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目前國內同類教材中內容*新,配套材料(中文譯文和PPT)*齊全的教材。新增的部分都是目前反映該領域*新成果的內容,而且是從國外原版教材中篩選編輯而成。
本教材專為普通工科院校機械工程專業類本科生編寫,內容涵蓋瞭常規及超級工程材料,常規和特種機械加工技術,公差與配閤以及定位和夾具,齒輪及液壓傳動,直接傳動,高速切削加工和數控技術及數控加工中心,自動控製,傳感器和機器人技術,3D打印技術。附錄還包括瞭英文摘要寫作,國外工科名校(麻省理工)簡介,機床說明書翻譯及豐富多彩的校園詞匯等。
唐一平,男,湖南東安人。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民主同盟盟員。1968年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機械製造係,“**”結束後於1979年迴校讀研,1982年獲西安交大固體力學專業工學碩士學位。1983年1月~1995年9月在西安理工大學機械工程係任講師、副教授。1995年10月調入西安交大機械工程學院工作,2002年獲評教授職稱。曾主持和承擔多項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和其他國傢和省部級科研項目,並長期負責全校研究生課程《實用科技英文寫作》的授課;先後獲國傢科技進步二等奬1項,省部級科技成果奬2 項,西安交通大學科研和教學成果奬6項;2008年被寶鋼教育基金會授予寶鋼優秀教師奬,2011年被民盟中央授予“先進個人”稱號。近年來在國外知名雜誌發錶論文並被SCI 收錄80餘篇,主編齣版英文版教材5本,並在世界圖書齣版公司齣版瞭我國第一部高等教育雙語工具書《中國高等教育漢英詞典》。
CONTENTS
Unit 1 Engineering Materials (Ⅰ)(工程材料Ⅰ) 1
1.1 Introduction 1
1.2 Ferrous Metals and Alloys 2
1.3 Nonferrous Metals and Alloys 4
Notes 7
Glossary 9
Unit 2 Engineering Materials (Ⅱ)(工程材料Ⅱ) 10
2.1 Introduction 10
2.2 Ceramics 10
2.3 Polymers 12
2.4 Composite Materials 14
2.5 Metamaterials 15
Notes 16
Glossary 17
Unit 3 Casting(鑄造) 20
3.1 Introduction 20
3.2 Sand Casting 20
3.3 Investment Casting 21
3.4 Expendable-pattern Casting 22
3.5 Centrifugal Casting 23
3.6 Inspection of Casting 24
Notes 24
Glossary 25
Unit 4 Forging and Die(鍛造與模具) 27
4.1 Introduction 27
4.2 Open-die Forging 27
4.3 Impression-die and Closed-die Forging 28
4.4 Precision Forging 29
4.5 Die Manufacturing Methods 30
Notes 31
Glossary 32
Unit 5 Conventional Machining Processes(常規機械加工工藝) 33
5.1 Introduction 33
5.2 Turning and LatheTT 33
5.3 Milling and Milling MachineTT 36
5.4 Drilling and Drill PressTT 39
Notes 41
Glossary 42
Unit 6 Nontraditional Machining Processes(特種加工工藝) 45
6.1 Introduction 45
6.2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EDM) 46
6.3 Chemical Machining (CM) 46
6.4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ECM) 48
6.5 Laser Beam Machining (LBM) 49
6.6 Ultrasonic Machining (USM) 50
Notes 51
Glossary 53
Unit 7 High Speed Cutting (HSC)(高速切削加工) 56
7.1 Definition 56
7.2 Introduction to High Speed Cutting 56
7.3 Introduction 58
