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说儒

南怀瑾说儒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颖 著
图书标签:
  • 儒家文化
  • 南怀瑾
  • 传统文化
  • 国学
  • 人生智慧
  • 哲学
  • 思想
  • 文化
  • 历史
  • 修身养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时事出版社
ISBN:9787519500672
版次:1
商品编码:1211051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轻型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如南怀瑾先生言:中国文化和精深文明的主流,以儒家“四书”“五经”为中心。本书本书甄选儒家代表话题,根据南怀瑾著述中有关儒家思想的精彩论述,结合生活与工作,介绍南怀瑾儒家思想的精髓与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让读者进一步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作者简介

  王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河南省儒学文化促进会理事,河南省中原周易文化研究院副秘书长。已出版专著《乾隆文治与纪晓岚志怪创作》、《文学现代意识的发生与冲突》等。

目录

第一章 南怀瑾谈儒学中的处世哲学: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难得糊涂,不如归去003
千古难明,唯有自知006
凡夫重利,圣人重义009
滔滔浊世,特立独行012
所谓大勇,能定天下015
先安身,后立命018
圣人常明,知不可为而为之021
月盈则亏,把握分寸024
藏器于身,待机而动027
送往迎来,柔远人也030
立身处世,气节为正033
第二章 南怀瑾谈儒学中的中庸之道: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入世修行,从容中道不易为039
天命、率性、修道,天人合一之境界043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046
致中和,人生的大智慧049
有求皆苦,无欲则刚053
依道而行,和而不流057
君子自察内省,慎其独也060
道不远人,人人皆可为道063
曲高则和寡,水清则无鱼066
“过”与“不及”,都是一种病069
第三章 南怀瑾谈儒学中的管理智慧:
运筹帷幄之间,决胜千里之外
善用策略,规之以正075
柔能克刚,学学高明的“太极拳”078
刚柔相济,恩威并用081
仁义者,自完之道,进取之术084
兼收容量,方见仁心087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090
不迁怒,不贰过093
治国难,齐家更难097
权智,为政的下下等境界100
大小之间,能屈能伸104
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107
纵横之道,两大之间难为小110
第四章 南怀瑾谈儒学中的说话艺术: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巧言令色,鲜矣仁115
弗知而言为不知,知而不言为不忠118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121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124
仁者,其言也仞128
隐居,则可放言131
君子讷于言,敏于行134
第五章 南怀瑾谈儒学中的学问之理:
深者不觉其浅,浅者不知其深
做学问,吾日三省吾身139
享受寂寞,为学问而学问142
追本溯源,探索历史与文化的关系145
自幼诵读,明心明目149
学问,乃功名之外的深意153
启蒙教育,先做人,后教学157
教育变革,循序渐进中的良性循环161
尊师重道,人类文明的共性164
温故知新,更上一层楼167
美国文化,西方吹来的迷惘170
望子成龙,家庭教育要反思172
第六章 南怀瑾谈儒学中的修身哲学: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可逝而不可陷,此乃君子风骨177
唯淡泊以明志180
欲壑难填,人到无求品自高183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188
“道”为体,“德”为用191
身心兼修,人身是一个小天地194
知、仁、勇,天下之达德197
诚者,择善而固执之200
忠与信,人生的两大修为204
小不忍则乱大谋207
量力而为之,谦虚好学之210
子与人歌而善214
第七章 南怀瑾谈儒学中的生活智慧:
人生不过一念之间
享受生活,但不要玩物丧志221
梦似人生,人生似梦225
所谓宁静,无须用心去求228
无祸无门,惟人自召232
人生的价值,在于参赞不足235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238
苦中作乐,箪食瓢饮在陋巷241
每一刹那,皆是新的人生244
生活真谛,在于一呼一吸之间247
仁者也,不忧不惧251
第八章 南怀瑾谈儒学中的生命义理:
宇宙之间,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所谓时间:吉光片羽,稍纵即逝257
成功失败两相依260
刚柔相推而生变化263
一念之间,人生成败的关键266
朝生暮死,死生如在旦暮间268
贪欲,生死轮回的根本271
生命的辩证法:光明来自黑暗273
智慧的最高境界:精义入神,以致用也276

