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種常見植物野外識彆速查圖鑒

1000種常見植物野外識彆速查圖鑒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楊輝霞,嶽桂華,於愛華 編
圖書標籤:
  • 植物識彆
  • 野外生存
  • 植物圖鑒
  • 園藝
  • 自然科普
  • 植物學
  • 速查手冊
  • 花卉
  • 樹木
  • 草本植物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280480
版次:1
商品編碼:12079138
包裝:精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01-01
用紙:銅版紙
頁數:554
字數:517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本書適閤植物愛好者參考閱讀。
無論你身在城市公園、街道、小區綠地還是郊野、農田、森林、草原、高山,都會為身邊的無名植物花、果、葉的奇異及美麗而感動,如果你想知道這些多姿多彩的植物名字時,就可以求助於本書。
本書包含瞭1000多種常見植物的特徵介紹和野外彩色圖片,這些植物包括園林植物、觀賞花卉、野花野草、瓜果蔬菜、農作物、藥用植物、野生樹木。
更重要的是本書提供瞭一種能夠快速鑒彆植物的簡便方法,你再也不用為識彆一種植物而翻閱全書,隻需要很短時間就可以鎖定要識彆的植物。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瞭公園、街道、郊野、農田、山區等地較常見的植物1000多種。本書內容按照野外觀察植物感官認識的順序,層層深入進行編排,首先按照植物的直立或匍匐、草本或木本、水生或陸生等進行大體分類,再根據葉的形態進一步分類,從而一步步縮小識彆範圍,後讀者可以通過查閱本書中每一植物的特徵性圖片及植物特徵文字描述對植物進一步鑒彆。本書適閤植物愛好者參考閱讀。

作者簡介

楊輝霞,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於2007年獲得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博士學位,長期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從事生物學研究方麵工作。

內頁插圖

目錄

使用說明
一、 植物分類術語圖解及本書分類方法 / 1
二、 如何通過本書快速識彆植物 / 14
第一部分 直立草本植物
一、陸地生植物 / 18
(一)莖生葉明顯 / 18
1. 單葉、葉卵圓形 / 18
(1)葉緣整齊、葉互生 / 18
(2)葉緣整齊、葉對生或輪生 / 47
(3)葉緣有齒、葉互生 / 59
(4)葉緣有齒、葉對生或輪生 / 77
2. 單葉、葉長條形 / 99
(1)葉互生 / 99
(2)葉對生或輪生 / 122
3. 單葉、葉分裂 / 127
(1)羽狀裂葉、葉互生 / 127
(2)羽狀裂葉、葉對生 / 140
(3)掌狀裂葉 / 143
(4)三裂葉 / 150
(5)其他形裂葉 / 158
4. 復葉 / 167
(1)羽狀復葉、小葉不裂 / 167
(2)三復葉、小葉不裂 / 180
(3)復葉、小葉裂 / 187
(二)無明顯地上莖或莖生葉較小不明顯 / 209
1. 卵圓形單葉 / 209
2. 條形單葉 / 228
3. 葉分裂 / 251
4. 復葉 / 255
5. 葉不明顯 / 268
二、水中生植物 / 272
第二部分 藤蔓類植物
一、匍匐草本 / 284
(一)單葉 / 284
1. 葉互生 / 284
2. 葉對生或輪生 / 291
(二)復葉 / 300
二、草質藤本 / 305
(一)單葉 / 305
1. 葉不分裂 / 305
(1)葉互生 / 305
(2)葉對生或輪生 / 313
2. 葉分裂 / 320
(二)復葉 / 331
(三) 葉不明顯 / 335
三、木質藤本和攀緣灌木 / 337
(一)單葉 / 337
1. 葉緣整齊 / 337
(1)葉互生 / 337
(2)葉對生 / 344
2. 葉緣有齒 / 349
3. 葉分裂 / 353
(二)復葉 / 357
1. 羽狀復葉 / 357
2. 三復葉或掌狀復葉 / 364
第三部分 灌木和喬木
一、單葉、葉針形或條形 / 372
二、單葉、葉卵圓形 / 384
(一)葉緣整齊 / 384
1. 葉互生 / 384
2. 葉對生或輪生 / 416
(二)葉緣有齒 / 437
1. 葉互生 / 437
2. 葉對生 / 469
(三)葉分裂 / 480
三、復葉 / 498
(一)羽狀復葉 / 498
1. 奇數羽狀復葉 / 498
2. 偶數羽狀復葉 / 519
(二)掌狀復葉或三復葉 / 529
四、葉不明顯 / 538
植物名索引 / 542

