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共10章,包括数制与编码、逻辑代数和硬件描述语言基础、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脉冲单元电路、数模和模数转换、半导体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各章后附有思考题和习题。本书是结合传统数字设计技术与*新数字设计技术编写的,书中保留了传统的卡诺图的逻辑化简手段、布尔方程表达式设计方法和相应的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堆砌技术等方面内容,新增了以硬件描述语言(HDL)、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的现代数字电路设计技术方面的内容。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基于HDL的门电路、触发器、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半导体存储器和数字系统设计的实例,供读者参考。每个设计实例都经过了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的编译和仿真,确保无误。本教材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并配有电子课件和《数字电路学习指导与实验》辅导教材,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科有关专业的教材和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江国强,男,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长期从事“数字逻辑电路”、“微机原理”、“EDA技术与应用”、“SOPC技术与应用”等课程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学。2007年荣获美国ALTERA公司的“FPGA终身教学成就奖”。
目 录
第1章 数制与编码 (1)
1.1 概述 (1)
1.1.1 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
技术 (1)
1.1.2 脉冲信号和数字信号 (1)
1.1.3 数字电路的特点 (2)
1.2 数制及其转换 (2)
1.3 编码 (5)
1.3.1 二?十进制编码 (5)
1.3.2 字符编码 (6)
本章小结 (7)
思考题和习题 (7)
第2章 逻辑代数和硬件描述语言
基础 (9)
2.1 逻辑代数基本概念 (9)
2.1.1 逻辑常量和逻辑变量 (9)
2.1.2 基本逻辑和复合逻辑 (9)
2.1.3 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 (13)
2.1.4 逻辑函数的相等 (15)
2.2 逻辑代数的运算法则 (16)
2.2.1 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 (16)
2.2.2 逻辑代数的基本定理 (16)
2.2.3 逻辑代数的常用公式 (17)
2.2.4 异或运算公式 (19)
2.3 逻辑函数的表达式 (19)
2.3.1 逻辑函数常用表达式 (19)
2.3.2 逻辑函数的标准表达式 (20)
2.4 逻辑函数的简化法 (22)
2.4.1 逻辑函数简化的意义 (22)
2.4.2 逻辑函数的公式简化法 (23)
2.4.3 逻辑函数的卡诺图
简化法 (24)
2.5 Verilog HDL基础 (28)
2.5.1 Verilog HDL设计模块的
基本结构 (29)
2.5.2 Verilog HDL的词法 (30)
2.5.3 Verilog HDL的语句 (36)
2.5.4 不同抽象级别的
Verilog HDL模型 (42)
本章小结 (43)
思考题和习题 (43)
第3章 门电路 (45)
3.1 概述 (45)
3.2 晶体二极管和三极管的
开关特性 (46)
3.2.1 晶体二极管的开关特性 (46)
3.2.2 晶体三极管的开关特性 (50)
3.3 分立元件门 (54)
3.3.1 二极管与门 (54)
3.3.2 二极管或门 (55)
3.3.3 三极管非门 (56)
3.3.4 复合逻辑门 (56)
3.3.5 正逻辑和负逻辑 (58)
3.4 TTL集成门 (58)
3.4.1 TTL集成与非门 (59)
3.4.2 TTL与非门的外部特性 (60)
3.4.3 TTL与非门的主要参数 (64)
3.4.4 TTL与非门的改进电路 (65)
3.4.5 TTL其他类型的集成
电路 (66)
3.4.6 TTL集成电路多余输入端
的处理 (68)
3.4.7 TTL电路的系列产品 (69)
3.5 其他类型的双极型集成
电路 (69)
3.5.1 ECL电路 (69)
3.5.2 I2L电路 (70)
3.6 MOS集成门 (70)
3.6.1 MOS管 (70)
3.6.2 MOS反相器 (72)
3.6.3 MOS门 (74)
3.6.4 CMOS门的外部特性 (77)
3.7 基于Verilog HDL的门电路
设计 (78)
3.7.1 用assign语句建模方法
实现门电路的描述 (79)
3.7.2 用门级元件例化建模方式
来描述门电路 (80)
本章小结 (81)
思考题和习题 (81)
第4章 组合逻辑电路 (85)
4.1 概述 (85)
4.1.1 组合逻辑电路的结构和
特点 (85)
4.1.2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
方法 (85)
4.1.3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方法 (86)
4.2 若干常用的组合逻辑电路 (90)
4.2.1 算术运算电路 (90)
4.2.2 编码器 (92)
4.2.3 译码器 (94)
4.2.4 数据选择器 (98)
4.2.5 数值比较器 (100)
4.2.6 奇偶校验器 (102)
4.3 组合逻辑电路设计 (104)
