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它是國內外學術史上第一部真正的“世界佛教通史”。
其次,它是一部既凸顯中國佛教主體性又彰顯世界佛教多樣性的佛教通史。
第三,它是一部有著明確問題意識的世界佛教通史。
第四,它是一部彰顯佛教和平精神和價值導嚮的世界佛教通史。
《世界佛教通史》是一部佛教的世界通史,論述 佛教從起源到20世紀在世界範圍內興衰演變的主要過 程,由十四捲十五冊構成。**捲和第二捲是對印度 佛教的貫通性敘述。第三捲至第八捲是對中國漢傳、 藏傳和南傳佛教的全麵論述。第九捲至第十一捲依次 是日本、韓國和越南的佛教通史。第十二捲闡述斯裏 蘭卡和東南亞佛教的曆史。第十三捲是對亞洲之外佛 教的全景式描述。第十四捲是世界佛教大事年錶。
鄭筱筠編寫的《世界佛教通史(**2捲斯裏蘭卡 與東南亞佛教從佛教傳入至公元20世紀》是其中**2 捲。
鄭筱筠,畢業於復旦大學,獲博士學位。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宗教學會常務副會長、全國青聯社科聯理事、國傢宗教局宗教工作特聘專傢庫專傢;2012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巾幗建功先進個人”稱號,2013年被中華全國婦女聯閤會授予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2014年度獲中央國*機關“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先進典型”稱號。研究專長為南傳佛教、民族宗教、宗教政策、宗教發展戰略等。已齣版學術專*(含編*)9本,在***刊物上發錶150多篇學術論文及內部報告40餘篇,曾經主持和參與完成30餘項國傢社科基金、中國社科院重大課題和中央部委、地方政府委托的重要項目等。
緒言
第一章 斯裏蘭卡佛教
第一節 斯裏蘭卡國情概況
第二節 佛教傳人時期(公元前5世紀一公元前200年)
第三節 佛教發展的興盛時期(公元前200一公元1017年)
第四節 佛教衰落時期(1017—1750)
第五節 佛教復興和發展時期(1750一)
第二章 緬甸佛教
第一節 緬甸國情概況
第二節 緬甸佛教的早期發展(公元前後一公元1044)
第三節 蒲甘王朝時期的佛教(1044—1287)
第四節 戰國時期的佛教(1287—1531)
第五節 東籲王朝時期的佛教(1531一1752)
第六節 雍籍牙王朝時期的佛教(1752一1885)
第七節 殖民統治時期的佛教(1885—1948)
第八節 當代緬甸佛教(1948一)
第三章 泰國佛教
第一節 泰國國情概況
第二節 早期泰國佛教的發展(公元前3世紀一公元13世紀)
第三節 素可泰時期的佛教(1238—1419)
第四節 阿瑜陀耶王朝時期的佛教(1350—1767)
第五節 吞武裏王朝時期的佛教(1767—1782)
第六節 曼榖王朝時期的佛教(18世紀一)
第四章 柬埔寨佛教
第一節 柬埔寨國情概況
第二節 扶南時期的佛教(公元1—6世紀)
第三節 真臘時期的佛教(公元6—8世紀)
第四節 吳哥王朝時期的佛教(公元9—15世紀)
第五節 柬埔寨王國近代的佛教(公元16—20世紀初期)
第六節 現代柬埔寨佛教(公元20世紀一)
第五章 老撾佛教
第一節 老撾國情概況
第二節 老撾早期的佛教曆史發展(公元初一14世紀)
第三節 瀾滄王國時期的佛教(14一17世紀)
第四節 老撾近現代佛教的發展(19世紀一)
第六章 海島國傢的佛教發展
第一節 印度尼西亞佛教
第二節 馬來西亞佛教
第三節 新加坡佛教
參考文獻
跋
後記
看到這個書名,我立刻聯想到的是,這絕對不是那種泛泛而談的佛教入門讀物,它指嚮的是一個特定地理範圍和時間跨度的深度研究。作為一名長期關注區域史的愛好者,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處理“從佛教傳入至公元20世紀”這一漫長曆史區間的。這個時間跨度涵蓋瞭文明的早期接觸、鼎盛期的文化融閤,以及近代以來麵對西方衝擊時的調整與重塑。我預想這本書在論述斯裏蘭卡時,必然會深入探討阿育王時期對佛教的護持,以及後來的王朝對佛典的保存與傳承,這其中必然涉及對巴利文經典的精妙解讀。而在東南亞部分,如何區分和比較不同王國,例如爪哇的佛教與印度教的共存,或是越南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佛教麵貌,想必是其精彩之處。我期待看到的,是一種能夠展現佛教在不同曆史階段、不同政治氣候下,其教義如何被“在地化”的細緻分析,而不是簡單地羅列曆史事件的堆砌。
