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王胡宗南

西北王胡宗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者圣 著
图书标签:
  • 胡宗南
  • 西北军阀
  • 国民党
  • 抗日战争
  • 解放战争
  • 军事人物
  • 历史人物
  • 传记
  • 近代史
  • 军事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44910
版次:3
商品编码:1211930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杨者圣民国人物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72
字数:38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史料丰富,书中涉及人物具有一定知名度,本书作者同样是知名人物传记作家。内容和文笔都相对较好。

内容简介

《西北王胡宗南》主人公胡宗南,这个从浙北山区走出来的小矮个,最终成为蒋介石手下统帅数十万大军的赫赫上将军,成为节制中国西北数省的一代"西北王"。有道是:状貌无奇伟,谁能信其才?《西北王胡宗南》以丰富的史料、流畅的文字记叙了胡宗南“黄埔为先进,剿共成其名,抗日为第1,反共大兵败”的悲喜交集的一生。《西北王胡宗南》学术性、可读性俱佳,其中一些观点引起不少专家的重视。

作者简介

杨者圣,江苏海安人,数十年来利用业余时间潜心研究民国史。因其掌握资料准确、善于构建独特的历史人物形象、对民国历史的缜密思索,以及其作品中渗透的浓郁的民国情结,而成为既得到专业研究者认可、又受到普通读者欢迎的一位成绩卓著的民国人物传记作家。

目录

“蛇足” / 001

第一章 小小老百姓 大大野心家 / 003
少年狂生 / 003
“莫以乘车轻戴笠” / 008
强龙不压地头蛇 / 012

第二章 黄埔先进 / 015
黄埔考官:有眼不识上将军 / 015
谋定而后动 / 020
差一点成了共产党 / 024
从东征到北伐 / 029
“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 033

第三章 以剿共成名 / 037
东线无战事 / 037
剿共第一仗:血战河口 / 042
穷追三千里,五狙徐向前 / 046
川军拒发“入川证” / 051
“巴山决策”:奠定西北王的基石 / 055
“超级第一师” / 058
黄埔两精英川北交手 / 064
又是一个“天下第一” / 068
封锁松潘大通道 / 072
“真有点对不起猫狗” / 078
毛泽东:用20个团与胡打野战 / 080
抱愧松潘 / 085

第四章 蒋介石的黄埔“旗帜” / 090
大西北的神秘人物 / 090
“剿匪是无期徒刑” / 094
二次入甘:摇动大西北 / 098
山城堡之战:西安事变的导火线 / 104
应付西安事变的赢家 / 109
倒垮复兴社:解铃还是系铃人 / 113
喋血淞沪 / 118

第五章 关中霸业 / 122
帝王之乡 帝王之心 / 122
反共专家与红色间谍 / 127
周恩来派来“几个师” / 131
“为谁辛苦为谁忙” / 135
从武功走向王座 / 140
满朝侧目胡宗南 / 143

第六章 声威赫赫西北王 / 147
“陕甘总督” / 147
军中尽是“黄马褂” / 152
不让浙江籍带兵:有个说法 / 155
“黄埔帝国” / 159
黄埔学生“走西口” / 163
军中“铁血教父” / 167
黄埔“戏子” / 173
秘密策划:“闪击延安” / 177
“两筐鸡蛋”被“两块石头”砸烂 / 181
周恩来舌战“群胡” / 184
西北王与特工王的对手戏 / 190
“大内高手”的“色相炮弹” / 194
“国难当头,何以家为” / 197
胡大将军智避孔二小姐 / 200
最后“两跳” / 203
“北中国王”之梦 / 209
痛失戴笠 / 213

第七章 攻略延安 / 217
为王前驱的“天下第一旅” / 217
“我是陈赓,和你们胡长官黄埔同期” / 221
“要比共产党还革命” / 224
一电骂死“何大炮” / 229
“周恩来这个人……” / 233
“胡宗南只配当连长” / 236
“延安大捷”中的“统计学” / 242
要命的“七分政治” / 247

第八章 会猎陕北 / 254
陕北共军哪里去了 / 254
一失青化砭 / 257
再失羊马河与三失蟠龙 / 260
“胡蛮胡蛮不中用……” / 266
“克星”彭德怀 / 270
两次“放跑”毛泽东 / 273
“寄语胡先生,从此别矣!” / 278
打狼崽,“钓”老狼 / 283
“胜利”大逃亡 / 289
“泾渭河谷大捷” / 293
“死亡之师!”“死亡之旅!” / 297

第九章 逃亡汉中 / 304
走下西北王宝座 / 304
关中最后一战 / 308
“汉中决策” / 312
“阎王不嫌鬼瘦” / 316
胎死腹中的“滇西王朝”方案 / 321
中共策反胡宗南 / 325

