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军史/二十世纪人文译丛

十字军史/二十世纪人文译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乔纳森·赖利-史密斯 著,欧阳敏 译
图书标签:
  • 十字军史
  • 中世纪史
  • 宗教战争
  • 欧洲史
  • 历史
  • 人文译丛
  • 史学
  • 西方史
  • 军事史
  • 文化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23846
版次:1
商品编码:12052160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精装
丛书名: 二十世纪人文译丛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89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欧洲史、中东史、中世纪史、军事史等专业学者,历史爱好者

本书作者系当今世界十字军研究的ding尖专家乔纳森·赖利-史密斯,他搜集了详实的史料,并以全面的视野向读者展示十字军运动的整个历史进程,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本书堪称中国读者了解欧洲的必读之作。


内容简介

十字军运动自11世纪始,直至18世纪末,历时数百年,深刻影响了欧洲乃至中东、北非的历史,然而我国读者却鲜能对这段历史有全面的了解。本书正是一部有关十字军的通史,作者为当今该领域zui杰出的学者——剑桥大学教会史教授乔纳森·赖利-史密斯。

《十字军史》记述了几次主要的十字军运动,同时穿插了十字军的组织形式、东征过程中的故事,以及十字军战士的经历等内容。本书还展示了十字军史领域的zui新研究成果,使得中国读者也能一览西方史学研究之前沿。

本书的英语版已多次再版,广受英语世界读者好评。对于十字军在不同背景下的不同理解,无论来自19世纪浪漫主义还是当今伊斯兰世界,都被作者纳入了考量的范围。因此无论是对历史专业的学者,还是对普通读者而言,本书都堪称一部了解中世纪历史的范本。

丛书简介:

二十世纪人文译丛涵盖人文各学科、各领域的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既注重学术性与专业性,又强调普适性和可读性,意在尽可能多地展现人文领域的多彩魅力。本丛书的理想是把现代知识人的专业知识和社会责任感紧密结合,不仅为高校师生、社会大众提供深入了解人文的通道,也为人文交流提供重要平台,成为传承人文精神的工具,从而为推动一个高度文明与和谐的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简介

乔纳森·赖利-史密斯(Jonathan Riley-Smith,1938—),英国十字军史研究专家,十字军与拉丁东方研究学会创始人。毕业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剑桥大学伊曼努尔学院荣休教授。编著有《牛津插图十字军史》《十字军地图集》《十字军简史》《十字军、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等数十部与十字军和拉丁东方相关的作品。

译者简介:

欧阳敏,毕业于北京大学人类学专业,现为东方出版中心编辑。主要译作为《新加坡史》,并参与翻译《象征之林》《人类学的四大传统》《人类学家的文化见解》。


精彩书评

“这是一部来自世界zui顶jian十字军史专家的大师之作,对于任何一个十字军研究者来说都是必读的作品,而对于想了解构成欧洲自我认知之元素的读者,这也是一部言简意骇而根基扎实的专著。”

——尼古拉斯·雅斯佩特(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

“zui易读、zui权wei的十字军运动研究……写作极富激情和洞见。”

——诺曼·豪斯利教授(莱斯特大学)

“从各方面来看,本书都是对十字军现象的zui新讨论……澄清了自司各特到本·拉登各个时代有关十字军的各种主要观点。”

——便雅悯·Z. 凯达尔(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


目录

目录:

