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淡水鱼类原色图鉴 [Photographic Guide to Freshwater Fishes in South China]

中国南方淡水鱼类原色图鉴 [Photographic Guide to Freshwater Fishes in South China]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甘西,蓝家湖,吴铁军,杨剑 著
图书标签:
  • 鱼类
  • 淡水鱼
  • 中国南方
  • 动物
  • 图鉴
  • 原色
  • 生物
  • 水产
  • 科普
  • 分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4973826
版次:1
商品编码:12037975
包装:精装
外文名称:Photographic Guide to Freshwater Fishes in South China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8
字数:250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南方淡水鱼类原色图鉴》作者以实地采集淡水鱼类活体,模拟相似的生态环境拍摄彩色照片,展现各种鱼类婀娜多姿的体态和生境,并以简短的文字记述各种淡水鱼类的分类地位、鉴别特征、生活习性、种群状况和地理分布等。全书共记述我国南方淡水鱼类16目45科147属320种,其中典型洞穴鱼类56种。介绍的鱼类种类多,内容丰富,图像清晰、色彩真实,既有科学价值,又有较高的美学价值,是一本难得的鱼类图鉴工具书。
  《中国南方淡水鱼类原色图鉴》是野外采集、分类鉴别的好帮手,可供鱼类爱好者、生物野外调查工作者、环境保护和渔业工作者及相关大、中专院校师生参考。

作者简介

  甘西,男,汉族,二级研究员。广西贵港人,1956年2月生。现任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广西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西八桂学者。研究方向:鱼类学和水产养殖学。已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12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2006年参与编著出版《广西淡水鱼类志》(第二版),2013年参与编著出版《广西洞穴鱼类》。
  
  蓝家湖:男,瑶族,三级研究员。广西都安县人,1958年10月生。现就职于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广西劳动模范,两次被评为河池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广西大学兼职教授。从事鱼类分类学研究30余年,收藏鱼类标本达20000余号。采集发现鱼类5个新属和60多个新种,获多项科技成果。参与编著出版《广西淡水鱼类志》(第二版)、《广西洞穴鱼类》。Email:Lan5678@126.com
  
  吴铁军:男,蒙古族,硕士,高级工程师。现就职于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方向:鱼类学、水产养殖、鱼类良种选育。参加野外调查研究广西洞穴鱼类多年。主持和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西科技攻关及南宁市科技成果推广示范项目10余项。发表科研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3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广西水产畜牧兽医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2013年参与编著出版《广西洞穴鱼类》。
  
  杨剑:男,汉族,博士,研究员,重庆市丰都县人。2004年毕业于云南大学生物科学专业,200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动物学专业。现就职于广西师范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已发表科研学术论文20余篇。
  Email:yj1981yj@163.com。

