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经济学

技术经济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郎宏文,陈晓华,张佳洁 著
图书标签:
  • 技术经济学
  • 工程经济
  • 投资决策
  • 成本效益分析
  • 项目评估
  • 经济分析
  • 工程管理
  • 财务管理
  • 风险评估
  • 决策科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25508
版次:1
商品编码:1206814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21世纪高等学校经济学系列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精简内容,侧重实际应用
2.掌握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方法,提升对实践问题的经济分析和判断、决策的能力。
3.案例丰富,教学资源丰富

内容简介

技术经济学是经济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知识结构中必备的组成部分,是经济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必修的课程。本书针对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教学需要,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将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本书内容包括导论、经济性评价基本要素、资金时间价值及其等值计算、经济效果评价方法、不确定性分析、项目可行性研究、公共项目的经济评价、设备更新的技术经济分析、价值工程九个部分。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各专业学习技术经济学的教材,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学习技术经济学知识的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郎宏文,1986年从教至今。主讲企业管理学、技术经济学、创业管理、经济法、项目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等课程。 主编教材《企业管理学(第二版)》 、《创业管理》、《技术经济学》等。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技术与经济的关系/ 1
一、技术与经济/ 1
二、技术与经济的关系/ 2
第二节 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3
一、技术经济学的含义/ 3
二、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4
三、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5
四、技术经济学的特点/ 6
五、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程序/ 7
第三节 技术经济评价的基本原则/ 9
一、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 9
二、财务分析与国民经济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10
三、效益与费用计算口径对应一致的原则/ 10
四、收益与风险权衡的原则/ 11
五、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定量分析为主的原则/ 11
六、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分析为主的原则/ 11
七、可比性原则/ 11
第四节 技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3
一、国外技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3
二、我国技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4
三、学习技术经济学的必要性/ 16
习题/ 17
第二章 经济性评价基本要素
第一节 经济效果/ 18
一、经济效果的含义/ 18
二、经济效果表达式/ 19
三、提高经济效果的途径/ 20
四、技术经济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 20
第二节 现金流量及其构成/ 23
一、现金流量的概念/ 23
二、现金流量的构成/ 23
第三节 投资及其构成/ 23
一、投资的概念及构成/ 23
二、固定资产/ 24
三、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 26
四、流动资产/ 26
第四节 费用与成本/ 27
一、会计成本的构成/ 27
二、技术经济分析中有关成本的概念/ 28
