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歌鉴赏与教学/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新课程标准)“十三五”规划教材

儿童诗歌鉴赏与教学/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新课程标准)“十三五”规划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桂萍 著
图书标签:
  • 儿童诗歌
  • 诗歌鉴赏
  • 学前教育
  • 新课程标准
  • 教材
  • 教育教学
  • 幼儿文学
  • 启蒙教育
  • “十三五”规划
  • 专业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9125757
版次:1
商品编码:1208678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新课程标准)“十三五”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26
字数:2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儿童诗歌鉴赏与教学/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新课程标准)“十三五”规划教材》共分为三编:上编为基础理论,分为儿歌和儿童诗基础理论部分。主要从概说、特征、分类、鉴赏与创作等角度分别对儿歌与儿童诗体裁作简要阐述。
  中编为作品鉴赏,共选评儿歌作品40首、儿童诗60首。儿歌作品鉴赏主要选取了“动物儿歌”“植物儿歌”“四季儿歌”“生活儿歌”和“节日儿歌”等5类儿歌进行鉴赏,以区别于在儿歌基础理论部分传统的九大类分法。儿童诗作品鉴赏选取了中外经典儿童诗作品进行赏析。从表现内容上看,可分为抒情诗、叙事诗、童话诗、科学诗等等;从主题角度看,又包含了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安全教育等等。
  下编为教学案例篇,在简要讲述儿童诗歌教学策略与儿童诗朗读要求的基础上,选取了古诗与儿童诗教学三例。从对象上看,选取了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各一个教学案例,重在举一反三。