4.3.1 采用中规模集成部件
实现组合逻辑电路 (104)
4.3.2 基于Verilog HDL的组合
逻辑电路的设计 (108)
4.4 组合逻辑电路的竞争-冒险
现象 (118)
本章小结 (120)
思考题和习题 (121)
第5章 触发器 (124)
5.1 概述 (124)
5.2 基本RS触发器 (124)
5.2.1 由与非门构成的基本
RS触发器 (125)
5.2.2 由或非门构成的基本
RS触发器 (127)
5.3 钟控触发器 (128)
5.4 集成触发器 (132)
5.4.1 主从JK触发器 (132)
5.4.2 边沿JK触发器 (134)
5.4.3 维持-阻塞结构集成
触发器 (135)
5.5 触发器之间的转换 (136)
5.6 基于Verilog HDL的触发器
设计 (138)
5.6.1 基本RS触发器的设计 (138)
5.6.2 D锁存器的设计 (139)
5.6.3 D触发器的设计 (140)
5.6.4 JK触发器的设计 (141)
本章小结 (142)
思考题和习题 (142)
第6章 时序逻辑电路 (145)
6.1 概述 (145)
6.2 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 (148)
6.2.1 寄存器 (148)
6.2.2 移位寄存器 (148)
6.2.3 集成移位寄存器 (150)
6.3 计数器 (152)
6.3.1 同步计数器的分析 (152)
6.3.2 异步计数器的分析 (155)
6.3.3 集成计数器 (159)
6.4 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 (162)
6.4.1 同步计数器的设计 (163)
6.4.2 异步计数器的设计 (166)
6.4.3 移存型计数器的设计 (169)
6.4.4 一般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
设计 (172)
6.5 基于Verilog HDL的时序
逻辑电路的设计 (174)
6.5.1 数码寄存器的设计 (174)
6.5.2 移位寄存器的设计 (176)
6.5.3 计数器的设计 (177)
6.5.4 顺序脉冲发生器的设计 (181)
6.5.5 序列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182)
6.5.6 序列信号检测器的设计 (184)
本章小结 (184)
思考题和习题 (185)
第7章 脉冲单元电路 (188)
7.1 概述 (188)
7.1.1 脉冲单元电路的分类、
结构和波形参数 (188)
7.1.2 脉冲波形参数的分析
方法 (189)
7.1.3 555定时器 (189)
7.2 施密特触发器 (191)
7.2.1 用555定时器构成施密
特触发器 (191)
7.2.2 集成施密特触发器 (193)
7.3 单稳态触发器 (194)
7.3.1 用555定时器构成单稳态
触发器 (194)
7.3.2 集成单稳态触发器 (195)
7.4 多谐振荡器 (198)
7.4.1 用555定时器构成多谐
振荡器 (198)
7.4.2 用门电路构成多谐
振荡器 (200)
7.4.3 石英晶体振荡器 (201)
7.4.4 用施密特电路构成多谐
振荡器 (201)
本章小结 (202)
思考题和习题 (202)
第8章 数/模和模/数转换 (204)
8.1 概述 (204)
8.2 数/模(D/A)转换 (205)
8.2.1 D/A转换器的结构 (205)
8.2.2 D/A转换器的主要技术
指标 (209)
8.2.3 集成D/A转换器 (210)
8.3 模/数(A/D)转换 (211)
8.3.1 A/D转换器的基本原理 (212)
8.3.2 A/D转换器的类型 (214)
8.3.3 A/D转换器的主要技术
指标 (218)
8.3.4 集成A/D转换器 (219)
本章小结 (220)
思考题和习题 (221)
第9章 半导体存储器 (222)
9.1 概述 (222)
9.1.1 半导体存储器的结构 (222)
9.1.2 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 (223)
9.2 随机存储器 (223)
9.2.1 静态随机存储器
(SRAM) (223)
9.2.2 动态随机存储器
(DRAM) (224)
9.2.3 随机存储器的典型芯片 (225)
9.2.4 随机存储器的扩展 (226)
9.3 只读存储器 (228)
9.3.1 固定ROM (228)
9.3.2 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229)
9.3.3 可擦除可编程只读
存储器 (229)
9.3.4 ROM的应用 (230)
9.3.5 可编程逻辑阵列PLA (231)
9.4 基于Verilog HDL的存储器
设计 (232)
9.4.1 RAM设计 (232)
9.4.2 ROM的设计 (234)
本章小结 (235)
思考题和习题 (236)
第10章 可编程逻辑器件 (237)
10.1 PLD的基本原理 (237)
10.1.1 PLD的分类 (237)
10.1.2 阵列型PLD (239)
10.1.3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FPGA) (243)
10.1.4 基于查找表(LUT)
的结构 (245)
10.2 PLD的设计技术 (247)
10.2.1 PLD的设计方法 (248)
10.2.2 PLD的设计流程 (248)
10.2.3 在系统可编程技术 (251)
10.2.4 边界扫描技术 (253)
10.3 PLD的编程与配置 (254)
10.3.1 CPLD的ISP方式编程 (255)
10.3.2 使用PC的并口配置
FPGA (256)
本章小结 (256)
思考题和习题 (257)
附录A 国产半导体集成电路型号
命名法(GB3430―82) (258)
参考文献
第2版前言
