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种植技术专家谈:郑朝耀50年柑橘种植经验

柑橘种植技术专家谈:郑朝耀50年柑橘种植经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郑朝耀 著
图书标签:
  • 柑橘种植
  • 柑橘技术
  • 郑朝耀
  • 果树栽培
  • 农业技术
  • 种植经验
  • 柑橘管理
  • 果园管理
  • 柑橘专家
  • 农业科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5791801
版次:1
商品编码:12140878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3-01
用纸:书写纸
页数:26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西南大学副校长、国际柑橘病毒学家组织主席、中国柑橘学会理事长周常勇作序推荐。。

  ★中澳柑橘合作发展项目中方技术负责人、高级农艺师郑朝耀50余年柑橘种植实践经验的总结。

  ★不像教科书一样呆板无趣,按技术分专题讲解,以作者亲身经历的事情为例,语言通俗易懂。


内容简介

  1963年我从湖南农学院(现湖南农业大学)园艺系果树专业毕业,至今已53年。50余年来,我工作单位换过3个,工作地点换过4次,但从未离开果树生产一线,前20年在道县农业局工作,虽为技术干部,但都跟领导下乡搞各种中心工作的样板点。不管跟哪个领导到哪里搞“中心”,不管是“以粮为纲”,还是发展畜牧业,我都坚守果树生产,总想办法把果树生产加进去。到一个地方,建一处果园,使自己离不开果树。为了更好地研究果树生产,1976年我筹建道县柑橘研究所,并担任首任所长,有了400亩(1亩≈667米2,下同)自主权的柑橘园,可开展各种力所能及的试验。

  1981年我调到零陵地区柑橘示范场,参与中澳柑橘发展合作项目工作,这使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柑橘。1994年我调到永州市农业局,没安排具体工作,这10多年我专心研究柑橘生产。从建园选址、引种选种、育苗种植、橘园管理、技术培训等,都由我亲自做,使我对柑橘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情,每天进果园成了我的生活习惯。在长期的柑橘生产实践中,柑橘栽培是我做得*多的,有一些实用栽培技术,我在应用中不断改进,在改进中积累了经验。我把这些经验整理出版,以期对柑橘生产有所帮助。我不是学者,写不出技术大全,只能分题讲述,把我的改进和应用效果写出来。全书共分10个部分,一是环境气候的影响,是我多年的观察;十是柑橘实用栽培技术辨证应用,是我对实用技术应用的讨论;二至九部分是我对实用技术的应用与改进,其中我应用改进比较成功的是柑橘容器育苗、山地建园、整形修剪和病虫害防治。柑橘容器育苗的基质配制、肥料配方、嫁接苗管理;山地建园中的不定基线、灵活定起测点、撩壕改土、分年整成梯地等技术,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感谢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所长周常勇为本书作序。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湖南农业大学邓子牛教授湖南果秀食品有限公司阳国秀董事长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感谢。本书很多的技术改进和经验是我和老伴吴令华共同完成和取得的,也是她辛勤劳动的成果,感谢她50多年来的默默奉献和陪伴。本书总结的经验,有的是成熟的,有些还有待探讨。由于水平有限,实践不深入,很多改进是否正确,经验是否适用,还值得商榷,本书仅是抛砖引玉,让实践者在生产中去验证。不正确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简介

  郑朝耀,高级农艺师,永州市农业局退休科技干部,湖南祁阳县人。1938年11月生,1962年12月毕业于湖南农学院园艺系果树专业,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农业专家。他长期在基层从事果树生产工作,对多项柑橘实用栽培技术进行改进,并应用于生产,取得了成功,获得多项科技成果,创造了湖南省多项第1。1963年11月第1次从打古坪山系中采到了“道县野橘”果实,为后来鉴定和命名提供了依据;第1次进行“甜橙密矮早”试验,创造了当时湖南省*高产量纪录,第4年亩产2266千克,1978年获湖南科学大会科技成果三等奖;第1个在湖南引进“夏橙”种植,并于1977年5月第1次采收夏橙出口香港;第1个参与进行农场“总体设计”,他采用了“省工、省肥、省水、节能”的生态栽培技术,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生态得到保护,效益充分发挥,1987年此设计获得湖南省优秀设计一等奖、林业部优秀设计一等奖;第1个在全国开展“柑橘容器育苗”,并进行多项改进,被农业电影制片厂拍成科教片,在全国推广应用,此成果1987年获农牧渔业部科技成果三等奖。

