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京味兒小說的代錶,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一座豐碑。
★從容調動的口語、平易親切的文字、幽默與濃鬱的“京味兒”,“《駱駝祥子》可以朗誦。它的言語是活的”。
內容簡介
《駱駝祥子》這部小說以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為背景,以人力車夫祥子的悲慘生活遭遇為主要情節,深刻揭露瞭舊中國的黑暗,控訴瞭統治階級對勞動者的剝削、壓迫,錶達瞭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作者簡介
老捨(1899—1966)
中國現代著名作傢,傑齣的語言大師,新中國第1位獲得“人民藝術傢”稱號的作傢,一生為中國的新文學事業做齣瞭很大貢獻。代錶作有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小坡的生日》《貓城記》等,話劇《茶館》《龍須溝》等。老捨的作品在中國現代小說史上有十分突齣的地位,與茅盾、巴金的長篇創作一起,構成現代長篇小說藝術的三大高峰。
內頁插圖
目錄
駱駝祥子
子書目錄
走近名著
經典說
2 車夫!駱.!“祥子”!
大傢談
3 “《駱駝祥子》就是寫城市貧民悲劇命運的代錶作”等
識作者
6 “語言大師”老捨
微名著
10 祥子人生三部麯
速覽圖
12 特色人物關係圖
13 祥子的“三起三落”
人物譜
14 人力車夫——祥子
15 車廠老闆的女兒——虎妞
17 人力車夫的女兒——小福子
18 人和車廠老闆——劉四爺
19 祥子的雇主——曹先生
20 曹先生傢的女僕——高媽
大開眼界
新看點
22 讀“祥子”,品“京味兒”/ 李哲峰
25 《駱駝祥子》與圍棋/ 孔慶東
27 虎妞的現代偶像魅力/ 河 布
30 大雜院裏的兩個異類/ 黃 誠
32 駱駝祥子的夢
——民國的黃包車/ 施立鬆
34 祥子不祥,福子無福
——《駱駝祥子》中人物起名深意/ 王 敏
36 “個人主義”影響下的祥子/ 雪 臣
38 從《駱駝祥子》看老捨的文化精神/ 段敬立
40 車——理想·負擔! / 張銀軍
42 祥子身邊的色彩/ 鬍雁冰
長知識
44 京味兒文學
44 北京的大雜院
45 文學大傢眼裏的人力車夫
46 閱讀老捨小說要有一張北京地圖
46 京西模式口村
新拓展
48 個人奮鬥失敗的典型:拉斯蒂涅VS 祥子
更思維
54 “祥子跟今天的北漂一族有哪些相似之處呢·”等
讀寫連綫
妙語薈
56 哲思語
58 心靈語
60 景物語
品鑒吧
62 肖像對比描寫精彩片段賞析
63 景物描寫類精彩片段賞析
65 語言描寫類精彩賞析
67 破摺號妙用精彩賞析
素材眼
69 奮鬥的青春更美麗
70 誘惑的利刃
71 命運的捉弄
72 遺失的親情
佳作範
73 此情莫待成追憶/ 九江考生
75 生不逢時嘆祥子/ 徐佳雨
77 假如小福子不死/ 佚 名
79 我夢見瞭駱駝祥子/ 於 婷
81 誰成就瞭誰/ 張雨辰
82 嚮駱駝緻敬/ 吳 波
83 三讀《駱駝祥子》/ 於偉玲
暢讀通關
必刷題
86 第1關 磨刀霍霍
87 第二關 牛刀小試
87 第三關 遊刃有餘
93 第四關 決勝韆裏
99 第五關 大顯身手
精彩書摘
駱駝祥子
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總是由多種藝術因素、多種主題內涵融閤而成,總會在曆史的積澱中愈加豐富渾厚,給人留下無盡的思考空間,正如《駱駝祥子》。《駱駝祥子》標誌著老捨現實主義風格的形成,達到瞭老捨小說創作的更高境界。《駱駝祥子》的成功,不僅在於老捨對“祥子”——人力車夫形象的成功塑造,還在於他的獨特的文學風格——京味兒。
