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精编:古书疑义举例·国故论衡·饮冰室合集

李敖精编:古书疑义举例·国故论衡·饮冰室合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敖 编
图书标签:
  • 李敖
  • 古籍
  • 国学
  • 历史
  • 文化
  • 疑义
  • 论衡
  • 饮冰室
  • 思想
  • 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天津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52804331
版次:1
商品编码:12106372
品牌:读品联合(TASTEFUL READING)
包装:精装
丛书名: 李敖主编国学精要3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了解中国文化精华,从阅读这套书开始!
200部国学经典名著,30卷全部囊括!
李敖耗时多年亲自点评批注!
人生必读经典,书架必藏良品!

“李敖主编国学精要”系列丛书由自称“五十年来,五百年内中国白话文写得好”的国学大师李敖主编,全书共30卷,遴选了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200部古籍经典名著,从先秦至晚清,哲学、宗教、历史、文学、科学、艺术……几乎囊括了国学的全部精华。有了这部巨著,你可以上下古今,把千年精华尽收眼底;你可以纵横左右,把多样遗产罗列手边;你可以从古典中寻新义,从旧籍里找时潮;从深入浅出的文字里,了解古代的中国和现代的中国。


内容简介

“李敖主编国学精要3”选录俞樾的《古书疑义举例》、章炳麟的《国故论衡》和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古书疑义举例》共七卷,把古书疑义分类写成八十八条,用科学方法,使人们知道如何认识古书。刘师培说此书“发古今未有之奇”,影响深远。《国故论衡》是章太炎重要的国学著作,分小学、文学、诸子学三卷,系统论述文字音韵学、文学、文献学、周秦诸子学、经学及佛道之学等,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饮冰室合集》是梁启超的著作集,也是研究近代中国政治、思想、文化的重要材料。

作者简介

李敖(1935.4.25—)

字敖之,祖籍吉林省扶余县人,台湾作家、中国近代史学者、文化学者、历史学家、作家、时事批评家。台湾无党派人士,曾任台湾“立法委员”(又称民意代表)。其人意志如铁、斗志昂扬,活力无限,“以玩世来醒世,用骂世而救世”。因其文笔犀利,批判色彩浓厚,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故自诩为“中国白话文之一的人”,亦被西方传媒追捧为“中国近代杰出的批评家”。著有《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话说》《红色11》《上山·上山·爱》等100多本著作。