目录

魟科
1.赤魟

鲟科
2.中华鲟

海鲢科
3.海鲢

鲱科
4.斑鲦

鲲科
5.七丝鲚

鳗鲡科
6.日本鳗鲡
7.花鳗鲡

香鱼科
8.香鱼

银鱼科
9.太湖新银鱼
10.白肌银鱼

脂鲤科
11.短盖肥脂鲤

胭脂鱼科
12.胭脂鱼

条鳅科
13.颊鳞异条鳅
14.平果异条鳅
15.美丽中条鳅
16.透明间条鳅
17.小间条鳅
18.郑氏间条鳅
19.丽纹云南鳅
20.后鳍云南鳅
21.长须云南鳅
22.靖西云南鳅
23.白莲云南鳅
24.叉尾岭鳅
25.小眼岭鳅
26.大鳞岭鳅
27.弓背岭鳅
28.都安岭鳅
29.弱须岭鳅
30.东兰岭鳅
31.水龙岭鳅
32.无眼岭鳅
33.平头岭鳅
34.罗城岭鳅
35.多斑岭鳅
36.关安岭鳅
37.无斑南鳅
38.横纹南鳅
39.南丹高原鳅
40.环江高原鳅
41.鼻须高原鳅
42.凌云高原鳅
43.长鳍高原鳅
44.天峨高原鳅
45.花坪高原鳅
46.大头高原鳅
47.湘西盲高原鳅
48.长须盲高原鳅
……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幅员辽阔的祖国大地,生物资源极为丰富,鱼类物种更是丰富多彩,仅淡水鱼类种类就超过1000种。珠江是继长江、黄河之后的中国第三大河流,流域覆盖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珠江发源于云贵高原的云南境内,由云南流经贵州、广西、广东,汇合于湖南、江西的东江后注入南海,是我国鱼类资源极为丰富的河流。珠江流域气候温和湿润,适宜动植物栖息繁衍,1989年出版的《珠江鱼类》记录了珠江鱼类296种。近年来的研究工作大大地丰富了鱼类物种数量,2013年出版的《广西洞穴鱼类》就记录珠江流域广西境内洞穴鱼类61种。据不完全统计,生活于珠江流域的鱼类有近400种。我国南方沿海单独人海的河流生活着丰富而特殊的咸淡水和纯淡水鱼类。由珠江流域的河流、洞穴、沿海单独人海的河流生活的鱼类,共同组成了我国南方的淡水鱼类。
  我国南方地区的广东、广西、贵州南部和云南东南部的珠江水系中、上游,江河纵横、水库星罗棋布,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隐藏着无数千奇百怪的溶洞、地下河。独特的山川地形,特殊的生态系统为生物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生活环境,该区域中的淡水鱼类就是在这复杂的自然界广泛分布,体形千姿百态,体色绚丽多彩,鱼类区系复杂,是国内水生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地区,渔业自然资源条件十分优越,鱼类种质资源十分丰富。我国南方沿海诸河,单独人海,由于地理隔离,栖息着种类繁多,且是不同科级分类阶元的纯淡水和半咸水鱼类,这就为我国南方增添了更为丰富的鱼类物种。鱼类原色图是以实地采集活体,模拟相似的生态环境拍摄的活体照片,记录鱼体固有的形态、体色等特征,鱼体色还原真实,色彩绚丽,展现各种鱼类婀娜多姿的美态,生态环境逼真。并以简短的文字记述其分类地位、鉴别特征、生活习性、种群状况、地理分布等。彩图能弥补以往专著对鱼类物种文字描述的不足。我们试图以图谱展示中国南方地区的淡水鱼类资源,普及自然科学知识。
  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农牧渔业部水产局和上海自然博物馆合作,分别于1982年7月、1988年7月和1993年5月出版了《中国淡水鱼类原色图集》第一、第二、第三集,展示了长江、珠江和我国北部地区的鱼类。1986年7月曾晴贤撰写的《台湾的淡水鱼类》更是一部图片精美的台湾淡水鱼类原色图书。2013年出版的《广西洞穴鱼类》也展示了61种洞穴鱼类的活体彩图。数码照相机的诞生和普及大大提高了图像质量,也使摄影工作更加便捷,效果更好。作者在多年开展鱼类资源调查、采集鱼类标本的同时结缘鱼类原色图摄影工作,鱼类照片的所有种类都是南方地区江河干、支流及喀斯特地貌洞穴、地下河的鱼类。10余年的拍摄,我们踏遍了广西的各个角落以及云南东南部、贵州的黔东南地区、湖南、广东、海南等地的山山水水,行程达数万千米,各江河及喀斯特地貌众多的洞穴等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先后拍摄了数万张鱼类照片,作者保存下来的第一张鱼类数码照片是2002年8月24日的一张无眼岭鳅的照片。截至目前,已拍摄鱼类活体照片320种,其中典型洞穴鱼类56种,隶属16目45科147属,约占南方地区淡水鱼类总数的60%。