地? 图?/?1

第二版前言?/?15

第一版前言?/?18

导? 言?/?19

第一章? 十字军运动的诞生: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传道工作?/?1

开战的原因 / 1

教皇乌尔班二世 / 3

为解放而战 / 7

一场苦行赎罪的战争兼朝圣之旅 / 12

耶路撒冷 / 15

作为赎罪者的十字军战士 / 18

回 应 / 23

“第一次大屠杀” / 32

第二章?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历程?/?35

伊斯兰世界的状况 / 35

第一波浪潮 / 36

第二波浪潮:行军至君士坦丁堡 / 40

第二波浪潮:从君士坦丁堡到安条克 / 45

第二波浪潮:围攻安条克及其后果 / 52

第二波浪潮:解放耶路撒冷 / 58

第二波浪潮的成果 / 60

第三波浪潮 / 61

十字军圣战观念的发展 / 64

第三章? 耶路撒冷和安条克的圣地及大主教辖区?/?67

定居点建立 / 67

装点圣地 / 71

拉丁教会成立 / 82

1110 年以后与当地人的关系 / 88

拉丁教会的贡献 / 100

第四章? 拉丁东方地域的建立、管理和防卫(1097—1187) ?/?111

乡间与城镇 / 111

管 理 / 115

王室与领主们 / 120

从鲍德温一世到鲍德温五世 / 126

保卫定居点 / 135

哈丁之战与耶路撒冷失守 / 145

第五章? 成长中的十字军运动(1102—1187) ?/?149

十字军战士还是朝圣者 / 149

12 世纪最初的十字军运动 / 154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 / 160

士气低落 / 175

传统的发展 / 179

第六章? 十字军运动的成年礼(1187—1229) ?/?183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 / 183