Notes 59
Glossary 60
Unit 8 Tolerances and Fits(公差與配閤) 62
8.1 Introduction 62
8.2 TolerancesTT 63
8.3 FitsTT 64
8.4 ISO System of Llimits and FitsTT 65
Notes 67
Glossary 68
Unit 9 Location and Fixtures(定位與夾具) 71
9.1 Introduction 71
9.2 Adovantages of Jigs and Fixtures 71
9.3 The Location of The Workpiece 72
9.4 The Clamping of Workpiece 74
9.5 Classes of Fixtures 75
Notes 77
Glossary 78
Unit 10 Gear Transmission(齒輪傳動) 81
10.1 Introduction 81
10.2 Spur Gears 81
10.3 Helical Gears 84
10.4 Bevel Gears 85
10.5 Worm Gearing 85
10.6 Gear Geometry 86
Notes 89
Glossary 89
Unit 11 Hydraulic Transmission(液壓傳動) 91
11.1 Introduction 91
11.2 Hydraulic Pump 92
11.3 Hydraulic Valves 93
11.4 Hydraulic Cylinder 96
11.5 Hydraulic Motor 97
Notes 98
Glossary 100
Unit 12 Direct Drive Technology(直接傳動技術) 102
12.1 Introduction 102
12.2 Direct-Drive Linear (DDL) Motion 102
12.3 Direct-drive Rotary (DDR) Motors Streamline Machine Design 104
12.4 Motorized Spindle 106
Notes 107
Glossary 109
Unit 13 Numerical Control(數控技術) 111
13.1 Introduction 111
13.2 NC and CNC 111
13.3 Construction of CNC Machines 112
13.4 DNC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System 114
Notes 117
Glossary 118
Unit 14 CNC Machining Centers(數控加工中心) 119
14.1 Introduction 119
14.2 The Concept of Machining Centers 120
14.3 Types of Machining Center 120
14.4 Components of a Machining Center 122
14.5 Characteristics and Capabilities of Machining Centers 125
Notes 125
Glossary 126
Unit 15 Automatic Control(自動控製技術) 129
15.1 Introduction 129
15.2 Open-Loop Control and Closed-Loop Control 129
15.3 Applications of Automatic Control 130
15.4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Mechatronics 132
Notes 134
Glossary 136
Unit 16 CAD/CAM(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 139
16.1 Introduction 139
16.2 Geometric Modeling 139
16.3 CAD/CAM 141
16.4 Computer-Aided Process Planning 144
Notes 144
Glossary 146
Unit 17 Transducers(傳感器) 147
17.1 Introduction 147
17.2 Transducer Elements 147
17.3 Analog and Digital Transducers 147
17.4 Use of Sensors in Programmable Automation 149
17.5 Some Terms 150
Notes 151
Glossary 153
Unit 18 Robots(機器人) 155
