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山的回音》
And the Mountains Echoed
作者:卡勒德.胡賽尼(Khaled Hosseini)
譯者:李靜宜
書系:木馬文學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14/01/22
商品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5829810
頁數:368頁
開數:15x21
裝訂:平裝
內容簡介
《追風箏的孩子》胡賽尼回來了。
呼喚著,等待,總有會響起的回音
《遠山的回音》這次依然從胡賽尼擅長的手足之情出發,但透過九個篇章,描述一對自幼失散、感情深厚的兄妹——阿布杜拉和帕麗——如何經過漫長的半個世紀,彼此惦念、尋找,而橫跨半個地球、四個國家(阿富汗、美國、法國及希臘),影響數個家族的動人尋根故事;一如讀者所說:「每個角色就像一只只的風箏,帶著希望和夢想飛往喀布爾、巴黎、舊金山、希臘……」
故事的一開始,是另一個故事。阿富汗鄉間有一個會拐走小孩的魔怪傳說,傷心的父親千山萬水尋找失蹤的愛子,卻發現所有被魔怪抓來的孩子,都活在一個美好的地方,不愁吃穿、沒有病苦。魔怪問這位父親:如果你把孩子帶回去,能給他更好的生活嗎?你能讓你的孩子脫離貧窮、活著長大?
這是一個無比揪心的決定,而說完這個睡前故事的父親,隔天帶著一對兒女來到喀布爾;他們不知道的是,這故事只是一段漫長分離的序曲:隨著養母遠赴巴黎的小女孩帕麗,遺忘了如父的長兄阿布杜拉;失去小妹的哥哥輾轉在美國落地生根,隨著阿富汗陷入漫天烽火,斷了尋回小妹的希望,只為女兒取了與妹妹同樣的名字……
小說的敘述從此展開,人與人之間纏繞的命運與命定,就像回音在群山間回盪,從一對在阿富汗相守一生、不離不棄的主僕,傳到至喀布爾行醫的希臘整形醫師,透過已故的美麗女詩人、背叛雙胞胎姊妹的母親、對父親失去信仰的阿富汗小男孩、愧疚的美籍阿富汗裔醫師……回音帶著他們想到家也想回家。
關於新作,胡賽尼想對讀者說:「我的前兩本書是關於父親與母親,這一本十分不同,這是關於一代傳一代的家庭故事,手足之間的友愛及背叛、以及如何從彼此傷害後,找尋犧牲奉性的動人光芒。」我們終於可以看到本世紀zui有才華的作者之一,交出他更撼動人心的完美傑作:《遠山的回音》 。
——這位得獎小說家締造了文壇旋風:他的明星作品至今魅力不減,頭兩本著作《追風箏的孩子》和《燦爛千陽》一共在銷售三千八百萬冊。
——他的新作,自今年(2013)五月在美國出版上市,到現在(十月)也已銷售超過三百萬冊,將會有四十種語言的翻譯版本,其中包括馬來西亞和冰島的版本。
——儘管他說他的新書不那麼以阿富汗為中心,但他當然沒有忘記他的故鄉和他的創作初衷。
「近乎完美的一本小說」——zui刁鑽的書評家也不得不感嘆的大師之作
「好看到心得難以下筆、每每想起便想默默哭泣」——全台試讀部落客全五顆星推薦
【好評】
是一位說大師級的說書人所做的大師級作品。
紐約時報:比《追風箏的孩子》更流暢也更具企圖心。比《燦爛千陽》在敘事上更複雜而有層次。
O雜誌:動人之作……問出了一個難以回答的好問題:愛,有沒有界線?