  郑朝耀在长期的果树一线生产中,对多项柑橘实用栽培技术进行改进,如柑橘容器育苗技术、山地建园测量技术、开梯整地技术、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他改进的山地修梯方法,写进了《湖南省柑橘山地建园技术规程》,参与编写《图解柑橘整形修剪》。本书是作者50年来对柑橘实用栽培技术改进的总结,有的改进、创新是第1次公开发表,有极大的参考应用价值。作者还在国家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获各级科技成果奖10多项。

  郑朝耀虽年过七十,但还在生产一线工作,探索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难题,努力将自己的知识变成农民的财富。


内页插图

目录

一、环境气候的影响

(一)气候对黔阳柑橘品种变异的影响

(二)气候变化对柑橘栽培性状的影响

(三)气候对柑橘品种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四)气候对柑橘病虫害发生和消亡的影响

(五)湖南永州与浙江台州温州蜜柑加工性状的差异

二、柑橘育苗技术

(一)柑橘容器育苗技术的改进与应用

(二)枳砧苗肥害的发生与防止

(三)柑橘容器苗根系僵死与水分管理

(四)实生甜橙树接穗的嫁接苗结果迟

三、柑橘建园技术

(一)柑橘坡线树行栽植法

(二)山地柑橘建园技术的改进与应用

(三)柑橘建园施工测量误差的控制与处理

(四)柑橘种植形式的改进

(五)对柑橘不同种植密度与株行距的评价

(六)柑橘假植苗建园效果好

四、柑橘土肥水管理技术

(一)永州橘园土壤管理方法评述

(二)柑橘错误施肥方法技术分析

(三)柑橘施骨粉增甜的神奇效果

(四)红壤山地柑橘节水栽培技术

(五)柑橘根系生长的向气、向肥、向水特性

(六)柑橘幼树促放秋梢的肥水管理技术

五、柑橘整形与修剪技术

(一)沙田柚变则主干二层形

(二)柑橘换干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

(三)零陵柑橘示范场温州蜜柑结果树修剪技术的演变

(四)温州蜜柑结果树修剪技术图解

(五)我的柑橘修剪“技术经”

六、柑橘花果管理技术

(一)温州蜜柑抹梢保果技术分析

(二)温州蜜柑利用秋梢隔年结果技术调查

(三)促香柚开花结果的技术措施

(四)柚类果实套袋技术的应用

(五)沙田柚幼果嫁接技术

七、柑橘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充分利用天敌,灵活用药防治红蜘蛛

(二)抓住时机,利用低峰期放梢防治潜叶蛾

(三)注意观察为害情况,喷药防治锈壁虱

(四)抓一代一二龄若虫高峰期喷药防治蚧壳虫

(五)抓好关键期喷药,防治柑橘粉虱

(六)几种病虫害防治的诀窍

(七)几种药剂对柑橘溃疡病的防治效果

(八)柑橘结果树病虫害防治周年历

八、冰冻与柑橘冻害

(一)永州冰冻天气与柑橘冻害

(二)道县1969年、1977年柑橘冻害

(三)柑橘冷害

(四)湖南柑橘为什么容易发生冻害

(五)冻后管理、施肥和修剪技术的改进

(六)湖南江永烟厂农场1999年霜冻情况

九、柑橘综合栽培技术

(一)柑橘“密、矮、早”栽培技术

(二)早熟温州蜜柑高品质栽培技术

(三)果秀柑橘基地规范化省力栽培技术

(四)文绍柏早熟温州蜜柑高产经验

(五)改进栽培技术,提高温州蜜柑加工品质

(六)柑橘高接换种技术的应用

(七)柑橘大果栽培技术

十、柑橘实用栽培技术辨证应用

(一)种植密度:大与小,稀与密

(二)定植穴:大与小,撩壕与起垄

(三)土壤管理:生草与铲草,免耕与挖园,深耕与培土

(四)树冠:高与矮,大与小

(五)根系管理:断根、促根与保根、养根

(六)枝梢管理:抹梢与促梢、放梢

(七)结果母枝:春梢与秋梢

(八)花果管理:保花保果与疏花疏果

(九)病虫害防治:综合防治与药剂防治

(十)种植效益:产量、品质与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七、柑橘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充分利用天敌,灵活用药防治红蜘蛛