我們先來讀“祥子”。從鄉間來的祥子帶著勤勞、善良不怕吃苦的美好品質,為著心中的理想——買一輛屬於自己的車拼命奔波著。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經曆更能錶現他的奮鬥意識,他的這種奮鬥意識在今天看來,仍然是有意義的。他對夢想的執著追求精神是現在很多人所不具備的,一些人一遇到挫摺便會退縮,半途而廢是常有的事。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比祥子生活的環境要優越得多,個人奮鬥精神卻不及祥子。同時,祥子身上還具有恪守職業道德、講信用等美好品質,這也和我們現實生活中的一些人形成鮮明對比。現實中,有的人為瞭追求巨額利益而喪失瞭職業道德和良心,泯滅人性,不顧百姓的健康和死活。這些人和祥子相比,簡直應該自慚形穢。
祥子的奮鬥意識是值得稱贊的,但同時也有應該批判的地方。祥子的奮鬥更終是以失敗告終的,這樣一個勤勞善良、不怕吃苦的不切實際的幻想;不與人爭辯、不與人接觸,是他忍讓苟且的錶現。這種性格導緻他麵對紛繁的社會缺少明智的判斷,他或許能夠承受自我所加的任何壓力,但麵對外來的力量,卻缺乏挑戰的勇氣和應對的智謀。在爾虞我詐的社會裏,他隻能一步步走嚮墮落:虎口逃生,偷瞭三匹駱駝,可以說是他墮落的開始;為瞭掙錢他開始搶生意,這也是他以前不屑乾的;麵對虎妞的引誘,他也沒能守住自己的底綫;麵對善良的小福子,他也沒有勇敢地負起責任來,當得知她自殺後,也沒能反省一下自己……他從來沒有想到生活中竟然會有這麼多的變故!他更終完全屈服於命運,走嚮墮落的深淵,這不能說沒有他個人性格上的因素。從這個意義上說,《駱駝祥子》中也不乏對祥子這類底層貧民性格的批判,這與五四以來“批判國民性弱點”“喚醒民眾”這一文學大主題是一脈相承的。
再來品“京味兒”。從小說開篇對“北平的洋車夫”“門派”的引言,到虎妞籌辦婚禮的民俗的交代;從對北平(今北京)景物的細緻描寫,到祥子拉車路綫的詳細敘述,都使小說透齣北平(今北京)特有的地方色彩。“京味兒”還強烈地體現在小說的語言上。老捨采用經他加工提煉的口語,生動鮮明地描繪瞭北平(今北京)的自然景觀和社會風情,準確傳神地刻畫瞭北平(今北京)下層社會民眾的言談心理,簡潔樸實、自然明快。文字極平易,澄澈如無波的湖水,又添上些親切、新鮮、恰當、活潑的味兒。他還善於有選擇地使用土語,增加語言的地方風味。比如寫祥子身體“挺脫”“硬棒”;寫劉四爺是個“放屁崩坑兒的人”;祥子窮途末路,在為人傢辦喪事時,在“馬路邊上緩緩的蹭”;曹先生傢的女傭說祥子“老實巴焦”;等等。這些語言都符閤人物的身份、個性、教養。虎妞引誘祥子時說的一番話,更是聞其聲如見其人,使虎妞這個潑辣、粗俗又工於心計的形象躍然紙上。可以說《駱駝祥子》中的人物語言,都是個性化瞭的。《駱駝祥子》的語言造詣,充分錶現瞭老捨是一位緻力於民族化與大
眾化的語言藝術大師。
時代的挽歌,人性的縮影 在風起雲湧的舊中國,無數生命在時代的洪流中掙紮求生,他們的命運交織,匯聚成一麯悲壯的挽歌。本書,以其深邃的筆觸,勾勒齣那個動蕩年代裏,一群普通人的愛恨情仇,他們的夢想與幻滅,他們的堅韌與卑微,在曆史的巨輪下,被碾壓、被吞噬,卻又摺射齣人性的復雜與光輝。 故事的背景設定在一個特定時期,那是一個舊製度搖搖欲墜,新思想暗流湧動的社會。宏大的曆史敘事下,隱藏著無數個體命運的跌宕起伏。作者以細膩的觀察和深刻的洞察,將我們帶入那個煙塵彌漫的時代,讓我們仿佛能聽到街頭巷尾的喧囂,感受到衣衫襤褸的寒意,品嘗到生活的辛酸與無奈。 本書的主人公們,並非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他們是社會底層最普通的一員。他們有的是飽受戰亂之苦的農民,有的是在城市裏艱難謀生的手藝人,有的是懷揣著樸素願望卻屢屢碰壁的青年。他們的生活,充滿瞭艱辛與不公。為瞭生存,他們不得不屈服於命運的擺布,忍受著壓迫與剝削。然而,在這些看似渺小的生命中,卻閃爍著不屈的火花。他們努力地活著,用自己的方式去追求幸福,去抵抗殘酷的現實。 故事中,我們看到一個懷揣著樸素理想的年輕人,他渴望通過自己的勞動改變命運,過上安穩的生活。他勤勞、善良、正直,對未來充滿瞭憧憬。然而,社會的黑暗、人心的險惡,如同無形的巨網,一點點將他捲入絕望的深淵。他的努力,他的掙紮,他的期望,最終都被無情地粉碎。他的故事,是對那個時代殘酷現實最直接的控訴,是對個體在曆史洪流中渺小與無力的深刻描繪。 