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布局

专利布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马天旗 编
图书标签:
  • 专利
  • 知识产权
  • 战略布局
  • 技术管理
  • 创新
  • 商业
  • 法律
  • 科技
  • 研发
  • 竞争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ISBN:9787513044257
版次:1
商品编码:1202927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4
字数:34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1)企业知识产权主管、研发主管,企业专利管理人员,企业研发人员; (2)知识产权代理机构专利代理师、专利咨询师、专利管理师、专利工程师; (3)专利律师; (4)各级政府专利管理部门相关人员、专利分析课题研究人员; (5)相关专业的大学生等。

(1)以国内企业实际需求为视角,突出实效性;

(2)以国内外企业实际的案例为支撑,突出实践性;

(3)全面介绍国内外典型企业进行专利布局和专利挖掘的实际实践经验,具备典型性;

(4)系统梳理进行专利布局的方法与操作流程、典型策略和手段、注意事项等,具备系统性。


内容简介

  本书按先理论、再工具、后实践的顺序布置知识点, 根据企业的发展趋势, 从新创企业的专利布局到应对竞争对手的专利布局, 再到围绕技术标准和海外市场的专利布局进行展开。此外,还从主要技术领域介绍了专利布局的策略, 并通过典型案例讲解、分析了专利布局的具体过程。

作者简介

  本书主编 马天旗,副主编 李银锁 王华 朱伟 裴军 王加莹 李阳光 等。主编 马天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机械发明审查部副处长,高级知识产权管理师,全国专利信息利用师资人才,专利局专利分析带头人教研组成员及授课教师。担任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部门兼职专利分析师、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培训讲师等。以课题组组长、专利分析指导专家等身份先后参与十多个行业的课题研究,曾被评为优秀课题组长。主编《专利分析——方法、图表解读与情报挖掘》,参与撰写《专利分析实务手册》等,发表知识产权相关文章近20篇。

精彩书评

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需要新知识的强力支撑。本书的出版,对于极大提升我国企业的专利布局能力,意义深远。

