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莱利曼的趣味物理学

别莱利曼的趣味物理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俄] 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 著,文丽 译
图书标签:
  • 物理学
  • 科普
  • 趣味物理
  • 别莱利曼
  • 科学
  • 教育
  • 大众科学
  • 物理知识
  • 实验
  • 思考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8316724
版次:1
商品编码:12155882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4
字数:2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生活中的每一种事物,都可能涉及到一个物理问题

  ·畅销全球的世界经典,超2000万册

  ·人大附中等名校教师推荐必读

  ·世界著名科普作家、趣味科学奠基人别莱利曼帮你解答生活中的物理普遍现象

  即使很简单的问题,也会给你很意外的答案

  帮助读者“认识他所知道的事物”

  帮助读者深入了解物理学基本知识,并且能够活用

  教会读者自觉地掌握这些知识

  激发读者把这些知识应用到各方面去


内容简介

  《别莱利曼的趣味物理学》跟同一类书籍的习惯写法不同,在叙述精彩有趣的物理学实验方面,只花了极少的篇幅。它引入很多小说、故事情节,描写幻想性的各种试验,有别于只提供实验材料的书籍。

作者简介

  别莱利曼(1882—1942),生于俄国格罗德省别洛斯托克市。大学毕业以后就全力从事数学与科学写作。1913—1916年完成《别莱利曼的趣味物理学》,奠定了他后来完成一系列趣味科学读物的基础。

  别莱利曼就是这样一位卓越的通俗作家:

  他的作品妙趣横生,而又立论缜密的科普著作,一些在学校里感到十分难懂、令人头痛的科学问题,到了他的笔下,好像都改变了呆板的面目,显得和蔼可亲了。

  他拥熟地掌握了文学语言和科学语言,能把一个问题、一个原理叙述得简洁生动而又十分准确,娓娓而谈,使人忘记自己是在读书、看文章,而倒像是在听什么奇异的故事。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序言