精彩书摘

  第一章南怀瑾谈儒学中的处世哲学: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儒家哲学zui重视处世哲学,而建立一个现世的理想社会是儒家zui原始的关怀。为了设计一个完美的伦理社会,孔、孟、荀等人都不断提出各种有关处世伦理的观点,这也正是儒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所关注的问题。“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他对儒学中的处世哲学做了详细而生动的讲述,阐发人文掌故,妙趣横生,同时从儒家思想中提炼出许多人生道理,令人深思,回味无穷。
  难得糊涂,不如归去
  聪明难,糊涂亦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南怀瑾
  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里讲了清代才子郑板桥关于“难得糊涂”的故事。郑板桥是江苏人,出身贫寒,考取功名之前全靠卖画、教书为生。当时教书先板桥的收入很低,所以古人才会讲“命薄不如趁早死,家贫无奈做先生”。后来郑生考取功名,成了山东潍坊的县令。他时常教育家中后生,不要一心想着读书考功名,只要规规矩矩地学个一技之长,长大了有口饭吃,平平安安过一辈子,就已经是莫大的幸福。所以,郑板桥写下了“难得糊涂”四个大字。
  南怀瑾对郑板桥提出的“难得糊涂”的处世态度极为推崇。何谓“难得糊涂”,就像南怀瑾说的,“聪明难,糊涂亦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招,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福报也”。有时候,学会掩饰自己的锋芒,以一颗清醒的愚心来面对世间的纷纷扰扰,未尝不是一种智慧。
  学会恕道,原谅某些冒犯
  《论语·卫灵公》中,子贡曾问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这说的是,子贡曾问孔子:“老师,有没有一个词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准则呢?”孔子说:“那大概是宽恕吧!”人际交往中,难免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摩擦,面对他人的冒犯,我们无需斤斤计较,不如糊涂一点,往后退一步就会看到一片新的天地。
  诸葛亮去世后,蒋琬接任了宰相的位置,把持蜀国朝政。当时有一个名叫杨戏的人深得蒋琬器重,但是杨戏生性孤傲、讷于言辞,每次蒋琬与他说话都是在自说自话,杨戏一般都低头不语。于是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就见缝插针,在蒋琬面前嘀咕道:“杨戏这个人太不尊敬您了,真不像话!”每次听到这样的言辞,蒋琬都坦然一笑,说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当面顺从而背后非议,这并非君子所为。杨戏这人生性坦直,反倒让我少了许多对他的戒心。”面对性格孤僻的杨戏,蒋琬没有从阴暗面去揣测他,也没有和他斤斤计较,而是采取了一种“装糊涂、不计较”的宽容态度来与之相处。
  就像南怀瑾先生所说,“学会宽容别人,不要为了一点小事,就与别人‘势不两立’”。那些能在生活中以一颗愚心面对纷纷扰扰的人,才是真正的有福之人;而锱铢必较的人总会为了一些琐碎小事而耿耿于怀,稍不如意就会拍案而起,对他人恶语相向,自己的人生也会陷入斤斤计较的泥潭之中。
  不要奢望所有人都喜欢你
  人活一世,总避不开他人的目光和言论。正如孟子所言,“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所谓“恻隐之心”,不仅是指人的同情心,更确切地说是人的一种私心的偏爱。正是如此,人有私好自然也会有私恶,所谓好恶之心亦是人皆有之。
  南怀瑾先生说过,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有着自己喜欢的、厌恶的,不可能所有人都喜欢你。所以,人活一世,对外要糊涂,对内要清醒,也就是说面对他人的指指点点要糊涂一点,不要过于介怀,zui重要的是要面对自己的内心,做好自己。
  有一位年轻的画家将自己非常得意的一幅画作拿去展览厅展览。为了从他人那里听取意见、汲取灵感,画家特意在自己的画作旁边放了一支笔,希望人们可以给他提意见。晚上画家兴冲冲地去展厅取画,却发现整幅画作上被涂满了各种记号,画上的一笔一画都遭到人们的指责。他非常沮丧,甚至一度觉得自己根本就不适合拿画笔。他的一位朋友听说了他的遭遇,给他出了一个主意。画家按朋友说的,临摹了一幅同样的画作拿去展厅展出,但是这一次他要求观赏者在画上标注出他们喜欢和欣赏的地方。结果当天晚上他再次去取回那幅画时,发现和上次一样,那幅画也被涂满了各种大大小小的记号。那些曾经遭到苛责的地方,如今成为另一些人眼中美的体现。
  画家跟他的朋友感慨道:“现在我终于明白,人不要活在他人的目光里,因为你无论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因为在一些人眼中看起来是瑕疵的东西,在另外一些人眼中反而是美好的。”
  一些人眼中的缺点到了另一些人眼中可能会成为优点,因为每个人对人、对事、对物的看法都有所差别。主观的看法,见仁见智,难免偏颇;客观的评价,说起来容易,真正要实施却很难。所以,无论我们做什么,外界对此的评价都会有好有坏。面对他人的评价,我们不妨糊涂一点,以一颗平常心去应对,不要让那些过眼云烟般的评论扰乱了我们的心。
  ……

