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1. 《创业是一场心理革命》有很强的现实操作性,作者如剥洋葱般找到当事人的内心凝滞和痛苦点,辅助他们尝试改变固有模式,创造新的人生可能。
2. 《创业是一场心理革命》作者是职业心理咨询师,也是某私董会的创始人,专注于生涯咨询、心理咨询和创业指导,为300多所高校提供与创业相关的辅导与培训。
内容简介
当感觉到生活让你不舒服时,你就需要为之做点什么了。
《创业是一场心理革命》是一本旨在帮助读者清醒意识到内心凝滞和痛苦的状态,从而愿意尝试改变,直到最后“创业”成功的书。读者中既有那些准备创业或正在创业的人,也有很多普通人。他们的内心迷茫、纠结甚至焦灼,都想要改变,但却很难改变。他们需要用一种创业精神去改变自己的生活。
作者关注的不只是如何成功创办企业,更多的是帮助人们巩固内心已经产生的“创造自己的人生事业”这样的创业精神。作者借本书为读者提供辅助力量,协助他们改变原有的“无力、依靠外界环境”的固有模式,创造人生新的可能。
作者简介
薛艺,生涯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国际生涯教练(BCC),明光教育联合创始人。专注于生涯咨询、心理咨询和创业指导,为300多所高校提供与创业相关的辅导与培训,擅长结合各流派所长,进行多元、有效的生涯辅导和咨询。
目录
第一章 你真的需要钱吗 //1
不缺钱却又急于融资的焦虑老总 //2
你是怎么爱钱的 //10
创业心理工具1:改变内心信念的方式 //18
第二章 稳定的生活,是你真正想要的吗 //21
留北京,还是回老家,这只是表象 //22
你的心是在体制内,还是在体制外 //30
创业心理工具2:英雄之旅 //38
第三章 内心动力评估,走出坚实的第一步 //41
迷失在时间上的舞者 //42
想要休学创业的女博士 //51
就业是为了更好地创业 //56
创业心理工具3:创业决策评估表 //63
第四章 创业,到底创的是什么 //65
我不是卖饮料的 //66
人心不齐,怎么挣钱 //75
创业心理工具4:创业循环轮 //82
第五章 制订你的事业计划 //87
为什么别人都躲着我 //88
投资人为何不看我的商业计划书 //96
创业心理工具5:创业计划制订四步法 //105
第六章 团队里,你的定位是什么 //107
我是团队的救世主 //108
公司里为什么会结帮拉派 //116
创业小团队,每个人要各司其职 //128
创业心理工具6:人脉关系图 //133
第七章 突破:从1 到N //137
社群啊,爱你不容易 //138
如果找不到出路 //146
创业心理工具7:发展状态应对蓝图 //153
第八章 让生命力流动起来 //155
无力反抗的男孩 //156
“ 戏剧”人生 //167
创业心理工具8:戏剧治疗,演绎真实人生 //175
第九章 创业就是一场修炼 //177
有信心创业,却不好意思谈钱 //178
做得也不差,但就是心虚 //185
技术出身做管理,总有些迈不过的坎儿 //192
后记 //199
精彩书摘
不缺钱却又急于融资的焦虑老总
他的公司处于上升阶段,合伙人告诉他不缺钱,投资人也觉得他不用融资,但他却奔波于一个又一个的投资会,拜访一个又一个的投资人,为融资而劳碌。探究原因,这与他幼时家庭困顿
有关。对金钱,他一直怀有深深的不安全感,就像内心有一个黑洞,只能不停地用金钱来填充。
这是任总第三次向我咨询了。他一直纠结于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拿到更多的融资?
他的企业发展得挺不错。作为CEO(首席执行官),他负责公司的整个战略部署,不断地为公司找钱,忙得他筋疲力尽,于是来我这里咨询。咨询目的一方面是向我寻求更多融资的途径和思路,另一方面他有想要倾诉的欲望。
任总白手起家,从无到有把一个企业管理顾问公司发展壮大,创业之途自然充满艰辛与不易。现在,他的企业已经顺利运转,研发、销售、市场、行政等部门各司其职。“可以说这是公司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他这么说。
“既然是最好的时期,为什么还来找我呢?”