18.1 Introduction 155
18.2 Definition of Robot 155
18.3 Components of a Robot System 156
18.4 Industrial Robots 157
18.5 Medical Robots 158
18.6 Underwater Robots 159
18.7 Walking Robots 159
18.8 Humanoid Robots 160
Notes 161
Glossary 162
Unit 19 Additive Manufacturing(增材製造) 165
19.1 Introduction 165
19.2 AM Processes and Materials 166
19.3 Application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169
19.4 Conclusions 171
Notes 172
Glossary 173
Unit 20 Development of Modern Manufacturing(現代製造技術的發展) 176
20.1 Introduction 176
20.2 Mechanization 177
20.3 Programmable Automation 177
20.4 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 178
20.5 Flexibility 178
20.6 Remanufacturing 179
Notes 181
Glossary 182
Unit 21 IT and Manufacturing(信息技術與製造業) 184
21.1 Introduction 184
21.2 Computer-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184
21.3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 System 186
21.4 Computer-aided System (CAx) 187
Notes 188
Glossary 190
Unit 22 Manufacturing and Roles of Engineers(製造與工程師的作用) 191
22.1 Manufacturing 191
22.2 Roles of Engineers 193
Notes 194
Glossary 196
附錄A 科技論文英文摘要寫作要點 198
A.1 論文標題 198
A.2 摘要寫作注意事項 198
A.3 典型常用語句實例 202
A.4 漢譯英範文(參考) 203
附錄B 麻省理工學院簡介 205
B.1 原文 205
B.2 參考譯文 209
附錄C 機床說明書翻譯樣本 213
附錄D 校園常用詞匯 217
附錄E 部分參考譯文 221
第2單元 工程材料(II) 221
第3單元 鑄造 225
第4單元 鍛造與模具 227
第6單元 特種加工工藝 230
第11單元 液壓傳動 233
第20單元 現代製造技術的發展 237
第21單元 信息技術與製造業 240
參考文獻 244
第3版前言
《機械工程專業英語》第2版自2012年11月齣版發行以來得到各有關高校師生的關注與支持,目前采用該教材的院校已有三十多所。普遍認為該教材內容基本涵蓋瞭機械專業本科生應掌握的有關機械製造領域的專業知識,也反映瞭機械製造行業近年來的發展成果。為緊跟我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中國製造2025》,進一步拓寬、更新、提升教材內容,並根據部分授課教師要求進一步吸納一些近年來機械製造加工方麵所取得的新進展的建議,本教材第3版新增瞭超材料、高速切削加工和3D打印等內容。
本書在22個單元主課文後麵增加瞭4個附錄。附錄包括瞭科技論文英文摘要寫作要點、麻省理工學院簡介、機床說明書翻譯樣本以及校園常用詞匯等內容。這些內容對於學生的英文寫作水平的提高十分重要。編者建議授課教師根據各校各專業具體情況有選擇性地講授其中某些內容,而不要按單元的順序從頭講起。有一句英文諺語:“Last but not least!”,也許附錄中的某些內容對有的學生來說會更加有用,也希望讀者特彆留意這部分內容。
采用本書的授課教師提供有關院校的教學計劃和任務等信息,即可索取本教材的參考譯文及電子課件(編者聯係電話:029-82665571,E-mail: yptang@mail.xjtu.edu.cn;齣版社聯係方式:zhaoys@phei.com.cn)。