三、费用和成本中的折旧与摊销/ 30
第五节 销售收入与利润/ 32
一、销售收入/ 32
二、利润/ 32
第六节 税收与税金/ 33
一、流转税类/ 34
二、资源税类/ 35
三、所得税类/ 35
四、财产税类/ 36
五、特定目的税类/ 36
习题/ 36
第三章 资金时间价值及其等值计算
第一节 资金的时间价值/ 37
一、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 37
二、利息与利率/ 38
第二节 资金等值计算/ 42
一、资金等值的概念/ 42
二、现金流量图/ 42
三、资金等值计算公式/ 43
四、应用举例/ 50
习题/ 52
第四章 经济效果评价方法
第一节 时间型经济评价指标/ 54
一、静态投资回收期/ 54
二、动态投资回收期/ 56
第二节 价值型经济评价指标/ 57
一、净现值(NPV) / 57
二、净年值(NAV) / 58
三、费用现值(PC) 和费用年值(AC) / 59
第三节 效率型经济评价指标/ 60
一、内部收益率(IRR) / 60
二、外部收益率/ 66
三、净现值指数(NPVI) / 67
四、投资收益率/ 68
第四节 多方案间的关系类型/ 69
一、投资方案的类型/ 69
二、多方案的可比原则/ 69
第五节 互斥方案的选择/ 71
一、寿命周期相同的互斥方案的选择/ 72
二、寿命周期不同的互斥方案的选择/ 75
第六节 独立方案的选择/ 79
一、完全不相关的独立方案/ 79
二、有资源约束的独立方案的选择/ 80
第七节 混合方案的选择/ 82
一、无资金约束条件下混合方案的选择/ 82
二、有资金约束条件下混合方案的选择/ 82
习题/ 84
第五章 不确定性分析
第一节 盈亏平衡分析/ 88
一、盈亏平衡分析概述/ 88
二、独立方案盈亏平衡分析/ 89
三、互斥方案盈亏平衡分析/ 93
第二节 敏感性分析/ 95
一、敏感性分析与敏感因素/ 95
二、敏感性分析的步骤/ 95
三、敏感性分析应用举例/ 96
第三节 概率分析/ 99
一、随机现金流的概率描述/ 99
二、方案净现值的期望值与方差/ 100
三、投资方案风险估计/ 102
第四节 风险决策/ 103
一、风险决策的条件/ 103
二、风险决策的原则/ 104
三、风险决策的方法/ 105
习题/ 107
第六章 项目可行性研究
第一节 项目可行性研究概述/ 109
一、可行性研究的含义及作用/ 109
二、可行性研究的发展/ 110
三、可行性研究的目的/ 111
第二节 可行性研究的阶段和内容/ 112
一、可行性研究的阶段/ 112
二、可行性研究的内容/ 115
第三节 投资项目的财务评价/ 121
一、财务评价的概念及目的/ 121
二、财务评价的主要内容/ 121
三、财务评价的费用、收益的识别/ 122
四、资金规划/ 123
五、基础财务报表编制/ 126
六、财务分析/ 132
第四节 改扩建与技术改造项目的财务评价/ 135
一、改扩建与技术改造项目的特点/ 136
二、改扩建与技术改造项目财务评价的方法/ 136
三、改扩建与技术改造项目财务评价的步骤与内容/ 143
第五节 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 144
一、国民经济评价的概念/ 144
二、国民经济评价的作用/ 145
三、国民经济评价与财务评价的区别/ 146
四、国民经济评价的步骤/ 146
五、国民经济评价的效益与费用构成/ 147
六、国民经济评价的参数/ 149
七、国民经济评价报表体系/ 150
八、国民经济评价指标/ 151
第六节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53
一、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要求与编制深度/ 154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程序与工作内容/ 155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与所需资料/ 156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结构与内容/ 158
习题/ 167
第七章 公共项目的经济评价
第一节 公共项目评价概述/ 168
一、公共项目的定义/ 168
二、公共项目的基本特点/ 168
三、公共项目评价的原则/ 169
四、公共项目评价的特点/ 169
第二节 公共项目的效益和费用/ 170
一、公共项目效益和费用的分类/ 170
二、公共项目效益和费用识别与计量的
原则/ 172
第三节 公共项目的经济评价方法/ 173
一、费用效益分析法/ 174
二、费用效果分析法/ 182
习题/ 186
第八章 设备更新的技术经济分析
第一节 设备的磨损及其补偿方式/ 187
一、设备的有形磨损/ 187
二、设备的无形磨损/ 189
三、设备的综合磨损/ 190
四、设备磨损的补偿/ 191
第二节 设备更新与经济寿命的确定/ 192
一、设备更新的概念与形式/ 192
二、设备原型更新与经济寿命的确定/ 193
三、设备新型更新的技术经济分析/ 197
第三节 设备大修理及其经济界限/ 200
一、设备大修理/ 200
二、设备大修理的经济界限/ 201
三、设备大修理周期数的确定/ 202
第四节 设备现代化改装的经济分析/ 203
习题/ 207
第九章 价值工程
第一节 价值工程概述/ 208
一、价值工程的起源与发展/ 208
