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原为记载古代典章制度的书籍——《礼记》中的一篇,是古代儒家典籍名篇,被南宋理学家朱熹列为“四书”之一。《大学》成书于春秋时期,朱熹认为首章“经”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大学》所述“大学之道”,是关于如何做人的大学问,其核心是“诚意正心修身”(修己)、“齐家治国平天下”(安人)的思想,其内容涉及整个封建道德体系的构成。
《中华传统文化核心读本:大学全集》既是“初学入德之门”,又是一本修身大全。
《中华传统文化核心读本:大学全集》吸取了其他《大学》版本的精华,分别从原文、注释、译文、历代论引、典句札记、史例解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有总有分、通俗易懂的解读,本着古为今用的思想将《大学》一书以现代人的视角呈现给读者。
经篇
第一章 经述
传篇
第二章 明明德
第三章 新民
第四章 止于至善
第五章 知本
第六章 格物致知
第七章 诚意
第八章 正心修身
第九章 修身齐家
第十章 齐家治国
第十一章 治国平天下
《中华传统文化核心读本:大学全集》:
大学之道①,在明明德②,在亲民③,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④,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⑤,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注释】
①大学: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代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习“穷理正心,修已治人”的学问。②明明德:前一个“明”字作使动词用,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字是形容词,明德,即光明正大的德行。③亲民:程颐说“亲”当作“新”,即革新、自新。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④知止:知道目标所在。⑤本末:本是根,末是梢,即根本与枝末;引申为始末、主次。这是古代重要的哲学概念。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向新,在于使人的道德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确定志向;志向确定才能够心静不乱;心静不乱才能神思安稳;神思安稳才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知道了这本末始终的次序,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历代论引】
朱熹说:所谓“大学”,就是“大人之学”,是关于“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所谓“明德”,是指人天生具有的“良知”,它原本可以通晓万理、应对万事,只是由于受到气质禀赋的局限,人欲的扰乱与蒙蔽,有时会昏昧不明;虽然如此,人的“良知”一直潜行不息,绝不泯灭,所以学问之道,即使“良知”彰明,恢复其最初面目,这就是“明明德”。又说:既要能够自我弘扬高尚的德行,又应当予以推广影响德化他人,使得人人都有良好的修养,以剔除先前所浸染的污迹,以求自新。又说:止,就是所应当停止的地方,即至善之所在。知止,则志有定向。静,指心不妄动。安,即处之而安。虑,是处事精详。得,即得其所止。又说:明德为本,亲民为末。知止为始,能得为终。本始所先,末终所后。
王阳明说:“德,即一体之仁,即使是小人之心也一定拥有的。它是根植于天命的秉性而自然灵昭不能掩蔽其光芒的,因此称作‘明德’。……之所以称为‘大人之学’,也只是指去除其私欲的掩盖,使自己能够明彻了解自己的美好的‘天性’,从而恢复天地万物一体之自然天性。……天命之性,纯粹然而最为美好完善,‘灵昭不昧’者,这是其‘至善’的体现,是明德的本体,就是所谓的良知。”
孔颖达说:“彰显推广自己光明的品德。”
【原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①;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②;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③;致知在格物④。
①齐其家:治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②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③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④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的道理。一说是摒除物欲。
【译文】
古代那些想要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想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想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的道理。
……
说实话,我最初是被这本书的“大学全集”这个名字吸引的,以为会是枯燥的文献汇编。结果呢,它完全颠覆了我的预期!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注重可读性,即便是引用了大量古籍原文,译注和阐释部分也做得极其到位。我最欣赏的一点是,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连接古代与现代的桥梁。它没有将传统文化束之高阁,而是巧妙地将其中的哲学思想与我们现代人面临的困境——比如道德焦虑、身份认同危机——联系起来。读起来完全没有代沟感,反而有一种强烈的共鸣。每读完一个章节,我都会有一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这本书更像是一位睿智的伙伴,在你迷茫时为你点亮前路,让你在汲取古代营养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安顿自己的现代心灵。
评分这本书的选材眼光独到,它似乎总能选中那些最能代表时代精神和文化脉络的篇章。我特别留意了它对道家思想的处理部分,那份超脱尘世的洒脱与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洞察,被作者用近乎诗意的语言描绘出来。阅读这些段落时,我仿佛能感受到竹林中清风拂面的凉意。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呈现,更是一种意境的营造。与市面上那些只做表面文章的书籍不同,这本书在处理诸子百家之间的辩证关系时,展现了极高的学术素养和平衡感。它没有偏袒任何一方,而是客观地呈现了不同思想流派之间的张力与融合,让读者得以全面、立体地把握中华文化的全貌。对于系统性学习的爱好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评分我是一个非常注重实践和应用的学习者,阅读这类书籍时,最怕的就是理论脱离实际。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处理非常成熟和贴心。它在讲述完深奥的理论后,往往会附带一小段“现代启示录”或“生活中的智慧”。比如,它如何将《易经》中的变化之道应用到现代商业决策的风险控制上,或者如何用先秦的修身养性之道来应对现代社会的信息过载。这种实用主义的切入点,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粘性。它让我们意识到,中华传统文化不是尘封的历史,而是活生生的、可以指导我们日常生活的强大工具箱。这本书的价值,正在于它成功地将“高深”拉向“平易”,让那些被奉为经典的智慧,重新焕发出解决当下问题的生命力。读完之后,感觉整个人都沉静了许多,看待事物的角度也更加深远了。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精美了,从封面到内页的排版,都透露着一种沉稳典雅的气质。我特意找了一个安静的午后,泡上一壶清茶,慢慢翻开这本“宝典”。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些精心挑选的引文和对古代思想家的精辟阐述。虽然我对传统文化接触已久,但这本书的解读角度却常常给我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它没有那种生硬的说教,反而像一位饱经风霜的长者,娓娓道来那些早已被我们遗忘的智慧。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纸张的质感、油墨的色泽,都让人心神安定。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不同学派思想的对比分析,那种深度的挖掘和清晰的逻辑梳理,使得原本晦涩难懂的概念变得豁然开朗。这不仅仅是一本“读本”,更像是一份精心策划的文化之旅的导览图,让人在轻松的阅读体验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深厚的文化熏陶。
评分我是一个对古代哲学思辨特别着迷的人,所以对市面上形形色色的“入门”书籍都持保留态度。然而,这本书却着实让我眼前一亮。它的内容组织结构非常巧妙,不是简单地按时间线罗列,而是以核心概念为轴心进行辐射展开。比如,它对“仁”、“义”、“礼”、“智”、“信”这几个儒家核心范畴的解析,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深度。作者没有停留在字面意思的解释,而是深入探究了这些概念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和在当代社会的应用困境。我发现自己经常需要停下来,合上书本,思考作者提出的那些尖锐的质疑。它激发了我更深层次的探究欲,让我明白了真正的文化学习,不是知识点的堆砌,而是思维方式的重塑。对于想要真正理解中国传统思想精髓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极具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平台。
评分这书很不错、手感好!
评分不错值得够买,多读书,读好书 ,增长知识,拓宽视野 ,活到老学到老
评分正货正品,质量甚好,值得购买!
评分物流很快,真的不错,值得购买。
评分赶上活动很实惠,给自己,给家人都买些书。
评分物流特别快,书又便宜又好。值得购买。
评分多次买了,大家都挺喜欢的
评分这本书既有文言文,又有注释,读起来还是很好理解,不错的。
评分这书很不错、手感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