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一切问题,都在于认知的问题。
觉真法师教你渡跃心之障碍,抵达智慧彼岸:
◎压力从何而来,又如何消解?
◎欲望的本质是什么,它离智慧有多远?
◎遭遇阻碍时如何从中脱困?
◎如何从内耗走向内聚、内敛、内明?
◎“我执”的表现是什么,如何灭除?
◎人极大的误区是什么,如何才能精进?
◎爱有四要素,惧怕爱、惧怕给予的原因是什么?
◎做生意除了赚取利润,还要赚得什么?
◎能增值的钱在哪里?
◎为什么往往家有万金,却不能称之为“富”?
◎市场和服务的本质是什么?
…………
烦躁不安、紧张恐惧、空虚失落、迷茫无助……似乎每一个现代人都活在心的冲突、矛盾与危机之中。
这些负面情绪源于压力。压力不仅导致身累,也让心失去了健康与活力,甚至丧失了远见。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差距在于认知,所以如何能够在快节奏、高压力的氛围之中拥有心的免疫力,保持高获取性并找到极高存在度,是每一个人都想要获得的心的加持。
觉真法师以管理学的视角,从“心”“财”“人”三方面入手,教会读者从“灭我执”开始,逐步清理内在垃圾,发现真正的财富,创造利人利己的大格局。正如他在文中所说,管理的学问,就是心的学问。领会到了,就会成为高水平企业、集团、单位、群体的心灵领路人。
觉真法师(1933—2015年)
前世界佛教论坛总编辑,香港佛教联合会宗教事务监督,香港佛教僧伽学院副院长,长江商学院、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MBA班讲师。
他给世人留下了《大觉归真》《一念之间》《心的大学》《和谐人生》《感知人生》《有容乃大》《享受人生》《当管理遇到佛学》《素往来》等众多宝贵著作,为读者驱散迷雾,发现澄明的人生真相,找到心的出路。
序:济时解困的心财富 / 05
心的管理 / 002
一个人,能管好自己的生命,管好自己的“心”,这是一种责任自觉。有了这个“自觉”,什么问题不能自我解决?
心的管理就是生命管理 / 004
灭“我执”,清“垃圾” / 017
苦精进、勤精进 / 021
唤起爱的能力 / 024
休息,也是缘 / 028
有型有样,有品有格 / 032
知世知时,有品有德 / 036
从发现到证悟 / 041
学诗学礼,以言以立 / 045
离苦,自能得乐 / 050
禅与心灵世界 / 054
财的管理 / 078
做生意,不是赚取利润,而是赚得人心。人心向你,财自道生。道,就在人心。为什么人心向你?因为你心中有他,他心中也会有你。
内财是真正的财富 / 080
能增值的钱,在哪里? / 083
只有利他,才能利己 / 086
家有万金不富 / 090
知之一字,众妙之门 / 094
人生往来两条船 / 097
不值之富,不配接受之富 / 100
淡定从容,体悟人生 / 105
把梳子卖给和尚的学问 / 109
高手都在市场上 / 112
道不远人,道在自心 / 117
挣钱,要找到钱的源头 / 120
恭喜发财 / 123
人的管理 / 126
以人为本,本在哪里?佛法做出了最精到的回答:本在自心。中国两千年来,就有儒家治国、道家治身、佛家治心之说。这个“治”,不就是管理吗?
一切管理,都是人的管理 / 128
利益最大化,就是原则 / 137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 140
自他不二,人我一体 / 143
保护关系的微妙性 / 146
弘法利生,做你自己 / 150
大家平等,彼此平等 / 153
物有所值,“值”在哪里? / 156
利不在我,利在全局 / 159
于细微处见大局 / 161
淡定从容,活在当下 / 166
为人师表与“学而优则仕” / 187
身教重于言教 / 191
人生管理,做自己的主人 / 194
传统与文化 / 208
中国古人最初提出“文化”这一概念,原是相对于“武功”而言。“以文化之”,是文化的最初义、本来义。文化是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延续、传承、发展并自立于人类社会的最重要的基石。
什么是文化? / 210
真正的国学在哪里? / 221
被误会的国学 / 225
三人行,必有我师 / 233
留与不留,是一种选择 / 237
爱者,惜也 / 244
“五路财神” / 248
“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 / 256
有知识,没常识 / 259
“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 263
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处理方式极其细腻,它不走煽情路线,而是采用了一种近乎科学报告的严谨风格来谈论最本质的情感议题。比如,书中对“恐惧”的解剖,它没有仅仅将其归类为负面情绪,而是将其视为一种高度进化的、用于预测和规避风险的生物机制。然而,在现代社会,这个机制经常被“误触发”,导致我们对尚未发生的、概率极低的负面情景进行过度投资。作者通过几个精妙的比喻,将这种误触发机制可视化了。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个关于“心智的沙漏”的比喻,它清晰地展示了当我们在为“未来焦虑”时,我们实际上是如何在消耗“当前资源”的。这种非道德化的、纯粹功能性的分析,使得读者能够跳脱出自我谴责的循环,转而专注于工具层面的调整和优化。对于那些寻求一种冷静、非评判性视角来理解自身运作机制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部宝典。它不是在教育你“应该”怎样,而是在说明“实际上”是怎样运作的,将选择的权力完全交还给了读者。