当我问他这个问题时,他给我的回答是:“还是要长远考虑公司的发展啊。我作为公司的负责人,要不断地给公司找钱,也就是融资。唯有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才能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
因此,他建议把第一次咨询的目标聚焦在“如何才能获得更多的融资”这个问题上。对于这次咨询,心理学出身的我,总有一些说不清楚却又怪怪的感觉。本着尊重来访者的原则,我接受了这个咨询目标。
第二次咨询的主题是“悲催的融资之旅”。任总让我知道了,创业者是这个世上最需要心理咨询师帮助的人。他说:“自从创立企业,我就像是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我去融资,很多投资人看完项目介绍,就觉得我们不差钱,不需要融资,可我不去融资,在公司待着,员工又会觉得我没事干。融到资了,我想着怎么把钱花出去;融不到资,我天天晚上做与融资有关的梦。去年有一段时间,为了找钱,我晚上做的梦是:钱在天上飘着,但我就是抓不到。醒来之后,我满头是汗啊……”
这种感觉,没有创业的人可能难以理解。
“我现在很纠结,薛老师。”他说,“公司现在也不是非常缺钱,可是我还是在不断地见投资人,别人有烟瘾、有酒瘾,我却有找钱瘾。”说着说着,他苦笑起来。
咨询的转折点就在此时。我问他:“就像你说的,公司并不是迫切需要投资。所以,你来咨询,与其说是为了解决现实层面的问题,不如说是你需要面对自己的内心阻碍。烟瘾和酒瘾的背后往往都有心理诱因,你这个找钱瘾的心理诱因是什么?”
我的这番话把他给问愣了,他确实不知道诱因是什么。咨询时间结束了,我让他带着这个问题回顾他的人生,下一次我们再来探讨这个话题。
这一次,任总很早就来到了咨询中心,预约的时间一到,他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了咨询室。
“薛老师,我觉得您上次提出的问题很重要。这一周,我开始不那么着急地找投资了,而是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虽然还没有什么头绪,但我仿佛找到一些原因了。”
我看着他说:“你说说看,先不用考虑你所说的有没有逻辑,只需要把这一周的思考结果说出来。”
“嘿嘿,您真懂我。我想到的好多事情还真是一点儿逻辑都没有。回去之后,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自己对找钱这么上瘾呢?我缺钱吗?我并不觉得自己缺钱。创业这些年,我把家人照顾得好好的,虽然比不上王健林、马云,但是日子比一般人强多了。比如您的咨询费,可能别人觉得不算便宜,但是我不觉得贵。”
他停了一下,继续说:“那我为什么还要不停地找投资人呢,是因为公司员工的期望?也许吧,但是我的合伙人也没说需要我去融资。比如公司副总经常和我说:‘您在公司主持大局就好,没必要总是出去找钱。’可我就是有瘾,不断地去找投资人……我老婆都和我开玩笑说让我和天使投资人过,别回家了。”
我笑了笑。他又接着说:“还有什么呢……我问了一个创投圈的朋友,他说我这就是寂寞,说白了就是闲的;我是整天面对公司里的一帮人觉得太无聊了,想找人聊聊;我以融资为借口找人聊天,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我觉得好像也对,和投资人聊天确实开阔眼界,但我那不是瞎聊,而是带着公司的运营计划去的,并且是真诚希望他们能给我们公司投资的。”
“嗯,还有吗?”我鼓励他再想想,把不靠谱的可能性都排除掉。
“没了。这一周有很多投资会谈,我都没去参加。身体虽然不累,但是心累。我想了一大堆可能性,却没有一个让自己信服的结果。”他摊开双手,表示自己没办法了。
“好。虽然没有结果,但起码我们用一周的时间借助排除法把不相关的信息都排除出去了。现在,我们聚焦于这个话题:你为什么对投资如此上瘾?”我把这个话题写在咨询记录纸上,然后问他:“第一个问题,在不断融资的过程中,你能够感受到的最强烈的情绪是什么?”