BookBrowse:胡賽尼以慈悲之心切取人生的各種切片,以表裡、層次與複雜度敘述了人世的不完美。
娛樂周刊:一直讀到zui後……這才恍然大悟,發現這位作者達到了什麼樣的成就。
華盛頓郵報:把這本書送上暢銷排行榜吧。
作者介紹
卡勒德.胡賽尼(Khaled Hosseini)
1965年生於喀布爾。父親是外交官,1980年因蘇聯入侵阿富汗,全家尋求政治庇護移民美國。胡賽尼畢業於加州大學聖地牙哥醫學系,現居美國北加州。2006年榮獲聯合國首屆人道主義獎,並擔任美國駐聯合國難民總署親善特使。他的第yi本小說《追風箏的孩子》2003年出版後風靡,並於45個國家出版,銷量已達1000萬冊,廣受各地讀者喜愛。
譯者簡介
李靜宜
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畢業,外交研究所博士班,美國史丹福大學訪問學者。曾任職出版社與外交部,現任公職。譯有《理查費曼》、《諾貝爾女科學家》、《牛頓打棒球》(牛頓)、《現代方舟二十五年》(大樹), 《古烏伏手卷》、《法律悲劇》、《古典音樂一0一》、《直覺》、《奇想之年》(遠流) 、《追風箏的孩子》、《史邁利的人馬》、《完美的間諜》(木馬)等。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我只能用“沉浸式”来形容。它带给我的冲击感,并不在于情节有多么曲折离奇,而在于它对人性幽暗角落的探究达到了令人战栗的真实感。有时候,我甚至需要放下书本,站起来走动一下,整理一下思绪,才能继续往下读,因为那种情感的密度太大了。特别是关于“回音”这个意象的运用,贯穿始终,它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回响,更是过去对现在无休止的纠缠。作者的叙事语言非常有韵律感,即使翻译过来,依然能感受到那种文字流淌时特有的力量和美感,没有生硬的翻译腔,非常自然流畅。我发现自己不自觉地开始模仿书里角色的思考方式,去衡量什么才是真正的对错。这种能够改变你短期思维模式的作品,绝对称得上是杰作。它更像是一次深刻的心理治疗,让你直面那些不愿触碰的伤疤,然后带着理解与释然继续前行。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纯粹是冲着作者的名气去的,但没想到它带给我的惊喜远超预期。开篇的节奏稍微有点慢,需要一点耐心去适应作者叙事的“慢火熬制”,但一旦进入状态,你会发现所有的铺垫都是为了最后那惊心动魄的高潮做准备。它探讨的核心议题,关于历史的重量和个人在巨大变故前的无力感,处理得极为克制而有力。我最欣赏的是,这本书的结构非常精妙,像是多条河流最终汇入同一片海洋,所有的支线人物和事件看似分散,实则紧密交织,最终揭示出一个宏大而令人心碎的真相。我常常在想,如果我处在主角的位置,我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这种强烈的代入感,很少有作品能做到。更何况,台版(木马出版)的装帧设计本身也是一种享受,纸张的质感和印刷的清晰度,都让阅读体验提升了一个档次,让人愿意捧在手里细细品味,而不是匆匆翻过。它不是那种读完就忘的快餐文学,而是需要时间去消化、去回味的经典。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作为一本小说的定义。它更像是一部关于记忆、创伤与和解的史诗。我特别喜欢它所构建的那种特定的文化背景,那种异域风情,通过文字描绘得淋漓尽致,既有异国情调的新鲜感,又不失普遍的人类共通情感。作者对细节的执着令人钦佩,无论是食物、服饰还是当地的风俗习惯,都经过了细致的考证,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地走进了那个山谷之中。最打动我的是,它展现了面对巨大历史阴影时,个体如何努力地去寻找自我定位和生存的意义。它不提供廉价的安慰,而是用一种近乎残酷的诚实,让你直面人生的不完美和命运的无常。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心胸被拓宽了许多,对生命中的那些遗憾和错过,多了一份理解与宽容。这是一本值得珍藏,并且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焕发新理解的深刻之作。
评分这本《远山的回音》真是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光是书名就带有一种悠远而深沉的韵味,仿佛能让人立刻沉浸到文字构建的世界里。我记得第一次翻开它的时候,就被那种细腻入微的笔触所吸引,作者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简直是入木三分,每一个决定、每一次挣扎,都让人感同身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人性中那些最真实、最复杂的部分。特别是关于亲情、责任与自我救赎的主题,作者的处理手法非常高明,没有刻意去说教,而是让情节自然而然地推动情感的爆发。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环境描写的功力,那些远山、那些回响,不仅仅是背景,它们本身就成了角色命运的一部分,无形中加重了故事的宿命感。读完之后,我花了很长时间才从那种氛围中抽离出来,那种挥之不去的情绪,恰恰说明了这本书的力量。对于喜欢深度阅读、追求心灵震撼的读者来说,这绝对是一部不容错过的佳作,它挑战你对善恶的传统认知,引导你去思考更深层次的意义。
评分我通常是那种喜欢读侦探小说或科幻巨著的读者,对这种偏向于文学性的作品兴趣不大,但朋友极力推荐,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读了《远山的回音》。结果发现,它比很多纯粹的“文学作品”更加引人入胜,因为它拥有扎实的叙事骨架和令人揪心的戏剧冲突。它不像某些文学小说那样故弄玄虚,而是用最朴实的笔触,描绘出最复杂的人类情感纠葛。这本书成功地让我体验到了“隔着屏幕也能闻到灰尘味”的阅读感受——那种真实的历史气息和生活质感扑面而来。我尤其赞赏作者对复杂角色群像的塑造,没有绝对的好人或坏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衷和动机,这种灰色地带的处理,让故事更具张力和说服力。读到后半段,我甚至开始为那些我先前并不喜欢的角色感到惋惜,这种情感的转变,是衡量一本好书的重要标准之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