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元代个汉人状元:张起岩
:28.00元
作者:薛祥生
出版社:济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548824350
字数:
页码:14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官高一品,名满天下。不论是散文、诗歌、史笔还是书法,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赢得了世人的敬重。云横华峰家何在,烟笼绣水墓不存。张起岩身后凄凉,连他的住宅、坟墓现在何处,也没人能说清楚,实在令人惋惜。
《元代**个汉人状元:张起岩》为元代汉人状元张起岩的传记,讲述了张起岩生平事迹。
目录
一 张起岩的降生与家世
1.张起岩降生的诸多吉兆
2.先尚武后习文的家世
二 张起岩青少年时期的“鸿爪雪泥”
1.幼从其父学
2.流寓东平、益都境
3.百里负米
三 以察举为福山县学教谕
1.张起岩如何以察举为福山县学教谕的
2.若得张教谕为真县尹吾属何患焉
3.政成,迁安丘
四 元代个汉人状元
1.元仁宗开科取士
2.济南等路乡贡进士名
3.元代个汉人状元
4.除同知登州事特旨改集贤修撰
5.散文创作已臻成熟
五 勇斗权相的监察御史
1.自当与李思明反对杨廷玉贪腐的斗争
2.倒刺沙对贪官的袒护与对台臣的迫害
3.张起岩勇斗权相大获全胜
4.尝试改革国子监积分贡士法
5.张起岩为母居丧期间的散文写作
六 元文宗“亲郊”的大礼使
1.张起岩何时“丁外艰”?
2.元文宗“亲郊”的大礼使
3.在非常时期以非常手段处理国事
七 由御史中丞到翰林学士承旨
1.翰苑、省台指顾问
2.挥毫千章,雅思万古
3.真定治水,金陵治吏
八 编修辽金宋三史的总裁官
1.编修“三史”是朝野的共同愿望
2.辽金宋三史的编修概况
3.张起岩对编修三史的贡献
九 张起岩笔下的道教宫观
1.老子降生地的天静宫
2.与舜祠合为一体的迎祥宫
3.海上名山——劳山聚仙宫
十 张起岩诗文综述
1.张起岩现存散文概况
2.张起岩的诗歌
十一 补话张起岩与“四文公祠”
1.张起岩与刘敏中
2.张起岩与张养浩
3.张起岩与章丘
附录
一、欧阳玄:《元封秘书少监累赠中奉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省参知
政事护军追封齐郡公张公先世碑》
二、宋濂等撰《元史·张起岩传》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元代个汉人状元:张起岩》:
冉说“流寓益都”。
这里所说的益都指益都路而不是益都县,它下辖六县八州,州领十五县,地域非常辽阔。当时,它又是宣靖王府所在地,也是北方的一个政治文化中心,地位丝毫不亚于济南,但有关张起岩的记载同样非常稀缺。所可知者仅有两点:一是他曾从国子司业张临受业,另一是他同前益都县教谕王汝明的交往。
张临字慎与,邹平人。他曾读书长白山中,淹贯经史,学者称之为长白先生,是当时山东地区文化名人。元明善称其为“处士”,张养浩谓之“国子司业”,杨维桢说他“至元间由丘园官至祭酒”,而他自己则谦称“为司业,贰上庠,仅半载”,可见他任过“国子司业”无疑。张临善为文,张养浩《重修会波楼记》中说:“往年,官转运者尝一增葺,今国子司业张先生临为记其成。”因其声望颇高,远近闻名,故学子们千里负笈相从,状元张起岩、中丞张朴、大参张诚李宪等凡数十人,都是他的学生(《山东通志》卷二十八之二)。张起岩之所以能成为名士,肯定同他师从名师张临有关,可惜具体情况不得而知了。
后来,张起岩参加乡试,主考官正是张临,这是后话,就留到后边去讲了。
张起岩不仅注重拜名士为师,还善于和不同层级的文化人结交,切磋技艺,培植社会声望,和王汝明的交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王汝明字彦昭,世为东莞人。父亲王元英,山东淮南行省都事。其兄王汝弼,山东宣慰司奏差,改集贤院掾、除从事郎济南录事,晋升为承事郎沾化县尹。而“王汝明彦昭,尝为益都县教谕,温厚而文,间游戏翰墨,作山水,有古澹平远趣。起岩得从游”(张起岩《沾化尹王公墓志铭》),结为文友。后来,张起岩“试校官,具书为贽”,拜谒王汝弼,并得到王汝弼力荐,恐怕离不开王汝明的帮助。至于得到王汝弼力荐的具体情况,也留到后边去说了。
3.百里负米前边说过,张起岩的祖父为官清廉,不治产业,而又乐善好施,“每倾己赈人,己匮不悔,人负不尤”,“家无宿储”,所以张范就不能不“深自贬损,赢以为养”,靠自己节衣缩食,以供养父母。王汝弼荐起岩时也说他“贫而力学”,可见张起岩青少年时期生活的艰难困苦。为减轻父母的家庭经济负担,张起岩不得不“下帷教授”,靠教授启蒙儿童挣点“束惰”以维持自己的生活和贴补家用。《元史·张起岩传》是这样说的:(起岩)性孝友,少处穷约,下帷教授,躬致米百里外,以养父母;抚弟如石,教之宦学,无不备至。
《孔子家语·致思篇》说:子路尝日,昔者由也事二亲之时,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张起岩青年时期,“下帷教授”,“躬致米百里外”奉养双亲,可与昔贤媲美了。
孟子说:“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意思是说,仕本为行道,而亦有家贫亲老,但为禄而仕者。张起岩“少处穷约”,具有强烈的亲老家贫、为禄而仕的愿望,他的《白羊铺书事》诗,集中地表达出他这一愿望。明代陶安说:益都城北三十里有邮亭,名日白羊铺。壁间有石刻梦臣学士诗一首,乃至大辛亥(元武宗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未第时所作。
……