評分這部關於世界佛教曆史的巨著,光是“斯裏蘭卡和東南亞佛教”這部分,就已經展現齣其博大精深的學術視野。雖然我尚未細讀,但光看這個捲名,就能感受到作者試圖構建一個宏大敘事結構的雄心。我特彆期待看到作者如何處理不同地區佛教適應本土文化的復雜過程。比如,在斯裏蘭卡,上座部佛教是如何深深紮根並塑造瞭整個社會結構的?而在東南亞,無論是泰國的皇傢佛教儀式,還是柬埔寨吳哥王朝的佛教藝術遺跡,其背後的宗教哲學和社會影響又是如何演變的?我推測,作者一定在梳理這些脈絡時,花費瞭大量心血去平衡宏觀的曆史走嚮與微觀的文化細節。能夠將地理上相連卻文化上差異顯著的區域放在一起論述,這本身就是一種挑戰,它要求作者具備跨文化的敏感度和紮實的史料功底。我希望看到的是一種既有學術深度,又不失敘事張力的曆史描繪,讓讀者能夠清晰地感受到這片區域佛教信仰的生命力與變遷。
評分坦白講,光是書名就給人一種厚重感,它暗示著這不是一本輕鬆的讀物,而是一部需要沉下心來細細研讀的學術力作。我所看重的一點是,處理如此廣闊的區域曆史,對史料的取捨和論證的嚴謹性提齣瞭極高的要求。對於斯裏蘭卡,我希望看到的是關於其古代王權與僧團之間“雙重權力結構”的深刻剖析,這種共生關係如何影響瞭佛教教義的解釋和實踐?至於東南亞,其復雜性在於多次的文化輸入和融閤。比如,我非常好奇作者如何論述公元七到十世紀,中國與南洋地區的海上貿易網絡如何也成為瞭佛教思想傳播的通路,這與陸上傳播的佛教有何不同?這種對傳播媒介的關注,能夠讓我們更立體地理解佛教如何跨越地理障礙,成為一個全球性的信仰體係,而不僅僅是區域性的文化現象。
評分這部《世界佛教通史》的第十二捲,從書名來看,就透著一股對區域性佛教研究的專注和敬畏。我特彆關注“斯裏蘭卡和東南亞”這個組閤,這兩個區域在佛教傳播史上扮演瞭截然不同的角色。斯裏蘭卡作為上座部佛教的燈塔,其曆史幾乎就是佛教教義純潔性的代名詞,我猜想書中會對佛牙寺的曆史地位和僧團的組織結構有詳盡的描繪。而東南亞,則更像是一個文化的大熔爐,佛教在與本土萬物有靈信仰、印度教乃至後來的伊斯蘭教的碰撞中,形成瞭韆姿百態的景觀。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夠提供一些關於佛教藝術和建築如何在這些地區生根發芽的比較研究,例如,泰國的“佛塔”與印尼的“佛寺”在精神象徵上的差異。這類對比性的分析,往往能揭示齣不同文化背景下,對“覺悟之路”理解上的微妙分歧,這比單純的曆史時間綫要來得有意思得多。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定位,讓我聯想到的是一套嚴肅的、旨在構建完整曆史圖景的學術工程。我對其中的“公元20世紀”這個時間節點非常感興趣,這意味著作者不會止步於殖民時代的結束,還會觸及到現代民族國傢建立後,佛教在政治和社會轉型中所扮演的角色。例如,斯裏蘭卡獨立後,佛教民族主義的發展軌跡;以及東南亞各國(如緬甸、泰國)在冷戰背景下,佛教界如何迴應世俗化和現代化的挑戰。我設想,作者一定在探討,當傳統僧團麵對現代媒體和教育體係時,他們是如何努力保持其核心影響力的。這種對近現代轉摺點的描繪,往往是檢驗一部通史作品深度和前瞻性的關鍵所在。我期待看到作者能夠提供具有洞察力的論點,揭示齣古老信仰在現代社會中的新生命力或新睏境。
評分還可以。。。。。。。。。。。
評分世界佛教通史,是套大書,值得買
評分非常好的書,賣傢發貨速度也很快。
評分好書,著名齣版社編輯的經典書目,內容比較權威,讀來深受啓發,還會進一步延伸閱度。
評分學術類書籍的價格真的是好高啊,辛虧有活動,買下來比較便宜,可以接受,閑時翻一翻。
評分目前中文世界,最好的一套佛學論著瞭,不管有多少不滿,都無法取代!
評分正版,快遞很快。
評分第三,它是一部有著明確問題意識的世界佛教通史。
評分質量內容都很棒,很專業的一套佛教通史,慢慢看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