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缘与书香

墨缘与书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巨锁 著,张建安 编
图书标签:
  • 文学
  • 文化
  • 书香
  • 墨韵
  • 传统
  • 阅读
  • 艺术
  • 生活
  • 散文
  • 诗歌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25932
版次:1
商品编码:12123964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7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墨缘与书香》约15万字,收录文章38篇,收图20幅。其中除《答“书谱社”记者问》一文为作者接受采访的访谈录外,其余37篇皆为作者所写的散文杂记。文章内容涉及作者与文艺界前辈友人的来往经历,以及作者在读书治学上的经历与感悟。通过作者优美的文字展现了赵朴初、潘天寿、李可染、沙孟海、董寿平、邓云乡、周退密等众多名家的风采,同时潜移默化地传播了书法的真谛。

作者简介

  陈巨锁,别名隐堂,山西书画家、文化学者,在书法上造诣颇深,zui擅章草。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历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二、第三届理事,山西省书协第二、第三届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评审委员会委员等。先后于1985年、1990年、2012年在太原、深圳、北京举办了个人书画展,并获得各界好评。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中南海等多家单位藏有其作品。出版个人书法作品有《陈巨锁章草书元遗山论诗30首》书法长卷、《陈巨锁章草书金刚般诺波罗蜜经》《巨锁墨迹》等,文学著作有《隐堂散文集》《隐堂随笔》《隐堂琐记》等。