序言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在于它将宏大的历史背景与一位具体人物的命运巧妙地结合起来。我之前对元代历史的了解,更多的是停留在政治格局、民族关系这些大框架上,而《元代汉人状元:张起岩》这本书,则像是给我打开了一扇小窗,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时代普通汉族知识分子是如何在生存与发展之间寻找平衡的。书中对张起岩所处的社会环境的描绘,不仅仅是关于他的仕途,更涉及到他所参与的文化活动,他与当时其他士人的交往,以及他对当时社会思潮的看法。我感觉到作者在研究的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并且能够将这些零散的信息,巧妙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而生动的故事。这本书让我对“状元”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个荣誉称号,更代表着一个汉族士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以及其背后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承担的责任。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整体感受,可以用“沉浸式”来形容。在阅读《元代汉人状元:张起岩》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忘记自己只是一个旁观者,仿佛身临其境地置身于那个时代,与张起岩一同经历他的人生起伏。书中的文字流畅且富有画面感,无论是对当时城市风貌的描绘,还是对宫廷内部氛围的刻画,都显得十分生动。我尤其喜欢作者在讲述张起岩的学术成就时,那种既不失严谨又不乏趣味性的笔触。它让我了解到,即使在那个被视为“外族”统治的时代,汉族的学术传统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并且能够孕育出像张起岩这样的杰出人才。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历史文献背后鲜活的人物,也让我对元代汉族士人的精神世界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它不是一本枯燥的学术报告,而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人物传记,也是一扇了解那个时代社会文化的重要窗口。
评分我一直觉得,历史人物的塑造,最怕的就是流于脸谱化和空洞的赞美。而《元代汉人状元:张起岩》这本书,从我个人的阅读体验来说,至少在叙事上,给予了我很大的惊喜。它没有简单地将张起岩塑造成一个完美的道德楷模,也没有仅仅罗列他取得的功名。相反,我从中感受到的是一种对历史人物“人”的还原。在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看到那个时代社会各方面的缩影,看到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给一个有才华的个体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书中所描绘的朝堂上的暗流涌动,士人之间的学术争鸣,以及科举制度在异族统治下的运作方式,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张起岩内心世界的探索,以及他所面临的政治压力和个人抉择。这种细致入微的刻画,让张起岩这个人物变得立体而真实,不再是一个冰冷的历史符号,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的鲜活个体。它让我看到了历史人物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坚守。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真是让我眼前一亮。作为一个对明清时期历史文化特别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觉得元代的历史,尤其是汉族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常常被大众所忽略。而当我在书店偶然翻开《元代汉人状元:张起岩》时,一种强烈的预感告诉我,这可能是一本填补我认知识界空白的著作。我迫不及待地翻阅了目录,看到里面详细地梳理了张起岩的人生轨迹,从他寒窗苦读的少年时代,到金榜题名、步入仕途的辉煌,再到他在那个动荡时代如何凭借才华和智慧游走于不同势力之间,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故事。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在那个由蒙古统治的时代,一个汉族士人如何在这种复杂而充满挑战的环境中,保持自己的文化身份和学术追求,甚至达到人生巅峰。这本书的书名就充满了故事性,仿佛一张穿越时空的门票,邀请我去探索一位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的传奇一生。对于我这样的读者来说,能够通过一本书去了解一个被历史烟尘掩盖的人物,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我看来,不仅仅在于它讲述了一个关于张起岩的生平故事,更在于它所揭示的更深层次的文化意义。我从《元代汉人状元:张起岩》中,看到了汉文化在元代特殊历史背景下的韧性与传承。书中对张起岩作为状元的身份,以及他在元代官场中的表现,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这让我思考,一个汉族士人在异族统治下,如何能够保持自己的文化主体性,并在政治舞台上发挥作用,同时又能够为汉族文化的延续贡献力量。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张起岩的学术思想和文学成就的探讨,这让我看到,即使在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依然可以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元代历史,也让我对“状元”这个群体有了更丰富的认识,他们不仅仅是科举制度下的佼佼者,更是那个时代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