任总不假思索地回答:“焦虑。我感觉自己每天都活在焦虑中,不去找投资人就不踏实。找到投资人,哪怕只是聊天,我的心情也会好一些,但是心里还是不踏实。如果签了投资意向书,我会感觉会踏实一些。有人直接投资是感觉最好的。”
我看着任总,感觉他还有话要说。稍等了一下,他继续说道:“这一次投资结束之后,过一段时间我就又开始焦虑,想着钱总是会花完的,所以就忙着找下一个投资人……”
果然,这和其他情况的成瘾反应是一样的。没有烟可以抽,很焦虑,抽完就舒服了,但这只是暂时的,一段时间后,他就又开始焦虑……于是进入了持续的循环中。
“你最主要的情绪是焦虑。第二个问题:如果融资成功了,你的公司会有资金注入,那么这些资金注入后,最让你满足的是什么呢?”
“嗯……”任总思考了一会,说,“您这么问,让我意识到找钱好像只是表面现象,我们公司其实并不缺钱。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那种有钱之后的满足感,让人感觉特别踏实。”
“就像是人吃饱了之后舒舒服服地躺在沙发上的感觉?”我看着他,帮他描绘出一幅很有安全感又很踏实的画面。
“没错!就是那样!”任总欣喜地说。
“在融资过程中你会感受到焦虑、不踏实,而一旦获得融资,你就会变得踏实。如果用一句话来描述你融资过程中很焦虑、不踏实的心情,你会用什么样的一句话呢?”
任总想了想,用低沉的声音说:“那种焦虑、不踏实的心情就像……有个声音在告诉我自己:总是不够,总是不够……”
“嗯,‘总是不够’。”我替他总结这句关键的内在信念。
所谓的内在信念,就像是心中的GPS(全球定位系统),它会指导你的情绪和行为的发展,影响你对人和事物的看法。如果这个GPS 功能正常,那它就会带你走上捷径;如果GPS 出了问题,你所做的一切事情,所拥有
一切情绪,以及对外界的一切看法都会“跑偏”。
任总对金钱的看法,以及他融资成瘾的行为和融资过程中的情绪感受,都可以反过来指向他内心的这个GPS——“总是不够”的信念。
接下来,我该帮助他修理内心的这个GPS 了。
“我很想知道,‘总是不够’这个想法是从哪里来到你心里的?”我问他。
“这个问题蛮有意思的……从哪里来到我心里的?”任总已经适应了对内思考的情景,说完这话他陷入了深思。
过了一会,他说:“从小我家很穷,我妈经常说我家没钱,要省着点儿花,还要留给我弟弟用。我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
说到这里,这位中年汉子惆怅了起来,似乎有一种情绪在酝酿。
“可以多说一些吗?关于小时候那种家里没钱所带给你的感受。”
“我家里穷,还有一个比我小两岁的弟弟。那时候,我们能吃饱就不错了。别的孩子直接上树去偷水果、掏鸟窝,我记得我上去之前都要先把衣服脱下来,但又不敢扔在地上,生怕被人偷走,有时候就系在腰上,有时候就先扔到树上……总之,特别小心。”
他沉浸在回忆中。“有一次,我不小心把碗摔碎了,我妈二话不说就揍了我一顿。揍完我,她自己就在那里哭,说家里有多不容易。我记不清自己当时是什么心情了,但是现在想起来,我妈当时一定特别纠结。她肯定也知道我是不小心打碎碗的,可是因为穷啊,重新买一个碗也是要花钱的。现在想来,真是憋屈。”说完,这个40 多岁的汉子竟落下了眼泪。
听他诉说自己的故事,我心中充满了对他的理解。一个内心总有一个声音说“总是不够”的人,即便有了足够的钱,他仍然会不断渴求更多的金钱。此时,金钱已经不是确保生活必需的交换物,它的多寡也不再是内心满足的标准,金钱成为这个人补偿过去不安全心理的粮食。可是,这样的人,他的内心往往是不能被填满的无底洞。金钱即便再多,也会在这个无底洞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往小了说,有的人会不断赚钱来满足自己的安全感;往大了说,贪官污吏强迫性地攫取自己十辈子都用不完的财富……都是内心对于钱的信念在作祟。
“老任,听到你说这些,我有一些感触想要跟你分享。”看他情绪慢慢恢复平和,我开始帮助他做总结,“每个人的内心都会有对不同事物的想法和信念,比如你说到的‘总是不够’的信念,它来源于你生命早期家庭给你带来的这种饥饿感,你感觉自己不够安全,于是想要得到更多的金钱。
当公司发展不能确保永远快速增长的时候,你选择通过不断地融资来满足你内心的渴求。这让你很焦虑,进而没有了良好的心态,也把握不住当下最重要的事情。”
他频频点头,看来他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接下来,我再问你几个问题,以帮助你重新看待这种‘总是不够’的信念。第一个问题是:任何信念除了会让人因为感觉被控制而有些反感以外,我相信也会有积极的价值。你觉得‘总是不够’这样的信念对于今天的你来说,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呢?”