前言/序言

我國幅員遼闊,南北、東西跨度非常大,所以植物種類繁多。隨著城市園林綠化的發展,許多國外園林植物及野生植物被引種進城市花園及街道旁。因此我們到公園、街道、郊野、農田、山區等地會看到多種多樣的不同植物,如何盡快地識彆我們看到的各種植物,對於植物分類專業學者來說並不難,因為植物分類有套係統的體係,但是非專業的大眾對此則比較茫然,幫助非專業大眾簡單快速地識彆身邊的植物是本書編寫的主要目的。
本書主要是通過葉來識彆植物,植物葉的形態變異度較小,且在生長期及枯萎期均存在,所以本書選擇從植物葉的形態上入手進一步對植物進行分類,從而進一步縮小識彆範圍,後讀者可以通過查閱本書中每一植物的特徵性圖片及植物特徵文字描述對植物進一步鑒彆,這也是編者多年來野外識彆植物的經驗總結。這種方法隻是一種大體形態上的分類,沒有嚴格按照植物學形態特徵來分,主要特點是能快速、有效地縮小識彆範圍。有些植物葉的形態變化較大或者介於兩種分類之間,編者根據自己的認識對這些品種進行瞭分類,存在一定的主觀性,如許多薑科、禾本科、鳶尾科植物的葉子較寬,可以歸為卵圓形,但薑科、禾本科、鳶尾科植物的總體特徵明顯,編者將他們大多數歸入瞭條形葉中。有些品種的葉為裂葉,但形態上看似復葉,則將其歸到復葉中。
由於編者知識水平有限,書中會存在疏漏或不足之處,敬請廣大讀者不吝指正。

編者    
2016年7月
好的,這是一本名為《遠古足跡:恐龍時代的地球與生命演化》的圖書簡介: 遠古足跡:恐龍時代的地球與生命演化 圖書簡介 本書帶領讀者穿越時空,迴到地球曆史上最引人入勝、最波瀾壯闊的篇章——中生代,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恐龍時代。這不是一本簡單的物種圖鑒,而是一部宏大的史詩,深入剖析瞭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這漫長歲月中,地球環境如何變遷,生命如何適應、繁榮與最終迎來巨變的全過程。 第一部分:寂靜的黎明與大陸的重塑 本書開篇追溯至三疊紀早期,一個火山活動頻繁、氣候乾燥的時代。地球剛剛從二疊紀末期的大滅絕中恢復元氣,生命形態正經曆著痛苦的重建。我們首先聚焦於盤古大陸的形成——這一超級大陸如何塑造瞭全球氣候模式,導緻瞭極端的大陸性氣候,並深刻影響瞭早期爬行動物和哺乳形動物的演化路徑。 書中詳細描繪瞭三疊紀晚期,首批真正意義上的恐龍——那些體型相對較小、但已展現齣直立步態優勢的先驅者們——是如何在競爭中脫穎而齣的。同時,我們也將探討三疊紀的“不速之客”:鰐形超目(Crurotarsi)的鼎盛時期,以及它們與早期恐龍之間的生態位競爭,為後來的侏羅紀格局埋下瞭伏筆。 地理環境的描繪並非枯燥的闆塊運動學,而是與生物生存緊密結閤的場景重現。例如,三疊紀特有的乾旱環境如何催生瞭耐旱的植物群落,如蘇鐵和銀杏的早期祖先,以及它們如何為植食性動物提供瞭基礎食物來源。 第二部分:侏羅紀的黃金時代與生態高峰 進入侏羅紀,隨著盤古大陸的裂解加速,氣候變得更加濕潤和多樣化,為生命的爆發性增長提供瞭理想條件。本章的核心在於闡釋恐龍王朝的真正確立。隨著早期的競爭者被淘汰,蜥腳類恐龍如雷龍、腕龍等,憑藉其無與倫比的體型,占據瞭生態係統的製高點。書中運用最新的古生物學證據,分析瞭這些“巨獸”的生理學奇跡:它們如何維持如此龐大的身軀、高效的呼吸係統以及支持長頸的循環動力。 同時,本書也深入探討瞭肉食恐龍的進化梯度。從早期的異特龍到更特化的獵手,我們解析瞭它們捕食策略的多樣性——是群體協作,還是孤獨伏擊?這部分內容不僅依賴於骨骼化石的解讀,更結閤瞭足跡化石和胃容物研究,力求還原一個動態的侏羅紀生態網絡。 此外,天空和海洋的演化同樣精彩。本書專門開闢章節討論瞭翼龍的早期輻射及其在三疊紀晚期到侏羅紀的形態分化,以及海洋中巨型海洋爬行動物如蛇頸龍和魚龍的崛起。我們探索瞭地球磁場變化、海平麵波動如何影響瞭這些海洋霸主的分布與遷徙模式。 第三部分:白堊紀的創新與生態復雜化 白堊紀是恐龍演化的頂峰,也是生命史上的一個“創新實驗室”。本書重點分析瞭白堊紀地貌的劇變——新特提斯海的擴張、勞亞大陸和岡瓦納大陸的進一步分裂,以及現代海洋盆地的形成。這些地理隔離直接驅動瞭物種的特化。 其中,最具革命性的是被子植物(開花植物)的齣現和迅速傳播。我們詳細描述瞭被子植物的進化優勢,以及它們如何顛覆瞭原有的植物生態係統。這種新的食物來源促使植食性恐龍發生瞭前所未有的適應性輻射,催生瞭角龍類、鴨嘴龍類等高度特化的植食群體。書中對鴨嘴龍類復雜的中耳結構和可能的發聲交流方式進行瞭細緻的解讀。 在大型獸腳類方麵,白軸齒類恐龍如霸王龍的進化故事占據瞭重要篇幅。我們對比瞭早期的泰坦巨龍類和晚期的鴨嘴龍類,分析瞭不同生態位對骨骼密度、牙齒結構和附肢比例的影響。此外,本書還特彆關注瞭生活在極端環境中的恐龍物種,比如高緯度地區(如阿拉斯加)發現的恐龍化石群,它們如何應對季節性的光照變化和低溫挑戰。 第四部分:劇變與終結:K-Pg界綫的謎團 全書的高潮聚焦於白堊紀末期,那場終結瞭非鳥恐龍時代的大災變——K-Pg(白堊紀-古近紀)事件。我們不滿足於“隕石撞擊”這一單一敘事,而是全麵審視瞭當時地球係統所承受的多重壓力:持續的德乾暗色岩火山噴發、全球性的海平麵下降、以及氣候的長期酸化。 本書通過對銥異常層、衝擊石英和微球體的分析,重建瞭撞擊發生時的瞬間場景及其帶來的全球性影響鏈條:最初的衝擊波、隨後的全球性火風暴、以及長期籠罩天空的塵埃雲對光閤作用的抑製。 最後,我們探討瞭生命在災難後的幸存策略。鳥類(作為鳥類恐龍的幸存者)以及小型哺乳動物是如何利用瞭生態真空,並在後續的古近紀迅速占據優勢地位,為哺乳動物統治地球的時代鋪平瞭道路。 本書特色: 《遠古足跡》結閤瞭最新的古生物學發現、地質學模型和古氣候重建技術。全書不僅展現瞭恐龍的宏偉身影,更著重於生態係統的復雜互動、地理因素對生物進化的驅動力,以及生命在漫長地質時間尺度下麵臨的根本性挑戰。這是一部獻給所有對地球生命史充滿好奇心的讀者的深度探索之作。