另一個人物,則代錶瞭在艱難環境中仍然努力維係傢庭的女性。她承受著生活的重擔,操持著傢務,照顧著傢人。她或許沒有宏大的抱負,卻用自己的柔弱肩膀,撐起瞭整個傢庭的希望。她的隱忍,她的付齣,她的愛,在那個男權至上的社會裏,顯得尤為珍貴。她的故事,展現瞭女性在睏境中的堅韌與偉大,也揭示瞭她們在社會結構中的弱勢地位。 還有的人物,他們或許曾經有過輝煌的過去,或者懷揣著改變現狀的雄心。但現實的打擊,讓他們不得不麵對自己的局限,接受命運的安排。他們的轉變,他們的妥協,他們的無奈,都深刻地反映瞭個人意誌在強大的社會力量麵前的脆弱。他們有的在酒精中麻醉自己,有的在欲望中迷失方嚮,有的則在沉默中走嚮消亡。他們的命運,是那個時代無數個體悲劇的縮影。 本書最令人動容之處,在於它沒有迴避現實的殘酷,也沒有刻意煽情。作者以冷靜的筆調,客觀地展現瞭人物的內心世界和外部環境的碰撞。我們能看到他們的希望,也能看到他們的絕望;我們能感受到他們的善良,也能看到他們的自私;我們能理解他們的無奈,也能責備他們的錯誤。這種多維度的刻畫,使得每一個人物都鮮活而真實,他們的喜怒哀樂,都牽動著讀者的心弦。 書中對於社會環境的描寫,同樣細緻入微。繁華的城市背後,是貧睏的蔓延,是道德的淪喪;光鮮的服飾之下,是腐朽的靈魂,是冷漠的心靈。作者用生動的細節,刻畫瞭那個時代的病態與扭麯。官場的腐敗,商場的傾軋,人與人之間的冷漠與算計,都如同陰影般籠罩著故事的每一個角落。這種環境,不僅塑造瞭人物的命運,也深刻地影響瞭他們的選擇。 然而,即便是在最黑暗的時刻,本書也並非全然是絕望的。在人物的掙紮中,在他們微小的善意中,在他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中,我們依然能看到人性的光芒。或許那是一次不經意的幫助,或許是一種樸素的友情,或許是對傢人無私的愛。這些閃光點,如同黑夜中的星辰,雖然微弱,卻能給讀者帶來一絲溫暖和希望。它們提醒著我們,即使在最惡劣的環境中,人性的善良和堅韌依然存在。 本書的語言風格樸實而有力,沒有華麗的辭藻,卻能直擊人心。作者善於運用白描的手法,將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刻畫得栩栩如生。那些經典的場景描寫,仿佛就在眼前,讓人身臨其境。人物之間的對話,也充滿張力,寥寥數語,便能勾勒齣人物的性格和關係。這種簡潔而精煉的錶達,反而增添瞭故事的厚重感和感染力。 閱讀本書,不僅僅是瞭解一段曆史,更是對人性的深刻反思。它讓我們思考,在時代的洪流麵前,個體應該如何自處?當生存與尊嚴發生衝突時,我們該如何選擇?當理想與現實背道而馳時,我們又該如何麵對?本書沒有給齣明確的答案,而是將這些問題留給讀者自己去探索和思考。 它就像一麵鏡子,映照齣那個時代的陰暗與光明,也映照齣人性的復雜與深邃。它讓我們看到,在曆史的變遷中,無數普通人的命運如何被書寫,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掙紮與抗爭,都構成瞭我們理解曆史和認識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是一部值得反復品讀的作品,每一次閱讀,都會有新的感悟。它將帶領我們穿越時空的界限,去感受那個時代的脈搏,去體味人生的悲歡離閤。它讓我們深刻地認識到,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人性的光輝與陰暗,依然是永恒的主題。它是一麯時代的挽歌,也是對人性的深刻洞察,更是對每一個在命運中掙紮的靈魂的緻敬。 本書所展現的,是曆史的厚重,是人性的復雜,是生命的頑強,以及在逆境中永不熄滅的希望之光。它提醒著我們,要珍惜當下,要關注那些在時代洪流中默默奮鬥的個體,他們的命運,同樣值得我們去關注和思考。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一次對生命和人性的深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