任总稍作思考,说:“我觉得最大的价值在于,它让我一直往前跑,停不下来。虽然身心疲惫,但是也让我获得了今天的成就。大学毕业之后,我和很多人一样,选择去了事业单位,其工作稳定、踏实。后来,我预测出自己未来的收入太少,那种感觉让我待不下去。工作不到两年,我就下海了。”
说到这里,老任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接着,他又说到了自己的公司。一次次的战略决策,一次次的业务拓展,都由他来拍板,并站在第一线组织实施。现在,公司的核心价值观第一条就是“追求极致”。
我赞许道:“很好,老任。其实这种信念对于你个人来说有很大的价值。当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内心的某种信念时,它也会驱使着我们做一些自己不情愿的事情。这种情况下,人就变成了自己的奴隶。由此引申出的第二个问题是:当你现在意识到自己的这种信念时,你希望对此有什么样的改变呢?”
任总说:“其实,公司目前真的不需要那么多钱,天天找钱这事儿都是我自己的主意。您刚才说的那句话让我很有感触,任何公司都不会总是长期快速地增长。要是在平时,一旦我们公司发展降速了,我就着急上火,就会觉得公司钱不够了,得赶紧去找钱,其实这反而让我失去了焦点。接下来,我要回归到焦点。公司要赚钱,不能靠找投资人。过去有投资人对我说过:‘你们企业不缺钱,找我干吗?’我当时还认为,他是不想给我投资才这么说的,今天回想起来,他说的是大实话。既然不缺钱,我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公司的战略发展上。”
“嗯,很好。”我鼓励他,“第三个问题是:如果你选择把精力放在公司的战略发展上,对于今天的你和公司有什么样的帮助?”
“这应该是公司员工最愿意看到的结果。我是公司的主要负责人,由我来把控公司发展的方向,会让员工们感觉踏实。对于我自己来说,则有点儿挑战的意味,因为制定和实施公司战略不是一个可以快速来钱的方式。”
说到这里,任总又笑了,他说这句话源于自己内心的信念。有觉知地笑,比无觉知地被内心信念所控制,活得更明白。
“但是,这是我的责任。”任总变得坚定起来,他知道自己最需要做什么了。
他接着说:“当然,我还会去接触一些投资人,但不是单纯为了钱。投资人自身有很多资源,我们可以与其合作,从而带来一些额外的惊喜。我可以把握好这个平衡。”
经过三次咨询,任总从不断渴求投资人“施舍”的焦虑状态中走了出来,变成了称职的公司CEO。不是任何外在的现实改变了他,而是他自己觉察了内心的信念和随后心态的变化改变了他。
心态变了,世界就变了。
“很高兴看到你的改变。刚开始咨询时,你希望自己能获得更多的投资,其实是被内心‘总是不够’的信念所驱使的。而这个信念是生命早期家庭物质匮乏导致的。说不清它是好是坏,但它确实帮助你获得了今天的
成就,只是你在没有觉知的情况下会受到它的控制,不由自主地做出一些让自己感到不适的行为。真正改变的前提是你对这个信念有所意识,并在现实生活中做出努力。接下来,我会见证你的这些变化。”
“是的,以后我还需要您帮助我排除这种干扰。”
人们拥有多少金钱是客观的现实,对于金钱的态度却是主观的感受。不同的人对于自己拥有100 万元这件事的感受是不同的。如任总拥有的金钱,对于一个工薪阶层来讲,可能已是天文数字,但是他却仍然像是没吃饱的孩子,时时需要用更多的钱来满足自己内心的渴求。
不自知的人,会活得如同驴拉磨,很辛苦,却浑然不知自己已经陷入泥潭不可自拔。
人们常常咨询的诸如情感问题、家庭关系问题、职业发展问题和青春期问题等,可以将其归纳为这样一类:
总是在原有的心理模式中纠结缠绕,从而找不到新的出路。
你是怎么爱钱的
一个“我”与“钱”的小游戏,会让很多人暴露出自己对待金钱的真正态度。现实中,有人对金钱避而不谈,有人却勇于追逐金钱。