目录

001 第一章 专利布局的总体考虑和流程

002 第一节 专利布局的基本原则

002 一、目的性

003 二、前瞻性

003 三、实效性

004 四、针对性

005 五、匹配性

005 六、价值性

006 七、体系性

007 八、策略性

008 第二节 专利布局的整体目标

008 一、保护式布局

011 二、对抗式布局

014 三、储备式布局

017 第三节 专利布局的考虑因素

018 一、企业层面

019 二、产业层面

019 三、产品层面

020 四、竞争对手层面

021 第四节 专利布局的一般流程

021 一、专利布局的参与主体

022 二、专利布局的基本环节

022 三、专利布局的实施步骤

025 四、专利布局的短、中、长期规划

027 第二章 专利布局的结构与模式

028 第一节 专利布局的要素结构

028 一、技术结构

029 二、产品结构

032 三、价值结构

034 四、地域结构

035 五、时间结构

038 六、类型结构

039 七、权利结构

040 八、来源结构

042 第二节 专利布局的典型模式

042 一、专利布局的功能类型

044 二、专利布局的经典策略模式

047 第三节 专利的组合类型

047 一、集束型专利组合

048 二、降落伞型专利组合

048 三、星系型专利组合

049 四、链型专利组合

049 五、网状覆盖型专利组合

050 六、策略组合型专利组合

053 第三章 辅助制定专利布局策略的专利分析工具

054 引 言

056 第一节 专利布局常用的专利宏观分析工具

057 一、专利申请趋势分析

059 二、技术构成分析

061 三、技术来源与地域布局分析

062 四、主要申请人技术布局比较分析

063 五、产业链专利布局分析

065 六、技术链专利布局分析

066 七、专利聚类分析

069 八、专利技术路线图分析

073 第二节 专利布局常用的专利微观分析工具

073 一、技术链专利布局策略分析

075 二、工艺链专利布局策略分析

076 三、产品链专利布局策略分析

078 四、技术功效矩阵分析

080 第三节 专利布局常用的专利竞争对手分析工具

081 一、定量分析

083 二、定性分析

089 第四章 新创企业的专利布局

090 引 言

090 一、新创企业的概念

090 二、新创企业的类型

092 三、新创企业在专利布局上的优势及劣势

094 四、专利布局对新创企业的作用

095 第一节 新创企业的专利布局考虑因素及基本流程

095 一、考虑因素

097 二、基本流程

099 第二节 新创企业的专利布局常用策略

099 一、先阻挡后设围策略

101 二、“游击战” 策略

102 三、以实用新型为主策略

102 四、先导型策略

103 五、对替代技术抢先申请策略

104 第三节 典型案例分析

104 一、开拓型新创企业的专利布局

110 二、颠覆型新创企业的专利布局

118 三、持续型新创企业的专利布局

125 第五章 针对竞争对手的专利布局

126 第一节 竞争与专利布局

126 一、竞争对手的概念

128 二、针对竞争对手的专利布局原则

129 三、针对竞争对手的专利布局考虑因素

132 第二节 针对竞争对手的专利布局流程及策略

132 一、识别竞争对手

133 二、分析竞争对手

134 三、针对竞争对手制定专利布局策略

139 第三节 典型案例分析

139 一、引领型企业的专利布局

142 二、产品主导型企业的专利布局

145 三、技术主导型企业的专利布局

149 第六章 围绕技术标准的专利布局

150 第一节 专利和标准的关系

150 一、标准必要专利的定义

151 二、专利被纳入标准的情形

151 三、判别标准必要专利的考虑因素

153 四、专利与标准的对应方法

155 第二节 围绕标准的专利布局基本策略

156 一、围绕已有标准的专利布局

157 二、围绕已有标准进行专利布局的动态调整

158 三、在推标过程中纳入已有专利

159 四、在推标过程中布局新的标准必要专利

162 第三节 典型案例分析

162 一、标准中功能性技术要素的专利布局

164 二、标准技术要素中技术方案不唯一的专利布局

166 三、标准技术要素中技术方案唯一的专利布局

167 四、专利申请在纳标中依据审查意见的专利布局

170 五、标准定版后的专利布局动态维护

173 第七章 企业的海外专利布局

174 第一节 企业进行海外专利布局需要考虑的因素

174 一、目标市场类型

177 二、专利技术现状

179 三、法律环境

181 四、自身资源

182 五、专利获取途径

185 第二节 企业进行海外专利布局的策略

185 一、技术布局策略

187 二、时间布局策略

188 三、地域布局策略

189 四、专利类型设计策略

190 第三节 典型案例分析

190 一、原研者的海外专利布局

195 二、不同进入时机竞争者的海外专利布局

200 三、并购在海外专利布局中的运用

203 第八章 机械领域的专利布局

204 第一节 机械领域专利保护特点

204 一、不同企业的专利保护差别较大

204 二、专利保护类型多

204 三、实用新型专利占比高

205 四、重点领域专利布局密度大

206 第二节 机械领域专利布局的考虑因素

206 一、发明类型