  红蜘蛛年发生代数多,在湖南永州一年可发生15~17代,世代重叠,一年中随时可见各种虫态。一般两性生殖,有时也可孤雌生殖,虽代数多,但一年一般只有一个盛发高峰期(3~5月),有些年9~11月也会出现第二个高峰期。红蜘蛛主要为害叶片、嫩枝和果实。红蜘蛛虫体虽小,但为害严重,使树叶灰白,造成落叶,削弱树势,严重影响橘树生长和结果。柑橘幼树和幼年结果树最易受到红蜘蛛为害,有的幼年柑橘树一年喷10多次药,还没有防治好红蜘蛛,这主要是对红蜘蛛的特性不够了解,盲目打药造成的。红蜘蛛防治要充分利用天敌,灵活巧治,效果才好。

  1.红蜘蛛抗药性强

  防治红蜘蛛的农药,很多都是感温性农药,气温在20℃以下药效差,并随气温的下降,药效也随之降低,

  这就给早春防治红蜘蛛增加了困难。很多人看见防治效果不好,就增加药的使用浓度,这样红蜘蛛不是越打越少,而是越打越多,产生大量的抗药性红蜘蛛,再打药就很难了。我在零陵柑橘示范场时,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个仓库保管员那年他没当保管员了,就将仓库里的农药多留一些给自己承包的橘园用。春天防治红蜘蛛时,别人只打一次药,他看到自己的橘园打一次药,还有些虫没死,于是打第二次、第三次,到6月下旬场里生产检查时,他已打了6次红蜘蛛药。药的浓度越打越大,喷水量也越来越多,可结果红蜘蛛不是减少了,反而越来越多了,全园叶片灰白,幼果失去光泽。与保管员橘园相连的另一个承包户的橘园,因为自己有病,请不到劳动力打药,到6月他的橘园结合保果才喷了一次药。他的橘树春季红蜘蛛为害是一样的,而夏季反而虫少了。根据这种情况,我当时要保管员停止打药,两个月之内不能再打红蜘蛛。几个月过去了,9月早熟品种采果前观察,橘园的红蜘蛛并没有再发展,维持在原为害的水平,原为害了的叶片虽然还是灰白,但新长出的秋梢明显无为害了。这就说明红蜘蛛容易产生抗药性,我们喷药时不仅杀死了红蜘蛛,也杀死了各种红蜘蛛的天敌,有抗性的红蜘蛛生存下来了,可天敌恢复就没那么快。所以,红蜘蛛越来越多杀不死,越来越严重,就是因为红蜘蛛易产生抗药性。