  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1882—1942),出生于俄国格罗德省别洛斯托克市。别菜利曼出生的第二年,父亲便去世了,但他从身为小学教师的母亲身上获得了良好的教育。17岁他就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当时的人们迷信流星雨是即将毁灭人类的火雨,别莱利曼针对流星雨写下了《论火雨》的科学论文,他指出人们口中的火雨不过是一种正常的天文现象,即狮子座流星雨,它会定期地出现。
  1909年别莱利曼毕业于圣彼得堡林学院,毕业以后他就全力从事教学与科普作品的写作。1913年发表了《别莱利曼的趣味物理学》,这为他后来相继完成一系列趣味科普读物打下了基础。1919—1923年,他创办了苏联第一份科普杂志《在大自然的实验室里》并担任主编。1924—1929年,他在列宁格勒(即圣彼得堡)《红报》科技部任职,兼任《科学与技术》《教育思想》杂志的编委。1925—1932年,担任时代出版社理事,组织出版了大量趣味科普图书。1933—1936年,担任青年近卫军出版社列宁格勒部顾问、学术编辑和撰稿人。1935年,他创办和主持列宁格勒“趣味科学之家”,开展广泛的少年科学活动。在反法西斯侵略的卫国战争中,还为苏联军人举办军事科普讲座,这也是他为科普生涯做出的最后奉献。1942年3月16日,别莱利曼在列宁格勒溘然长逝。
  1959年,苏联发射的无人月球探测器“月球3号”在月球上拍摄了第一张月球背面的照片,人们将其中的一个月球环形山命名为“别莱利曼”环形山,以此来纪念这位为科学奉献一生的科普大师。
  尽管别莱利曼在生前没有任何科学发现,也没有得过什么荣誉称号,但他是一位特殊意义的“学者”——趣味科学的奠基人。他一生发表了1000多篇文章,共写了105本书,其中大部分是趣味科普读物。以《别莱利曼的趣味物理学》《别莱利曼的趣味物理学(续编)》《别莱利曼的趣味力学》《别莱利曼的趣味代数学》《别莱利曼的趣味几何学》《别莱利曼的趣味天文学》最为有名。他的趣味科普系列书籍在俄罗斯就出版几十次,并且被翻译成多国语言,至今仍在全世界出版畅销,深受读者的喜爱。虽然别莱利曼从没把自己当成作家,但他无疑是一位享誉全球的科普作家,他的作品出版量是无数作家难以企及的。
  别莱利曼的文笔流畅优美,他将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完美地结合起来,善于将科学理论用生动趣味的形式表现出来,凡是读过他科普读物的读者无不被他的作品所吸引,人们不觉得是在学习知识,而是在欣赏妙趣横生的故事。他的作品堪称是具有严谨科学性和优美趣味性的科普教科书。
  与其说本书《别莱利曼的趣味物理学》是要教授读者新的物理学知识,不如说作者想要帮助读者彻底认清他们已经知道的事物。比如每个人每天都会步行和奔跑,但是别莱利曼就可以告诉读者关于“步行和奔跑”大家所不了解的事,别莱利曼试图通过趣味性的讲述激活人们已知的物理学知识,并自觉灵活址运用到生活中。
  别莱利曼在书中引用了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威尔斯、马克·吐温等人的科幻小说的片段,在说理方面起到了精彩绝伦的例证效果。作者尝试各种神奇的故事、智力游戏题和出人意料的对比,就是为了避免枯燥的说教,而将科学理论趣味十足地表现出来,激发起读者对科学的兴趣。别莱利曼相信在兴趣引导下的阅读,才会将已经知道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宇宙的织锦:探寻物质、能量与时空交织的宏伟叙事 一、序章:当我们仰望星空 自人类文明的曙光初现,对头顶那片深邃夜空的惊奇与敬畏便从未停歇。我们试图理解那些闪烁的星辰究竟是何物,它们为何遵循着看似精确的轨迹运行。这本《宇宙的织锦》并非要重复那些陈旧的传说,而是带领读者深入现代物理学的核心,以一种既严谨又充满人文关怀的视角,解构我们所处的这个宏大且迷人的实在。我们将从最基础的物质构成出发,逐步攀升至宇宙的起源与终结,探索那些定义了我们存在的基本法则。 二、物质的基石:从原子到标准模型 我们周遭的一切——脚下的土地、呼吸的空气、乃至我们自身的血肉——都是由物质构成的。但“物质”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2.1 量子世界的微观振动: 我们将细致考察原子结构的历史演变,从卢瑟福的行星模型到玻尔的能级概念,最终抵达量子力学对电子行为的根本性描述。电子不再是绕核运行的小球,而是概率云中的弥散存在。我们将探讨不确定性原理如何从根本上限制了我们对微观世界的精确认知,并解释波粒二象性如何颠覆了我们对“粒子”和“波”的直觉理解。 2.2 粒子物理学的图景: 进入比原子核更深的层次,标准模型的光芒显现。这本书将详尽介绍构成物质的夸克(上、下、奇、粲、底、顶)以及传递基本力的轻子(电子、μ子、τ子及其对应的中微子)。我们将深入探讨强核力如何通过胶子将夸克牢牢束缚,形成质子和中子。同时,电磁力和弱核力(负责放射性衰变)的运作机制也将被清晰阐述,辅以大量历史实验背景,比如发现μ子的惊喜,以及CP破坏在解释物质-反物质不对称性中的关键作用。 2.3 质量的起源与希格斯场: 质量,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属性,其起源在二十世纪中叶才被成功理论化。我们将追溯希格斯机制的诞生,解释希格斯玻色子如何作为场的激发态,赋予其他基本粒子质量。