目录

古书疑义举例

导读?/?002

序?/?003

【一】

上下文异字同义例?/?004

上下文同字异义例?/?006

倒句例?/?007

倒序例?/?008

错综成文例?/?009

参互见义例?/?011

两事连类而并称例?/?012

两义传疑而并存例?/?012

两语似平而实侧例?/?014

两句似异而实同例?/?015

以重言释一言例?/?017

以一字作两读例?/?018

倒文协韵例?/?019

变文协韵例?/?020

【二】

古人行文不嫌疏略例?/?021

古人行文不避繁复例?/?022

语急例?/?024

语缓例?/?024

一人之辞而加曰字例?/?025

两人之辞而省曰字例?/?027

文具于前而略于后例?/?028

文没于前而见于后例?/?030

蒙上文而省例?/?032

探下文而省例?/?033

举此以见彼例?/?033

因此以及彼例?/?035

【三】

古书传述亦有异同例?/?037

古人引书每有增减例?/?039

称谓例?/?041

寓名例?/?042

以大名冠小名例?/?043

以大名代小名例?/?044

以小名代大名例?/?045

以双声叠韵字代本字例?/?046

以读若字代本字例?/?047

美恶同辞例?/?049

高下相形例?/?050

叙论并行例?/?051

实字活用例?/?052

【四】

语词叠用例?/?054

语词复用例?/?056

句中用虚字例?/?057

上下文变换虚字例?/?058

反言省乎字例?/?060

助语用不字例?/?061

也邪通用例?/?063

虽唯通用例?/?064

句尾用故字例?/?065

句首用焉字例?/?066

古书发端之词例?/?067

古书连及之词例?/?068

【五】

两字义同而衍例?/?071

两字形似而衍例?/?073

涉上下文而衍例?/?074

涉注文而衍例?/?075

涉注文而误例?/?077

以注说改正文例?/?077

以旁记字入正文例?/?078

因误衍而误删例?/?080

因误衍而误倒例?/?081

因误夺而误补例?/?081

因误字而误改例?/?082

一字误为二字例?/?083

二字误为一字例?/?084

重文作=画而致误例?/?086

重文不省而致误例?/?086

阙字作空围而致误例?/?087

本无阙文而误加空围例?/?087

【六】

上下两句互误例?/?089

上下两句易置例?/?092

字以两句相连而误叠例?/?094

字因两句相连而误脱例?/?095

字句错乱例?/?097

简策错乱例?/?101


【七】

不识古字而误改例?/?105

不达古语而误解例?/?108

两字一义而误解例?/?112

两字对文而误解例?/?115

文随义变而加偏旁例?/?116

字因上下相涉而加偏旁例?/?117

两字平列而误倒例?/?118

两文疑复而误删例?/?119

据他书而误改例?/?119

据他书而误解例?/?120

分章错误例?/?121

分篇错误例?/?122

误读夫字例?/?123

误增不字例?/?123

国故论衡

导读?/?128

国故论衡赞?/?129

国故论衡(上)?/?132

小学略说?/?132

成均图?/?137

音理论?/?148

二十三部音准?/?151

一字重音说?/?160

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161

古双声说?/?164

语言缘起说?/?167

转注假借说?/?172

理惑论?/?179

正言论?/?181

国故论衡(中)?/?184

文学总略?/?184

原经?/?192

明解故(上)?/?205

明解故(下)?/?212

论式?/?220

辨诗?/?225

正赍送?/?234

国故论衡(下)?/?242

原学?/?242

原儒?/?245

原道(上)?/?248

原道(中)?/?253

原道(下)?/?255

原名?/?258

明见?/?265

辨性(上)?/?275

辨性(下)?/?283

饮冰室合集

导读?/?290

学术

论学术之势力左右世界?/?291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298

总论?/?298

胚胎时代?/?302

全盛时代?/?309

儒学统一时代?/?340

老学时代?/?358

佛学时代?/?365

泰西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381

总论希腊学术?/?381

希腊哲学胚胎时代?/?383

读《春秋》界说?/?389

读《孟子》界说?/?392

《史记·货殖列传》今义?/?397

学说

霍布士学案?/?409

斯片挪莎学案?/?416

卢梭学案?/?418

近世文明初祖倍根、笛卡儿之学说?/?433

天演学初祖达尔文之学说及其略?/?445

法理学大家孟德斯鸠之学说?/?452

乐利主义泰斗边沁之学说?/?464

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482

亚里士多德之政治学说?/?491

生计学(即平准学)学说沿革小史?/?502

格致学沿革考略?/?542

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学说?/?554


