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包祖晓长期致力于研究禅学,并用禅学理念解决一些困惑。因其是一名心理医生,所以从自己多年的临床案例中总结出一些方法,运用禅学智慧,给广大患者提供了一些必要的帮助。
生命是一场冒险的旅行,无论是专注于出人头地、拼命地积累物质财富、忙于消费和娱乐,或者是忙于养生保健,我们都逃避不了死亡、无意义、孤独、自由和限制等基本的生命主题。如果我们想要“疗愈生命”,就必须深入人的“存在性”困境。
所以做自己的旁观者----用禅的智慧疗愈生命,可为我们解决现今的困惑,过上快乐幸福的生活。
本书内容雅俗共赏,不仅是写给正在遭受各种痛苦折磨并准备去“疗愈”的人看的(尤其适合患有各种心理障碍以及慢性躯体疾病的人);还可供健康保健人员、临床医护人员、精神/心理卫生工作者阅读和使用;对于找不到“存在感”和“意义感”的普通人群、高“压力”人群,阅读本书具有醍醐灌顶的作用,能帮助他们早日认清生命的实相,带着敬畏感过上真诚的生活。
此外,本书与《与自己和解:用禅的智慧治疗神经症》以及《唤醒自愈力:用禅的智慧疗愈身心》互为“禅疗三部曲”,内容互补而不重叠,有兴趣的读者可相互参考。
第一章生命旅程中的“存在性”困境............................................................................7
生命旅程的实相........................................................................................................7
生命旅程中主要的“存在性”困境............................................................................9
第二章解决生命“存在性”困境的误区.......................................................................17
我们是“娱乐至死的生物”吗.................................................................................17
解决“存在性”痛苦的错误方式..............................................................................22
第三章“存在性”痛苦与疾病.......................................................................................34
谁是健康/正常人呢..................................................................................................35
“存在性”痛苦与心理障碍.......................................................................................37
“存在性”痛苦与躯体疾病.......................................................................................49
第四章禅学对生命“存在性”困境的认识...................................................................51
人生本苦.................................................................................................................51
“存在性”困境是逃避不了的.................................................................................53
“我”并不存在......................................................................................................55
“我”是一种“存在性”体验.................................................................................57
第五章现代心理疗愈系统中的禅学智慧.......................................................................59
行为主义治疗中的禅学智慧.....................................................................................60
精神分析/分析心理学中的禅学智慧.........................................................................61
存在主义治疗中的禅学智慧.....................................................................................68
其它疗愈系统中的禅学智慧.....................................................................................70
第六章修禅疗愈生命的原理........................................................................................73
第七章禅修的基本要素及训练方法..............................................................................77
接纳........................................................................................................................78
停顿........................................................................................................................82
专注........................................................................................................................86
旁观........................................................................................................................90
爱..........................................................................................................................104
小结:牧牛的过程.................................................................................................110
第八章禅学智慧适合疗愈心理障碍............................................................................115
心理障碍的诊治现状具有局限性............................................................................115
禅学智慧在疗愈心理障碍中的意义.........................................................................118
禅学智慧在疗愈心理障碍中的实务.........................................................................119
第九章运用禅学智慧疗愈生命的案例选析..................................................................130
人际交往困难的赵先生..........................................................................................130
容易紧张的朱女士.................................................................................................139
为睡眠困扰的叶女士..............................................................................................155
反复腹部不适的陈先生..........................................................................................168
情绪低落的唐女士.................................................................................................176
主要参考书目...............................................................................................................189
第一章生命旅程中的“存在性”困境
我在哪里?我是谁?
我怎么会在这儿?
这个叫“世界”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我是怎么来到这世界上的?
为什么没有人先问过我的意思?
如果我是被迫参加演出的,
导演在哪儿?我要见他。
——克尔凯郭尔
生命旅程的实相
我们的本质就像梦的本质一样,我们短促的一生不过是一场睡眠。
——莎士比亚
克尔凯郭尔提出:“我们从来不曾拥有自由”。从存在主义哲学的角度看,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因为,我们的“存在”带着一种被抛置感:我们不能选择什么时候来到这个世界上,不能选择出生的人种、国籍和家庭,不能选择长相和智商。当这些都不能选择的时候,某种程度上,我们也不能选择未来的生活与最终的命运。换句话说,我们是“被迫”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存在主义心理学家科克J·施奈德经常向人们提出如下比喻:
如果我告诉你,你将要进行一次“伟大的冒险”,你将要为这次冒险而得到所有的装备——食物、帐篷、衣服,那你会怎么想呢?
如果我进一步告诉你,你将在这次旅行中体验到宇宙令人恐怖和惊异之处,一路上你将要遇到一大批各种各样的存在物(beings)——人类的和非人类的,每天你都会有机会对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感到惊异、受其触动和产生遐想,那你又会怎么想呢?
而最后,也是真正关键的:如果我告诉你,你要花费大约80年的时间来完成这次旅行,在大约80年之后,你要进行一次更令人着迷的和更不可思议的旅行,那你又会怎么想呢?