  2.充分利用红蜘蛛的天敌

  红蜘蛛年发生15代以上,可为什么一年只有1~2个为害高峰期?为什么有时管理好、打药多的橘园红蜘蛛反而多?这就说明自然界红蜘蛛的天敌很多。据有关科研单位观察,红蜘蛛天敌有100多种,其中捕食螨占80%,是红蜘蛛的主要天敌,还有瓢虫、草蛉等。在无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它会建立良好的生物链,相互制约,维持生态平衡。经过喷药,这个平衡就会被打破,再恢复到相互制约的生态平衡,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有了红蜘蛛不打药或少打药,这个平衡关系可以自我修复。1984年零陵柑橘示范场三、四工区的橘园,冬季红蜘蛛为害很严重,当时我安排了打药。四工区主任很听话,不久就打完了药,有的还补打了两次。三工区主任工作比较拖拉,一个冬天药还未打下去。12月检查,四工区打了药的成螨确实很少了,而没打药的三工区橘园成螨多,为害仍很严重,还造成了部分落叶,当时我批评了三工区主任。到了春季,气温上升了,我几次催三工区主任安排打药,他对我说,你现在到我们橘园去看一下,叶片虽然是灰白的,但没有什么红蜘蛛。到了春梢展叶时,我去观察,三工区春梢嫩叶为害很少。四工区冬季防治好的,3月初红蜘蛛也没什么,可到了4月春梢展叶后,红蜘蛛为害反而比三工区还严重,嫩叶都现出了很多小白点。后来大家分析原因认为:红蜘蛛多,天敌也会多,三工区未打药,冬季红蜘蛛多,天敌食物丰盛,天敌越冬数量多。冬季温度低,红蜘蛛繁殖少,越冬留存的成螨被天敌吃了一个冬天,剩下不多了。到了春天,越冬卵孵化出来的红蜘蛛被越冬捕食螨吃了,所以三工区的春梢叶片就没有红蜘蛛为害了。而四工区就不同了,由于打药及时,越冬前红蜘蛛都杀死了,橘园天敌捕食螨越冬就没有食物,天敌就会饿死,或相互残食。到了春季温度上升,越冬红蜘蛛卵孵化,可没有了天敌捕食,它就会安全发展,迅速繁殖,为害严重。从那以后,我在示范场主管生产10多年,冬季一般我们都不防治红蜘蛛,有意留下一定数量的红蜘蛛,保证天敌越冬有充足的食物,不会因没有红蜘蛛造成食物短缺,而相互残食或饿死。

  3.红蜘蛛药剂防治方法

  橘园红蜘蛛的药剂防治,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判断,灵活巧妙用药,防治方法是:

  (1)挑治起发中心一个橘园红蜘蛛发生为害,总是先从一个地方开始,为起发中心,很容易看到,以叶片全部或一部分灰白色为标志。发现起发中心,就要及时进行挑治,喷药控制防止扩大。

  (2)使用非感温性农药防治红蜘蛛的很多农药都是感温性的,气温20℃以下防治效果差,尤其早春(3月)气温低且不稳定,这时防治红蜘蛛一定要选择非感温性农药,或选择气温上升到20℃以上的晴天打药,药剂防治效果才好。

  (3)交替轮换用药由于红蜘蛛有很强的抗药性,如果需要喷第二次药,一定要换药,使对第一种药产生了抗性的红蜘蛛不能抗第二种药。有的果农认为这种药杀虫效果好,第二次还用它,一年多次使用,几年用同一种药,这些都是使红蜘蛛容易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

  (4)同一时期防治2~3次后,要停止用药红蜘蛛防治一次后,不要急于喷第二次。因为很多防治红蜘蛛的药,对成螨幼螨效果好,杀卵效果差。喷第一次药后,如果卵量多,要等卵孵化出幼螨后才用药,如果幼螨不多,就不要喷第二次药。要留下一定数量的红蜘蛛,以保证天敌不断“粮”。如果连续喷2~3次药后,还不能控制红蜘蛛,就必须停止喷药,培养天敌,让天敌来控制。从我多年的经验看,这是有效的。但这时放弃药剂防治有一定的风险,可能引起落叶,要多到橘园观察,做到以不造成大量落叶为标准去掌握。停止药剂防治并不是放弃管理,放弃对红蜘蛛为害的防治和控制,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