這本書給我最深刻的感受之一,就是它所傳遞的嚴謹求實的學術精神。在講解每一個概念、每一個公式、每一個原理時,作者都力求做到準確無誤,並且在必要時會給齣詳細的推導過程和理論依據。這種嚴謹的態度,讓我對書中所傳授的知識充滿瞭信任感。同時,書中也鼓勵我們去探究知識背後的原因,去理解其邏輯,而不是簡單地死記硬背。比如,在介紹某個工程定理時,作者可能會追溯其發展曆史,解釋其提齣的背景,以及它在後續科學發展中的作用。這種對知識的深度挖掘和對其精神的傳承,讓我不僅僅是在學習一門語言,更是在學習一種科學的思維方式,一種嚴謹的治學態度,這對於我今後的學術研究和工程實踐都將産生深遠的影響。
評分這本書在跨文化交流方麵所體現的實用性,讓我印象深刻。機械工程作為一門全球化的學科,在國際閤作和技術交流中,專業英語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而《機械工程專業英語(第3版)》在這一點上做得非常到位,它不僅僅是教授我們如何理解和使用專業術語,更重要的是,它通過各種實例,教會我們如何在跨文化背景下,有效地進行技術溝通。例如,書中可能包含一些關於如何撰寫國際技術報告、如何準備英文技術演示文稿,甚至是如何在國際工程項目中進行團隊協作時,使用恰當的英語錶達方式。這些內容對於我們這些未來可能要與國外工程師閤作、參與國際項目的人來說,是極其寶貴的。它幫助我們跨越語言和文化的障礙,更順暢地進行技術交流,避免因誤解而造成的損失。
評分拿到這本《機械工程專業英語(第3版)》後,我首先注意到的是其內容的編排方式。它似乎遵循瞭一種非常科學的學習邏輯,從基礎概念的引入,到復雜理論的闡述,再到實際應用的展示,層層遞進,環環相扣。每一章的開頭都有清晰的學習目標,這讓我能夠快速地瞭解本章的學習重點,從而更有針對性地進行閱讀和理解。章節內部的結構也非常閤理,段落劃分清晰,重點內容常常會用加粗或者斜體來強調,這大大方便瞭我在閱讀過程中抓住關鍵信息。書中穿插的圖示和錶格更是畫龍點睛之筆,它們能夠以一種更加直觀的方式來解釋抽象的原理,我尤其喜歡那些精美的工程圖紙,細節處理得非常到位,讓我能夠清晰地看到每一個組件的功能和連接方式。而且,書中對於專業術語的解釋也非常詳盡,不僅提供瞭英文原詞,還附帶瞭通俗易懂的中文釋義,這對於非英語母語的學習者來說,無疑是一大福音,大大降低瞭理解的難度。我覺得,這種循序漸進、圖文並茂的編排方式,充分考慮到瞭讀者在學習過程中的認知規律,使得學習過程更加高效和輕鬆。
評分《機械工程專業英語(第3版)》在排版和設計方麵,體現瞭高度的專業性和易讀性。書中的字體選擇、行距、段落縮進都經過瞭精心設計,使得閱讀起來非常舒適,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疲勞。章節標題、小標題的設置清晰明瞭,方便我快速定位到所需信息。圖錶的布局也十分閤理,與文字內容緊密結閤,互為補充,大大增強瞭信息的傳遞效率。此外,我注意到書中還運用瞭一些特殊的排版技巧,比如將重要的公式或者定義以醒目的方式呈現齣來,或者使用不同顔色的文本來區分不同的信息類型,這些細節的處理都讓這本書在視覺上更加吸引人,並且在內容上更加易於理解和記憶。這種在細節之處的用心,充分展現瞭編輯團隊的專業素養和對讀者的尊重。
評分這本書的習題部分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一些選擇題或者填空題,而是設計瞭多種多樣的練習形式,能夠全麵地考察讀者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我最喜歡的是那些需要學生根據提供的工程圖紙或者技術參數,用專業英語進行描述的題目,這種練習方式極大地鍛煉瞭我的口頭和書麵錶達能力,讓我能夠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的語言運用。還有一些案例分析題,要求我們閱讀一段工程描述,然後迴答相關問題,或者提齣解決方案,這不僅提升瞭我們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還培養瞭我們的工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習題的難度也設置得當,從易到難,逐步遞進,確保瞭不同水平的學習者都能有所收獲。而且,很多習題都附帶瞭詳細的答案和解析,這使得我們可以及時地檢查自己的學習效果,並且從錯誤中吸取教訓。我覺得,這種高質量的習題設計,是檢驗學習成果、鞏固知識的有力保障。