206 二、专利布局地域

207 三、专利制度中的保护客体差异

208 四、技术合作的重要性

209 第三节 机械领域的专利布局策略

209 一、产品、方法双管齐下

209 二、从小部件到大系统

210 三、追溯产业链以全面布防上下游

210 四、上位表述保护主题或技术特征

210 第四节 典型案例分析

211 一、“大产品” 专利布局

215 二、“小部件” 专利布局

223 第九章 IT 领域的专利布局

224 第一节 IT 领域的专利保护特点

224 一、专利密度高

224 二、布局意识强

224 三、专利诉讼频发

225 四、专利运营活跃

226 第二节 IT 领域专利布局的考虑因素

226 一、专利申请时机

226 二、专利布局地域

226 三、专利申请类型

227 四、各国软件专利制度差异

227 五、专利获取途径

227 第三节 IT 领域的专利布局策略

228 一、产品立体布防

228 二、改型方案布防

229 三、上下游全面布防

229 四、友商联合布防

229 五、显性特征布防

230 六、结合标准布防

230 第四节 典型案例分析

230 一、巧用专利制度的专利布局

234 二、友商联合的专利布局

239 第十章 医药化工领域的专利布局

240 第一节 医药化工领域的特殊性

240 一、基础性研究投入多

240 二、技术更新换代慢

241 三、改进型技术多

241 四、应用转化慢

242 五、工艺方法取证难

242 六、领域之间技术交叉多

243 第二节 医药化工领域专利布局的考虑因素

243 一、保护主题选择

243 二、布局时机

244 三、保护期限

245 四、核心技术布局

245 五、外围改进型布局

247 六、全产业链布局

248 第三节 医药化工领域的专利布局手段

248 一、化学产品的专利布局手段

249 二、化学方法的专利布局手段

250 第四节 典型案例分析

250 一、化学药的多角度专利布局

253 二、不同技术分支的整体专利布局

260 参考文献



案例目录

009 【案例1-2-1】硬质金属材料的基础专利设计

009 【案例1-2-2】多孔炭产品的基础专利设计

010 【案例1-2-3】基于原料基础专利的扩展布局

011 【案例1-2-4】抗癌新型化学药专利的延续和扩展布局

012 【案例1-2-5】高性能纤维的外围专利封堵

013 【案例1-2-6】三菱材料公司围绕刀具涂层专利的布局和突围

015 【案例1-2-7】二合一平板的专利储备布局

015 【案例1-2-8】异型锂电池的专利储备布局

016 【案例1-2-9】骨植入材料基于全要素革新的专利布局

029 【案例2-1-1】围绕NFC (近场通信) 技术的多维度专利布局

030 【案例2-1-2】波音公司对飞机产品中关键部件和关键技术的专利布局

033 【案例2-1-3】日亚等知名公司抢占产业链高价值端的专利

036 【案例2-1-4】立普妥同族专利的申请布局策略

037 【案例2-1-5】吉非替尼专利随产业开发进行的时间布局

039 【案例2-1-6】肾动脉支架的专利类型布局

039 【案例2-1-7】光伏聚光玻璃的专利类型布局

040 【案例2-1-8】苹果公司核心专利的权利结构设计

057 【案例3-1-1】切削加工刀具全球专利申请趋势分析

060 【案例3-1-2】切削加工刀具技术构成分析

061 【案例3-1-3】切削加工刀具领域专利申请流向分析

062 【案例3-1-4】燃气轮机叶片领域主要申请人专利申请布局比较

063 【案例3-1-5】芳砜纶领域全产业链专利布局分析

065 【案例3-1-6】灌装生产线关键技术专利布局情况分析

067 【案例3-1-7】ThemeScape 专利聚类分析

068 【案例3-1-8】专利引证聚类分析

069 【案例3-1-9】刀具涂层结构技术路线分析

074 【案例3-2-1】发那科公司激光扫描式焊缝跟踪技术链专利布局

075 【案例3-2-2】Iogen 公司的纤维素制备乙醇工艺链专利布局分析

077 【案例3-2-3】三菱重工各级产品的专利布局情况分析

078 【案例3-2-4】切削加工刀具涂层技术热点和技术空白点分析

082 【案例3-3-1】X 技术领域申请人技术构成比较分析

084 【案例3-3-2】TOKICO 公司喷涂机器人领域的专利功效路径布局分析

085 【案例3-3-3】EOS 围绕核心产品的专利布局思路

086 【案例3-3-4】我国农机行业主要国外技术竞争对手研发迁移分析

096 【案例4-1-1】VCD 机错失专利布局时机的沉痛教训

100 【案例4-2-1】蚁视科技的先阻挡后设围的专利布局

101 【案例4-2-2】泰斗微电子的“游击战” 式专利布局

102 【案例4-2-3】正泰电器的实用新型布局策略

103 【案例4-2-4】某生物制药研发公司的先导型专利布局策略

104 【案例4-3-1】汉王的专利布局

110 【案例4-3-2】朗科的专利布局

118 【案例4-3-3】大疆的专利布局

139 【案例5-3-1】从防侧碰保护系统看汽车企业专利布局策略

142 【案例5-3-2】仿制药企与原研药企的专利布局策略分析

145 【案例5-3-3】芳纶企业与芳砜纶企业的专利布局策略分析

154 【案例6-1-1】专利与标准对应关系分析案例