二、价值工程的定义/ 209
三、价值工程的分析步骤/ 211
第二节 对象选择与情报收集/ 213
一、对象的选择/ 213
二、对象情报的搜集/ 215
第三节 功能分析与评析/ 216
一、功能定义/ 216
二、功能分类/ 218
三、功能整理/ 219
四、功能评价/ 224
第四节 方案的创造与评价/ 229
一、方案的概略评价/ 229
二、方案的详细评价/ 230
三、方案评价方法/ 230
第五节 方案的报批与实施/ 234
一、方案的报批/ 234
二、方案的实施/ 234
习题/ 235
附 复利系数表/ 236
参考文献/ 248
《艺术鉴赏指南:穿越时空的视觉盛宴》 本书并非一本探讨技术与经济如何相互作用的学术专著,而是一扇通往人类创造力瑰宝的窗口,一次深入品味艺术魅力的非凡旅程。它旨在引导读者跨越地域与时代的界限,亲身感受不同文明、不同时期艺术家们澎湃的激情与精湛的技艺。 第一篇:艺术的起源与早期文明 我们将从人类最早的艺术萌芽开始,探索洞穴壁画中神秘的符号与狩猎的场景,感受数万年前祖先们对自然世界的敬畏与表达。随后,我们将步入古埃及文明的金字塔、神庙,解读壁画与雕塑中蕴含的宗教信仰、社会等级与生活习俗。目光转向古希腊,这里孕育了西方艺术的摇篮,我们将在帕特农神庙的宏伟中体会理性与和谐之美,在波利克里托斯《持矛者》的雕塑中领略理想人体的典范,并探索古希腊陶器上生动的神话故事描绘。古罗马文明则在继承希腊艺术的基础上,发展出更为写实的肖像雕塑和壮丽的建筑,我们将一同领略斗兽场的气势磅礴与皇帝雕像的庄严威仪。 第二篇:中世纪的信仰与哥特式的升华 进入中世纪,宗教在艺术中占据了核心地位。本书将深入分析拜占庭艺术的镶嵌画,感受其浓郁的东方色彩与神圣的光辉。随后,我们将漫步于欧洲各地宏伟的哥特式大教堂,仰望飞扶壁与尖塔直指苍穹,惊叹于彩色玻璃窗散射出的七彩光芒,理解其中蕴含的对上帝的虔诚与对天堂的向往。罗马式建筑的厚重与坚固,以及中世纪插画手稿的精美细致,也将一一呈现。 第三篇:文艺复兴的辉煌与人性的觉醒 文艺复兴是西方艺术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辉煌时期。我们将深入佛罗伦萨,领略达·芬奇《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品味米开朗琪罗《大卫》健美的身躯与英雄气概,感受拉斐尔《雅典学院》中智者汇聚的殿堂。本书将解析这一时期艺术家们对古典艺术的重新发现,对人体比例的精确研究,以及对人自身价值的重新肯定。我们将探讨透视法的运用如何使画面更加真实,解剖学的知识如何让人物更加立体。 第四篇:巴洛克与洛可可的激情与奢华 从文艺复兴的理性走向巴洛克的戏剧性与情感张力。我们将感受卡拉瓦乔作品中强烈的明暗对比与生活化的宗教场景,欣赏鲁本斯作品中充沛的生命力与动感的构图。巴洛克建筑的宏伟、复杂与华丽,以及其在雕塑和绘画中的戏剧性表现,都将得到细致的阐释。随后,洛可可风格以其轻盈、优雅、细腻与装饰性,为宫廷生活增添了无数浪漫与情趣。我们将欣赏布歇与弗拉戈纳尔作品中充满爱欲与游戏意味的场景,感受洛可可室内装饰的精致与华美。 第五篇: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变革 18世纪末至19世纪,艺术领域经历了深刻的变革。新古典主义艺术强调理性、秩序与道德,以大卫的作品为例,展现了英雄主义与革命精神。《荷拉斯兄弟之誓》等作品传递的爱国情怀与牺牲精神,将引领读者重温历史。紧随其后的浪漫主义则强调情感、想象与个人自由,德拉克洛瓦笔下激昂的色彩与奔放的笔触,以及戈雅作品中对人性的深刻洞察,都将充分展现。到了19世纪中叶,现实主义艺术将目光投向普通人的生活,库尔贝的写实描绘,米勒笔下的农民形象,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真实面貌。 第六篇:印象派的革命与后印象派的探索 印象派的出现标志着绘画语言的一次巨大革新。我们将深入理解莫奈笔下光影的变化与瞬间的捕捉,《日出·印象》的模糊笔触与对色彩的创新运用,颠覆了传统的绘画观念。雷诺阿的温暖与欢快,梵高的奔放与情感,德加的芭蕾舞者,都将带给我们独特的视觉体验。后印象派艺术家们在印象派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表现个人的情感与精神世界,塞尚对结构与形式的探索,高更对原始色彩的运用,梵高独特的生命激情,共同构成了这一多元而富有活力的时期。 第七篇:20世纪至今的现代艺术浪潮 20世纪至今,艺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与颠覆性。我们将探索野兽派的色彩革命,立体派对形体的解构与重组,如毕加索的《亚维农的少女》。抽象表现主义的自由挥洒与情感宣泄,如波洛克滴画的独特技法。波普艺术对大众文化的挪用与反思,如安迪·沃霍尔的罐头与名人肖像。超现实主义对潜意识的探索,如达利梦境般的奇特画面。本书还将触及观念艺术、大地艺术、装置艺术、摄影艺术等多种新兴艺术形式,展现当代艺术的广阔视野与无限可能。 结语 《艺术鉴赏指南:穿越时空的视觉盛宴》并非枯燥的学术条文,而是充满温度与感性的引导。我们希望通过本书,您能够学会如何“看”艺术,如何从画面的色彩、线条、构图、主题中解读出艺术家想要传达的情感与思想,如何理解艺术作品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它对我们当下生活的启发。每一次翻阅,都是一次与伟大灵魂的对话,一次对人类文明瑰宝的致敬。希望本书能成为您通往艺术世界的一把钥匙,开启您对美与深刻理解的无限探索。