第十章 成都 西昌 台湾 / 330
最后一张“亡”牌 / 330
上策 中策 下策 / 336
西昌斗法 / 342
天意高难问 / 348
46人大弹劾 / 355
天地悠悠 / 359

附: 杨者圣和他的“民国人物系列” 梁天明 / 366

精彩书摘

  若说胡戴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那就是由于两个人在青少年时期,因生活经历不同,在气质上产生了明显的差异。戴笠自被省立一中开除后,就长年在京、沪、杭等地打流,出于残酷的生活环境所迫,故在性格中早已练就了一种浓厚的流氓无赖习气。比较而言,胡宗南的生活境遇比起戴笠,要算是一帆风顺的了。胡于中学毕业后,在孝丰小学教员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六七年之久。这个行当并不是胡宗南所愿,他亦认为干得并不舒畅。但是,在两千余年的儒家道德传统中,天、地、君、亲、师,教书先生的社会地位还是相当高的。故胡宗南在性格中则更多地注入了一种道貌岸然及矫情自饰的浓厚气质。这种性格上的差异,到了“知人善任”的蒋介石手里,结果戴笠做了特务头子,胡宗南做了西北“疆帅”。可谓“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其所长”了。
  强龙不压地头蛇
  在孝丰高小教书时,胡宗南正是“君子好逑”的虎狼之年。经多年考察,胡宗南看中了孝丰城内的梅家二小姐,并请梅二小姐的姐夫王稼禾为其牵线搭桥。王稼禾本是孝丰城里的竹器店老板,镇海人,与胡宗南同属客籍。有此一层缘由,王也就不遗余力地为胡玉成其事。梅家本是当地大户,二小姐又是孝丰美人,胡宗南为孝丰才子,才子佳人,天作之合,此事居然也就得成。婚后,小夫妇恩爱相亲,伉俪情深,倒也无可厚非。美中不足之处,胡宗南要很快回城里教书,梅氏须留在鹤鹿溪村的家中独守空房。两情相思,不能日日相会,未免不是一件憾事。胡宗南回城之前,对梅氏约法四章:习女德,修女容,谨女言,勤女工等等。梅氏亦表示奉命唯谨,谨遵夫教。临分别时,梅氏缠缠绵绵、恋恋不舍地将胡宗南送到村口,恰逢此时绍兴戏班到鹤鹿溪村搭台演戏,胡宗南眉头一皱,临时在约法四章之外,再给梅氏加上一章:禁看戏。梅氏是大家小姐,《女儿经》是熟读了的,《女儿经》也是学过的,那上面对女人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规定得何等绵密周详,可是亦未见得有不准看戏的悬禁。她以为这不过是丈夫临别时的一句戏言,虽言者有心,然听者无意,也就未放在心上,悲剧由此产生。
  胡宗南熟读经史,崇尚儒学,是受封建礼教影响很深的伪道学君子。当日回到城里,心里终究有些惶惶不安,想起白日在村口所言,梅氏似乎听得并不专心。古训:防淫必禁戏,教妇在初来,此事不可不防,何不杀她一个回马枪,以弄清真伪。由是,胡宗南当即趁夜赶回家中,果然梅氏随邻家女子到社场看戏去了。胡宗南这一怒非同小可,心里恨恨地想道:新来乍到,初为人妻,竞如此不守妇道,天长日久,如何能做得贞节女子。这样的女人迟早是个祸害,留她不得。不过,要是仅为看戏一事,就公开将其赶走,未免情理不合。如果再将此事张扬开来,闹得满城风雨,也于脸上无光。思来想去,胡宗南决定:此事要让别人不明不白,唯有智取,不可强攻。
  当晚,梅氏看戏归来,见丈夫去而复回,不禁又惊又喜。胡宗南亦不动声色,只字不提看戏二字,只告以因思妻心切,不耐寂寞而复归,搪塞遮掩过去。梅氏亦不疑有他,当夜二人温存体贴,一阵狂风暴雨过后,天已大晓,胡宗南重新上路回校。
  谁知从此以后,胡宗南面孔大变,对梅氏视同路人,咸淡不加理睬。平时也是绝少回家,即使回去,也是严格奉行“三不政策”:不同宿,不说话,不接受侍奉。可怜梅氏挨此当头棒喝,却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终日里胡思乱想,也不能找到一个答案。而胡宗南的冷酷无情,竟是日日、月月、年年,渺无绝期,无论梅氏怎么诘问,也无论亲朋好友怎么规劝,胡宗南终是不置一词。后来,胡宗南离家出走,再投笔从戎,也就把梅氏彻底打入了“冷宫”。梅氏在家想夫情痴,以至精神歇斯底里,终日里洗被涤帐,逢人便说:“我们先生明天要回来了!”见者无不可怜叹惜,禁不住要心酸落泪。数年后,梅氏终一病而亡。一个花容月貌的梅二小姐,只因一场社戏,竟被胡宗南从精神上活活摧残致死。
  ……