162 【案例6-3-1】电动汽车供电设备可用负载电流实时调节标准规范中功能

技术要素的专利布局

164 【案例6-3-2】《GB 15629:1102—2003》标准规范中多个技术方案的专利

布局

166 【案例6-3-3】《GB 15629:1102—2003》标准规范中技术方案唯一的专利

布局

167 【案例6-3-4】爱立信针对3GPP TS 36:212 v800 标准依据审查意见的专利

布局

170 【案例6-3-5】IPCOM 围绕UMTS 领域的标准专利布局动态维护

190 【案例7-3-1】Schwabe 公司银杏叶制剂专利布局

195 【案例7-3-2】HFO1234yf 制冷剂的专利布局

200 【案例7-3-3】美的-东芝并购案

211 【案例8-4-1 】东方电机的汽轮发电机专利布局

215 【案例8-4-2】LG 螺钉专利布局

230 【案例9-4-1】苹果公司的专利布局亮点

234 【案例9-4-2】东芝公司与闪迪公司3D Flash 专利联盟

250 【案例10-4-1】辉瑞公司在立普妥药物上的专利布局策略

253 【案例10-4-2】立方氮化硼聚晶材料的专利布局策略


精彩书摘

  6.启 示

  从汉王案例中首先可以接受到教训,避免重蹈其覆辙。汉王由于初期对专利布局重视不够,导致早期专利布局空缺,以至于对之后市场出现的大量仿制无能为力,只能眼看着自己的手写板市场被瓜分。可见,新创企业在初期就应该重视专利布局,即使条件有限也应该在有限条件的基础上做简单的专利布局。具体如何在早期成功进行专利布局,可以参考后面朗科公司的案例。

  汉王开始重视专利后,专利布局工作越来越成功,这与其拥有专门的知识产权部门关系密切,这点值得其他新创企业借鉴。汉王围绕核心技术链,随着技术发展路线布局专利形成专利链,同时还沿着技术的应用领域和行业横向扩展,布局大量小专利形成专利网,专利链和专利网结合对企业的核心技术形成严密的保护。此外汉王选择处于技术链核心位置并且海外有产品需求的核心专利在海外布局,为企业产品走出国门提前做好准备。海外布局方面,汉王的经验是采用PCT 途径,因为该途径可以给企业有更充裕的时间结合技术发展状况、市场发展状况来考虑需要进入哪些国家。

  ……

前言/序言

  自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对创新主体在创新过程中的智慧贡献进行恰如其分的挖掘并进行专利布局,是支撑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产业竞争优势的当务之急。

  对于企业来说,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愿景和目标有目的地制定专利布局规划,并根据专利布局规划对发明创造进行专利挖掘,在获得专利权的基础上,对专利进行保护和运用。因此,严格来说,专利布局是企业实施专利战略的起点,而且贯穿整个专利战略的实施过程,对企业专利战略的实施效果,乃至企业发展愿景和目标的完成都至关重要。如有的企业亟需围绕自身的核心技术布局严密的专利网,以提高国外竞争者的规避设计难度和研发成本。特别是对于颠覆传统的创新产品,更需要保护创新成果的领先优势,增加对手抄袭的难度。有的企业需要通过围绕国外竞争对手业务有针对性地进行专利布局,掌握对竞争对手具有对抗作用或牵制作用的专利筹码,以在遭遇专利威胁时有足够的谈判和反击能力。有的企业需要围绕市场准入或行业竞争的关键领域掌握行业核心专利,并最好能够纳入全球整个行业通用的技术标准中……然而,目前尚未有一本系统阐述专利布局策略、深入解析专利布局典型案例的书籍。其原因可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专业人才更愿意将专利布局的实践经验作为自己的独门绝学,进而缺少写书的动力;二是系统地整理专利布局策略的理论和案例难度和工作量都较大。总之,要想将专利布局的知识写成一本像样的教材,难度非常之大。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编写组在编写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克服了业务上、工作上和生活上的诸多困难,相互帮助,携手彳亍而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碎片化的时间,甚至牺牲晚上休息的时间,系统地整理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利用一切之可能搜集真实和鲜活的专利布局典型案例,尽最大努力将所知、所识、所学、所悟完美地呈现给读者。

  “专利布局” 的概念有数十种,英文翻译也有十余种之多。为了学术上的严谨性,本书所述的专利布局是指:依据自身的经营目的和发展战略,综合考虑产业、市场、技术、法律等因素,在技术领域、专利申请地域、申请时间、申请类型和申请数量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策略性和前瞻性的专利申请或其他方式获取专利的规划和动态部署过程。其目的是实现专利价值和利益的最大化,对企业而言,最终是为了形成支撑和促进企业经营和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相对有利的专利保护网。