在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电子和计算机技术先进的国家,一直在积极探索新的电子电路设计方法,在设计方法、工具等方面进行了彻底的变革,并取得巨大成功。在电子设计技术领域,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的应用,已得到很好的普及,这些器件为数字系统的设计带来极大的灵活性。由于该器件可以通过软件编程而对其硬件结构和工作方式进行重构,使得硬件的设计可以如同软件设计那样方便快捷,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数字系统设计方法、设计过程和设计观念。随着可编程逻辑器件集成规模不断扩大、自身功能不断完善,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提高,使现代电子系统设计领域的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应运而生。传统的数字电路设计模式,如利用卡诺图的逻辑化简手段、布尔方程表达式设计方法和相应的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堆砌技术正在迅速地退出历史舞台。
本书是基于硬件描述语言HDL(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编写的。目前,国际最流行的、并成为IEEE标准的两种硬件描述语言是VHDL和Verilog HDL,两种HDL各具特色。但Verilog HDL是在C语言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只要具有C语言的编程基础,就很容易学会并掌握这种语言,而且国内外90%的电子公司都把Verilog HDL作为企业标准设计语言,因此本教材以Verilog HDL为主作为数字电路与系统的设计工具。
考虑到以卡诺图为逻辑化简手段和相应设计技术这种传统的数字电路设计模式仍然在国内多数高等院校使用,因此本书保留了这部分内容,同时新增了基于Verilog HDL现代的数字电路设计技术。读者通过两种设计技术的比对,更能体会现代数字电路设计技术的优越性与高效率性。
本书第1版于2010年出版,承蒙读者的厚爱,被国内多所大学选作教材。
第2版对第3、4、5、6和9章中的基于Verilog HDL的设计内容进行了修订,使数字电路设计的Verilog HDL源程序更加简洁、明了。
本书共10章:
第1章数制与编码,介绍脉冲信号和数字信号的特点、数制及其转换、二-十进制编码和字符编码。
第2章逻辑代数和硬件描述语言基础,介绍分析和设计数字逻辑电路的数学方法。首先介绍逻辑代数的基本概念、逻辑函数及其表示方法、基本公式、常用公式和重要定理,然后介绍硬件描述语言的基本知识,作为数字逻辑电路的设计基础。
第3章门电路,介绍晶体管的开关特性,TTL集成门电路和CMOS集成门电路。对于每一种门电路,除了介绍其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和逻辑功能外,还着重讨论它们的电气特性,为实际使用这些器件打下基础,最后介绍基于Verilog HDL的门电路设计。
第4章组合逻辑电路,介绍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在组合逻辑电路分析内容方面,以加法器、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数据比较器、奇偶校验器等电路的分析为例,介绍常用组合逻辑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逻辑功能、使用方法和主要用途,为读者使用这些器件打下基础。在组合逻辑电路设计内容方面,除了介绍传统的设计方法外,还重点介绍了基于Verilog HDL的设计方法。最后介绍组合逻辑电路中的竞争-冒险。
第5章触发器,介绍触发器的类型、电路结构和功能的表示方法,并介绍基于Verilog HDL的触发器设计,为时序逻辑电路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6章时序逻辑电路,介绍时序逻辑电路的结构及特点,常用集成时序逻辑部件的功能及使用方法,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传统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和基于Verilog HDL的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第7章脉冲单元电路,介绍矩形脉冲信号的产生和整形电路。555定时器是一种多用途的数字/模拟混合集成电路,本章以555定时器为主,介绍用它构成的多谐振荡器、施密特触发器和单稳态触发器电路,同时还介绍用其他方式构成的脉冲单元电路。
第8章数模与模数转换,介绍D/A转换器和A/D转换器的原理、电路结构和主要技术指标,还介绍了集成D/A转换芯片DAC0832和集成A/D转换芯片ADC0809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第9章半导体存储器,首先介绍半导体存储器的结构与分类,然后介绍半导体存储器(RAM 和ROM)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还介绍了只读存储器ROM和可编程逻辑阵列PLA在组合逻辑电路设计方面的应用,最后介绍基于Verilog HDL的半导体存储器的设计。
第10章可编程逻辑器件,介绍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的基本原理、电路结构和编程 方法。
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基于Verilog HDL的门电路、触发器、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存储器和数字系统设计的实例,供读者参考。每个设计实例都经过了EDA工具软件的编译和仿真,确保无误。
全书逻辑电路图尽可能采用国标GB4728.12—85(即国标标准IEC617—12),为了读者习惯,保留了国际和国内的惯用符号。
本书配有电子课件,可登录华信教育资源网www.hxedu.com.cn下载,并配有《数字电路学习指导与实验》辅导教材,可一并选用。