《南怀瑾说儒》:古老智慧的现代回响 这部书卷,并非单纯的史书摘录,亦非艰涩的学术论著,它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一次对中华民族精神内核的深邃探索。它试图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重新发掘并阐释儒家思想的精髓,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我们今天所面临的许多困境,无论是个人层面的迷茫,社会层面的失衡,还是国家层面的挑战,追根溯源,或许都能在儒家思想中找到启示与解决方案。 本书并非为了复兴一套僵化的教条,而是为了展现儒家思想的生机与活力。它将目光聚焦于儒家思想中那些永恒的价值,例如仁爱、诚信、礼仪、智慧、责任等,并试图说明这些价值如何在当代社会中依然具有指导意义。我们将看到,儒家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并非遥不可及的理想,而是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实践路径。个体的完善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家庭的稳定是国家安定的保障。这种由内而外的层层递进,揭示了儒家思想深刻的系统性和实践性。 书中将重点探讨儒家思想的几个核心概念,并尝试以现代人的视角进行解读。 仁:爱人如己的普世情怀 “仁”是儒家思想的灵魂,是其道德体系的最高范畴。“仁者,爱人”,这句话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意义。它不仅仅是指对他人的同情和怜悯,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推己及人的博大情怀。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黄金法则,到“泛爱众”的广博胸怀,儒家倡导的“仁”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对他人的关怀与尊重。 在现代社会,竞争与功利往往让人们变得疏离甚至冷漠。邻里之间不再熟悉,同事之间更多的是竞争而非合作。在这种环境下,重拾“仁”的精神,意味着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鼓励我们放下狭隘的自我中心,将眼光投向他人,去理解他人的处境,去体谅他人的难处。这并非要求我们牺牲自己的利益去无私奉渡,而是提倡一种更具同理心、更富有人情味的处世之道。 书中将通过大量的案例和生动的比喻,阐释“仁”在人际交往、家庭教育、社会治理等各个层面的具体体现。例如,在家庭中,“仁”体现在父母对子女的慈爱与教导,子女对父母的孝敬与侍奉;在职场中,“仁”体现在领导对下属的关怀与培养,同事之间的相互支持与协作;在社会层面,“仁”则意味着我们应关注弱势群体,承担起社会责任,共同构建一个互助友爱的社会。 义:公平正义的社会基石 “义”与“利”的辩证关系,是儒家思想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议题。“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将“义”置于“利”之上,强调在利益面前,应以道义为先。这并非否定个人利益的合理追求,而是强调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不能违背公平正义的原则。 在信息爆炸、节奏加快的现代社会,利益的诱惑无处不在。商业竞争中的不择手段,社会资源分配中的不公现象,以及个人在利益面前的摇摆不定,都显示出“义”的重要性。本书将深入剖析“义”在社会运作中的作用,探讨如何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 书中将引申出“义”在几个关键方面的意义: 公平的规则与制度: “义”要求社会建立一套公平的规则和制度,保障每个人的合法权益,让每个人都能在公平的起点上竞争。这包括法律的公正执行,机会的均等分配,以及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责任与担当: “义”同样意味着责任和担当。在个人层面,是对自己言行的负责,是对承诺的遵守;在集体层面,是对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是对国家发展的贡献。 道德的底线: “义”是道德的底线,是区分君子与小人的重要标准。它告诫我们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不能失去道德的准绳,不能为了利益而背弃良知。 礼:规范有序的行为准则 “礼”在儒家思想中,既是外在的行为规范,也是内在的道德修养。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礼节仪式,更是维系社会秩序、促进人际和谐的重要手段。“不学礼,无以立”,孔子强调“礼”对于个人立身处世的重要性。 在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背后,精神文明的缺失往往成为现代社会的隐忧。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模糊,尊重与谦逊的精神日渐淡薄。本书将深入探讨“礼”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礼”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减少了不必要的摩擦和冲突,使人际关系更加融洽。例如,在商务交往中,遵守商务礼仪能够建立信任,提高效率;在家庭生活中,恰当的称谓和行为举止能够增进亲情。 