  专利布局和专利挖掘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工作重心不同。专利挖掘是如何从发明人凭借其朴素的意识自发地提出专利申请,发展为专利人员和技术人员主动发现、挖掘出更多的可以或适合申请专利的技术点,主要针对专利产生过程,更多地体现为从法律和技术的视角挖掘可专利点;而专利布局则是强调通过合理、有目的的设计和规划,构建系统化的、有组织

  的、更强大、更具有竞争力的专利组合,强调的是支撑和服务于商业竞争需要和商业竞争布局的专利部署,是专利包的构建,更多的是从商业目的考虑而进行的部署。

  专利布局和专利挖掘又有紧密的联系。在专利挖掘时要带有专利布局的思维,因此挖掘本身除了考虑专利法规定外,也必然融合了商业考量,比如为应对某专利诉讼风险而针对性地挖掘用于制衡的专利。有时需要根据专利挖掘的实际结果,重新调整专利布局的规划。也就是说,专利布局和专利挖掘互为表里,相互影响。在制定专利布局战略时,往往需要考虑

  自身的技术实力和专利挖掘能力;在进行专利挖掘时,企业需要根据自身事前制定的专利布局战略把握专利挖掘的方向和重心。因此,专利布局与专利挖掘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促成。

  本书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梳理:

  第一个方面涉及专利布局目标和模式的理论,主要由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内容组成;

  第二个方面主要阐述了在制定专利布局策略时常用的专利分析工具,主要由第三章的内容组成;

  第三个方面以企业在进行专利布局时的主要场景为视角,分别从新创企业的专利布局策略制定、应对竞争对手的专利布局策略、围绕技术标准和海外专利布局的策略等进行展开,主要由第四章至第七章的内容组成;

  第四个方面是从不同技术领域出发的专利布局策略制定,主要由第八章至第十章的内容组成。

  本书编者中马天旗参与了全书的编写、案例梳理以及统稿和审稿工作,李银锁参与了第一章和第二章的编写,王华参与了第四章的编写,裴军参与了第五章的编写,王加莹和李阳光参与了第六章的编写和审稿,朱伟参与了第七章的编写( 上述编者介绍见封面勒口),胡涛( 专利局机械部)、苏丹(专利局电学部) 与王进锋(专利局化学部) 分别参与了第八、第九、第十章的编写,赵强( 专利局光电部)、郭大为( 审协北京中心)、刘明(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等参与了审稿工作。

  “授之以渔,在乎时势而不在式。” 本书总结的专利布局策略是对已有资料或案例的总结和归纳,企业应当审时度势,灵活运用,不建议机械地照抄照搬。

  在本书的编撰过程中得到诸多业界专家、领导、同事的帮助和支持,在此一并致谢。感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法务官宋柳平先生为本书作序;感谢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高级专利工程师许云凤、联想集团资深专利工程师王杏媛、北京松果电子有限公司副总裁徐伟锋、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知名律师王桂香、北京康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高级合

  伙人张宇峰、Morgan,Lewis & Bockius partner Yalei Sun、深圳峰创智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沈剑锋、北京知人善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Rdaily) CEO周鹏、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知识产权总监时良艳、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知识产权与标准管理部总监樊磊、北京国知专利预警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于立彪、常州强力电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部长兼知识产权部副部长胡青春等指导专家提供的材料和意见;感谢中国技术交易所国际业务部高级经理范丽芬、深圳峰创智诚科技有限公司研究中心总监贾永华、北京奇虎360 科技有限公司知识产权总监黄晶、北京康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宋卉、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知识产权与标准管理经

  理徐晶晶、北京中科天工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巍、乐视集团全球专利副总裁谢海楠等提供的帮助;感谢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材料工程发明审查部李小南处长、化学发明审查部靖瑞处长、电学发明审查部董方源副处长给予的大力支持;感谢黄清明编辑为本书的出版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本书虽倾尽编者们之心血,然仍难免有所疏漏和差错,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马天旗