这不仅仅是理论推导,更包含了对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中发现这一粒子的激动人心的过程的描摹。 三、力的统一:时空与引力的交响 如果说标准模型描述了“物质”的内部结构,那么更宏大的问题是:这些物质是如何在时空中运动的,以及驱动它们运动的终极力量是什么? 3.1 狭义相对论的革新: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彻底重塑了我们对空间和时间的认知。本书将详细解析光速不变原理的革命性意义,探讨时间膨胀和长度收缩效应如何从数学上必然地导出。动量和能量的统一——$E=mc^2$——将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公式,而是时空结构内在属性的体现。我们将通过著名的缪子衰变实验来直观感受时间膨胀的实际效果。 3.2 广义相对论:时空几何的弯曲: 引力,这个看似最熟悉的力,却拥有最深奥的本质。广义相对论将引力解释为时空本身的几何弯曲。我们将通过等效原理,理解引力与加速运动之间的深刻联系。书中会详细讲解如何用黎曼几何的语言来描述引力场方程(爱因斯坦场方程)的含义,解释水星近日点的反常进动如何成为该理论的早期胜利。黑洞的形成、事件视界的概念,以及引力透镜效应的观测证据,都将作为这一宏伟理论的具象化呈现。 四、宇宙学的史诗:从大爆炸到暗物质 将物理定律应用到宇宙的整体尺度上,我们得以构建出现代宇宙学的宏伟框架。 4.1 膨胀的宇宙与大爆炸模型: 宇宙不是静止的,而是膨胀的。我们将重温哈勃对星系红移的观测,以及弗里德曼方程如何描述这种动态演化。大爆炸理论的核心证据——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的发现和精细测量,将被视为人类智力对宇宙起源最辉煌的成就之一。我们将探讨早期宇宙的暴胀阶段,它是如何解决视界问题和磁单极子问题的。 4.2 宇宙的神秘配方:暗物质与暗能量: 尽管标准模型和广义相对论解释了宇宙中约5%的可见物质,但引力效应清晰地指示着另外95%的未知成分。本书将详尽分析验证暗物质存在的关键观测证据:星系旋转曲线的异常、星系团的引力透镜质量测量,以及大型结构的形成。对于暗能量,我们将探讨它如何驱动宇宙加速膨胀,并对比几种主要的模型尝试,如宇宙学常数与第五种力(Quintessence)。 4.3 结构与命运: 我们将模拟星系的形成和演化,探讨宇宙网的形成过程。最后,基于当前对暗能量密度的测量,我们将讨论宇宙的终极命运——是“大冻结”(Heat Death)、“大撕裂”(Big Rip),还是一个循环的未来。 五、前沿探索:物理学的未竟之路 现代物理学并未止步于标准模型和广义相对论,两条主要的“前沿战线”正等待着新的突破。 5.1 量子引力之梦: 标准模型是量子化的,而广义相对论是宏观的、连续的。如何将两者统一起来,构建一个在普朗克尺度下依然成立的量子引力理论,是本世纪物理学的核心难题。我们将介绍弦论(String Theory)的基本思想——粒子是更高维度振动的弦——以及圈量子引力(Loop Quantum Gravity)对时空量子化的不同路径,阐释它们各自面临的挑战与希望。 5.2 统一场论的探索: 大统一理论(GUTs)试图将强核力、弱核力和电磁力在极高能量下统一起来。虽然尚未被实验证实,但它们对质子衰变和中微子质量的预测,依然是理论物理学家热衷的方向。 六、物理学的哲学意蕴 本书的最后部分将超越纯粹的公式和实验,探讨物理学对人类心智和哲学观念的深远影响。物理定律的普适性,我们能否真正“理解”自然,以及在越来越抽象的理论面前,科学的本质是否正在发生变化。我们将以对科学方法论的反思作为结束,强调观测、假说、实验验证在探索宇宙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 通过这趟旅程,读者将领略到人类思想如何一步步揭开宇宙的复杂面纱,从最微小的夸克到最宏大的时空结构,理解驱动这一切的优雅而强大的基本法则。这是一部献给所有对自然界终极奥秘抱有好奇心的人的指南。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物理学新世界的大门!以前总觉得物理学离我很遥远,充满了复杂的公式和抽象的概念,读起来枯燥乏味。但《别莱利曼的趣味物理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用一种极其生动有趣、深入浅出的方式,将那些看似深奥的物理原理一一展现。我特别喜欢他讲到“能量守恒”那一章,通过生活中各种意想不到的例子,比如一个荡秋千的孩子、一个滚下山坡的球,甚至是一滴水蒸发的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能量在不同形式之间的转化,但总量却是不变的。这种联系生活、化繁为简的讲解方式,让我即使没有扎实的物理基础,也能轻松理解。而且,书中时不时出现的幽默比喻和生活化的观察,更是让我捧腹大笑,完全感觉不到在“学习”。读完之后,我发现以前对物理的一些“恐惧感”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新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现在,走在路上看到一些有趣的现象,我都会下意识地去思考其中的物理原理,感觉整个世界都变得不一样了。