精彩书摘

《史记·货殖列传》今义

西士讲富国学,倡论日益盛,持义日益精,皆合地球万国土地、人民、物产而以比例、公理盈虚消息之。彼族之富强,洵有由哉,然导其先河,乃自希腊。昔贤肇阐义奥,泝逮輓近,乃更光大,虽曰新学,抑亦古谊也。蒙昔读《管子·轻重篇》、《史记·货殖传》,私谓与西士所论,有若合符,苟昌明其义而申理其业,中国商务可以起衰。前哲精意,千年湮没,致可悼也,作今义。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輓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启超谨按:《老子》所言,上古之俗也。中国旧论,每崇古而贱今。西人则不然,以谓愈上古则愈蛮野,愈輓近则愈文明,此实孔子三世之大义也。三世之例,由据乱而升平、而太平,主渐进。所谓邻国相望而老死不相往来者,上古道路未通,所至闭塞,一林之障,一川之隔,则其势不能相通,于是沟然画为一国,故上古之国最多。今中国边地之土司,南洋、非洲之酋长,犹仿佛是俗。是俗盛行,则必一州一县之内,古之所谓一国者,其幅员不过与今日一州县相等。百物皆备然后可。然地力土宜,实难齐一,是以山人乏渔,泽人乏木,农有余粟,女有余布,操作之人甚劳,而所获乐利甚寡,遇有旱干水溢,更复无自振救。不相往来,其敝乃极于此。《佐治刍言》云:譬之英国,诺东北兰达、尔喊两省则产煤,迷德塞、根德、诺佛色、佛克等省则产五谷,哥奴瓦省则产铜锡,若非彼此互易,则采煤者既须兼顾饮食器用之事,不能专力开采,即产五谷之处,其人亦岂能专心树艺耶?又云:物产既可互易,则诺东北兰人欲得哥奴瓦省之铜锡,并根德等省之五谷,不啻取之本省中矣。由两义观之,则通商者,天地自然之理,人之所借以自存也。故言理财之学者,当并国之差别限界而无之。有差别有界限,斯已下矣;如各国有加重进口税以保护己商等事。若不相往来,又差别界限之下者也。《孟子》所谓“不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又曰“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皆深陈商学精义。太史公最达此义,故篇首直揭邪说而斥为涂民耳目。老氏自言法令者,将以愚民,非以明民,正涂民耳目之碻诂。以上古不得已之陋俗,而指为郅治之极,此言荧惑二千余岁。驯至今日,犹复以锁港谢客为务;强邻势胁,不得已而弛海禁,然曾不思相通之义,有来而无往,以至漏卮日甚一日,不宁惟是,各省道路梗塞,货钱不流,百里之遥,邈若异域,是岂直邻国而已;即所谓十八行省者,已不啻其几万亿国,是真能奉行老子之教者也!故史公作《传》,开宗即明此义,盖谓吾中国受病之所在,不清其本,则条流靡得而言也。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佚乐,而心矜夸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

启超谨按:言货殖而推本于耳目口体之欲者,何也?凡圣人之立教,哲王之立政,皆将以乐其民耳。《礼运》曰:“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大地百物之产,可以供生人利乐之用者,其界无有极,其力皆藏于地,待人然后发之。所发之地力愈进,则其自乐之界亦愈进;自乐之界既进,则其所发之地力,愈不得不进,二者相牵引而益上。故西人愈奢而国愈富,货之弃于地者愈少。故说以黜奢崇俭为美德,此正与《礼运》孔子之言相反也。朝鲜之人最俭,人持两钱,可以度日,而国卒以削亡。彼其人于两钱之外无所求,一日所操作,但求能易两钱则亦已矣。虽充其人与地之力,可以日致百钱或万钱,彼勿顾也,何也?已无所用之,而徒劳苦何为也?故尚俭之藏货于己,人尽知之;其为弃货于地,人罕察之。举国尚俭,则举国之地利日堙月塞,驯至穷蹙不可终日,东方诸国之瘠亡,盖以此也。故俭者亦上古不得已之陋俗,而老氏欲持此以坊民,非惟于势不行,抑于义不可。太史公谓“俗之渐民久矣”,而世之辟儒犹拾老氏之唾余,导民于苦,以塞地利,殆不率天下为野人不止也。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启超谨按:何谓因之?西人言种植者,必考某种植物含某种质,宜于某土;某地土性含某种质,宜于某物,然后各因而用之。苟不知血误用则败,知之而强易则劳,此因之第一义也。又如热力、电力、水力,皆天地自然之物,取不禁、用不竭,昔人惟不知因,乃弃之于无用耳。故因之之学,今日地球上方始萌芽,他日此学大行,地力所能养人之界,将增至无量数倍,故史公以为最善也。人力亦然。燕函粤鎛,各用所长。如英之曼支斯德专业纺纱织布,法之来恩专造丝货,德之波希米专造五色玻璃,瑞士之专造金练表,苟易其俗则不能良。又如有数事于此,以一人分数日任之,则成就必钝而窳;以数人分一日任之,则成就必速而良,此亦贵能因也,何能利导?如能自出新法制新器者,许其专利,设博览会、比较场、通转运、便邮寄之类是也。何谓教诲?设农学堂、矿学堂、工学堂、商学堂是也。何谓整齐?不能兴新利,惟取世界上旧有之利益,从而整顿之,厘剔其弊,如陶文毅、胡文忠之理盐改漕等政,皆是也。自善治财者视之,已为中下策矣。与之争者,不思藏富于民之义,徒欲朘民之脂膏以自肥。輓近之计臣,日日策书筹度者,大率皆与之争也。故西人于民生日用必需之物,必豁免其税以便民,中国则乘民之急而重征之,如盐政之类是也。亦有西人良法美意,为便民而起,而中国恃为助帑之计,行之而骚扰滋甚者,如今日之邮政之类是也。故大本一谬,则无适而可,公理之学之不可以不讲如是夫!