1197 年的十字军行动 / 194

教皇英诺森三世 / 196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 / 198

波罗的海的十字军运动 / 212

针对安维勒的马夸德的十字军运动 / 215

针对阿尔比派的十字军运动 / 216

西班牙的十字军运动 / 224

儿童十字军运动以及第五次十字军东征的宣道活动 / 226

第五次十字军东征的历程 / 233

腓特烈二世的东征 / 238

第七章? 成熟期的十字军运动(1229?—约 1291) ?/?241

13 世纪中期的十字军思想 / 241

伯爵们的十字军行动(1239—1241)/ 246

圣路易的第一次东征 / 249

普鲁士和利沃尼亚的十字军行动 / 257

第一批针对蒙古人的十字军行动 / 261

西班牙的十字军运动 / 261

针对异端的十字军运动 / 263

政治性的十字军运动 / 264

圣路易的第二次东征 / 272

教皇格列高利十世 / 278

1276 年后没能再发动大规模东征 / 280

第八章? 拉丁东方(1192—约 1291) ?/?283

西里西亚亚美尼亚 / 284

塞浦路斯 / 284

希 腊 / 286

意大利人 / 295

阿尤布王朝 / 298

定居者们对伊斯兰世界政治的了解 / 299

安条克—的黎波里 / 300

耶路撒冷王国内的制度性冲突 / 302

马穆鲁克王朝崛起 / 312

亚洲贸易路线的变迁 / 313

马穆鲁克王朝的征服 / 315

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的定居点被毁 / 316

第九章? 十字军运动的多样化(约 1291—1523) ?/?321

可选择的范围 / 321

十字军理论家 / 323

圣殿骑士团的瓦解 / 325

条顿骑士团在普鲁士和利沃尼亚 / 329

圣约翰骑士团在罗得岛 / 333

骑士团国家的特征 / 337

塞浦路斯 / 338

希 腊 / 340

西班牙的十字军运动(1302—1354)/ 343

意大利的十字军运动(1302—1378)/ 345

阿卡陷落后导致的十字军东征行动 / 347

十字军东征行动(1323—1360),以及同盟的出现 / 350

塞浦路斯的彼得一世 / 353

对土耳其人的关注 / 354

大裂教危及十字军运动 / 356

马赫迪亚和尼哥波立的十字军行动 / 357

针对土耳其人的十字军行动(1397—1413)/ 359

针对胡斯派的十字军行动 / 360

瓦尔纳的十字军行动 / 362

对君士坦丁堡陷落的多种反应以及农民军的再次出现 / 363

庇护二世 / 365

征服格拉纳达与进攻北非 / 367

十字军行动筹划(1484—1522)/ 368

第十章? 旧时代与十字军运动的消亡(1523—1798) ?/?373

改 革 / 373

骑士团 / 376

北 非 / 378

东部的场景 / 382

圣约翰医院骑士团与马耳他 / 388

十字军运动的消亡 / 393

后? 记?/?397

批判性的罗曼史 / 397

浪漫的帝国主义者 / 399

新帝国主义者: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锡安主义和穆斯林 / 403

新帝国主义史的伊斯兰化 / 407

历史学传统面临的挑战 / 409

参考文献?/?413

索? 引?/?435

译后记?/?489


精彩书摘

在 19 世纪早期, 尽管启蒙思想家们所表达的那种尖锐观点还偶尔能够听到,但随着基督教圣战作为一股活生生的力量已经绝迹,于是一种罗曼蒂克的气氛开始笼罩在欧洲的十字军历史之上。助长了这种浪漫气氛的是人们对谱系的普遍迷恋, 是共济会及其据说源于圣殿骑士团的根源,以及条顿骑士团和耶路撒冷的圣约翰医院骑士团(如今以马耳他骑士团之名而为人所知)的持续存在。十字军运动很快就开始吸引作家和历史学家的关注。 弗雷德里希·威尔肯(Friedrich Wilken) 通晓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他的《十字军史》 (Geschichte der Kreuzzüge) 在 1807 至 1832 年间分七卷推出。他是第一位综合利用东西方的文献撰写出一部以文献为基础的批判性描述作品的学者。该书一直叙述到了 14 世纪早期。 冷静而谨慎的详尽叙述当时正成为德国史学的一大特征。 这种特征在今天仍然可以找到, 体现在威尔肯在美国的后继者们所称的“ 微观史学” 形式中。 在美国, 他的学术风格很有影响力。 然而, 我们不能背离的一个事实是, 微观史学可能非常枯燥无聊, 而这个形容词却绝不会用来形容与威尔肯的著作同时期完成的另两部作品:沃尔
特·司各特爵士的小说《护身符》(The Talisman), 出版于 1825 年; 以及约瑟夫·弗朗索瓦·米肖(Joseph François Michaud) 的六卷本《十字军史》(Histoire des croisades), 在 1812 至 1822 年间问世。


前言/序言

  在19世纪早期,尽管启蒙思想家们所表达的那种尖锐观点还偶尔能够听到,但随着基督教圣战作为一股活生生的力量已经绝迹,于是一种罗曼蒂克的气氛开始笼罩在欧洲的十字军历史之上。助长了这种浪漫气氛的是人们对谱系的普遍迷恋,是共济会及其据说源于圣殿骑士团的根源,以及条顿骑士团和耶路撒冷的圣约翰医院骑士团(如今以马耳他骑士团之名而为人所知)的持续存在。十字军运动很快就开始吸引作家和历史学家的关注。弗雷德里希·威尔肯(FriedrichWilken)通晓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他的《十字军史》(GeschichtederKreuzzüge)在1807至1832年间分七卷推出。他是第一位综合利用东西方的文献撰写出一部以文献为基础的批判性描述作品的学者。该书一直叙述到了14世纪早期。冷静而谨慎的详尽叙述当时正成为德国史学的一大特征。这种特征在今天仍然可以找到,体现在威尔肯在美国的后继者们所称的“微观史学”形式中。在美国,他的学术风格很有影响力。然而,我们不能背离的一个事实是,微观史学可能非常枯燥无聊,而这个形容词却绝不会用来形容与威尔肯的著作同时期完成的另两部作品:沃尔
  特·司各特爵士的小说《护身符》(TheTalisman),出版于1825年;以及约瑟夫·弗朗索瓦·米肖(JosephFran?oisMichaud)的六卷本《十字军史》(Histoiredescroisades),在1812至1822年间问世。