评分这本新近读到的著作,坦率地说,它完全颠覆了我对“自我提升”类书籍的固有印象。我一直以为,市面上那些关于如何提高效率、如何达成目标的心灵鸡汤已经足够多了,但这本书,它没有给你任何那种浮于表面的、让你短暂兴奋后便遗忘的口号。它更像是一部深入骨髓的哲学思辨录,或者说,是一份详尽的、关于“存在”本身的说明书。作者的文字功力极深,他并非简单地告诉你“要管理好你的情绪”,而是细致地剖析了情绪的生成机制,那种从生理反应到心理投射的层层递进的推导过程,让我不得不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晦涩却又无比精准的表述。我尤其欣赏它对“当下”这一概念的解构。我们总是被教导要活在当下,但这本书却将“当下”还原成最基本的、不可分割的“感知单元”,并展示了心智是如何通过命名和预判,将这些单元编织成我们称之为“时间”的幻觉。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像是被从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上轻轻放下,世界似乎慢了下来,但我的内在却变得无比清晰和稳定。这是一种非常奇特的体验,它不是通过外部的激励来实现的,而是源自于一种对内在运作机制的彻底洞察。
评分我得承认,初翻此书时,我曾感到一丝挫败感。这不是那种读起来轻快流畅,让你一口气就能读完的读物。它的密度实在太高了,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块经过千锤百炼的矿石,需要用耐心和思考的工具去敲开。那些关于意识流、潜意识边界的探讨,初读起来,感觉像是在迷雾中摸索,找不到明确的立足点。但正是这种挑战性,让我保持了高度的参与感。我发现自己不得不频繁地拿起笔,在空白处写下我的疑惑和联想。这本书的价值,恰恰在于它拒绝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引导你进入更深层次的自我审问。它迫使你直面那些你一直试图用忙碌来逃避的核心矛盾。例如,书中对“欲望的循环”的描述,它没有批判欲望本身,而是像一个精密的工程师那样,描绘出欲望如何通过被满足、继而产生新的不满足,从而构建起现代人持续的焦虑感。这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过去数年间追逐的那些“目标”,究竟是真正的内在驱动,还是社会脚本的自动播放。读完之后,我不是“学会了”什么技巧,而是“理解了”某种底层的运行逻辑。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震撼,主要来自于它对“内在秩序”的重建蓝图。我们习惯于从外部寻找秩序的锚点——稳定的工作、他人的认可、既定的规则。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近乎冷峻的笔触,指出了这些外部锚点是如何随着环境变迁而迅速瓦解的脆弱性。它真正指向的,是构建一个坚不可摧的“内在参照系”。我特别喜欢其中对于“意图”与“结果”之间关系的阐述。它不像许多成功学著作那样,把“意图”美化成一种近乎魔法的力量。相反,它将“意图”视为一种能量的初始设定,并详细阐述了环境噪声、自我怀疑以及生理状态如何稀释或扭曲这种初始意图的执行力。当我开始有意识地监测我的“意图纯度”时,我发现过去许多努力的低效,并非源于能力不足,而是意图本身被杂音污染了。这种视角的转换,让我从一个被动的反应者,转变为一个更有主动权的系统管理者。它不是教你如何赢得战争,而是教你如何确保你的核心指挥系统从不被攻陷。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一种深沉的、带着敬畏感的宁静。它不像那些喧闹的“心灵疗愈”读物那样,试图用快速的安慰剂来麻痹你。恰恰相反,它邀请你进入更深、更安静的空间,在那里,你必须直面那些你不愿承认的内在冲突和矛盾。作者对“统一性”的追求,不是要消除所有的差异和波动,而是要理解这些差异和波动背后的统一法则。书中对于“自我边界”的探讨尤为精彩,它区分了“我以为我是谁”与“我此刻正在做的是什么”之间的鸿沟。当我按照书中的思路去梳理我最近一次重大的决策过程时,我清晰地看到,许多自认为理性的选择,其实是在潜意识中为“维护一个既定的人设”服务的,而非追求实际的利益或幸福。这种抽丝剥茧的过程是痛苦的,但它带来的清醒感是无与伦比的。它不是一本读完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书,但它提供了一套永不过时的、用于自我校准的“内核操作系统”,让你在任何复杂的外部环境中,都能保持一个稳定的启动频率。
评分很好 很划算 是正品 还会回购!
评分不错,质量不错
评分我要慢慢的看
评分帮老婆买的,没说什么,应该还行。
评分好书
评分很好 很划算 是正品 还会回购!
评分很不错的一本书,
评分好书
评分真正的给予往往不是钱物,而是生命中最有能量的东西,比如喜悦、关怀、知识、善良本性,甚至是智慧、福德、因缘,生命的一切表现,一切自然的流露都可以给予他人。感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