“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启超谨按:西人言富国学者,以农、矿、工、商分为四门。农者地面之物也,矿者地中之物也,工者取地面、地中之物而制成致用也,商者以制成致用之物流通于天下也。四者相需,缺一不可,与《史记》之言,若合符节。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启超谨按:原之大小,不以地为界,不以人为界,不以日为界,当以力为界。凡欲加力使大莫如机器。各种机器,农、矿、工之机器也。修通道路,利便转运,商之机器也。是故一亩所出,能养百人,则谓之饶;百亩所出,能养一人,则谓之鲜。一人耕能养百人,则谓之饶;百人耕能养一人,则谓之鲜。一日所作工,能给百日食,则谓之饶;百日所作工,能给一日食,则谓之鲜。是以用智愈多者,用力愈少,故曰“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李敖精编:古书疑义举例·国故论衡·饮冰室合集》:一部思想的盛宴,洞悉中华文化的经纬 在中国浩瀚的思想长河中,有那么一些著作,它们如同一座座灯塔,照亮了探索古籍疑难的道路,又如同一面面镜子,映照出民族精神的深邃。而《李敖精编:古书疑义举例·国故论衡·饮冰室合集》,正是这样一套汇聚了三部极具分量的思想巨著的精选本。它不仅仅是对三部原著的简单收录,更是李敖先生以其一贯的深刻洞察力、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独特的批判精神,为我们精心梳理、编纂而成的一份珍贵思想遗产。这套精编本,旨在带领读者跨越时空的阻隔,深入中国古代文化的腹地,领略其精妙之处,辨析其存疑之处,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文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一、《古书疑义举例》:拨开古籍迷雾,探寻文字原貌 《古书疑义举例》是中国古代文献学上的瑰宝,原作者段玉裁以其毕生心血,对众多古籍中的疑难字词、典故、语法进行了系统性的考证和辨析。李敖先生精选此书,并加以编订,无疑是看中了其在文字学、训诂学上的无与伦比的价值。阅读《古书疑义举例》,就像是拥有一把打开古籍密锁的金钥匙。书中收录的每一个“疑义”,都代表着一个曾经困扰无数读书人的难题。段玉裁先生以其渊博的学识和扎实的考据,旁征博引,层层剥茧,最终揭示了许多被误读、误解的字词的本义,纠正了流传已久的谬误。 例如,书中对许多通假字、借字、异体字的辨析,不仅恢复了文字的本来面貌,更是为理解古代文献的准确含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许多在后世看来理所当然的理解,在段玉裁先生的考证下,却可能被推翻,暴露出前人研究的局限性。李敖先生在编订过程中,必然会对段氏的考证进行审视和补充,或者是在他自己的研究基础上,对某些疑义提出更具启发性的解释。这使得《古书疑义举例》的部分,在保持原著严谨性的同时,又注入了李敖先生的时代思考,展现出一种跨越时空的学术对话。 通过《古书疑义举例》,我们得以窥见中国古代文字的演变轨迹,理解古人严谨的治学态度,更重要的是,学会一种审慎辨析、求真务实的治学方法。它不仅仅是为学者提供的工具书,对于任何一个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希望深入理解古籍的读者而言,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藏。李敖先生将其精编,更是将这份宝藏呈现给更广大的读者,让更多人有机会领略古人智慧的光芒。 二、《国故论衡》:批判性审视,重塑民族精神 《国故论衡》是中国近代以来思想史上的重要文献,梁启超以其“新民说”的理念,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系统性的反思和批判。他试图在保存民族文化精华的同时,剔除其腐朽落后的成分,为中国的现代化转型提供思想支撑。李敖先生精选并加以编订《国故论衡》,彰显了他对中国文化根源的深刻关切,以及他一贯的批判性思维。 李敖先生编订的《国故论衡》部分,不仅仅是忠实地呈现梁启超的论述,更可能是在此基础上,融入了他对中国“国故”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批判。他或许会着重选取梁启超思想中那些具有前瞻性、至今仍具现实意义的部分,例如对封建专制、等级制度的批判,对科学精神、民主思想的倡导。同时,他也可能对梁启超在某些问题上的局限性进行补充或纠正,例如,在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取舍上,李敖先生的立场往往更加鲜明和彻底,他会毫不留情地揭露那些阻碍社会进步的思想桎梏。 阅读《国故论衡》的这一部分,就是踏上一场与中国近代思想巨匠的深度对话。梁启超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所提出的问题,如民族危机、文化认同、现代化路径,至今仍在我们探讨的议题之中。李敖先生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将这些问题重新呈现,并可能辅以他自己对当下中国的解读,引导读者思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我们的“国故”。