  2016 年7 月


《智慧之梯:从零到一构建个人与组织知识体系》 作者: [此处可插入一个具有深厚行业背景的虚构作者名,例如:陈博文 / 跨界创新研究院院长] 出版社: [此处可插入一个注重实战和前沿理论的虚构出版社名,例如:未来视野出版社] 字数: 约 150,000 字 --- 内容简介: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的积累与有效运用,才是驱动个人成长和组织迭代的核心动力。《智慧之梯:从零到一构建个人与组织知识体系》并非一本传统的“学习方法论”手册,而是一部深刻剖析知识内化、结构化、共享与再创造的实践指南。本书旨在为身处复杂信息流中的个体和寻求高效转型的企业,提供一套清晰、可操作的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 KM)和认知架构搭建框架。 本书的核心论点是:知识的价值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连接”得如何以及“转化”得效率多高。 传统的知识管理往往侧重于文档的堆砌和信息的索引,而本书则将重点放在如何培养“知识的架构思维”和“认知的复利效应”。 全书分为四大核心模块,层层递进,引导读者完成从基础认知重构到高级知识网络构建的完整旅程。 --- 第一部:认知重塑与知识原点(The Genesis of Insight) 本部分聚焦于个体如何审视自身的知识“存量”与“质量”。 1. 破除“信息囤积陷阱”: 探讨为什么我们订阅了大量信息源,却感觉自己依然缺乏洞察力。引入“知识颗粒度”的概念,区分“事实信息”、“模式理解”和“底层原理”。详细阐述如何将海量的输入转化为可供提取的、高密度的“知识单元”。 2. 搭建个人知识地图(PKM Blueprint): 摒弃传统的文件夹分类法,提出基于“因果链条”和“跨领域连接点”的知识组织模型。介绍如何利用思维导图的进阶变体——“语义网络图”,来可视化自身认知的薄弱环节和潜在的创新交叉口。本书将详细演示如何设计一套完全适应个体心智模型的标签系统和检索机制,确保知识在需要时能被快速激活,而非沉睡于数据库中。 3. 精准捕获与有效遗忘: 学习如何在高强度信息输入下,区分“关键信号”与“噪音”。重点介绍“主动回溯提取”技术,这是一种强迫大脑在信息输入后立即进行加工和重组的训练方法。同时,强调“策略性遗忘”的重要性——即定期清理和压缩那些已完成历史使命的知识模块,为新的、更高价值的认知腾出空间。 --- 第二部:知识结构化与系统化(Architecting Structure) 本模块将视角从个人延伸至团队和小型组织,讨论如何将分散的个体智慧整合成可复制的“组织心智”。 4. 流程即知识的载体: 深入解析如何将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即经验和直觉)转化为显性流程(Explicit Process)。本书提供了一套“流程解构五步法”,用于分析高绩效团队的工作流,并将其中的关键判断点、风险规避策略固化为标准操作指南(SOPs)的升级版——“决策蓝图”。 5. 知识的“模块化”与“接口设计”: 借鉴软件工程中的组件化思想,指导团队将复杂的业务知识拆分成独立的、可互换的“知识模块”。重点探讨如何设计清晰的“模块接口”,确保不同部门或不同时间接入的知识单元能够无缝协作,避免因知识边界模糊导致的协作壁垒。 6. 构建动态知识库(The Living Repository): 批判传统知识库的“只进不出”特性。本书倡导建立一个具备自我修正和版本迭代能力的知识系统。介绍“知识贡献者激励机制”和“知识审核与淘汰周期”的设定,确保知识库始终反映当前的最新实践和认知水平,杜绝“知识僵尸”的产生。 --- 第三部:知识流通、验证与创新(Flow and Fertilization) 知识只有在流通和碰撞中才能产生价值。本部分关注知识的有效共享与迭代。 7. 知识的“社交网络”构建: 探讨如何在组织内部建立高效的、非正式的知识交流渠道。介绍“专家访谈录制协议”、“跨部门影子学习计划”的设计与实施细节,旨在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孤岛”。强调构建一个鼓励提问和挑战现有认知的文化环境。 8. 知识的实战验证闭环: 知识的真正价值在于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详细阐述了如何设计“知识沙盒”和“最小可行性知识验证(MKVT)”项目,将新获取的理论知识快速投入小规模、低风险的实战环境中进行检验、修正和优化,从而形成一个快速学习和改进的飞轮。 9. 洞察力的“催化剂”:类比思维与隐喻的力量: 知识的飞跃往往来自于跨领域的连接。本章深入探讨高级认知工具,如系统论、复杂性科学中的概念如何被应用于日常管理和技术问题中。通过大量真实案例演示,如何利用看似不相关的领域的原理(如生态学、音乐理论)来为当前难题提供全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 --- 第四部:知识的长期主义与传承(Legacy and Longevity) 本书的终章,关注知识的长期积累和对未来一代的赋能。 10. 知识的“长期复利”模型: 如何确保今天的努力能在五年、十年后继续产生回报?本书提出了“知识资产负债表”的概念,用于评估和追踪知识投入的回报率。指导管理者和个人如何进行“知识领域的战略布局”,聚焦于那些具有长期战略价值的核心能力。 11. 知识传承的设计艺术: 针对知识在人员流动中面临的消亡风险,提出了“知识胶囊”的制作方法——一种结合了多媒体、互动模拟和关键决策路径记录的知识打包方案。这确保了组织的关键心智财富能够在关键人物离任后,依然以可交互的形式存在。 12. 驾驭未知的未来:知识的弹性与韧性: 在面对颠覆性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宏观环境变化时,一个健壮的知识体系如何保持其效用?本书最后探讨了培养组织和个人的“认知弹性”,即在既有知识框架失效时,能够快速识别新的范式,并迅速构建新知识体系的能力。 --- 读者对象: 本书适合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知识工作者、产品经理、技术负责人、战略规划师,以及所有致力于通过系统化学习和认知升级,实现个人职业生涯跃迁的进取者。