  野外拍摄工作是在多位同行、专家学者的鼎力帮助下完成的,尤其感谢都安瑶族自治县水产技术推广站韦日锋高级工程师长期协助参与野外拍照和标本采集;华南农业大学田明义教授,广西水产畜牧兽医学校朱瑜高级讲师,广西水产局退休老专家林岗先生,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姚江莉老师,华中农业大学梁旭方教授,广西大学程光平教授、郑惠芳副教授,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施军工程师,广西梧州市渔政站陈勇隹站长,广西大化县水产畜牧兽医局韦冠勇副局长、大化县水产技术推广站黄松高级工程师,广西宾阳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覃旭传工程师、蓝永保工程师,广西北流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伍伦彪工程师,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班大雄工程师,广西凌云县渔政站许秀熙同志,云南石林黑龙潭水库管理处李维贤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张鹗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张春光研究员和赵亚辉副研究员对本工作都给予了大力帮助;上海海洋大学唐文乔教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杨君兴研究员、陈小勇博士、潘晓赋先生给本书提出了很多宝贵的修改意见,谨在此表示深切的谢意。
华夏大地,水脉绵延:中国淡水生态图鉴 导言: 中华大地,江河湖泊纵横交错,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淡水生态系统。从北国冰封的湖泊到南疆热带的溪流,每一片水域都承载着独特的生命故事。本书旨在系统梳理和展现中国境内,除特定区域(如本书提及的南方特定水域)之外,广袤疆域内的淡水鱼类及其栖息环境。我们聚焦于长江中上游、黄河流域、西北内陆水系、东北平原及青藏高原等关键区域,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生动的视觉呈现,为水产科学研究者、环境保护工作者、生态教育工作者以及所有关注中国水域生物多样性的爱好者,提供一份详尽的参考指南。 第一篇:北方水域的韧性与生命力 第一章:黄河及其支流的鱼类群落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水文特征受径流和泥沙影响显著,形成了独特的耐受性鱼类群落。本章重点描绘了黄河中下游及渭河、汾河等主要支流中具有代表性的物种。 鲤科的拓荒者: 重点介绍适应黄河高浊度环境的鲤科鱼类,如黄河鲤的形态变异与生态适应。深入探讨特定区域内,如兰州段和下游的特有亚种的分布与遗传差异。 底栖的守护者: 详述生活在河床底部的鳅科和鲶科鱼类,如某些特有的高原鳅属(Triplophysa)在黄河上游支流中的多样性。描述它们如何利用复杂的河床结构进行栖息和繁殖。 水库与湖泊的生态构建: 考察黄河上游大型水库(如龙羊峡、刘家峡)建成后,对原有河流鱼类群落结构带来的影响,以及部分适应半人工环境的物种的演化。 第二章:东北水系的寒冷与丰饶 中国东北地区,以松花江、辽河水系为代表,冬季漫长冰封,夏季短暂而充沛。这里的鱼类进化出了适应低温和季节性变化的生存策略。 冷水性鲑鳟鱼类的研究: 详细记录了雅鲁河、额尔古纳河等水系中尚未被广泛商业利用的冷水性鱼类,如某些鮊属(Leuciscus)和原口梭鲈(Sander volgensis)的本土种群。配以高清形态学图谱。 