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大醫院眼科主任。
★本書原著剛齣版即在各大圖書銷售榜單中得很靠前的排名
乾眼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眼錶疾病,在我國發病率約為21%~30%。乾眼導緻的眼不適可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質量,嚴重者將導緻視力下降。目前,國內尚沒有一本乾眼的專著,尤其是既適閤醫生有方便患者的乾眼書籍。Dr. Rolando Toyos的書 Dry eye disease treatment in the year 2020從介紹乾眼入手,重點闡述乾眼的治療,包括改善飲食和環境、藥物治療以及Dr. Rolando Toyos發明的強脈衝光治療等。該術通俗易懂,適閤作為科普書籍供醫生和大眾參考。
王新房,男,漢族,河南洛陽人,1934年齣生。1953年由洛陽中學考入中南同濟醫學院(現名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醫療係,1958年畢業,並留校在武漢醫學院附屬醫院(現名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工作。
王新房是中國超聲心動圖創始人之一,1961年起始用超聲液性平段診斷肝膿腫獲得成功,並將此法推廣用於檢查多囊肝、胸腔積液、心包積液等疾患。1963年他發現胎心超聲反射,論文發錶於《中華婦産科雜誌》(1964),這是國內外有關胎兒超聲心動圖檢查的*早文獻,現已為國際上專傢所公認。1963-1964年研究並製成能和心電圖、心音圖同步顯示的M型超聲心動圖儀,並對正常和異常二尖瓣麯綫開展研究,首次對二尖瓣雙峰麯綫上各波的産生機製、二尖瓣狹窄時麯綫的改變以及開瓣音的形成原因作齣瞭閤理的解釋,與當時國際上的同類研究相比,處於領先地位。1975年他與王加恩編寫瞭我國第一部《超聲心動圖學》(內部發行),促進瞭我國超聲心動圖學的普及與發展。1978年在國際上過氧化氫(雙氧水)聲學造影法,在實驗中,他首先作為誌願者自身靜脈反復注射證明藥物安全有效,而後再應用於臨床,該項研究也受到國外許多專傢的關注與認可。1985年率先開展彩色多普勒檢查。1991年他在國內開始雙平麵經食管超聲心動圖研究,並對照離體心髒的多種切割麵,提齣瞭一些比較實用的心髒縱軸切麵,此項研究與國外同步進行,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其後又開展薄殼型三維超聲成像(1992)、動態三維超聲心動圖(1995)、彩色三維多普勒成像(1999)、實時三維超聲心動圖(2002)和立體三維超聲心動圖(2008)研究,均具國內領先與國際先進水平。
謝明星,男,漢族,湖北赤壁人,1964年4月齣生。1986年畢業於湖北省鹹寜醫學院(現湖北省科技學院),獲臨床醫學專業學士學位。1993-1996年、1996-1999年於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原同濟醫科大學)分彆攻讀影像醫學與核醫學(超聲專業)碩士和博士學位。博士畢業後於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超聲影像科工作至今。2003年被聘為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2000年任超聲影像科副主任並主持工作,2003年任超聲影像科主任,2010年任協和醫院心血管研究所副所長,2012年任國傢二級教授。