目录

前言
上编 基础理论篇
第一章 儿歌基础理论
第一节 儿歌概说
一、儿歌的概念
二、儿歌的发展概况
三、儿歌的功能
第二节 儿歌的特征
一、内容浅显,主题单一
二、篇幅短小,易记易诵
三、音韵和谐,节奏鲜明
四、趣味性强,娱乐性强
第三节 儿歌的分类及其特殊艺术形式
一、儿歌的分类
二、儿歌的传统艺术形式
第四节 儿歌的鉴赏与创作
一、儿歌的鉴赏
二、儿歌的创作
第二章 儿童诗基础理论
第一节 儿童诗概说
一、儿童诗的概念
二、儿童诗的发展概况
三、儿童诗的功能
第二节 儿童诗的特征
一、童趣盎然的情感
二、丰富奇特的想象
三、新颖巧妙的构思
四、凝练形象的语言
五、童稚优美的意境
第三节 儿童诗与儿歌的区别
第四节 儿童诗的分类
一、儿童抒情诗
二、儿童叙事诗
三、儿童童话诗
四、儿童题画诗
五、儿童散文诗
六、儿童科学诗
第五节 儿童诗的鉴赏与创作
一、儿童诗的鉴赏
二、儿童诗的创作
中编 作品鉴赏篇
第三章 经典儿歌作品赏析
一、动物儿歌
1.小鸵鸟(谢采筏)
2.海马(张继楼)
3.小动物(佚名)
4.长字歌(张永泰)
5.走路歌(蒲华清)
6.馋猫(骆小龙)
7.小蚱蜢(张继楼)
8.蜗牛出门(张秋生)
9.袋鼠妈妈(丁曲)
10.蚂蚁搬虫虫(滕毓旭)
二、植物儿歌
1.牵牛花找朋友(薛卫民)
2.蘑菇出来戴草帽(薛卫民)
3.菜园里的歌(寒枫)
4.大南瓜(佚名)
5.水果娃娃(佚名)
6.莲蓬(佚名)
7.小松树(张之尧)
8.几种树(叶圣陶)
9.十二月花(传统童谣)
10.瓜瓜(张之尧)
三、四季儿歌
1.春天来了(佚名)
2.春风吹(佚名)
3.夏天(杜虹)
4.夏天到,什么叫(张之尧)
5.秋(许浪)
6.秋天的颜色(佚名)
7.小雪花(佚名)
8.四季(佚名)
9.风(传统儿歌)
10.四季儿歌(佚名)
四、生活儿歌
1.小刺猬理发(鲁兵)
2.自己吃
3.红黄绿,三兄弟
4.小鱼游
5.小鼓响咚咚(刘燕及)
五、节日儿歌
1.新年到(传统儿歌)
2.中秋节
3.端午节
4.庆六一
5.传统节日
第四章 经典儿童诗作品赏析
一、国内经典儿童诗赏析
1.我喜欢你,狐狸(高洪波)
2.刷一刷(任小霞)
3.上课(圣野)
4.小麻雀立在枝头(韦娅)
5.乡下的孩子(赵永红)
6.春天在哪里(陈伯吹)
7.春娃娃(潘烨琼)
8.春天怎么来(林焕彰)
9.绿色的太阳(金波)
10.绿的西湖(吴少山)
11.虫和鸟(舒兰)
12.梦中(王心远)
13.云(刘饶民)
14.风(叶圣陶)
15.海的风(刘饶民)
16.安慰(顾城)
17.都江堰的二郎神(高洪波)
18.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刘倩倩)
19.爸爸的老师(任溶溶)
20.等我也长了胡子(汤锐)
21.我是男子汉(傅天琳)
22.狗叫(任溶溶)
23.村小:识字课(高凯)
24.狗尾草(金波)
25.游戏(詹冰)
26.小弟和小猫(柯岩)
27.雨后(冰心)
28.鹅鹅鹅(高洪波)
29.你几岁(林良)
30.明天要远足(方素珍)
31.收获(方素珍)
32.找梦(田地)
33.童话(郭风)
34.小长颈鹿的祝愿(任溶溶)
35.狐狸考小鸡(蒲华清)
36.蝴蝶的外套(林良)
37.致老鼠(金波)
38.露珠(樊发稼)
39.小妹妹醒来(圣野)
40.小熊住山洞(胡木仁)
41.秋天的信(林武宪)
42.春风裁缝(王立春)
43.这不是风的过错(高璨)
44.怎么办(方素珍)
45.大人国、小人国(胡怀琛)
46.大自然的语言(戴巴棣)
47.不应当只记得(金波)
48.小蝌蚪(林武宪)
二、国外经典儿童诗赏析
1.全都喜欢上(日本 金子美玲)
2.好了吗?(日本金子美玲)
3.金盏花(日本水上多世)
4.月亮唱的歌(日本水上多世)
5.奇妙的服装(英国 露西)
6.花儿学校(印度 泰戈尔)
7.一行有一行的气味(意大利 姜尼·罗大里)
8.爱斯基摩人(意大利 罗大里)
9.坐椅子(英国 米尔恩)
10.我学写字(比利时 莫利斯·卡列姆)
11.是大还是小(俄罗斯 沙霍杰尔)
12.鱼儿睡在哪里(俄罗斯 托克马科娃)
下编 儿童诗歌教学与案例
第五章 儿童诗歌与教学
第一节 儿童诗歌教学的基本策略
一、选择适合儿童欣赏的诗歌内容
二、儿童诗歌教学常用的基本方法
三、开展综合性主题活动
第二节 儿童诗歌朗读的基本要求
一、朗读的基本要求
二、朗读的基本技巧
三、指导幼儿朗诵的注意事项
第六章 儿童诗教学活动设计案例
一、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设计教案:古诗《悯农》
