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它是国内外学术史上第一部真正的“世界佛教通史”。
其次,它是一部既凸显中国佛教主体性又彰显世界佛教多样性的佛教通史。
第三,它是一部有着明确问题意识的世界佛教通史。
第四,它是一部彰显佛教和平精神和价值导向的世界佛教通史。
《世界佛教通史》是一部佛教的世界通史,论述 佛教从起源到20世纪在世界范围内兴衰演变的主要过 程,由十四卷十五册构成。**卷和第二卷是对印度 佛教的贯通性叙述。第三卷至第八卷是对中国汉传、 藏传和南传佛教的全面论述。第九卷至第十一卷依次 是日本、韩国和越南的佛教通史。第十二卷阐述斯里 兰卡和东南亚佛教的历史。第十三卷是对亚洲之外佛 教的全景式描述。第十四卷是世界佛教大事年表。
郑筱筠编写的《世界佛教通史(**2卷斯里兰卡 与东南亚佛教从佛教传入至公元20世纪》是其中**2 卷。
郑筱筠,毕业于复旦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宗教学会常务副会长、全国青联社科联理事、国家宗教局宗教工作特聘专家库专家;2012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称号,2013年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2014年度获中央国*机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典型”称号。研究专长为南传佛教、民族宗教、宗教政策、宗教发展战略等。已出版学术专*(含编*)9本,在***刊物上发表150多篇学术论文及内部报告40余篇,曾经主持和参与完成30余项国家社科基金、中国社科院重大课题和中央部委、地方政府委托的重要项目等。
绪言
第一章 斯里兰卡佛教
第一节 斯里兰卡国情概况
第二节 佛教传人时期(公元前5世纪一公元前200年)
第三节 佛教发展的兴盛时期(公元前200一公元1017年)
第四节 佛教衰落时期(1017—1750)
第五节 佛教复兴和发展时期(1750一)
第二章 缅甸佛教
第一节 缅甸国情概况
第二节 缅甸佛教的早期发展(公元前后一公元1044)
第三节 蒲甘王朝时期的佛教(1044—1287)
第四节 战国时期的佛教(1287—1531)
第五节 东吁王朝时期的佛教(1531一1752)
第六节 雍籍牙王朝时期的佛教(1752一1885)
第七节 殖民统治时期的佛教(1885—1948)
第八节 当代缅甸佛教(1948一)
第三章 泰国佛教
第一节 泰国国情概况
第二节 早期泰国佛教的发展(公元前3世纪一公元13世纪)
第三节 素可泰时期的佛教(1238—1419)
第四节 阿瑜陀耶王朝时期的佛教(1350—1767)
第五节 吞武里王朝时期的佛教(1767—1782)
第六节 曼谷王朝时期的佛教(18世纪一)
第四章 柬埔寨佛教
第一节 柬埔寨国情概况
第二节 扶南时期的佛教(公元1—6世纪)
第三节 真腊时期的佛教(公元6—8世纪)
第四节 吴哥王朝时期的佛教(公元9—15世纪)
第五节 柬埔寨王国近代的佛教(公元16—20世纪初期)
第六节 现代柬埔寨佛教(公元20世纪一)
第五章 老挝佛教
第一节 老挝国情概况
第二节 老挝早期的佛教历史发展(公元初一14世纪)
第三节 澜沧王国时期的佛教(14一17世纪)
第四节 老挝近现代佛教的发展(19世纪一)
第六章 海岛国家的佛教发展
第一节 印度尼西亚佛教
第二节 马来西亚佛教
第三节 新加坡佛教
参考文献
跋
后记
这部《世界佛教通史》的第十二卷,从书名来看,就透着一股对区域性佛教研究的专注和敬畏。我特别关注“斯里兰卡和东南亚”这个组合,这两个区域在佛教传播史上扮演了截然不同的角色。斯里兰卡作为上座部佛教的灯塔,其历史几乎就是佛教教义纯洁性的代名词,我猜想书中会对佛牙寺的历史地位和僧团的组织结构有详尽的描绘。而东南亚,则更像是一个文化的大熔炉,佛教在与本土万物有灵信仰、印度教乃至后来的伊斯兰教的碰撞中,形成了千姿百态的景观。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够提供一些关于佛教艺术和建筑如何在这些地区生根发芽的比较研究,例如,泰国的“佛塔”与印尼的“佛寺”在精神象征上的差异。这类对比性的分析,往往能揭示出不同文化背景下,对“觉悟之路”理解上的微妙分歧,这比单纯的历史时间线要来得有意思得多。