用户评价

评分

《技术经济学》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照见我们所处的时代。当我们在谈论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这些前沿技术时,我们往往会被它们的神奇功能所吸引,却忽略了它们背后复杂的经济逻辑。这本书,以其深刻的洞察力,为我解析了这些技术是如何在经济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又将如何反过来重塑经济的未来。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平台经济”和“双边市场”的分析印象深刻,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像淘宝、微信这样的平台能够拥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以及它们是如何通过构建连接供需双方的桥梁,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这本书,让我不再仅仅是一个技术的旁观者,而是能够从经济学的视角,去理解技术背后的商业逻辑,去预判技术发展可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它为我提供了一种思考的工具,让我能够更敏锐地捕捉到时代的脉搏,并更好地适应这个快速变化的数字时代。

评分

读完《技术经济学》的某个章节,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清晰。一直以来,我总是在新闻报道和各种科技论坛上看到各种“颠覆性技术”的字眼,但对于这些技术究竟如何颠覆、颠覆的力度有多大、颠覆的路径是什么,我总是感到模糊。这本书,尤其是它对技术生命周期和技术替代的深入探讨,为我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理解。它不再是零散的信息堆砌,而是将技术发展的内在逻辑和经济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我开始意识到,任何一项技术,无论多么先进,都必须在经济的尺度上进行衡量。它的成本、它的效率、它能否满足市场的需求,这些都是决定其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书中对专利制度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分析,也让我对技术创新背后的激励机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有些技术能够蓬勃发展,而有些却被扼杀在摇篮里?这其中,经济因素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这本书让我对“创新”这个词有了更成熟的理解,它不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奇思妙想,而是需要与市场、与资本、与整个经济体系进行深度融合的复杂过程。

评分

《技术经济学》这本书,让我对“创新”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往,我总以为创新就是发明新的东西,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创新更重要的是在于如何将技术转化为经济价值,如何通过技术来实现社会的进步。书中对“颠覆性创新”和“渐进式创新”的分析,让我看到,并非只有划时代的新技术才能带来变革,很多时候,对现有技术的微小改进,只要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也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技术壁垒”和“网络效应”的讨论,这让我理解了为什么一些公司能够凭借其技术优势,建立起强大的市场地位,并长期保持领先。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以及那些成功的创新者是如何巧妙地利用经济学的原理,将他们的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从而推动整个社会向前发展。

评分

当我第一眼看到《技术经济学》这本书的书名时,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系列与创新、发展、投资、风险和市场紧密相连的画面。我一直在思考,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驱动着技术的进步,又是什么样的经济学原理在其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让我能够从一个更加宏观、更加深入的视角去审视技术与经济之间的复杂互动。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技术的书,也不是一本纯粹的经济学教材,而是将这两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勾勒出一幅关于时代发展的壮丽图景。我期待着通过这本书,能够理解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技术突破是如何在经济的土壤中生根发芽,最终改变我们的生活和整个社会。我更想知道,在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经济学家们是如何运用他们的理论工具来分析和预测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又是如何为企业和政府提供决策依据的。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感到无比振奋,因为它触及了我内心深处对未来世界的探索欲望,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去汲取知识的养分,去拓宽我的视野,去理解那些塑造我们未来的无形之手。

评分

这本《技术经济学》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觉得,技术本身是冰冷的、纯粹的,但它的应用却无处不蕴含着经济的逻辑。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帮助我解锁了这种联系。它并没有直接告诉我“怎么做”,而是让我理解“为什么”。比如,书中对创新成本的分析,让我明白每一次技术的飞跃背后,都可能伴随着巨大的研发投入和市场风险,而这些都需要通过经济学原理解释其可行性和回报。我又在思考,那些曾经轰轰烈烈又转瞬即逝的技术浪潮,究竟是由于技术本身的局限,还是经济模型的支撑不足?这本书似乎在提供一种思考框架,让我能够区分那些真正具有生命力的技术,以及那些仅仅是昙花一现的概念。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技术扩散和网络效应的章节,这让我联想到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技术,它们是如何通过指数级的传播速度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历史,它更是在提供一种预测未来的工具,让我能够更敏锐地捕捉到下一轮技术革命的信号,并思考它可能带来的经济影响。