評分《機械工程專業英語(第3版)》在內容更新方麵做得非常齣色。我注意到書中有不少內容都反映瞭當前機械工程領域最新的發展趨勢和技術動態,這一點對於一本技術教材來說至關重要。例如,在關於新材料的應用章節,書中就介紹瞭一些近年來纔興起的高性能材料,以及它們在工程中的潛在應用,這讓我能夠對行業的前沿技術有一個初步的瞭解。同樣,在關於智能製造和自動化方麵的內容,也涵蓋瞭最新的機器人技術、物聯網在生産綫上的應用等,這些都是當前工程界非常熱門的話題。這種緊跟時代步伐的內容編排,不僅增加瞭教材的實用性和前瞻性,也讓我在學習過程中不會感到落伍。它就像一個及時的信息窗口,讓我能夠及時地瞭解到行業的新變化,為我未來的學習和工作指明瞭方嚮。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非常吸引人,那種深邃的藍色背景搭配簡潔的白色字體,讓人一看就知道這是一本與嚴謹的工程技術相關的書籍。當我第一次拿到它的時候,就迫不及待地想翻開看看裏麵的內容。包裝也很到位,沒有一點磕碰,書頁的紙張質量摸上去很舒服,厚實而富有質感,印刷的清晰度也非常好,即便是最小號的字體也能夠輕鬆辨認。我特彆喜歡它的大小,拿在手裏正好,不會顯得過於笨重,無論是放在書架上還是隨身攜帶,都很方便。書的整體風格透露齣一種專業、可靠的感覺,讓我對即將接觸到的知識充滿瞭期待。它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嚴謹而有條理,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用清晰的邏輯和準確的語言來闡述復雜的概念。我之前也接觸過一些工程類書籍,但《機械工程專業英語(第3版)》在視覺呈現上,無疑是給我留下瞭最深刻印象的一本,它似乎在默默地告訴我,這是一本值得認真對待和深入研究的教材。書的封底設計也很用心,簡單明瞭地概括瞭本書的特點,讓人在購買前就能對其有一個初步的瞭解,這種細節的處理,對於一本專業的教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評分我非常欣賞《機械工程專業英語(第3版)》在理論與實踐相結閤方麵的努力。它不僅僅停留在枯燥的理論知識灌輸,而是通過大量的實例,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的工程應用緊密地聯係起來。比如,書中可能會詳細介紹某個特定零件的設計流程,從最初的概念提齣,到材料選擇,再到具體的尺寸設計和公差分析,整個過程都用清晰的英語進行闡述。或者,在介紹某個製造工藝時,會結閤真實的生産案例,分析該工藝的優缺點、適用範圍以及在實際生産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這種“理論+實踐”的學習模式,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理論知識,並且能夠將其與實際的工程問題聯係起來,培養瞭我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它讓我明白,學習專業英語不僅僅是為瞭考試,更是為瞭能夠真正地運用這些知識去解決工程中的挑戰。
評分這本書對於培養我的批判性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起到瞭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閱讀過程中,我經常會遇到一些需要我去分析、去比較、去評估的內容。例如,在介紹不同材料的性能時,書中會提供詳細的比較數據,並且會引導我去思考在不同應用場景下,哪種材料更優越,為什麼。或者,在討論某種設計方案時,作者會列舉其優缺點,並鼓勵我去思考是否存在更優化的解決方案。這種引導性的提問和深入的分析,促使我不僅僅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地去思考,去質疑,去探索。這種能力的培養,對於一個未來的工程師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它讓我明白,工程技術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需要不斷地去創新和優化,而批判性思維正是這一切的基石。
評分在閱讀《機械工程專業英語(第3版)》的過程中,我發現它在語言的運用上,展現齣瞭極高的專業性和準確性。書中使用的詞匯都是機械工程領域最常用、最核心的專業術語,並且這些術語的使用都非常規範,沒有絲毫的含糊不清。作者在遣詞造句上,也非常講究,力求用最精煉、最簡潔的語言來錶達復雜的工程概念。我特彆欣賞書中那些例句,它們不僅僅是簡單的翻譯,更是將專業術語置於真實的工程語境中進行展示,讓我能夠深刻理解這些詞匯在實際應用中的含義和用法。而且,書中對於一些長難句的處理也相當巧妙,通過使用恰當的連接詞和從句結構,使得整個句子讀起來流暢自然,邏輯清晰,即使是包含多個專業概念的復雜句子,也能夠被清晰地解析。這種對語言的精雕細琢,體現瞭作者深厚的專業功底和對教學的嚴謹態度,我相信,通過反復閱讀和學習,我的專業英語水平定能得到顯著提升。
評分正版,挺不錯的。
評分滿意,送貨快,習慣在京東買書
評分內容不是很專業
評分挺好挺好,好好看好好感悟
評分是正版圖書 不錯 值得購買
評分挺好挺好,好好看好好感悟
評分書不錯,就是譯文少瞭些
評分。。。。。。。。。。。。。。
評分解釋的很詳細,看起來不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