本书由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江国强和覃琴编著,如有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指正。
E-mail:hmjgq@gliet.edu.cn
地 址: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退休办(541004)
电 话:(0773)5601095,13977393225
编著者
作为一名正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道路上探索的学生,我手中的这本《数字逻辑电路基础(第2版)》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财富。在众多浩如烟母的电子技术书籍中,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吸引了我,并为我的学习之旅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非常人性化,字体大小适中,行距合理,阅读起来非常舒适。而且,它在内容编排上,遵循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让我能够非常顺畅地理解每一个知识点。我之前在接触数字逻辑电路的时候,常常会被那些复杂的逻辑符号和真值表弄得晕头转向,但这本书通过清晰的图解和生动的实例,将这些概念一一梳理清楚。 我特别赞赏书中在讲解过程中,对不同逻辑运算的细致阐述,以及如何将这些基本运算组合成更复杂的逻辑功能。在学习到组合逻辑电路设计部分时,书中提供的多种设计方法和步骤,让我能够有条不紊地完成电路的设计和优化。 而且,这本书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堆砌,它还穿插了大量的例题和习题,并且提供了详细的解答。这对于我巩固学习成果,检验理解程度非常有帮助。通过反复练习,我不仅加深了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还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让我学会了数字逻辑电路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严谨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它让我看到了数字世界背后隐藏的精妙规律,也让我对未来在电子工程领域的深入学习充满了信心。
评分一本沉甸甸的书,捧在手里就感觉分量十足,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没有花哨的插图,就是认认真真地呈现了书名和作者信息,这一点我非常喜欢。我之前在学习过程中,一直对数字电路的理论部分感到有些模糊,尤其是在理解一些抽象概念的时候,常常会遇到瓶颈。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为我扫清了不少障碍。 它的内容组织逻辑非常清晰,从最基础的二进制数和逻辑门开始,循序渐进地讲解,不会让你感到突兀。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每一个概念的解释,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初学者的思维方式,总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辅以大量的图例和例子,将复杂的概念剖析得明明白白。我印象深刻的是,在讲到时序逻辑电路的时候,书中的讲解方式让我第一次真正理解了触发器的工作原理,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能够理解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而且,书中的习题设置也非常有针对性,既有巩固基础概念的选择题和填空题,也有需要动脑筋的计算题和设计题。我尝试做了几道设计题,发现书中的思路和方法对我非常有启发。它不仅仅是让你做题,更重要的是引导你去思考,如何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电路设计中去。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会在讲解过程中穿插一些实际的应用场景,让我能更直观地感受到数字逻辑电路的强大之处,以及它们是如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的。比如,在讲解组合逻辑电路时,作者会提到如何用逻辑门实现简单的算术运算,这让我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非常扎实的教材,对于想要系统学习数字逻辑电路的读者来说,它无疑是一个绝佳的选择。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读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个人认为,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纸面上的文字,它更是为我在数字电路领域打下坚实基础的引路人。