评分

坦白说,我一开始被这本书的封面和名字吸引,总以为它会是那种“讲故事”式的科普读物,没想到它在保持趣味性的同时,还能如此扎实地触及到核心的物理概念。作者在解释“相对论”的时候,并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数学公式,而是通过一个生动的“火车上的灯光”的思想实验,让我一步步理解了时间膨胀和长度收缩的奇特之处。那种循序渐进的引导,让我感觉自己就像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一起探索宇宙的奥秘。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量子力学”的章节,虽然这个领域通常被认为是“最难懂”的部分,但作者却用一种类比和形象化的方式,将“不确定性原理”和“量子纠缠”这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解释得清晰易懂。读到那里,我仿佛真的看到了微观粒子那令人捉摸不透的“另一面”。这本书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没有回避物理学中的一些“反直觉”的特性,反而将其作为吸引人的亮点来展现,让我更加着迷。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程度,远超我的预期。原本我只是想找一本轻松的读物来消遣一下,没想到却意外地踏上了一段充满智慧的物理学之旅。作者的文笔非常独特,既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又不失风趣幽默的表达。他对待每一个物理现象都充满了热情,并且能够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将其剖析开来,让我们这些非专业读者也能领略到其中的精妙。我记得书中讲到“光的本质”那部分,用各种巧妙的比喻来解释波粒二象性,让我之前对这个概念的模糊认识瞬间清晰了起来。而且,他还会时不时地引用一些历史上著名的物理学家的故事和他们的思想火花,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人文色彩,也让我更加体会到科学发展的艰辛与伟大。这本书真的做到了“寓教于乐”,让我既获得了知识,又得到了乐趣。

评分

当我翻开《别莱利曼的趣味物理学》时,我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望,只是希望能在闲暇之余了解一些物理学的皮毛。但很快,我就被作者的独特视角和讲解方式所吸引。他并没有采用传统的教科书式的讲解方式,而是从我们生活中最熟悉的事物入手,比如水龙头的出水、弹簧的伸缩,然后巧妙地将这些日常现象与深奥的物理定律联系起来。作者对于细节的观察极其敏锐,并且能够将其转化为易于理解的文字。他对于“摩擦力”的阐述,就让我彻底改变了对这个“不受欢迎”的力的看法,了解到它在维持我们生活中的许多重要作用。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物理学发展史上的有趣轶事,这些小插曲让原本可能有些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鲜活和人性化。这本书让我明白,科学并非高高在上,而是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是需要我们用一双发现的眼睛去探索。

评分

我之前对物理学的了解仅限于高中课本上的几个基本概念,总觉得它是一门枯燥且与生活无关的学科。然而,《别莱利曼的趣味物理学》却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别莱利曼的趣味物理学》就像一位技艺高超的魔术师,将我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比如雨滴为什么会落下、磁铁为什么会互相吸引,甚至是手机信号如何传播,都用令人惊叹的物理学原理给解释得明明白白。作者善于从最基本的问题出发,层层递进,抽丝剥茧,直到揭示出背后深刻的科学道理。他用一种近乎孩童般的好奇心去探索世界,并将这种纯粹的好奇心传递给读者。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惯性”的解释,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我就能理解为什么行驶中的汽车突然刹车时,我们会向前倾。这种将宏大理论拆解到细微之处的能力,让我觉得物理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科学,而是就藏在我们身边的奥秘。

评分

生活中的每一种事物,都可能涉及到一个物理问题

评分

还不错,适合中学生

评分

好?,孩子喜欢

评分

物流很快,质量一般。

评分

很好的一本书呢!

评分

书真好,孩子就是不看呀!

评分

很好的书,值得推荐。

评分

好!有封膜!

评分

好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