评分

这本书《技术经济学》,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在经济学的森林中,寻找技术的踪迹。我一直对那些改变世界的科技巨头是如何一步步崛起的感到好奇,而这本书的某些章节,恰恰揭示了其中的奥秘。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成功案例,而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去剖析那些成功的企业是如何利用技术优势,构建自己的竞争壁垒,并最终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技术锁定”和“路径依赖”的讨论,这让我恍然大悟,原来很多时候,我们选择某种技术,并非因为它是最优的,而是因为我们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或者它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这让我对市场竞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再是简单的价格战,而是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用户习惯等多重因素交织的复杂博弈。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技术与经济之间的微妙平衡,以及那些微小的决策如何可能带来历史性的转折。

评分

我一直对“价值”这个概念感到着迷,尤其是当它与技术结合时。技术本身可能并不直接产生价值,但它的应用,它的转化,却能创造出惊人的财富。《技术经济学》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这种价值的创造过程。书中对技术评估和投资回报的分析,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技术项目能够获得巨额的投资,而有些却无人问津。它不仅仅是关于技术本身的先进性,更是关于它能否在经济上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否为投资者带来预期的回报。我开始思考,那些成功的科技公司,是如何将他们的技术转化为可观的经济价值的?是他们的产品设计?是他们的营销策略?还是他们对市场需求的深刻洞察?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技术只是创造价值的起点,而经济学原理则是实现价值、放大价值的关键。它让我对“商业化”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再仅仅是简单的销售,而是将技术潜力转化为现实经济效益的复杂工程。

评分

《技术经济学》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理解“趋势”的新维度。我们总是听到各种关于未来趋势的预测,但很少有人能够深入分析这些趋势背后的驱动力。这本书,将技术发展与经济规律相结合,为我提供了一种预测和理解趋势的方法。它让我明白,很多所谓的“趋势”,其实是技术发展与经济需求相互作用的结果。比如,书中关于“数字化转型”的讨论,让我意识到,这并非仅仅是技术上的革新,更是经济模式的重塑。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拥抱新技术,改变传统的运营方式,才能适应新的经济环境。这本书,让我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能够主动地去分析和判断,哪些技术发展趋势是真正具有生命力的,哪些仅仅是短暂的狂热。它为我提供了一种“望远镜”,让我能够看得更远,更清晰。

评分

读了《技术经济学》的某个章节,我才真正理解了“成本”与“收益”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技术领域,我们常常被各种炫酷的功能所吸引,但往往忽略了实现这些功能所需的巨大成本。这本书,以其严谨的分析,让我看到了技术发展背后隐藏的经济学考量。它让我明白,一项技术的商业化,必须经过对研发成本、生产成本、营销成本以及潜在风险的精细测算。只有当预期的收益能够覆盖这些成本,并且能够带来可观的利润时,这项技术才有可能获得推广和应用。我特别对书中关于“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的讨论印象深刻,这让我认识到,在做出技术决策时,不能仅仅考虑眼前的得失,更要权衡未来的可能性。这本书,让我学会了用更务实的态度去审视技术,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脚踏实地的经济现实。

评分

《技术经济学》这本书,让我对“进步”这个词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前,我总觉得技术进步就是越先进越好,越多越好。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进步背后隐藏的复杂权衡。比如,在讨论环境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时,书中让我思考,那些看起来非常环保的技术,其经济成本是否可承受?如果成本过高,是否会阻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这引发了我对“绿色经济”和“低碳技术”的深入思考。我开始理解,技术的发展并非一条直线,它常常需要在效率、成本、环境和社会效益之间进行艰难的抉择。书中关于技术标准和网络外部性的分析,也让我明白,一项技术的成功,有时并不完全取决于它本身的优劣,而在于它能否形成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能否与其他技术产生协同效应。这让我联想到当年VHS和Betamax的格式之争,看似更先进的技术,却因为经济上的劣势而最终败北。这本书,让我学会了用更辩证的眼光去看待技术的进步,不再是盲目乐观,而是更加审慎和理智。

评分

不错

评分

不错

评分

很好不错

评分

学习一下……

评分

很好不错

评分

很好不错

评分

i

评分

i

评分

很好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