《西北之魂:民国风云中的历史侧影》 引言 本书旨在描摹二十世纪上半叶,在中国广袤西北大地上,一股独特而深沉的历史力量的兴衰轨迹。我们选择了一个宏大叙事下的切片,聚焦于一个特定区域——西北,及其所孕育出的复杂政治生态与社会风貌。这部作品不追求面面俱到,而是试图通过对一系列关键事件、重要人物群像以及时代精神的捕捉,勾勒出那个波谲云诡年代的底色。它是一部关于权力、理想、忠诚与背叛交织的史诗,关于如何在风雨飘摇中坚守或迷失方向的深刻反思。 第一部分:黄土与刀锋——时代的序幕 中国近代史,如同一部剧烈震荡的史诗,而西北,作为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清末民初的剧变中,这片土地率先感受到了旧秩序的崩塌与新势力的涌动。 本部分详细考察了民国初年西北地区的政治真空与权力碎片化现象。军阀割据的阴影笼罩着这片区域,地方势力与中央政府的拉锯战从未停歇。我们深入分析了早期地方实力派的崛起背景,他们如何利用地域优势、民族关系和有限的军事力量,在列强环伺、内战频仍的背景下,寻求自身的生存空间。 重点章节探讨了“新军”的改编与地方军事力量的重塑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育、军事训练和地方治安的维护成为权力合法性的主要来源。我们还原了早年间几位在西北政坛崭露头角的军事领袖的成长经历,他们的决策如何深刻影响了区域内的民族关系、经济命脉乃至文化走向。例如,早年间,当地的宗教事务与地方行政如何紧密捆绑,以及试图推行现代化治理的尝试如何遭遇传统势力的阻碍。 第二部分:风云际会与军事整合 随着国民革命的浪潮席卷全国,西北的各路势力也面临着抉择:是屈从于新兴的革命力量,还是继续保持其独立性?这一时期的历史充满了紧张的动态平衡。 本书细致梳理了国民党北伐前后,中央势力向西北渗透的复杂过程。这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进军,更是一场思想与政治路线的较量。我们着重分析了中央政府如何通过政治联姻、军事援助以及人才选拔,试图将这片广袤的西部纳入其统一的版图。 一个核心议题是地方军阀的“归顺”与“整合”的真实内涵。许多看似顺从的背后,是地方军事集团在适应新时代的同时,竭力保留其核心利益和权力基础的策略。我们对比了不同派系在这一时期的策略差异,以及他们内部权力继承的矛盾。例如,早年间,西北的交通与通讯的落后,如何使得信息传递的滞后成为制约中央权威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 特别关注了这一时期西北地区的基础建设和教育改革。在军阀混战的背景下,有限的资源被如何分配用于兴修水利、建立现代学堂,以及这些举措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政治环境的干扰。这些侧面描绘了那个时代,进步思想如何在军事高压下艰难地生根发芽。 第三部分:现代化的悖论与边疆的张力 进入抗日战争与随后的解放战争阶段,西北的战略地位被空前凸显。它不再仅仅是中央政府的后方,而成为了东西方军事力量交汇、意识形态激烈碰撞的前沿阵地。 本部分深入剖析了抗战期间,西北地区作为重要的军工、训练基地和后勤枢纽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中央政府调集资源建设西北的努力,如何与地方既有的资源禀赋和民众承受力产生冲突。我们详述了后勤保障体系的脆弱性,以及由此引发的诸多地方性社会问题。 同时,我们也考察了在国共两党力量的渗透与竞争中,西北地区各族群体的复杂心态。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民族背景的群体,在面对外部压力和内部权力重组时,所采取的策略与站队选择。这部分内容力图展现历史的复杂性,避免简单的二元对立叙事。 最后,本书以对战后初期,国民党政权在西北地区所面临的军事和政治困境作为收尾。我们分析了导致其在当地统治基础动摇的深层原因,包括严重的通货膨胀、基层腐败的蔓延,以及未能有效解决的土地问题。这些内部的结构性矛盾,最终与外部的军事压力相结合,共同构成了那个时代历史转折的必然。 结语 《西北之魂》试图通过对历史细节的严谨考证,还原一个真实而鲜活的民国西北。它超越了单纯的军事史或政治史的范畴,力求展现在这片广袤土地上,生活、权力、理想如何被时代熔炉反复锻造。读者将从中窥见一个在剧变中挣扎、探索自身道路的中国西部侧影。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西北王胡宗南》这本书,我怀着一种复杂的心情翻开了它。一直以来,胡宗南这个名字在我脑海中就如同笼罩着一层迷雾,模糊而又带着些许神秘。我期望通过这本书,能拨开这层迷雾,更清晰地了解这位在国共内战时期,尤其是在西北战场上扮演着举足轻重角色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我关注的不仅是他的军事战略和战术运用,更想深入探究他作为一个人,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是如何做出那些影响历史进程的决策的。他的政治立场、个人性格、以及他与蒋介石等核心人物的关系,都是我想要挖掘的重点。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力量和地域色彩,“西北王”的称号暗示着他在那个广袤而艰苦的地区所拥有的权力和影响力,也让我好奇他是如何一步步走到这个位置的,又为此付出了怎样的代价。我希望书中能够细致地描绘出他戎马生涯的轨迹,从他早期的经历,到指挥的每一场重要战役,再到他最终的结局,都能够有详实而生动的叙述。我更期待的是,作者能提供一些鲜为人知的史料和细节,填补我在历史认知上的空白,让我能够更全面、更客观地认识胡宗南这个人物,以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