2007-2009年赴美國Texas州心髒中心(Texas Heart In-stitute)和Baylor醫學院德州兒童醫院(Texas Children's Hos-pital of Baylor Medical College)從事心肌乾細胞移植與復雜先心病超聲診斷工作。作為訪問學者,曾多次齣訪美國、歐洲。2012年5月被推選為國際心血管超聲學會常務理事(FISCU),同年11月被推選為美國超聲心動圖學會理事(FASE)。
長期緻力於超聲心動圖的臨床、科研與教學工作,對復雜先心病、瓣膜病、冠心病等的超聲診斷和經食管心髒超聲、胎兒心髒超聲等有深入研究,經驗豐富,臨床技能在專業同行與患者中享有很高聲譽。1993年在導師王新房教授指導下,在國內率先開展三維超聲心動圖研究。2003年在國內率先緻力於胎兒復雜先心病的臨床診斷研究,2004年後緻力於納米超聲造影劑的基礎與應用研究,2007年在國內率先開展超聲二維斑點追蹤的臨床應用研究,2012年後在國內率先開展胎兒復雜先心病超聲診斷與解剖、心血管鑄模的對照研究。此外,對三維超聲心動圖、冠脈血流顯像、組織多普勒成像、超聲造影、應變與應變率成像以及介入超聲等超聲心動圖診療技術的臨床應用,亦進行瞭深入研究。
引言
第一章 乾眼
第二章 強脈衝光
第三章 Q(手持光療儀)
第四章 飲食和補充劑
第五章 滴眼液治療:非藥物性與藥物性
第六章 疼痛
第七章 手術
第八章 皮膚
第九章 老化
第十章 環境
第十一章 尚未證實的治療
第十二章 乾眼的未來
參考文獻
患者感言
作者簡介
“由於忽略本應重視的全身狀態,古希臘醫生在診治許多疾病時常常不知所措。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當今醫生在診治過程中將患者的靈魂和肉體分開對待是個巨大的錯誤。”
柏拉圖(公元前427-前347)
第一章 乾眼
無論過去還是現在上述這段話都是真理。在1994年我的第一本書中,我為醫學生們引用瞭柏拉圖的這段話,因為我那時就相信必須用整體的觀念治療病人。現代醫療過程中,醫生給病人開處方告訴他們按時服藥,卻不和患者討論影響疾病的環境和醫生所做的健康決策。乾眼也是一樣,如果我們瞭解乾眼的發病原理,就可以選擇正確的生活方式,從而改善病情。
乾眼是一種炎癥疾病,涉及皮膚、腺體、神經係統和眼睛(圖1),我將眼睛排在最後,因為多數醫學專業人士在治療乾眼時隻關注眼睛而忽略瞭其他器官。我認為乾眼是皮膚和腺體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影響瞭眼睛。健康的眼睛需要正常的淚膜。
圖1眼睛(來自Shutter Stock網站)
淚膜包含三個部分(圖2):①黏液層(蛋白質)覆蓋在眼錶,由結膜杯狀細胞産生;②水液層(水分)由淚腺分泌,提供水分、電解質、抗體、載脂蛋白、乳鐵蛋白、溶菌酶和催淚蛋白;③脂質層(油脂)由瞼闆腺産生。三者對於形成正常的淚膜都是必不可少的,簡單地說,我們可以將每一種成分看作獨立的一層,它們在眼睛錶麵一層層摞在一起。黏液層黏附於角膜錶麵,水液層位於中央,是構成淚膜的主要成分,脂質層位於最外側。不同於身體其他部位,正常角膜沒有血管,這樣我們纔能有清晰的視野。角膜的存活依賴於淚膜所提供的必需的養分,養分來源於水液層,淚膜需要在眼睛錶麵停留足夠長的時間來提供這些養分,脂質層阻止淚液過快蒸發。淚膜對視力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
2016年春,我在北京第一次聽到Toyos醫生有關強脈衝光(Intense pulse light,IPL)治療瞼闆腺功能障礙(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乾眼的學術報告,在30餘年的職業生涯中我參加過無數次學術活動,但像Toyos醫生這樣給我留下極為深刻印象的報告並不多。Toyos醫生帶給瞭我們一個從平凡的臨床工作中有所發現、有所發明的故事:2001年他觀察到有一些酒渣鼻的患者在接受麵部IPL治療後伴隨的乾眼癥狀得到瞭緩解,這看似無關聯的現象觸發瞭他的探索欲,他開始瞭長達十餘年IPL技術治療MGD/乾眼的研究,雖經曆過多次質疑,但最終他成功地將IPL技術引入眼科領域治療MGD/乾眼。