它提供了一种超越工具层面的思维升级路径,帮助读者真正掌握驾驭复杂信息世界的能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当我拿到这本书时,内心是带着一点点忐忑的。毕竟,“专利”这个词对我来说,一直以来都像是隔着一层雾,模糊不清,甚至带着些许的畏惧。我总觉得它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或者说是普通创业者,距离遥远。然而,《专利布局》这个书名,却像是一束光,照进了我心中的迷茫。它不是简单地说“什么是专利”,而是指向了一个更主动、更有策略性的方向——“如何布局”。这让我联想到了很多,比如在游戏中,棋高一着才能获胜;在战场上,合理的兵力部署能决定成败;在商业世界,精准的市场定位和资源配置更是至关重要。《专利布局》是否就是在教我们如何在知识产权的战场上,进行一场高明的“战略部署”?我一直好奇,那些科技巨头们是如何用专利网将竞争对手牢牢困住,又如何通过专利组合来构建自己的“护城河”的?这本书能否深入浅出地解析这些“游戏规则”,让我明白,专利并非只是写写申请、拿到证书那么简单,它背后蕴含着的是对未来市场趋势的预判,是对竞争格局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自身核心技术价值的最大化实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理解,专利布局不是一个静态的动作,而是一个动态的、持续演进的过程,它需要眼光、智慧和耐心。它是否能告诉我,如何在茫茫的专利海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航道,并最终抵达成功的彼岸?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引人注目,一种深邃的蓝色背景,上面点缀着精致的银色线条,勾勒出一个抽象的、仿佛神经网络般的图案,我第一眼看到它就觉得它蕴含着某种智慧和未来感。我本来对“专利”这个词汇总有一种刻板印象,觉得它要么是枯燥晦涩的法律条文,要么是遥不可及的科技前沿。但这本书的标题《专利布局》,却带着一种策略性的味道,让我联想到的是某种精心策划的棋局,或者是一场运筹帷幄的商业博弈。我一直在思考,在当今信息爆炸、技术迭代飞快的时代,如何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创新成果,同时又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这本书是否能为我揭示那些不为人知的“游戏规则”,让我从一个被动的“保护者”转变为一个主动的“塑造者”?我非常期待它能带来一些颠覆性的视角,让我看到专利不仅仅是权利的宣示,更是一种战略工具,一种能够引导市场走向、塑造行业格局的强大力量。我想知道,那些成功的企业是如何通过专利布局,构筑起难以逾越的技术壁垒,从而获得长久的竞争优势的。这本书会不会像一本武林秘籍,传授我一些高明的“专利招式”,让我能够在这场知识产权的“江湖”中游刃有余,甚至能够“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成为那个制定规则的人?我迫切地想知道,这本书是否能为我打开一扇通往智慧产权新世界的大门。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洞察先机、引领未来的智慧感到深深的敬佩,而《专利布局》这个书名,恰恰触动了我内心对于“战略”和“远见”的渴望。在我的认知里,专利往往被看作是对已有成果的保护,是一种“守”的姿态。但“布局”这个词,却瞬间将我的思绪引向了更为主动、更为前瞻的境界。我开始想象,这是否是一本教我们如何“攻”的智慧之书?如何通过对专利的精心规划和战略性部署,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权,甚至成为规则的制定者?我一直在思考,那些在科技领域呼风唤雨的企业,他们成功的秘诀究竟在哪里?除了技术本身,是否还有更为深刻的战略考量?这本书能否为我揭示,专利布局是如何成为这些企业构建竞争壁垒、抢占市场先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我希望它能让我明白,专利不仅仅是一纸证书,更是一种前瞻性的视野,一种对未来趋势的把握,一种将创新转化为持久竞争力的强大工具。我期待它能够提供一套系统的方法论,让我能够从一个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一个积极的战略家,能够在知识产权的海洋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深刻影响行业发展方向的“幕后英雄”感到好奇,而专利,毫无疑问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股力量。《专利布局》这个书名,直接点燃了我内心深处的求知欲。它不仅仅是关于获取专利的“术”,更是关于如何进行“谋划”和“策略”。在我看来,一件好的专利,不仅仅是保护了发明者的权益,更是一种前瞻性的投资,一种对未来市场竞争的布局。我一直在思考,在快速变化的技术浪潮中,企业如何才能不被淘汰,甚至能够引领潮流?这其中,专利布局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这本书能否揭示那些成功的企业,是如何通过巧妙的专利布局,构建起强大的技术壁垒,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我渴望了解,专利布局是如何影响到一个企业的战略发展,如何为它赢得时间和空间,如何最终转化为商业价值。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一个宏大的图景:专利不再是孤立的点,而是相互连接、相互支撑的网络,它能够预测未来,引导创新,甚至重塑行业格局。这本书是否能为我揭开这层面纱,让我看到专利背后隐藏的深层逻辑和战略意义,让我理解,如何才能将一项小小的发明,转化为影响整个产业的强大力量?