二、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设计教案:风在哪里
三、幼儿园大班诗歌教学活动设计教案:春天是一本书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一、儿童抒情诗
  抒情诗是作者以主人公的口吻,直接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而形成意象的文学样式。这种诗一般不凭依人物行动或故事抒发胸臆,也没有完整的人物形象的刻画描写,而是抒情主人公心灵的直接袒露,自我色彩明显。有的是抒发儿童纯真独特的心灵;有的是抒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有的是倾述他们心中的烦恼——如柯岩的《我的爷爷》、唐奇的《小溪流》、高帆的《我看见了风》等,都是儿童读者喜爱的抒情诗。
  事实上,纯粹的直接抒情的儿童诗是没有的,所谓抒情诗,也只是相对于叙事性的儿童诗而言的。常见的讽喻诗、散文诗也属于抒情性的诗体。
  二、儿童叙事诗
  叙事诗是运用诗歌的语言,通过某一特定的生活场景,表现人物或事件的相互联系,创造优美的意境,真实地表现情感的文学样式。叙事诗大多依靠情节或人物串缀展开诗序,但不一定要求故事情节的完整,情节结构允许较大的跳动,带着浓郁的诗情去抒写入和事。著名诗人郭小川曾经说:“奇、美、情”三个要素,“都是好的叙事诗所需要的”,因为儿童喜欢读那些有人物和有情节的小叙事诗。“奇”是指叙事诗中要有巧妙的情节安排;“美”是指诗歌要用精粹的语言、生动的形象构成优美的意境;“情”是指诗歌抒发饱满的情感,具有盎然的情趣。任溶溶的《爸爸的老师》《我是一个可大可小的人》,柯岩的《帽子的秘密》《小弟和小猫》,林良的《你几岁》等,都是叙事诗中的代表作。三、儿童童话诗儿童童话诗是以诗的形式叙说富于幻想夸张色彩的童话(或传说)故事的作品。它是童话和诗歌的结合物。通常认为童话诗是童诗特有的样式,同时也是颇受学前期和学龄初期儿童欢迎的文学样式。诗人张秋生说:“我常常想,让诗中充满童话的奇幻色彩,我也常常想,让奇幻的童话世界具有诗的意蕴。我爱诗的童话,我也爱童话的诗。”
  儿童童话诗是诗与童话的巧妙结合,也可以称为诗体童话,就是用诗的形式讲一个小小的童话故事。它既有诗歌语言的凝练与音乐美,又有童话中拟人化角色的形象和有趣,以及完整的幻想情节,是深受儿童喜爱的一种文学样式。鲁兵的《小猪奴尼》《小老虎逛马路》,鲁风的《老鼠嫁女》,马尔夏克的《笨耗子的故事》等都是优秀的儿童童话诗。
  如鲁兵的《小老虎逛马路》,作品充满了奇异的幻想:马戏团的一只小老虎居然到热闹繁华的大街逛起了马路,各行各业的人们的反应是那么滑稽有趣。作品赋予了小老虎的情感,塑造了小老虎这个鲜明的童话形象,通过有趣的情节,将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联结起来,让人们在忍俊不禁之中感受到童话诗的深意,借小老虎最后的话表达了孩子合情合理的要求。
  四、儿童题画诗
  儿童题画诗是根据画面题写的抒情诗。诗作者须在对画面有了独特感受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即兴再创造,使诗情与画面相得益彰。在我国,题画诗源远流长。题画诗始于唐朝,至宋代广泛流行。现存的大部分国画,在其边角空白处,往往题有画家本人或他人题写的诗,内容或指明画意,或抒发观感,或评品花艺,借助书法线条与图像互相呼应,通过诗情词采与画意互相呼应,体现了我国传统绘画特有的程式。
  儿童题画诗继承了我国题画诗的传统,同时又有自身的特点。儿童题画诗往往以画面内容作为诗情的引发点,表达儿童所能理解并易于激起他们共鸣的思想感情;儿童题画诗不像古代题画诗那样一定题写在画面上;篇幅的长短更加的灵活自由,儿童题画诗一旦创作出来,即便离开画面,也具有独立的听赏价值。
  儿童对形象化的画面有一种天然的喜好。对儿童来说,题画诗是视觉与听觉的结合,在看画面的同时伴以富于节奏美的诗句,能够激发儿童更丰富的想象,使他们得到更充分的审美享受。柯岩为卜镝小朋友的画写了不少题画诗,这些清丽的题画诗与卜镝的画结集为诗画集《童话诗情集》于1981年6月出版,这本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版的第一本儿童诗画集,在国内外引起巨大的反响。柯岩的《月亮,月亮,你告诉我》《长颈鹿和妈妈》等,黎焕颐的《蒲公英》、金波的《小星星》等都是优秀的儿童题画诗。
  ……