  (五)抓好关键期喷药,防治柑橘粉虱

  柑橘粉虱共有70多种,我国有20种,分归7属。现在各地橘园大量发生的柑橘粉虱是橘裸粉虱(又名白粉虱、橘黄粉虱、橘绿粉虱、通草粉虱)。

  1.形态特征

  成虫:雌虫体长1.2毫米,雄虫体长1毫米,淡黄色,翅膀透明,体和翅上均被有白色蜡粉,看上去似白色昆虫,故称“白粉虱”。

  卵:多散产,部分成团,初产时淡黄色,卵长圆形,一端有一短柄直立固定于叶背面。近孵化时,颜色较深,浅紫色。

  幼虫:初孵化时体长0.3~0.7毫米,体扁平,淡黄色,椭圆形,薄而透明,紧贴在叶背面,肉眼不易发现。

  蛹:扁平,椭圆形,黄绿色,体薄而透明,可看见蛹壳内虫体。羽化后蛹壳呈白色,中有洞口。

  ……

前言/序言

  序

  柑橘是世界第一大水果,有138个国家栽培柑橘,2015年总产量为1.36亿吨。中国是世界第一大柑橘生产国,2015年面积和产量分别为3770万亩和3660万吨。柑橘是我国南方农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郑朝耀高级农艺师是基层科技人员,长期在生产一线工作,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20世纪80年代曾参与在湖南零陵(现永州)地区实施的中澳柑橘合作发展项目,他将永州的实践经验与澳大利亚的技术相结合,应用于生产,取得多项成果。此书总结其50年来的亲身实践经验,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案例鲜活、可操作性强。

  我国正处于由柑橘生产大国向强国转型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像郑朝耀一样的基层科技人员参与实践经验的总结,该书是基层科技人员的实践经验结晶。希望有更多的产区基层科技人员写书,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为提升柑橘种植水平做出积极贡献。

  我相信,该书的出版对柑橘科技人员、推广人员和广大果农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特此作序。