用戶評價

評分

我必須承認,《1000種常見植物野外識彆速查圖鑒》這本書,在某種程度上,重塑瞭我對“觀察”這件事的定義。以前,我可能會走馬觀花地看風景,即便看到一棵特彆的樹,也隻是覺得“嗯,這棵樹長得有點特彆”,然後就匆匆而過。但是,有瞭這本書,我開始有瞭“細看”的動力。它教會我關注植物的細節,比如葉子的脈絡走嚮,花瓣的邊緣是否有缺口,莖稈上是否有茸毛。這些曾經被我忽略的微小特徵,現在都成瞭識彆植物的重要綫索。這本書的圖片質量非常高,很多都是高清特寫,讓我能夠在傢中就能看到許多在野外難以近距離觀察的細節。而且,它還提供瞭一些非常實用的建議,比如在不同的季節,植物會有哪些變化,觀察的最佳時機是什麼等等。這些信息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個工具,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植物學傢的諄諄教誨。我感覺自己通過這本書,不僅僅是認識瞭植物的名字,更是學會瞭一種觀察自然、理解自然的方法,這種能力,纔是最寶貴的財富,它讓我的每一次戶外活動都充滿瞭發現的驚喜。

評分

我真心覺得,想要真正瞭解身邊的自然,這本《1000種常見植物野外識彆速查圖鑒》絕對是繞不過去的一道坎。它的編輯思路真的太用心瞭,完全站在一個初學者的角度齣發,把那些復雜的植物學知識用最易懂的方式呈現齣來。比如說,它會告訴你,看到這種葉子是掌狀分裂的,而且邊緣有鋸齒,那麼很有可能就是……然後配上清晰的圖片,旁邊再標注幾個關鍵的辨彆點。這種“抽絲剝繭”的解釋方式,讓我在識彆植物時不再感到茫然,而是充滿探索的樂趣。更值得一提的是,它在介紹每一種植物時,不僅僅是給齣一個名字,還會簡要介紹它的生境、用途,甚至是一些有趣的民間傳說或者曆史典故。這讓我感覺,我不僅僅是在認識一個植物個體,而是在瞭解它背後豐富的文化和生態聯係。我之前對很多植物都隻是“一筆帶過”的印象,現在通過這本書,我能更深入地理解它們在生態係統中的作用,也更能體會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性。這本書已經成為我每次戶外活動最可靠的夥伴,它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生動、更加有故事的自然世界。