社会秩序的基石: “礼”是社会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交通规则、公共秩序、职业规范,这些都是现代社会“礼”的表现形式。当每个人都能自觉遵守公共“礼”,社会才能运转得更加顺畅。 内在的修养: “礼”的最高境界在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它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模仿,更是对他人尊重的内在体现。通过学习和践行“礼”,我们可以提升自身的品格和修养。 智:明辨是非的洞察力 儒家思想中的“智”,并非指单纯的知识 accumulation,而是强调一种明辨是非、通达事理的智慧。“智者不惑”,孔子认为真正的智慧能够帮助人们在复杂的环境中做出正确的判断,不被表象所迷惑。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辨别真伪、去伪存真的能力尤为重要。各种信息良莠不齐,观点鱼龙混杂,人们很容易被误导,产生认知偏差。本书将探讨儒家“智”的现代意义: 理性分析的能力: 儒家强调通过学习和思考来获得智慧。在面对问题时,应保持理性,运用逻辑思维进行分析,而不是凭空臆断或人云亦云。 洞察事物本质: 真正的智慧在于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这有助于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知行合一的实践: 儒家的“智”并非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强调知行合一。智慧的应用在于实践,在于指导我们的行动,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信:诚信为本的立身之道 “信”是儒家思想中尤为强调的品质,被视为“仁义礼智”的补充和基础。“人无信不立”,缺乏诚信的个人,在社会上将寸步难行。 在现代社会,诚信的缺失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虚假宣传、欺诈行为、违背承诺等现象,都严重损害了社会信任的基础。本书将阐释“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当下重建诚信: 个人信誉的基石: 对于个人而言,诚信是立身之本。一个言而有信的人,更容易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从而获得更多的机会。 商业与经济的活力: 诚信是商业与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缺乏诚信的商业环境,将导致交易成本上升,效率低下,阻碍经济的繁荣。 社会和谐的保障: 诚信是社会和谐的润滑剂。当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社会矛盾就会减少,合作与共赢就更容易实现。 本书的价值与意义 《南怀瑾说儒》旨在通过对儒家经典思想的深入解读,帮助读者: 认识自我,提升品格: 通过学习儒家思想,认识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处理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 掌握儒家在人际交往、家庭教育等方面的智慧,改善与家人、朋友、同事的关系,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应对现代挑战,实现人生价值: 将儒家思想应用于现代社会的实践,学会理性分析,明辨是非,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人生的价值。 传承中华文化,理解民族精神: 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根源,理解儒家思想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文化自信。 这本书不仅仅是对古代智慧的简单回顾,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对话。它试图证明,那些古老而朴素的道理,在今天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能够为我们指引方向,提供力量。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我们更需要关注精神世界的丰盈。而儒家思想,正是一座宝藏,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去实践,去传承。 这本书的语言力求通俗易懂,避免了晦涩难懂的学术术语,而是用现代人的视角和语言,去解读那些古老的智慧。书中将穿插大量的历史故事、人物典故以及作者自身的感悟,使得阅读过程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它希望能够成为一本能够陪伴读者思考、启迪人生,甚至改变人生的书籍。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总是在追逐新的知识,新的潮流。然而,有时候,最深刻的智慧,恰恰蕴藏在那些看似古老的事物之中。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历经千年而不衰,其生命力可见一斑。本书,正是希望通过现代的视角,将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重新带到我们面前,让它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用户评价