这部分内容,将激发读者对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的深刻反思,培养一种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精神。 三、《饮冰室合集》:思想的熔炉,激荡时代的波澜 《饮冰室合集》是梁启超思想的集大成者,它包含了梁启超先生在政治、哲学、文学、史学等多个领域的广泛论述。这部著作,犹如一个思想的熔炉,将梁启超在人生不同阶段的思考、探索、挣扎熔铸于一体,展现出一位伟大思想家如何在时代洪流中寻找方向,如何为民族的复兴而奔走呼号。 李敖先生精编《饮冰室合集》,意在撷取其中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梁启超思想精髓的部分。这可能包括他对政治制度的激进设想,他对教育的深刻见解,他对文学革命的推动,以及他对世界格局的敏锐洞察。李敖先生的编订,并非简单的罗列,而是会根据自己的思想体系和批判视角,对梁启超的论述进行筛选、组合,甚至会添加他自己的评论和导读。 这部分内容,将带领读者走进一个思想的万花筒。我们可以看到梁启超如何从一个维新派的鼓吹者,一步步走向更加激进的革命立场,又如何在辛亥革命后,反思革命的得失,探索更温和的政治改良之路。他的文字,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深沉内敛,充满了个人情感和时代烙印。李敖先生通过精编,能够准确地捕捉到梁启超思想中那些最具价值、最值得我们借鉴的部分,并将其提炼出来,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领略到梁启超思想的博大精深。 《饮冰室合集》的精编本,不仅是梁启超思想的展示,更是李敖先生对梁启超思想的一种对话和评价。读者在阅读中,不仅能理解梁启超的思想,更能感受到李敖先生独特的视角和批判精神,这使得整套精编本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层次和解读空间。 《李敖精编:古书疑义举例·国故论衡·饮冰室合集》:一部融汇古今、贯通中西的思想盛宴 总而言之,《李敖精编:古书疑义举例·国故论衡·饮冰室合集》是一部集学术考据、思想批判、时代反思于一体的重量级著作。它通过对三部极具影响力的文献的精心编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多维度、深层次地理解中国文化和思想的窗口。 《古书疑义举例》让我们回归文字的本源,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审视古籍;《国故论衡》引导我们批判性地继承传统,在古老文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饮冰室合集》则让我们置身于近代思想的洪流,感受一位伟大思想家为国家民族的命运而呕心沥血的探索。 李敖先生以其一贯的智慧和魄力,将这三部著作融为一体,并非简单的堆砌,而是经过了深刻的理解和精心的裁剪,使得三部作品之间能够产生思想的共鸣和碰撞。这套精编本,不仅是对中国古代文献学、近代思想史的一次系统梳理,更是对当下读者的一种思想启迪。它鼓励我们保持好奇心,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在中华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找到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智慧和方向。 阅读这套精编本,将是一次思想的洗礼,一次精神的提升。它将帮助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看清文化的经纬,从而以更加清醒的头脑,更加坚定的步伐,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这是一场不容错过的思想盛宴,一次与伟大的思想家们的深度对话。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拿到这套书,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它的厚重感,不仅仅是纸张的堆叠,更是思想的沉甸甸。李敖先生的名字本身就自带一种凛冽的锋芒,我一直对他的才思敏捷、辨析入里印象深刻,而这套书,似乎是把他的精华提炼出来,让我得以一次性领略。翻开《古书疑义举例》,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字词,在李敖先生的笔下却变成了打开历史真相的钥匙。他并不是简单地考据,而是在字里行间挖掘出古人当时的真实想法、社会背景,甚至是一些被历史洪流淹没的细枝末节。我尤其喜欢他那种“不信邪”的精神,对那些被奉为圭臬的论断,总能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去质疑,然后层层剥茧,找出其内在的逻辑漏洞或是事实偏差。这种批判性的阅读体验,让我感觉自己也在跟着他一起思考,一起拨乱反正,受益匪浅。