前言/序言

  随着《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两个标准的颁布,《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强调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要适应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要求,构建厚基础、强能力、重融合的培养体系。基于此,举办学前教育专业的院校都相继进行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大力改革,模块化课程得到推广,选修课程的比例得到扩大。
  《儿童文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其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儿童文学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幼儿文学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具有幼儿园教育需要的儿童文学鉴赏能力、改编与创作能力以及表演能力。同时,围绕“儿童文学与语言教育”课程模块,各个院校相继开设了儿歌与儿童诗选读、经典绘本导读、经典童话鉴赏、童话剧表演等相关选修课程,但都缺少相关选修教材。
  本书所述之儿童诗歌涵盖儿歌与儿童诗两个概念。把儿歌与儿童诗放在一起编写,不仅是因为它们同属于儿童诗歌的范畴,也因为作为选修课程,它们是一个完整的儿童诗歌体系,不可分割。本书是为了适应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本、专科学生系统学习儿童文学的选修课程而编写的。共分为三编:上编为基础理论篇,分为儿歌和儿童诗基础理论部分。中编为作品鉴赏篇,关选评儿歌作品40首、儿童诗60首。下编为教学案例篇,从体裁上看,选取古诗与儿童诗三例;从对象上看,选取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各一个教学案例,重在举一反三。
  本书选取了100首儿童诗歌加以鉴赏。作为选修课程的教材,同时也面向幼儿园的教师,作为职后学习的书籍;也面向家长,培养家长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学会给孩子选择与传达优秀诗歌作品。作为《儿童文学》教材的配套阅读书目,本书还将和《童话鉴赏十五讲》《经典绘本分类导读》作为系列选修课程书目,以指导和引领高师生对儿童文学不同体裁的深入学习和把握,形成深厚的儿童文学素养,为提升阅读与教学能力奠定基础,把爱的种子播撒在孩子幼小的心田,在他们的人生中发芽、开花、结果,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谐诗意地成长。
  编著本书的目的还希望幼教、小教的师资以及儿童的家长能够在阅读鉴赏儿童诗歌时,不仅可以引领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去发现诗发现美,还可以和儿童一起去创作,共同编织美好幸福的生命之梦。美学大家宗白华说“诗,是用美的文字,……音律的绘画的文字,……表写入的情绪中的意境。”他写道“诗从何处寻?/在细雨下,点碎花花声!/在微风里,飘来流水音!/在蓝空天末,摇摇欲坠的孤星!”让我们和儿童们一起去观察,一起去感悟,一起去发现,一起去创造,诗歌就有了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本书编著的过程,也是一次再学习、再整理与再思考的过程。因篇目有限,优秀作品不能穷尽,实为遗憾;因本人水平有限,本书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积累,难免存在不足甚至是错误,敬请大家指正。
  本书参考、借鉴了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著述以及部分作家的作品,在此表示感谢。其中部分作品的著作权人未能联系上,敬请有关著作权人看到后与出版社联系,届时将按地址奉呈稿酬。最后,衷心感谢复旦大学出版社的鼎力支持,感谢责任编辑谢少卿老师为本教材出版付出的辛勤劳动!
《中国童谣的魅力与传承》 一、 内容介绍 《中国童谣的魅力与传承》是一本深度挖掘中国传统童谣的文化价值、艺术特色及其在现代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应用的学术专著。本书并非简单的童谣汇编,而是立足于儿童教育的视角,深入剖析童谣的语言特点、审美意蕴、认知功能,以及其在塑造儿童健全人格、培养语言能力、激发想象力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全书分为四个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溯源与鉴赏——中国童谣的历史脉络与艺术精髓 溯源: 本部分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追溯中国童谣的源头。从古老的歌谣、民间的谚语,到唐诗宋词中的童趣元素,本书梳理了中国童谣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轨迹。我们会探讨童谣作为口头文学的形成特点,以及它如何随着社会变迁、文化交流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特别会关注宋代以来童谣的成熟,以及明清时期童谣的繁荣,分析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童谣特色。 鉴赏: 核心在于对中国优秀童谣的精细解读。本书选取了各个时期、各个地域具有代表性的童谣,从文学性和教育性两个维度进行深入鉴赏。 语言之美: 分析童谣的语言特点,如节奏明快、韵律和谐、通俗易懂,多运用叠词、拟声、比喻等修辞手法,展现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探讨童谣如何用最简洁、最形象的语言传递复杂的情感和道理。 意境之韵: 赏析童谣所营造的意境,包括对自然风光的描绘、对生活场景的再现、对情感世界的抒发。分析童谣如何通过简单的意象,触及儿童的心灵,引发他们的共鸣与想象。 文化之核: 揭示童谣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伦理道德、生活习俗、节令风物、神话传说等。探讨童谣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儿童民族认同感方面的重要作用。 游戏之乐: 强调童谣与游戏的高度结合,分析童谣的动作性、互动性,以及它们如何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成为童年快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部分:认知与发展——童谣在儿童成长中的教育价值 语言能力培养: 详细阐述童谣对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性,包括词汇积累、语音语感培养、句子理解与模仿、初步的文学感受能力。分析不同类型的童谣如何针对性地促进儿童的发音、词汇、句式等方面的能力提升。 认知启蒙: 探讨童谣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如对自然现象的认知(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对生活常识的了解(四季变化、动植物名称)、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大小、多少、长短)。