如果把这三个比喻代入我们自己的人生,难免使人产生毛骨悚然之感,但这是生命旅程中无法逃避的“存在性”困境。《西西弗斯神话》曾对这种人生困境进行了深刻的描写:
西西弗斯是科林斯的建立者和国王。他甚至一度绑架了死神,让世间没有了死亡。最后,西西弗斯触犯了众神,诸神为了惩罚西西弗斯,便要求他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而由于那巨石太重了,每每未上山顶就又滚下山去,前功尽弃,于是他就不断重复、永无止境地做这件事——诸神认为再也没有比进行这种无效无望的劳动更为严厉的惩罚了。西西弗斯的生命就在这样一件无效又无望的劳作当中慢慢消耗殆尽。
……
我最近在读一本叫做《做自己的旁观者》的书,它的名字听起来就有一种疏离感,仿佛要我跳出自我,用第三者的视角去审视自己。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其中时,我发现它并非如我最初想象的那样冷冰冰,反而充满了人性的温度。作者的文字有一种魔力,能够轻易地触碰到那些藏在心底深处的感受。我常常在阅读时,脑海中会浮现出过去某些场景,那些被遗忘的细节,那些被压抑的情绪,仿佛都被重新唤醒。书中的一些观点,比如如何处理内心的矛盾,如何接纳自己的不完美,都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它没有给我什么“治愈”的答案,却像一位温和的引路人,让我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它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痛苦,不是因为事情本身,而是因为我们看待事情的方式。成为自己的旁观者,并不是要变成一个冷漠的人,而是要学会用一种更客观,更理解的态度去审视自己,理解自己的行为,理解自己的感受。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鼓励我们去“看见”,去“感受”,而不是去“评判”。
评分这几天一直在回味《做自己的旁观者》这本书,它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深夜里的一盏孤灯,照亮了那些平日里我们匆匆掠过,却又时不时会在心底泛起涟漪的思绪。我特别喜欢作者那种不动声色的观察力,她不直接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而是像一位老朋友,把自己的心路历程摊开在你面前,那些在生活中不期而遇的困惑、迷茫,在她的笔下,仿佛都找到了某种似曾相识的共鸣。我常常在读到某个片段时,会突然停下来,对着窗外发呆,脑子里翻腾着过去的回忆,那些被忽略的细节,那些被压抑的情绪,似乎都被这束光唤醒了。尤其是一些关于自我对话的章节,读起来就像是听一位智者在低语,她没有用什么深奥的哲学词汇,而是用最朴素的语言,点拨我如何去理解内心的那个“我”,如何与那个常常不安、常常自我怀疑的自己和解。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不是那种读完就丢在一旁的快餐读物,它会一直在你心里发酵,让你在日后的生活中,不经意间就想起其中的某句话,某个观点,然后用一种更温和、更具洞察力的方式去审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它让我开始更加珍视那些独处的时光,不再害怕与自己独处,甚至开始享受那种与自己对话的宁静。
评分初读《做自己的旁观者》,我以为会是一本讲述如何提升洞察力,从而更好地在职场或人际交往中取得成功的指南,结果却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也正是这份意料之外,让我对它爱不释手。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关于“看见”的艺术,它不是让你去评判,去分析,而是让你学会“如实呈现”。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情绪的观察”那部分,作者并没有教你如何控制情绪,而是引导你去感受,去体会,去理解情绪背后的讯息。她描述的那些细腻的情感波动,那些难以名状的内心感受,仿佛就是我自己的写照,读着读着,我常常会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在面对这些,而是有一个温柔的声音在默默地陪伴我,指引我。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故作高深的理论,却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每当读到某个章节,我都能感受到一种平静的涌动,仿佛心底那些纠缠不清的线团,被慢慢地梳理开来。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改变,而是看见,看见自己的脆弱,看见自己的渴望,看见自己真实的模样。它教会我,成为自己的旁观者,不是要冷漠地抽离,而是要带着理解和慈悲,去拥抱那个不完美的自己。
评分《做自己的旁观者》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份写给内心的情书,它没有承诺什么轰轰烈烈的人生改变,却在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深入骨髓的安抚。我一直在寻找一种方式,能够让我不再被外界的喧嚣所裹挟,能够在这个纷繁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这种渴望。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她善于捕捉那些生活中的细微之处,那些我们常常忽略的,却又恰恰能够触动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我特别喜欢她关于“边界感”的论述,那不是生硬的拒绝,而是一种温柔的坚定,一种对自己内在世界的尊重。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常常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仿佛一直以来困扰我的那些问题,在这个瞬间,都找到了最简单的答案。它没有给我任何具体的行动指南,却给了我一种全新的视角,一种看待自己、看待生活的方式。我开始尝试着用一种更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起伏,不再过度地苛责自己,也不再害怕暴露自己的不足。这本书让我明白,做自己的旁观者,不是一种逃避,而是一种回归,一种与自己内心最真实的连接。
评分《做自己的旁观者》这本书,像是一面映照心灵的镜子,让我看到了许多平日里不曾留意的自己。我一直以为,要成为一个强大的人,就必须压抑内心的脆弱,要坚强,要无所畏惧。但这本书却告诉我,真正的强大,恰恰在于敢于面对和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她用一种非常平实的语言,讲述了许多关于自我认知和情感梳理的深刻道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描述了在面对困境时,我们内心常常会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情绪,而我们需要的,不是去压抑它们,而是去理解它们,去看到它们背后真正的需求。这本书没有给我什么“心灵鸡汤”,也没有给我什么立竿见影的解决方案,它更像是一种引导,一种启发。它让我学会如何与自己的情绪和平共处,如何在这个充满挑战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内在的平静。我开始尝试着,在每一个时刻,都成为自己最忠实的旁观者,用一种温柔的目光,去审视自己的每一个念头,每一个行动,去理解那个不完美却又无比珍贵的自己。
评分不错,很喜欢
评分喜欢喜欢,最喜欢看心里学书籍了,内容不错!
评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评分快递员很不错,人不错,尽职尽责,书籍也不错~~
评分很好的书!京东以快取胜!
评分这本看了还可以,希望我能走阴影
评分非常好贴别好发货很快
评分物流快,包装好,快递态度很好。
评分非常好贴别好发货很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