水草湖泊的优势种: 聚焦于兴凯湖、嫩江流域湖泊中的大型鲤科鱼类,如鳙、鲢的生态位分化,以及适应湖泊底泥的某些底层鱼类。 历史与变迁: 探讨由于湿地开垦和气候变化对东北水系鱼类多样性造成的压力,并辅以历史文献记载的物种消失记录。 第二篇:青藏高原的极端环境适应者 第三章:高原湖泊的“活化石”:青藏高原鱼类 青藏高原,拥有世界上最高海拔的淡水水体,其鱼类是极端环境适应的典范。本章主要关注雅鲁藏布江上游、怒江上游及高原内流湖泊的鱼类。 裸鲤属(Gymnocypris)的谱系辐射: 深入分析不同高原湖泊中裸鲤属的种间分化,探讨其在低氧、高紫外线环境下的生理适应机制,如特殊的血液携氧能力。 底栖鱼类的特化: 展示高原鳅科中适应快速流水和冰冷水温的特有物种,侧重于它们扁平的身体结构和特殊的吸盘状口器。 高山冷水性的保护现状: 记录高原特有鱼类在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干扰下面临的生存困境,并提供基于栖息地特征的保护建议。 第三篇:长江中上游的复杂生态网络 第四章:长江上游金沙江至宜昌段的过渡带 长江,作为中国最大的河流系统,其上游段水流湍急,河床基质复杂,孕育了大量特有且对水文敏感的物种。本章侧重于该区域特有的攀爬、吸附型鱼类。 吸附性鱼类的形态学解析: 详尽图解吸鳅科(Balitoridae)中适应高流速的物种,如腹鳍愈合成吸盘的形态结构,以及它们在不同流速下的附着策略。 特有的大型化鱼类: 记录长江上游特有的,具有重要科学和保护价值的大型经济鱼类,详细描绘其生命周期与洄游习性(不涉及长江下游或近海特定洄游物种)。 岩滩栖息地的生物多样性: 考察长江干流中砂石堆积和岩壁缝隙中的隐秘生物群落,特别是某些小型鲶形目和鲦形目鱼类的生态角色。 第四章:巴蜀河流域的峡谷生态 川渝地区,以嘉陵江、岷江等支流为代表,水系复杂,多峡谷地貌。 “川鱼”的地方特有种: 聚焦于四川盆地内部河流中,适应性较强的土著鱼类,如部分鳊、鳤的区域性变异种群。 水文变动下的生存策略: 分析季节性洪水和旱季对这些峡谷水系鱼类生存的影响,以及它们在枯水期寻找避难所的行为。 第四篇:西北内陆水系的干旱挑战 第五章:内流区湖泊与河流的生命线 中国西北地区的内陆水系,如塔里木河、额济纳河以及青海湖、罗布泊(遗迹)等,水资源稀缺,鱼类多样性低但适应性强。 盐湖与碱水鱼类的生理适应: 探讨在盐度、碱度变化剧烈的内流湖中生存的特有物种,它们如何调节体内渗透压,并描述其在极端条件下的繁殖策略。 季节性河流的“生命周期”: 记录那些仅在汛期出现、依赖短暂径流完成生命周期的小型鱼类或类鱼动物。 引水工程的生态后果: 基于历史记录,对比塔里木河流域断流前后,当地鱼类群落结构的巨大变化。 总结与展望: 本书通过对中国广阔疆域内淡水鱼类的细致描绘,展示了中华水域生物多样性的深度与广度,同时也揭示了不同地理区域生态系统所面临的独特挑战。保护这些非南方水域的宝贵资源,需要基于精确的物种认知和栖息地理解,以期维护中国河流生态的整体健康与韧性。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生活在南方城市多年的居民,我对于家乡的水域一直有着特殊的情感。小时候,我常常跟着长辈去河边钓鱼,那时候见到的鱼种类很多,但很多名字都记不清了,也叫不出它们的名字。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记忆的大门。翻开这本书,我仿佛回到了童年,看到了那些曾经熟悉的身影。那些鱼的颜色、形状,和记忆中的几乎一模一样,甚至比记忆中还要生动、鲜活。我特别惊喜地看到了那些小时候经常能钓到的品种,它们的名字、特征,都在这本书中得到了详细的介绍,让我恍然大悟。这本书不只是给了我视觉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它连接了我与家乡的自然,与我的童年回忆。我经常会一边看,一边给我的孩子讲述我小时候钓鱼的经历,指着书中的图片,告诉他们这些都是我们家乡的“老朋友”。这种传承的意义,我觉得非常珍贵。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身边熟悉的环境,也让我对家乡的生态有了更多的敬畏和热爱。