分析童谣如何通过形象化的方式,帮助儿童构建初步的世界观。 情感与品德塑造: 深入研究童谣在儿童情感教育和品德形成中的影响。分析童谣中蕴含的爱、友谊、善良、勇敢、勤劳等积极情感和品德,以及它们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价值观。探讨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童谣,如何引导儿童认识规矩、懂得感恩、学会分享。 想象力与创造力激发: 揭示童谣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如何激活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分析童谣中奇幻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夸张的语言表现,如何鼓励儿童进行自由联想和自主创造。 第三部分:传承与创新——童谣在现代教育中的实践与发展 课堂教学策略: 本部分将聚焦于如何在学前教育、小学低年级等教育阶段,有效地开展童谣教学。提供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包括: 故事化导入: 如何将童谣融入生动的故事情境,吸引儿童的兴趣。 趣味化诵读: 教授多样化的诵读技巧,如角色扮演、动作表演、创编韵律等,让朗诵过程充满乐趣。 游戏化体验: 设计与童谣紧密结合的游戏,如动作模仿、情景表演、编排儿歌剧等,加深儿童的理解和体验。 创作性延伸: 引导儿童模仿、改编、创编自己的童谣,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用语言表达内心世界。 多媒体与技术融合: 探讨如何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如动画、音乐、绘本、APP等,丰富童谣的呈现形式,提升教学效果。分析技术如何帮助儿童更直观地理解童谣内容,拓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家园共育: 强调家庭在童谣传承中的重要性。提供给家长一些在家中与孩子共读、共唱、共玩的建议,以及如何利用日常生活情境,发掘和创造新的童谣。 跨学科整合: 探讨童谣教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点,如美术(绘本创作、角色设计)、音乐(创编旋律、配乐)、体育(动作编排、律动操)等,实现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和立体化。 第四部分:案例研究与前沿展望——当代童谣发展与未来趋势 优秀童谣案例分析: 精选一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优秀童谣,进行案例分析,比较其教育理念和艺术特色,为中国童谣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当代童谣创作与挑战: 分析当前中国童谣创作的现状,包括在内容、形式、思想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市场化、快餐化等挑战。 未来发展趋势: 展望中国童谣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如何更好地回应时代精神,融入现代教育理念,以及如何利用新技术,将其传播到更广泛的受众。探讨童谣在促进儿童跨文化交流、培养全球视野方面的新潜力。 二、本书特色 学术深度与实践导向相结合: 本书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对童谣的文化、艺术、教育价值进行了深刻的学术探讨,更提供了大量可操作的教学案例和活动设计,将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既能满足研究者的学术需求,也能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实用的指导。 系统性与独特性并存: 全面系统地梳理了中国童谣的发展脉络、艺术特征和教育价值,构建了一个关于童谣的完整知识体系。同时,在现代教育的视角下,对童谣的传承与创新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前瞻性。 丰富翔实的案例: 穿插了大量经典和当代的童谣案例,并进行了细致的解读和分析,使读者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能够直观地感受童谣的魅力,理解其教育功能。 跨学科视角: 借鉴了语言学、文学、民俗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力求从多维度、多层面地揭示童谣的丰富内涵。 面向未来: 关注童谣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探讨如何利用新技术、新理念,让古老的童谣焕发新的生命力,更好地服务于儿童的成长。 三、本书价值 《中国童谣的魅力与传承》旨在为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等相关专业的教师、研究者,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儿童教育感兴趣的广大读者,提供一本集学术性、教育性、实用性于一体的权威参考书。它不仅有助于提升读者对中国童谣的鉴赏能力和理解深度,更将为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有效地利用童谣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本书希望能够唤醒更多人对中国传统童谣的珍视,推动其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让这份承载着民族记忆与智慧的宝藏,继续滋养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儿童。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即将踏上幼教岗位的毕业生,我深感《儿童诗歌鉴赏与教学》这本教材的实用价值。在大学期间,我们接触过很多理论知识,但真正到了实践层面,常常感到力不从心。这本书就像一本“救命稻草”,它系统地梳理了儿童诗歌的分类、发展脉络,并提供了大量详实生动的教学案例。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如何在课堂中创设诗歌氛围”的章节,里面列举了多种多样的活动设计,比如利用音乐、绘画、肢体表演来辅助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这比我以往的学习更加具象化,也更具操作性。书中强调“让孩子成为诗歌的主人”,而非被动接受,这一理念深深打动了我。它鼓励教师引导孩子去发现生活中的诗意,去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世界的感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我迫不及待地想将书中的知识应用到我的教学实践中,相信它一定会帮助我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诗歌教师。