评分这部关于世界佛教历史的巨著,光是“斯里兰卡和东南亚佛教”这部分,就已经展现出其博大精深的学术视野。虽然我尚未细读,但光看这个卷名,就能感受到作者试图构建一个宏大叙事结构的雄心。我特别期待看到作者如何处理不同地区佛教适应本土文化的复杂过程。比如,在斯里兰卡,上座部佛教是如何深深扎根并塑造了整个社会结构的?而在东南亚,无论是泰国的皇家佛教仪式,还是柬埔寨吴哥王朝的佛教艺术遗迹,其背后的宗教哲学和社会影响又是如何演变的?我推测,作者一定在梳理这些脉络时,花费了大量心血去平衡宏观的历史走向与微观的文化细节。能够将地理上相连却文化上差异显著的区域放在一起论述,这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它要求作者具备跨文化的敏感度和扎实的史料功底。我希望看到的是一种既有学术深度,又不失叙事张力的历史描绘,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这片区域佛教信仰的生命力与变迁。
评分坦白讲,光是书名就给人一种厚重感,它暗示着这不是一本轻松的读物,而是一部需要沉下心来细细研读的学术力作。我所看重的一点是,处理如此广阔的区域历史,对史料的取舍和论证的严谨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对于斯里兰卡,我希望看到的是关于其古代王权与僧团之间“双重权力结构”的深刻剖析,这种共生关系如何影响了佛教教义的解释和实践?至于东南亚,其复杂性在于多次的文化输入和融合。比如,我非常好奇作者如何论述公元七到十世纪,中国与南洋地区的海上贸易网络如何也成为了佛教思想传播的通路,这与陆上传播的佛教有何不同?这种对传播媒介的关注,能够让我们更立体地理解佛教如何跨越地理障碍,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信仰体系,而不仅仅是区域性的文化现象。
评分看到这个书名,我立刻联想到的是,这绝对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佛教入门读物,它指向的是一个特定地理范围和时间跨度的深度研究。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区域史的爱好者,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处理“从佛教传入至公元20世纪”这一漫长历史区间的。这个时间跨度涵盖了文明的早期接触、鼎盛期的文化融合,以及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冲击时的调整与重塑。我预想这本书在论述斯里兰卡时,必然会深入探讨阿育王时期对佛教的护持,以及后来的王朝对佛典的保存与传承,这其中必然涉及对巴利文经典的精妙解读。而在东南亚部分,如何区分和比较不同王国,例如爪哇的佛教与印度教的共存,或是越南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佛教面貌,想必是其精彩之处。我期待看到的,是一种能够展现佛教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政治气候下,其教义如何被“在地化”的细致分析,而不是简单地罗列历史事件的堆砌。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定位,让我联想到的是一套严肃的、旨在构建完整历史图景的学术工程。我对其中的“公元20世纪”这个时间节点非常感兴趣,这意味着作者不会止步于殖民时代的结束,还会触及到现代民族国家建立后,佛教在政治和社会转型中所扮演的角色。例如,斯里兰卡独立后,佛教民族主义的发展轨迹;以及东南亚各国(如缅甸、泰国)在冷战背景下,佛教界如何回应世俗化和现代化的挑战。我设想,作者一定在探讨,当传统僧团面对现代媒体和教育体系时,他们是如何努力保持其核心影响力的。这种对近现代转折点的描绘,往往是检验一部通史作品深度和前瞻性的关键所在。我期待看到作者能够提供具有洞察力的论点,揭示出古老信仰在现代社会中的新生命力或新困境。
评分内容详实,考证严谨,印刷精美,好评。
评分世界佛教通史.第2卷,印度佛教:公元7世纪至20世纪,哲学宗教研究系列,慢慢看吧。
评分目前中文世界,最好的一套佛学论著了,不管有多少不满,都无法取代!
评分中国社科出版社正版书,学术严谨,考证详实,印刷精美,好评!
评分书是平装,内容相对单一,写作也模式化了,未见新见解和新材料。京东活动不错!
评分包装很好 送货速度也很快
评分《世界佛教通史》是一部佛教的世界通史,论述佛教从起源到20世纪在世界范围内兴衰演变的主要过程,由十四卷十五册构成。
评分非常好的书,卖家发货速度也很快。
评分首先,它是国内外学术史上第一部真正的“世界佛教通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