  周常勇

  2016年11月5日于重庆北碚


《柑橘种植技术专家谈:郑朝耀50年柑橘种植经验》并非一本简单的技术手册,它是一部凝聚了半个世纪心血的实践智慧结晶。本书的主角,郑朝耀先生,是一位在柑橘种植领域耕耘了整整五十载的老专家。他的名字,在许多柑橘产区,早已是品质与丰收的代名词。 这本书并非空泛的理论堆砌,而是基于郑朝耀先生在长达五十年的实践中,与柑橘打交道的点点滴滴,一点一滴汇聚而成。他经历过风调雨顺的丰年,也承受过病虫害肆虐的严峻考验;他见证过传统种植方式的局限,也积极探索并拥抱了现代科技带来的革新。这五十年,是他不断学习、观察、总结、提升的过程,更是他与这片土地、与这些果树建立深厚情感的历程。 书中所展现的,是郑朝耀先生对于柑橘生命周期每一个阶段的深刻理解。从选址、土壤改良、品种选择,到幼苗培育、定植管理、枝梢修剪,再到病虫害防治、施肥灌溉、果实套袋、采收贮藏,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他的经验与思考。他并非简单地罗列操作步骤,而是深入剖析每一个技术背后的原理,以及在不同气候、不同土壤、不同品种下的具体应用策略。 例如,在土壤改良部分,郑先生会详细讲述如何通过科学的测土配方,分析土壤的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各种营养元素的比例,并根据具体情况,提出改良土壤的具体方法,如添加有机肥、石灰、磷肥等,以及如何进行土壤耕作和覆盖。他会强调,肥沃的土壤是柑橘健康生长、高产优质的基础,而改良土壤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科学管理。 在品种选择上,郑先生会结合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市场需求以及病虫害的抗性,为读者推荐适宜的柑橘品种。他会分享自己多年来对不同品种的观察与比较,包括它们的生长习性、产量、果实品质、成熟期等等,并提供选择优质种苗的关键要点,如如何辨别种苗的健康程度,选择具有良好抗病性的砧木等。 对于幼苗的培育和定植,本书将详尽阐述如何搭建适合育苗的棚架,如何配制营养土,如何进行催芽、播种、嫁接等技术。在定植环节,郑先生会强调挖定植穴的深度和宽度,如何回填土壤,以及定植后的初期管理,如浇定根水、搭设遮阳网、覆盖稻草等,以确保幼苗能够顺利成活并快速生长。 枝梢修剪是柑橘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郑先生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柑橘树体的生长规律,如何通过修剪来调整树形、促进通风透光、控制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平衡。他会根据不同年龄的柑橘树,以及不同的生长季节,讲解不同类型的修剪方法,如疏枝、短截、抹芽、摘心等,并强调修剪的时机和力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他会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将看似复杂的修剪技术,变得易于理解和操作。 病虫害防治是柑橘种植过程中一个永恒的挑战。郑先生不会回避这一难题,而是以他丰富的经验,为读者提供一套科学、高效、环保的防治方案。他会详细介绍柑橘常见的病害,如炭疽病、疮痂病、黄龙病等,以及常见的虫害,如蚜虫、红蜘蛛、蚧壳虫、潜叶蛾等,并深入分析它们发生的原因、危害症状,以及最关键的——如何进行预防和治疗。他会强调综合防治的理念,包括农业防治(如加强栽培管理、清除病虫源)、生物防治(如利用天敌)和化学防治(在必要时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并给出具体的用药方案和注意事项,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病虫害的损失,同时保护环境和果实安全。 施肥灌溉同样是影响柑橘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郑先生会根据柑橘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制定科学的施肥计划。他会详细讲解各种肥料的特性,如氮肥、磷肥、钾肥以及中微量元素的功用,以及如何根据土壤肥力、树势长势、产量目标来确定施肥种类、用量和施肥时期。在灌溉方面,他会强调“适时适量,因地制宜”,讲解如何根据天气、土壤湿度、柑橘生长状况来确定灌溉的时机和水量,避免旱涝失调对柑橘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在果实套袋方面,本书将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导。郑先生会讲解套袋的目的,如防止病虫害侵袭、提高果实光洁度、预防日灼等,并详细介绍套袋前需要进行的果实检查、套袋材料的选择、套袋的时机和方法,以及套袋后需要注意的事项。他会分享自己通过套袋技术,显著提高果品等级的经验。 采收是柑橘种植的最后一步,也是直接影响收益的关键环节。郑先生会讲解如何根据果实的成熟度、品种特性以及市场需求,来确定最佳的采收时间。他会详细介绍采收时的注意事项,如轻拿轻放,避免碰伤果实,以及如何进行分级、包装,以保证果实的质量和商品价值。 在果实贮藏方面,本书也会提供实用的建议。郑先生会分享不同柑橘品种的贮藏特性,以及如何通过调整贮藏环境的温度、湿度,来延长果实的货架期,保持果实的鲜度和风味。 《柑橘种植技术专家谈:郑朝耀50年柑橘种植经验》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提供了具体的技术指导,更在于它传递了一种“匠人精神”。郑朝耀先生对柑橘的热爱,对技术的执着,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丰收的渴望,贯穿于整本书中。他并非仅仅在传授知识,更是在分享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与土地和谐共生的智慧。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朴实而真诚,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故弄玄虚的理论。郑先生以他几十年的实践经验,用最贴近实际的语言,将复杂的柑橘种植技术,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书中穿插的案例和故事,更是让枯燥的技术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充满人情味。读者在阅读本书时,仿佛能看到郑先生在果园里辛勤劳作的身影,听到他娓娓道来的经验之谈。 对于初学者而言,本书是入门的向导,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起对柑橘种植的系统认知,避免走弯路。对于有一定经验的种植者而言,本书将是他们提升技术、解决疑难杂症的宝贵参考,能够帮助他们突破技术瓶颈,实现产量和品质的双丰收。对于科研人员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而言,本书则是一份珍贵的田野调研资料,蕴含着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思路。 总而言之,《柑橘种植技术专家谈:郑朝耀50年柑橘种植经验》是一本集权威性、实践性、指导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的柑橘种植经典著作。它将带领读者走进一位老专家的柑橘世界,感受他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学习他毕生的种植智慧,最终帮助读者在自己的柑橘种植事业上,收获累累硕果。这本书,是献给所有热爱柑橘、追求卓越的种植者的最佳礼物。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其精妙,它并不是那种枯燥的教科书式排列,而是更像一部关于一位农学家的个人成长史诗。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与读者建立情感连接,他用近乎散文的笔触,描述了他在漫长岁月里,面对一次次柑橘树的枯萎、一次次丰收的喜悦时内心的挣扎与感悟。特别是他描述那些失败的尝试时,那种坦诚和不加掩饰的挫败感,读来让人感同身受,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我特别喜欢他关于品种选择的章节,他不是简单地罗列哪些品种好,而是结合了不同地域的气候特点,分析了每一个品种的“脾气秉性”,以及如何通过嫁接技术来“改造”品种以适应特定环境。这种深入骨髓的理解,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是数十年如一日与土地搏斗才能沉淀下来的真知灼见。每次读到关键的技术点,我都能想象到作者站在果园里,亲手修剪、施肥的画面,那份沉甸甸的重量感,是任何光鲜亮丽的理论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的新世界大门,虽然我之前也种过几棵柑橘树,但总觉得不得要领,收成时好时坏。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专家腔调,读起来就像是听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娓娓道来他一辈子的心血。他对于土壤管理的讲解,细致到了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比如如何判断土壤的酸碱度,如何利用一些常见的农家肥来改善土壤结构,这些都是我在其他书籍里从未见过的具体操作指南。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病虫害防治的那一部分,他没有一味推荐使用昂贵的化学药剂,而是强调了预防为主,并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一些天然的植物提取物来进行有效的物理和生物防治。读完第一遍,我就迫不及待地想回去翻翻我自己的果园,对照着书里的描述,我才发现自己过去走了多少弯路。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提供了多少理论知识,而在于它转化成了实实在在、可以立刻应用到田间地头的技术。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份充满智慧的生存指南。