好的,以下是一部与您提到的《十字军史/二十世纪人文译丛》内容无关的图书简介,力求详实、自然,避免提及您指定书目的任何元素: --- 《逝去的航线:大航海时代的商业、冲突与文明重塑》 内容提要 本书深入剖析了十五世纪中叶至十八世纪末的“大航海时代”,这一历史时期不仅是地理发现的黄金时代,更是全球贸易网络、军事冲突模式以及文明形态发生根本性转变的熔炉。我们不再将航海活动仅仅视为简单的探险故事,而是将其置于复杂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互动背景下进行考察。 全书分为“远航的序曲”、“香料的战争”、“殖民地的诞生”与“新旧世界的交汇”四个宏大篇章,旨在描绘出欧洲列强如何通过海权扩张,逐步构建起一个以大西洋为中心,辐射全球的新世界秩序。 第一章:远航的序曲:技术革新与帝国的野心 本章聚焦于驱动早期远洋航行的内在动力。详细考察了卡拉维尔帆船的结构性突破、航海天文仪器(如星盘和象限仪)的改进,以及对风带和洋流模式的初步理解如何使得跨洋航行成为可能。我们详细分析了葡萄牙和西班牙在航海技术上的先发优势,并探讨了伊比利亚半岛在收复失地运动结束后,如何迅速将内部的军事动员能力和宗教狂热转向外部的探索事业。 特别关注了恩里克王子(航海家亨利)在萨格雷斯建立的航海学校,这一机构如何系统性地整合知识、培养人才,并最终催生了绕非洲海岸南下的战略布局。本章也考察了早期探险活动中,经济利益(寻求黄金、白银和替代性的东方商品渠道)与神学使命(传播基督教义)之间的微妙平衡与冲突。 第二章:香料的战争:贸易垄断与东方的权力转移 大航海时代的核心驱动力之一是对东方奢侈品,尤其是香料的绝对控制。本章细致描绘了葡萄牙人如何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海战和外交手段,击败了原有的阿拉伯和威尼斯贸易网络,在印度洋建立了“国家垄断”的贸易体系。 我们深入研究了迪亚士、达·伽马等人的具体航程及其所采用的军事策略。重点分析了葡萄牙在科钦、马六甲和香料群岛建立的武装贸易站(Feitorias)的运作模式。这些据点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殖民地,而是一种以军事力量为后盾,强行获取贸易特权的“海上帝国”。 然而,垄断注定会招致挑战。本章的后半部分转向了荷兰和英国的崛起。通过对荷兰东印度公司(VOC)的股份制创新、军事效率和其独特的“特许企业”模式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商业结构如何逐渐取代传统王室垄断,成为更具侵略性和适应性的全球贸易主导力量。香料战争的焦点,从最初的葡萄牙防御战,转变为荷兰与西班牙、葡萄牙的全面海上对抗。 第三章:殖民地的诞生:土地占有与社会重构 当商业贸易活动需要更稳定的物质基础和劳动力保障时,“贸易站”开始向“定居点”和“殖民地”演变。本章集中探讨了西班牙在美洲的征服过程及其后果。 我们详细分析了埃尔南·科尔特斯和弗朗西斯科·皮萨罗等征服者的军事技术优势、对当地政治分裂的利用,以及天花等欧洲疾病对原住民社会造成的毁灭性打击。不同于葡萄牙主要关注沿海据点,西班牙建立了基于“总督区”的层级化统治结构,强行推行“恩科米恩达制”(Encomienda)和后来的“米塔制”(Mita),旨在系统性地榨取白银和劳动力。 同时,本章也对比了早期加勒比海和巴西的葡萄牙殖民模式,特别是蔗糖种植园的兴起,及其对非洲奴隶贸易的催化作用。通过对这些早期殖民地社会结构的考察,我们揭示了早期全球化如何以极端的暴力和剥削为代价,重塑了跨大陆的人口流动和经济格局。 第四章:新旧世界的交汇:文化冲击与全球生态的变迁 大航海时代的影响远超军事和经济层面,它引发了史无前例的“哥伦布大交换”(Columbian Exchange)。本章侧重于生态、疾病和文化观念的长期互动。 详细探讨了欧洲(如小麦、马匹、牛)与美洲(如玉米、马铃薯、烟草、番茄)之间物种交换的深刻影响。马铃薯和玉米的引入如何改变了旧大陆的农业生产效率和人口结构;反之,欧洲的传染病如何几乎消灭了美洲的土著文明。 在文化层面,本章分析了欧洲人如何构建“他者”形象以合理化征服行为。通过对早期探险日志、传教士报告的文本分析,揭示了欧洲中心主义的形成过程,以及西方如何将自身的宗教和政治模式视为“文明”的唯一标准。最后,本章总结了这场大航海运动对全球力量平衡的最终影响,即它不仅确立了西方在随后几个世纪的霸权地位,也播下了现代不平等和全球生态危机的种子。 --- 关于本书的特点: 本书摒弃了传统上以英雄人物为中心的叙事,强调宏观的结构性力量——即技术、资本、疾病和国家战略——如何共同塑造了这一复杂时代。它通过对商业文件、外交档案和考古证据的交叉引用,试图提供一个更加全面、批判性地看待大航海时代遗产的视角。本书的语言风格严谨而富有洞察力,旨在为历史爱好者、经济史研究者和全球化议题的关注者提供一个深度思考的平台。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这本书中关于文化冲突与融合的章节印象最为深刻。传统观念往往将十字军描绘成文明的破坏者,然而作者却细腻地展现了在长达两个世纪的接触过程中,东西方文明之间产生的奇妙“化学反应”。例如,欧洲人在东方见识到的先进的农业技术、医学知识,甚至是从阿拉伯世界转译回来的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原著,这些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书中提及了十字军国家内部的拉丁人与当地希腊人、亚美尼亚人之间的关系,那种既是征服者又是不得不共存的尴尬局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看待“冲突”的更具多维度的视角。它提醒我们,历史的进程从来不是简单的黑白对立,即便是最剧烈的军事对抗中,知识和技术的流动也从未真正停止。这部分内容极大地拓展了我对“文化交流”的理解边界,让我意识到,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欧洲中世纪知识体系,其根源远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说实话,初看之下就让人眼前一亮。它摒弃了那种传统学术著作的刻板印象,采用了相当雅致的排版和字体选择。内页的纸张质感也令人愉悦,拿在手里有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但同时又不会过于笨重,很适合静心阅读。尤其欣赏的是,编者在一些关键的历史节点或者人物介绍旁,似乎精心挑选了一些辅助性的插图或者地图——这些视觉元素并非简单地填充空白,而是真正起到了烘托气氛、辅助理解复杂地理和军事调动的作用。我记得有一页关于圣地耶路撒冷攻防战的地图,线条简练却信息量巨大,让我这个对中世纪历史了解不深的读者,也能大致勾勒出当时战局的走向和各方势力的部署。这种对细节的打磨,体现了出版方对“人文译丛”这个定位的认真态度,它让阅读过程本身,也成为了一种享受,而非单纯的知识摄入。如果说有什么小小的遗憾,或许是扉页的设计可以再大胆一些,但总体而言,作为一套历史译作,它在实体呈现上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让人愿意把它放在书架上,时不时拿出来把玩一番。