目录

赵朴初与五台山 1

广洽法师与五台山 10

我与南仙北佛墨缘 16

潘公遗墨遐想 18

苦禅先生 20

黄山邂逅老画师 26

力群先生 28

追忆沙老 36

吴丈蜀与五台山 38

邓云乡的乡情 41

胡问遂先生 49

不曾谋面的忘年交 51

虞愚先生与书法 58

山岳俊拔 林木挺秀 60

追怀钱君匋先生 63

悼念董老 66

“左书”费新我 71

王学仲先生在忻县 73

忆访罗铭先生 76

山阴沈定庵 79

旧笺情思 83

钵翁墨迹 93

五台山碑林兴建记 97

回忆柯璜先生 101

段体礼老师十年祭 105

怀念王奂老师 110

三访陈监先 113

不应忘记的老人 119

悼念阎丽川先生 126

印人王绍尊 130

张颔先生二三事 134

访芦芽 记林锴 137

方胜的艺术 144

我与书 147

答“书谱社”记者问 152

谈《出师颂》 157

亲近宋克 161

得意淡然 失意泰然 167



墨缘与书香: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墨缘与书香”,这四个字,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画,晕染出无尽的诗意与悠远。它不仅仅是一个书名,更是一扇门,引领读者步入一个关于文字、关于传承、关于生命体验的奇妙世界。然而,这扇门后究竟藏着怎样的风景?是荡气回肠的史诗,是缠绵悱恻的爱情,是波诡云谲的权谋,还是奇幻瑰丽的想象? 让我们暂且抛开书名本身所暗示的意境,而深入探究,当一个故事,或者说一桩事件,被赋予了“墨缘”与“书香”的灵魂,它可能会呈现出怎样的面貌?它会是一次偶然的邂逅,一次注定的重逢,还是一场贯穿古今、跨越维度的精神交织? 或许,“墨缘”是起点,是那个让故事得以萌发的最初的火花。这“墨”字,可以指代笔墨纸砚,那承载着无数思想、情感的古老载体,也可以象征着历史的痕迹,那些被岁月沉淀下来的智慧与教训。一个“缘”字,则将这种联系赋予了命运的色彩,它可能是书写者与读者之间,作者与作品之间,又或是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因为文字而产生的深刻联结。这种缘分,不拘泥于时间和空间,它可能是一纸泛黄的旧信,可能是一本尘封的古籍,甚至可能是一句不经意间流传下来的古语,它们如同看不见的丝线,将遥远的心灵紧密地缠绕在一起。 而“书香”,则是这“墨缘”所绽放出的芬芳。它不仅仅是书本纸张天然的淡淡气味,更是一种精神的弥漫,是一种文化的气息。它承载着知识的广博,思想的深刻,艺术的瑰丽。当“书香”弥漫,便意味着一种沉浸,一种陶冶,一种对精神世界的探索与滋养。它可能是某个时代的思想潮流,可能是某种艺术流派的兴衰,也可能是某个特定领域的深度剖析。它需要的是耐心,是投入,是愿意在字里行间去体味、去感悟的赤诚之心。 想象一下,如果“墨缘”是一段尘封的历史,那么“书香”便是从中散发出的璀璨光芒。这光芒,可能照亮被遗忘的角落,揭示被掩盖的真相,让沉睡的灵魂重新苏醒。它可能讲述一个王朝的兴衰,一个民族的崛起,或者一个伟大人物波澜壮阔的一生。在这其中,“墨缘”便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是历史学家孜孜不倦的追寻,是考古学家辛勤的挖掘,是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透过文字,向我们诉说着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奋斗与牺牲。而“书香”,则是这些故事所蕴含的智慧与经验,它们教会我们如何理解历史,如何从中汲取教训,如何更好地面对未来。 又或者,“墨缘”是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一个古代的文人,用他的笔墨描绘出壮丽的山河,或寄托着他内心的孤寂。他的文字,在漫长的岁月中,被一位现代的读者偶然发现。这位读者,被字里行间的真挚情感所打动,被描绘的意境所折服。这就是“墨缘”。而“书香”,便是这幅画卷所散发出的艺术魅力,它穿越了几个世纪的阻隔,依然能够激起读者内心的共鸣。这位现代读者,或许会因此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用现代的媒介,重新诠释这份古老的艺术,让“书香”得以延续,并在新的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墨缘与书香”,还可以指向一种对知识与真理的永恒追求。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时常被海量的信息淹没,却可能迷失在其中。然而,那些真正沉淀下来的“墨缘”,那些历经时间考验的“书香”,却如同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它们可能是科学的原理,哲学的思辨,文学的经典,或者历史的教训。那些默默耕耘的学者,那些热爱阅读的探索者,他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延续着这份“墨缘”,品味着这份“书香”。这可能是一部严谨的学术著作,它梳理了某个领域的脉络,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也可能是一本充满哲思的随笔,它引导读者反思生命,探寻存在的意义。 “墨缘”也可以是人与人之间,因为共同的热爱而产生的联结。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因为对某类书籍的共同喜爱而聚在一起,他们交流心得,分享感悟,共同构建起一个精神的家园。这份“墨缘”,便是他们之间因为文字而产生的默契与情谊。“书香”便是他们在交流中碰撞出的思想火花,是他们对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升华。这可能是一场热烈的读书会,大家围坐在一起,讨论着某个复杂的情节,辩论着某个深刻的道理,他们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如同无形的“书香”,弥漫开来。 更深层次地,或许“墨缘与书香”象征着一种对生命体验的珍视与回溯。我们的人生,如同书写在时间长卷上的文字,有欢笑,有泪水,有成功,也有失败。而那些深刻的经历,那些触动灵魂的瞬间,它们都会被我们珍藏,如同墨迹一般,印在生命的画布上。“墨缘”便是这些生命印记的集合,它们构成了我们独特的过往。而“书香”,则是一种沉淀与反思,是对这些过往的体悟与升华。当我们回首往事,那些曾经的经历,那些付出的努力,那些收获的成长,都会如同馥郁的“书香”一般,在心底散发开来,温暖着我们,也滋养着我们。 “墨缘与书香”,也许指向的并非一个具体的故事,而是一种对待文字,对待知识,对待生命的态度。它是一种对过往的尊重,是一种对智慧的渴望,是一种对精神世界的无限向往。它鼓励我们去发掘那些被时间掩埋的宝藏,去品味那些历久弥新的芬芳。它告诉我们,文字不仅仅是符号的堆砌,更是承载着生命、思想与情感的载体。而“墨缘”与“书香”,便是这些载体所散发出的,独特而迷人的魅力。 因此,“墨缘与书香”这个书名,就好比一把钥匙,它开启的并非某个固定的宝藏,而是无数种可能性。它可能是一段历史的追溯,一次艺术的传承,一场思想的探索,一曲生命的赞歌,或者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邀请每一位读者,带着自己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去发现属于自己的那份“墨缘”与“书香”。在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中,我们既是聆听者,也是参与者,更是传承者,让这份独特的文化魅力,在新的时代,继续绽放其永恒的光芒。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着迷的,莫过于其中所蕴含的深邃的哲学思考,虽然它并非一本哲学专著,但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智慧。它不宣扬大道理,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个个巧妙的比喻,将那些关于人生、关于情感、关于存在的思考,娓娓道来。我常常在读到某个片段时,会陷入长久的沉思,回味作者的用意。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哲学启迪,比那些直接灌输式的说教,更能深入人心。它让我开始审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让我对世界的理解更加透彻。我仿佛在与一个睿智的老者进行对话,每一次交流,都收获颇丰。

评分

我一直认为,一本真正的好书,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故事本身,更应该引发读者对自己生活的反思。《墨缘与书香》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它所描绘的那些“墨缘”与“书香”,不仅仅是存在于书本中的文字,更是可以渗透到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种精神状态。我开始在自己的人际交往中,去寻找那种“墨缘”的微妙之处,去体会那些因为共同的爱好、相似的经历而产生的连接。我也开始在日常的学习与工作中,去追求那种“书香”的浸润,不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更是为了提升自我,丰富内心。这本书让我意识到,阅读的力量,并不在于你读了多少本书,而在于你是否将阅读中的感悟,转化为滋养生命的养分。

评分

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也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而是像一条蜿蜒的小溪,在不同的角落流淌出不同的风景。它既可以让你在其中找到关于“墨”与“书”的深厚情感,也可以让你在其中体会到人生的况味。它给予读者极大的解读空间,让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墨缘”与“书香”。我喜欢这种开放式的叙事,它不像封闭式的盒子,限制了我的想象。它更像是一片广阔的天地,让我自由地遨游,去发现属于自己的宝藏。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多面性,它的包容性,它能够与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连接。