评分

读完《儿童诗歌鉴赏与教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打破了我对儿童诗歌的固有印象。我一直以为儿童诗歌就是简单的儿歌,押韵就好,内容随意。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儿童诗歌的深刻内涵和艺术价值。书中对经典儿童诗的解读,让我重新审视了那些曾经被忽略的作品。它不仅仅关注诗歌的表面形式,更深入挖掘了诗歌背后蕴含的哲理、情感和人生智慧。我尤其被书中关于“童年是诗意的栖息地”的观点所吸引,它提醒我,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不能忘记给孩子们保留一片纯净的童心,而儿童诗歌恰恰是滋养这份童心的绝佳土壤。这本书的语言非常优美,读起来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它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用温和而睿智的语言,向我娓娓道来关于诗歌、关于童年的故事,让我沉醉其中,久久不能忘怀。

评分

我是一名对教育有着深刻反思的家长,在为孩子选择教育资源时,我总会寻找那些能够激发孩子内在潜能、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的书籍。《儿童诗歌鉴赏与教学》这本教材,正是这样一本让我眼前一亮的著作。它没有回避儿童诗歌在当下的尴尬地位,反而从“为何要读儿童诗歌”这一根本问题出发,深刻阐述了儿童诗歌对于孩子认知发展、情感培养、审美素养形成的重要意义。书中并非只是简单的理论灌输,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了如何将抽象的诗歌概念转化为具象化的教学实践。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培养孩子的诗性思维”的章节,它不仅仅是教授孩子欣赏诗歌,更是引导孩子用诗意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让我印象深刻,它让我看到了儿童诗歌教育的无限可能,也让我更加坚信,培养一个具有诗意灵魂的孩子,将是他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评分

这本《儿童诗歌鉴赏与教学》的教材,让我眼前一亮。作为一个对儿童文学充满兴趣的家长,我一直希望能够找到一本既能引导孩子领略诗歌之美,又能为我提供教学方法的书籍。这本书显然满足了我的需求。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诗歌,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每一首诗的意境、语言特色、情感表达,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给出了相应的鉴赏角度和方法。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想象力是儿童诗歌的翅膀”的论述,书中提供了许多激发孩子想象力的小游戏和引导性问题,让我感觉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诗歌魔法师”。每当我带着孩子阅读书中的诗歌,并尝试使用书中的方法进行互动时,我都能看到孩子眼中闪烁的光芒,感受到他们对诗歌世界的探索和喜爱。这本书的语言非常生动活泼,不像一些枯燥的学术论著,读起来就像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轻松交流,让我受益匪浅。它真正地拉近了我与孩子在诗歌世界里的距离。

评分

这份《儿童诗歌鉴赏与教学》教材,对于我这种对诗歌有情怀但缺乏系统性指导的家长来说,简直是福音。我一直觉得,诗歌是孩子语言能力和情感表达的最佳催化剂,但苦于不知如何入手。这本书恰恰解决了我的痛点。它不仅仅提供了诗歌的鉴赏技巧,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将这些技巧转化为与孩子互动的游戏。书中那些“让孩子寻找诗歌中的声音”、“让孩子用肢体语言演绎诗歌”等活动设计,非常具有启发性。我尝试着带着孩子玩了其中的几个游戏,发现孩子们的参与度非常高,他们不仅理解了诗歌的内容,更学会了如何去感受诗歌的情绪。最令我欣喜的是,通过这些活动,我与孩子的沟通也变得更加顺畅和有趣。这本书就像一座桥梁,连接了我和孩子的心灵,也让我们共同体验到了诗歌带来的快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