评分

从二十世纪人文译丛这个出版系列的定位来看,这部作品无疑是该系列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所选取的视角,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简单复述,更是一种对“现代性”根源的追溯。十字军东征,作为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一个关键节点,它所折射出的宗教狂热、商业扩张的萌芽、以及民族国家意识的初步觉醒,都对后来的欧洲乃至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时,我不禁会思考,书中描述的那些关于“异见者”和“异教徒”的排斥心态,与我们当下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壁垒和偏见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令人不安的相似性?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正是优秀的历史著作所具备的魅力。它不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框架和深度,让读者在理解过去的同时,反思当下的处境。这本书的价值,因此远超历史叙事本身,它更像是一面映照人类集体心性与权力运作的镜子。

评分

读完这本书的绪论部分,我立刻被作者那种近乎旁观者的、冷静到近乎冷酷的叙事口吻所吸引。这不是那种煽情或者过度浪漫化骑士精神的通俗读物,它更像是历史学家在档案室里,一丝不苟地梳理文件后写下的结论。作者似乎对道德评判保持着一种极度的克制,他只是铺陈事实——贸易路线的变动、教皇权力的更迭、欧洲封建领主们盘算着土地和财富的得失,以及那些被卷入其中的底层民众的命运。这种叙事策略的精妙之处在于,它迫使读者自己去构建对“十字军东征”这场宏大运动的复杂理解。你会发现,那些被后世标签化的“信仰之战”,背后其实交织着经济利益、政治权谋乃至文化冲突的错综网络。我尤其关注到作者对拜占庭帝国态度的描述,那种既依赖又防备的微妙关系,被刻画得入木三分,这远比教科书上的简单论断要丰富得多。整体感觉,这是一部要求读者投入心力去消化的作品,但付出绝对是值得的。

评分

这部译作的文字功底,不得不提,让人赞叹。好的历史译本,最难把握的尺度就是“信、达、雅”的平衡。这部译本在“信”这一点上做到了极致,术语的准确性和专有名词的对应性几乎无可指摘,这对于涉及大量拉丁文和希腊文源头概念的著作来说至关重要。但更难能可贵的是它的“达”。很多欧洲中世纪的句子结构冗长、逻辑跳跃,如果直译过来,会让人读起来晦涩难懂,如同绕口令。而译者显然投入了巨大的心血,将那些层层嵌套的从句梳理得清晰明了,句子节奏感恰到好处,使得阅读体验非常流畅。读起来丝毫没有“翻译腔”,反而带着一种古典史学著作特有的庄重美感,仿佛原作者就是用中文写作一般。这种高水准的再创作,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让一个非专业人士也能顺畅地进入那个遥远而陌生的时代场景中。

评分

书很好,品相不错,快递服务也很优秀,这是一本好书,谢谢京东了

评分

听说写得不错,去年就想买没买上,今年终于买到。

评分

历史书,收藏慢慢看

评分

书不错,京东综合服务都不错,赞。

评分

物流超时

评分

还没看

评分

经典书籍 值得拥有 趁着活动购入几本 京东给力

评分

小时候有连环画但从未看过,只是耳闻。对其历史一直很好奇。这次系统了解一下。

评分

正版信任京东快递小哥超给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