评分手捧着这本《数字逻辑电路基础(第2版)》,一股知识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好奇与期待。作为一名初涉电子技术领域的学习者,我之前对数字逻辑的概念一直停留在模糊的想象中,直到我遇到了这本书,才仿佛看到了指引方向的灯塔。 书本的封面设计简洁而有力,没有多余的装饰,仅仅是书名本身就传递出一种专业和严谨的气息。翻开书页,我并没有感受到预期中的枯燥,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温和而引人入胜的讲解风格。作者似乎深谙初学者的学习心理,从最基础的二进制数和逻辑门电路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引导读者走进数字逻辑的殿堂。 我尤其被书中对每一个概念的解释方式所吸引。它不仅仅是提供枯燥的定义,而是通过大量的图例、表格和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逻辑运算变得生动具体。例如,在讲解与门、或门、非门等基本逻辑门时,书中会用生活中的例子来类比,让我能够非常直观地理解它们的“工作模式”。 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在讲解复杂电路设计时,并不是直接给出结论,而是循序渐进地展示设计思路和过程。这种“授人以渔”的方式,让我不仅仅学会了如何设计一个特定的电路,更重要的是掌握了设计数字逻辑电路的通用方法和思维方式。 这本书还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介绍完相关的理论知识后,书中往往会给出一些实际应用的案例,让我能够看到这些理论是如何在现实世界的电子设备中发挥作用的。这极大地激发了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让我对数字逻辑电路的应用前景充满了想象。 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它以其清晰的逻辑、生动的讲解和丰富的实践案例,为我打开了数字逻辑电路的大门,让我对这个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为我未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这本《数字逻辑电路基础(第2版)》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虽然我不是电子专业的学生,但在接触到这本书之前,对“数字逻辑”这个概念是完全陌生的。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吸引我的是它封面设计上那种严谨而又现代的感觉,没有过多的装饰,只有文字本身的魅力。 翻开书页,我发现它并没有像我之前想象的那样枯燥乏味,相反,作者用一种非常吸引人的方式来引导读者进入数字世界的奇妙旅程。我最欣赏的是书中那种层层递进的讲解方式,从最基本的概念入手,然后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电路结构和设计方法。 我尤其被书中对不同逻辑门以及它们组合起来如何实现复杂功能的阐释所打动。它不仅仅是罗列公式和定义,而是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清晰的图示,让抽象的逻辑关系变得可视化。例如,在讲解布尔代数的时候,书中提供了一些实际生活的类比,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那些看似抽象的逻辑运算是如何映射到现实世界的。 这本书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它不仅仅局限于“是什么”,更注重“为什么”。它会解释每一个概念背后的原理,以及为什么需要这样做。这种深入的讲解,让我对数字逻辑电路有了更透彻的理解,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真正理解其精髓。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的章节,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被解释得非常到位。书中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让我看到这些基础的逻辑模块是如何构建起我们日常接触到的各种数字设备。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让我开始从更“逻辑”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评分《数字逻辑电路基础(第2版)》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启蒙之作”。作为一名对电子工程领域充满好奇的业余爱好者,我常常觉得自己在尝试理解一些深奥的理论时,缺乏一个可靠的起点。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这样的需求。 它的内容编写,简直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耐心地引导着一个完全的初学者。我最欣赏的是,它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大量的专业术语和公式,而是从最基础的二进制概念和逻辑门开始,用一种非常易于理解的方式来介绍。 书中大量的图示和表格,是我学习过程中最好的帮手。它们将抽象的逻辑关系具象化,让我能够直观地看到不同逻辑门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是如何相互配合的。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在讲解卡诺图化简的时候,书中提供了多种化简的技巧和步骤,并配以大量的例题,让我很快就掌握了这种重要的简化方法。 而且,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它还会适当地引入一些实际的应用案例,比如在讲解触发器的时候,会提及D触发器、JK触发器在计数器和移位寄存器中的应用。这让我看到了理论知识的实用性,也激发了我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教会你“如何做”,更重要的是教会你“为什么这样做”。通过对基本原理的深入剖析,它培养了我的逻辑思维能力,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字电路的设计。这本书为我打开了数字逻辑电路的大门,让我觉得这个领域虽然复杂,但并非遥不可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