评分

关于《西北王胡宗南》这本书,我最感兴趣的是其中对于胡宗南个人心理和思想的挖掘。历史上的很多人物,他们的功过是非往往被简化,而他们的内心世界却很少为人所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超越单纯的史实陈述,去探究胡宗南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在面对重重压力和巨大挑战时,他的内心是如何挣扎的?他的信仰是什么?他对战争的看法又是什么?他是否有过迷茫、后悔,或者甚至是绝望?我尤其好奇,在国共内战的最后阶段,当败局已定时,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他是否预见了结局,或者还在做最后的努力?书中是否能引用一些他的私人信件、日记,或者是由与他关系密切的人提供的回忆,来展现他更真实的一面?这些细节的呈现,将使得胡宗南这个形象更加丰满和人性化,也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面镜子,折射出那个时代许多高级将领共有的那种,在权力、战争、和命运面前的复杂心态。

评分

阅读《西北王胡宗南》的过程中,我被书中对战争场景的刻画所深深吸引。作者仿佛拥有穿越时空的魔法,将我带回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无论是大规模的军团作战,还是小规模的遭遇战,我都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炮火的轰鸣、战马的嘶鸣、士兵的呐喊。我特别关注书中对胡宗南指挥风格的描绘,他是否像传说中那样勇猛善战,又或者是有着过人的谋略和布局能力。我想知道,在面对数量庞大、斗志昂扬的解放军时,他是如何调兵遣将,如何制定战术的。书中的战役分析是否深入浅出,能否让我这个对军事不太了解的读者也能明白其中的门道?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战役的原始资料,例如作战地图、指挥官的命令、甚至是参战士兵的日记,这样能够让整个阅读体验更加真实和立体。同时,我也想了解,除了军事斗争,胡宗南在政治角力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他在国民党内部的地位如何,与戴笠、陈诚等人的关系又是怎样的?这些因素的交织,无疑会影响到他最终的命运。这本书不仅是对一位军事人物的剖析,更是对那个复杂年代的一次深沉回望。

评分

《西北王胡宗南》这本书,让我对“西北”这个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对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军事人物有了全新的认识。我特别关注书中对胡宗南与西北地区关系的描绘。他作为一个来自南方的人,如何一步步成为“西北王”,这其中必然包含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努力和妥协。书中的叙述是否能展现出他在这片土地上的战略布局,他对当地经济、文化、以及民情民俗的看法?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他如何在西北建立和巩固自己权力基础的细节,例如他与当地军阀、士绅、以及普通民众的互动。同时,我也对书中关于他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有所期待。在那个民族危亡的关头,他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做出了哪些贡献?这本书是否能为我们展现一个更加全面、立体的胡宗南形象,而不仅仅是他在内战中的失败者身份。我期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那个特定历史时期,西北地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胡宗南在这个进程中留下的印记。

评分

《西北王胡宗南》这本书给我的感受,不仅仅是对一个历史人物的了解,更像是一次对那个时代国民党军队运作模式的观察。我一直对国民党军队的组织结构、人事任免、以及物资补给等方面感到好奇,而胡宗南作为西北战场的最高指挥官,他的权力触角和管理方式,无疑是研究这些问题的绝佳样本。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探讨他在军队内部的权力网络,他如何平衡各方势力,如何处理内部矛盾,以及他如何向上级汇报和争取支持。尤其是在国共内战后期,国民党军队面临的物资匮乏、士气低落等问题,书中是否有所提及,以及胡宗南又是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的?我关注的还有一个细节,那就是“西北王”这个称号背后所蕴含的含义。它不仅仅是一种称谓,更代表着他与西北这片土地的深刻联系,他对当地风土人情的了解,以及他在当地民众和地方势力中的影响力。书中是否能展现出他在这方面的一些故事和经历,这些往往是纯粹的军事报告所无法提供的。这本书让我感觉,是在通过一个核心人物的视角,去解构一个庞大而逐渐衰败的军事机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