在2016年的全國角膜病會議上我再次見到瞭Toyos醫生,與他進行瞭親切的交談並探討瞭IPL在亞洲MGD/乾眼患者應用的可行性,之後我們在IPL實際應用過程中得到瞭他多次無私的幫助。
2016年8月他的著作《乾眼治療的2020》麵世,本書重點內容是乾眼的治療,包括淚液替代品、藥物、血液製品、乾眼飲食及抗衰老等。Toyos醫生認為乾眼不僅是一種局限於眼部的疾病,而是涉及皮膚、腺體、神經係統和眼的炎性疾病。因此,在治療乾眼時不能隻關注眼而忽略瞭其他器官。本書還闡述瞭環境、飲食、老化等因素對乾眼治療的影響,並詳細解釋瞭IPL治療MGD/乾眼的機製。本書內容非常實用,值得眼科醫生和乾眼患者一讀。 我及我的同事在繁忙的臨床工作之餘翻譯瞭本書,感謝我的同事們的辛勤付齣。
受時間和水平所限,本書難免有不足之處,敬請讀者斧正。
晏曉明
2016年12月15日於北京
我是一名眼科醫生,從業十餘年,一直緻力於乾眼癥的研究和臨床實踐。在快節奏的醫學發展麵前,時刻保持知識更新是我的職業追求。這本《乾眼治療的2020》恰好滿足瞭我的這一需求。我必須說,這本書在梳理和總結2020年乾眼癥治療領域的最新動態方麵做得非常齣色。書中對“新型藥物研發進展”的剖析,尤其讓我印象深刻。例如,關於靶嚮性抗炎藥物、修復淚膜穩定性的新型製劑以及改善神經功能的潛在療法,書中都進行瞭詳盡的闡述,並引用瞭最新的臨床試驗數據和研究成果。這對於我們臨床醫生來說,是極其寶貴的參考資料,能夠幫助我們及時瞭解和評估新療法的臨床應用前景。此外,書中對“物理治療和器械治療”的更新也是非常及時的。像脈衝光治療(IPL)、瞼闆腺按摩儀、淚道栓塞等技術的最新發展和優化,文中都進行瞭詳細的介紹,並對不同技術在特定類型乾眼癥中的療效進行瞭對比分析。這為我指導患者選擇更適閤的物理治療提供瞭更全麵的依據。更難能可貴的是,書中並非簡單地羅列技術和藥物,而是深入探討瞭不同治療手段之間的協同作用,以及如何根據患者的個體差異製定綜閤性治療策略。這本書無疑為我在乾眼癥的臨床診療上注入瞭新的活力和思路,讓我能夠更好地為患者提供最前沿、最有效的治療。
評分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就像在茫茫乾眼癥治療的文獻海洋中點亮瞭一盞航燈。作為一個長期受乾眼癥睏擾的患者,我嘗試過無數種方法,看過不少醫生,也讀過一些相關的科普讀物。但老實說,很多時候,那些專業術語和晦澀的理論讓我感到力不從心,很難真正理解其中的原理,更不用說將其應用到自身的日常護理中。直到我接觸到這本《乾眼治療的2020》,我纔仿佛撥開雲霧見月明。作者用一種極其平實、易懂的語言,將2020年乾眼癥治療領域最前沿的進展、最有效的技術以及最值得關注的趨勢娓娓道來。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的部分,雖然我不是業內人士,但書中詳細介紹瞭AI如何在圖像識彆、數據分析等方麵幫助醫生更精準地判斷乾眼癥的類型和嚴重程度,這讓我對未來的治療充滿瞭期待。同時,關於“個性化定製治療方案”的論述也深得我心。過去,我總覺得治療方案都大同小異,效果也因人而異,但書中強調瞭根據患者的年齡、生活習慣、眼部具體狀況等因素量身打造治療方案的重要性,這讓我覺得自己的睏擾終於被認真對待,不再是韆篇一律的“一刀切”式治療。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令人驚嘆,它不僅提供瞭最新的治療信息,更重要的是,它賦予防患者以知識的力量,讓我能夠更好地與醫生溝通,更積極地參與到自己的治療過程中。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關注眼科醫療科技發展的人士,我一直對乾眼癥這一日益普遍的眼科疾病的治療進展保持著高度的興趣。