评分

我是一个对历史文化颇感兴趣的读者,所以《墨缘与书香》这本书,在我看来,更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窗户。它没有枯燥的说教,没有冰冷的史料堆砌,而是以一种更加生动、更加人性的方式,展现了那些关于“墨”与“书”的古老故事。我仿佛看到了古人如何用一管毛笔,蘸满墨水,在纸上挥洒出千古绝句;也仿佛听到了书院中朗朗的读书声,回荡在悠长的岁月里。这本书让我对那些承载着文明的文字,对那些代代相传的智慧,有了更深的敬意和理解。它不仅仅是关于阅读的描写,更是关于文化传承的思考,关于精神追求的赞美。我从中看到了古人的风骨,看到了文化的根基,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评分

《墨缘与书香》这本书,让我对“美”有了更深的认识。这里的“美”,不仅仅是文字上的华丽,更是意境上的深邃,是情感上的真挚。作者对于景物的描写,对于人物情感的刻画,都充满了艺术的美感。它不是那种流于表面的浮华,而是能够触及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我仿佛能看到那笔下的山水,感受到那字里的情怀。这种艺术上的享受,让我觉得阅读本身就是一种美的体验。它让我更加懂得欣赏生活中的点滴美好,也让我对文字的力量有了更深的敬畏。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场心灵的洗礼,让我变得更加柔软,更加敏感。

评分

初见《墨缘与书香》,便被这四字古韵所吸引,仿佛能闻到古纸陈墨的芬芳,又似能听到书中传来的低语。我一向是沉迷于文字世界的人,尤其偏爱那些能触动灵魂、引发思考的书籍。这本书,从书名上便传递出一种温润而厚重的质感,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在翻开之前,我脑海中勾勒出的画面是,在一个宁静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泛黄的书页上,指尖拂过,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古人对话,与智慧交融。我期待着它能带领我走进一个充满故事的世界,那些关于墨的传说,那些关于书的韵味,究竟会以怎样的方式呈现在我眼前?是跌宕起伏的情节,是细腻入微的刻画,还是磅礴大气的叙事?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探索,这本书是否能填补我精神世界中那一块渴望的空白,能否在我的书架上占据一席之地,成为我反复品读的珍藏。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独树一帜,让人拍案叫绝。我读过的许多书,要么是过于平铺直叙,缺乏韵味;要么是过于雕琢堆砌,显得矫揉造作。《墨缘与书香》却恰到好处,它在保持清晰流畅的同时,又巧妙地融入了大量富有诗意的表达。那些词语的选择,那些句式的组合,都仿佛经过了精心的打磨,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我常常会被某一个句子,某个意象深深打动,甚至会停下来反复品味,试图去解析其背后的深层含义。这种阅读体验,如同在欣赏一幅意境悠远的国画,每一笔都饱含深情,每一处留白都意味无穷。它不像某些快餐式的读物,读完便忘;它更像一杯陈年的佳酿,初尝醇厚,回味悠长。我甚至觉得,这本书的语言本身,就构成了一种独特的“书香”,能够净化心灵,提升审美。

评分

我是一个非常注重阅读体验的读者,而《墨缘与书香》在这一点上,做得相当出色。装帧设计上,它就散发出一种典雅的气质,纸张的触感,油墨的香气,都让人感到舒适。在排版上,字迹清晰,间距适中,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的内容本身,带给我的阅读体验是愉悦的、深刻的。它不像有些书,读起来像是一种任务,而它更像是一种享受,一种精神的盛宴。每一次拿到这本书,都能感受到它所传达的的那份对阅读的热爱,对知识的尊重。这种用心,让我觉得我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都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评分

自从读了《墨缘与书香》,我的生活仿佛多了一抹淡淡的色彩,一种潜移默化的改变在发生。我原本是个容易烦躁的人,面对生活中的琐碎常常感到无所适从,但这本书却像一位慈祥的长者,用一种平和而坚定的力量,引导我重新审视周遭的一切。它没有强加给我任何道理,而是通过那些细致的描绘,那些充满哲思的片段,让我自己去领悟。我开始学着去感受生活中的“墨缘”,那些不经意间的际遇,那些看似平凡却意义非凡的联系;我也开始体会“书香”的浸润,并非仅仅是阅读本身,更是一种精神的滋养,一种对知识和美的追求。每一次翻开这本书,都能发现新的惊喜,仿佛它是一口深邃的泉水,每次汲取,都能感受到不同的甘甜。我甚至开始尝试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与书中相似的情境,用一种更宽容、更诗意的心态去面对。

评分

《墨缘与书香》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既不会让人感到冗长乏味,也不会显得过于仓促。作者似乎深谙读者心理,总能在最恰当的时机,抛出最引人入胜的情节,或者最发人深省的思考。我常常会在不经意间,就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它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音乐会,有舒缓的慢板,也有激昂的快板,高潮迭起,引人入胜。我喜欢这种阅读的起伏感,它让我在保持专注的同时,又不会感到疲惫。每一个章节的结尾,都仿佛留下了小小的悬念,勾引着我继续往下读。这种流畅的阅读体验,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显得尤为珍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