评分

三 《南怀瑾说儒》的魅力在于其融会贯通的学养和深入浅出的讲解。南师并非仅仅就儒家论儒家,而是将儒家的思想融入到中国历史、哲学、文学乃至生活之中,展现出儒家思想的生命力和普适性。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君子”形象的描绘,不只是抽象的道德楷模,更是能在乱世中独善其身,在顺境中积极有为的智者。他讲到“道”,并非虚无缥缈的玄学,而是体现在人生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这本书让我看到,儒家思想并非束缚人性的枷锁,而是帮助我们实现自我价值、追求人生圆满的智慧宝典。南师的语言,时而激昂,时而温和,却始终饱含着对中华文化的深厚情怀,读来令人心生敬佩。

评分

四 《南怀瑾说儒》是一本能够“滋养”心灵的书。南师的文字,有一种穿越时空的安抚力量,仿佛能够化解现代人内心的焦虑与浮躁。他解读《大学》中的“格物致知”,让我明白了学习的真正意义,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对事物真相的探求,以及由此带来的个人品格的完善。他对“中庸”的阐释,让我理解了何为恰到好处,何为大道至简,并非平庸,而是智慧的平衡。书中对“仁爱”的反复强调,以及如何将其体现在具体行为中,对我影响很大。我开始更加关注自己对他人的态度,是否真正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本书并非一次性的阅读体验,而是可以反复品味,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和领会。

评分

一 初次翻开《南怀瑾说儒》,就被那种娓娓道来的亲切感所吸引。仿佛一位饱学长者,在茶余饭后,不带一丝说教,却能将千年古籍中深奥的道理,用最生活化的语言娓娓道来。我尤其喜欢他对《论语》中“仁”的解读,并非止于抽象的道德说教,而是落实在日常的待人接物、克己复礼之上。他会讲到,何为君子,并非高高在上,而是心怀天下,对他人抱有同情与关怀。读他的书,总能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与周围世界的连接,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合乎“仁”的境界。书中关于“礼”的阐述也让我茅塞顿开,原来“礼”并非僵化的规矩,而是维系社会和谐、个体安宁的内在秩序。南师总能从细微处着眼,将那些看似遥远的古老智慧,转化为可以触及、可以实践的力量,让我感觉自己离儒家的精髓不再遥不可及。

评分

五 《南怀瑾说儒》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儒家思想离我们并不遥远,它恰恰是指导我们安身立命、和谐处世的智慧。南师以其独特的视角,将《诗经》、历史故事、乃至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现象,都巧妙地与儒家经典联系起来。他讲到“忠”,不只是对上司或国家的绝对服从,更是对自己良知和职责的坚守。他对“恕”的解读,让我看到了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尊重与体谅。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不是枯燥的理论讲解,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实践指导。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人生的理解更深刻了,对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也更有方向。它让我意识到,学习儒家,最终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成为一个更完善、更有智慧的人。

评分

二 《南怀瑾说儒》给我带来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和智慧上的启迪。南师的讲解,常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清明感,将那些常常被现代人误解或曲解的儒家概念,还原其本来的面貌。他对“孝”的探讨,让我重新思考了亲情与责任的意义,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供养,更是精神上的理解与传承。他会引用大量历史典故,将先贤们的智慧与人生际遇巧妙地结合,读来既引人入胜,又发人深省。我特别欣赏他对《孟子》中“性善论”的深入剖析,并非一味地强调人的善良本性,而是指出保持善性的不易,以及后天修养的重要性。这种辩证的视角,让我对人性的复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读这本书,就像与一位智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他引导你思考,但不直接给你答案,让你在思考的过程中,逐渐找到自己的方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