评分

我过去尝试过几本号称是“柑橘种植圣经”的书籍,它们大多堆砌了大量的科学术语和复杂的图表,读起来晦涩难懂,更像是给科研人员准备的。然而,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强大的可操作性和直观性。作者在讲解光照和水分管理时,引入了大量生活化的比喻,比如将根系的呼吸比作人体的消化系统,让原本抽象的生物学概念变得具体可感。更令人称赞的是,他对设备工具的描述也极其务实,没有推销任何品牌,而是教导我们如何用最基础的工具,去完成最精细的工作,这对于资金有限的小农户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尤其欣赏他对于采摘时机判断的细致描述,那些关于果皮颜色、手感甚至气味的变化,都是教科书上没有提及的“秘籍”,这体现了实践经验的不可替代性。这本书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柑橘树的“了解”从“认识”提升到了“交流”的层面。

评分

从结构布局上来看,这本书的逻辑线索非常清晰,它仿佛是为初学者量身定制的,但其中蕴含的深度却足以让资深果农受益匪浅。前几章奠定基础,详细阐述了从选址到育苗的每一个关键步骤,节奏紧凑,环环相扣。随后进入到生长季的管理,这里才是展现作者深厚功力的核心部分,特别是关于冬季休眠期的“养精蓄锐”策略,他强调了适度休眠对来年产量的决定性作用,这个观点在当前的快速种植模式中显得尤为珍贵。我特别留意了关于肥料配比的那一部分,他没有提供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式,而是提供了一个动态调整的框架,鼓励种植者根据柑橘树的生长信号来灵活应变。这种因地制宜、注重整体平衡的哲学思想,贯穿了全书,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部关于尊重自然规律的农学宣言。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所传递出的一种坚韧不拔的匠人精神。在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触摸到作者在五十年里所经历的那些风雨和挑战。他不仅分享了成功的经验,更重要的是,他毫无保留地剖析了自己是如何从一次次看似无法挽回的灾难中汲取教训,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技术体系的。这种对专业的绝对忠诚和对土地的深厚情感,是任何冷冰冰的数据和图表都无法比拟的。特别是关于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应对策略,作者提出的那些前瞻性的建议,让我意识到,种植绝不是墨守成规,而是一场持续不断的学习和适应过程。读完此书,我不再仅仅是为了获得高产而种植,而是带着一种更深层次的敬畏和责任感去对待每一棵果树。这是一本能够真正改变一个人种植理念的书,它给予的启发是持久而深远的。

评分

书的质量很好,发货快,京东值得信赖!

评分

全面简单,高效

评分

给老爸买的,他说正是他想要的书

评分

给老爸买的,他说正是他想要的书

评分

质量不错,物流快,值得拥有,一次满意的网购,很好

评分

质量很好,服务态度好。

评分

书已经收到。很实用的。

评分

用实际经验写的,很接地气!

评分

一般般吧,内容不是很全面,不过个人经验也就这特点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