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三畏在東亞: 美日所藏資料選編》是衛三畏在東亞的活動資料匯編。由陶德民先生從耶魯大學檔案館裏復製齣來,並進行分類梳理匯編。是研究衛三畏的珍貴一手資料。
衛三畏是近代中美關係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不僅是來華的美國傳教士之一,也是美國早期漢學研究的先驅者。他在中國生活瞭40年,編過報紙,當過翻譯,還當過美國駐華公使代辦,對中國的情況十分瞭解,掌握瞭大量的一手資料,是美國一位重要的研究中國問題的專傢,被稱為美國“漢學之父”,其名著《中國總論》把中國研究作為一種純粹的文化來進行綜閤的研究,是標誌美國漢學開端的裏程碑,該書與他所編《漢英拼音字典》過去一直是外國人研究中國的用書之一。
捲首
圖1衛三畏肖像耶魯檔案
圖2衛三畏墓碑山口榮鐵攝
圖31854年《美日和親條約》漢文本首頁NARA
圖41854年《琉美條約》最後部分*外交史料
圖5蒲安臣使團閤影(中間站立者為蒲氏)*
圖6-1衛三畏贈北海道鬆前藩官員扇麵市立函館博物館
圖6-2扇麵左側題辭衛三畏手書英文及羅森手書落款同上
圖7羅森手抄本吉田鬆陰下田獄中投訴狀耶魯檔案
圖8-1巴特爾教堂(BattellChapel)彩色紀念玻璃上的《論語》字句
陶德民攝
圖8-2彩色紀念玻璃下部的文字同上
圖9美國聖經協會會長紀念油畫同上
附:美國聖經協會會長紀念油畫由來說明耶魯檔案
第1部分會員證書與自傳
1.1會員證書
1.1.1美國地理統計學會(1864)耶魯檔案
1.1.2皇傢亞洲學會北華分會(1865)同上
1.1.3加州科學院(1873)同上
1.1.4康州藝術科學院(1877)同上
1.1.5美國聖經協會會長當選賀信(1881)同上
1.2自傳
1.2.1衛三畏手稿本同上
1.2.2教務雜誌刊本TheChineseRecorder/June1889
1.2.3中文譯本馬軍*譯
1.3《美國人名辭典?曆史捲》辭條:衛三畏?衛斐列D.A.B.
第2部分鴉片戰爭前後
圖像部分
圖1MACAOFROMPENHAHILL日譯版《遠徵記》
圖2JESUITCONVENT,MACAO同上
圖3CHINESETEMPLEMACAO同上
圖4澳門的新教傳教士墓地同上
圖5VIEWOFHONG-KONGFROMEASTPOINT同上
圖6FISHMARKETCANTON同上
圖7美國領事館與上海港同上
圖8伯駕與郭士臘的肖像山口栄鉄*
圖9澳門街景陶德民攝
圖10《望廈條約》簽訂處澳門檔案館
文獻部分
2.1《中國叢報》所刊衛三畏文章清單耶魯檔案
2.1.1《中國叢報》第20捲第4號《瀛寰誌略》介紹張西平*
2.2衛三畏與其兄W.F.Williams來往信件清單耶魯檔案
2.3報刊文章與晚年講座的清單同上
2.4衛三畏論“1840年以前的廣州”同上
2.5馬禮遜教育會組建倡議書同上
2.6馬禮遜號事件始末相原良一*
2.7衛三畏緻美部會秘書安德遜信件耶魯檔案
2.8美方要求一體均沾照會草稿(1842年)及中方
迴復美方照會信函(1843年)同上
第3部分遠徵琉球與日本
(1)琉球
……
(2)橫濱
……
(3)下田
……
(4)箱館
……
第4部分天津締約與北京駐節
……
第5部分耶魯執教及身後哀榮
……
附錄一裨治文相關資料
……
附錄二衛三畏傢族文書目錄(GuidetotheSamuelWellsWilliamsFamilyPapers)
……
附錄三編者相關論文及《每日新聞》報道
……
後記
這本書我剛翻瞭幾頁,就被其中收錄的一些稀有文獻深深吸引瞭。作為一名對19世紀末20世紀初東亞社會變遷感興趣的讀者,我一直苦於尋找一手資料。衛三畏先生的名字我之前接觸過,他是當時在中國活動的一位重要西方學者,他的記錄和觀察往往能提供很多獨特的視角。這次看到他的文集被整理齣版,而且還是美日兩國所藏資料的選編,這本身就極具價值。 我特彆關注瞭其中關於中國海關和對外貿易的部分。衛三畏先生作為一位熟悉中國事務的外國人,他對當時中國經濟狀況的描述,以及他對西方國傢在華貿易活動的觀察,一定能為我們提供更深入的理解。書中收錄的那些可能已經塵封多年的報告、信件、甚至是一些私人筆記,都可能蘊含著不為人知的曆史細節。我期待著能從中瞭解到當時西方人是如何看待中國的經濟潛力和市場,以及他們是如何與中國官員和商人進行互動的。
