業領域的內部資料室裏拿齣來的,沒有任何花裏鬍哨的裝飾,純粹是為瞭實用性而存在的。我翻開目錄的時候,第一印象是內容的廣度令人吃驚。它似乎涵蓋瞭從最基礎的土壤科學原理,到各種宏量和微量元素的具體識彆與調配,甚至還有專門章節討論瞭不同氣候帶和不同作物對肥料需求的細微差彆。我記得其中一個章節詳細對比瞭有機肥與化肥在長期土壤健康維護上的優劣,引用瞭大量的田間試驗數據來支撐觀點,這對於我這種既想追求産量又注重生態平衡的種植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書中對“平衡施肥”的定義非常深入,不是簡單地告訴你該用多少氮磷鉀,而是教會你如何通過測土化驗數據,結閤作物的不同生長階段,像搭積木一樣精確地構建營養譜係。這種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編排方式,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觸專業農化知識的新手,也能逐步建立起係統的認知框架,而不是停留在零散的經驗主義層麵。它更像是一份嚴謹的學術參考資料,而不是一本快餐式的操作指南,閱讀起來需要時間和精力,但迴報是實實在在的專業素養提升。

評分

作為一本“手冊”,它的可操作性達到瞭極緻。它不是那種隻停留在理論層麵空談的書籍。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個關於“測土配方施肥”的實踐指南章節,它詳細列齣瞭從取土樣點的均勻分布、送檢流程、到如何解讀化驗報告上“有效磷”和“交換性鉀”的數值,每一步都配有詳細的步驟說明和注意事項。它甚至還考慮到瞭一些常見誤區,比如“過度依賴有機質含量”的陷阱,提醒讀者在特定土壤類型下,有機質高並不意味著養分易於被吸收。這種對細節的關注,體現瞭作者對實際生産中“最後一公裏”問題的深刻理解。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有一位經驗極其豐富的農藝師在你身邊,耐心地、一步一步地指導你完成從實驗室分析到田間精準施肥的全過程,讓人感到踏實和可靠,完全沒有那種紙上談兵的虛浮感。

評分

這本書的文字風格非常凝練,每一個句子似乎都經過瞭精心的錘煉,充滿瞭信息密度,沒有一句廢話,這對於追求效率的專業人士來說是極大的優點。我尤其欣賞它在處理復雜化學概念時的清晰度。比如,它在講解氮素在土壤中的轉化路徑時,使用瞭非常精確的化學方程式和反應條件描述,但同時又配有清晰的流程圖,有效地降低瞭理解門檻。我感覺作者對農業化學的掌握已經達到瞭爐火純青的地步,能夠輕鬆地在學術嚴謹性和應用普及性之間找到一個完美的平衡點。書中提到的一些新型肥料技術,比如納米肥料的應用前景和挑戰,也展示瞭編寫者緊跟科技前沿的視野。這不像是一本固守陳舊知識的工具書,它更像是一個活的知識庫,不斷地在吸收最新的科研成果。閱讀過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來,對照著自己的種植記錄和土壤測試報告反復研讀,因為它提供的每一個數據點和建議背後,都有深厚的理論支撐,讓人不得不信服。

評分

我不得不說,這本書在解決實際操作層麵的疑難雜癥方麵,展現齣瞭驚人的實戰能力。我之前在處理一種特定果樹的黃化病時,嘗試瞭市麵上所有推薦的“速效”葉麵肥,效果都不理想。後來偶然翻到書中關於“微量元素拮抗作用”的那一頁,茅塞頓開。作者用非常直白的圖錶和案例分析,解釋瞭我的土壤中高磷環境如何抑製瞭鋅和鐵的吸收,從而導緻瞭生理性缺素。書裏提供的解決方案不是簡單地補鋅補鐵,而是建議我調整施肥順序和使用螯閤劑來打破這種拮抗鏈條。這種深挖病因的分析角度,讓我感到自己過去幾年在田裏做的很多工作,其實都是在治標不治本。書中對不同類型肥料的物理化學特性講解得尤為透徹,比如緩釋肥的包膜材料特性如何影響養分釋放速率,水溶肥在不同pH值水質中的穩定性等等。這不僅僅是告訴我們“用什麼”,更是教會我們“為什麼用這種”以及“如何最大化它的效用”,從根本上提升瞭肥料利用率,避免瞭盲目投入。

評分

這本書的排版設計,說實話,初看起來可能不太“吸引眼球”,但它體現瞭極強的功能性導嚮。大量的錶格、圖示和關鍵術語的加粗處理,使得查閱特定信息變得異常高效。我經常在農忙時節,需要快速確認某個病害癥狀對應的營養失調情況,這本書的索引係統和章節劃分做得非常人性化。例如,它將“作物營養診斷”部分放在瞭前半部,並且用顔色編碼區分瞭不同主要作物的營養問題,這極大地節省瞭翻找時間。我發現它對不同地域施肥習慣的探討也很有意思,比如它對比瞭東北地區與華南地區在水肥一體化管理上的技術差異,這錶明編寫者具有廣闊的地域視野,而不是局限於某一個局部的經驗總結。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它給你現成的答案,而在於它提供瞭一套完整的、可復製的分析和決策框架,讓你在麵對任何新的作物或環境挑戰時,都能找到係統性的解決路徑。

評分

正版,通俗易懂,知識很全麵

評分

還好

評分

不錯。

評分

正版,通俗易懂,知識很全麵

評分

正版,通俗易懂,知識很全麵

評分

還好

評分

還好

評分

不錯。

評分

正版,通俗易懂,知識很全麵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