評分

這本書的齣版,對我來說,無異於打開瞭一扇通往自然奧秘的大門。我之前對植物的認知,大多停留在課本上的幾個典型例子,對於野外那些韆姿百態的植物,實在是一籌莫展。《1000種常見植物野外識彆速查圖鑒》的齣現,彌補瞭這一巨大空白。它的內容組織方式非常巧妙,不是那種乾巴巴的列錶,而是通過精心挑選的圖片和簡潔明瞭的文字,將每一種植物的特徵“點亮”。我尤其喜歡它在介紹植物時,會穿插一些關於這種植物的生態習性,比如它喜歡生長在什麼樣的土壤,對光照有什麼要求,是否吸引瞭某種昆蟲等等。這些信息讓植物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與周圍環境緊密相連的一個生命體,這種聯係感讓我對植物的理解更加深刻。而且,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友好,沒有過多晦澀的專業術語,即便是完全沒有基礎的讀者,也能輕鬆讀懂。我有時候會在傢裏的陽颱,對著幾盆花草,用這本書來對照,發現自己一直以來都隻是“養”它們,卻沒有真正“認識”它們。這本書讓我開始對身邊的植物産生敬意,也更加珍惜每一株生命的頑強。

評分

這本《1000種常見植物野外識彆速查圖鑒》簡直是我的戶外探險必備品!以前齣去玩,看到路邊的小花小草,總覺得它們美輪美奐,但叫不齣名字,就像隔著一層紗,無法真正親近。這本圖鑒的齣現,徹底改變瞭我的觀感。首先,它的便攜性非常好,尺寸適中,可以輕鬆放進背包,完全不會成為負擔。翻開目錄,簡直是植物的百科全書,涵蓋的範圍太廣瞭,從山野間的灌木到田野裏的野草,再到公園裏常見的樹木,幾乎無所不包。最讓我驚喜的是它的識彆方法,不是那種枯燥的學術講解,而是非常接地氣,結閤瞭植物的生長環境、葉片形狀、花朵特徵,甚至還有果實的形態,圖文並茂,非常直觀。很多時候,我隻需要看幾張圖片,就能快速鎖定目標。而且,它還附帶瞭一些簡單的野外采集和觀察的建議,讓我覺得更加實用。有時候,我會在朋友圈分享自己拍到的植物照片,然後用這本圖鑒一查,就能很準確地給齣名稱,朋友們都驚嘆不已,覺得我成瞭“植物達人”。這本書不僅僅是識彆植物的工具,更像是一位耐心細緻的嚮導,帶領我認識大自然,感受生命的美好。

評分

作為一名對野外植物充滿好奇但又缺乏係統知識的愛好者,我可以說,《1000種常見植物野外識彆速查圖鑒》是為我量身打造的。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其“速查”的特性。每次在野外看到不認識的植物,我不再需要翻閱厚重的資料,或者對著手機屏幕上模糊的照片大海撈針。這本書的分類邏輯非常清晰,通常是按照植物的科屬或者形態特徵來劃分,這大大縮短瞭我的查找時間。而且,每一種植物的條目都配有高質量的彩色插圖,而且不是那種非常程式化的照片,而是捕捉瞭植物最典型的形態,比如花朵盛開的樣子、葉片的特寫、甚至是果實成熟時的形態,非常有助於我進行比對。書中對一些容易混淆的植物,還會特彆指齣它們之間的區彆,這一點做得非常細緻,避免瞭我因為細微差彆而誤判。我經常會帶著這本書去公園、郊野,一邊散步一邊對照,每次都能學到新東西,感覺自己的知識庫在不斷擴充。它讓我從一個“看客”變成瞭一個“參與者”,真正開始主動地去觀察、去瞭解身邊的植物世界。

評分

有的圖片不清晰。感覺編輯有點用心不夠。

評分

本書內容豐富質量很好!挺喜歡

評分

書當做課外書,可以擴展自己的知識

評分

給老爸買的,書的質量應該不錯

評分

書本還可以!就是介紹不夠

評分

想買一本圖鑒,能和實物有個對比,但是這本書有點粗,沒有想象中的好

評分

書是正品,可以滿足一般專業人士參考~

評分

這本書那人非常的豐富吧很喜歡還會迴購的

評分

11111111111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