评分

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我对历史和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常常苦于缺乏系统性的指导和深入的解读。这套精编本正好填补了我的这种需求。李敖先生的文字,总有一种直击本质的犀利,他不会用晦涩的语言去故弄玄虚,而是用清晰、有力的逻辑去剖析问题。无论是对古籍的细致考证,还是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刻反思,亦或是对社会现实的鞭辟入里,都展现了他非凡的洞察力。我喜欢他那种敢于挑战权威,不畏流俗的学术态度,这对于我们这些后辈学习者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启示。这套书,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茫然的旁观者,而是被邀请进入了一场精彩的思想辩论,从中汲取养分,提升自我。

评分

《饮冰室合集》带给我一种完全不同的阅读感受。梁启超先生的文字,我一直觉得有一种温润如玉的气质,即使在探讨严肃的问题时,也带着一种温和的力量。这部分的内容,仿佛带我穿越回了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感受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忧国忧民、探索救亡图存之路的艰辛。梁先生的文字,既有时代的宏大叙事,又不乏细腻的个人情感。他对于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对于社会变革的呼唤,那种拳拳之心,读来令人动容。我特别喜欢他那种在困境中寻找希望,在迷茫中坚持理想的笔触。即使隔着时空的距离,我依然能感受到他文字中传递出的那种精神力量,激励着我去思考,去承担。

评分

这套精编本,最让我惊喜的是它的整合性。将李敖先生不同时期、不同主题的文章汇集在一起,仿佛是一幅完整的知识版图,让我能更清晰地看到他思想发展的脉络和不同侧面的光彩。有时候,他在《古书疑义举例》中提出的某个质疑,在《国故论衡》中会被进一步深化,而在《饮冰室合集》的时代背景下,你又能理解他为什么会对某些传统观念产生如此尖锐的批评。这种跨文体的阅读,让原本可能有些孤立的论点,串联成了更具说服力的整体。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一篇篇独立的文章,而是在跟随一位智者的脚步,经历一场思想的旅程,从历史的细节到宏观的文化审视,再到时代精神的呼唤,层层递进,引人入胜。

评分

《国故论衡》这部分,简直是一场思想的盛宴。李敖先生在这部分展现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刻的理解,但更重要的是,他并没有止步于赞美和传承,而是用一种极为犀利的眼光去审视其中的糟粕与精华。我最欣赏的是他对“国故”的重新定义,不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活生生的、能够与现代社会对话的思想财富。他对于中国古代哲学、历史、文学的解读,常常出人意料,却又合乎情理。他会大胆地指出那些被过度神化的部分,也会发掘被忽视的闪光点。阅读时,我常常会停下来,反复咀嚼他的观点,思考他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这种思考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智力上的锻炼,让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引发了我对自己所处时代的一些思考。

评分

东西收到,印刷的还可以,比较满意

评分

很好哦。送货也很快。好评

评分

很好,很好,这个价格值。

评分

还可以。发货很快。好评

评分

书印刷质量不错,感觉现在看这种书的人越来越少了,也许只有老师推荐了以后才会买来看吧,活动价买的,比较合适

评分

正在研读中。

评分

巨重,累死了

评分

??李敖精编:诗经·楚辞·曹操集·王勃集

评分

这年头还要评价超过十个字才能拿豆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