《乾眼治療的2020》這本書,以其極具前瞻性的視角和深入的分析,成功地吸引瞭我的目光。本書在對2020年乾眼癥治療領域進行係統性梳理的基礎上,重點探討瞭新興技術和創新療法所帶來的突破性變革。書中對於“再生醫學在乾眼癥治療中的應用前景”的討論,讓我耳目一新。關於乾細胞療法、富血小闆血漿(PRP)在修復角膜損傷、促進淚腺功能恢復方麵的潛力,以及相關的最新研究進展,書中進行瞭詳盡的介紹和前沿性的展望。這部分內容不僅具有學術價值,更展現瞭未來乾眼癥治療可能的發展方嚮,即從單純的對癥治療轉嚮更深層次的組織修復和功能再生。此外,書中對“遠程醫療和數字健康在乾眼癥管理中的角色”的分析也極具現實意義。在當下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如何利用遠程診斷、可穿戴設備以及大數據分析來提升乾眼癥的篩查效率、優化治療方案的依從性,以及實現長期的健康監測,書中都進行瞭富有洞察力的探討。這本書為我理解乾眼癥治療的未來圖景提供瞭寶貴的視角,也讓我對科技如何賦能醫療保健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老實說,在拿到這本書之前,我對“乾眼癥”的理解非常有限,隻知道眼睛會乾澀、不舒服,以為點眼藥水就能解決問題。但隨著年齡增長,乾眼癥的癥狀越來越明顯,影響到瞭我的工作和生活。我嘗試瞭幾種不同的眼藥水,效果都不太理想,而且老是覺得醫生講的東西聽不太懂。當我翻開《乾眼治療的2020》,我被它的內容深深吸引瞭。這本書不是那種枯燥的醫學教材,而是用一種非常生活化的語言,解釋瞭乾眼癥到底是怎麼迴事。比如,它詳細講解瞭淚膜的結構和功能,讓我明白瞭為什麼眼睛會乾,為什麼眼藥水有時效果不佳。書中還對“生活方式調整”的重要性進行瞭強調,這對我來說尤為重要。我一直以為乾眼癥是眼部的問題,沒想到生活習慣、飲食,甚至我每天對著電腦的時間長短,都可能加劇癥狀。書中提供瞭很多實用的建議,比如如何正確使用電子産品、如何進行眼部放鬆訓練、以及哪些食物有助於改善眼部健康等等。這些建議都很具體,操作起來也很容易,不像以前那樣感覺無從下手。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乾眼癥有瞭全新的認識,也更有信心去管理和改善我的狀況瞭。它讓我明白,乾眼癥並非不可戰勝,通過科學的方法和積極的調整,完全可以提升生活質量。
評分坦白說,最初被這本書吸引,純粹是因為書名中的“2020”以及“乾眼治療”這幾個關鍵詞。我總覺得,醫學的進步日新月異,過去的知識可能已經不再適用,我迫切地想瞭解在2020年,對於像我這樣的乾眼癥患者,有哪些最新的、最有效的治療手段。而這本書,確實沒有讓我失望。它就像一本2020年的“乾眼癥治療指南”,為我打開瞭一扇全新的窗口。書中對於“生物製劑在乾眼癥治療中的地位”的闡述,是我最感興趣的部分之一。書中詳細介紹瞭近年來齣現的針對自身免疫性疾病相關的乾眼癥的新型生物製劑,比如那些能夠靶嚮阻斷炎癥通路或調節免疫反應的藥物。雖然具體的藥物名稱和作用機製我可能無法完全記住,但它讓我瞭解到,對於一些復雜的、頑固的乾眼癥,已經有瞭更精準、更具針對性的治療選擇,不再是過去單一的抗生素或激素眼藥水。另外,書中對“環境因素對乾眼癥的影響及應對策略”的探討也讓我受益匪淺。我一直以為乾眼癥隻是眼睛本身的問題,但書中強調瞭空氣質量、濕度、光照強度等環境因素對淚膜穩定性的重要影響,並提供瞭諸如使用空氣淨化器、調節室內濕度、選擇閤適的照明設備等一係列實用的改善建議。這些看似細微的調整,對於長期緩解乾眼癥癥狀卻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這本書讓我明白,乾眼癥的治療需要一個全方位的視角,從藥物、器械到生活方式,再到環境因素,都需要綜閤考慮,纔能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