评分

坦白说,我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市面上关于鱼类的图鉴不少,很多都做得比较粗糙。但当我拿到它的时候,我真的被震撼到了!首先,印刷质量就非常出色,色彩还原度极高,每一张照片都像是高清大片。我特别喜欢它对不同鱼类在光线下的反光、色彩变化的处理,非常细腻。这本书的编排方式也很有意思,它不像我之前看过的那些图鉴,只是简单地罗列图片和名称。这里面似乎还融入了作者对于这些鱼类生活环境的理解,照片中的背景也很有讲究,能让我对鱼类的栖息地有一个大致的印象。我最喜欢的是它收录的鱼类种类非常丰富,很多我之前只在一些模糊的资料中看到过的鱼,在这里都能找到清晰、生动的照片。例如,我一直很好奇那种有着独特斑纹的鲤鱼,在这本书里终于见到了高清的照片,而且还有详细的描述。这本书不仅满足了我作为普通读者的好奇心,也让我对中国南方淡水鱼类的多样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经常会带着这本书去水族馆或者自然博物馆,对照着书中的图片,寻找现实中的“主角”,这种体验简直太棒了!

评分

我是一位对自然充满热情的业余摄影爱好者,尤其喜欢拍摄水下生物。在朋友的推荐下,我入手了这本《中国南方淡水鱼类原色图鉴》,说实话,它彻底刷新了我对鱼类图鉴的认知。从摄影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照片质量简直是顶级的。光影的运用,色彩的饱和度,景深的控制,都达到了专业级别。每一张照片都仿佛记录了一个瞬间,让你能感受到鱼类在水中生命的律动。我经常会仔细研究照片中的细节,比如鱼鳃的摆动,尾鳍的舒展,甚至是鱼眼中的光芒,都能看出摄影师付出了极大的心血。而且,这本书的照片风格非常统一,但又各有特色,没有刻意的摆拍感,充满了自然的气息。我个人认为,一本好的图鉴,照片是灵魂。而这本图鉴,它的灵魂太强大了!它不仅仅是科学的记录,更是艺术的呈现。我经常会从中汲取灵感,尝试在我的水下摄影作品中捕捉类似的质感和神韵。这本书为我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让我更加热爱我所从事的摄影事业。

评分

我是一名正在攻读水产养殖专业的学生,在这本书的帮助下,我对于中国南方淡水鱼类的了解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学校的教材通常会给出比较抽象的文字描述,而这本书则以非常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现了各种鱼类的形态特征。尤其是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种类,高清的彩色照片能够清晰地辨别它们的细微差别,这对于我们学习和研究非常有帮助。我经常会在复习理论知识后,翻阅这本书来对照实物,加深理解。例如,在学习某种鱼类的繁殖习性时,书中的图片能够让我更形象地理解它们的体型变化和特征。而且,这本书的图片质量非常高,色彩逼真,让我仿佛能够触摸到鱼鳞的质感。我也会将这本书推荐给我的同学,我认为它对于我们这些即将踏入水产行业的研究生来说,是一本非常宝贵的工具书。它不仅仅是提供图片,更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认识和理解南方淡水鱼类的窗户,为我们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哇,我简直不敢相信我花了这么多时间在这本惊艳的图鉴上!从我翻开它的第一页起,就彻底被吸引住了。书中的照片简直是艺术品,每一条鱼都拍得如此清晰、色彩鲜艳,仿佛它们就活生生地在我面前游动。特别是那些细微的鳞片纹理、背鳍的形状,甚至连鱼嘴的细微构造都展现得淋漓尽致。我一直对生活在中国南方水域的鱼类很好奇,但总是觉得那些文字描述太过枯燥,难以想象真实的模样。这本图鉴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不仅仅是一本“看图识鱼”的书,更像是一次身临其境的水下探索之旅。我经常会一边翻阅,一边想象着这些鱼在它们自然栖息地里嬉戏的场景,感受那份宁静与生机。而且,我发现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非常人性化,文字和图片搭配得恰到好处,不会让人觉得拥挤或杂乱。我尤其喜欢它对每一种鱼的介绍,虽然简洁,但信息量十足,让我能够快速地了解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即使我不是专业的生物学家,也能从这本书中获得巨大的乐趣和知识。每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细节,新的惊喜。这绝对是我近年来购买的最满意的一本书籍之一,我会把它放在床头,随时随地拿出来欣赏。

评分

彩图清晰,看到了很多见过但叫不出学名的鱼,太赞了。

评分

好书

评分

彩图清晰,看到了很多见过但叫不出学名的鱼,太赞了。

评分

彩图清晰,看到了很多见过但叫不出学名的鱼,太赞了。

评分

这本书一个词形容,垃圾~千万别买~~

评分

彩图清晰,看到了很多见过但叫不出学名的鱼,太赞了。

评分

第二次买了,还是很不错

评分

好书

评分

彩图清晰,看到了很多见过但叫不出学名的鱼,太赞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