评分

作为一个对商业世界充满好奇的读者,我一直在关注那些驱动行业变革的关键要素,而专利,无疑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专利布局》这个书名,让我联想到的是一种“运筹帷幄”的智慧,一种“未雨绸缪”的策略。我一直觉得,仅仅拥有技术是不够的,如何将技术转化为持久的竞争优势,是更为重要的课题。这本书是否能为我揭示,成功的企业是如何通过对专利进行战略性规划,来构建自己的“护城河”,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一个精心编织的“专利网”,它不仅能够保护自身的创新,更能限制竞争对手的扩张,甚至能够引领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和方法,让我理解,专利布局不仅仅是法律层面的事情,更是关乎企业战略、市场营销、技术发展等方方面面的综合考量。它是否能让我明白,如何才能从众多专利中提炼出核心价值,如何才能构建起一套能够应对未来挑战的专利体系,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价值最大化?我迫切地想知道,这本书是否能为我打开一扇理解知识产权战略的新窗口。

评分

不错,送货很快,包装很好

评分

好好好好一如既往的好好好好好!

评分

非常好,性价比很高,值得拥有。

评分

不错,下面四本只花了一百多点,将近五折的样子,很划算,我每次都会在满200减100或80的时候屯些需要的书,这已经是今年第三次屯了。希望京东能够每两三个月搞一次活动,这样我一年买书能省不少钱了。

评分

专利分析——方法、图表解读与情

评分

在这个大数据时代,如何挖掘数据背后的东西非常重要,书不厚,很多点也是早前知道的

评分

京东商城网购商品质量保证体系认证

评分

做活动购买,非常合适!京东666

评分

学习专利推荐的三本书,对企业,对科技保护和发展,很有帮助。专利从业人员,和企业科技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值得购买的三本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