評分我是一名對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社會文化變遷感興趣的愛好者,一直以來都希望能找到更具史料價值的讀物。偶然間得知這套《衛三畏在東亞》的書籍,它的副標題“美日所藏資料選編”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我猜想,衛三畏先生作為一位身處那個時代的西方觀察者,他的視角肯定與我們現在閱讀的曆史敘述大相徑庭。 書中收錄的那些來自異國他鄉的珍貴資料,讓我對當時的社會生活充滿瞭好奇。我特彆想知道,衛三畏先生是如何記錄當時中國人民的生活細節的?他筆下的那些市井風情、民俗習慣,甚至是那些不易察覺的社會矛盾,是否都得到瞭細緻的描繪?我期待著這本書能夠帶我穿越時空,親身感受那個時代的脈搏,瞭解當時中國人是如何生活、如何思考的。
評分我對這套書的整體印象是,它提供瞭一個非常獨特的視角來審視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東亞。衛三畏先生本身就是那個時代一位重要的跨文化交流者,而這次的選編又橫跨瞭美國和日本的文獻,這無疑為我們提供瞭一個多角度、多層次的觀察平颱。我一直對那個時代的國際政治格局以及西方國傢在其中的角色感到好奇,而這套書很可能為我揭示齣許多不為人知的細節。 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包含一些關於當時列強在東亞的勢力劃分、外交博弈,以及軍事部署等方麵的資料。衛三畏先生是否在其中扮演瞭某種信息傳遞者的角色?他對當時國際局勢的判斷和分析,是否對某些決策産生瞭影響?此外,我也對日本在那個時期如何與西方國傢交往,以及它在東亞的崛起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充滿瞭探究的欲望。這套書的齣版,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全麵、更立體地理解那個時代東亞曆史的可能性。
評分這套書的齣現,讓我眼前一亮。作為一名對近代中國思想史和文化交流史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我對衛三畏先生這位在那個時代扮演瞭重要角色的西方學者的著作一直頗為關注。這次的齣版,特彆強調瞭“美日所藏資料選編”,這立刻引發瞭我極大的興趣。我深知,很多重要的曆史文獻往往散落在不同的國傢和地區,而這次的選編很可能匯聚瞭不少過去難以接觸到的珍貴史料。 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收錄一些衛三畏先生關於當時中國知識分子、教育體製,以及中西方文化交流的 firsthand 觀察和評論。他如何看待中國傳統的思想體係?他如何評價當時中國正在萌發的近代思潮?他與中國學者之間的互動是怎樣的?這些問題都讓我感到無比好奇。我希望通過閱讀這套文集,能夠更深入地理解當時中國社會在麵對西方文明衝擊時所産生的復雜反應,以及衛三畏先生本人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評分這本書的齣現,對於研究近代東亞國際關係的研究者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衛三畏先生不僅在中國留下瞭足跡,也與日本等地有著密切的聯係。這次的選編涵蓋瞭美日兩國收藏的資料,這暗示著我們能從一個更廣闊的視野來審視衛三畏先生的活動及其時代。我特彆好奇書中是否有關於當時美國在東亞的政策意圖,以及日本在崛起過程中與西方國傢,特彆是與像衛三畏這樣的西方學者的交流記錄。 這些來自不同國傢、不同機構的資料整閤在一起,很可能揭示齣一些過去被忽視的聯係和影響。例如,衛三畏先生是如何在不同勢力之間周鏇的?他的觀察和報告對當時的國際決策産生瞭怎樣的影響?這些問題都讓我充滿期待。我設想,通過閱讀這些原始材料,我或許能夠更清晰地勾勒齣當時東亞地區錯綜復雜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格局,以及不同國傢和地區之間的互動模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