前来咨询的她,在长期稳定的工作中养成了惰性,面对压力剧增的现实生活,日益感到不满。她渴望改变,却又懒得改变。
我平时除了针对个体做心理咨询外,还很喜欢带领通常由十多个人组成的团队参加团体心理咨询。我们把这样的小团队叫作心理成长小组,名字听起来让人轻松。
虽然叫心理成长,大部分参加者却并非“有病”,而是怀有一种探索内心的需求。他们不想浑浑噩噩地过日子,都想通过了解自己的过去,更清醒地过好自己当下的生活,并充满希望地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这样的活动在时间上一般会持续3 个小时左右,没有固定的话题,所有的问题都是由参与者当场提出,因此不确定性很大,对咨询师的要求高。当然,咨询师的收获也会更多。
这天,小组成员小君在活动开始前说:“最近家里好穷啊,都快吃不上饭了。”她是一位公务员。
其他几位成员也相继讲述了各自家庭的经济状况。
“你还没钱?你每个月都有固定工资,起码不会像我天天提心吊胆地生活啊。”自由职业者阿玉颇不以为然地说。
“就是,旱涝保收,还可以休假……我所在的公司好久都不给批假了……”另一位在民企工作的成员随声附和道。
小君听到后,说:“你看杨姐和张老师就不说话。”她边说边笑。
大家都知道,杨姐有一位很能赚钱的先生,张老师亦是退休干部,每月养老金不少,他们对于钱已经都到了“无欲无求”的阶段了。
杨姐听小君提到了她,便说:“家里不缺吃穿,我还要去赚一些外快。不为别的,只是为了证明自己。”
张老师也回应说:“我虽然退休了,但也找了点事儿做,发挥发挥余热,虽然挣不多少钱,但也是我自身价值的体现。你在事业单位,怎么还整天为钱担心呢?”
“既然大家对金钱这个话题很感兴趣,那我们今天就通过活动来体验和感悟一下个人和金钱的关系吧?”我看时间到了,便顺其自然地就这个话题开始了今天的心理小组活动。
“好啊!”大家几乎是异口同声。
我把大家分成两人一组,每一组的成员,分别会抽到一张纸条:如果一个人得到写有“我”的纸条,小组中的另一个人就会得到写有“钱”的纸条。
“你们不能通过看纸条来知道自己是什么身份,你可能是自己,也可能代表钱。开始之后,要把精力集中在你和你的搭档身上,并做出此刻你最想做的动作,任何动作都可以,只要不真打对方就行。”
这是心理咨询中的“格式塔疗法”,通过让参与者关注于当下的感受,做出最符合自己感受的真实表达。
在短暂的安静之后,活动室里热闹起来。所有参与者都有所行动:有站在原来的位置一动不动,干瞪着眼的;有相互挑衅的;有彼此追赶的;还有两个人拥抱在一起的。由于不知道自己扮演的是什么,大家都去掉了伪装,显现出真实的自我。
6 分钟后,我喊“停”,大家相继从刚才的各种情绪中回到了现实。
“现在先猜一猜对方扮演的是什么角色,然后分享一下感受。”
大家重新进入了充满欢乐的环节。有人猜对了,有人猜错了。虽然猜对与否只有百分之五十的概率,但是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猜测赋予意义。如有的人会说:“我猜你是‘钱’,刚才我追你,你总是跑,就像我现在总是赚不到钱一样……”通过动作,人们找到了自己内心的模式,也更真实地呈现出了各自的心理问题。
“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比较独特的感受吧。谁愿意说一说?”
这边的王亮举起手。他说:“刚才您一说开始,我就看我的搭档不顺眼,想揍他。但是您说不能打架,于是我就怒视着他。后来我看他想和我打架,不知为什么我却屈服了,不想和他打架了。薛老师能给解释一下是什么原因吗?”
对
创业是一场心理革命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